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以載道"中的"文"字和"道"字的含義 文和道的區別,文到底是指什麼道又是指什麼
文以載道: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文道統一:應該是指為了闡明道理而寫的文章中思想和筆墨要口徑一致.
我這里對「文以載道」的解釋沒什麼疑問,不過對「文道統一」的解釋還有待推敲,僅供參考
『貳』 文以載道,文道統一怎麼解釋
文以載道:
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文道統一
:應該是指為了闡明道理而寫的文章中思想和筆墨要口徑一致.
『叄』 陝西文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秦文票務是一家專業從事於本地化票務營銷及商業演出為主體的文化科技公司。作為一個新興的基於移動社交的票務平台,文道文化還致力於移動票務系統、自助終端、周邊電商的開發,立足本地化,旨在打造成陝西本土最大的垂直化、智能化、專業化的票務平台。 公司自成立以來,積極響應陝西省政府「文化惠民」的政策號召,引進多部國內外優秀劇目資源,為廣大民眾提供低廉、精彩的文化盛宴。旗下產品「秦文票務」更是被指定為陝西省文化廳官方購票平台,隸屬於陝西文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高曼
成立時間:2015-08-31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013110022193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西安市高新區新區丈八一路1號1幢1單元10604室
『肆』 儒道文道類小說如儒至聖、大文道
1、《道緣儒仙》
簡介:「揚道固我願,修儒為徑是,世間人逍遙,數彼我賢聖」。描述的是一個博學多才的青年書生成仙成神而又入世為官的故事,涉及到書生、修道、成仙、入世、仕途、財富、奇緣、法寶、愛情、血仇等。
讀者可以領略到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深沉含蓄的美好情感、優美無限的自然風光以及奇妙莫測的仙家成長。
『伍』 關於文道方面有哪些經典的中華句典
【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出自宋代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玉環:楊玉環,唐玄宗的妃子。飛燕:趙飛燕,漢成帝的皇後。意思是:楊玉環、趙飛燕,一個豐盈、一個纖瘦,各有其美,誰敢說她們不漂亮呢?比喻書法藝術不必偏重瘦硬。
【解人不為法縛,不死句下】出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高序》。解人:精通文辭的人。意思是:精通文辭意趣的人不會受章法所局限,不會被詞句卡死。
【詩質要如銅牆鐵壁,氣要如天風海濤】出自清代劉熙載《藝概·詩概》。意思是:詩的內容質地要像銅牆鐵壁般厚實,而詩的氣勢要像天風海濤一樣磅礴。
【字刪而意缺,則短乏而非核;辭敷而言重,則蕪穢而非瞻】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熔裁》。核:精練。敷:擴充。瞻:豐富。意思是:字句刪掉了,卻讓意思殘缺了,是短缺,不是精練;詞句擴充了,但卻使得語句重復,是繁雜,不是豐富。
【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出自宋代楊萬里《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意思是:關上門在屋裡冥思苦想不是寫詩的辦法,只有到外面多旅行,就自然能夠有好詩。說明創作要多深入到生活當中。
【句工只在一字之間】出自明代錢秉鐙《田間文集·陳官儀詩說》。意思是:一個字就能決定句子的精妙與否。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出自元代郝經《陵川集·原古錄序》。意思是:沒有文章的宣傳,義理就不能發揚光大;但如果文章離開了義理,也就不稱其為文章了。
【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出自漢代何休《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勞者:指勞動者。事:從事,這里指艱苦的勞動。意思是:飢餓的人用歌來表達他們對食物的渴望,勞動的人用歌來表達他們勞累的心情。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出自《論語·陽貨》。詩:指《詩經》。興:《詩經》六義之一,即因事寄興。觀:對事物的看法和態度。群:合群。怨:通「蘊」,蘊藏,蓄積。意思是:《詩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觀察能力,增強團結,積累知識。
【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出自《孟子·萬章上》。文:文字。害:妨害。辭:詞句。志:思想,主旨。意思是:不因為個別的文字而妨害對詞句的理解,不因為某些詞句而曲解文章的本意。
【文章以意為主,字語為之役;主強而役弱,則無使不從】出自金代王若虛《滹南遺老集·詩話上》。役:服務。意思是:文章應該以思想內容為主旨,而詞句只是為主旨服務的。讓文章的主旨突出,文辭稍有簡潔,那麼詞句就會聽從主旨的支配。
【心哀而歌不樂,心樂而哭不哀】出自《淮南子·繆稱訓》。意思是:如果心裡哀傷,就是唱歌也表現不出歡樂的樣子;如果心裡高興,就是哭泣也表現不出哀傷的樣子。說明「情發乎中而必見於外」的道理。
