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國建築
B. 北京有民國建築嗎
北京清末民國建築最集中的在什剎海附近還有就是台基廠-東郊民巷老使館區,東郊民巷有很多國家的西式建築,非常有特色,還有天主教教堂。可惜很多都成了國家機關,不對外開放。
C. 民國時期的著名建築有哪些
民國時期的著名建築主要有:
1、南京。
萬國建築博物館馬林醫院(鼓樓醫院)、中山東路上的中央醫院(現為南京軍區總醫院)、中央博物院(現為南京博物院)、中央飯店、中山南路上的大華電影院(原大華大戲院)、中央體育場(現為南京體育學院)、下關的江蘇郵政管理局等。
2、上海。
百樂門是上海三四十年代最洋氣、最風光的地方,阮玲玉、周璇、蝴蝶、趙丹------那些三四十年代紅遍上海灘的大明星都是這里的座上賓。
上海大光明影院是當年最時髦的地標之一。
D. 民國建築的顯著特點是什麼和西洋建築、古建築有什麼區別
民國建築,其顯著特點是,既注意到保留中國的傳統風格,又吸收了一些西洋建築風格,具有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過渡階段的特點。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後,政府部門大興土木,政府要員也蓋房建屋,新建各類建築,形成南京城建的重要特色。這一時期的建築被稱為「民國建築」。
民國建築中亦有採用西式風格的,如坐落在高樓門80號的孔祥熙公館,為典型西班牙風格;坐落在北極閣1號的宋子文公館,為西方鄉村別墅式
E. 有什麼民國時期建築值得一看
民國時期有很多的建築都是值得一看的,比如說像是北大紅樓、國家圖書館,也就是方誌館、輔仁大學舊址、魯迅中學、東交民巷的外交使館舊址、還有楊梅竹斜街的模範書局等等。
F. 南京民國建築的建築風格
建築風格是一個時代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氣候、地理及民族心理等諸多因素相融合的結果。民國時期,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上海、天津、廣州、青島、大連、長春、沈陽、哈爾濱等城市的建築更多的體現的是「西化」,尤其是上海,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館」。這些建築對這些城市而言,並非是城市歷史發展的必然,也不是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它們或多或少帶有一種政治上、文化上強加的色彩,有被動的成分在裡面。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中國近代史與東西方關系史上的一個「怪胎」。而南京則不然。南京的民國建築並不含有任何政治上、文化上的強加成分在裡面,它是主動的吸納。中國北方建築的粗獷渾厚、南方建築的靈巧細膩,與西方古典建築的雍容典雅、現代建築的簡潔明快既互相共存,又互相交融,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都市繁會圖卷。直到今天,民國建築依然是南京城市建築中的一大景觀,令人駐足流連。
南京民國建築現存狀況,無論是從現存面積上來講,還是從數量上來講,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些建築流派紛呈,造型獨特,風格各異。概言之,南京的民國建築主要有六種風格。
一是中國傳統民族形式的建築。多為木結構或磚木結構,大多數是單層,少數是雙層,宮殿、廟宇多為重檐歇山頂,民居多為人字頂。民國時期,這一形式的建築基本上沿襲著舊有的功能布局、技術體系和風格風貌,保持著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傳統品格和鄉土特色。南京傳統民族形式的建築中,除了數量眾多的民居外,古代寺廟一般都是以多座建築組成庭院,各院之間以軸線串連起來,形成建築群。通常平面都是呈對稱布局,中軸線上分布著寺廟的主要建築。
二是西方折衷主義建築。折衷主義建築是19世紀20年代在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這種風格的建築任意模仿歷史上各類建築風格,或自用組合各種建築形式,不講究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勻稱,注重純形式的美。這類建築在清末南京開埠後比較流行。民國建立後,這類建築逐漸淡出。
