『壹』 求感恩親人,尊敬師長的正面和反面事例。
尊重長輩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 在一個人的生活中,長輩,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人物。他們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在學習上,全身心地教導我們;在成長的里程中,時時為我們導航。那便是父母的疼愛。老師的慈愛,叔叔、阿姨的關愛。在生活中,我們接受了太多太多來自長輩們的幫助,那麼我們能否簡單地回報他們,學會尊重他們呢?我們從嬰兒慢慢地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尊重父母:「 同學們是否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哪怕就是做一件簡單的家務勞動,也是最好的表達方式。"
尊重每一個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格言。老師,就像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我們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傳統。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我們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在一天當中我們接觸得做多的就是老師了。對老師最起碼的尊敬,就是尊重老師的勞動果實,也就是專心上好每一節課,認真完成好作業。見了老師打個招呼也是最熱情,最簡單,最有表達意義的一種方式。在班上老師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不要把臉一拖,心中極不情願的。老師給我們知識,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而我們給老師一個微小的服務這又算得了什麼呢?下午放學過後,路上遇到長輩打一聲招呼,長輩也許就會暗暗地誇你:「嗯!這孩子還挺懂得禮貌的!」。尊敬長輩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一種責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每位少年兒童的必學禮儀。單憑一句話,單憑一個動作,就能讓長輩快樂滿心房。」
尊重長輩,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的。讓我們做個尊重長輩的好孩子吧!
(建議大家不要全抄自己修改一下,不然自己的寫作水平永遠不會增長的)
『貳』 網易太陽旗事件是怎麼回事
一則流言: 網易老闆丁磊在7月7日把(夢幻西遊)游戲的經營權賣給了日本人,而就在日本人買下游戲的半小時之後就在游戲的衙門裡面插上了日本的太陽旗,日本人在這一天買下這個游戲明顯是有政治陰謀的(它們)在37年7月7日攻打中國沒有取得成功,現在卻在2年的7月7日把日本的太陽旗插在了中國游戲的衙門裡面是何居心大家可想而知,在這里說這么多就是告訴那些玩夢幻的人們不要再玩夢幻了你們買一張夢幻點卡就是在幫助日本人積攢資金買彈葯武器打中國,希望現在在玩夢幻的朋友和知道別人在玩的人大家以後見了都要竭力勸阻。希望看到的朋友把這條消息發給自己QQ的每一個群里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抗日。 對此,網易公司昨日發表了澄清聲明,表示「轉賣旗下網游和伺服器給他國,完全是無稽之談」,對於游戲中出現的「紅日」圖案,網易則表示:「其實是中國古代官府中常見的『海水朝日圖』,在民間也稱其為『日出東方圖』」。敏感的時間與令人「敏感」的壁畫 七·七事變通常被視為中國人民近代苦難史的開端。每年的七·七,國內都會舉行紀念活動,警示後人。(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軍事演習,並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以此為借口,悍然發動對蘆溝橋的攻擊,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1937年8月13日日軍又在上海發動了進攻。宛平城的槍聲掀開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而恰恰是7月7日,有玩家稱在游戲中「建鄴城衙門」最裡面的一道白牆上,發現了一幅酷似「太陽旗」的壁畫。「在大堂衙門里掛上太陽旗,分明是一種挑釁與污辱!」「可能是夢幻西遊的疏忽,可兄弟我受不了,兄弟我是個中國人!」眾多網友在論壇表達了憤怒,而游戲內的示威抗議更是一時難以平息。一些網友稱,名為「頤和園」的伺服器平時在線人數約2萬人左右,但是事件發生當天達到了8萬人。