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香港的《大公報》在網上看是繁體的,怎麼辦
你看的是網頁的還是pdf的?pdf的話可以在線安裝語言支持嘛。
Ⅱ 金庸小說全集txt下載
書籍名稱:金庸小說合集
書籍格式:epub/mobi
豆瓣評分:8.5分
下載地址:http://ziyuan.jingdouwang.cn/t-12.html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評論家、**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金庸考入重慶中央**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入圍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
作品名稱備注
《書劍恩仇錄》1955年
《碧血劍》1956年
《射鵰英雄傳》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1959年
《神鵰俠侶》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1961年
《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1963年—1966年
《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記》1969年—1972年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Ⅲ 陳夢家《那一晚》賞析 急急急~~~2小時內解決的再追加分!!!
《那一晚》寫對以往愛情體驗的追憶,也有對自己以往的幼稚和怯懦的遺憾自責。
詩歌形式上講究格律,每節押韻,很有節奏和韻律感。
「那一晚天那樣暗那樣靜,/只有我和你身偎身那樣近。/天曉得我不敢說我愛你,/平不了這亂跳的心。那一晚是一生難忘的錯恨,/上帝偷取了年青人的靈魂。/如今我一萬聲說我愛你,/卻難再挨近你的身。」
把這首詩和徐志摩的《枉然》比較,風格明顯不同。徐的詩感情熾烈,將內心糾結的情感體驗寫得很徹底,文字靈活。而陳的這首愛情詩在大膽中略顯收斂,感性的情緒之外有理性的梳理。詩歌形式上講究格律,每節押韻,很有節奏和韻律感。
新月詩派是中國新詩史上活動時間最長,有鮮明藝術特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並在創作實踐中取得了很高成就的一個重要詩派。陳夢家是後期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新月詩刊上最活躍最重要的年輕詩人。陳夢家出生在一個宗教家庭,1928年,他結識了徐志摩,徐志摩很賞識他,不久就在徐志摩的推薦下發表第一篇作品《那一晚》。1931年1月,《夢家詩集》問世.1931年7月,應徐志摩之邀赴上海,負責編選新月詩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詩選》。他在這部詩選集的《序言》中,從新詩發展史的角度,總結了新月詩派的藝術理論,和徐志摩的詩歌理論一脈相承。1934年1月,陳夢家的詩集《鐵馬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36年3月出版了《夢家詩選》。詩歌的藝術特色:
一、感傷的幻想和夢
這是陳夢家前期詩創作的一個顯著特點,他與現實很少關涉,更多的是抒寫了對於人生的感受和哀嘆,對愛情的歡喜驚訝和憂愁,或者是瞬間心緒的捕捉。雖然這些詩表現的是單純的感情,但並不淺陋,在感傷之外蘊有真摯,給人以心靈久遠的美的穿透,這在新詩情感的彰顯上,很有藝術獨創性。
《那一晚》是陳夢家最早公開發表的一首詩。寫對以往愛情體驗的追憶,也有對自己以往的幼稚和怯懦的遺憾自責「那一晚天那樣暗那樣靜,/只有我和你身偎身那樣近。/天曉得我不敢說我愛你,/平不了這亂跳的心。那一晚是一生難忘的錯恨,/上帝偷取了年青人的靈魂。/如今我一萬聲說我愛你,/卻難再挨近你的身。」如果把這首詩和徐志摩的《枉然》比較,風格明顯不同。徐的詩感情熾烈,將內心糾結的情感體驗寫得很徹底,文字靈活。而陳的這首愛情詩在大膽中略顯收斂,感性的情緒之外有理性的梳理。此外,詩歌形式上講究格律,每節押韻,很有節奏和韻律感。這和前期新月派理論主張是一致的。
