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股吧 > 武漢發展

武漢發展

發布時間:2021-08-05 11:40:51

Ⅰ 武漢近年來的經濟變化是怎樣的

武漢近年來的經濟變化:

武漢軌道交通。2000年,中國批准長春、大連、武漢和重慶4個城市為首批輕軌建設示範城市之後,武漢軌道交通公司(現為武漢地鐵集團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資21.99億元、總長約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3年底具備試通車條件,2004年7月投入試運營。由於線路短、票價高、換乘不便、路線不合理等原因,在試運營期和正式運營初期,武漢輕軌載客量都較低。其後雖然武漢軌道交通公司(武漢地鐵集團)採取降價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並不明顯。

武漢市規劃未來的軌道交通網由7條線路構成,總長222.8公里。除一號線吳家山至堤角30.5公里為輕軌外,其餘6條線路都是地鐵。分別為:二號線,常青花園至流芳,39.8公里;三號線,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號線,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號線,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號線,老關村至堤角,25.3公里;七號線,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

這7條線路中,二、三、四號線跨越兩江,連通三鎮;一、五號線分別貫穿漢口、武昌的東西方向;六號線溝通漢口、漢陽舊城及後湖新區;七號線則把漢口北部與武昌東南部聯為一體。2006年11月16日,武漢地鐵二號線的范湖站動工,二號線預計於2012年建成。

武漢過江隧道。武漢長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開工,總建設周期45個月,於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調試運行通車。之後,逐步完善隧道運營維護管理辦法,整理竣工驗收有關資料,「長江第一隧」於2011年方可正式通車運行)。

武漢長江隧道為長江上的第一座過江隧道,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隧,長約3.6公里(含匝道),漢口越江點位在江灘公園附近,勝利街設右進隧道匝道、天津路設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點位於和平大道,友誼大道設4條匝道連接。該工程為左、右道隔離的雙向4車道公路隧道,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級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故曾有「東方芝加哥」之稱。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的發展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拋在了身後。

當時,由於市容環境不佳、城市建設無序,武漢被戲稱為「中國最大的縣城」。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迅速轉變,城市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漢口東西湖的台商投資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

中國三大鋼鐵集團公司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位於武漢;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之一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位於武漢。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著以東風汽車總部、東風有限汽車總部、東風本田總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車企業總部和以東風汽車技術中心。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等一批建於1862年的武漢江漢關。頂尖汽車研發機構以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自主品牌和東風渝安等整車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最集中的汽車產業基地,被譽為「中國車都」。

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即是享譽海內外的「武漢·中國光谷」。這里是中國最大最具實力的的光電子產業生產和研發基地。2007年,區內科工貿總收入達1300億人民幣。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區投資數百億建立光電子和數碼產業帝國,還有中芯國際投資百億元的晶元廠為高新區發展帶來新的更大的的活力。

高新區內有著名的光谷軟體園,聚集著微軟(武漢)創新技術中心、IBM全球服務中心、EDS全球服務中心、法國電信軟體研發中心、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銀行運營中心等世界五百強和國內知名軟體服務外包中心、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它們已經成為武漢光谷軟體園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有利促進光谷軟體園打造中國服務外包交付中心。

武漢市的經濟基礎和實力遠遠超過湖北省內其他的城市,尤其隨著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加快,GDP總額占湖北省的比重穩步提升。2001年,武漢的GDP總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漢市GDP總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達到34.5%。

Ⅱ 武漢未來發展的是什麼

武漢建武漢城市圈是為了將來直轄,武漢建高鐵是為了東南西北長三角珠三角成愉環渤海經濟區輻射武漢,武漢建長江中游經濟區,長江把中國分為南北,就可以說是中部地區的經濟圈形成中國東南西北中5大經濟區發展中部地區經濟更提高武漢的經濟地位,水運使武漢成為中國內陸第一大港,此目標非常宏偉
告訴你武漢未來的發展,中國未來的經濟金三角香港--武漢--上海,中國大陸會培養出5座國際大都市,上海,武漢,北京,廣州,重慶,也是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東南西北加中間,與香港相連接。上海,武漢會成為中國大陸服務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武漢也會再次成為東方芝加哥。

