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漢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的地位
武漢,簡稱漢,是中國湖北省的省會,常住人口858萬人,登記在冊的外來人口為112萬(2007年8月),武漢市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兩岸,長江與漢水的交匯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屬華中地區的最大都市,中國大陸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郵政編碼:430000 區號:027。
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在清代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規模最大的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故武漢曾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
武漢也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
得名
武漢有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其發展的歷史、規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與今鄂州市互換的。從考古發掘來看,武昌在新石器時代的水果湖放鷹台和南湖老人橋、洪山區花山鄉的許家墩和棋子墩等處,就是古人棲居之地。
舊時的武昌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造錢幣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黃鶴樓的屢次興廢,從三國時代至今已歷十餘次,每次重建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反映出各個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漢陽一名的來歷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稱陽,故名漢陽。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
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歷來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業手工業很是繁華。同時,漢陽還是游覽勝地,位於漢陽的歸元寺是武漢市佛教叢林保護得最好的一處,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和漢陽築城起始於同一時期,約有1800年歷史。
歷史上,漢口,漢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同步發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漢水在歷史上改道不下8次)從龜山北麓入江以後,漢口才獨立發展,僅有500多年的歷史。漢陽、漢口很早就築有城牆,分別被當作過縣治之所在。
漢口後來迅速成為一座新興商埠,名聲和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武昌和漢陽,明末清初,漢口已與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並列為全國四大名鎮,海外譽為「東方芝加哥」。漢口的港口貿易運輸業頗為發達,成為我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居民填溢商賈輻樓,為楚中第一繁盛處」。頗能反映其盛況。清乾隆年間,漢口更盛於世,僅「鹽務一事,亦足甲於天下」。
清朝末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905年在漢口修築張公堤。這條堤對逐年降低後湖一帶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陸地,對起初狹小的漢口擴建面積提供了方便條件,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並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❷ 武漢的發展情況以及在全國的地位
武漢,簡稱漢,是中國湖北省的省會,常住人口858萬人,登記在冊的外來人口為112萬(2007年8月),武漢市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兩岸,長江與漢水的交匯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屬華中地區的最大都市,中國大陸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郵政編碼:430000 區號:027。
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在清代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規模最大的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故武漢曾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
武漢也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
得名
武漢有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其發展的歷史、規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與今鄂州市互換的。從考古發掘來看,武昌在新石器時代的水果湖放鷹台和南湖老人橋、洪山區花山鄉的許家墩和棋子墩等處,就是古人棲居之地。
舊時的武昌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造錢幣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黃鶴樓的屢次興廢,從三國時代至今已歷十餘次,每次重建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反映出各個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漢陽一名的來歷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稱陽,故名漢陽。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
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歷來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業手工業很是繁華。同時,漢陽還是游覽勝地,位於漢陽的歸元寺是武漢市佛教叢林保護得最好的一處,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和漢陽築城起始於同一時期,約有1800年歷史。