許多玩家甚至特意申請新賬號進入伺服器抗議,而一旦玩家發言過激,這些賬號很快就被管理員禁言。網易在隨後的聲明中表示,該壁畫「早在2003年我們游戲內測時就已經出現了,從未更換」。 「封號案」成為燃油桶 在「太陽旗」事件爆發之前,北京一區頤和園伺服器發生了玩家大規模抗議事件,根據論壇玩家相關討論,該事件是由於一位昵稱為「乾死4小日本」的玩家遭到永久封號所引起(該帳號已達到144級,滿等級為155級)。由於封號時間為2006年7月4日,而「抗議封號」事件是在7月7日凌晨爆發,因此,有網易市場部工作人員在接受17173記者訪問時稱「不排除有人故意在幕後操作」。而此事顯然為「太陽旗」事件加了桶油,令許多玩家憤怒之至。(玩家怒帖:一個名字引發的滅幫慘案) 封號案始末及網易聲明 各方回應 針對「太陽旗」事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夏學鑾教授說,國旗不是普通商品,是一個主權國家的象徵;將一個主權國家的國旗懸掛在另一個主權國家政府的象徵地是一種公然的挑釁。夏教授表示,該游戲的決策運行部門應該考慮到游戲的社會意義,而非簡單的商業價值。在游戲娛樂大眾的同時,應該寓教於樂,引導大家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同時也有部分網友在網上呼籲玩家採用更理智的方式進行抗議。有網友認為,表達自己的愛國心可以有多種方式,而玩家們示威的做法,則使得所有人都不能正常游戲。 而《南方都市報》發文批評了「太陽旗」事件, 指出「這個太陽並不能成為判斷一個中國人是否『漢奸』的『呈堂證供』。」文章援引了魯迅對中國人性幻想的感慨:「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從而直批:「今天許多『愛中國』的網民同樣失去就事論事的能力,進入一種近乎本能或條件反射式的幻想的境界——『一見太陽,立刻想到太陽旗,立刻想到愛國,立刻想到了賣國,立刻想到了漢奸,立刻想到了殺漢奸……』」
『叄』 怎麼哈哈:從吃死嬰到當眾展示性行為 中國行為藝術玩了誰
行為藝術《藝術賣比》 文/ 周懷宗 近日,行為藝術家成力在北京通州宋庄以性愛展示作為其行為藝術展,而後被警方帶走,並因尋釁滋事被警方處勞動教養一年。消息傳來,引來各方爭議。 一件公眾行為從藝術事件演變成法律事件,繼而引發成為一件社會事件,雖然有專家和網友認為處罰過重,但對於事件本身和當事人,卻少有贊同者。 行為藝術一向以怪誕、前衛等概念著名。近年來,國內的行為藝術家們一再打破觀眾們的心理底線,從吃屎到吃死嬰,從人體彩繪到當眾展示性行為,這一切究竟是為了藝術還是為了吸引眼球?展示性行為算不上行為藝術 警察也是行為藝術的受眾 沒有突破感的行為,事實上卻突破了另外一些東西,比如倫理,比如道德,比如普遍的價值觀。夏學鑾說:行為藝術家們的思維模式很古怪,可能他們認為是藝術,是正常的,但是在常人看來,這就是當眾。 關於行為藝術的爭論,總是會指向同樣的問題:藝術家是不是擁有比常人更寬的邊界,行為藝術究竟有沒有底線?實際上,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發軔以來,半個世紀中行為藝術的邊界已經拓寬了許多,人們的接受度也增大了許多,然而,這並非意味著行為藝術沒有邊界,即便是在它的發源地,也有評論家認為:行為藝術家時常把觀眾和警察同時當作動態事件要素設計在內。 對此,夏學鑾說:行為藝術也是藝術,它的上線是法律,底線是道德,因為行為藝術本身是帶有價值判斷的,它用行為來表演,表達它的藝術取向,甚至如後現代主義一般,以行為本身為目的,以行為過程來表達藝術的內容,這也是一種藝術取向。所以,它不能違背社會公眾的普遍價值判斷。美國很開放了吧,他們也有很多行為藝術家,但也不可能在公眾場所這樣。藝術事件演變成社會事件 行為藝術屢屢突破觀眾的心理底線,更重要的是,當這種行為成為社會熱點時,它的影響就不再只是藝術性的。 夏學鑾說:轉型期的社會中,各種底線都被打破了,人們不再有畏懼,不再有敬畏感,貪官什麼都敢拿,商人什麼都敢賣,藝術家自然也什麼都敢做。許許多多的事件和現象,一再沖擊著整個社會的普遍價值和道德倫理。這很可怕,當它傳播開來,不僅是青少年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會被扭曲,就是成年人,也會產生疑惑,因為這些事情看起來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實質上確是歪理邪說。 如今,一件公眾行為從藝術事件已經演變成法律事件,當事人被處以一年勞教,對此喬新生認為:就事件本身來說,這樣的處罰似乎有些過了。從法律上來講,對這類行為,要考慮主觀惡性和社會影響兩方面,就報道中的情況看來,當事人應該沒有破壞社會秩序的主觀惡性,而且是在小眾的環境中表演,社會影響不大。表演本身和把照片放在網上的行為是不同的,因此不宜勞教。相反,處罰可能恰恰擴大了這個行為的影響力,讓人們普遍認為這是行為藝術的一部分。 夏學鑾:現在很多行為藝術家們的思維模式很古怪,可能他們認為是藝術,是正常的,但是在常人看來,這就是當眾。 喬新生:公然展示性行為,顯然是一個既無突破,也無美感,更沒有考慮觀眾感受的行為,所以,這不叫行為藝術,這充其量只是嘩眾取寵。