三十年代,年僅十九歲的陳夢家發表詩論《詩的裝飾和靈魂》,宣告了指導他詩歌創作的完整的藝術主張。在這篇詩論中,他將詩的成分,「簡要的從其性質分為兩種: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韻律,一是內在的精神,就是詩感。」形式方面,他主張「用美術和音樂的調配生出美感,襯托詩的靈魂,也就是詩的精神。並且他認為,詩的精神比形式更加重要。同時,他覺得在內容上要有哲學意味滲透在裡面。和新月派多數詩人所不同的地方,陳夢家的詩歌里滲透著豐厚的哲學意蘊。
二、豐厚的哲學意蘊
《一朵野花》只有八行,看上去很好理解,實際上有豐富的內涵。「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一朵野花」在天地自開自落,寄託了詩人對於人生、社會等方面的體驗和思考。通過野花意象的抒寫,詩人回顧和審視了昔日的自我。這野花是自在的和聰明的,同時又是渺小的和無所作為的,全詩富有哲理。《一朵野花》是謳歌生命的最早的作品。
再來看另一首《十月之夜》:「十月的夜晚,天像一隻眼睛,/孤雁,是她的眉毛;/從天上掉下一顆眼淚,是流星/沉在大海里—一息翻花的泡。那一瞬間的消失,我覺得/一閃,還給了深藍;/生命給我的贊美受著驚駭,/像有著聲息摸索我的窗檻。」(《十月之夜》
首先,這首詩歌的比喻非常奇特。把夜晚的天比作一隻眼睛,深邃而神秘;孤雁比作眉毛;流星比作一顆掉下的眼淚,「沉入大海」,出現「一息翻花的泡」。寫到這里很有畫面感,這首詩描寫了我對一瞬間生命現象的獨特感受:流星的出現只是一瞬間,但是這「一瞬間」卻給詩人內心莫大的觸動,使詩人受著「驚駭」。生命是美的,同時也是神秘的。整首詩想像豐富,內涵豐富,引發了我們對生命、時間的思考。另外,陳夢家的詩里還有一種宗教情懷和意識。這是他與其他新月派詩人不同的一個地方,在這里我就不詳細敘述了。
三、後期詩風的轉變
陳夢家後期開始關注現實,情緒有了變化,不再過分的傷感,《鐵馬集》就是代表。1932年1月到2月,陳夢家投身十九路軍在上海南翔的抗日前線。當時軍部下令居民遷離戰區,難民蜿蜒數十里,遠看去好似一條黑線。無歸的老小在雨雪下行走,詩人目睹了這一場景,寫下了《哀息》一詩。「三十里長密集的一條黑線,/遠遠像一條河在黑夜裡流,(笨重的韻節踩落在鐵路上)/流響著他們中心的憂患:/「走啊!走啊!誰教我們這樣的?」這首詩反映現實,深沉凝重。和之前的詩歌風格有所不同。詩人沒有單純的控訴戰爭的殘酷,而是從更高的意義上引發我們對戰爭的思考。形式方面,詩歌結構整齊,節奏感很強。
綜上所述,陳夢家的詩歌的審美價值主要體現在:一,追求詩歌的內在意蘊美。二,構思精巧,想像豐富,比喻新奇。三,強調格律和情緒相契合。不是單純的強調格律,這種韻律和詩歌的情緒相配合的,這和新月詩派所倡導的格律詩論是一致的。
陳夢家(1911~1966)曾使用筆名陳慢哉, 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1911年4月16日出生於南京,祖籍浙江省上虞縣。父親陳金鏞曾長期任上海廣學會編輯。
第一階段
陳夢家自幼在那種多子女的家庭扭轉與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中長大,系由他在南京匯文女中任教的三姊陳郇磐撫養成人。他自幼喜讀古詩,尤其是唐詩。五歲到南京四根桿子禮拜堂附設的小學讀書。八歲那年,父親遭仇敵誣陷,被趕離了神學院,舉家遷居上海,他改進聖保羅小學。1920年春,他隨其三姊回南京,第二年升入中學。顛簸在社會風浪中的上層知識份子小康家庭的生活環境、傳統文化的影響與教會學校中歐美文化的教育,造就是陳夢家充滿矛盾的思想、氣質與個性。
1927年夏,他高中尚未畢業,就考入南京"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後改名"中央大學")法律系。這時他正做著一個十六歲少年的天真的夢。他是這樣描繪他當時的生活的,作為這些夢之花的結果的,則是一些自由體的小詩。就在這時,他遇到了在中央大學任教的與。從此,他的生活道路已註定與這兩位老師的影響緊緊聯系在一起了。
