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見的中草葯有哪些
1、板藍根
板藍根屬寒涼葯性的蔬菜,可清熱解毒,適用於上呼吸道有炎症的人,如果家裡有人經常患咽喉炎、口腔炎、牙齦炎,可買點回家涼拌著吃,但像消化不良的老人、小孩,以及脾胃虛寒、長期腹瀉的病人,要慎用板藍根。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葯也能當菜吃?7種中草葯美味又養生
Ⅱ 中葯材有哪些
我國葯用植物及中葯材種類繁多,新版《中葯大辭典》將收載12807種中葯材,其中葯用植物11146種,動物1581種,礦物80種。也有很多地方葯材可能未被收錄,即便是常用的中葯材都有近千種之多,所以不能給你一一寫出。
但可採用不同的分類方法,根據其目的與重點而分類:
1.按葯物功能分類——如解毒葯、清熱葯、理氣葯、活血化瘀葯等。
2.按葯用部分分類——如根類、葉類、花類、皮類等。
3.按有效成分分類——如含生物鹼的中草葯、含揮發油的中草葯、含甙類的中草葯等。
4.按自然屬性和親緣關系分類——如先把中草葯分為植物葯、動物葯和礦物葯。動植物葯材再根據其原植物原動物的親緣關系來分類和排列次序。如麻黃科、木蘭科、毛莨科等等。
Ⅲ 常見的中草葯有哪些
晉南適合開春種植的品種很多,生地、丹參、防風、柴胡、黃芩、、、、、要根據自己的立地條件選擇,不能一概而論
適合東部山區種植的葯材,一是人參、西洋參,是北方主產的著名中葯材,目前價格穩步回升,可進行種植,如果栽苗需要種植2~3年才能收獲,用種子繁殖則要4~6年才能收獲,投入較大。需要搭棚栽培;二是北五味子,是制葯和釀酒的優質原料,近年要求量增加,價格大幅度提高。雖然近年在北方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由於很多農民沒有很好地掌握其種植技術,產量增加與面積增加不成比例,預計近5年內不會出現飽和現象,但價格會有所下降,但在其盛產年齡(5~15年)期間,每年每畝生產利潤仍可達到玉米的3倍以上。移栽苗生長2年開始初步掛果,4年後進入成果期,如果修剪得當,盛果期持續15年左右。需要搭架栽培;三是刺五加,目前人們多用其嫩芽為主產品,是優質山野菜。近年售價在20元/千克,一般可達到畝產1000千克,畝產值2萬元左右。種植2年開始產出;四是龍膽草,目前市場價格較好,達70元/千克左右,種植2~3年收獲,年均畝產值可達7000元以上。第一年育苗需要搭棚栽培;五是細辛,應注意現在葯典規定,只要其根入葯,市場價格為45元/千克左右,年均畝產值可達4000元以上。種植4~5年收獲,需要搭棚栽培。
適合中部及東部山區栽培的葯材,一是柴胡,目前市場價格28元/千克,年均畝產值可達1400元以上。種植1~2年收獲,以種植2年收獲為主。種子萌發較慢,30天後才能出苗;二是桔梗,目前市場價格鮮品2~2.5元/千克,干品12元/千克,年均畝產值可達1500元以上。種植2~3年收獲;三是薏米,目前市場價格:優級米10~11元/千克,年均畝產值可達700元以上。種植當年收獲。適宜在潮濕、低窪地種植,產量高;四是月見草(山芝麻),目前市場價格10元/千克,年均畝產值可達600元以上。種植1~2年收獲。不挑地,但鹽鹼地上生產不良。
適合西部乾旱、沙性大的地區栽培的葯材,一是防風,目前市場價格60元/千克,年均畝產值可達6000元以上。種植2~3年收獲;二是甘草,目前市場價格12元/千克,年均畝產值可達3000元以上。種植2~4年收獲;三是黃芪,目前市場價格10元/千克,年均畝產值可達2000元以上。種植2~3年收獲。
應當注意的是,各農戶必須根據自己所在地區,土壤及各種生態條件選擇種植的品種,並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目前有人推薦一些非地產葯材,如山葯、地黃、板藍根等。種植這些葯材除非有訂單,否則不宜種植。此外,產地價格與市場價格有較大差距。
Ⅳ 中葯分類主要有那些
中葯分類方法
