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百折不撓
百折不撓,成語,意思是無論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比喻意志堅強,品節剛毅。
出自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庄,疾華尚朴,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⑵ 百折不撓的意思
百折不撓
發音
bǎi zhé bù náo
釋義
折:挫折;撓:彎曲。無論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形容意志堅強。也譯百折不回。
出處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庄,疾華尚朴,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示例
示 例 漢陽民軍總司令黃興,系湖南長沙縣人,向來主張革命,屢仆屢起(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回)。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雖然新遭大敗,但此人百折不撓,銳意進取,加之重要將領均在,上下同心,親密無向,又善於整飭軍紀,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難。」
典 故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一夥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玄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玄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伙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贊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操。
近義詞
百折不回、不屈不撓、堅韌不拔
反義詞
知難而退、一蹶不振、半途而廢
語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意志堅定,堅持到底
⑶ 百折不撓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無論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比喻意志堅強,品節剛毅。
一、拼音
百折不撓[ bǎi zhé bù náo ]
二、出處
漢·蔡邕《太尉橋玄碑》:「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釋義:
有堅強的意志和剛毅的品節,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
三、例句
1、要做成大事,必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
2、能堅持己志、百折不撓的人,都是勇士。
一、近義詞:
堅貞不屈[ jiān zhēn bù qū ]
釋義:堅守節操,不向惡勢力屈服。
出處:唐·韋應物《江州集·睢陽感懷》詩:「甘從鋒刃斃;莫奪堅貞志。」
翻譯:甘願被鋒利的刀刃所斃命,也不能奪取人的堅毅志氣。
二、反義詞:
半途而廢[ bàn tú ér fèi ]
釋義:中途停止。比喻做事不能堅持到底,有始無終。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塗(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翻譯: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
⑷ 百折不撓什麼意思
【解釋】: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出自】: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庄,疾華尚朴,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⑸ 百折不撓
詞 目 百折不撓
發 音 bǎi zhé bù náo
釋 義 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出 處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庄,疾華尚朴,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示 例 漢陽民軍總司令黃興,系湖南長沙縣人,向來主張革命,屢仆屢起,~。(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回)
典 故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一夥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直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直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伙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贊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操。
⑹ 百折不撓什麼意思
成語解釋:折:挫折。撓:彎曲;引伸為屈服。無論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不屈服。
成語出處:漢 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疾華尚朴,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成語造句:漢陽民軍總司令黃興,系湖南長沙縣人,向來主張革命,屢仆屢起,百折不撓。(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回)
成語辨析:~和「不屈不撓」;都有「堅毅、不退縮」的意思。有時可以通用。不同在於:~偏重指「不動搖」;多形容意志堅強;「不屈不撓」偏重指「不屈服」;多形容鬥志頑強。~還含有「受到無數次挫折」的意思;「不屈不撓」沒有。
成語使用: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意志堅定,堅持到底
發音技巧:折,不能讀作「zhē」或「shé」。
書寫技巧:撓,不能寫作「僥」。
褒貶解析:屬中性成語
近義詞: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百折不回
反義詞:一蹶不振、半途而廢、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