三是西方古典式建築(又稱西方古典主義建築)。主要是指17世紀後期從法國興起的古典主義建築。其特點是以古典柱式為構圖的基礎,突出軸線,注重比例,強調對稱,講究主從關系。這種風格的建築多被應用在宮廷建築、紀念性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中。古典主義建築以法國為中心,首先傳播的歐洲其他國家,後來又影響到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區。大約在20世紀初,這種風格的建築出現在南京的校園里。四是中國傳統宮殿式的近代建築。這種風格的建築是中、西方的建築師力圖將中國傳統的建築造型和西方現代建造技術結合起來而作出的一種嘗試,19世紀後期在南京開始出現。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在1929年制定的《首都計劃》中明確強調首都南京的建築以「中國固有之形式為宜,而公署及公共建築尤當盡量採用」。由於這類「新功能,舊形式」的建築既符合現代建築的功能需要,又能表現中國傳統建築的外貌,順應了時代潮流的要求,所以在上世紀20~30年代的南京,這種風格的建築成為一股時尚。
這種風格的建築較早出現在教會學校中。教會學校中之所以要採用這種建築造型,意在利用中國固有的建築形式,表達教會尊重中國文化的姿態,以使中國的學生在傳統建築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此後,這種風格的建築擴大到大型紀念性建築、行政性建築和公共建築中。
五是新民族形式的建築(又稱現代化民族形式建築)。20世紀30年代,中國一些有見識的建築師看到中國傳統建築形式與西方現代建築技術、現代建築功能相結合的矛盾,同時考慮到宮殿式建築造價昂貴,費時費工,以及建築格局呆板,於是提出了創新的主張,反對繁瑣的復古主義形式,反對大屋頂,探索將中西方建築有機地融合起來,創造出既具有時代氣息又具有傳統特色的新民族形式。
這類建築一般採用現代建築的平面組合體型構圖,大多採用鋼筋混凝土平屋頂,或採用現代屋架的兩坡屋頂,造型簡潔對稱,在檐口、牆面、門窗、入口部分以及室內施以中國傳統建築裝飾,並輔以適當的傳統建築圖案。這類建築兼顧西方現代建築技術、現代建築功能的需要,同時又帶有中國民族風格,追求的是新功能、新技術、新造型與民族風格的和諧統一。上世紀30年代南京對這類形式建築的探索當時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六是西方現代派建築(又稱西方現代主義建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歐洲政治、經濟和社會思想狀況的變化,西方現代派建築應運而生。這種風格的建築強調建築式樣與時俱進,主張擺脫歷史上過時的建築式樣的束縛,積極採用新材料和新結構,創造出反映時代特徵的新建築風格。由於這一風格的建築實用、經濟而又美觀,便於新材料、新結構的應用,所以一經產生,迅速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
20世紀30年代這種思潮影響到中國的建築師。他們緊跟時代的脈搏,在南京等地也設計建造了這一風格的建築。抗戰勝利後,這一風格成為新興建築中最常採用的建築風格。
G. 民國建築群什麼同益里
同德里。
同德里為蘇州城區中部的一條巷弄,與相鄰的同益里組成民國建築群。
同德里位於言橋西南,同益里之北,東口隔五卅路與草橋弄相望,西端南通同益里。里長250米,寬2米,1985年改彈石路面為水泥道板路面。同益里位於蘇州市姑蘇區雙塔街道五卅路北段西側,與同德里平行。西端北通同德里,東端與五卅路相交。
(7)民國建築擴展閱讀
2007年,原滄浪區將同德里、同益里特色街巷綜合整治列為政府實事工程。整治以「修舊如舊」為原則,最大可能地突出原汁原味的古典街巷風貌。
在生活設施明顯優化、服務功能不斷提升的基礎上,按照文物保護要求在市政立面、庭院小品等方面進行了特色整治,並對原構件最大可能地使用,以求盡可能多地保存歷史信息、歷史遺物,如實反映歷史遺存。
整治重砌了莊重典雅的石庫門,統一恢復了古色古香的門券,雕上巴洛克風格卷渦狀花紋的門楣。
H. 民國時期的上海建築是如何布局的
民國8~26 年是近代建築業在上海發展到高峰的階段。出現了大型百貨公司、大型飯店、高級影劇院,以及花園洋房、高層公寓。這一時期歐洲現代運動波及上海,從古典主義轉向現代主義,鋼框架結構在高層成為主要的結構方式。民國12年所建的匯豐銀行大廈,民國14年所建的海關大樓標志著西方復古主義的頂峰。民國23年建成的國際飯店,保持遠東最高建築的紀錄達48年之久,是現代派代表性建築。這一階段還有一批「大上海計劃」建築,國民黨上海市政府自20年代籌劃,民國20 年動工,民國23年初步完成。30年代還出現了諸如大新公司和外灘中國銀行大樓等中西合璧的建築。這類成功的建築多為中國建築師設計。
民國26~38年,近代建築業在上海處於停滯階段。日軍炮火給上海建築造成了空前的災難。抗日戰爭勝利後,由於國內戰爭,上海重大的建築工程處於停頓狀態。
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性質形成了上海近代建築分布的特點。沿黃浦江一帶集中了近代行政、商業和金融業建築;以跑馬廳為中心形成了南京路、淮海路、福州路、金陵路和西藏路的商業建築;向西沿蘇州河、向東沿黃浦江匯集著許多工業建築;高級住宅主要集中於西區,這是20年代後租界擴張的結果。上海的華界區域,如閘北、滬南和浦東等地有大量的棚戶、簡易木屋和平房。據民國36年統計,舊上海共有棚戶5萬余戶,解放前夕,全市100戶以上的棚戶區有322處,13萬間,18萬戶,居住著近100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