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竇爾敦怎麼死的
是被清政府處死的。
清軍幾次攻打竇寨未能奏效,於是拘捕了竇爾敦的母親,並張貼告示稱如竇爾敦不投案即殺其母。竇爾敦乃孝子,為救其母,自縛投案。
其母責備他作了糊塗事,撞牆自盡。竇爾敦悲痛萬分,掙斷了繩索與差人搏鬥,腿部負傷遭擒,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清史料》中有關處決竇爾敦的文字:
「康熙五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巳時,刑部所題,步軍統領隆科多拿送大盜竇爾敦等,照例即行正法一疏。上曰:「竇爾敦、王四老公行劫年久,甚為凶惡,殺人亦多。平人殺人三口,尚且凌遲,此為首者,亦當凌遲。本發回,著隆科多會同三法司議奏。」
人物生平
竇爾敦(1683~1717),河北省獻縣人,原名竇開山,乳名二東。他上有長兄,排行第二,長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竇二敦。
他出身貧苦,其父竇志忠系明朝(公元1368-1644)末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下的將領。為清代俠義公案小說《施公案全傳》和《彭公案》、京劇《盜御馬》和《連環套》中的豪俠。最後被清政府處死。
Ⅱ 竇爾敦是什麼人為什麼是藍臉形象
竇爾敦出身武林世家,自幼習武甚精,後又拜一尊佛海靖為師,得其真傳,終於藝冠群芳,成為武林高手。他為人忠厚,性格直爽,講究義氣,俠肝義膽,雖身懷絕技,卻並不欺人作惡,而是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擁戴,推舉他為山東綠林道八大處總頭領。竇爾墩出身貧苦農民家庭,自幼給地主打活,他行俠仗義,嫉惡如仇,富有正義感,因不滿地主老財為富不仁,遂涉足綠林,抗清反暴。當時,獻縣以北,河間城以南的方圓數十里區域內,就是他與綠林好漢們經常嘯取聚義舉之所。竇爾墩一生未婚,他獲取的錢財,多用於濟困扶危,個人堅持過簡朴清貧的生活。當地百姓對他有口皆碑,十分敬仰;而那些豪門富戶和反動官府對他卻聞風喪膽,恨之入骨。
Ⅲ 竇爾敦的資料
竇爾敦(公元1680—1720),河北省獻縣人,原名竇開山,乳名二東。他上有長兄,排行第二,長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竇二墩。他出身貧苦,其父竇志忠系明朝(公元1368-1644)末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下的將領。學藝初成
竇爾敦從十五歲開始,就為地主扛活種田為生。一次,他在集市上見數名流氓欺侮一老一少賣棗者,欲打抱不平,被一韓姓老者阻擋,此人是流落民間的一名起義軍頭領。他深愛竇的為人,便出手將流氓打倒,收竇為徒,授藝三載。後來,竇爾敦殺死作惡多端的知縣父子,為躲避官府緝拿,流浪四方,遇靜慈和尚,學得軟、硬氣功、輕功和護手雙鉤等技藝,武功大大長進。不久,他回到家鄉舉起義旗,招兵買馬抗清朝統治。
劫銀比武
公元1713年,竇爾敦率部劫了大名府(今河北省境內)運往京城的十萬兩官銀。清政府上下大為震驚,兵部大臣彭朋被革職。彭朋手下護衛黃三太為捉拿竇爾敦,以比武之名約竇前來較量。比試時,黃三太違背「不用暗器」之約,暗發金鏢傷了竇爾敦的左膀,竇負傷逃脫。
抵抗清兵