【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出自晉代陸機《文賦》。韞:同「蘊」,蘊藏。意思是:石頭裡面蘊藏著美玉,整座山都有光輝;水裡面含有珍寶,連河流都更加嫵媚。用來比喻文章中精彩的詞句可以讓整篇文章生輝。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語言。文:文采。行:流傳。意思是:語言沒有文采,就難以流傳久遠。
【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出自宋代歐陽修《六一詩話》。意思是:描繪難以描繪的情景,要寫得生動得如同在眼前一樣;蘊涵的旨趣要深遠,要表現為弦外之音。
【畫竹必先成竹於胸中】出自宋代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意思是:在畫竹子之前,心中一定要先構成要畫的竹子。成語「胸有成竹」即由此而來。
【詩有恆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通圓】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意思是:詩歌有同定的體裁,但思想卻沒有固定的規矩。隨個人的性情來適應,很難有能將各種體裁都做得好的。
【詩者,志之所之,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出自《關雎序》。意思是:詩是用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蘊藏在心裡就是心志,將它形成語言文字,就是詩。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出自宋代蘇軾詩《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天工:自然形成,比喻技藝高超。意思是:作詩與作畫的要求和規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但都需要有自然的工巧和清新的風格。
【談歡則字與笑並,論戚則聲共泣偕】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誇飾》。戚:哀愁。意思是:說到歡樂,字字句句都帶著歡笑;談到悲傷,字里行間都帶著哭泣。說明文章的語言和內容應是一致的。
【辭必高然後為奇,意必深然後為工】出自唐代孫樵《與友人論文書》。工:巧妙、細致。意思是:寫文章一樣要言辭高妙,語出不俗,這樣才能稱得上新奇;文章的思想主旨一定要深遠遼廣,這樣才能稱得上工巧。說明寫文章一定要言辭美好、意義深遠。
【文以紀實,浮文所在必刪;言當從心,巧言由來當禁】出自《太平天國革命軍通告·戒浮文巧言諭》。浮文:華麗多餘的文字。巧言:不切實際的言辭。意思是:文章是用來表述真實情況的,一切華麗多餘的文字都應刪除;話語應當是發自內心的,所有不切實際的言辭都應被禁止。
【文章當從三易:易見事,一也;易識字,二也;易讀誦,三也】出自《顏氏家訓·文章》。意思是:寫文章應遵從「三易」的原則:一是內容要明白清楚,二是要沒有生僻難認的字,三是讀起來要朗朗上口。
【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出自《韓非子·解老》。和氏之璧:相傳是楚國人卞和進獻給楚王的寶玉。采:同「彩」。意思是:和氏之璧本身就有著自然之美,用不著各種顏色來加以裝飾。比喻文章也應保持清新自然之美。
【美物者貴依其本,贊事者宜本其實】出自晉代左思《三都賦》。意思是:美化一樣東西,貴在能按照它本來的面貌,而不加以誇大;贊賞一件事情,也應按照事情的實際情況,不做任何虛構。說明文章應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尊重事實,不要刻意文飾,過分美化。
【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出自宋代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行:指寫文章。意思是:寫文章該寫的就盡情地寫下去,不該寫的就收筆不寫。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出自唐代李白詩《經亂離後天恩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芙蓉:指荷花。意思是:文章應該像出水芙蓉一般清新、自然,毫無雕飾做作。
【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出自宋代陸游詩《讀近人詩》。氣骨:指文章的精神和內容。意思是:在詞句上過分雕琢本來就是文章的一大弊病,刻意追求奇險尤其會損害文章的精神和內容。
【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出自《顏氏家訓·勉學》。博士:指學識淵博的人。意思是:有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想買驢,結果寫了三頁紙也沒有出現一個「驢」字。現常用來諷刺文章文辭繁冗、不得要領、蒼白空洞。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出自唐代賈島詩《題詩後》。二句:是指《送無可上人》中「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兩句。意思是:寫兩句詩用了三年的時間,一聲長吟不禁流下兩行熱淚。表現了作者對創作一絲不苟的態度和刻苦精神。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出自唐代杜甫詩《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耽:迷戀,嗜好。意思是:我為人性情古怪,偏好題詩作句,如果詩句不能打動人心,我至死也不肯罷休。表現了作者對創作嚴肅認真的態度。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出自唐代盧延讓詩《苦吟》。意思是:為了用妥一個字,要反復吟誦,連胡須都捻斷了好幾根。極寫作者冥思苦想、斟詞酌句之艱苦情態。