中草葯的種類很多,根據近年的初步統計,總數約在八千種左右,常用中草葯亦有700種左右。如此繁多的種類必須按照一定的系統,分門別類,才便於學習、研究和應用。葯物分類的方法是根據人們對於葯物認識的逐漸深化而不斷發展的。例如中國最早的葯書——《神農本草經》把當時常用的365種葯物按照毒性強弱和用葯目的不同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延年益壽葯,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中品是防病補虛葯,有毒無毒,根據用量用法而定;下品是治病癒疾的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這種分類方法簡單而粗糙,其中有些葯物的分類也不一定恰當。但當時,可能在避免因用錯葯物而中毒的問題上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梁代陶弘景編《本草經集注》時,增葯365種,分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六類,每類又各分上、中、下三品,這是根據葯物自然屬性進行分類的開端,但仍較粗糙。直到明代李時珍編《本草綱目》一書,分類方法始有重大的發展。他採用了根據以前本草的分類方法略加修改,把葯物分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蟲、鱗、介、禽、獸、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葯物按照其生態及性質分為六十類。例如草部分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雜草等。而且他還往往把親緣相近或相同科屬的植物排列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類中的53種葯物中,有21種屬於菊科,而且其中10種是連排在一起的。這種分類方法有助於葯材原植物(或動物)的辨認與採收,對於澄清當時許多葯材的混亂情況起了很大作用。現代記載中草葯的教科書所採用的分類方法,根據其目的與重點而有不同,主要有下列四種:
1.按葯物功能分類——如解毒葯、清熱葯、理氣葯、活血化瘀葯等。
2.按葯用部分分類——如根類、葉類、花類、皮類等。
3.按有效成分分類——如含生物鹼的中草葯、含揮發油的中草葯、含甙類的中草葯等。
4.按自然屬性和親緣關系分類——先把中草葯分為植物葯、動物葯和礦物葯。動植物葯材再根據其原植物原動物的親緣關系來分類和排列次序。如麻黃科、木蘭科、毛莨科等等。
上述各種分類方法各有優缺點,究竟以採用哪一種分類方法比較適宜,主要取決於我們的目的和要求。例如按葯物功能分類,有利於學習和研究中草葯的作用和用途,按葯用部分分類便於學習和比較各類葯材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因而有利於葯材的性狀鑒定和顯微鑒定;按有效成分分類有利於學習和研究中草葯的有效成分及其化學鑒定。採用按葯材自然屬性和親緣關系分類的方法,這是由於同科屬的中草葯在外部形態,內部構造、化學成分和醫療應用等方面往往有很多相似之處。採用這種分類方法不但便於學習和研究這些共同點,也便於比較它們的特異點,以揭示其規律性,這樣,既有利於中草葯的鑒定也有利於從同科屬動植物中尋找含有相同或類似成分的動植物,以擴大葯物資源。
Ⅳ 最常見的中葯有哪些
例如人參、黃芪、白術、茯苓、甘草、當歸、白芍、黃苓、黃柏、梔子、連翹、貝母等中葯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中草葯。
Ⅵ 中葯有哪些
這個問題太籠統了。給你說一下中葯的學習吧,只有系統學習一下中葯,才知道中葯具體的作用。
1.記憶用葯禁忌:用葯禁忌主要包括十八反、十九畏和妊娠用葯禁忌。由於十八反和十九畏的歌訣原已有之,故只將妊娠禁忌以常用葯為主,按禁用葯和慎用葯編歌訣如下。「桃紅枳黃附薑桂,若及孕婦須慎微;麝蟲斑蝥莪水蛭,三棱二丑豆花遂。」(註:前兩句為慎用葯,後兩句為禁用葯,蟲指土鱉蟲,二丑指牽牛子,豆花遂分別指巴豆、芫花、甘遂)。
2.記憶中葯分類:對初學者而言,中葯名稱數量眾多,比較難記。而一味中葯,往往又有三、四條功效,要將葯物名稱與其功效聯系起來,就更為困難。這也是中葯「記不住,分不清」的根本原因。為了化繁為簡,筆者在教學中特別突出了葯物分類的作用。通過自編歌訣,使初學者首先掌握葯物的基本分類。而根據葯物的分類,就可推導葯物的基本功效。如解表葯,分為辛溫解表葯主要歸於肺、肝經,基本作用為「疏散風熱」。因而,只需記憶葯物名稱,既可推導本章葯物的基本功效。再通過比較其不同功效,則可將同類葯物進行區別,較好地解決了葯物功效記憶時容易混淆的問題。歌訣為:「辛溫麻桂紫荊防,藁本白芷辛荑蒼。細辛生薑與香薷,太陽頭痛羌活嘗。辛涼薄荷與蟬蛻,柴葛升麻可升陽。牛蒡豆豉蔓荊子,清肝明目合菊桑。」
