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沒人寫清朝那些事
《清朝那些事兒》書影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時間為序,全方位地對清朝各個年代的政治、軍事、制度、文化、藝術乃至禮儀、飲食文化等,作了全面詳盡的解析,以正史為第一手材料,以小說的文本方式,詳盡講述了一個個短小卻血脈清晰的故事。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又分門別類地堆積起每個君王時代的逸聞秘史,系統、完整,塑成了一個個君王清晰立體的帝王生涯輪廓。局部文本貌似戲說,卻有鐵的史實為依據、「靠山」。一個逝去時代的繽紛史實,無論宏大抑或卑瑣,全都穿越時間的大幕而來,清晰逼真地呈現在讀者的視域中。深刻而不失生活況味,輕松又攜帶著史料的真實面具。於是,閱讀在對冷漠森嚴的歷史書卷想像中展開,卻在極盡享受的故事體驗的盡興中結束——讀本的價值無須贅述!
清朝那些事兒,有輝煌,有凄慘,有溫情,有血腥,有文治武功,有喪權辱國,有板上釘釘的鐵案,也有難求答案的謎霧。清朝那些事兒,讓我們起敬,讓我們心痛,讓我們回味。 本書作者以通俗的語言講述清朝歷史,以精彩的故事演繹清朝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並對各個時期的政治、軍事和文化制度,做了較為生動詳盡的描述。展現了一個逝去時代的繽紛史實,無論宏大抑或插瑣,全都穿越時間的大幕而來,清晰逼真地呈現在讀者的視域中。 清朝皇帝亂倫惹下絕後之禍
光緒帝前朝皇帝載淳,十九周歲死去,身後沒有留下一男半女。認為皇帝死時皇後阿魯特氏已懷有龍種的,只是野史之說,信史未見確鑿材料。滿州皇子、皇帝大多正式結婚前已有性生活,娶嫡福晉之前就生有子女的也有不少先例。同治帝於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10月)舉行大婚典禮,因得性病死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單從大婚之日算起,他與眾多的後妃宮女生活了兩年零三個月時間,居然沒有留下一點骨血,已屬不可思議。
光緒帝本人三十八周歲死去,身後竟然也沒有留下一男半女。這太不正常了!
光緒帝娶有一位皇後,有名分的妃子兩名,身邊還有成群的妙齡宮女。他於光緒十四年十月(1888年11月)大婚,至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囚禁瀛台,近十年時間,雖然政治上難以伸展手腳,基本上是個傀儡皇帝,但性生活還是有較大自由度的,尤其與他寵愛的珍妃,婚姻生活堪稱甜美。
光緒帝被幽禁在瀛台期間,皇後葉赫那拉氏還是伴著他。光緒帝住涵元殿,皇後住在對面的扆香殿。葉赫那拉氏入主後宮幾十年,光緒帝對她幾乎沒有興趣,但也絕不是沒有碰過半個指頭,史家說「承幸簿」很少留下光緒帝與皇後的性生活記錄,「很少」不等於沒有,盡管極有可能這是皇帝受「親爸爸」所懾的逢場作戲。不幸的是,皇後也未能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雖然她為此想得心酸,想得發狂。
光緒帝,他的後妃們,慈禧太後,都渴望得到龍子,或者得個鳳女也好,然而心都盼酸了,希望終於變成絕望。
愛新覺羅氏皇族悲哀連連。據史料記載,光緒帝繼位人宣統帝溥儀,活了六十一周歲,也是絕後。
接連三朝皇帝都沒有留下一男半女!是不是忘了記載?相信史學家們不至於疏忽到這等地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入主中原二百餘年,已被儒家文化浸透了的愛新覺羅氏皇族,必以皇帝有生育能力為榮。如果沒有長大成人的皇子,即使曾經有過夭折的兒子,哪怕有過夭折的女兒,史學家們都會不吝筆墨給予鄭重記檔的。皇帝有生育能力,這是至尊皇帝全部尊嚴的重要組成部分,史官膽敢將其疏忽,他有幾個腦袋?
同治帝—光緒帝—宣統帝,三朝皇帝個個絕後。人們不禁要問:愛新覺羅氏皇族到底怎麼啦?清朝到底怎麼啦?
