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利比亞現在的狀況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電 利比亞反對派武裝28日宣稱已經奪取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家鄉蘇爾特。有報道稱,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計劃向其子賽義夫交權,以換取多國聯軍同意實現停火。
B. 利比亞概況有哪些
國名: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獨立日:12月24日(1951年)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地為綠色,沒有任何圖案。利比亞是穆斯林國家,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綠色是伊斯蘭教信徒所喜愛的顏色。利比亞人還把綠色看成革命的象徵,綠色代表吉祥、幸福和勝利的顏色。
國徽:為一隻胸前有綠盾的鷹。相傳這種鷹是先知穆罕默德統治地區古萊希部落的象徵。鷹爪下的飾帶上用阿拉伯文寫著「阿拉伯共和國聯邦」。利比亞曾數次更改國名,但國徽上的文字一直未變。
國家政要:「九?一」革命領導人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上校(omar mouammer al gaddafi),1969年9月1日就任。
自然地理:面積1759540平方公里。位於非洲北部。東部與埃及交界,東南與蘇丹為鄰,南部同查德和尼日毗連,西部與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接壤。北部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1900餘公里。全境95%以上地區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區平均海拔500米。北部沿海有平原。境內無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較廣,為主要水源。北部沿海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冬暖多雨,夏熱乾燥,1月平均氣溫12℃,8月平均氣溫26℃;夏季常受來自南部撒哈拉沙漠乾熱風(當地稱」吉卜利風)的侵害,氣溫可高達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為100-600毫米。內陸廣大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乾熱少雨,季節和晝夜溫差均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乾燥地區。的黎波里1月氣溫8-16℃,8月22-30℃。
人口:622萬(1999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約佔83。8%),其他為埃及人,突尼西亞人、柏柏爾人。絕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佔97%。阿拉伯語為國語,在主要城市也講英語和義大利語。
嚴格遵循伊斯蘭教傳統的利比亞大多數婦女都習慣披戴頭巾出門。
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175萬(2006年)。
行政區劃:1990年利比亞重新劃分行政區域,將原來的13省合並為7個省,下設42個地區。各省名稱如下:沙拉拉、巴延奧盧、五點、錫爾特灣、的黎波里、綠山、西山。
簡史:古代利比亞居民是柏柏爾人、圖阿雷格人和圖布人。公元前7世紀左右迦太基人入侵。公元前201年利比亞人在反抗迦太基統治的斗爭中曾建立統一的努米底亞王國。公元前146年羅馬人入侵。7世紀阿拉伯人打敗拜占庭人,征服當地的柏柏爾人,帶來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16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攻佔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區。1912年10月利比亞在意土戰爭後成為義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英、法佔領利比亞南北部。英國佔領北部的黎波里塔尼和昔蘭尼加地區,法國佔領南部費贊地區,並分別成立了軍政府。二戰後,由聯合國對利全部領土行使管轄權。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宣告獨立,成立利比亞聯合王國,實行聯邦制,伊德里斯一世為國王。1963年4月15日取消聯邦制,改國名為利比亞王國。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領導的一「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統治,成立了以卡扎菲為首的革命指揮委員會,行使國家最高權力,並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1977年3月2日卡扎菲發表《人民權力宣言》,宣布利進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權的民眾時代」,取消各階級政府,建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改共和國為民眾國,同時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建立各級革命委員會。1986年10月,又改現國名。
