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十大名校是哪些大學
世界十大名校是哪幾個 全世界最頂尖的十所大學
2019-03-03 15:55:02
文/劉美娟
世界十大名校分別是: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加州理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以及普林斯頓大學。
1最頂尖的世界十大名校排行榜
一、哈佛大學
世界最 高學府,美國政府思想庫,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哈佛大學基金會富可敵國!
二、麻省理工學院
世界理工大學之最,MIT企業家校友財富總和相當於全球第十一大經濟體。
三、斯坦福大學
矽谷之魂,蘋果、谷歌、IBM。。。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做不到的。
四、劍橋大學
英國雙子星大學,世界四大名校之一,牛頓?卡文迪許實驗室?都是劍橋的。
五、牛津大學
領袖的搖籃,全球盛產首相、總統、總理最多的學校。
六、加州理工學院
TIME世界大學排名穩居第一,真正的精英教育模式,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同志的母校。
七、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學系統老大,實力穩居世界前十。
八、耶魯大學
總統的搖籃,世界四大名校之一,社會科學類全球前三。
九、哥倫比亞大學
常青藤名校,普利策獎發起者,諾獎得主全球前五。
十、普林斯頓大學
常青藤名校,USNES美國大學排名穩居前三。
② 中國十大名校大學排行榜
中國排名前十的大學一般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
③ 中國十大名校是哪十個
一、中國十大名校之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身份及名稱而建立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並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二、中國十大名校之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清華大學為九校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成員。
三、中國十大名校之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簡稱「浙大」,坐落於「人間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
中華民國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崛起為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迎來了浙大百年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竺可楨老校長也因其歷史貢獻,成為了浙大校史上最偉大的人,並為浙大確立了「求是」校訓和文言文《浙江大學校歌》。
四、中國十大名校之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於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復旦大學為「九校聯盟」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21世紀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全國重點大學。
五、中國十大名校之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位於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上海,教育部直屬,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等9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國首批七所「211工程」、首批九所「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
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九校聯盟」、Universitas21、21世紀學術聯盟的重要成員。
六、中國十大名校之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簡稱南大,是一所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追溯學脈古為源自孫吳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籌辦的三江師范學堂,歷經多次變遷,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徑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是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計劃」實施高校,也是九校聯盟、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的重要成員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高校。
七、中國十大名校之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簡稱「武大」,是一所位於湖北武漢市的中國頂尖綜合研究型大學,其辦學源頭溯源於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1913年改名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26年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新中國成立更名武漢大學沿用至今。
八、中國十大名校之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簡稱「川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設有研究生院,擁有研究生自主劃線資格,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四川大學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並而成。原四川大學起始於1896年四川總督鹿傳霖奉光緒特旨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是新中國院系調整時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
九、中國十大名校之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簡稱天大,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於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實事求是」的校訓、「嚴謹治學」的校風和「愛國奉獻」的傳統享譽海內外。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並定名為「天津大學」,沿用至今
十、中國十大名校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簡稱人大,坐落於北京市,並在蘇州市、深圳市建有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中國人民大學深圳校區。學校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④ 中國十大名校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都是中國十大名校
1、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作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4、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並於1941年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成為文理科綜合大學。
5、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遊勝地杭州。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創立於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據ESI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9月,我校1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居全國高校第二;7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00位,4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6、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20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
7、南京大學坐落於鍾靈毓秀、虎踞龍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後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於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
8、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於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學校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
9、吉林大學於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並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並入吉林大學。合並前的六所學校,都有著光榮的歷史。原吉林大學的前身是始建於1946年的東北行政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1952年經院系調整成為我黨親手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58年更名為吉林大學。
10、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於2000年5月26日合並成立,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學校校園佔地7000餘畝,被譽為「森林式大學」。
⑤ 中國十大名校排名
1.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
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