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家十個中心城市有哪些
1、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
2、2016年5月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3、2016年12月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4、2018年2月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官網正式發布《關於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
至此,已經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已有9個,其他城市只能競爭剩餘1個名額。全國正式提出申請的城市有12個,分別是深圳、南京、沈陽、大連、青島、福州、廈門、杭州、長沙、石家莊、蘇州、合肥等城市。
(1)國家中心城市最終名單擴展閱讀:
中心城市定位:
從總體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應當引領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重慶地處內陸腹地,居承東啟西重要戰略地位。
武漢輻射帶動中部和長江中游地區;鄭州承擔中國東中西部地區交通的樞紐作用 ;西安立足古絲綢之路起點,發揮區位交通連接東西、經濟發展承東啟西、文化交流東西互鑒的獨特優勢。
北京:著眼建設世界型大都市,強化首都功能,發展首都經濟,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提升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聯袂天津引領環渤海地區發展。
天津:提升國際港口城市、生態城市和北方經濟中心功能,重點開發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先進製造業和技術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協同北京輻射帶動環渤海地區發展。
上海:優化提升經濟功能,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聯袂南京、杭州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發展。
廣州:形成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服務體系融合發展格局。建成功能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增強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高端服務和綜合服務等功能。
強化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成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國際大都市。聯袂深圳、香港、澳門推進珠三角地區現代化。
重慶:圍繞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重慶大都市區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功能,充分發揮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的作用。
成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武漢:堅持立足中游、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全面提升武漢現代製造基地、服務高地、創新源地、開放平台功能,強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支撐和承啟作用,拓展沿江發展新空間,挺起長江經濟帶脊樑。
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增強輻射中部的現代服務功能,打造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構築面向全球的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國際知名的美麗宜居城市。
鄭州:著力發展樞紐經濟,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努力建設具有創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態智慧、開放包容的國家中心城市,在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支撐中部崛起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貢獻。
夯實產業基礎,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突出改革創新,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發揮區位優勢,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樞,堅持內外聯動,構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彰顯人文特色,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
西安:加快西安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強西咸新區、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西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建設,強化面向西北地區的綜合服務和對外交往門戶功能,提升維護西北繁榮穩定的戰略功能。
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科創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保護好古都風貌,統籌老城、新區發展,加快大西安都市圈立體交通體系建設,形成多軸線、多組團、多中心格局,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② 中國中心城市有哪些
中國中心城市有: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武漢市、鄭州市、成都市、西安市。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省份區域內和全國社會經濟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具有綜合功能或多種主導功能、起著樞紐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考察的七大指標:綜合經濟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國際競爭能力、輻射帶動能力、交通通達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
國家中心城市的選擇要堅持三個原則:堅持與國家戰略布局相統一;堅持與全國區域發展相協調;堅持區域分工合作、產業互補的原則。
城市作為區域的中心,是一定地域內的經濟聚集體。城市和區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動。在一定的區域內發揮經濟、金融、信息、貿易、科教和文化中心的作用,發揮在區域和省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服務、輻射和帶動作用。
(2)國家中心城市最終名單擴展閱讀:
國家中心城市選擇原則:
一、堅持與國家戰略布局相統一
國家中心城市是居國家城鎮體系最頂端的城市,肩負著帶動周邊大區域發展、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等重任,除了與自身發展基礎相匹配,還要符合國防安全、經濟發展以及政權統治等戰略布局因素。
二、堅持與全國區域發展相協調。
目前,國家層面制定的區域發展戰略,已逐漸由20世紀80年代的以深圳特區為代表的非均衡發展戰略,轉變為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以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為代表的均衡協調發展戰略。
均衡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必然伴隨著全國產業、人才、基礎設施等要素自東向西的轉移和擴散,國家中心城市通過自身綜合實力的大幅提升,集聚周邊區域優勢資源,輻射帶動更大范圍區域的發展,形成東、中、西三大區域協調發展的格局。
三、堅持區域分工合作、產業互補的原則
任何一個國家中心城市都不是孤立的,必須與周邊地區密切合作,按照分工合作、產業配套、產業鏈互補的集群發展模式進行功能劃分,形成城市集群效應,而中心城市成為該集群的「領頭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心城市
③ 國家中心城市最終確定11城市入圍,有哪些城市
11座國家中心城市
天津,重慶,沈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杭州,青島,鄭州,廈門。
④ 國家中心城市有幾個
國家中心城市有8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