歷史上,漢口,漢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同步發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漢水在歷史上改道不下8次)從龜山北麓入江以後,漢口才獨立發展,僅有500多年的歷史。漢陽、漢口很早就築有城牆,分別被當作過縣治之所在。
漢口後來迅速成為一座新興商埠,名聲和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武昌和漢陽,明末清初,漢口已與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並列為全國四大名鎮,海外譽為「東方芝加哥」。漢口的港口貿易運輸業頗為發達,成為我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居民填溢商賈輻樓,為楚中第一繁盛處」。頗能反映其盛況。清乾隆年間,漢口更盛於世,僅「鹽務一事,亦足甲於天下」。
清朝末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905年在漢口修築張公堤。這條堤對逐年降低後湖一帶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陸地,對起初狹小的漢口擴建面積提供了方便條件,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並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❸ 中國十大繁華城市排名
中國大陸最繁華的十大城市
1:香港
香港是國際和亞太地區重要的航運樞紐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連續21年經濟自由度指數位居世界首位。 香港素以優良治安、自由經濟、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而聞名於世,素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2 :台北
以台北為中心與周邊市鎮所連結而成台北都會區,是台灣人口最多的都會區;其作為台北都會區的發展核心,台北是台灣的核心城市,全島規模最大的公司、企業、銀行、商店均總部設在這里。
3 :上海
上海是中國重要的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會展和航運中心,是世界上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2014年上海GDP總量居中國城市第一,亞洲第二。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所在地。上海與江蘇、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4: 高雄
高雄市,是中國台灣的「直轄市」。位於台灣本島西南部,由原高雄直轄市與台灣省高雄縣於2010年12月25日合並而來。市中心位於東經120°19'32",北緯22°37'29"。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以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以及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台南市、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屏東縣等縣市相鄰。
5 :北京
北京(Beijing),簡稱京,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6: 廣州
廣州是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國家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之一,五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與北京、上海並稱「北上廣」。
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清兩代,廣州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之稱。
7 : 深圳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鋼琴之城」、「創客之城」等美譽。
8 : 天津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9: 蘇州
蘇州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10: 重慶
重慶擁有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重慶鐵路保稅物流中心、重慶南彭公路保稅物流中心、萬州保稅物流中心、過境72小時內免簽,進口整車、水果、肉類等口岸。
❹ 歷史上的武漢究竟有多麼繁華
明朝時期,由於漢水改道,形成了漢口鎮,並且後來居上,成為武漢地區最重要的部分,到了明末清初,漢口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與北京、蘇州、佛山並稱為“天下四聚”,又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並稱為“四大名鎮”,成為楚中之地最繁盛的城市。
❺ 武漢在中國是什麼地位
武漢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是我國少有的集鐵路、水路、公路、航空於一體的交通樞紐。
航空:武漢的天河國際機場離市區有25分鍾的車程,機場每小時都有一班車發往市區的長途汽車站(就在漢口火車站附近),反之亦然,票價15元。民航每天都有直達北京、上海、南京、鄭州、廣州、南昌、福州、成都等國內主要城市及世界各大城市的航班。
船運:武漢是我國長江沿岸最大的中轉港之一,上游至重慶、下游至上海都有定班客輪往返。由於船運速度較慢,近年來乘船去武漢的旅客已明顯較少,因而現在的客輪班次也減少了很多,如果要乘長江客船的話最好問清情況。
鐵路:武漢距北京1209公里,離廣州1104公里,每天在這里進出的快車有30列以上。市內的大部分列車都由漢口站和武昌站發出,在買好車票後一定要仔細看清楚票上註明的是從哪個車站上車的。附武漢簡明列車時刻表,)。
公路:武漢成為華中第一大交通港站。鐵路京廣線、襄渝線、焦柳線、漢丹線和武大線交織通往全國各地。公路也四通八達。
市內交通:漢口、漢陽和武昌分別被江漢大橋、二橋、三橋、四橋以及長江大橋、二橋連接了起來,使得人們在三鎮之間往來方便了很多;當地還開通了一些旅遊專線車,將主要的景點都網羅了進去,如果你想省錢的話,可以找這種車坐,但是時間較長,因為站站都停。比較好的有旅遊一號線,到達武漢的大部分景點。
武漢市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歷代兵家爭奪的戰略要地。三國時,武漢東湖附近曾是劉備、孫權、曹操進行軍事、政治活動的場所,現在留下的有劉備郊天台、吳王廟、曹操廟、洪山寶塔等古建築。
武漢自然風光獨特,四季氣候分明,擁有大都市罕有的100多個湖泊和眾多山巒;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的武漢長江大橋早已成為武漢的一大景觀,從底層坐電動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橋公路橋面參觀,眺望四周,整個武漢三鎮連成一體,使人心曠神怡,想起當年偉人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詩句。