人性解放 不應有功利色彩 喬新生說:時代的前進總是伴隨著人性的解放,我們都知道,文藝復興是從人性解放開始的。而人性解放則往往從性開始,從《十日譚》中的各種黃色笑話到現在網上無處不在的同樣的東西,可見古今無不如此。西方的性解放運動是在經歷了‘二戰’那種壓抑、恐懼、甚至破滅感之後發起的,也誕生了所謂垮掉的一代。而中國三十年前開放之時,更多的是物質、經濟的發展,精神層面的人性解放則不夠。到本世紀以後,大量展示人性的藝術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早期的《色·戒》、《蘋果》,現在的《3D》等,無不以突破邊界來展現人性。 不過,這種展現顯然不僅僅是為了人性的解放,這也正是值得擔憂的地方,喬新生說:西方的人性解放是純粹的人性解放,但是我們的顯然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很多時候,突破界限的目的是為了出名,為了票房等,不是以人性解放為目的,而是以追逐名利為初衷。
『肆』 中國式自殺的干預機構
2002年底,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成立,費立鵬擔任執行主任,2003年,該中心開設了國內首家自殺干預熱線。此後,一些地區先後成立自殺干預熱線,目前國內已開通15條這樣的熱線。
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志願援助中心主任張純說,自己還未曾聽過有針對農村地區的自殺干預機構。像上述15條熱線,主要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廣州等地。而一般性的心理社會服務機構,如心理咨詢電話、心理咨詢網站服務、面對面的心理支持與咨詢服務也多是集中在城市,農村地區難以觸及。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呼籲,農村地區的心理危機干預不應該是空白,政府應投入資源建立相關的機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者也表示,中國心理衛生方面的資源本來就有限,按市場規律不可能向農村傾斜,因而農村地區只能依靠國家去保障,應把精神衛生健康納入財政體系,進行管理。
『伍』 百科全說里的張悟本是不是騙子
悟本堂資質查出「三無」 喝綠豆湯引發腹瀉病人增加
張悟本前天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對公眾和媒體對其的質疑做了回應,但這些回應並無法讓人信服。昨天,記者從醫院了解到,因為喝綠豆湯過量的病人有所增加,圖書大廈張悟本所著書籍的銷量也有所下降。對於他的學醫經歷,其父張寶楊也表示搞不清楚,「可能是他在下崗後賣鈣片期間『鑽研』的」。昨天下午,朝陽衛生監督部門和工商部門,也前往悟本堂進行了突擊檢查。
中醫院:喝綠豆湯腹痛病人增多
昨天下午,記者從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了解到,近兩個月以來,因為腹痛,身上發涼前來就診的病人增加,具體數字尚沒有完全統計。據醫生介紹,起初有病人描述病因時稱,是近期大量飲用綠豆湯,醫生還並未在意,但此後因同樣原因來就診的病人增多。醫生詢問後得知,病人都稱是聽了一位養生專家的建議,而選擇喝大量綠豆湯治療高血壓等病症的。「這不是開玩笑嗎?」醫生表示不解。
醫生提醒市民,如果腹痛腹瀉、肩膀發硬、身上發涼等與喝綠豆湯有關的症狀的話,一定要立即終止服用,到醫院就診後決定是否還需要用葯治療。記者同時從西單圖書大廈了解到,本周張悟本的圖書銷量有所減少,但具體原因是否與外界對其質疑有關,還不好做定論。
衛生部門:悟本堂未登記注冊
昨天,朝陽衛生監督部門和工商部門受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委託,聯合對位於奧體中心附近的悟本堂進行突擊檢查,檢查發現悟本堂雖有工商營業執照,但無衛生許可證,執照上寫著「北京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僅3萬元,成立日期是2009年8月,法定代表人是個叫「唐燕飛」的人。
據現場執法人員介紹,現場並未進行診療活動,也沒有任何葯品擺放,只有綠豆湯白菜心等食物。經檢查確認,悟本堂沒有在相關衛生部門登記注冊開辦中醫診所,其內人員也無醫師資質,並非醫生。但對於悟本堂食療治病的行為與相關法規中違法行醫的定義之界定,相關部門未明確表態,表示將會進一步調查。
■悟本·身份之謎
官網資料大變臉 北醫:夜校名單中也沒有他
悟本爸:他曾下崗賣鈣片「鑽研」醫術
張悟本回應稱,他曾就讀於北京醫科大學夜大。昨天,記者就此說法再次向北京大學醫學部宣傳部核實,工作人員表示,學校已經進行了調查,1981年的夜校入學名單里,並沒有張悟本的名字,而且臨床醫學專業不應出現在夜校的課程中。耐人尋味的是,昨天上午8時,記者登錄張悟本的官方網站「悟本堂」時,有關其個人介紹的內容中,北京醫科大學的教育經歷以及其父張寶楊系國家領導人保健醫的介紹已經消失。而到晚上7時,記者再次登錄時,發現其介紹中包括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中華中醫葯學會健康分會理事的介紹也沒了蹤影,只剩下了北京師范大學中醫葯專業的教育經歷。