Ⅲ 武漢市的發展前景怎樣

武漢已經被批准為經濟改革試點區了,中部崛起的龍頭,以後很有發展潛力

Ⅳ 武漢的發展情況以及在全國的地位

武漢,簡稱漢,是中國湖北省的省會,常住人口858萬人,登記在冊的外來人口為112萬(2007年8月),武漢市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兩岸,長江與漢水的交匯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屬華中地區的最大都市,中國大陸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郵政編碼:430000 區號:027。
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在清代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規模最大的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故武漢曾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
武漢也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

得名
武漢有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其發展的歷史、規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與今鄂州市互換的。從考古發掘來看,武昌在新石器時代的水果湖放鷹台和南湖老人橋、洪山區花山鄉的許家墩和棋子墩等處,就是古人棲居之地。

舊時的武昌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造錢幣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黃鶴樓的屢次興廢,從三國時代至今已歷十餘次,每次重建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反映出各個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漢陽一名的來歷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稱陽,故名漢陽。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

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歷來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業手工業很是繁華。同時,漢陽還是游覽勝地,位於漢陽的歸元寺是武漢市佛教叢林保護得最好的一處,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和漢陽築城起始於同一時期,約有1800年歷史。

歷史上,漢口,漢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同步發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漢水在歷史上改道不下8次)從龜山北麓入江以後,漢口才獨立發展,僅有500多年的歷史。漢陽、漢口很早就築有城牆,分別被當作過縣治之所在。

漢口後來迅速成為一座新興商埠,名聲和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武昌和漢陽,明末清初,漢口已與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並列為全國四大名鎮,海外譽為「東方芝加哥」。漢口的港口貿易運輸業頗為發達,成為我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居民填溢商賈輻樓,為楚中第一繁盛處」。頗能反映其盛況。清乾隆年間,漢口更盛於世,僅「鹽務一事,亦足甲於天下」。

清朝末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905年在漢口修築張公堤。這條堤對逐年降低後湖一帶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陸地,對起初狹小的漢口擴建面積提供了方便條件,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並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Ⅳ 武漢發展的區位優勢

九省通衢
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它距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中國大城市都在 1000公里 左右,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系四方的作用。京廣、京九、漢丹、滬漢蓉、京港5 條鐵路干線,以及京珠、瀘蓉等 6 條國道在此交匯,武漢正在成為全國四大鐵路運輸樞紐之一。水運已形成「干支一體,通江達海」的客貨運網路,武漢港是我國長江流域重要的樞紐港和對外開放港口。華中地區最大的航空港武漢天河機場,是華中地區唯一可辦理落地簽證的出入境口岸,為全國四大樞紐機場。巨大的區位交通優勢推動了武漢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以建設國家級物流樞紐城市為目標,合理規劃布局以現代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為節點的現代物流體系,武漢作為聯結國內外兩個市場和促進中國東、中、西部互動的橋梁紐帶功能逐步顯現。
科教基地
武漢是中國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大城市前列。擁有包括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 69 所普通本專科高校, 100 萬在校大學生。成人高校在校學生近 12 萬人。各類科研機構 106 所,國家實驗室 1 個(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1 項,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13 個,在漢中國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 47 名。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十分豐富,武漢大學及其東側的「武漢·中國光谷」所在地武漢東湖地區是中國較大智力密集區,在光通訊(華工)、生物工程(華農,武大)、激光(華工)、微電子技術(理工大)、農葯學(華中師大)、地質及地質資源和新型材料(地大)等領域,科技開發實力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本地名人
武漢主要名人名單:
黎元洪,夏雨田,譚鑫培,熊廷弼,夏菊花,池莉,方方,文澤爾,胡戈,田長霖,何祚歡,朱雅瓊,劉亦菲,伏明霞,徐小鳳,吳儀,嚴文井,伍子胥,田克兢,陸鳴,尹北琛,鄭斌,蒿俊閔,趙衛國,張明智,蔡晟,徐帆,任賢齊,彭修文,肖海亮,周繼紅,高崚 ,田秉毅,李娜,李婷,陳靜,孫甜甜,喬紅,撒貝南,尹維鶴,桂希恩,,周覓
武漢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