後來,清軍多次圍捕,均未能將他拿獲。竇爾敦深感他活動的河北省河間、獻縣一帶無險可守,非久留之地。於是率部攻下河間府,奪取了河間府的印信和大量輜重,然後進入河北省燕山山脈,在一個名叫連環套的地方安營築寨,同清庭抗爭。這時他的義軍已經發展到了一萬餘人。有一次,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賜駿馬至圍場行獵,竇得知後,隻身下山,潛入梁營中盜走御馬。
救母負傷
清軍幾次攻打竇寨未能奏效,於是拘捕了竇的母親,並張貼告示稱如竇不投案即殺其母。竇乃孝子,為救其母,自縛投案。其母責備他作了糊塗事,撞牆自盡。竇爾敦悲痛萬分,掙斷了繩索與差人搏鬥,腿部負傷遭擒,後被清廷秘密殺害。
編輯本段
後人演繹
後人編著的公案小說《施公案》(寫江都知縣、通州漕運總督施世綸破案故事的小說),將竇爾敦的生平事跡加以改編收入其中。京劇藝人又根據《施公案》中竇爾敦的故事改編成京劇,至今仍上演的有《盜御馬》與《連環套》。在這兩出戲中,竇爾敦不再是農民起義的領袖,而是佔山為王的綠林好漢。他與清王朝的斗爭,被改為武林中個人恩怨的爭斗。
《盜御馬》寫竇爾敦在比武時被黃三太用暗器打傷,一直伺機復仇。十幾年後,他得知梁九公攜御馬外出狩獵,遂潛入梁營盜走御馬,並留下黃三太姓名,嫁禍於他,以報前仇。
《連環套》說的是梁九公失落御馬,見有黃三太的留名,欲拿其子天霸問罪(時三太已死)。三太好友彭朋為了庇護天霸,責令他在限期內訪拿真正盜馬之人。
黃天霸喬裝鏢客外出查訪,遇竇部下賀天龍,得知盜馬案的線索,乃隻身上山進入連環套,會見竇爾敦,勸其交出御馬,未果。二人遂約定,次日在山下比武定輸贏。是夜,黃的助手朱光祖上山,摸進竇的卧室,盜走其兵器——護手雙鉤,並將黃的兵刃——鋼刀,插留案間,以示警告。竇醒後大驚,深悔自己麻痹大意,在懊惱忿激之下,決定獻出御馬,隨黃到官府自首。
不久之後,竇爾敦之友梁大剛糾合綠林人士,前往劫救,反被竇爾敦斥退。竇獲釋後,看破紅塵,出家麒麟峪,在寂寞中渡過餘生。
此劇的思想性和劇情均較為平淡,故很少整本全劇演出。經常上演的只有《盜御馬》和《連環套》中的《天霸拜山》一折。這兩出戲在表現京劇的唱、念、作功等方面頗具代表性,沒有相當造詣的演員,一般難以問津。
京劇臉譜含義
竇爾敦在京劇中的臉譜「蘭花三塊瓦」,是「三塊瓦」臉譜中的一種。「三塊瓦」的畫法是,用線條勾出兩塊眉、眼窩、一塊鼻窩,恰似三塊瓦片分布在臉上,故有此稱。「花三塊瓦」是在眉、眼、鼻等部位勾畫出色彩多樣、花紋復雜的圖案。所表現的人物大都是綠林豪傑和勇猛剽悍的部將。藍色在臉譜中喻意剛烈勇猛,眉部畫有雙鉤一對,是竇爾敦使用的兵器。
演義記載
清代傳統俠義公案小說《施公案全傳》、《彭公案》中的豪俠。後世一些傳統通俗文學《大俠竇爾敦》、《楊香武三盜九龍杯》、《黃天霸全傳》、《連環套》也以說書等形式表現他。竇爾敦武藝高強,外號銅頭鐵羅漢,拿手絕活有螳螂十六式、達摩老祖易筋經、達摩二十四式、陰陽二氣拳、虎尾三節棍、雙鉤等。
竇爾敦出身武林世家,自幼習武甚精,後又拜一尊佛海靖為師,得其真傳,終於藝冠群芳,成為綠林高手。他為人忠厚,性格直爽,講究義氣,俠肝義膽,雖身懷絕技,卻並不欺人作惡,而是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擁戴,推舉他為山東綠林道八大處總頭領。 楊赤 飾 竇爾敦京劇《盜御馬》講的是黃天霸喬妝鏢客出口外,假意拜山,計誘竇爾敦自認盜御馬的故事。 在京劇里,竇爾敦被畫成藍臉。
Ⅳ 竇爾敦盜御馬的故事
康熙21年(1682年),康熙決定在 山海關外 大凌河建一個牧場,飼養大批馬匹,專供皇帝和皇家選用。於是,大片民田被強占,激起了當地農民的無比憤怒。此事被威震四方的綠林好漢竇爾敦知道後,他率弟兄們劫了朝廷的十幾匹好馬。