聞一多1927年秋到中央大學任外文系主任,教授英美文學,陳夢家常去聽課。聞先生講授的英美浪漫主義詩歌與詩歌格律化理論深深打動了這位少年詩人的心。聞一多對這位天資聰穎的學生尤為器重,曾屢次對朋友稱道,師生結下了終生之誼。1928年起,陳夢家在創作中"開始以格律束縛自己",這些詩"有個相似的外貌:它們都屬於一個節奏,它們都切劃得一般整齊。"(《〈夢家存詩〉自序》) 1928年秋,聞一多離開中央大學。次年,徐志摩應中央大學校長張君謀之聘,任外文系教授,講授歐美詩歌。陳夢家的才華得到徐志摩的賞識,詩作《那一晚》由徐志摩推薦,以"陳漫哉"的筆名揭載於《新月》月刊2卷8號上,這是他首次公開發表作品。陳夢家當時的創作,受徐志摩那種用"圓熟的外形,配著淡到幾乎沒有的內容"(茅盾:《徐志摩論》)的詩風影響甚深,也有一些詩是模仿聞一多的(如《葬歌》模仿《也許》)。他的詩雖兼具聞詩格律謹嚴與徐詩輕俏流麗之長,但當時他藝術修養上沒有徐志摩那樣精深的西方文學的造詣,思想意識上一時也缺乏聞一多那種對祖國的強烈政治責任感,"所作卻都似微弱的幽幽的恍如海上的聲音"(《〈瑋德詩文集〉跋》),給人以輕渺、空疏之感。
1929年夏,安徽桐城人、方苞後裔方緯德進中央大學外文系學習英國文學,與陳夢家結為詩友。1930年前後,以他們為核心,集合了一批青年詩人。同時,陳夢家的同學梁鎮、沈祖牟等人也由徐志摩推薦,常在《新月》月刊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南京詩人群的形成,成為後期新月詩派的先聲。
受聞一多、徐志摩詩歌理論的影響,1930年1月,年僅十九歲的陳夢家在《國立中央大學半月刊》1卷7期上發表詩論《詩的裝飾和靈魂》,宣告了指導他詩歌創作的完整的藝術主張。
首先,他認為詩就其本質來說,"是美的文學",即"詩應當是可以觀賞的歌詠的思味的文學",因此,"詩必須具有其獨具之形象與靈魂。"
其次,他將詩的成分,"簡要的可從其性質分為兩種: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韻律,""一是內在的精神,就是詩感。"在詩的形式上,他主張"用美術和音樂的調配,便因美觀的格式與和諧的音韻所生出的美感,襯托'詩的靈魂'。"同時他又指出:"詩的靈魂--就是詩的精神--應當較之外形的修飾更其切要。"詩在內容上"不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與感慨,更其要有哲學意味。"
最後,在風格上,突出地強調"詩,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韻,自然的感情",要"哲學意味溶化在詩里。"
陳夢家的新詩理論,糾正了前期新月詩派偏於強調形式因素的傾向;承認"詩感的來臨是因於內心接受外物印象的擊應";在詩美學與新詩藝術規律上,繼承了前期新月詩派"使詩的內容及形式雙方表現出美的力量,成為一種完美的藝術"(於賡虞:《志摩的詩》)的主張,並作了更為深入有益的探討。但他在詩歌創作的根本問題、即創作目的與創作動力問題上,宣揚"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這較之前期新月詩派用詩歌藝術表現"我們這民族這時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徐志摩:《〈詩刊〉並言》)的認識大大後退了一步。陳夢家的這種反功利主義的藝術觀顯然是與他的老師徐志摩思想的影響分不開的。大革命失敗後,在思想與創作上,徐志摩由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單純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懷疑的頹廢。"(徐志摩:《〈猛虎集〉自序》)雖然他對國民黨新軍閥的獨裁統治有所不滿,卻同時又藉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歸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態度》),寫下如《西窗》這樣的攻擊革命文學運動的詩歌。這正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十年內戰時期政治立場的反映。陳夢家當時身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與徐氏時相過從,頭腦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記,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後面亦步亦趨地宣傳反功利主義的藝術觀,攻擊"所謂革命的新詩是變為無次序的無音韻的雜亂的煩囂的呼聲"(陳夢家:《詩的裝飾和靈魂》),這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因素的。
