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式教育好還是西式教育好
用自己的話說,中式教育底子打得好,基礎牢固。所訓練出來的人才普遍具備整體能力平均的特點。在未來10年內,應試教育應該都還是中國教育的核心。
近年來,國內家長爭著把孩子送出國留學,不少在國外打拚的中國移民卻在想方設法將孩子送回國內接受「中式」教育,這種趨勢在哈爾濱露頭。對他們而言,讓孩子回國讀書既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掌握漢語,又能更直接地了解中國傳統不忘本,同時,國內嚴格的基礎教育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和上進心。牢記中國文化和歷史「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中國人,以「龍的傳人」為驕傲,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忘本、忘根,成為黃皮白心的「香蕉人」,這也是許多中國家長讓孩子回國受教育的原因。
而國內中小學教育知識豐富,扎實有效,教師素質也越來越國際化,激烈的競爭更利於培養孩子的上進心。因此送孩子回國讀書對孩子的發展更有利。
美國亞洲協會上個月公布的一份題為《全球時代的數學和科學教育———美國能從中國學到什麼》的報告指出,中國學生學習更多數學和科學知識的原因是他們更用功,他們在校和在家的學習時間是美國學生的兩倍。中國基礎教育的深度、難度超過許多國家。
② 中式教育與美式教育的區別
1.考上大學
美國學生為了能從大學畢業,上了大學才開始認真學習。中國學生為了能考上大學拚命學習,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注:美國的大學是「寬近嚴出」,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
2.向老師發問
在課堂上,美國學生為了裝懂故意向老師發問,美國學生還認為坐的橫七豎八才能更好的與老師進行交流。中國學生則為了裝懂而不向老師提出問題,中國學生還認為坐的端端正正是出於對老師的尊敬。
3.解題方法
如果老師給出同一道題目:「現在是12點整,時針和分針剛好重合在一起。請問,要經過多少時間,時針和分針才能再次重合?」老師的話音剛落,美國學生的反應是不約而同地撥動腕上手錶,用這種其實很聰明的「笨方法」,看時針和分針什麼時候能夠再次重合。而在場的所有中國學生肯定立即拿出筆和紙,埋頭列出一大堆公式並開始計算。
4.受教育方式
美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輕松。因此他們大多數喜歡異想天開,想像力無比豐富。中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填鴨」,辛苦得很。題海戰術他們不怕,怕就怕那種「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確實轉不過彎來。
5.數學頭腦
美國學生一向不大有數學頭腦,不得不長期依賴電子計算器。中國學生都是數學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如果中國學生告訴美國學生:我們都能夠不用計算器做四位數的乘除法,甚至能夠徒手開平方根,那美國學生看中國學生的眼神,肯定向看見了撒謊的小木偶的長鼻子一樣。
6.零用錢
美國學生的父母說:「我們不得不通知你,你這個月的零用錢已經超出預算了!去,把車庫打掃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者把花園里的草割了,我們就可以再給你一些錢花。」中國學生的父母說:「零用錢用完了嗎?沒錢了就自己到書房的抽屜了去取。」
7.旅遊
美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已經攢夠錢了,我要去旅遊了!」中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要去旅遊了,請你給我一筆錢。」
8.女朋友
美國學生把女孩子帶回家,自豪的對父母說:「這是我的女朋友!」中國學生面對拿著自己已經被撬鎖的日記本的氣急敗壞的父母,心虛地說:「我沒有早戀……」
9.新賽車
美國學生喜歡誇耀自己:「瞧,這輛新賽車是我自己組裝的!」中國學生則喜歡誇耀自己的長輩:「看!這是我爸爸給我買的新賽車!」
10.自己做主
美國學生的父母對他們說:「親愛的,你已經長成一個男子漢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主了!不要老是依賴我們給你提供意見。」中國學生的父母對他們吼道:「放肆!翅膀硬了是不是?敢把我們的話當耳邊風?告訴你,就算你長出了鬍子,你還是我們的兒子!還是得聽我們的!」