張悟本的學醫經歷,連其父張寶楊都不太清楚,只是表示他是在下崗後賣鈣片期間「鑽研」的,昨天,勁得鈣銷售部的工作人員證實,張悟本曾在該公司任職,但詳情沒有透露。在一篇《勁得鈣的營銷之道》的署名王曉宇的文章中,提到張悟本是勁得鈣華北地區銷售經理。
■悟本·律師說法
養生專家行醫或須有行醫資格
張悟本曾拿出一份報告印證自己食療的效果,其自稱是中醫科學院中醫葯科技合作中心按照國際社會統計學通用SPSS分析法,隨機抽取樣本。除了這份報告的權威性令人質疑外,其所採用的分析法也讓人一頭霧水。昨天,記者向著名社會學家夏學鑾請教得知,SPSS分析法是一種社會學的調查方法,主要用於態度研究,其統計結果只能印證相關性,不能做出因果性的結論,「醫學畢竟是門自然科學,統計結果用於療效,還真是少見。」
隨著對張悟本的質疑增多,不少網友也提出對張悟本涉嫌非法行醫乃至詐騙,但張悟本始終表示,自己並未行醫。就此,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許昔龍表示,「養生專家」不同於「醫學專家」,前者是一個民間用語,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一定的養生經驗並以出書等方式推廣,並得到社會一些人的認同,那麼人人都可以成為養生明星,法律上對養生專家如何界定,是否要經過考試取得資格等沒有明確規范,養生專家充其量是一種自我保健經驗的分享,而醫學專家是治病救人的。衛生部:從沒聘請高級營養專家
本報訊針對張悟本的「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的稱號,昨天衛生部相關人士在接受人民日報下屬人民網和《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部從沒有聘請過「高級營養專家」。
據這篇人民網和《生命時報》聯合署名的題為《張悟本究竟是個什麼人》的報道,針對張悟本的所謂「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中華中醫葯學會健康分會理事」等頭銜,這篇報道中說衛生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衛生部從來就沒有聘過「高級營養專家」。同時,中華中醫葯學會也申明所屬專科分會中,「沒有健康分會」。
針對前天媒體懇談會上「悟本堂」常務副總經理吳威所提到的張悟本曾與四大中醫之一施今墨外孫祝肇剛切磋醫道一事,昨天祝肇剛在回應人民日報社下屬人民網和《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稱,他對張悟本毫無印象。
26日晚上,文章記者電話聯系祝肇剛本人,求證有關張悟本父子的情況。祝肇剛說,「印象中他父親是工人,會按摩,技術也不錯。我是農工民主黨的,農工民主黨辦了個診所,他父親曾到診所業余性質地工作過,就是下班過去干過。」
至於懇談會上所說「張悟本在廠里經常與祝肇剛切磋醫術」一事,祝肇剛聲明,「我僅與張悟本的父親打過交道,對張悟本沒有印象,根本談不上切磋。」
北大醫學部:檔案查不到這個人
「我們在檔案系統裡面查不到張悟本的信息。」昨天,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科大學)宣傳部長姜輝針對張悟本學歷是否造假這樣說。
在前天舉行的張悟本媒體懇談會上,「悟本堂」常務副總經理吳威稱,張悟本1981年曾短暫就讀於北京醫科大學,但由於個人原因不久就輟學;張悟本自己回應質疑時則稱「當年高中畢業確實在北京醫科大學夜校學習」,並表示「證弄丟了,現在還在補辦」。
對此,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科大學)檔案室回應,1981年,「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批臨床醫學系學生還在學習中,當年沒有畢業生。在1981年入學的臨床醫學系學生名單中,也沒有張悟本這個人。
「張悟本說在夜大學習後,我馬上又安排老師查詢檔案,結果也沒有查到他的信息。」姜輝部長說,負責查詢的李老師,是1981年前就在此工作的。「此外,1981年北京醫科大學還叫北京醫學院,直到1985年才改稱北京醫科大學。而且臨床醫學系畢業生均是在一線給患者看病的醫生,必須是全日制在校大學生才可以,在夜大里根本不可能學『臨床醫學系』。」
『陸』 誰知道谷丫密碼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科學研究已經證明,當人通過不斷學習,掌握了某項技能之後,他的大腦就已經具備了自動處理能力。而這樣的能力,女性尤為突顯,就像李惠香一樣,她繪畫之前就喜歡剪紙,她所謂突如其來的繪畫能力,更多的來自於她剪紙的技能。
盡管谷丫不像李惠香那樣擅長剪紙,但是經過三年不斷的練習,她漸漸掌握了線描這種簡單的繪畫技能。