黃鶴樓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中國江南三大名樓」,有「天下絕景」之譽。登樓遠眺,江城景色盡收眼底,令人流連忘返。
東湖是武漢的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她位於武漢市郊,水域面積是杭州西湖的五倍,東湖盛產多種淡水魚,其中以武昌魚最為名貴。遊人來到這里既可游覽美景,還可品嘗一下當地的美味。
新近開放的洪山廣場,無疑是武漢眼下最美麗、最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您可以盡情地徜徉在綠地、浮雕、鴿群中。不過,這里的夜晚是最迷人,五彩的噴泉、溫馨的燈光、飄盪的音樂、會讓您陶醉的武漢之旅的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武漢現已發展為中國中部地區工業、金融、商業、科學、文化教育中心。而今隨著長江沿岸的開放開發,武漢將建設成為集現代化鋼鐵、汽車、商貿金融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一體的國際性城市
❻ 武漢在全國的地位
1、地理區位
湖北省省會,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與漢水交匯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全國七大中心城市之一。為華中地區最大都市,中國華中地區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長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2、四季氣候
武漢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點。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1℃;7、8月平均氣溫最高,28.7℃,夏季長達135天。由於武漢處於北緯30度,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可達83°,居於內陸、距海洋遠,周圍地形如盆地、集熱容易散熱難,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熱島效應和伏旱時副高控制,因而城區氣溫最高可以達到42℃,十分悶熱,是中國三大火爐之一。極端氣溫最高44.5℃,最低-18℃.初夏梅雨季節雨量較集中,年降水量為1050~1200毫米。武漢活動積溫在5000℃~5300℃之間,年無霜期240天。
3、行政區劃
武漢市轄江岸(07)、江漢(08)、硚口(09)、漢陽(10)、武昌(11)、青山(12)、洪山(06)、蔡甸(03)、江夏(05)、黃陂(01)、新洲(13)、東西湖(02)、漢南(04)13個區。前7個為中心城區。下轄108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15個鄉,群眾組織3140個,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107個,村民委員會2033個。
4、自然資源
武漢市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這在國內外大城市中不多見。一是充足的水資源。全市江河縱橫,湖港交織,長江、漢水交匯於市境中央,且接納南北支流入匯,眾多大小湖泊鑲嵌在大江兩側,形成湖沼水網。全市共有水域面積2205.0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5.79%,居全國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盡的物產及生物資源。全市素有漁米之鄉美譽,糧食作物,共240多個品種;經濟作物,共50種;魚類資源,共11目11科88種,水生動物,共有8目14科45種。三是豐富的礦產資源,我市現已發現38種礦藏,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24種(不含地下水),佔全省已探明儲量礦種的30.38%。累計探明儲量96125.65萬噸,保有礦產儲量79829.75萬噸。非金屬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建築材料用石英砂岩、磚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劑用灰岩和冶金用白雲岩等,其中膨潤土、冶金白雲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儲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儲量規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數384處,其中大型礦產地有4處、中型礦產地有10處、小型礦產地有43處、礦點327處。
5、財政金融
概況
武漢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曾有「東方芝加哥」之稱。新中國成立後,武漢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工業基地,武鋼、武重、武鍋、武船、肉聯等一大批「武」字頭企業陸續建成,極大地提升了武漢的經濟地位和城市實力。1959年,武漢的工業總產值僅次於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國第四位[2],這一位次一直保持到改革開放初期。8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國家大力推進沿海開放戰略,加之自身思想觀念的落後,改革步伐緩慢,地處中部腹地的武漢逐漸被「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的很多城市超過,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有所轉變,城市面貌和經濟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
工業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現已形成門類比較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武漢正在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著力推進產業技術升級、集群發展。重點發展鋼鐵、汽車及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環保、煙草及食品、家電、紡織服裝、醫葯、造紙及包裝印刷十大主導產業。同時運用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重點發展鋼鐵化工及環保產業聚集區、汽車及機電產業聚集區、光電子及生物醫葯產業聚集區、食品工業聚集區、都市工業聚集區。
外商投資
武漢是中國首批沿江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資中西部的熱點地區和首選城市之一。目前,武漢是法國在中國投資額最高的城市。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國在武漢的各類投資總額已近22億美元,佔法國在中國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另外,在武漢所有外商投資中,港資比重最大。
金融商貿