③ 中式教育嚴重弊端在那
1. 學習效率低下
在自然環境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的認知是混沌的,對於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還未掌握,每天應學多少為宜,什麼時間復習最為有效,如何只學習尚未掌握的知識等等的認識是模糊的,無法做到精準。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掌握的東西還在花時間學習,未學會的知識不能及時復習,很多時間花在重復學習、無效或低效學習上,造成學習效率低下。
2. 學生學業負擔過重
在中國現行教育體制下,我國中小學生的學業壓力過大。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不低於6節課,初三、高三更是基本沒有周末,加上大量的考試和課外作業,給人的印象是中國學生普遍是上不完的課、考不完的考試和做不完的作業,造成學生學業負擔過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學習意識與狀況比較研究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學生的學習時間最長,課堂學習行為最積極,不良學習行為最少,但對自己成績的滿意度最低。 同時,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公布的2009年「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跟蹤調查了北京、上海、廣東三地的1995個家庭。調查顯示,發現三地在校學生每天平均用於學習的時間為12小時,其中,北京的學生學習的時間最長,為12.7小時。
3. 教師壓力過大
在現有國情和現行教育體制下,由於升學的壓力及家長的預期,教師的壓力也過大;教學任務繁重、加上大量備課、備考、批改作業、輔導學生以及素質教育難以實施等等也造成很多教師身心疲憊。
4. 學習過程無法監控
在現有學習和教學環境下,教師、學生、學校以及家長對學習和教學活動都無法做到同步監控。學生在課堂和課外的學習活動只有通過課堂測驗、期中和期末考試才能夠得到評估。然而,這種評估有三個重大缺陷。其一,測試無法覆蓋學生所需掌握的所有知識點;其二,由於評估滯後,無法對學生學習活動即時提供指導;其三,無法精確地知道每個學生哪些知識點已掌握,哪些知識點還沒有掌握等學習進步情況。
④ 中式教育的好處與壞處,美式教育的壞處與好處
我住在美國30年,也經常參加家長會,深入了解美國的教育制度。這是我觀察得到的結論。
中式教育是中央設計,地方分層執行。所以有統一的教科書及高考。
美式教育是地方(各城鎮)設計與執行,然後中央指導。所以沒有統一的教科書,但有私立機構的高考(SAT, ACT)。
中式教育
優點: 老師,父母逼的很厲害,社會壓力大,學生非常認真念書
缺點:填鴨式教育居多,創造力較少。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過度注重分數,德智體群四育不均衡。「體」「 群」較弱。考試很行,動手較差。
美式教育
優點:自由發揮空間大,從小訓練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強。知道自己的專長。
缺點:功課太鬆了。德智體群四育不均衡。「德」 「智」 較弱。
世界大學排行榜,前十名,美國拿了七個。綜合來說美國教育還是經得起考驗的。
⑤ 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的區別有哪些
授課方式:
國內的老師通常採取的授課方式是在講台上以灌輸知識為目的不停地講解,到臨近下課的時候再詢問學生是否有問題,學生很有可能會因為下課時間到了而選擇不提問;而英國的老師會留出半小時的時間來讓學生能自由提問,就算沒有問題也給足時間在課堂上消化知識。
上課時間:
在國內上課,除了早自習還有晚自習,每天在學校的時間超過10個小時,一節課是45分鍾;在英國的預科課程,上課時間從早上9點到下午4點,一節課超過3個小時,課間會有半小時的休息時間。
從上課時間的體驗來說,英式教育的上課時間安排,更能讓人進入學習的狀態,中式教育45分鍾一節課可能不太能完全而詳細的講解知識。
課堂教材:
中國有統一的課本,而英國卻很少使用課本,一是因為英國的書本比較貴,還有就是因為他們更習慣借閱的方式,或者是電子版。英國的老師經常會發電子版或者復印件給學生,所以很多學長學姐都會買打孔機,把資料分類打孔。
課堂氛圍:
從課堂的人數來說,中國的一個授課班級通常有50多個學生,而英國只有20多個。人數的差異導致了課堂氛圍的巨大差異。
