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南的三湘是哪三湘
「三湘」是「瀟湘」、「蒸湘」、「沅湘」的簡稱。
三湘,湖南別稱。「三湘」得名雖然有很多說法,但大多是附庸風雅,其實「三湘」與「四水」合稱,都是指湖南的地理環境。
四水指湘資沅澧四條河流,且以最大的河流湘江而簡稱「湘」;三湘則是指秦滅楚時,湖南境域內基本就是楚之三郡洞庭郡(圖中湘中)、黔中郡(圖中湘西)和蒼梧郡(圖中湘南)。
秦滅楚後將洞庭郡和蒼梧郡合而為一,成為長沙郡,合楚之黔中郡和巫郡為秦黔中郡。後世以湖南境域基本為楚之三郡而稱為三湘。任何經過文人再加工的解釋內容,都只是原始含義的引申。
由於洞庭湖地處湖南北部偏東,地形以湖泊、平原、丘陵為主,明顯不同於西邊和南邊的崇山峻嶺。這樣,洞庭湖輻射區域是湖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名為「湘中」;西部雪峰山脈名為「湘西」,南部靠近南嶺山脈名為「湘南」。注意,「三湘」概念里是沒有湘北湘東的,地理上靠北的長沙益陽岳陽等,歷史上都是稱湘中。
湖南在歷史上全省曾分為三道,民國3年(1914年),湖南分為湘江道(駐長沙縣)、衡陽道(駐衡陽縣)、武陵道(駐常德縣)和辰沅道(駐鳳凰縣)。民國5年,省府裁撤武陵道,這時全省分為三道,一直延續到道製取消。
「三湘四水」一詞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無論是媒體還是人們在日常交流中,都愛用「三湘四水」來代指湖南。
不過對「三湘四水」一詞也有很多種提法與解釋。「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基本取得了共識,但對「三湘」一詞的理解卻各有不同。
據考證,「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而自宋代以來,人們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
㈡ 湖南為什麼叫三湘
一說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總名三湘。
一說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合稱,後泛指湖南全省。
「三湘四水」一詞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無論是在媒體與人們的日常交流中都愛用「三湘四水」來代指湖南。不過對「三湘四水」一詞也有很多種提法與解釋,「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基本取得了共識。但對「三湘」一詞的理解卻各有不同。
據考證,「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自宋以來,人們多以「三湘」代指湖南。
一種說法是指: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種說法也各有缺陷,似乎都無法概括湖南全省。據《水經注》稱:「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廣西北部地區,在漢代屬零陵郡管轄,始安縣即現在廣西的興安縣。陽海山現稱陽朔山,陽朔山立有一塊「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東北流去,灕水向西北流去,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人們通稱「灕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與發源於九疑山的瀟水匯合後向北奔流,這一段為湘水中游,稱「瀟湘」。瀟湘二水滾滾流到衡陽,與蒸水合流,為湘水的下游,稱蒸湘。從而將「灕湘」、「瀟湘」、「蒸湘」統稱「三湘」。這里暫且不論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但這種說法的明顯缺陷是沒有涵蓋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種說法將湘潭、湘鄉、湘陰,合稱三湘。但湘潭、湘鄉、湘陰分布在湘北、湘中,也無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種說法將「三湘」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雖然這種說法比前兩種說法涵蓋的地域范圍要廣,但又把湘中、湘東遺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過還有一種筆者比較贊同而少見的說法,那就是:「三湘」是「瀟湘」、「蒸湘」、「沅湘」的簡稱。眾所周知「沅水」沅水是湖南最長的河流,流經湘西,注入湘東,而湘水流經長沙、湘陰後與沅水匯合,可以說是湘水的下游,稱「沅湘」也是無可非議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懷沙》里說:「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在《離騷》里也說:「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唐代詩人戴叔倫也有「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流傳在世。由此可見在古時就已有「沅湘」之稱。而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用「瀟湘、蒸湘、灕湘」作為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當。而用「瀟湘」「蒸湘」 「沅湘」合稱「三湘」,就基本涵蓋了整個湖南,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湖南的地理特徵。
㈢ 湖南"三湘四水"中的"三湘"是指哪三湘
第一種說法:灕湘、瀟湘、蒸湘
這種說法是緊緊圍繞湘江展開的,將湘江被分為三段,每段都有不同的名字。《水經注》記載,「湘水出零陵始安縣(註:今廣西興安縣)陽海山(註:今陽朔山)」。
在陽朔山的湘漓分派石碑處湘漓合流,稱為灕湘;在湖南永州零陵區與瀟水合流之後的一段稱為瀟湘;在衡陽同蒸水合流之後稱為蒸湘。