對此,廣泛涉獵有關史書、傳記,未見研究結果。探討這三位皇帝為什麼沒有生育能力,雖然對研究清史,尤其對研究清朝皇權統治具有重要價值,但難度顯然很大。主要是皇帝本身早就過世,那個時代的御醫不敢探究此事,沒有留下直接的醫學資料,研究很難下手。於是,為何連續三位清帝都未生育,成為一團疑雲,浮懸於史海上空。
從現代醫學角度對其透視分析,能依稀看到相當重要的緣由。
可以說,清代三朝皇帝都絕種,與滿洲皇族的婚姻習俗有關。
按照滿洲皇族的婚配傳統,丈夫死後,允許妻子轉嫁丈夫的弟弟,甚至可以轉嫁兒子或侄輩。這種原始的婚俗,把女人當做一種財富和交配工具。怒爾哈赤死前曾囑咐:俟我百年之後,我的諸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大福晉是指努爾哈赤的嫡妻,大阿哥是指努爾哈赤的長子代善。有人認為,努爾哈赤所說的「收養」,是指自己死後將嫡妻歸兒子代善所有。皇太極時代,莽古爾泰貝勒死後,他的眾多妻子分別分給侄子豪格和岳托;努爾哈赤第十子德格類貝勒死後,其眾多妻子中的一個被第十二子阿濟格納為妻。肅親王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是皇太極的親弟弟,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親叔叔。但豪格娶的嫡妻博爾濟錦氏,是叔叔多爾袞其中一個妻子(元妃)的妹妹。侄子豪格死後,其嫡妻博爾濟錦氏在叔叔多爾袞逼迫之下,被多爾袞納為妻子。
皇太極及其兒子順治帝的婚配,都是典型的近親婚配或亂倫婚配。建州女真的領頭人努爾哈赤,為統一女真各部落,娶蒙古科爾沁貝勒明安的女兒為側妃,開與蒙古部落聯姻之先河。後來,他的四個兒子都娶蒙古女子為妻。尤其是他的第八子皇太極,為了對付強大的明朝,積極推進滿蒙聯姻。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後,冊封的五宮後妃都來自蒙古博爾濟錦家族,其中三位漂亮的後妃論輩分乃是姑侄。先是姑姑博爾濟錦氏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嫁給時為貝勒的皇太極,後尊稱為孝端文皇後,生了三個女兒;接著,天命十年(1625年)春,她的年僅十三歲的侄女又嫁給當時仍為貝勒的皇太極,後被封為永福宮庄妃,生了順治帝福臨,還生了三個女兒,後被尊為孝庄文皇後;之後,天聰八年(1634年),她的另一個二十六歲的侄女,也就是庄妃的親姐姐,也嫁給了繼承汗位多年的皇太極,被封為宸妃,生過一個兩歲即夭的兒子。有人統計,皇太極在位期間,滿洲貴族僅與蒙古科爾沁部聯姻就達十八次之多。皇太極之子順治帝與其父親一樣,也是近親婚配或亂倫婚配:孝庄文皇後的兩個侄女,都嫁給了順治帝,一個封為皇後(即孝惠皇後,後被廢降為靜妃),另一個封為淑惠妃,順治帝娶的這兩個妻子,是他同一個親舅舅的兩個女兒,都是他的表妹;後來,孝庄文皇後的一個侄孫女,又嫁給順治帝為妻,後被封為孝惠章皇後。這就是說,順治帝不僅娶了兩個表妹,還娶了表侄女為妻。而從蒙古科爾沁部首領莽古思的角度來講血緣倫理,他將女兒(孝端文皇後)嫁給了皇太極,又將兩個孫女(孝庄文皇後、宸妃)嫁給了皇太極,後又將兩個孫女(靜妃、淑惠妃)、一個曾孫女(孝惠章皇後)嫁給皇太極的兒子順治帝福臨。順治帝福臨又搶了自己親弟弟的老婆,為此還逼死了親弟弟。由此韃靼王朝如黃鼠狼下崽是一窩不如一窩,到最後只有絕種的下場。
[編輯本段]編輯推薦
本書以時間為序,全方位地對清朝各個年代的政治、軍事、制度、文化、藝術乃至禮儀、飲食文化等,作了全面詳盡的解析,以正史為第一手材料,以小說的文本方式,詳盡講述了一個個短小卻血脈清晰的故事。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又分門別類地堆積起每個君王時代的逸聞秘史,系統、完整,塑成了一個個君王清晰立體的帝王生涯輪廓。局部文本貌似戲說,卻有鐵的史實為依據、 「靠山」。一個逝去時代的繽紛史實,無論宏大抑或卑瑣,全都穿越時間的大幕而來,清晰逼真地呈現在讀者的視域中。深刻而不失生活況味,輕松又攜帶著史料的真實面具。於是,閱讀在對冷漠森嚴的歷史書卷想像中展開,卻在極盡享受的故事體驗的盡興中結束——讀本的價值無須贅述!