人數太多的中國課堂,老師無法顧及班上每一個同學,管理也會太多寬松,顯得老師的講解只是在唱獨角戲。而英國課堂則通常都是討論不斷,英國課堂上,老師更多的是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會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自己探索,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可以是通過演講的方式展示學到的知識,也可以是進行案例分析來運用所學的知識。
考核方式:
中國的考核通常都是以考試的方式進行,而且考試的頻率還十分的高。而英國的考核方式通常是寫論文,或者小組項目的形式。還有就是,在中國考場上經常出現的作弊在英國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英國人非常重視誠信,抄襲是十分嚴重的問題。
課後作業:
中國的老師對作業的安排很嚴苛,作業量大,而且要求學生獨自完成,如果沒有獨自完成或者沒有按時交就被認為沒有認真學習。
但是,在英國,通常每天只需要一個小時來完成作業,而且,英國的老師會更注重團隊協作,所以會更喜歡學生在討論和協作中完成作業,只要有新的想法,只要有思維的訓練,作業的對錯都沒有關系。
⑥ 中式教育特點
(1)中式教育的優缺點:
優點: 老師,父母逼的很厲害,社會壓力大,學生非常認真念書
缺點:填鴨式教育居多,創造力較少。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過度注重分數,德智體群四育不均衡。「體」「 群」較弱。考試很行,動手較差。
(2)西式教育的優缺點:
優點:自由發揮空間大,從小訓練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強。知道自己的專長。
缺點:功課太鬆了。德智體群四育不均衡,「德「「智」 較弱。
⑦ 中式教育與美式教育相比利與弊的700字作文
中國的學制和美國的學制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因此中美教育的銜接性較好,有利於中國學生到美國學校繼續學業.歐洲的教育體系同中國的教育體系差別比較大,學術風格也與中國不同,因此美國的教育體系通常更適合中國不容層次的學子繼續學業.
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3年;中小學教育分為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三個階段共12年.小學和初衷一共9年屬義務教育階段.普通高中學制3年.小學畢業後可選擇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從初中開始1至3年.高等教育包括大學專科2到3年,大學本科4到6年,碩士研究生2到3年和博士研究生3到4年.
中國台灣地區的學制包括學前教育2年,國民義務教育9年,高級中等教育3年和高等教育6到10年.自初級中等教育開始分為兩大體系:一為學術教育體系,目標在於學術研究以培養專門人才,包括高中3年,高等教育大學4至7年,碩士博士教育2到6年.另一體系為技術職業教育體系,傳授應用學科和技術,目標在於培養使用型專業人才,包括國中後的五年制專科學院,高職3年,兩年制學院,兩年制技術學院,四年制技術學院及研究所.
美國學制與中國相仿,小學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大學4至5年,碩士2年,博士4年.在高中畢業前為義務教育,經費由政府提供,教育內容採用通識教育.美國自大學教育開始分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職業教育有兩年制職業學校和專業學院.同其他國家的學制相比,中美學制的相互兼容性更大.中國的學生到美國繼續學業,其高中和大學的學歷一般都能得到承認.如果他進入美國的大學讀研究所,那麼他在國內修的學分,大部分可以轉.高中畢業要進入美國大學就讀也很方便,因為高中學科的理科方面多半已經符合美國大學的條件.職業學校的學生也可以順利申請美國的大學,但可能要補修一些學分,課程,完成學位的時間稍長一些.
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也有不同之處.美國大學生入學以後,可以等到第二年,第3年再決定自己的主修課程.醫科,法律在美國大學沒有設專業部門,必需等完成學士學位,通過相關的考試後才有資格申請.
中國學生留學美國通常在專業課程上不會落後,但是她們必須加強英語能力,獨立研究能力及創造力,並培養積極主動的精神,這樣就能取得較好的成績,獲得成功.