後來,朝廷聞知竇爾敦是個孝子,派人將竇爾敦的母親和嫂子拿到,施以酷刑。得知此消息的竇爾敦萬分悲痛,為了不牽連老母,他毅然到官府投案自首,被刑部判了死刑。
竇爾敦(1683~1717),河北省獻縣人,原名竇開山,乳名二東。他上有長兄,排行第二,長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竇二敦。他出身貧苦,其父竇志忠系明朝(公元1368-1644)末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下的將領。
竇爾敦從十五歲開始,就為地主扛活種田為生。一次,他在集市上見數名流氓欺侮一老一少賣棗者,欲打抱不平,被一韓姓老者阻擋,此人是流落民間的一名起義軍頭領。
他深愛竇的為人,便出手將流氓打倒,收竇為徒,授藝三載。後來,竇爾敦殺死作惡多端的知縣父子,為躲避官府緝拿,流浪四方,遇靜慈和尚,學得軟、硬氣功、輕功和護手雙鉤等技藝,武功大大長進。不久,他回到家鄉舉起義旗,招兵買馬抗清朝統治。出家後江湖人稱「鐵羅漢」。
Ⅳ 竇爾敦的介紹
竇爾敦(1683~1717),河北省獻縣人,原名竇開山,乳名二東。他上有長兄,排行第二,長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竇二敦。
他出身貧苦,其父竇志忠系明朝(公元1368-1644)末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下的將領。為清代俠義公案小說《施公案全傳》和《彭公案》、京劇《盜御馬》和《連環套》中的豪俠。最後被清政府處死。
關於竇爾敦這個人物,在清代正史中兩大基本史書《清史稿》和《清實錄》中都沒有記載,只是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清史料》及《古城璦琿》和《獻縣志》等地方誌中有文字涉及。
(5)竇爾敦擴展閱讀
竇爾敦衍生故事:
1,京劇臉譜
竇爾敦在京劇中的臉譜「蘭花三塊瓦」,是「三塊瓦」臉譜中的一種。「三塊瓦」的畫法是,用線條勾出兩塊眉、眼窩、一塊鼻窩,恰似三塊瓦片分布在臉上,故有此稱。
2,孤膽盜御馬
《坐寨》這一大段西皮原板,竇爾敦回首往事,他說「也是某心大意未曾提防」。黃三太不講信用,明明說好竇爾敦雙鉤戰他金刀,卻因不敵,下黑手,用甩頭傷了竇爾敦的肩膀,故引出竇爾敦盜馬復仇這段故事。「
3,獻縣志
竇爾敦,原名竇開山,乳名二東,清直隸河間府縣竇三町人,他上有長兄,排行第二,長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竇二敦。
竇爾敦出身貧苦農民家庭,自幼給地主打活,他行俠仗義,嫉惡如仇,富有正義感,因不滿地主老財為富不仁,遂涉足綠林,抗清反暴。當時,獻縣以北,河間城以南的方圓數十里區域內,就是他與綠林好漢們經常嘯取聚義舉之所。
竇爾敦一生未婚,他獲取的錢財,多用於濟困扶危,個人堅持過簡朴清貧的生活。當地百姓對他有口皆碑,十分敬仰;而那些豪門富戶和反動官府對他卻聞風喪膽,恨之入骨。
Ⅵ 竇爾敦的故事
竇爾敦,河北省獻縣人,原名竇開山,乳名二東。他上有長兄,排行第二,長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竇二墩。他出身貧苦,其父竇志忠系明朝(公元1368-1644)末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下的將領,竇爾敦從十五歲開始,就為地主扛活種田為生。一次,他在集市上見數名流氓欺侮一老一少賣棗者,欲打抱不平,被一韓姓老者阻擋,此人是流落民間的一名起義軍頭領。他深愛竇的為人,便出手將流氓打倒,收竇為徒,授藝三載。後來,竇爾敦殺死作惡多端的知縣父子,為躲避官府緝拿,流浪四方,遇靜慈和尚,學得軟、硬氣功、輕功和護手雙鉤等技藝,武功大大長進。不久,他回到家鄉舉起義旗,招兵買馬抗清朝統治。出家後江湖人稱「鐵羅漢」。