http://www.amazon.cn/mn/detailmore?showtype=3700&ref=DT&prodid=zjbk470022
⑵ 清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之所以看《清朝那些事兒》,得益於《明朝那些事兒》。抱著一種很高的期望,翻開了《清》。作者朱景暉以時間為序,對清朝各個年代的政治、軍事、制度、文化、藝術乃至禮儀、飲食文化等,全方位的進行了解析。以正史為第一手材料,以小說的文本方式,詳盡講述了一個個短小卻血脈清晰的故事。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又分門別類地堆積起每個君王時代的逸聞秘史,系統、完整,塑成了一個個君王清晰立體的帝王生涯輪廓。局部文本貌似戲說,卻有鐵的史實為依據、「靠山」。一個逝去時代的繽紛史實,無論宏大抑或卑瑣,全都穿越時間的大幕而來,清晰逼真地呈現在讀者的視域中。深刻而不失生活況味,輕松又攜帶著史料的真實面具。於是,閱讀在對冷漠森嚴的歷史書卷想像中展開,卻在極盡享受的故事體驗的盡興中結束——讀本的價值無須贅述!本書同一直熱銷的《品三國》一樣,採用的都是通俗的語言,以小說的文本方式,以正史為鑒,講述著眾多大家熟悉卻又陌生的動人故事。
清朝那些事兒,有輝煌,有凄慘,有溫情,有血腥,有文治武功,有喪權辱國,有板上釘釘的鐵案,也有難求答案的謎霧。清朝那些事兒,讓我們起敬,讓我們心痛,讓我們回味。本書作者以通俗的語言講述清朝歷史,以精彩的故事演繹清朝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並對各個時期的政治、軍事和文化制度,做了較為生動詳盡的描述。展現了一個逝去時代的繽紛史實,無論宏大抑或插瑣,全都穿越時間的大幕而來,清晰逼真地呈現在讀者的視域中。清朝皇帝亂倫惹下絕後之禍
盡管文中對於各類事實描述的並不詳盡,作者的初衷也就是作為老百姓的歷史常識的推介,但卻讓我們對大清的概貌有了一個系統的、全面的了解。
在自己的心目中清朝是一個不爭氣的時代,它葬送了我們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它埋沒了我們華夏民族的榮譽與自豪。所以從內心來說,對清朝是排斥的,對清廷是痛恨的。唐代的繁榮,漢朝的安寧,似乎更是我們津津樂道的事情。就連殘暴的秦始皇也有著他令人欣慰的一面,中華民族的統一有他不可磨滅的貢獻。
說到清朝的皇帝,掛在嘴邊的無非就是康熙、雍正、乾龍等,這幾代帝王在位的時間長,更重要的是他們當政期間華夏文明也還算是較盛之時。讀了這本書之後,至少對清朝的歷代帝王有了較系統的了解,盡管比較膚淺,但作為老百姓,我想也足夠了。
熟悉的和坤、劉墉、紀曉嵐,不熟悉的於成龍、彭鵬,耳熟的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能詳的黃飛鴻、霍元甲,不管熟悉的還是不是熟悉的,作者總能講出一些鮮為人知的事件。
滿族忌食狗肉,原來是因為老罕王努爾哈赤在被李成梁追殺時,一隻隨行的大黃狗捨命救了老罕王。
烏鴉這樣一種現代人往往視為不吉利的傢伙,在大清朝卻倍受呵護,其原因卻也是烏鴉救過皇太極的命。自此後,皇太極下令在索倫桿上敬伺烏鴉。
哎,不過清朝最後還是沒落了,看到 慈禧那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我的筆也突兀的停止了...