第二種說法:瀟湘、蒸湘、沅湘
這種說法認為,灕湘不能代表現在的湖南,所以在第一種說法的基礎上,去掉灕湘,換上沅湘。之所以換上沅湘,是認為沅江是湖南最長的河流,影響力足夠,而且沅江流經湘西地區,然後再拐頭向東,能涵蓋湖南更多的地區。
第三種說法:湘東、湘西、湘南
在1979年版的《辭海》中這么解釋三湘:「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從《辭海》的解釋來看,完全是從近代的角度進行解釋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涵蓋整個湖南省。而且看起來這里的湘並不是指湘江,而是以湘(湖南)來定的方位,進行東、西、南的劃分,達到涵蓋整個湖南的最終目的。
(3)湖南三湘網擴展閱讀
湖南位於洞庭湖之南,故稱湖南。湖南別稱「三湘四水」。而「三湘」、「四水」的稱呼其實都圍繞一個核心:洞庭湖。
「四水」比較容易理解,指的是湖南境內四條著名的河流:湘江、資江、沅江、澧水,最後都匯入洞庭湖。「四水」的概念基本沒有歧義。
「三湘」得名其實也是因為洞庭湖在湖南境內獨特的地理、文化地位。由於洞庭湖地處湖南北部偏東,地形以湖泊、平原、丘陵為主,明顯不同於西邊和南邊的崇山峻嶺,地形決定了洞庭湖周邊區域的交通、歷史、文化都比較發達。
洞庭湖輻射的平原、丘陵區域自古就相對比較發達,作為湖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名為「湘中」;而西部雪峰山脈一帶,名為「湘西」,南部靠近南嶺山脈的區域名為「湘南」。
㈣ 湖南為什麼又叫三湘
湖南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我湖南也被稱為三湘或三湘四水,四水指的是湖南省內最大的四條河流:湘江、資水、沅江、澧水。那三湘是指什麼呢?
第三種說法:湘東、湘西、湘南
在1979年版的《辭海》中這么解釋三湘:「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從《辭海》的解釋來看,完全是從近代的角度進行解釋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涵蓋整個湖南省。而且看起來這里的湘並不是指湘江,而是以湘(湖南)來定的方位,進行東、西、南的劃分,達到涵蓋整個湖南的最終目的。
第四種說法:湘陰、湘潭、湘鄉
這種說法認為,湘陰為上湘,湘潭為中湘,湘鄉為下湘,合稱為「三湘」。這種說法姑且先不論歷史,在地圖上找找這幾個地名,湘陰隸屬於岳陽市,湘鄉隸屬於湘潭市,相信不用說什麼你就會明白,這種說法是沒什麼意思的了。
除了這四種說法外,還有其他比較離奇的說法,如湘江、湘菜、湘軍之類,雖然湘軍在歷史上也出過彩,湘菜辣得夠味很好吃,但是硬拉上三個帶「湘」字的放一起說是「三湘」,只能說是來搞笑的。
其實,三湘到底是什麼並不是那麼重要,至於認同哪種說法,取決於看問題的角度了。
㈤ 湖南為什麼叫三湘,是哪三湘
1、湘江和洞庭湖是湖南水域的代表,坐落在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區域的湘潭、湘鄉、湘陰等地,所以湖南也被稱作三湘。
2、」三湘「即是指湘鄉、 湘潭、 湘陰。
見《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詩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區。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詩:「昔放三湘去,今還萬死餘。」
(5)湖南三湘網擴展閱讀:
」三湘「原始的含義是指秦始皇滅楚的時候,湖南境內基本上為楚國三郡所轄,因此被稱為「三湘「。「三湘」分別是洞庭郡(湘中)、黔中郡(湘西)和蒼梧郡(湘南)。
楚國滅亡後,將洞庭郡和蒼梧郡合二為一,為長沙郡。後世以湖南境域為楚之三郡而稱為三湘。後來經過人們再加工的「三湘」解釋,都是從這個原始含義上引申出來的。
目前人們還有一種說法:「三湘」是指湘江的三段,即「灕湘」、「瀟湘」和「蒸湘」。湘江發源於廣西興安縣陽朔山,陽朔山立有一塊「湘漓分派」的大石碑,湘水東北而去,灕水西北而往。因此湘江上游通稱「灕湘」;在零陵與瀟水會合,故中游稱「瀟湘」;瀟湘流至衡陽,與蒸水會合,所以下游為「蒸湘」。於是「灕湘」、「瀟湘」、「蒸湘」統稱「三湘」。
㈥ 三湘是指的哪三個地方
「三湘四水」
「三湘四水」代指湖南。
「三湘四水」一詞也有很多種提法與解釋,「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基本取得了共識。
「三湘」一詞的理解各有不同:
據考證,「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自宋以來,人們多以「三湘」代指湖南。
一種說法是指: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種說法也各有缺陷,似乎都無法概括湖南全省。
據《水經注》稱:「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廣西北部地區,在漢代屬零陵郡管轄,始安縣即現在廣西的興安縣。陽海山現稱陽朔山,陽朔山立有一塊「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東北流去,灕水向西北流去,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人們通稱「灕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與發源於九疑山的瀟水匯合後向北奔流,這一段為湘水中游,稱「瀟湘」。瀟湘二水滾滾流到衡陽,與蒸水合流,為湘水的下游,稱蒸湘。從而將「灕湘」、「瀟湘」、「蒸湘」統稱「三湘」。這里暫且不論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但這種說法的明顯缺陷是沒有涵蓋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種說法將湘潭、湘鄉、湘陰,合稱三湘。