然而,三十年代初,激烈動盪的社會環境使身居於深牆大院高等學府內的陳夢家面前,也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0年初,陳夢家寫下《秦淮河的鬼哭》一詩,描繪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恐怖陰森的畫面。詩人蟄伏在內心深處的愛國心驅使他懷著"一束隱憂"從"年青人的頹廢病"中回眸視悲慘的現實人生。然而,他的教養、他所生活著的社會圈又常常使他沒有勇氣去進一步正視這個丑惡的、凄涼的社會。他不得不"再去做夢",在詩苑裏"幻想"和"徘徊"(見《五月》)。陳夢家這種精神狀態,是後期新月詩派中一大批中上層小資產階級詩人思想傾向的代表。
1931年是陳夢家文學活動最為繁忙的一年。早在1930年初夏,他就與方令孺、方緯德商議,擬繼當年《晨報副刊》的《詩刊》後,再辦一個《詩刊》。是年的7、8月間,因父親患病,陳夢家來到上海,把南京詩人的建議告訴了徐志摩,得到贊同。徐志摩立即發信徵稿,與陳夢家籌備《詩刊》。1930年冬《新月》3卷之號刊出《詩刊》廣告,宣布"我們幾個《詩刊》的舊友想多約幾個對詩有興味的新友再來一次集合的工作。"1931年1月20日,由徐志摩主編、陳夢家擔負實際編輯工作的《詩刊》季刊在上海以"詩社"名義出版,撰稿人除聞一多、徐志摩、饒孟侃等前期新月詩人和南京詩人群成員外,還有林徽音、卞之琳、、曹葆華等新加入的北京青年詩人,標志後期新月詩派的正式形成。而在這一過程中,年齡還不到二十歲的陳夢家已成為新月詩派的一員主將。
同月,陳夢家的第一部詩集《夢家詩集》由新月書店出版,書很快銷售一空。不少雜志發表了書評,連廣東汕頭一家不太知名的刊物《濱海文藝》都發表了專論,使陳夢家的詩名大噪。1931年7月,《夢家詩集》增選後再版發行。
這一時期,陳夢家還曾創作過一些散文與小說。他所作的中篇小說《不開花的春天》,1931年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小說用書信的形式敍述一對青年的愛情故事,曲折地反映了陳夢家苦悶的內心世界。
1931年夏,陳夢家畢業於中央大學,獲得律師執照,從南京小營移住市郊蘭家莊。7月,應徐志摩之邀赴上海,住天通庵,負責編選新月詩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詩選》。陳夢家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選出前、後期新月詩派主要詩人的代表作共十八家八十首,把這些處於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社會地位與政治思想傾向的詩人在藝術流派的體繫上聯系起來。他在這部詩選集的《序言》中,從新詩發展史的角度,總結了新月詩派的藝術理論,指出新詩十多年來的成績猶如長江的涓涓的水源,尚"在山澗裏悄悄走著生命無窮的路",而新月詩派"自己相信只是山澗中一支小小的水",在"忍耐的開辟新的路子。"並表示"主張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差不多是我們一致的方向","態度的嚴正又是我們共同的信心。"他的這些理論主張未出徐志摩藝術思想的巢臼。
1931年9月,徐志摩將《詩刊》交予陳夢家主編。11月19日,這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詩哲"在濟南附近的黨家莊觸山墜機身亡,導師的臨終遺言與悲劇性的命運引起陳夢家內心的震動和深沉的思索。他在徐志摩逝世後的第四天,創作了新詩《致一傷感者》,批判了感傷主義的思想情緒:傷感在窮人是一件奢侈的事,/快樂在人手上,也在人心上。/--世界不全是壞的。
不久,陳夢家在其主編的《詩刊》第4期《敘語》中對後期新月詩派創作的"題材走到今天太狹隘了"的現象深為不滿,表示"很想把新詩的內容更要擴大"。這一些,預示了他創作思想轉變的資訊。
第二階段
1932年1月,陳夢家編完了老師徐志摩的遺稿《雲游》集,整理了自己19丑年夏季後的詩稿,結集為《鐵馬集》,便毅然停辦了後期新月詩派的刊物《詩刊》,結束了交織著迷惆與痛苦的學生時代。