政治:革命領導人是國家元首。總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總人民委員會是執行機構,它協助總人民代表大會的總秘書處行使日常制訂政策的權力。
經濟:北非重要的石油生產國,石油是它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石油生產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總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天然氣儲量也較多,其它資源有鐵、鉀、錳、磷酸鹽、銅等。主要工業部門是石油開采、煉油,還有食品加工、石化、化工、建材、發電、采礦、紡織業等。可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糧食不能自給,大量靠進口。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花生、柑桔、橄欖、煙草、椰棗、蔬菜等。畜牧業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牧民和半牧民占農業人口一半以上。貨幣名稱:第納爾。
新聞出版:主要報刊有《新黎明報》(阿文日報)、《綠色進軍周報》(阿文和英文)、《民眾國周報》(阿文和英文)。民眾國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每天出版阿、英、法文新聞稿,在巴黎、倫敦、羅馬和貝魯特等地設有分社。官方電台有(1)創建於1957年的民眾國廣播電台,1979年後改為現名,用阿語和英語從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廣播;(2)大阿拉伯祖國和革命委員會之聲電台,用英、法、俄、德、羅、匈、南、保、捷等語言廣播;(3)民眾國電視台,創建於1968年,後改現名,用阿、英、法語播放。
外交:奉行反帝、反殖、反霸、反對種族歧視和不結盟政策,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主張阿拉伯統一,與非洲、伊斯蘭國家加強合作,和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關系,支持民族解運動。2004年6月28日,美國同利比亞正式恢復外交關系。
國家民族節日:
穆罕默德升天日3月5日國慶節3月31日開齋節5月7日獻祭節7月14日伊斯蘭教新年8月4日阿術拉節8月13日利比亞革命紀念日9月1日穆罕默德誕辰日10月13日獨立日12月24日與中國關系:1978年8月9日,利比亞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C. 利比亞現狀
利比亞開火的原因第一,針對利比亞國內的混亂局勢,國際社會通過了表決(中國投棄權票),決定干預利比亞局勢,北約的空襲自然順理成章。。
第二,利比亞政府,確實不得人心,殺害平民,,國際社會譴責。。
第三,但是不要忘記,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關系,沒有國家會為了什麼正義人道,去動用軍隊。。利益是國家領導人考慮問題的唯一真理。。。如果再考慮到利比亞的石油資源,,也許北約有這方面的考慮。。、
第四,美國一直自詡為世界警察,利比亞局勢,美國牽手的北約插手是必然,以人道的名義插手別國,更可以表現自己良好的國際形象。。
總之一句話,,北約空襲利比亞,肯定是有利益的,,這是不變的真理,不管是國際形象,還是資源,,都是和國家利益起息相關的。。。那就是利比亞盛產石油,而且一直對西方態度不太友好!
D. 利比亞現在是什麼狀況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戰爭不斷 人民看不到希望
E. 利比亞現況
很亂 拐賣人口的有很多 出現4個主要勢力(軍閥)
戰爭讓許多的人無家可歸,也讓許多的生命從此逝去,幾個群眾正在用土埋改死去的平明百姓。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
F. 利比亞的現況
水深火熱,僵持中~
非專業回答。
G. 利比亞的經濟狀況如何
應該為非洲最發達國家之一,利比亞2009年統計數據2008年人均GDP為16114美元,為非洲最高!北非重要的石油生產國,石油是它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經濟原以農牧業為主。1961年以來迅速成為世界重要石油生產與輸出國之一。石油生產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總值的95%以上,還出口鐵礦石、花生、皮革等,進口 塞卜拉泰考古遺址內的大劇院遺址以機器設備、車輛、糧食為大宗。除石油外,天然氣儲量也較多,其它資源有鐵、鉀、錳、磷酸鹽、銅等。1985年石油探明儲量29.18億噸,產油5000餘萬噸,已探明天然氣儲量6053億立方米。主要工業部門是石油開采、煉油,還有食品加工、石化、化工、建材、發電、采礦、紡織業等。鐵、錳、銅、錫、鋁土、磷灰石、鉀鹽等礦藏尚少開發。可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糧食不能自給,大量靠進口。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花生、柑桔、橄欖、煙草、椰棗、蔬菜等。畜牧業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牧民和半牧民占農業人口一半以上。貨幣名稱:第納爾。境內運輸以公路與管道為主。有1800公里長的現代化沿海公路,5000餘公里的能源運輸管線和5個油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