但湘潭、湘鄉、湘陰分布在湘北、湘中,也無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種說法將「三湘」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雖然這種說法比前兩種說法涵蓋的地域范圍要廣,但又把湘中、湘東遺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過還有一種筆者比較贊同而少見的說法,那就是:「三湘」是「瀟湘」、「蒸湘」、「沅湘」的簡稱。眾所周知「沅水」沅水是湖南最長的河流,流經湘西,注入湘東,而湘水流經長沙、湘陰後與沅水匯合,可以說是湘水的下游,稱「沅湘」也是無可非議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懷沙》里說:「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在《離騷》里也說:「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唐代詩人戴叔倫也有「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流傳在世。由此可見在古時就已有「沅湘」之稱。而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用「瀟湘、蒸湘、灕湘」作為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當。而用「瀟湘」「蒸湘」「沅湘」合稱「三湘」,就基本涵蓋了整個湖南,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湖南的地理特徵。
總之「三湘四水」均為泛指,只是人們說話時常有的數字化傾向。我們沒必要太過較真。
㈦ 都說湖南三湘四水,到底是哪三湘,哪四水
「四水」指湘,資,沅,澧;
「三湘」的說法卻很多,頗具影響和代表性的是瀟湘、蒸湘、沅湘之說,具體指湘江從廣西入湘到零陵與瀟水匯合後稱瀟湘,至衡陽與蒸水匯合後稱蒸湘,下游與沅水匯合稱沅湘。這一說法還有一個版本,即因湘江與灕江共同發源於廣西興安縣的海陽山,合流至興安縣後始向東西分流成湘江和灕江,有人把分流之前的合流部分稱為灕湘。由此又有灕湘、瀟湘和蒸湘的「三湘」之說。
「三湘四水」一詞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無論是媒體還是人們在日常交流中都愛用「三湘四水」來代指湖南。不過對「三湘四水」一詞也有很多種提法與解釋, 「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基本取得了共識。但對「三湘」一詞的理解卻各有不同。
據考證,「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而自宋代以來,人們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為「三湘」,一般有下面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種說法各有缺陷,似乎都無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據《水經注》稱:「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廣西北部地區,在漢代屬零陵郡管轄,始安縣即現在廣西的興安縣。陽海山現稱陽朔山,陽朔山立有一塊「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東北流去,灕水向西北流去,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人們通稱「灕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與發源於九疑山的瀟水匯合後向北奔流,這一段為湘水中游,稱「瀟湘」。瀟湘二水滾滾流到衡陽,與蒸水合流,為湘水的下游,稱蒸湘。從而將「灕湘」、「瀟湘」、「蒸湘」統稱「三湘」。這里暫且不論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但這種說法的明顯缺陷是沒有涵蓋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種說法將湘潭、湘鄉、湘陰,合稱三湘。但湘潭、湘鄉、湘陰分布在湘北、湘中,也無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種說法將「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雖然這種說法比前兩種說法涵蓋的地域范圍要廣,但又把湘中、湘東遺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過還有一種筆者比較贊同而又少見的說法,那就是用「三湘」作為「瀟湘」、「蒸湘」、「沅湘」的簡稱。眾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長的河流,流經湘西,注入湘東,而湘水流經長沙、湘陰後與沅水匯合,可以說是湘水的下游,稱「沅湘」也是無可非議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懷沙》里說:「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在《離騷》里也說:「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唐代戴叔倫也有「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的詩句流傳在世。由此可見在古時就已有 「沅湘」之稱。而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將「瀟湘、蒸湘、灕湘」用來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當。而用「瀟湘」「蒸湘」「沅湘」合稱「三湘」,就基本涵蓋了整個湖南,也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湖南的地理特徵。 總之「三湘四水」均為泛指,只是人們說話時常有的數字化傾向。我們沒必要太過較真,有個大概的了解就行了。
㈧ 三湘指湖南那幾個地方
湖南 湘鄉 、 湘潭 、 湘陰 (或 湘源 ),合稱 三湘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