3.記憶葯物的歸經:部分章節的葯物,其功效與歸經有直接的對應關系。只要記住葯物歸經,不但能夠推導其功效,也可掌握其應用特點。因而記憶歸經就比較重要。如補陰葯,主要歸經於肺、胃、心及肝腎等經,其與歸經對應的功效分別為「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滋陰潤燥」。其歸經可記憶為:「肺胃竹石與沙參,麥冬百合兼清心。黃精補脾益肺腎,天冬清肺滋腎陰。甲板枸杞入肝腎,脂麻旱蓮及女貞。」
4.記憶葯物的功效:中葯的功效,是學習的核心,同時也是最難記憶的內容。而巧妙地運用歌訣,概括葯物的功效,可使記憶變得非常輕松。如消食葯,可這樣記憶:「山楂消肉又化瘀,萊菔降報導除痰痞。回乳神曲谷麥芽,消石止遺內金雞。」只需四句話,便可將本章葯物的功效熟練掌握。
5.記憶葯物的應用:部分章節的葯物,其功效基本相同,而應用則是學習重點。如驅蟲葯,基本作用均是「殺蟲」,但各味葯物針對的寄生蟲不同。若要逐個記憶葯物應用,極易混淆。而以寄生蟲的名稱為主,將葯物歸納記憶,則較為方便。如:「驅蟲葯治腸蟲病,絛蟲南鶴雷貫檳。蛔蟲為病最常見,苦楝檳榔及使君。南鶴椒梅牽牛子,石榴用皮也有功。鉤蟲檳榧雷丸眾,嬈蟲百蒜苦楝檳。」歌訣中,部分葯物名稱重復出現,說明可驅殺 多種寄生蟲。將其它章節具有殺蟲作用的葯物一並編入,以增強橫向聯系。
6.記憶葯物組方:有些葯物,為了反映其應用特點,往往要通過不同的組方配伍來體現。因而,也可用歌訣記憶一些比較相似而配伍不同的方劑。如大黃,可組成大承氣湯、小承氣湯和調胃承氣湯。三者的區別,可記憶為:「有硝大,無硝小,調胃承氣硝黃草。」
Ⅶ 中葯有哪些種類
中醫葯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醫是手段,葯是武器,病是靶子,診病就是正確運用葯物的過程。自然界中萬物生機勃勃,中葯的種類也包羅萬象,動物、植物、礦物以及其他製成品皆來源於自然。
動物葯在中葯中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早在3000多年前,蜜蜂就被勤勞的中國人用做了葯。早在《詩經》一書中,就有了鳥、獸、蟲、魚的記載,書中記載的動物約160種,有許多既可食用又可作葯用,並且從這些動物名稱的文字中有「蟲」、「魚、「犭」等偏旁,可見古代就有了對動物分類的意識。除此之外,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也記載了動物葯67種。
再從中國古代的醫葯書籍看,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記載了65種動物葯,其中,鹿茸、麝香、牛黃等葯物仍為現今醫葯學所應用。我國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新修本草》共收載了128種動物葯;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共收載了461種動物葯;清代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收載了128種動物葯;近代的《中葯大辭典》收載了740種動物葯,當然,本草書是以葯味記載為主,不是計算動物種類。據統計,我國現已有900餘種可供入葯的動物。
植物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十分珍貴的葯用價值,是豐富的中葯庫。根據現代植物分類學常用的分類方法是將每種葯物按其原植物的自然分類系統分別歸入門、綱、目、科、屬、種,以種作為分類的基本單位。
白花蛇目前,我國應用的中葯材中,植物類葯材佔90%,其中根及根莖類葯材大約在200—250種;果實種子類葯材大約在180—230種;花類葯材大約在60—70種;皮類葯材大約在30—40種;全草類葯材大約在160一180種;葉類葯材大約在50—60種;藤木類葯材大約在40—50種;菌藻類葯材20種左右;植物類葯材加工品20—25種。