正當陳夢家規劃自己未來生活的時候,"一·二八"戰爭爆發了!十九路軍在上海抵抗日寇的隆隆炮聲震醒了深埋在詩人心底的熾熱的愛國主義激情。戰爭的第二天,他即與同學劉啟122旅旅部,參加抗日宣傳工作。陳夢家等人隨122旅旅部自南翔經劉行、嘉定、楊行、顧家宅、真如、大場一線向蘊藻濱前線挺進。2月1日軍隊進駐南翔鎮時,陳夢家在車站佇立三天三夜,目睹無家可歸的婦孺老幼在雨雪中踉蹌行走,滬寧線上的難民行列婉蜒長達數十裏。他心如刀絞,寫下《哀息》一詩,發出"誰教我們這樣的?"的責問。2月13日,部隊在季家橋與日寇雪中大戰。122旅第5、6團任前鋒,與敵寇肉搏終日。陳夢家等親臨火線,搶救傷患。他看到勇敢的中國士兵們在彈雨中無畏地沖殺,掛彩的傷患染成了
血人,有的戰士犧牲時仍保持著托槍瞄準的姿勢。田野上到處是抗日誌士的新墳。在戰士墓前,陳夢家寫下了動人肺腑的悲壯詩篇--《在蘊藻浜的戰場上》:在蘊藻浜的戰場上,血花一行行/間著新鬼的墳墓開開在雪泥上:/那兒歇著我們的英雄--靜悄悄/伸展著參差的隊伍--紙幡兒飄。/蒼鷹,紅點的翅尾,在半天上吊喪。現在躺下了,他們曾經挺起胸膛/向前沖鋒,他們喊殺,他們中傷,/殺了人給人殺了,現在都睡倒/在蘊藻浜的戰場上。交給你,象火把接著火,我們盼望,/盼望你收回來我們生命的死亡!/拳曲的手握緊炸彈向我們叫:/那兒去!那兒去!聽我們的警號!/拳曲的手煊亮著一把一把火光/在蘊藻浜的戰場上。
他還在季家橋前線用民歌的風格寫下《老人》一詩,描繪農民對故上的熱愛。這些在抗戰前線寫下的史詩般的作品,是"一·二八"事變珍貴的實錄。詩人在構思時"有意擺脫所有形式的羈絆"(《〈夢家存詩〉自序》),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標志陳夢家新的創作階段的開始。
2月下旬,陳夢家從淞滬前線返回上海。3月,應聞一多先生之邀到青島大學任聞先生的助教,並在聞先生的指導下,開始研究甲骨文。4月,陳夢家修改他在淞滬前線所寫的詩,結集為《陳夢家作詩在前線》。
他在青島寫下的詩,如《海》、《小詩》,已完全脫開格律化的巢臼,另闢蹊徑。他後來談到其創作前期的格律化新詩時說:"有人認為這就是我的好處,是錯了。""這把鎖壓壞了我好多的靈性,但從這些不自由中,我只掙得一些個造字造句的小巧。"(《〈夢家存詩〉自序》)在創作實踐上,前期新月詩人大多初期作品形式自由,後來慢慢走上格律化的路,後期新月詩人如陳夢家、方緯德則大半是初期作品格律謹嚴,後來邁向形式自由的路,這個文學現象表明新月詩派形成和解體的過程。年青一代新月詩人紛紛感受到脫離社會現實嘗試形式上的實驗是條絕路,各自努力探索新詩發展的新途徑。
1932年夏天,聞一多與陳夢家相繼離開青島去北平。臨行前師生登上泰山,敞襟臨風,飽覽祖國山川的秀色,這在陳夢家的心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9月,聞一多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陳夢家也由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教授劉廷芳推薦,到該院學習。後為院長趙紫宸所望重,並與其愛女趙蘿蕤女士締給良姻,成為終生的知友與伴侶。
1932年10月,日寇的侵略魔爪已伸向關內,整個華北處於危急之中。是月22日,陳夢家應邀在北平青年會南廳發表題為《秋天談詩》的講演。在講演時陳夢家大聲呼籲:"讓我們個人的感情漸漸溶化為整個民族的感情,我們的聲音化作這大群人哀泣的聲音,不只是哀泣,還有那種在哀泣中一聲復興的願望。"
1933年初,日寇的鐵蹄終於踐踏在熱河的土地上,陳夢家義憤填膺,決心自行出榆關到前線為保衛祖國效力。1月13日,方緯德、瞿冰森等同學在北平東城燈市口燕京校友會召開歡送會。次日淩晨,陳夢家離北平經古北口奔赴塞外。途中目睹奇麗峻偉的塞北風光,愛國的赤子之情油然而生。他根據那時的觀感所作的《古北口道中》、《承德道中》等詩篇,詩風雄闊奔放,別是一番氣象。
1933年3月初,由於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熱河不戰而失,整個華北處於危急之中。陳夢家滿腔的報國熱忱付諸東流,他悲憤地從前線返回北平。是年9月,他到安徽蕪湖任廣益中學的國文教員,住在獅子山青陽廬。在蕪湖陳夢家創作了兩部氣勢磅礴、構築宏偉的抒情長詩《往日》與《泰山與塞外的浩歌》,達到了他詩歌創作的頂峰。《往日》是用長詩形式回顧自己經歷的作品,分《鴻蒙》、《昧爽》、《陸離》三章,風格奇幻瑰麗,多姿多彩,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力作,顯示了詩人過人的才氣。八百行的長詩《泰山與塞外的洽歌》更是新詩苑中的一朵奇葩。火焰般迸噴的愛國主義激情如崩雲裂岸的浩盪大江奔瀉於一氣呵成的湍急的詩行間,令人目不暇接。
