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各種香料的名字和圖片
1、咖喱粉
咖喱粉是以姜黃為主加入白鬍椒、小茴香、桂皮、乾薑、花椒、八角、茴香、芫荽籽、甘草、肉豆蔻等多種香辛料配製的粉末狀調味料。
成品為橘黃色,香味重,辣味輕。最早源於印度,故以印度所產最為有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料
B. 請問圖片中香料叫什麼
1.羅漢果:增香,性涼,味甘,增香,味道清甜醇香,具有清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
2.甘菘:一種毛絨絨、黑褐色的根狀香料,成都人稱為香草,重慶人稱其為香菘,其實應該叫甘菘,又名甘菘香。甘菘氣味辛香,近似強烈的松節油氣味,具有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的作用,是被用作治療胸腹脹痛、胃痛嘔吐、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一味中葯。
3.丁香:又叫公丁香、子丁香,為丁香的花蕾,烹調中常用的是干品,香味濃,嘗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溫,有暖胃、止嗝逆、驅風、鎮痛的作用。在烹調中的用量應在1~2克以內,千萬不可多用。
4.八角:應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味香料。其特點是聞之芳香,嘗之微甜。其性味辛、溫,有溫中開胃,祛寒療疝的作用。在烹調中無論是火鍋、紅燒、鹵水均可使用。以5~10克為宜。
5.小茴香:又叫茴香、香絲菜、懷香、野茴香。其成熟果實猶如小稻穀粒或孜然,有特異芳香氣。作為香料使用,廣泛用於紅燒、鹵水、麻辣火鍋中。在火鍋中可適當加大用量,比如10~20克或更多一些。在葯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行氣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
6.草果:一種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不好受。其葯性溫、味辛,有燥濕健脾、祛痰溫中、逐寒抗瘧疾的作用。烹調中可拍破或整粒使用,作為香料與牛肉同燒或同鹵,其風味尤佳。草果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也不得多用,放3~5個較為合適。
7.砂仁:又叫春砂仁、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嘗之澀口,聞之有香味,葯性溫,味辛。有行氣寬中,健胃消食之功,葯用於胃腹脹痛、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腸炎、痢疾、胎動不安等症。用於火鍋和鹵菜中則不可過多,以3克以內為宜。
8.三奈:也叫沙姜、山辣,為根狀莖。雜貨店、中葯店出售的為其干制切片,其味芳香。葯性溫、味辛,能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泄瀉,胃寒疼痛,牙痛,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在烹調中多用於燒、鹵、麻辣火鍋,用量多在5~10克之間。
8.靈草:也叫靈香草,又名零陵香,有濃烈香氣,性味甘平。在麻辣火鍋中運用,一般用量不超過5克。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靈草,名羅勒,可代替上面一種,但屬唇形科植物,也叫零陵香,其性味辛溫。在葯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治風寒、感冒頭痛等作用。
9.排草:排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也屬報春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平。具有治感冒、咳嗽、風濕病、月經不調等作用。在麻辣火鍋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鹵水中使用。有人說,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靈草增香,排草防腐」,其實很多辛香味調料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抑菌防腐作用。
10.白豆蔻:又叫圓豆蔻,市場上或葯店有寫為百叩、叩仁的。口嘗之有澀味,因其葯性味辛溫,故有行氣理氣,暖胃消食,化濕止吐,解酒毒的作用。在麻辣火鍋中加入3~5克即可。因其香味佳,故用量少。
11肉豆蔻:別名玉果。近年來在火鍋中運用十分普遍,不過嘗之味亦不好受,其葯性味辛溫,具有暖脾胃、澀腸、下氣的作用。此物不可多用,2-3個即可。
12.桂皮:又稱肉桂。性味辛甘、熱,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心腹冷痛、久瀉等。油性大,香味濃烈。嘗之味辛辣、回味略甜。在麻辣火鍋和鹵菜中運用很普遍,用量5~10克為宜。
13.孜然:別名,阿拉伯小回香,安息茴香,屬傘形科植物,孜然芹的種子,主要產於我國邊域一帶,果形呈橢圓形.兩端細長約5毫米,寬3毫米,淡綠灰色,形同小茴香,使用時注意保存,盡量密封,以免跑味達不到效果.
14.香葉:香味濃郁,即桂樹之葉呈灰綠狀,以體無霉癍,香氣濃郁味上品.作用,增香去異味,促進食慾.