我國長江流域及我國南部廣大地區以喜暖、喜濕潤種類為多,葉類、全草類、花類、藤木類、皮類所佔比重較大。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以根及根莖類葯居多,這類葯的特點是:耐寒、耐旱、耐鹽鹼,果實類葯的種類次之。東北地區栽培種類以人參、細辛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黃柏、防風、龍膽等為代表。華東地區栽培種類以貝母、金銀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術、牡丹皮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夏枯草、柏子仁等為代表。華南地區栽培種類以砂仁、檳榔、益智、佛手、廣藿香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何首烏、防己、草果、石斛等為代表。華北地區的栽培種類以黨參、黃芪、地黃、山葯、金銀花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黃芩、柴胡、遠志、知母、酸棗仁、連翹等為代表。華中地區栽培種類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獨活、續斷、枳殼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半夏等為代表。西北地區栽培種類以天麻、杜仲、當歸、黨參、枸杞子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甘草、麻黃、大黃、秦艽、肉蓯蓉、鎖陽等為代表。西南地區栽培種類以黃連、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鬱金、麥冬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川貝母、羌活為代表。
礦物葯分為鈉化合物類、鉀化合物類、銨化合物類、鎂化合物類、鈣化合物類、鋁化合物類、硅化合物類、錳化合物類、鐵化合物類、銅化合物類、鋅化合物類、砷化合物類等十二類。
金石美玉雖為死物,但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金可鎮精神,堅骨髓,銀可安五臟,定心神。銅可治腋臭,鐵可治脫肛等等。瑪瑙主治眼球上生白膜,石英主治胸腹邪氣,雄黃主治惡瘡,疽痔死肌。
白礬為礦物明礬石加工提煉而成的結晶體。關於它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從前,有位醫生守口如瓶,對祖傳的秘方決不外傳。尤其是他存有一條解砒霜中毒的妙方十分效驗,許多醫生費盡心機都得不到它。有位同行想了一個辦法,用酒把他灌醉並假稱:「酒里有砒霜。」在驚嚇之下,醉酒之中,他糊里糊塗的泄了密——「快拿白礬給我喝」,原來他解砒霜毒的秘方竟是不值幾文錢的白礬。
水是萬物化生的源泉,表現在天上就成為雨、露、霜、雪,表現在地下就成為海、河、泉、井。水的流動和靜止,寒涼和溫熱,是不同的水氣所形成的差別;水的甘咸苦,是水產生的不同滋味。所以,上古聖人通過分辨九川水土的不同來區別九州各地人性的善惡和壽命的長短。水液散失則營血枯竭,水谷不入則衛氣消亡。既然這樣,對於水的性味差異。尤其是防病治病的醫生們,要謹慎地用心研究。秋露之水,稟承夜晚的肅殺之氣,宜用來煎調肺的葯,調種治疥、癬、蟲癩的各種散劑。甘泉之水,則可治療心腹痛及邪穢之類所致的疾病,又能治煩熱消渴、反胃、嘔吐等症。
另外,有些結石也是很名貴的葯材。牛黃是用於臨床多見的動物結石的一種,是動物黃牛和水牛的膽囊、膽管或肝管中的結石,有化痰、利膽、鎮驚的功能,用於熱病神昏譫語,癲癇發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現代用於治療「乙腦」等病。馬寶是馬科動物的胃腸道結石,有清熱解毒,定驚化痰的作用。狗寶是犬科劫物狗的胃中結石,其能降逆氣,開郁結,解毒。猴棗系猴科動物獼猴等內臟的結石,有消痰鎮驚,消熱毒的作用,古代稱之為治熱痰之聖葯。
我國歷史悠久,地形復雜,幅員遼闊,氣候多樣,這樣為動、植、礦葯物的孕育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從歷史上看,我國第一部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只收錄了365種葯物,後來的《本草經集注》(梁代)收錄的葯物是《神農本草經》的一倍,有730種。發展到《新修本草》(唐代)增至1774種,明代的《本草綱目》則集歷代本草之大全,收葯1892種。據統計,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中草葯有13268種,其中動物葯403科,1634種;植物葯369科,11471種;礦4豺葯163種,其餘為民間及民族葯物。現代科技高度發展,也加快了中葯分類的步伐,中葯分類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