三年前偶然的一次繪畫,激發了谷丫原有的創作激情,當生活中的物體,隨著自己的手,變成了一幅幅美麗圖案時,她的內心體味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三年來,在家人的支持和鄰居的贊揚聲之下,谷丫開始了執著的作畫生活。2006年9月19日,為了能夠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谷丫拿著自己的畫,走出小山村。然而,讓她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出現不僅引來一場軒然大波,而且還引起了社會學研究者的關注。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首先,我們要用一個包容的心態來看待,如果她們不會傷害到別人,只是一個負群體,一個亞文化的話,她們有她們存在的一種餘地,我們不要排斥他們,首先不要排斥她們。第二就是有一些過分怪異的現象,不要理她們,見怪不怪,奇怪自敗,更不要進行蠱惑人心的宣傳,蠱惑人心只會導致我們思想的混亂,不利於我們社會的合諧。
歷經幾個月的調查後,社會上流傳著關於谷丫、李惠香、賀昌秀等人,接受了外星人信息的說法,被徹底推翻了。
所以我們說,她本身的這個行為並沒有神秘感可言,沒有太多的神秘感可言,應該說想畫、想寫,這都是人之常情,這都是需要人去進行正常理解的一種行為方式,因為它是需要表達的。那麼至於谷丫的這個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的,不排除一些人本身對這個事情過於神秘化、過於復雜化的理解,以及一些好心人幫忙的過程當中,可能無意之中把這個事情本身,籠罩了太多其它東西之後,讓這個事情可能就變了味兒了,因此我們說,製作五集就是想逐一的破解這個過程,同時也給大家看到了在我們這個社會當中的,實際上應該說是豐富多彩的,很多事情原本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按照我們所接觸到的東西是不可能出現的,但是當它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也要首先想一想它到底是為什麼,不要一上來就把它和天上飛的,還有一些星河外的東西,聯想到一起,那樣的話,真的會把我們的腦袋搞得非常大的。
『柒』 求通用的無特別事跡的孝老愛親女模範的事跡介紹
自小喪母,父親棄她而去,為了報答養父的養育之恩,考上大學的她,在離校幾十公里的農村租了一間房子,帶著癱瘓的養父求學。為了給養父看病,她賣過報紙,發過傳單,端過盤子,拿著獎學金的同時還兼做著4份家教。大學畢業後,她又毅然放棄了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帶著病榻上的養父來到農村中學任教……這是剛剛獲得「2006年中國年
度教育新聞人物」稱號的湖北省高中女教師陳敬道的真實事跡。
陳老師的故事讓人聯想起不久前鄭州大學某學院給學生布置的一份特殊的寒假作業。這份主題為「親情寒假、感恩父母」的寒假作業,內容之一就是讓他們在大年初一那天按照中國的傳統禮節向父母磕一個頭,以此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在此之前,某校也曾因給學生布置「為父母洗一次腳」的特殊作業而引起較大的反響。
從「帶父求學支教」到「帶母遠游過春節」,從「為父母洗一次腳」到「給父母磕一個頭」,有關「新時期孝道」的話題再次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孝親敬老緣何知易行難
給學生布置為父母「洗一次腳」「磕一個頭」的特殊作業,並非事出無因。不少學生對如何行孝有著自己的見解,但是,很多人只是單純地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很好地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武漢市一項關於青少年孝親敬老行為的抽樣調查顯示:63%的人能寫出父母生日的准確時間,68%的人知道父母最愛吃什麼;但是65%的人經常與父母頂撞、發脾氣,70%左右的人從來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孝親敬老知易行難的問題突出。
「道理其實我也懂,但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畢竟很多想法和父母他們那代人還是不一樣的,一不小心就會吵起來。」浙江大學新聞系的小吳同學認為這種現象還是正常的。