Ⅵ 2021年武漢會如何發展

2020年4月8日零時,歷經76天艱苦卓絕的戰「疫」,武漢按下「重啟鍵」。

時隔一年,武漢早已滿城生機。

遭受疫情重創,2020年一季度,武漢GDP同比下降40.5%。大城重啟,怎樣絕地反擊,考驗著這座城市和城市的人民。

「搏殺二季度、沖刺三季度、決戰四季度,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武漢「解封」後,迅速制定了「作戰路線圖」,吹響經濟重振的「沖鋒號」。

多方合力之下,武漢終迎浴火重生:2020年,武漢經濟總量突破1.56萬億元,經濟增幅由負轉正,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城市前十,走出了一條盪氣回腸的「V型」曲線。

武漢重新恢復了生機

Ⅶ 武漢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鐵路中心,大江中心,南北中心,為什麼發展還不如偏安一隅的廣州,成都,南京。

創新科技,旅遊又不如深圳,廈門,杭州。工業發展比不過蘇州。

可武漢已經逐步擺脫計劃經濟時期的產業結構,而沈陽還在艱難轉型。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武漢也已經做好了經濟結構調整的產業基礎,和人才基礎,技術基礎,資金基礎,只等政策的平衡性到位。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

武漢加油,期待復興。

老貓結語:現在中部崛起,武漢未來可期。

Ⅷ 武漢近幾年的發展

武漢,人稱「東方芝加哥」。早在宋元之際,漢口就成了知名的港口城市。

在中國商品流通史上,一句「貨到漢口活」的贊語為她贏來無限商機;在中國交通發展史上,一條「九省通衢」的定論更使她名噪天下。

迎著現代工業文明的浪潮,武漢幾經打磨,在共和國的經濟版圖上,爭取本應屬於自己的位置。

從「兩通」起飛到兩翼齊飛,記載著這座城市奮斗的足跡。

「兩通」起飛:「漢正街」成為武漢名片

1989年,一部電視劇在全國各大城市熱播。它的名字叫《漢正街》。

漢正街,武漢市硚口區一條並不起眼的老街。一時間,竟然成了全國小商品通用的商標,成了堂堂大武漢的城市名片。

至今,外地人到武漢,仍要去看看漢正街。漢正街的成名,牽動著武漢市一段改革發展的歷史。

具有水陸空交通立體優勢的武漢,是我國內陸最大的商貿中心,擁有各類交易市場近700個,輻射全國30個省市區的600個縣市。在商家看來,這是一個條件優越得讓人眼紅的城市。

開放之風初起,作為中國中部經濟重鎮的武漢,開始思考自己的發展方向。

經濟學家獻言:武漢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以交通和流通為抓手,以活躍市場為載體,推動經濟起飛。

這一建言冠名為「兩通」起飛,被武漢市政府採納並很快得到國務院批准,成為武漢改革開放初期的發展戰略。

1979年,武漢在全國率先宣布「敞開城門」,對外開放了中國第一個小商品市場———漢正街。

幾年功夫,這個僅有103家個體商戶的窄小街巷,一躍成為延伸10多個社區、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輻射全國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並在全國引發了一場小商品流通領域的深層次革命。

1992年,中國商業第一股———鄂武商股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標志著武漢「兩通」起飛戰略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隨後,中商、漢商、中百相繼上市。一個城市擁有4家上市商業公司,全國絕無僅有。武漢「兩通」達到鼎盛時期。

在武漢改革發展史上,「兩通」起飛戰略發揮了它的歷史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發現,武漢市場是搞活了,可一大批骨幹企業卻沒有活起來;而且,「吃廣東糧,喝珠江水」成了武漢的消費潮流。

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大武漢,怎樣打造現代都市的脊樑呢?

中國光谷:高科技為武漢點燃激情

有人說,在武漢經濟發展歷史上,有兩件事曾引起市民空前熱烈的反響。一件是當年中央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一件就是建設「武漢·中國光谷」。

在國內眾多城市爭建光谷的「追光」行動中,武漢100多萬市民自發簽名,支持市政府建設光谷的舉措。

事實證明,建設光谷不僅給武漢市製造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走信息化之路提供了有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她將武漢燃成一片工業熱土,激發了人們的創業激情。

激情中迸發出一連串耀眼的數字。截至去年底,光谷共落戶企業6000多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300多家,上市公司15家,年銷售收入過30億元企業3家,過10億元企業5家,過億元企業55家。

激情中迸發出一個充滿希望的產業集群。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生物工程與新醫葯、環保能源、機電一體化、高科技農業等競相發展、上下游產品配套齊全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