【詩不改不工】出自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簽》。意思是:文章不經過反復的修改,就不能完善。
【煉句爐槌豈可無?句成未必盡緣渠】出自宋代楊萬里詩《晚寒題水仙花並潮山》。槌:也作「捶」,即錘煉。意思是:寫文章爐煉錘鍛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怎麼能夠缺少呢?但僅靠這些,還不一定能寫出出色的作品來。
【新篇日日成,不是愛聲名,舊句時時改,無妨悅性情】出自唐代白居易詩《詩解》。意思是:每天都有新作寫成,這不是為了名聲。將舊時的詩句拿來不斷地進行修改潤色,還不妨可以藉此愉悅性情。說明創作要勤於修改。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唐代杜甫詩《偶題》。得:寫得好。失:寫得不好。寸心:指作者自己的心。意思是:著書立說是流傳千古的大事,寫得好與不好,只有作者自己的心裡清楚。
【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出自清代沈德潛《說詩啐語》。襟袍:胸懷抱負。斯:那麼,就。意思是:有了最遠大的抱負,最淵博的知識,才能寫出第一流的詩文。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出自唐代楊巨源詩《城東早春》。上林:指上林苑,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代指京城長安。意思是:若是等到上林苑繁花似錦的時候再去看花,那時一出門到處都擠滿了看花的人,也就沒有什麼清新之致了。比喻寫詩作文要有敏銳的感覺,善於最先擷取好的素材。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出自宋代朱熹詩《觀書有感》。那:同「哪」。意思是:若問池塘里的水為什麼這么清澈?這是因為水的源頭是長流不斷的活水。用來比喻只有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才能創作出動人心弦的好作品。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出自宋代陸游詩《示子遹》。意思是:如果你真的想學詩的話,就要在作詩之外多下工夫。說明詩人應多觀察生活,參加實踐。
【作文勉強為,荊棘塞喉齒。乃興勃發處,煙雲拂滿紙】出自清代鄭板橋詩《贈胡天游弟》。乃:如果。煙雲:比喻文章。意思是:寫不出來時勉強為之,就好比在喉嚨里塞上了荊棘一樣。如果是在興致勃發的時候寫,文章就會如行雲流水,躍然紙上。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辯騷》。酌:考慮,採取。華:指華麗的辭藻。墜:失掉。實:果實。意思是:采擇奇偉的內容而不失掉其真實的精髓,賞鑒花朵但不弄掉它的果實。比喻學習古代作品應注意保持其真切純正的東西,而不是只注重內容奇巧和辭藻華麗。
【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出自金代元好問詩《論詩三十首》。意思是:文章如果是根據自己的觀察,並且是發自內心的,那麼自然就會傳神生動,而閉門苦思,即使搜腸刮肚也不能寫得真實貼切。
【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意思是:善於作文的人,即使寫上萬篇,其才思還有富餘,但卻為用上一個恰當的字,常常感到難。
【登臨自有江山助,豈是心中不得平】出自宋代洪適詩《此韻蔡瞻明登巾山》。登:登山。臨:臨水。江山:指自然景物。意思是:登上高山或者面臨大海,大自然的秀麗景色都會促使你的文思涌動,怎麼能說只有在心境愁苦、百般抑鬱的時候才能寫成文章呢?說明外界的客觀事物對創作有著推動作用。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翻空:聯想。意思是:寫作時,文思憑空想像,意蘊容易奇特,但要用具體切實的語言表達出來,卻常常難以運用的巧妙。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操:掌握,演奏。器:這里指劍。意思是:演奏了上千個曲子以後才懂得音樂,觀察了上千把劍以後才能識別寶劍。比喻要評論別人的作品必須有廣博的知識和文學修養,只有自己讀得多了,才有能力評論。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詩便不俗】出自清代袁枚《隨園詩話》。意思是:別人輕易就說出來的,我就少說;別人不易說出來的,我能用簡潔明了的話輕松地說出來,這樣的詩就避免了俗套。說明創作應獨辟蹊徑,不能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
【不依古法但橫行,自有雲雷繞膝生】出自清代袁枚詩《謁岳王墓十五絕句》。橫行: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意思是:為文作詩不必非要依照古法,只要獨具匠心,就按照自己的風格和想法來寫,自然會有雷電雲雨繞膝而生。說明寫文章不要拘泥於古法,要敢於打破常規和傳統。
【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出自北齊魏收《魏書·祖瑩傳》。機杼:織布用的機器,比喻文章的構思命意。風骨:風格。意思是:寫文章必須別出心裁,有自己獨創的新意,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成語「自出機杼」即由此而來。
【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出自金代王若虛詩《評東坡山谷四絕》。衣缽:法衣和缽,這里喻指前人的風格。意思是:文章貴在能獨創新體,標新立異,一味地沿襲前人的風格怎麼能算是真正的創作呢?