從總體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分別引領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發展;重慶、成都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台,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武漢輻射帶動中部和長江中游地區,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鄭州引領中原發展、支撐中部崛起;西安輻射帶動西北及周邊地區發展。
政策表述
北京:強化北京的首都功能和全國中心城市地位,著眼建設世界城市,發展首都經濟,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強化創新功能,加快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園區的建設,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城市。
天津:提升天津的國際港口城市、生態城市和北方經濟中心功能,重點開發天津濱海新區,構築高水平的產業結構,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先進製造業和技術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增強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能力。
上海:優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強化創新能力和現代服務功能,率先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增強輻射帶動長江三角洲其他地區、長江流域和全國發展的能力。
廣州: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
重慶:圍繞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重慶大都市區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功能,充分發揮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的作用,加快兩江新區建設,全面增強集聚力、輻射力和競爭力。
成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加快天府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完善對外開放平台,提升參與國際合作競爭層次。
武漢:堅持立足中游、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全面提升武漢現代製造基地、服務高地、創新源地、開放平台功能,強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支撐和承啟作用,拓展沿江發展新空間,挺起長江經濟帶脊樑,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增強輻射中部的現代服務功能,打造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構築面向全球的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國際知名的美麗宜居城市。
鄭州:著力發展樞紐經濟,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努力建設具有創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態智慧、開放包容的國家中心城市,在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支撐中部崛起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貢獻。夯實產業基礎,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突出改革創新,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發揮區位優勢,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樞。堅持內外聯動,構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彰顯人文特色,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
西安:加快西安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強西咸新區、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西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建設,強化面向西北地區的綜合服務和對外交往門戶功能,提升維護西北繁榮穩定的戰略功能,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科創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保護好古都風貌,統籌老城、新區發展,加快大西安都市圈立體交通體系建設,形成多軸線、多組團、多中心格局,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⑤ 國家中心城市最終名單2021
網路而上個月召開的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這意味著國家科學中心很可能將在2021年擴容。與此同時,也有多座城市正在積極申報之中,包括武漢、南京、成都、西安、重慶等。
其中,成渝已經明確聯手共建西部科學城,並且有消息稱,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上個月公布的江蘇省「十四五」規劃建議,也提出支持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另外,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與湖北省簽署新一輪科技合作協議,明確支持武漢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北京、上海、合肥、深圳之後,到底誰能夠成為第五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相信不久就會有答案。
05
疫情「黑天鵝」會飛走嗎?
上述四大懸念,是全國性的。而具體到每一座城市,也都有各自值得關注的看點。
比如,廣州期貨交易所是否能順利落地?
上月底,有媒體報道,備受關注的廣州期貨交易所掛牌籌備工作仍在積極推進。知情人士稱,目前,廣期所掛牌開業的時間和地點均未最終確定。但是,預計延遲的時間不會太久。
2020年,對成渝來說,除了按照規劃綱要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也還都有各自的「大事」。
比如,重慶,在2020年正式提出爭取第二樞紐機場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這個到底能否如願,備受各方關注。
對成都來說,2021年則至少有兩件標志性事件。首先是,天府國際機場通航;其次則是定於今年8月舉行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受疫情「黑天鵝」影響,這兩件大事能否如期並順利實現?
與成都的大運會類似,西安要考慮的則是定於今年9月舉行的第十四屆全運會,能否如期舉行。
其他城市也都會有自己2021年的「年度」大事件、大任務,西部菌的總結難免掛一漏萬,還請各位朋友留言補充。
當然,2021年,對所有城市來講,第一大事,可能都是希望疫情這只「黑天鵝」能夠早點飛走。這個不確定性因素剔除了,各種「小目標」的實現才會有更好的外部保障。
⑥ 國家中心城市有哪些
第一級:直轄市、特別行政區、GDP大於1600億且市區人口大於200萬的城市:北京、天津、沈陽、大連、哈爾濱、濟南、青島、南京、上海、杭州、武漢、廣州、深圳、香港、澳門、重慶、成都、西安(18個)
第二級:其他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城市、省會、蘇錫二市 :石家莊、長春、呼和浩特、太原、鄭州、合肥、無錫、蘇州、寧波、福州、廈門、南昌、長沙、汕頭、珠海、海口、三亞、南寧、貴陽、昆明、拉薩、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25個)
第三級:14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經濟發達且收入高的城市 :唐山、秦皇島、淄博、煙台、威海、徐州、連雲港、南通、鎮江、常州、嘉興、金華、紹興、台州、溫州、泉州、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門、湛江、北海、桂林(24個)
第四級:其他人口大於100萬的城市、重點經濟城市
邯鄲、鞍山、撫順、吉林市、齊齊哈爾、大慶、包頭、大同、洛陽、濰坊、蕪湖、揚州、湖州、舟山、漳州、株洲、潮州、柳州(18個)
第五級:其他著名經濟城市、重要交通樞紐城市—人口大於50萬、重點旅遊城市 :承德、保定、丹東、開封、安陽、泰安、日照、蚌埠、黃山、泰州、莆田、南平、九江、宜昌、襄樊、岳陽、肇慶、樂山、綿陽、麗江、延安、咸陽、寶雞(23個)
⑦ 國家中心城市有哪些
截至2018年12月,目前國家中心城市名單有: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深圳、香港、澳門十二個。
國家發布《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其中點名了12座中心城市。
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
以上海為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
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