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夏學鑾教授分析,造成這種學生孝心與孝行背離的根本原因是轉型期社會的結構斷裂和價值迷失,家庭和學校對孩子的孝道教育都有所缺失。比如很多學生從來沒有在家裡聽過有關「孝親敬老」的傳統故事;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課程設置中往往忽視「孝親敬老」的思想教育。同時,家長對子女嬌縱溺愛和言傳身教的弱化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夏學鑾建議,家長應利用各種機會、各種形式對子女進行「孝道」教育,例如在子女生日之時要讓他們了解母親的懷胎之苦、生子之難。中小學應該把「孝道」納入學校的道德教育中,要把「卧冰取鯉」、「烏鴉反哺」這樣動人的故事編寫進中小學課本,讓青少年知道什麼是孝順以及如何盡孝道。
內容與形式孰輕孰重
「孝」是中國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傳統倫理觀念。在《孝經》中,「孝」被開宗明義地肯定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並被儒家視為「仁之內核」。
幾千年來,「磕頭」、「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靈」等儀式一直承載著中華民族「孝」文化的內容。而當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更是嚴格保留了很多的傳統孝道儀式和規范。例如在韓國,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趕回供奉祖先的長兄或長子、長孫家,參加祭祖的茶禮儀式並相互拜年。拜年時,長者盤膝而坐,晚輩在長者面前下跪叩頭,長者對成年晚輩低頭彎腰答禮。
「一定的內容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現出來。」夏學鑾並不否定當代青少年在春節時給父母磕頭的意義。他說,有選擇地恢復一些體現家庭長幼尊卑倫理關系的傳統社會儀式還是必要的,弘揚孝道需要藉助具體的形式。
對此,分析人士舉例說,中國的成人在升國旗時常常要面對這種尷尬的場面,不知道自己的手應該往哪放,而美國人一般儀態整齊一致,右手統一放在左胸前以示敬重。這很大程度上是禮儀規范缺失帶來的尷尬。
長期從事青年理論研究工作的北大新聞中心副主任王浩雷博士則認為,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讓學生學會感恩,理解磕頭後面的價值取向才是真正重要的。表達愛心的形式是多元的,每一個老人內心感到溫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形式上不能也不可能要求統一。
「平等」的砝碼有多重
「給父母磕一個頭,有人說從形式上看這是不平等的,我以為最可怕的還是人格上的不平等,」北京大學山鷹社的小媛同學說,「我覺得孝道中最重要的是要彼此尊重價值觀、生活習慣和處事方式。」
小媛的母親至今還保存著一封女兒寫給她的三千多字的家書。小媛去年申請參加了山鷹社赴新疆科考隊。女兒要遠征去那有雪山的地方,父母自然很是為女兒的安全擔憂,起初怎麼都不同意。
「親愛的媽媽,我明白你們是因為愛我而不支持我去的,我也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太自私了,不顧及你們的感受。但媽媽,去看看純潔的雪山一直是我心裡的一個夢想,相信女兒,為了你們,我一定會為自己負責任的……」正是這封長長的家書,最後打動了她的父母。2006年暑假,小媛和她的隊友們一起踏上了新疆之路。她說,孝順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感情上的平等交流,其實這也正是父母所希望的。
然而,孝道的天平上,「平等」這一砝碼究竟有多重?
「能夠強調尊重父母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注重和父母的感情交流,這體現了當代學生在行孝上的一種理性和進步。」王浩雷說。但同時,他認為平等也是相對而言的。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應該是平等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雙方所應該盡的責任是完全對等的。
北京林業大學的成甲同學很贊成「人格平等」一說:「以放棄自身權利和人格自我矮化為代價來行孝,那是封建時代等級關系下被扭曲的意識,實在不可取。」
「盡管現代家庭教育強調『民主型』,但是如果這種民主型家長和孩子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都沒大沒小,或者甚至出現角色錯位和角色顛倒的狀況,則會滑向『放任型』的極端。」夏學鑾對這種「絕對平等」表示擔憂。他認為,尊卑有別、長幼有序是「五常」倫理關系的核心,也是「孝道」的精髓,「孝道」從定義上就不可能是晚輩與長輩之間完全平等的互動關系。
今天我們如何行孝
據某報報道,春節臨近,某知名高校的校內廣告欄上赫然出現了「租個女友過年回家見見父母」的告示。究其原因,竟然是「父母年事已高,去年春節已經為我立下『軍令狀』,要求帶一個女友回家團聚」。為顯孝心租女友回家過年,這看似荒誕的故事卻不能不引發我們的思考:什麼才是行孝道?今天我們如何行孝道?