有人說,中國教育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美國教育重視創造力的培養;中國教育注重知識的灌輸和知識的熟練掌握,重視「精」和「深」,美國教育注重對知識的靈活應用,重視「廣」和「博」。
以數學為例,中國教育使用題海戰術,教師讓學生重復練習,直至「爐火純青」的地步;美國學校的數學教育則基本上是「點到為止」,教師一般不要求學生做完教科書上的習題,常常只要求做單數題或雙數題。中國基礎教育是訓練學生熟練掌握技巧,美國教育只是讓人明白是怎麼回事,至於學生今後是否要以數學工程作為事業,則由學生今後自己去選擇,學校的教育沒有必要強迫學生把那些技術練得「爐火純青」。
所以說,中國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識學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美國教育是普及與精英相結合的教育,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是當平民還是做「精英」。自己選擇走「精英」道路的,需要艱苦奮斗;選擇走平民道路的,接受普及教育,平平淡淡、與世無爭地接受社會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識的教育。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知識的教學只是點到為止而已。這樣的教育是大眾化的平民化的教育。雖然每個美國人在16歲以前必須接受強制性的教育,但是這種大眾化的教育卻比較普及,也就是標准比較低,它適合於絕大多數學生的接受水平。由於教育資源的匱乏、就業市場的限制以及人文環境諸因素影響,國內的教育只能這樣「公平」地實施。中國學生在這種社會形態下沒有選擇的餘地,美國學生則不同,選擇走「精英」道路的少數人,只要艱苦努力、認真學習,力求「精」「深」,同樣也能實現自己的「精英」教育。因為這是自己的選擇,沒有來自社會、家庭強制的壓力,所以有一種愉快的發自內心的動力。
中美教育除了自我的定位問題之外,在學業課程的選擇上還有很大的區別。中國教育要求數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學得不好都有可能對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響。美國的基礎教育在達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礎上,允許學生有較大選擇的自由。比如,一位學生對物理、化學或生物不感興趣,感覺有很大的困難,可以只選修比較基礎的課程,而選修較多的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課程,只選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門,同樣可以達到高中畢業要求,也能進入頂尖大學,同樣有機會成為「精英」。
「學多悟少」與「學少悟多」
我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最根本的特點是以考試論英雄。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程起點高、難度大、知識面窄。我們的孩子在學校里要做太多的作業,要考太多的試,要背太多的文章。孩子們幾乎沒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來滿足自己的愛好。而我們的老師們也基本上不會鼓勵和挖掘孩子們學習以外的各種潛能。反觀生活在美國的孩子就幸福得多了。他們基本上沒有家庭作業,14時放學後大多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即便是考試,老師也不會給學生排名次,學生們也從不在意誰考得好或不好。相反,如果某個孩子有某種特長,則會受到其它同學的羨慕和尊敬。我想,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的老師普遍認為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特別是創造力遠遠比那些書本上枯燥乏味並與實際生活毫無關系的抽象理論重要得多。
說我們的基礎教育好的立論之一,就是中國的學生常在各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拿金牌。但只要我們仔細想一想就會明白,我們的學生是花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才「打造」出結果來的,所謂的成績,也只是集中在學科的解題技巧上,而不是在實際運用和發明上。也就是說,我們的知識只是局限在做題,解題上,而非運用理性的思維和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上。試想,如果我們把孩子有限的時光都花在抽象的如同智力游戲的題海上,那麼,他們勇於參與實踐的時間和能力必將大受影響。