15.篳撥:增香,味道辛辣,有特異香氣,具有行氣暖胃,能治腹瀉嘔吐,解酒止痢的作用。
16.香附子:增香,氣味芳香,味道苦而辛有調經止痛解郁的作用。
17.白芷:(香白芷,川白芷)增香,性溫,味辛,去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的功效。
18.紫草:增香,(硬紫草,紅條紫草,大紫草)增色,性寒,味甘,咸,有活血,涼血,解毒透疹,瘡瘍濕疹等功效。
19.山楂:增香,性酸味甘,增香,去異味,消食健胃,行氣三淤,胃脘脹滿,高血脂等功效。
20.陳皮:增香,(紅橘,大紅炮,川橘)壓醒,去臊味,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功效。
21.草寇:增香,性溫味辛,有燥濕健脾,溫胃止嘔,寒食內阻,不思飲食,脘腹脹滿等功效
22.良姜:增香(高良姜,小良姜)增香,壓腥,味辛,性溫,有溫胃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23.枝子:增香,味辛,性溫,有降火,清熱解毒,用於牙疼,特別對火鍋清火有特別好處。
24.紫蘇:增香,性溫,味辛,用於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與風寒感冒,魚蟹中毒之功效。
25.香茅草:(野香茅,臭草)性溫,辛,有濃郁的香氣,不可多用,主要用與養心安神,祛風解表等功效。
26.川木香:增香,性溫味辛,苦,有行氣止痛,和胃消脹止瀉等功效。
C. 100種香料用途及圖片
這有很多的吧。常用的有八角,茴香,草寇,肉蔻,花椒,桂皮,胡椒等。這些都可以去超市看,有實物的。
D. 雲南草寇的作用
功效與作用
燥濕,驅寒,暖胃,健脾。
臨床應用
用量3~6克,煎服。用治寒濕陰滯脾胃、脘腹脹滿疼痛、嘔吐、泄瀉等。
E. 圖片上是王者與敗寇的圖片狂猜成語
成王敗寇
chéng wáng bài kòu
[釋義] 成功的人稱王稱帝,失敗者淪為草寇
[語出] 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詩:「成王敗寇漫相呼,直筆何人縱董狐。」
[近義]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F. 《水滸傳》中的史進是何許人也呢
看過《水滸傳》後就會發現,這部小說的題材與現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說擁有自己班子的宋江,比孤身一人的盧俊義更容易獲得勢力,再比如晁蓋只知道保守行事,宋江卻知道創新,懂得擴大勢力,所以,晁蓋比宋江更先淘汰。
都說看小說不能當真,然而,這部小說裡面有很多角色在現實中卻是可以找到原型的,比如史進在現實中就可以找到原型,那麼,他的原型是誰?他的人生又如何呢?
圖片:起義隊伍被招安劇照
不過,在很多年以後,其中一個早已消失的梁山骨幹卻又重新回到大眾的眼前,這個人正是水滸中的史進,現實中的史斌。
關於史斌的身份,正史上並沒有過多描寫,只說他是早年宋江起義時的余黨。但是,《宋史》裡面卻提到了此人,並且稱他為「關中賊」,史進的家鄉是在華陰縣,這個地方正好地處關中,再者,漢字「進」與「斌」的發音,從北方人嘴裡讀出來非常相似。於是,學者們斷定,水滸里的史進,就是宋朝時期的史斌。
宋江帶著手下的所有兄弟奔向朝廷,自然少不了史斌,可是,史斌多年後露臉卻成了草寇,這其中肯定有一些大家不知道的原因,結合當時的情形,很有可能是到了正規軍後,受不了正規軍的訓練和生活方式,也有可能是官職不夠高,不願意干,再加上他習慣了當閑散人物時的悠閑,於是乾脆逃出來當草寇。
G. 京劇臉譜的列表圖片帶臉譜人物名字的
臉譜的色彩含義
臉譜的色彩運用有一定的內容和含義,它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主要因素。
紅色:象徵忠勇、正義、威武、庄嚴,大多用於富有血性的人物。如關羽。
紫色:表現驍勇、剛毅、正直、堅強、膽大。如楊延昭。
黑色:表現公正無私的,如包公;表現暴躁、魯莽、耿直的,如張飛。
白色:大多表現陰險、狡猾、居心叵測。如趙高。
黃色:一般表現性格猛烈。如《南陽天》中的廉頗。
褐色和粉紅色:表現比較正直的老人。
金、銀色:用於佛祖和神仙一類人物,如如來佛、二郎神。有時也用於一些比較有法力的精怪。
凈角紫色臉:紫色介於黑紅兩色之間,剛正威嚴的人物和忠義厚道的人物常用紫色臉。如《魚腸劍》中的專諸,《武科場》中的常遇春,《大保國》中的徐延昭,有些人物在小說或者民間口頭文學中描述為紫臉膛,因而使用紫色臉,如《惡虎村》中的濮天雕,《招賢鎮》中的費德功,《戰長沙》中的魏延。有的人物用紫色臉是為了與同台的其他角色區別,如《百壽圖》中的北斗星是相對於老生的南斗星,顯得威武,而《柴桑口》中的龐統用紫色臉膛是表示其相貌醜陋。
凈角粉紅臉:粉紅色臉一般象徵年邁的紅臉人物,如《取洛陽》中的蘇獻,《盤河戰》中的袁紹,《四傑村》中的花振芳等。
凈角綠色臉:綠色臉一般寓意為勇猛暴躁,與黑色臉有相近之用意,有些佔山為王的草寇類人物使用綠色臉。如《白水灘》中的青面虎,《慶頂珠》中的倪榮,《失子驚瘋》中的金眼豹,《響馬傳》中的程咬金等。
凈角藍色臉:藍色一般表示剛強陰險,在臉譜中藍色與綠色的寓意相近,都是黑色的延伸,表示性格剛強的人物,如《取洛陽》中的馬武,表示人物陰險性格的如《薛家窩》中的謝虎,《劍鋒山》中的焦振遠,《連環套》中的竇爾敦等。
凈角黃色臉:黃色臉寓意人物驍勇剽悍或凶暴殘忍,如《車輪戰》中的宇文成都,《洞庭湖》中的楊么,表示人物凶暴殘忍性格的如《魚腸劍》中的姬僚,《戰宛城》中的典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