與中部其他省會城市相比,武漢的主要金融指標均處於前列。截至2009年8月,總部在武漢的金融機構有漢口銀行、長江證券、合眾人壽、交銀國際信託、天風證券等5家,已有20家中資銀行和5家外資銀行在武漢設有營業機構,其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在武漢的營業網點均超過100家,武漢的銀行密度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五。同時,武漢還是中國人民銀行唯一設在中部的跨省級分行——武漢分行所在地,負責管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5]。依託武漢市金融業現有基礎以及未來所蘊含的巨大潛力,湖北省及武漢市計劃將武漢打造成為立足湖北,輻射周邊省份的中部地區的金融中心。
武漢城市圈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作出重大戰略決策:打造「武漢城市圈」。武漢城市圈,又稱「1+8」,即以武漢為圓心,包括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周邊8個城市。城市圈的建設,涉及工業、交通、教育、金融、旅遊等諸多領域。湖北9市政府部門主動拆除市場壁壘,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門承諾在市場准入、人才流動、子女入學、居民就業等方面,建立一體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體競爭力。2007年12月,中央正式批准武漢城市圈為國家「兩型」特區。
6、交通運輸
九省通衢
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它距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中國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系四方的作用。京廣、京九、漢丹、滬漢蓉、京港5條鐵路干線,以及京珠、瀘蓉等6條國道在此交匯,武漢正在成為全國四大鐵路運輸樞紐之一。水運已形成「干支一體,通江達海」的客貨運網路,武漢港是我國長江流域重要的樞紐港和對外開放港口。華中地區最大的航空港武漢天河機場,是華中地區唯一可辦理落地簽證的出入境口岸,為全國四大樞紐機場。巨大的區位交通優勢推動了武漢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以建設國家級物流樞紐城市為目標,合理規劃布局以現代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為節點的現代物流體系,武漢作為聯結國內外兩個市場和促進中國東、中、西部互動的橋梁紐帶功能逐步顯現。
公路
武漢公路總里程達到1.1039萬公里(含通村公路)
國道\省道:316國道、318國道、106國道、107國道以及16條省道在此交匯。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漢十高速公路,天河機場高速公路,天河機場第二機場高速(09年開建),武漢外環線高速公路,漢蔡高速,漢宜高速,和左高速(在建),漢洪高速,硚孝高速(09年開建),岱黃高速,漢麻高速,武英高速,青鄭高速,武黃高速,武漢三環線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武漢內環線,武漢二環線完全建成後將成為城市快速路。武漢正在積極建設武漢中心城區至武漢繞城公路(武漢外環線)衛星城鎮及遠城區「半小時交通圈」、武漢至8+1中的8個城市「1小時交通圈」、武漢至周邊省會城市「4小時交通圈」。
鐵路
武漢是全國最為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位於京廣鐵路、漢丹鐵路、長荊鐵路、武九鐵路、武麻鐵路、滬漢蓉鐵路、京港高鐵交匯處。京廣鐵路穿城而過,有武廣鐵路客運專線(京港鐵路客運專線)、石武鐵路客運專線(京港鐵路客運專線)、漢宜快速鐵路(滬漢蓉鐵路客運專線)以及武漢至鄂州-黃石,武漢至孝感,武漢至黃岡和武漢至咸寧的4條城際鐵路在建。
航空
武漢是華中地區航空中心,武漢先後曾有過三個客運機場:南湖機場、王家墩機場、天河國際機場,在南湖機場遷往天河國際機場後,武漢也曾出現一座城市兩個客運機場同時使用的情況。其後因武漢市城市開發的需要和航空業務的發展,原在王家墩機場運營的武漢航空公司(現東方航空武漢有限公司)也遷往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為4E級機場,是中國民航總局指定的華中地區唯一的綜合樞紐機場和最大的飛機檢修基地。
水運
武漢是長江的重要港口,是華中第一大港。有漢南紗帽港、楊泗港、武漢港、陽邏港等。武漢港是長江「黃金水道」的中轉站。
橋
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武漢橋梁眾多。長江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漢軍山長江大橋(長江四橋)、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長江三橋)、武漢長江大橋(長江一橋、公鐵兩用橋)、武漢長江隧道、武漢長江二橋、武漢二七長江大橋(長江七橋、在建)、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武漢陽邏長江大橋(長江五橋)共五座公路長江大橋、兩座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和一座長江隧道,並正在規劃建設陽泗港過江通道。漢江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漢外環漢水橋、滬漢蓉鐵路橋(在建)、長豐橋、知音橋(武漢江漢二橋)、鐵路橋、月湖橋、武漢江漢一橋、晴川橋共六座公路橋和兩座鐵路橋,09年武漢將開始建設漢江三官大橋,這也是武漢漢江上第九座大橋以及鸚鵡洲長江大橋(長江八橋)。武漢長江大橋是萬里長江第一橋。「萬里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隧道08年年底建成通車。並且武漢還擁有眾多立交橋,由於武漢市政府要求建設武漢30分鍾暢通工程,從07年起,武漢的立交橋建設進入高峰。
武漢過江隧道
武漢長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開工,總建設周期45個月,於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調試運行通車。之後,逐步完善隧道運營維護管理辦法,整理竣工驗收有關資料,「長江第一隧」於2011年方可正式通車運行)。
❼ 武漢是中國第幾大城市
武漢是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全國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常住人口978萬人。華中地區最大都市,華中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長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武漢城市圈的中心城市。
武漢是中國六個特大城市之一,另外五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沈陽。
重慶升為直轄市後單純講面積比另外三個直轄市加一起還大,但是目前的城市經濟影響力還局限於西南一隅。
(7)武漢在全國的繁華程度擴展閱讀:
民國初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里說:「武漢應略如紐約、倫敦之大」。辛亥首義成功,孫中山先生稱「武昌一呼,四方響應」。武漢會戰時期,全國各地響起「保衛大武漢」的口號,武漢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20世紀初期,武漢一度成為中國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大武漢」與「大上海」交相輝映,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兩座曾被冠以「大」的都市。
武昌、漢口、漢陽三鎮於1927年合並而成的武漢市,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被稱為九省通衢;是全世界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內陸地區的金融、商業、貿易、文化中心,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
如今武漢正以「復興大武漢」為目標,重返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
武漢市郊的盤龍城遺址,作為武漢建城開端,距今有3500年歷史,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自春秋戰國以來,武漢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
在清末、中華民國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漢口開埠後,對外貿易更與上海並駕齊驅,成為「駕乎津門、直追滬上」的全國第二大城市,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大武漢確有其大。登上黃鶴樓,極目楚天,武漢之大氣大勢盡收眼底:兩江交匯,龜蛇相望,三鎮鼎立,大江東去。武漢市域之浩盪,氣勢之磅礴,不可不謂之大。
然而,在這座龐大的城市裡生活著的人們從不以「大武漢」自居,開放包容、善良豪爽的武漢人永遠是這座城市的驕傲。
❽ 想要一個全國大城市繁華程度的排名
1.上海
這座21世紀中國最受寵愛的城市,其釋放的巨大經濟活力令人吃驚。上海被喻為中國再次經濟起飛的龍頭,或者是箭尖,人們寄希望於它能引領起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航船。
上海有中國城市裡管理和服務水平最好的地方政府,有最便利的區位和運輸優勢,也聚集著中國素質最高的一批白領階層。上海是經理人的絕佳誕生地,一個標準的上海產的經理人,應該是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或者哈佛,在跨國公司美國總部呆過,在麥肯錫等咨詢公司做過,然後回國任跨國公司的中國區總經理或者首代。
盡管上海的人才培養能力、人才吸納能力與北京相比稍遜一籌,但其整體商業和人文環境方面的優勢,使其在爭奪優秀人才方面魅力獨具。而由此所表現出來的人才的價值創造能力和對城市經濟的貢獻也是顯而易見的。這里成為跨國公司中國區和亞太區總部的新的選擇地,上海是中國大陸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浦江東岸的張江高科技園區,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知識最密集的高科技聚集地,而其崛起的速度同樣令人驚駭。
總人口:1341.8萬人
高校數量:57所
科研人才數:3.5萬人
科研成果情況: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08項
高新企業數:1916家
技術交易: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交易合同2.73萬項;合同金額142.78億元。
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22374件
全市GDP:6160億元
GDP增速:11.8%
著名高校有:復旦大學、上海交大、上海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23億
2.北京
北京是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的傳統居住地,在這個城市裡,有中國最密集的大學群和科研院所。僅僅一所北大、一所清華已經證明了這個城市不凡的人才培養能力和傳統。在外省人眼中,北京代表著一座城市所能擁有的寬廣胸懷和容納度,盡管北京的戶籍制度改革落後於上海和廣州,但這並不妨礙307.6萬外省人在2003年仍然選擇在這里生活、創業。
所有繁華的大城市都有不適合居住的一些特徵,比如擁擠、嘈雜、污染和交通不便;而北京尤其在這些方面令人心懷不滿。但是,重視政府關系和商業環境的跨國公司在過去的20年裡,仍堅持把中國區總部設立於此,因此,北京在人才競奪能力方面仍顯現出令其它城市膽寒的特質。
總人口:1456.4萬
高校情況:73所
科研人才數:27.4萬人
技術交易:技術合同登記32173項,成交總金額265.4億元,技術交易額226.6億元
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17003件
全市GDP:3611.9億元
GDP增速:10.5%
著名高校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457.5億元
3.廣州
廣州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毗鄰香港的特殊地位,在吸引港資和三來一補中,廣州及其周邊地區迅速流動起大量資本。近年來,珠三角地區活躍的私營經濟又使得廣州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先受惠的地區。但是,商業貿易的發達和低層次製造業的繁榮未能支撐廣州進一步的發展,在對高級人才的競奪能力方面,廣州明顯不如上海和北京,甚至不如深圳。
總人口:994.30萬
高校數量:44所
科研人才數:1.79萬人
高新企業數:270家
技術交易:廣州地區共認定技術合同4324項,合同金額31.644億元。
全市GDP:3466.63億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40億元
4.深圳
深圳曾被譽為中國最有希望的現代化城市,它從一開始就是按照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模式進行建設的。一張小小的邊防證,讓所有進出該城市的人都對其「特區」身份印象深刻。這座移民城市,曾經在很短時間內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靈活的政策,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使其成為新興企業的創業首選地。
但是今天,深圳面臨著找不到新一輪增長周期的定位困惑,城市整體商業環境的先發優勢已被趕超,而金融之城的地位又受到了上海的威脅,深圳的人才競爭力已被大大削弱。
總人口:557.41萬
高校數量:42家(含高校駐深分校)
科研人才數:全年共引進戶籍人才3萬餘人,海外留學生1200多人
高新企業數:673家
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12361件
全市GDP:2860.51億元
GDP增速:17.3%
著名高校有:深圳大學等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3.18億元
5.蘇州
閑適、優美的園林城市蘇州,因中國與新加坡共建的蘇州工業園而成為中國新的高科技製造業聚集地,蘇州工業園的成功,被認為是中國最成功的開發區建設的範例。這里有著中國素質最高的產業工人,並成為蘇南地區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明星。