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美國明顯高於我國。美國的中學生已經能夠獨立去圖書館查文獻、找數據來完成一個正規的項目。他們的命題完全從興趣出發,極為廣泛,從反恐到世界和平,從環保到動物保護,應有盡有,而有些在我們看來是只有到大學畢業才能完成的論文。美國的老師總是激勵孩子們的自我表達能力、懷疑能力和辯論能力。孩子們從不認為世界上的標准答案只能有一個。這種從小培養起來的懷疑能力就是未來的創造力。這也正是美國之所以強大的基礎。我國的基礎教育所打的基礎是重知識「學多悟少」,縱觀美國的基礎教育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教育,「學少悟多」。中國的基礎教育重視扎實性,而美國教育重視多元性;中國的基礎教育注重縱向的深度,而美國的基礎教育則注重廣度;美國的基礎教育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和自立精神,中國的基礎教育注意培養學生嚴格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相應的,美國有寬松、自由的氛圍,能夠充分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而中國基礎教育則沉悶得多了。
中國的學生是多學、多練、多記、多考,培養孩子吸收知識、學習行為和接受能力。美國的學生是多看、多問、多想、多干,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創造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從深層次思考,我認為,培養考生還是培養學生?是中美教育的根本區別,也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質區別。培養考生是把有問題的教得沒問題;培養學生是把沒有問題的教得有問題。
培養創新與打好基礎
美國沒有全國性的課程標准,但各州、郡甚至學區都可以自行編訂課程標准。從總體上看,美國的課程設置相當靈活,主要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必修課所佔的學分較多,內容廣但不深,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及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選修課種類繁多,多達上百種,主要是依據學生升學、就業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而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的去選擇,取得規定的學分即可。
比較我們現行的課程設置和教材體系,我們的情況與美國恰恰相反。大一統的要求,千篇一律准則,靈活與個性不夠。目前我們施行的課程方案中,必修課的地位相當突出,教學時數多,知識要求高,統一的課標,甚至是統一的教材。
我們的課堂教學相對美國來講,班級人數過多,課堂容量大、要求高,課堂氛圍比較嚴肅呆板。這樣雖然給學生打下了系統扎實的基礎,但同時也帶來了課堂不活躍,老師講得多,學生思考得少的弊端,典型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這是中國基礎教育課堂尤其是高中課堂的共性。而美國課堂班額小、氛圍自由、寬松,上課期間學生可以隨意走動,自由辯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是典型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
由此可見,中美在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國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種模式教育;而美國則側重於強調創新精神,強調個人主義,是一種精英式的教育。從本質上講,側重於創新還是側重於打基礎是美國基礎教育和中國基礎教育的根本區別。
中國與美國的基礎教育,不能簡單地說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要因人而異。在教學過程中,對於中國學生,應該讓他們多創新,對於美國學生,應該讓他們打好基礎,這樣互相彌補,是最恰當的,優勢的相互融合才是最優的。如今,美國的基礎教育的改革重點是在創新的基礎上彌補基礎。而我們的基礎教育傳統上過於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和求同思維,而沒有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所以我國的教育應該是在基礎的基礎上加大創新。
筆者赴美探親期間,有意對美國的教育進行了一番考察。發現中美教育在各個教育層次上都存在著差異,並以不同的表現形式體現出來。現僅就兩國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差異進行一些比較。