⑶ 清朝那些事的目錄
清太祖努爾哈赤篇
大清國號的來歷
努爾哈赤一役中兩箭
努爾哈赤與黃金肉
努爾哈赤姓什麼
滿族為何忌食狗肉
老將不敵小子
巴豆破雄關
努爾哈赤的嬪妃
清太宗皇太極篇
烏鴉搭救皇太極
皇太極繼位大典
皇太極禁煙
衣服臟了,尚且顧及,何況命乎
「范章京知道嗎?」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莾古爾泰之死
英極一時多爾袞
多爾袞的「聲色犬馬」
多爾袞罰多鐸
駭人聽聞的大屠殺
嘉定三屠
多爾袞治國
狂放不拘說多鐸
「格格」知多少
清世祖順治篇
順治帝下詔求言
前生定是佛家人
多情順治
董鄂妃入宮疑案
孝陵群妃
金釵里的機關
秦淮名妓孫宛君
「孔夫子死了」
小資李漁
清聖祖康熙篇
康熙敬祖母
康熙獵虎
康熙下象棋
康熙怒斬吳應熊
……
清世宗雍正篇
清高宗乾隆篇
清仁宗嘉慶篇
清宣宗道光篇
清文宗咸豐篇
慈禧篇
清穆宗同治篇
清德宗光緒篇
宣統篇
大清雜談
⑷ 清朝那些事的基本信息
作者:朱景暉 著
出 版 社:花山文藝
出版時間:2007-1-1
版次:1頁數:252字數:220000 印刷時間:2007-1-1開本:紙張:膠版紙 印次:I S B N:9787806739266包裝:平裝
⑸ 《清朝那些事》最新txt全集下載
清朝那些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涔﹀悕:娓呮湞閭d簺浜
姝f枃
錛堜竴錛夋竻鏈濈畝浠
娓呮湞錛?616騫粹……
應該是全本了
⑹ 求電子書《清朝那些事》作者 綉春,不是朱景輝的
我剛才就在網易雲閱讀上看到了這本書!所以趕快來告訴你了,你就在網易雲閱讀上搜索書名就可以了,很方便,而且手機下載網易雲閱讀手機客戶端的話就可以隨時隨地的漫遊書海了!我天天上班路上就是靠雲閱讀熬過去的!
⑺ 明朝那些事兒跟清朝那些事兒哪個好看
明朝那些事兒和清朝那些事兒都是非常好看的,他們是講述了兩個不同的一個朝朝代。
⑻ 清朝那些事寫的怎麼樣
《清朝那些事兒》就是為了趕在《那些事兒》正火的時候賺個錢,隨便找個清史翻譯成白話文了,很垃圾,對史料准確性一點也不帶考究的。證據如下:
《明朝那些事兒》是這樣寫的:怎麼處理袁崇煥,這是個問題。其實崇禎並不想殺袁崇煥。十二月一日,逮捕袁崇煥的那天,崇禎給了個說法——解任聽勘。這四個字的意思是,先把職務免了,再看著辦。看著辦,也就是說可以不辦。事實上,當時幫袁崇煥說話的人很多,看情形關幾天沒准兒就放了,將來說不定還能復職。但九個月後,崇禎改變了主意,他已下定決心,處死袁崇煥。為什麼?對於這一變化,許多人的解釋,都來源於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崇禎二年(1629)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北京城外無計可施的皇太極,決定玩個陰招。他派人找來了前幾天抓住的兩個太監,並把他們安排到了一個特定的營帳里,派專人看守。晚上,夜深人靜之時,在太監的隔壁營帳,住進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用人類能夠聽見的聲音(至少太監能聽見),說了一個秘密。秘密的內容是袁崇煥已經和皇太極達成了密約,過幾天,皇太極攻擊北京,就能直接進城。這兩個太監不負眾望,聽見了這個秘密,第二天,皇太極又派人把他們給送了回去。他們回去之後,就找到了相關部門,把這件事給說了,崇禎大怒,認定袁崇煥是個叛徒,最終把他給辦了。故事講完了。這是個相當智慧且相當胡扯的故事。二十年前,我剛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曾相信過這個故事,後來我長大了,就不信了。