此詩蒼涼悲壯,論者以為兼有"李白詩中的涵養"和"岑參邊塞詩的氣魄"。它是作者回顧當年在山東登臨泰山與出塞抗敵時的觀感而作。它與同時所作的《西山野火》、《黃河謠》等愛國主義詩篇不愧為我國新詩史上的佳作!
1934年1月,陳夢家的詩集《鐵馬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同月,陳夢家赴北平為燕京大學研究院研究生,專攻古文字學。這時他的主要精力已移向學術研究,但課餘常在津、滬《大公報》的文藝副刊及《文藝月刊》、《新詩》月刊等報刊上發表詩作。他後期的詩作,詩風老成,技巧純熟,但已失卻了前一階段的激情,表現一種"想在百袖衣上捉蝨子,曬太陽"(《小廟春景》)的閑適自如的意趣。1935年8月,陳夢家從他歷年所作的100餘首詩中精選出23首,結集為《夢家存詩》,以作為其"七年寫詩的結賬"。他在詩集的《自序》中總結了自己創作道路的成敗得失,傾訴了自己心目中的審美理想。然而,詩人不久即放下了他的詩筆,使我們無以領略他心中所盤旋的詩美的極致了。
第三階段
陳夢家在藝術上的成就,一直為文學史家們所稱道。陳夢家自稱最歡喜抒情詩,他的主要藝術成就確在抒情詩上。在創作中,他首先著力的是塑造特具個性的抒情形象。綜觀陳夢家的詩作,可以體味到一個飄逸的虔誠的青年詩人的總體形象。
每個作家都在他的創作中實踐他的美學追求,詩歌這種精緻的文學形式尤為集中地體現了作家的審美理想。穆木天說陳夢家的詩"好如一片秋空,具有著靜閑的優然的美。"(《〈夢家詩集〉及〈鐵馬集〉》)確實道出了它的審美特徵。閱陳夢家的詩,處處感受到一種純練而質朴的美。陳夢家的詩意境和風格雖淡如輕煙,"卻不陷於一看興盡的境地"(希雋:《論〈夢家詩集〉》),給人無窮的回味。他的詩具有豐富的哲學意味與深沉的內蘊。
陳夢家的詩歌創作,無論在藝術思想還是表現手法上都受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甚深。他尤為推崇布萊克那種"在簡易的外表後面隱藏著深刻的人生見解"的詩風(見阿尼克斯特:《英國文學史綱》)。對於布萊克詩中所彌滿的那種略帶神秘感的哲理情趣,陳夢家也深得其中三味。英國詩人霍思曼好在結尾處出奇制勝、造成餘味無窮的藝術效果的所謂"戲劇的拂拭"的技巧,以及布萊克用重迭復遝的詩句表現情感的手法,都被陳夢家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顯示了他的藝術造詣。
陳夢家在三十年代的詩名很大,曾與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1936年在倫敦出版的第一部英語版的中國新詩選本--《中國現代詩選》中曾選入他的詩。陳夢家評論徐志摩在新詩史上的歷史貢獻時說:
在這小小十年中,志摩先生盡了他的力在創造新詩的風格,並介紹西洋的詩歌……不光是詩的形式,就在內容上他主張溶合一切,讓詩代表時代或民族不可錯誤的聲音,也成為一個人靈魂真實的歌唱。(《(詩刊)敘語》)
陳夢家對新詩的貢獻也是在這些方面。但正如臧克家所評價陳夢家的:"他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輕,高才,缺乏的是實生活,是人生艱苦的磨煉。"(《我的詩生活》)因而他的歌喉始終沒有融人大時代的群眾的合唱中。
1936年9月,陳夢家獲碩士學位,留燕京大學中文系任助教,從此全力專注於中國古文字學、古史學的研究。在聞一多先生的指導下,不少後期新月詩人如孫毓棠、俞大綱、孫洵侯都由詩人成為學者,走上同一條路,這決不是偶然的巧合或興趣的轉移,而是出自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誠如聞一多先生所自述的:要當"殺蠢的芸香","因為經過十餘年故紙堆中的生活,我有了把握,看清了我們這民族,這文化的病症,我敢於開方了。"(《給臧克家先生》)這也是陳夢家所孜孜以求的。
考古學家陳夢家