美國的大學實行學分制,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選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學分不同,只要把學分修滿即可畢業拿到文憑和學位。以前,我們從有關報刊上看到美國的大學生年紀輕輕就取得了幾個學位,感到很納悶。現在才明白美國的大學體制是很靈活的,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以選學幾個專業的課程,只要拿到足夠的學分就可以取得該專業的學位。學習幾個專業的課程時,相同的課程不必重復學習,這樣在通過了一個專業的基礎課程之後,再修不同專業的專業課程就較為容易了。這給學生一個擴大自身知識面的好機會,也為學生朝著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校學生也可以中途休學去工作,已拿到的學分仍然被保留,一年或幾年後可再繼續到該大學就讀,直到修滿學分,拿到學位。我認識的一位美籍華人婦女,她兒子讀了兩年大學後,告訴母親說覺得學習沒有動力,准備先到社會上幹上兩三年,再返回學校,一則可以打下一定的經濟基礎,二則可以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這位母親讓他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不表示反對。在美國,年輕人大多很有主見,這種獨立意識是從小培養出來的。
美國的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大門敞開,人們變換職業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通常人們在轉入新的職業前,又開始學習相關的新課程,所以在社區大學里可見到年齡層次不同的學生,有的20來歲,有的卻有40、50歲。如一位女教師原來是電腦工程師,在電腦行業工作了近20年後,覺得厭煩了,想當教師,讓生活更輕鬆些,她就到大學進修中等師范教育,畢業後在一所中學找到了工作。還有一位哲學教授對哲學失望後改種葡萄去了,而他原來竟然是名電工。美國的教育更注重發揮人的潛力,眾多的教育機構為所有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只要你想學習,想讀書,你就可以在就近的大學里找到你感興趣的專業。報名後,通過相關的測試,學校會建議你選修什麼科目。每年分三個學期,1月、5月、9月開學。課程安排在時間上也考慮得十分周到,有白天的,也有晚上的,甚至還有從下午5點到7點的。有的老人退休後又去大學學習,以彌補以前在學習上的遺憾。而在中國,在大學里就確定了專業方向,一個人可能一輩子就從事一種職業,這樣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潛能。雖然現在職業教育已有了長足發展,但我國職業教育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辦學質量上,以及職業院校所設專業和課程方面,都還存在著不足,離社會的實際需要差得很遠,需要大力改革和發展。
目前中國的大學也朝著開放的方向努力,越來越多的人跨進了大學的門坎,這對提高全民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的未來,應該是讓高等教育大眾化,不只是少數人上大學。中國的人口眾多,大學的數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應該辦越來越多的大學。在中國存在著「落榜生」一說,而在美國是沒有這個詞的,他們認為這是極不禮貌的,是一種歧視。
提高全民素質不能僅靠學校等教育機構,還應有更多讀書學習的場所。在美國,圖書館很多,而且借書卡是全市聯網的,可在全市的任何一個圖書館借書、還書,全由自己在電腦上完成借書或還書的程序,極為方便省時。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從早上直開到晚上10點以後。書店也很多,裡面有很多極為舒適的沙發供人安坐讀書。你可以從早上開門進去看書一直到晚上11點關門才出來。裡面有吧台供應熱咖啡和麵包。孩子也極喜歡去書店,裡面有許多玩具,兒童書屋布置得如同童話世界,兒童讀物設計得就像玩具,令孩子們愛不釋手 。
1、中國與美國教育的差異首先在於兩國初等教育的教學目標不同:中國初等教育將開發孩子的智力,孩子好處高分看成首要目標;而在美國,初等教育的目的只有一個: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2、對待成績的態度不同:對中國孩子來說,一份不好的成績單會使他收到來自各方壓力,然而在美國,每個學生年終的成績單都時間私人的物品,家長方面也不會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分數在大人心中比能力要差得遠。而中國大部分學生的目的是"拿高分"。
補充:
3、 兩國在知識觀是存在差異:中國的教育注重對知識的積累灌輸,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和對知識的繼承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美國則更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質疑,批判精神和對知識的拓展和創造。這兩種教育表達了對待知識的不同態度:即中國教育的靜態與美國之間的動態差異,這一動一靜這反映兩國知識觀的差異。
補充:
4、兩國在提供該學生的環境上不同:美國的學校從小就鼓勵孩子做研究,就培養孩子的研究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組織研究材料的運動研究方法的能力。而中國的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採取的是初級階段打基礎,高級階段才能做學問的相互脫節的兩階段戰略。
補充:
5、兩國課程設置不同:比如關於外國語言的學習,在中國,學生在基礎教育中只有英語一種(除專業外),這是教育系統為全體學生做的統一選擇。而在美國,學生選擇德育的就大得多,包括西班牙語,法語,拉丁語等……還有在美國不用教材的課是存在的,他們通常叫做「家庭生活」課,.課程內容包括縫紉,烹飪和增強自信心等等。他教給學生的是書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是作為一個人或者的必需,他教給學生如何生活。
補充:
6、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不同:中國的啟發式教育存在著一個弊端,就是其實一直到某一個問題的答案通過誘導學生,使他們找到「唯一的答案」,在美國學校的教學法,除了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教師一致的正確答案外,還給與學生自由想像的空間,去探索教師和學生都沒未知但卻客觀存在著的潛在答案。在中國除了少數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數外,其餘的均以高考成績為錄取人學得最重要的唯一標准。但在美國學生年年都參加各類考試中的至少一種考試,一次失手,情有可原;兩次失手,也可以理解……因此,這些考試成績就可作為非常重要的錄取入學考量標准。
補充:
7、學習負擔不同:美國幾乎每周都回放一天假,但在中國,周末可能被無情佔有,就連絢麗多彩的假日也會因繁重的作業的充斥而黯然失色。
8、家庭教育不同:①美國教育小時管得嚴,美國父母會立下許多規矩,而孩子越大管得越松;中國父母恰恰相反,小時候百般溺愛,長大處處限制,甚至連大學專業,戀愛都橫加干涉。②美國教育注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這個教育差別使得美國孩子比中國更具自立性。
補充:
建議中國的考試制度改革,教學改革與學生減負,是教育整體改革的三個方面,而考試制度是"牽一發而動身"的關鍵.只有應試教育改變了,素質教育才能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美國是在創新有餘而基礎不足的前提下以抓基礎來補不足.我國的情況卻是恰恰相反,我們是基礎有餘而創新不足,因而我國教育的完善必須抓創新來補不足.教育是一種文化現象,不同的教育反應的是不同的文化內涵,適宜美國今日社會的教育方法或教育體制並不一定適應中國現在的社會.總之,我們需要的是本土化和國際化結合的現代化教育.
⑧ 求:中式教育的優點和西式教育的缺點
一、中式教育的優點:
1、中國式教育保證了一個底線公平,主要是高考。
對一個地區內的大多數人而言,分數年前人人平等。並且目前還找不到更合理的替代方式。因此在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裡,用公平的方式選拔人才,可以更好地體現出教育制度的優越性。
2、中國式教育有九年義務教育,更高地提高了國民素質。
九年義務教育保證每一個孩子都有上學的權利,都有獲得知識的權利。九年教育下來,雖然不一定能成為學界精英,但是生活日常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掃除了文盲,提高了國民的素質。
3、中國式教育適應范圍廣。
中國式教育適合的是大部分人,目前的綜合素質教育也注重了因材施教,開放了許多興趣課,讓孩子做出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是不錯的教育方式。
二、西式教育的缺點:
1、「教」而不「育」,造成美國人嚴重的醫療和健康問題。
2、不懂「教其心」,只知道教知識和技術,導致美國教育無法服務於人生的發展需要。
3、西方學生在校時間太短,就算學校很好,也無法進行良好的學術性提高。
4、西方普通中小學生鄙視學術價值,推崇體育明星,以及「耍酷」的價值取向,讓學校無法提高教育品質。
(8)中式教育擴展閱讀:
中式教育的弊端:
1、因材施教沒有做好。
每一個個體都具有多種智能,然而教師和家庭缺乏「發現的眼睛」,在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形式下,老師無暇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成長,同時,普通家庭的家庭教育一直都處於焦慮中,想要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無從下手,亦或對孩子毫不過問,因而導致絕大多數的孩子的潛能並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2、高中與大學銜接存在問題。
學生學習的動力不足,前緊後松,致使大多數的普通大學生一入校便開始「放飛自我」,實際上,大學才是人生剛剛開始的起點,而我們中的一些人不關心社會,不關心他人,缺乏善意,只為畢業,只為謀生;
3、應試教育缺乏思辨能力。
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信息不加甄別,便人雲亦雲。最重要的是丟掉了創造性思維。
⑨ 中式教育特點
無論貧富差距多大,都可以照顧到。
這里提供一個平台,只要實力出眾,綜合素質高,能力強,你就有機會!不需要拼家庭能力。
缺點
由於面對的學生太多,缺乏因材施教,
⑩ 中式教育是不是很惡心
這不是什麼中式教育,而是取決於家長的素質,你的家長素質不高,自然教育方法就會不恰當。中國提倡尊老愛幼,並不會簡單粗暴。這不是什麼中式教育,而是取決於家長的素質,你的家長素質不高,自然教育方法就會不恰當。中國提倡尊老愛幼,並不會簡單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