總人口:590.97萬人
高校數量:17所
科研成果情況:全市組織實施科技項目437項,147項科技成果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高新企業數:555家
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860億元
全市GDP:2802億元
GDP增速:18.0%
著名高校有:蘇州大學等
6.杭州
杭州首先是中國最佳人居城市的範例。江南才俊的經濟創造能力在這個城市得以集中表現,自南宋以來,浙江就是國家最穩定的財稅之源,這里富饒而優美。浙江私營經濟的發達,又使得杭州理所當然地成為該地區經濟活動的重鎮,雖近鄰上海,仍無掩其光彩。
總人口:642.78萬
高校數量:35所
科研成果情況:省級科技進步獎25項
高新企業數:506家
技術交易:簽訂各類技術合同32286項,成交額42.75億元
專利:申請專利3400件
全市GDP:2090億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浙江大學等
7.天津
天津為跨國公司提供了比北京低廉得多的勞動力,而且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較早形成了集聚優勢。一個摩托羅拉成就了天津此前10多年的輝煌,而現在,是三星電子。但是天津的光芒多少還是被北京所遮蔽,毫無疑問,一個地區最多隻能有一個「區域中心」,尷尬的天津,因與北京比鄰而在人才競奪能力方面,甚至輸於深圳、蘇州、東莞等二線城市。
總人口:1011.30萬人
高校數量:37所
科研人才數:48.1萬
科研成果情況:全年取得市級科技成果1203項、屬於國際領先水平59項
高新企業數:4000家
技術交易:簽訂技術合同7278項,合同成交額42億元
全市GDP:2386.94億元
GDP增速:14.5%
著名高校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
8.成都
成都盛開在四川盆地上。從李冰造都江堰起,這里就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名城。川中多才俊,成都傲然於重慶、昆明、貴陽等城市之外。它成為跨國公司在考慮西部據點時的首選之城。但是,現代化的斷裂感也在成都表現得更為明顯,與長江流域的龍頭上海相比,成都與之彷彿還相錯一個年代。
總人口:1044.3萬人
高校數量:60所
科研成果情況:年內新上科技項目565項,其中國家級146項,省級95項
高新企業數:165家
專利:申請專利4169件
全市GDP:1870.8億元
GDP增速:13.0%
著名高校有:四川大學等
科技投資情況:117億元
9.武漢
武漢的區位優勢相比鄭州、長沙這幾個中部城市來說,更為明顯。而且近代工商業的發展也起步較早,並且高校集中,經濟活動也相對發達。但是,武漢整體商業環境與中國一線城市的差距,使得這座人才充裕的城市卻未能在人才吸納能力、競奪能力和人才創造能力方面表現優異。
總人口:781.19萬
高校數量:48所
科研成果情況:260項
高新企業數:1751家
技術交易:全年技術市場成交技術合同2963項,合同成交額30.31億元
全市GDP:1680億元
GDP增速:12.1%
著名高校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大學等
科技投資情況:2.43億元
10.東莞
東莞令人奇怪的地方是,這座與香港形成「前店後廠」關系的城市,一直保持著旺盛的製造能力,並未因中國出現多經濟中心而衰落。與人們想像中的「血汗工廠」不同,東莞的城市綜合薪酬競爭力位居前列,在所調研城市中排第5.難能可貴。
但是,要想成為中國的「潛力之都」,東莞還必須考慮自身的產業升級和培育本地名牌企業之途。
總人口:158.96萬人
高校情況:5所
科研人才數:12.49萬人
高新企業數: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50家
高新技術產品產值:530億元
技術交易:全年簽訂各類技術貿易合同58項,技術合同金額700萬元,技術交易額680萬元
專利:2858件
全市GDP:947.53億元
GDP增速:19.5%
科技投資情況:科技活動經費使用總額3.73億元
❾ 武漢在中國是什麼樣的地位
1、地理區位
湖北省省會,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與漢水交匯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全國七大中心城市之一。為華中地區最大都市,中國華中地區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長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2、四季氣候
武漢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點。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1℃;7、8月平均氣溫最高,28.7℃,夏季長達135天。由於武漢處於北緯30度,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可達83°,居於內陸、距海洋遠,周圍地形如盆地、集熱容易散熱難,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熱島效應和伏旱時副高控制,因而城區氣溫最高可以達到42℃,十分悶熱,是中國三大火爐之一。極端氣溫最高44.5℃,最低-18℃.初夏梅雨季節雨量較集中,年降水量為1050~1200毫米。武漢活動積溫在5000℃~5300℃之間,年無霜期240天。
3、行政區劃
武漢市轄江岸(07)、江漢(08)、硚口(09)、漢陽(10)、武昌(11)、青山(12)、洪山(06)、蔡甸(03)、江夏(05)、黃陂(01)、新洲(13)、東西湖(02)、漢南(04)13個區。前7個為中心城區。下轄108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15個鄉,群眾組織3140個,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107個,村民委員會2033個。
4、自然資源
武漢市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這在國內外大城市中不多見。一是充足的水資源。全市江河縱橫,湖港交織,長江、漢水交匯於市境中央,且接納南北支流入匯,眾多大小湖泊鑲嵌在大江兩側,形成湖沼水網。全市共有水域面積2205.0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5.79%,居全國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盡的物產及生物資源。全市素有漁米之鄉美譽,糧食作物,共240多個品種;經濟作物,共50種;魚類資源,共11目11科88種,水生動物,共有8目14科45種。三是豐富的礦產資源,我市現已發現38種礦藏,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24種(不含地下水),佔全省已探明儲量礦種的30.38%。累計探明儲量96125.65萬噸,保有礦產儲量79829.75萬噸。非金屬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建築材料用石英砂岩、磚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劑用灰岩和冶金用白雲岩等,其中膨潤土、冶金白雲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儲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儲量規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數384處,其中大型礦產地有4處、中型礦產地有10處、小型礦產地有43處、礦點327處。