1937年7月,抗戰爆發,陳夢家由聞一多先生推薦,到長沙清華大學教授國文。是年秋,赴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1944年秋,經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和清華大學金岳霖教授介紹,到美國芝加哥大學講授中國古文字學,1947年夏,曾歷游英、法、瑞典、丹麥、荷蘭等國。他在國外以極大的愛國熱情與驚人的毅力,備嘗艱辛,致力於收集流散於歐美的我國銅器資料。1947年秋,他拒絕別人勸他留住美國的要求,毅然啟程回歸祖國,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1952年,轉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並兼任考古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考古學報》編委、《考古通訊》副主編。解放陳夢家先生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投身教學和研究工作,在古文字學、年代學和古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在國內外贏得很大的聲望。他業餘與詩人郭小川、艾青等時相過從,並寫過文藝短評與詠物寫景的小詩,很受讀者歡迎。
陳夢家詩詞摘錄
陳夢家的詩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
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藐小,
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
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Ⅳ 金庸小說全集什麼版本好
金庸小說分三版:
連載版(舊版)、第一次修訂版(金庸封筆後花了10年左右的時間修改自己的作品,三聯版就是這一版)、新修版(21世紀初時修改的)。
80年代金庸小說開始進入大陸,版本為修訂版,後來三聯出版社與金庸合作出版了《金庸小說全集》,很受讀者歡迎,可以說修訂版是金庸小說流傳最廣的版本,大部分人是都是因為這一版而喜歡上金庸小說的,對這個版本有著深厚的感情。
不過不少讀者、專家指出修訂版仍有一些錯漏,金庸也希望修訂這些錯漏,在2000年左右開始修改自己的作品,不過金庸說到因為年齡與閱歷的增加,他對一些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因此也修改了一些情節與一些書的結尾(如天龍八部改動較大,結尾部分就變了),但不少人因為對三聯版有著很深的感情,對此不太能夠接受,因此雖然新修版改正了不少錯漏,但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許多看著修訂版而成為金迷的讀者更是認為修訂版雖然有錯漏,但已經足夠好,對熟悉的情節被修改而感到不爽,因而對新修版沒太大的好感,對新修版的評價自然不高。
至於說三聯版與新修版哪一個版本好,客觀的說不好比較,看三聯版的不喜歡新修版不是因為新修版差,而是因為對三聯版太熟悉、感情太深,就如當年看連載版的不喜歡修訂版一樣。
現在的金庸全集是由廣州出版社出版的,有新修版也有懷舊版(懷舊版內容與三聯版是一致的)。我個人推薦看三聯版的,因為這一版流傳較廣。
金庸(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鏞,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與古龍、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及《越女劍》等15部武俠小說,作品膾炙人口,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游戲、漫畫等產品,膾炙人口。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1948年移居香港。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1996年—1997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1998年,獲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