有專家根據《論語》的論述將我國傳統孝道的內容大致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孝悌並稱不可偏廢(孝養、孝敬、孝容、孝思);二是無違父母(孝順、孝繼);三是為父母守孝(孝喪、孝祭);四是在家盡孝,在國必忠。
王浩雷認為,繼承傳統孝道應當避免兩種趨向。一是認為孝道是落後愚昧的,持全盤否定的態度;一是忽略孝道的時代性,不加選擇地接受。
「對父母什麼都順從,一輩子守在父母身邊,子承父業,在事業甚至婚姻上都聽父母的等等,這些都不能說是真正的孝道。」小吳認為,這些傳統孝道中不合理的元素都應該堅決摒棄。
夏學鑾認為,當代學生踐行孝道,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在當前形勢下,「孝道」包含著對父母和長輩的順從、尊敬和理解。順從是「孝道」的第一境界,聽話、不惹父母生氣就可以說是孝順了;尊敬體現在對父母和長輩的日常態度和行為上,比如吃飯讓長輩先動筷子,出門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訴去向和回家時間等等;理解更多的是指對「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即使父母說錯了,自己受了點小冤枉,也不要當場頂嘴,要暫時接受,等事後再行解釋。
「針對時下孝道衰微的狀況,我們對『孝道』首先需要有選擇地繼承,其次才是『超越』。結合時代精神繼承『孝道』,本身就是對『孝道』的超越。」夏學鑾說。
夏學鑾特別指出,「感恩盡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和當前社會所提倡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內容上是有繼承性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不懂得對自己父母感恩盡孝的人,又怎能指望他會忠於祖國,服務人民呢?因此,當前開展孝道教育,對深入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近日,各大媒體都陸續報道了河南煤礦工人謝延信三十多年如一日照顧亡妻親人的事跡。一諾值千金,一踐卅余載,在很多人為現代社會傳統孝道的缺失擔憂嘆息的今天,對比謝延信,我們是不是也都該問一句:新時代需要怎樣的孝道?我們需要為孝道「補課」嗎?
『捌』 夏學鑾的主要論文
國際溝通中的背景假設探討《新聞與傳播研究》3-1-96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四大工程《特區企業文化》2-1-96
國際溝通中的背景假設探討《北京大學學報》4-1-97
整合社會心理學發微《北京大學學報》1-1-98
中國老人的福利和實踐 海峽兩岸社會福利研討會論文 1997
中國傳統文化在社會工作中的意義《華人社會工作論文集》1996
社會變遷和中國社會工作教育《中國社會工作》4-1-96
從濟貧法到社區照顧《社區照顧的理論、政策和實踐》1996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社區服務發展報告 國家社科基金「八.五」課題結項驗收成果1996
專業社會工作在社會福利中的作用《中國社會工作》1998年第1期
中國社區服務發展架構的探討《中國社會工作》1997年第5期
北美洲社會工作教育概況《高教論壇》1991年第1期
美國社會心理學發展概觀《社會學和社會調查》1991年第4期
一個偉大的戰略理論《北京大學紀念毛澤東百年誕辰文集》1993 北京大學出版社
論社會工作價值教育的問題《現狀 挑戰 前景》1991 北京大學出版社
漫談社會學與社會課的關系 《試教通訊》
小學社會教學大綱的結構分析《小學社會課研究》
論社區和社區服務《中國社會工作》1998年第3期
優秀企業家的思維方式《特區企業文化》1995年第5期
委派和授權《特區企業文化》
中華工商時報《管理顧問》專欄文章22篇 1994-1995
中國物資報《夏教授專欄》文章10篇 1995
《輔導員》《心理學園地》專欄文章5篇 1999(5期-9期)
論社區發展《九十年代的中國社會工作》《社會工作研究雜志增刊 1992
加拿大的社會工作教育 《社會工作》1991年第2期
關於開展專業社會工作實習的設想《華人社會的社會工作教育》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及其在中國的傳播 國家青年社科基金研究報告 1998
我國高校解決特困生問題的政策、理論和實踐《高教論壇》1998年第4期
中國社會工作的內容體系、運行機制和其他《社會工作》1998年第1期
何謂「社區」,怎樣建設?《團結》1999年第3期
論社區建設十大關系《教育發展研究》1999年第4期
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經濟活頁文選》1999年第4期
關於社區建設的若干理論問題《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增刊
柯林頓政府的授權區和事業社區項目《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增刊
構建新聞心理學的學科架構,全國新聞心理學第三次研討會論文,1999年12月6日《中華新聞報》部分刊登
Community Care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 paper published in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Aging Conference December 1999
關於加速社會工作專業化發展的幾個問題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000