5、財政金融
概況
武漢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曾有「東方芝加哥」之稱。新中國成立後,武漢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工業基地,武鋼、武重、武鍋、武船、肉聯等一大批「武」字頭企業陸續建成,極大地提升了武漢的經濟地位和城市實力。1959年,武漢的工業總產值僅次於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國第四位[2],這一位次一直保持到改革開放初期。8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國家大力推進沿海開放戰略,加之自身思想觀念的落後,改革步伐緩慢,地處中部腹地的武漢逐漸被「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的很多城市超過,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有所轉變,城市面貌和經濟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
工業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現已形成門類比較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武漢正在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著力推進產業技術升級、集群發展。重點發展鋼鐵、汽車及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環保、煙草及食品、家電、紡織服裝、醫葯、造紙及包裝印刷十大主導產業。同時運用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重點發展鋼鐵化工及環保產業聚集區、汽車及機電產業聚集區、光電子及生物醫葯產業聚集區、食品工業聚集區、都市工業聚集區。
外商投資
武漢是中國首批沿江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資中西部的熱點地區和首選城市之一。目前,武漢是法國在中國投資額最高的城市。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國在武漢的各類投資總額已近22億美元,佔法國在中國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另外,在武漢所有外商投資中,港資比重最大。
金融商貿
與中部其他省會城市相比,武漢的主要金融指標均處於前列。截至2009年8月,總部在武漢的金融機構有漢口銀行、長江證券、合眾人壽、交銀國際信託、天風證券等5家,已有20家中資銀行和5家外資銀行在武漢設有營業機構,其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在武漢的營業網點均超過100家,武漢的銀行密度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五。同時,武漢還是中國人民銀行唯一設在中部的跨省級分行——武漢分行所在地,負責管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5]。依託武漢市金融業現有基礎以及未來所蘊含的巨大潛力,湖北省及武漢市計劃將武漢打造成為立足湖北,輻射周邊省份的中部地區的金融中心。
武漢城市圈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作出重大戰略決策:打造「武漢城市圈」。武漢城市圈,又稱「1+8」,即以武漢為圓心,包括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周邊8個城市。城市圈的建設,涉及工業、交通、教育、金融、旅遊等諸多領域。湖北9市政府部門主動拆除市場壁壘,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門承諾在市場准入、人才流動、子女入學、居民就業等方面,建立一體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體競爭力。2007年12月,中央正式批准武漢城市圈為國家「兩型」特區。
6、交通運輸
九省通衢
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它距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中國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系四方的作用。京廣、京九、漢丹、滬漢蓉、京港5條鐵路干線,以及京珠、瀘蓉等6條國道在此交匯,武漢正在成為全國四大鐵路運輸樞紐之一。水運已形成「干支一體,通江達海」的客貨運網路,武漢港是我國長江流域重要的樞紐港和對外開放港口。華中地區最大的航空港武漢天河機場,是華中地區唯一可辦理落地簽證的出入境口岸,為全國四大樞紐機場。巨大的區位交通優勢推動了武漢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以建設國家級物流樞紐城市為目標,合理規劃布局以現代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為節點的現代物流體系,武漢作為聯結國內外兩個市場和促進中國東、中、西部互動的橋梁紐帶功能逐步顯現。
公路
武漢公路總里程達到1.1039萬公里(含通村公路)
國道\省道:316國道、318國道、106國道、107國道以及16條省道在此交匯。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漢十高速公路,天河機場高速公路,天河機場第二機場高速(09年開建),武漢外環線高速公路,漢蔡高速,漢宜高速,和左高速(在建),漢洪高速,硚孝高速(09年開建),岱黃高速,漢麻高速,武英高速,青鄭高速,武黃高速,武漢三環線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武漢內環線,武漢二環線完全建成後將成為城市快速路。武漢正在積極建設武漢中心城區至武漢繞城公路(武漢外環線)衛星城鎮及遠城區「半小時交通圈」、武漢至8+1中的8個城市「1小時交通圈」、武漢至周邊省會城市「4小時交通圈」。
鐵路
武漢是全國最為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位於京廣鐵路、漢丹鐵路、長荊鐵路、武九鐵路、武麻鐵路、滬漢蓉鐵路、京港高鐵交匯處。京廣鐵路穿城而過,有武廣鐵路客運專線(京港鐵路客運專線)、石武鐵路客運專線(京港鐵路客運專線)、漢宜快速鐵路(滬漢蓉鐵路客運專線)以及武漢至鄂州-黃石,武漢至孝感,武漢至黃岡和武漢至咸寧的4條城際鐵路在建。
航空
武漢是華中地區航空中心,武漢先後曾有過三個客運機場:南湖機場、王家墩機場、天河國際機場,在南湖機場遷往天河國際機場後,武漢也曾出現一座城市兩個客運機場同時使用的情況。其後因武漢市城市開發的需要和航空業務的發展,原在王家墩機場運營的武漢航空公司(現東方航空武漢有限公司)也遷往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為4E級機場,是中國民航總局指定的華中地區唯一的綜合樞紐機場和最大的飛機檢修基地。
水運