但把話說絕了,似乎不太好,所以我更正一下:如果當事人全都是小學二年級水平,故事裡的詭計是可以成功的。因為這個故事實在太過幼稚。首先,你要明白,崇禎不是小學二年級學生,他是一個老練成熟的政治家,也是大明的最高領導。三年前,滿朝都是閹黨,他啥都沒說,只憑自己,就擺平了無法無天的魏忠賢,兩年前,袁崇煥不經許可,幹掉了毛文龍,他還是啥都沒說。明朝的言官很有職業道德,喜歡告狀,自打袁崇煥上任,針對他的檢舉信就沒停過,說得有鼻子有眼,某些問題可能還是真的,他仍然沒說。敵軍兵臨城下,大家都罵袁崇煥是叛徒,他脫掉自己的衣服,給袁崇煥披上,打死他都沒說。所以最後,他聽到了兩個從敵營里跑出來的太監的話,終於說了:殺掉袁崇煥。無語,徹底的無語。我曾十分好奇,這個讓人無語的故事到底是怎麼來的。經過比對記載此事的幾十種史料,我確定,這個故事最早出現的地方,是清軍入關後,由清朝史官編撰的《清太宗實錄》。
《清朝那些事兒》是這樣寫的:袁崇煥是皇太極的大敵。寧遠一戰,努爾哈赤就死在袁崇煥的紅衣大炮下,此仇可謂不共戴天。皇太極日思夜想,決定設計除掉袁崇煥。 崇禎二年(1629),皇太極繞過寧遠打到北京城下。袁崇煥一聽說北京被圍了,他就調集部隊「勤王」,親率九千騎兵來保衛京師。皇太極一見袁崇煥被調到北京,正好施反間計。於是他幾天沒有作戰,親自布置了一個反間計。他抓了個明朝太監,關在一個屋子裡,然後布置了兩個將領:鮑承先和高鴻中,兩個都是漢人,到這個屋子的隔壁高聲談論說:「這一次我們必勝了!」另一個則發問說:「為什麼呀?袁崇煥可是非常厲害的!」「呵呵,現在根本不必擔心他了,今天早上,袁軍那邊過來人了,和大帥交談了很久,這樣里應外合豈不是馬上就會取勝?」太監假裝睡著,聽了個清清楚楚,過了一天,皇太極親審太監,也沒問出什麼有價值的消息,就把太監放了。太監回到皇宮,報告了崇禎皇帝,本性多疑的崇禎皇帝頓時信以為真,向群臣宣布袁崇煥通敵! 十二月初一,崇禎皇帝假意召袁崇煥到宮里頭議軍餉,袁崇煥已經是馬無料草、人無糧食,聽說議軍餉便不假思索領命前去。崇禎皇帝又以怕敵軍突襲為借口,不開城門,而是讓袁崇煥坐到一個筐子里頭,拿繩把筐子吊到城上,袁崇煥一進城立刻被逮捕,下錦衣衛獄。第二年八月十六,袁崇煥被處以「凌遲」,被劊子手拿刀一片片片他的肉,片得身體和魚鱗一樣,鮮血淋漓。明代計六奇寫的《明季北略》中講了這個事情,片下袁崇煥一片肉,立刻就有人花錢買來,就著酒喝,邊喝邊罵。可憐一代名將落得如此下場。
⑼ 明朝那些事和清朝那些事比哪個更好
你是說兩本書吧?《清朝那些事》我沒看過,不過我想應該是跟風之作。《明朝那些事》我看了三遍,是一部好的作品。理由如下:第一以小說的手法書寫史實,讓大眾在了解史實的同時不必痛苦於在浩繁的故紙堆當中尋找答案。第二作者積累豐富,參考了大量古代史料才寫成了這么一部書,有內涵。第三,有人文精神。不是單純的說史,不是單純的論事。而是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考量當時,以古文人的情素去品懷現實。
我能在《明朝那些事》里品讀到朱元璋年輕時崛起於草莽,起事17年就能有華夏,收復喪失四百年幽雲的氣魄。也能感同身受其少年時代飢寒交迫的凄慘。 我能讀出於謙北京保衛戰時義無反顧的勇氣,也為他後來成為政變犧牲品的同情。 王陽明的傳習錄不只是讀書讀來的,更是歷盡磨難洗禮之後的悟道。 張居正改革中途所受到的阻力和攻訐,最後絕望到了拔刀逼自己的學生王錫爵砍自己的地步,不是失態,是從史書里所發出的深深無奈嘆息。 崇禎的勤政,無補於明末的亂象。他的自縊,不是逃避和解脫,而是對流賊外寇的一種態度,也是對大明列宗以及廣土眾民的一種歉疚。 俱往矣,我想,讀書,讀的不僅是歷史,而應該是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