通過3年多的建設發展,武漢光谷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光纖光纜製造基地,中國光通信領域實力最強的科研開發基地,中國最大的IC卡網路產品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設備生產基地。武漢長飛公司的光纖生產規模排名世界第三。華工科技通過收購澳大利亞企業,逐步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建立了全球市場營銷網路。

武漢光谷獨特的人才、技術和創新優勢,吸引八方資金源源滾來。海內外風險投資界在武漢注冊的風險投資公司由2000年前的1家增至13家;國內外金融機構解囊近280億元,先後支持16個光電子信息領域的大項目在光谷開工、投產,近700家公司注冊。

兩翼齊飛:武漢為中部崛起領跑

今年7月26日,中共武漢市委十屆六次全體會議隆重舉行。會議的議題是:學習貫徹中央關於促進中部崛起的戰略決策,全面加快武漢發展,努力走在中西部前列。

歷史的機遇再一次青睞武漢;武漢人再一次面臨歷史的考驗。

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武漢市委作出重大決策:全面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訓秋認為,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和核心;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服務現代製造業、全面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的重要舉措,也是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兩只翅膀,托起大武漢領跑中部崛起的雄心壯志。

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武漢曾經創造過無比輝煌的過去:舉世聞名的「漢陽造」風光了一個世紀;漢陽鐵廠的鋼軌托起了縱貫南北的蘆(溝橋)漢(口)鐵路。近年來,武漢人著力重振製造業。從漢陽兵工廠舊址西行幾公里,一座現代化汽車新城拔地而起。武鋼二熱軋、二冷軋等大型項目相繼建成,使武鋼成為我國最大的板材基地。

去年,武漢市政府提出,力爭用10年至15年時間,投資2000億元以上,把武漢初步建成全國性現代製造業基地。

與此同時,一個大力提升武漢在中部地區的金融商貿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科教中心、旅遊目的地和集散中心的功能,促進武漢成為中部現代服務業中心的藍圖正在規劃。

大武漢的宏大氣魄,由此可見一斑。在協調區域經濟、承接梯度轉移進程中,發揮戰略支點作用。作為中部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武漢責無旁貸,武漢大有作為。

人們把期待的眼光投向了武漢。

評論0

Ⅸ 武漢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商貿中心,重工業基地是武漢發展的定位武漢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位於中國主要城市帶的中心,也位於中國大城市帶的正中心,基本上承接南北,連貫東西,從北方的北京天津到廣州香港要經過武漢,從上海南京到重慶成都也要經過武漢,加上長江水道和漢江水道,武漢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物流和商貿集散中心是必然的。武漢目前發展的瓶頸不是在於機遇,也不是在於國家的支持,其實主要是在自身,具體說來是在政府武漢從解放後的全國四大城市落魄到今天這個地步,都是政府那一幫傢伙無所作為造成的,白白浪費了這么好的條件,現在西部的重慶成都都趕上和超過武漢了,國際影響力也超過武漢了,國家的區域中心城市設定中,華中和西北這塊的中心城市竟然是重慶,重慶那個位置,基本無法對周邊城市有任何影響力。可以說,武漢的領導班子一日不換,武漢就還將一天天沒落,只要還是這些人坐著那個位置,武漢的前景就不是光明的

閱讀全文

與武漢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姜慧恩演的片 瀏覽:924
最新帶撓腳心的電影 瀏覽:117
劉智苑健身是什麼電影 瀏覽:294
韓國恐怖電影失蹤免費觀看 瀏覽:899
韓劇電影免費看倫理 瀏覽:373
韓國最好看的三極推薦 瀏覽:503
兩個男人一起做鴨子的電影 瀏覽:745
國產恐怖片反派帶著面具拿著菜刀 瀏覽:522
可可托海 電影 瀏覽:472
池恩瑞的作品 瀏覽:18
巨貓電影 瀏覽:178
吃人奶 片段 瀏覽:168
啄木鳥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298
江湖左手誰演的 瀏覽:670
部隊題材電影軍人可以去影院免費看嗎 瀏覽:564
章子怡 床戲 瀏覽:718
結婚過的男女電影 瀏覽:163
床戲影視 瀏覽:182
想看片卻找不到網站 瀏覽:724
國語電影免費在線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