Ⅶ 竇爾敦什麼意思
竇爾敦
京劇《盜御馬》和《連環套》中的豪俠。
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賜駿馬至圍場行獵,竇得知後,隻身下山,潛入梁營中盜走御馬。
《連環套》說的是梁九公失落御馬,見有黃三太的留名,欲拿其子天霸問罪(時三太已死)。三太好友彭朋為了庇護天霸,責令他在限期內訪拿真正盜馬之人。
黃天霸喬裝鏢客外出查訪,遇竇部下賀天龍,得知盜馬案的線索,乃隻身上山進入連環套,會見竇爾敦,勸其交出御馬,未果。二人遂約定,次日在山下比武定輸贏。是夜,黃的助手朱光祖上山,摸進竇的卧室,盜走其兵器——護手雙鉤,並將黃的兵刃——鋼刀,插留案間,以示警告。竇醒後大驚,深悔自己麻痹大意,在懊惱忿激之下,決定獻出御馬,隨黃到官府自首。
不久之後,竇爾敦之友梁大剛糾合綠林人士,前往劫救,反被竇爾敦斥退。竇獲釋後,看破紅塵,出家麒麟峪,在寂寞中度過餘生。
此劇的思想性和劇情均較為平淡,故很少整本全劇演出。經常上演的只有《盜御馬》和《連環套》中的《天霸拜山》一折。這兩出戲在表現京劇的唱、念、作功等方面頗具代表性,沒有相當造詣的演員,一般難以問津。
Ⅷ 請問京劇中的竇爾敦是什麼
是竇爾敦,京劇《盜御馬》裡面的角色。他是藍臉的角色,藍臉通常代表了魯莽,驍勇的人物性格。所以名家說了那些話,畢竟他不是綠林好漢,不是魯莽之士。 附:綠林好漢竇爾敦出身武林世家,自幼習武甚精,後又拜一尊佛海靖為師,得其真傳,終於藝冠群芳,成為武林高手。他為人忠厚,性格直爽,講究義氣,俠肝義膽,雖身懷絕技,卻並不欺人作惡,而是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擁戴,推舉他為山東綠林道八大處總頭領。然而,以十三省總鏢局黃三太為首的惡勢力卻十分仇恨他,他們擺下八十一門英雄會,設計以暗器擊傷果敢赴會的竇爾敦。為團結綠林力量,竇爾敦克服重重困難,投奔連環套,不料卻遭寨主拒絕。然而,恰逢此時官兵圍剿連環套,竇爾敦不計前嫌,全力相助連環套,以智謀與勇氣大敗官兵,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與信任,被擁戴為連環套寨主,終使連環套日益強大,固若金湯。
Ⅸ 歷史上竇爾敦的結局如何呢
竇爾敦是清俠義公案小說《施公案全傳》、《彭公案》中的綠林英雄人物,自幼習武精熟,為人忠肝義膽,深受武林人士擁戴,被推舉為山東綠林道八大處總頭領,做出過諸如劫皇杠、盜御馬等等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
竇爾敦的故事是如此曲折離奇,又兼如此動人心魄,激盪情懷,遂得百姓喜聞樂見,口耳相傳,興盛不衰。
則竇爾敦的傳奇被編寫成京劇《盜御馬》、《連環套》,則竇爾敦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栩栩如生。
不過,什麼山東綠林道八大處總頭領,做什麼劫皇杠,什麼盜御馬,什麼比武中鏢,什麼投檻贖母等等情節,全都荒誕不經,一望而知其假。
又因竇爾敦並不見於在《清史稿》和《清實錄》中,則讓人對竇爾敦的身份生疑,不知這是一個純粹的文學形象還是實有其人。
Ⅹ 竇爾敦什麼意思
你好,竇爾墩是京劇裡面的一個典型人物,曾經有盜御馬的故事。
京劇臉譜裡面是藍色調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