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知我者,謂我心憂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說我心中憂愁;不了解我的人,以為我有什麼要求。
這句詩出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在《王風》集中,題為《黍離》。全詩如下: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1)知我者謂我心憂擴展閱讀: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B. 知我者謂我心憂是什麼意思
全句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出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在《王風》集中,題為《黍離》。
這句話的意思是: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麼要求呢。
(2)知我者謂我心憂擴展閱讀:
《國風·王風·黍離》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東周都城洛邑周邊地區的民歌,是一首有感於家國興亡的詩歌。全詩三章,每章十句。
此詩由物及情,寓情於景,情景相諧,在空靈抽象的情境中傳遞出閔意情懷,蘊含著主人公綿綿不盡的故國之思和凄愴無已之情。其主要特點是用重疊的字句,回還反復地吟唱,表現出主人公不勝憂郁之狀。
作品原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6。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C. 知我者謂我心憂全詩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句詩出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在《王風》集中,題為《黍離》。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原意為: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麼要求呢!
黍離》全詩如下: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注釋:
(1)黍:俗稱小米;離離:茂盛的樣子;稷:高梁。
(2)行邁:遠行;靡靡:遲遲,行走緩慢;搖搖:憂苦不安。
(3)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謂我何求:認為我久留不去,有什麼要求。
(4)「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的意思是:渺茫的蒼天啊,造成這個後果的到底是誰呢?
(5)噎:食物塞住咽喉,這里指壓抑不能喘息。
D.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
【出處】《黍離》——先秦:佚名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譯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心裡只有憂和傷。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4)知我者謂我心憂擴展閱讀
1、《黍離》創作背景
《王風·黍離》一詩的背景,《毛詩序》說:「《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但歷來爭訟頗多,三家詩中韓、魯遺說與毛序異,宋儒程頤更有臆說以為「彼稷之苗」是彼後稷之苗。
2、《黍離》鑒賞
詩首章寫詩人行役至宗周,過訪故宗廟宮室時,所見一片蔥綠,當年的繁盛不見了,昔日的奢華也不見了,就連剛剛經歷的戰火也難覓印痕了,看哪,那綠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長,還有那稷苗凄凄。黍稷之苗本無情意,但在詩人眼中,卻是勾起無限愁思的引子,於是他緩步行走在荒涼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搖搖,充滿悵惘。
悵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這種憂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這是心智高於常人者的悲哀。這種大悲哀訴諸人間是難得回應的,只能質之於天:「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蒼天自然也無回應,此時詩人郁懣和憂思便又加深一層。
E.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是什麼意思
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
出處:《國風·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譯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心裡只有憂和傷。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5)知我者謂我心憂擴展閱讀;
原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譯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心裡只有憂和傷。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如同喝醉酒一樣。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F.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什麼意思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譯文】了解我的人知我有憂愁,不了解我的當我有所求。
【出典】春秋 《詩經·王風·黍離》
註:
1、 《詩經·王風·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2、注釋:
黍 :一種農作物,即糜子,子實去皮後叫黃米,有黏性,可以釀酒、做糕等。
離離:莊家一行行排列的樣子。
稷 :穀子,一說高粱。
行邁:遠行。邁,行、走。
靡靡:遲遲、緩慢, 猶疑不決的樣子。
中心:內心。
搖搖:心中愁悶難忍。
謂:說。
悠悠:遙遠、渺茫。
此何人哉:這(指故國淪亡的凄涼景象)是誰造成的呢?
實:籽粒。
噎 :食物塞住咽喉,哽咽。
3、解讀
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於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藉此宣洩。更進一層,透過詩本文所提供的具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孤獨的思想者,面對雖無靈性卻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對自命不凡卻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類的前途的無限憂思,這種憂思只有「知我者」才會理解,可這「知我者」是何等樣的人呢?「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充滿失望的呼號中我們看到了另一個詩人的影子。「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陳子昂心中所懷的不正是這種難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對人類命運的憂思嗎?
G.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所求。什麼意思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所求。」的意思: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所求。」出自《國風·王風·黍離》,作者佚名(周朝士大夫),創作年代春秋時期,這首詩是東周都城洛邑周邊地區的民歌,是一首有感於家國興亡的詩歌。
《國風·王風·黍離》的原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國風·王風·黍離》的譯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心裡只有憂和傷。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如同喝醉酒一樣。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王風·黍離》這一詩的背景,但歷來爭訟頗多,三家詩中韓、魯遺說與毛序異,宋儒程頤更有臆說以為「彼稷之苗」是彼後稷之苗。說法雖多,詩中所蘊含的那份因時世變遷所引起的憂思是無可爭辯的,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
此詩若如《毛詩序》所言,其典型情境應該是:平王東遷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鎬京,即所謂宗周,滿目所見,已沒有了昔日的城闕宮殿,也沒有了都市的繁盛榮華,黍苗盡情地生長,傳來一兩聲野雉的哀鳴,令詩作者不禁悲從中來。因這樣的情和這樣的景,故化而為詩。
H.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什麼意思
意思是: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憂愁,不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所求。
一、出處
《黍離》,選自《詩經·王風》
二、原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三、譯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憂愁,不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所求。遙遠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憂愁,不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所求。遙遠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結出粒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難過,哽咽難言。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憂愁,不了解我的人說我有所求。遙遠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8)知我者謂我心憂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詩作於西周滅亡後,一位周朝士大夫路過舊都,見昔日宮殿夷為平地,種上莊稼,不勝感慨,寫下了這篇哀婉悲傷的詩。
二、賞析
這首詩在抒發對西周滅亡的沉痛時,首先出現的是生長茂盛的農作物,而莊稼生長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廟公室。這種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自然使詩人陷入悲哀之中,行進的腳步變得遲緩。
三章反復出現「行邁靡靡」的詩句,用腳步的遲緩引出心情的沉痛。昔日氣派恢宏的王宮,轉眼之間已是苔痕遍地,黍稷雜生,曾經擁有的輝煌,猶如明日黃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鳥立國獸散去。獨有我孤獨地躑躅在昨日風採的遺跡面前。
質問蒼天,為何如此對我?卻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獨自黯然垂淚,任那亡國之痛一泄千里。
作者憂國憂民,傷時憫亂,最後向天發問:這種歷史悲劇是誰造成的,由誰來承擔西周滅亡的歷史責任,詩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問題的答案明確說出,而是採用質問的方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更加強烈,並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
三、《詩經》簡介
《詩經》是中國漢族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先秦稱為《詩》,共305首,取其為儒家經典、沿用至今。漢朝毛亨、毛萇曾注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
《詩經》中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陝西和甘肅東部,北到河北西南,東至山東,南及江漢流域。詩同樂不能分。其中,《詩經.關雎》和《詩經.蒹葭》已被納入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課本。《詩經 採薇》也已被納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