武漢是長江的重要港口,是華中第一大港。有漢南紗帽港、楊泗港、武漢港、陽邏港等。武漢港是長江「黃金水道」的中轉站。
橋
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武漢橋梁眾多。長江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漢軍山長江大橋(長江四橋)、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長江三橋)、武漢長江大橋(長江一橋、公鐵兩用橋)、武漢長江隧道、武漢長江二橋、武漢二七長江大橋(長江七橋、在建)、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武漢陽邏長江大橋(長江五橋)共五座公路長江大橋、兩座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和一座長江隧道,並正在規劃建設陽泗港過江通道。漢江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漢外環漢水橋、滬漢蓉鐵路橋(在建)、長豐橋、知音橋(武漢江漢二橋)、鐵路橋、月湖橋、武漢江漢一橋、晴川橋共六座公路橋和兩座鐵路橋,09年武漢將開始建設漢江三官大橋,這也是武漢漢江上第九座大橋以及鸚鵡洲長江大橋(長江八橋)。武漢長江大橋是萬里長江第一橋。「萬里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隧道08年年底建成通車。並且武漢還擁有眾多立交橋,由於武漢市政府要求建設武漢30分鍾暢通工程,從07年起,武漢的立交橋建設進入高峰。
武漢過江隧道
武漢長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開工,總建設周期45個月,於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調試運行通車。之後,逐步完善隧道運營維護管理辦法,整理竣工驗收有關資料,「長江第一隧」於2011年方可正式通車運行)。
7、方言
武漢地處中部地區,各種方言交匯形成了特別的武漢話。武漢話是大部分武漢城區居民的母語,也通行於整個武漢市乃至武漢城市圈。武漢話在方言學的分類系譜上,屬於官話方言(又叫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話,與成都方言、重慶方言、貴州方言等同屬一個系譜,也是西南官話地理分布上的最東端,東南端被臨界的湘方言、贛方言、官話江淮方言等所包圍。
近年,普通話極為強烈地影響武漢話,致使武漢方言較有特色的語音、語法、詞彙現象大幅被普通話所取代,形成新的武漢話,這在高校密集的地區尤為普遍。新的武漢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改變調值的普通話。武漢藝術家夏雨田用「辦事腦子靈,說話喉嚨喳」來形容武漢話。由於政府的大力推廣,普通話開始影響武漢話的語音。同時,武漢還有「彎管子普通話」,即把武漢話套上普通話的聲調,這種語言通常是調侃而用。武漢有電視台開辟了方言節目,比如「新聞故事會」和「都市茶座」「阿星笑長開講」等。
8、美食小吃
武漢的小吃以早點為主,武漢人把吃早飯稱為「過早」。早飯對於武漢人來說一向都很重要,所以過早一向都是內容豐富,品種繁多。熱乾麵是武漢一大特色。武漢菜秉承湖北菜系風格,湖北江河湖泊眾多,水產極為豐富,所以武漢餐桌上河鮮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魚便是因為1958年毛澤東主席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佳句而名揚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也是武漢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熱乾麵、面窩、米耙粑、魚汁糊粉、燒梅、歡喜坨、發糕、鍋貼餃、水餃、餛飩、糯米雞、豆皮、散子、油墩、精武路鴨脖子、湯包、烤紅薯、糯米包油條、酥餃、糍粑、剁饃、苕面窩、細粉、寬粉、湯面、清酒、蛋酒、豆漿、雞冠餃、炒麵、炒粉、炒花飯、小張烤魚、清蒸武昌魚、魚香肉絲、瓦罐雞湯武漢名小吃還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湯包,蔡林記--熱乾麵,談炎記--水餃,順香居--燒梅,福慶和--牛肉米粉,五芳齋--湯圓,小桃園--煨湯,老謙記--牛肉豆絲,面窩,田啟恆--糊湯粉,新農特色牛骨頭,民生全科小湯圓,福慶和米粉,雅園湖南米粉,楚寶桂花赤豆湯,寶慶牛肉麵,一品香大包,老會賓五葉梅,橘頌餅,東坡餅,油香,發米粑,什錦豆腐腦,涼粉涼面,炒良鄉栗子,沖糯米粉,炒白果(即銀杏果)武漢風味小吃還有炸油餅、油條、蒸餃、煎包、醬肉包子、歡喜坨、年糕、糯米、糯米包、米酒等。
9、了解武漢●武漢是一座具有3500年歷史的文明古城,是全國建城最早的特大城市。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城市,擁有800萬人口和8,494平方公里的土地。
●武漢雄踞長江中游,形成兩江交匯、三鎮鼎立的獨特地理格局。
●武漢地處中國腹地,是全國鐵路、水路、公路、航空和電信的重要樞紐。
●武漢是中國著名的江城和水城,水城總面積達2187平方公里。
●武漢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里。
●武漢是白雲黃鶴留佳話的故鄉。
●武漢是中國近代工業發源地。
●武漢是中國近代博覽會發源地。
●武漢是推翻封建王朝而打響第一槍的地方。
●武漢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武漢是國家旅遊局命名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武漢是被聯合國列為「城市可持續發展計劃」的城市。
●武漢是「中國光谷」高科技光電技術產品生產的發源地。
●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的工業、金融、商業、科研和文化教育中心。
❿ 武漢最繁華地帶在哪裡
武漢很奇怪的,城市是一個個中心組合起來的,每個地區都有個自己的繁華地帶,但是都不是很大,所以關於武漢的市中心一直很有爭議的,目前來說比較公認的都有兩個,一個是武漢廣場,一個是洪山廣場。繁華地帶嘛,主要有以下幾個地方。
武漢廣場,周邊包括,武漢廣場,武漢國際廣場,世貿廣場,庄勝崇光廣場,協和醫院,中山公園,新世界百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華美達天祿酒店,是最多人認可的武漢市中心所在。
新華路建設大道,武漢高樓最多的低端,330米的武漢最高樓民生銀行大廈就在這里,周邊的新世界國貿大廈,建銀大廈都是200米高以上的大樓,還有武漢廣電大樓,瑞通大廈,武漢市圖書館,香格里拉大飯店等,是武漢商務中心
江漢路商圈,武漢老城區的中心,是武漢民國和清朝末年時的市中心,一直到八十年代都是武漢市的市中心的,也是目前武漢市的商業中心,是原來的租界區和華人區的分界處,十九世紀末就開始繁盛非常,現在那裡遍布民國老樓,和上海外灘類似,大洋百貨,王府井百貨,新世界百貨,中心百貨,佳麗廣場,民眾樂園購物中心非常集中。江漢路步行街是武漢乃至全國最大的步行街之一。江漢路附近的景物也非常多,武漢的標志性建築江漢關大樓就在江漢路的末端,漢口江灘也在江漢路附近,武漢租界區就挨著江漢路。
司門口商圈,這個是以前武昌的商業中心,閑雜是平民商業街,黃鶴樓,戶部巷小吃街都在哪,武漢長江大橋也是從那裡橫跨而過的。
街道口商圈,就是從亞貿廣場到廣埠屯一帶,主要分布大量沿街的專賣店,還有群光廣場,新世界報貨,流式視窗百貨等,廣埠屯是武漢最大的電腦城,周邊全部是買電腦的,平時十分熱鬧
光谷廣場,武漢市最新的中心城區,規劃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