【文章最忌百家衣】出自宋代陸游詩《次韻和楊伯子主簿見贈》。意思是:寫文章最忌諱的就是東拼西湊,而沒有自己的獨創。
【文章最忌隨人後】出自宋代黃庭堅詩《贈謝敬王博諭》。意思是:寫文章最忌諱的就是人雲亦雲,一味模仿,而寫不出自己的風格。
【我手寫我口,古意豈能牽】出自清代黃遵憲詩《雜感》。意思是:我寫文章,是用我自己的手寫我口中想說的話,前人的語意觀點怎麼能拘束我呢?
【縱橫自有凌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出自金代元好問詩《論詩》。意思是:每個人都可以手握自己的凌雲大筆縱橫揮灑,如果只是跟在別人身後亦步亦趨,那就實在太可憐了。說明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絕不能只是一味地仿效別人。
【學詩須透脫,信手自孤高】出自宋代楊萬里詩《和李天麟二首》。意思是:學習古人的詩作,不能被其束縛,做到不囿於俗見,不因襲他人,自然會富於獨創。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出自唐代楊巨源詩《城東早春》。新春:初春。半:大半。意思是:詩人最偏愛早春清新的景色,綠柳才剛剛發芽,透著微微的黃色,大多半還沒有長勻呢。說明詩人對美更加敏感,更加善於發現新事物,勾畫新境界。
【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後行】出自宋代戴復古詩《論詩十絕》。意思是:寫詩一定要寫出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切忌跟在別人身後模仿因襲。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出自唐代劉禹錫詩《楊柳枝九首》。前朝曲:指過去的曲子。意思是:請你不要彈奏那些以前的曲子了,還是聽聽新編成的《楊柳枝》吧。
【惟陳言務去】出自唐代韓愈《答李翊書》。惟:助詞,無實際意義。務:一定,務必。意思是:一定要將文章中那些陳詞濫調的東西刪除掉。
【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出自宋代黃庭堅詩《以右軍書數種贈丘十四》。意思是:沒有自己的見解,只知道跟著別人跑,那麼永遠都是落在別人後面,只有另闢蹊徑,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達到真正的高境界。
『陸』 文道合一是什麼意思
文,是指字詞、語句,道是指文章的思想內容。文道合一,既學文,又明道,文與道是水乳交融的,二者不能分割開來。
『柒』 歐陽修的文道並重的道指什麼
1、文道並重。歐陽修繼承發展了韓柳散文理論,強調「文道合一」、「文以明道」。但他在強調道的重要性時,同時也看到「文」的重要性,在《代人上王樞密求先集序書》中說:「故其言之所載者大且文,則其傳也章;言之所載者不文而又小,則其傳也不章。」他還認識到文對於道,具有相對獨立性,在《與樂秀才第一書》中說:「古人之學者非一家,其為道雖同,言語文章未嘗相似。」
2、歐陽修所謂「道」和韓愈也不盡相同,不僅指儒家道統及其道德倫理觀念,而且認為儒家之道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六之所載,皆人事之切於世者」 (《答李詡第二書》)。
『捌』 什麼是文道統一
文道統一:應該是指為了闡明道理而寫的文章中思想和筆墨要口徑一致。
『玖』 什麼是「文道結合」
「文道結合」,顧名思義即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早有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