關於開展青年文明社區建設的八個問題,團中央「青年文明社區」創建活動調研、咨詢報告,發表於《中國社區建設》一書
論社區建設的沈陽模式《上海民政》2000年第2期
社會工作的三維性質《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社會工作的內涵和外延《萍鄉高等師專學報》
淺說中國人的國民性格《網路知識》2000年第7期
邁向社區建設的一般理論 民政部社區建設研討會論文 2000年12月 北京
市場社會的太極運作模式 民政部社會福利研討會論文 2000年12月 北京
沈陽中心城市大社區建設和社會發展戰略研究 2000沈陽中心城市發展戰略論壇論文
新新文化分析《網路知識》2001年第1期
新世紀:社會生活七大趨勢《石家莊日報》2001年1月1日《世紀展望》第17版
加強社區建設 鞏固基層組織《北京青年報》2001年2月27日《每日觀察》第15版
年齡和貪污腐敗真的相關嗎?《網路知識》2001第3期
社區建設的開封模式《民政論壇》2001年第3期
從社區社會化到社會社區化《社區》2001年第2期
邁向社區建設的一般理論《中國民政》2001年增刊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看開封百姓家庭生活服務中心《中國社會報》2001年5 月19日
中國人的價值重構和心理承受能力研究《中國改革》2001年第6期
大學生們喜歡《大話西遊》什麼?《大眾電影》2001年第6期
社區發展的理念探討《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新新人類和後現代文化《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家庭暴力:一個沉重的社會學話題《網路知識》2001年第8期
論社會工作的功能《21世紀中國社會工作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以理論創新為先導,推動城市社區建設 浙江省社區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部分內容刊登於2001年第十期《城市街居通訊》上
社區建設是邁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研討會論文 論文集即將出版
科學發展要考慮倫理後果《北京晨報》《看法》(第六版)2001年9月22日
新跨越――當代農村青年報告書評《人民日報》2001年1月16日第九版
中國社區發展的趨勢和青少年閑暇時間預測研究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Work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paper will be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No.4
『玖』 安徽蕭縣歷史名人
古代:蕭叔、蕭孟虧、閔子騫、高遜志、朱浮、蔣橫、朱熹、劉裕、朱溫、劉粹、沈鯉、曹熊、顓孫子張、顏子柳、韋賢、王之麟、許輝祖、吳作樟、劉本銘、張太平、路蔭南、侯子安、謝來占、王為翰、袁汝霖、劉雲巢等。
近代:劉開渠、孫叔平、徐樹錚、蕭龍士、王子雲、王仲廉、方先覺、張季英、李明揚、王文興、徐道鄰、卓然、朱德群、張衍華、薩釘、沙洪、孫友田、單超、鄧偉志、章文龍、單樹模、徐彬如、夏學鑾、董堯、單印章、張中立、段筱晉、李輔中等。
現代:沈浩、陳燃、張平、王克、張淼、王肇民、蕭陽、葛慶友、薜志耘、陳明新、郭公達、師傑、辛子維、時永華、許敬如、何鋒、時永華、關振華、劉世龍、杜大偉、金軍、趙德、李墨染、董正夫、任愚民、歐陽龍、閻梓昭、張祖銀、劉工醉、郭紹善、楊玉林、閆傳敬、張伯義等。
1、蕭叔,蕭大心,子姓,字叔,名大心,春秋時期宋國蕭邑大夫,因平定宋國內亂有功而被宋桓公封於蕭邑建立子爵蕭國,為宋的附庸國。
後來蕭國為楚國所侵並,子孫就以國為姓,為蕭氏。子孫世代尊蕭大心為蕭姓始祖。謚曰桓公。
2、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
3、劉開渠(1904年~1993年),男,江蘇徐州府蕭縣人(今安徽)。雕塑家,早年畢業於北平美術學校,畢業後任杭州藝術院圖書館館長。後赴法國,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習。歸國後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其藝術風格融中西雕塑手法於一爐,手法寫實,造型簡練、准確、生動。
4、王肇民安徽蕭縣人,中國著名美術家、美術教育家,他對於素描、水彩、國畫、油畫無不擅長,而且善作古體詩詞。以素描、水彩為專業。
5、著名畫家賈浩義、崔曉東、李鐵生、卓然等諸家弟子,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宿州美術學院教授,曲阜孔子文化藝術學院副院長,台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就學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作品《春趣》被美國前任總統柯林頓收藏。曾在泰國、澳大利亞等國舉辦個展。
『拾』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在談到中國人自殺率快速上升的根本原因時說:在中國社會轉
答案C
題中材料主要說明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問題。B項錯誤;A、D兩項都和題意不相符,故不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