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左宗右社」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左宗右社:
自古建設皇城都有「前朝後市,左祖右社」之說
前朝指朝廷中樞機構的辦公地點,譬如故宮前面為六部
後市為市場
左祖就是太廟,用來祭祀宗祖的(現在的民族文化宮)
右社是社稷壇,祭祀天地和收成的(現在的中山公園)
它在村右建祭祀土地神的社屋,在村左建家廟宗祠的傳統,宗祠多建在「坐下龍脈、有形勢、有堂局、有上砂、有結構、有明堂、有水口」的地方。
現在故宮左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便是明清的太廟、右側的中山公園是明清的社稷壇,也就是左宗右社的格局。左宗即是宗法的標志,右社是國土的象徵,共同表示著這個王朝的天下和對全部土地臣民的佔有。
B. 左祖右社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左祖右社,就是在天子居住、理政的地方(皇城)的東邊修造太廟祭祀先祖,在皇城西邊修造社稷壇祭祀土地。這個典故出自於《周禮.考工記》,也是中國歷代國都的營造法則。其實這句話前邊還有一句,就是「前朝後市」
C. 什麼是三朝五門,什麼是左祖右社,以故宮為
以清朝為例
三朝,對應三殿:(由外至內)太和殿;頒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會、皇帝慶壽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預備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會、殿試進士。
五門:(由外至內)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
紫禁城和三朝五門相對應的是大明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和太和門,這是明代的。到清代時
因為使用的不同,明代常朝是在太和門,到清代從康熙開始把常朝挪置乾清門,這樣從清代來
說這個五門的位置就是從天安門開始,然後端門、午門、太和門和乾清門。通常認為,天安門
以外是外朝,午門以內是治朝。
左祖右社:指宮殿的左邊(東)是祖廟,右邊(西)是社禝,祖廟建在東邊,社稷壇建在西邊,左右對稱。但左祖右社的營國制度,其中的祖廟(祖)已退居次要地位,屬於晚近的漢代的都城建造制度。
D. 左祖右社,是從哪個方位算的是從皇宮門口往皇宮的方向還是從皇宮裡面往皇宮門口的方向
從皇宮裡面往外看。
封建社會帝王面南背北設座,古代把北面視為神位,尊位,上北下南。
「左祖右社」,出自《周禮·考工記》,記述了一套營建國都的規制:「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從故宮的方位來看,皇帝的寶座面南背北,所以,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廟,要建在皇宮的東側,即左側;祭祀土地神和五眾神的社稷壇,建在皇宮的西側,即右側。
E. 《周禮 考工記》「方九里,旁三門,面朝後市,左祖右社。」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周朝建造城市的基本制度,標准(理想化)的城市面積為9平方里,每側有三門,城市裡共有9條南北向幹道,9條東西向幹道,每條幹道路幅寬9軌(一軌為兩輪馬車輪間距),左面(東側)為祖先的宗廟,西側為祭天地的社稷壇,南面皇宮,北面是集市。
原文: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夏後氏世室,堂修二七,廣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階,四旁兩夾,窗,白盛,門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殷人重屋,堂修七尋,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幾,堂上度以筵,宮中度以尋,野度以步,塗度以軌,廟門容大扃七個,闈門容小扃三個,路門不容乘車之五個,應門二徹三個。
內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國,以為九分,九卿治之。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經塗九軌,環塗七軌,野塗五軌。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宮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環塗以為諸侯經塗,野塗以為都經塗。
白話譯文:
匠人營建都城,九里見方,[都城的四邊]每邊三門。都城中有九條南北大道、九條東西大道,每條大道可容九輛車並行。[王宮的路門外]左邊是宗廟,右邊是社稷壇;[王宮的路寢]前面是朝,[北宮的後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見方。
夏後氏的世室,堂前後深七步,寬是深的四倍[為二十八步]。堂上[四角和中央分布]有五個室,[每室四步見方,每邊都有]三個四步見方;[每邊都有四道牆,每道牆厚三尺,每邊都有]四個厚三尺。[堂的四周]有九層台階。
[每室的]四方[各開一門],每門兩旁有兩窗相夾。[用蛤灰]把牆塗飾成白色。門堂是正堂的三分之二,[堂後的]室是正堂的三分之一。殷人的重屋,堂深七尋,堂高三尺,[堂上]有四注屋,[四注屋上]有重屋。
周人的明堂,用長九尺的筵來量度,[它的南堂]東西寬九筵,南北深七筵,堂高一筵,共有五室,每室二筵見方。室中用幾來度量,堂上用筵來度量,宮中用尋來度量,野地用步來度量,道路用車軌來度量。
廟門的寬度可容七個大扃,闈門的寬度可容三個小扃,路門的寬度容不下五輛乘車並行,應門的寬度為三軌。路寢內有九室,九嬪居住在那裡。路門外有九室,九卿在那裡處理政事。把國事劃分為九個方面,由九卿負責治理。
王宮門屋屋脊的建制高五雉,宮牆四角[浮思]建制.高七雉,城牆四角[浮思]建制高九雉。[城內]南北大道寬九軌,環城大道寬七軌,野地大道寬五軌。用王宮門阿建制[的高度],作為[公和王子弟]大都之城四角[浮思]高度的標准。
用王宮宮牆四角[浮思]建制的高度,作為諸侯都城四角[浮思]高度的標准。用王都環城大道的寬度,作為諸侯都城中南北大道寬度的標准;用王畿野地大道的寬度,作為[公和王子弟]大都城中南北大道寬度的標准。
此文出自西周·周公旦所著的《周禮 考工記》
寫作背景:
《史記·周本紀》載:「既絀殷命,襲淮夷,歸在豐,作《周官》。興正禮樂,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頌聲興。」周公廢黜殷祀,襲擊淮夷以後,回到西周首都豐京,寫下了《周官》。《周官》即《周禮》,是西漢景帝、武帝之際河間獻王劉德從民間徵得的先秦古籍,是記錄周代禮制的集大成者。
周禮目的是以周人的標准來規范各族和各代禮樂內容,各種典禮所用的音樂主要是「雅樂」——宗周豐鎬京畿之樂,並通過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個不同等級的統治階級中去;其意義在於擴大周文化的影響,加強周人血親聯系和維護宗法等級秩序;其本質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
作者簡介: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發之弟。周文王姬昌還在世時,周公非常孝順,忠厚仁愛,勝過其他兄弟。到姬發即位,旦經常佐助輔弼姬發,處理很多政務。周文王時,周人已經開始了與商王朝的周旋與斗爭。
當初,姬昌取得了商紂王帝辛的信任,殷王賜命姬昌弓矢、斧鉞,可以有徵伐之權。姬昌受命七年駕崩,姬發即位,仍然以太公望(姜尚)為國師,以周公旦為輔相。太公、周公是武王最為得力的助手。
周公是武王的同胞弟弟,這一點與太公不同,因此,無論軍國大事,還是其他的疑難小事,武王總是與周公商討。
F. 前朝後市,左祖右社 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王宮的路寢前面是朝,北宮的後面是市;左邊是宗廟,右邊是社稷壇。原句出自於戰國《周禮·考工記》
原文: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室三之一。
白話譯文:
匠人營建都城,九里見方,都城的四方每邊三門。都城中有九條南北大道、九條東西大道,每條大道可容九輛車並行。王宮的路門外左邊是宗廟,右邊是社稷壇;王宮的路寢前面是朝,北宮的後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見方。
(6)左祖右社擴展閱讀:
賞析和影響:
《周禮·考工記》書中記述了按照封建等級,不同級別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諸侯城」在用地面積、道路寬度、城門數目、城牆高度等方面的級別差異;還有關於城外的郊、田、牧地的相關關系的論述。而且還記載了各種手工藝的分工情況。其中有很多是與工藝美術有關的,是研究古代工藝史的重要材料。
《周禮》中記載先秦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無所不包,堪稱為中國文化史之寶庫。
G. 左祖右社的含義
左祖右社:指宮殿的左邊(東)是祖廟,右邊(西)是社禝,祖廟建在東邊,社稷壇建在西邊,左右對稱。
中國的禮制思想,有一個重要內容,則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有土地才有糧食,「民以食為天」,「手中有糧喜氣洋洋,手中無糧慌慌張張」、「有糧則安,無糧則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人所共知的天經地義。左祖右社,則體現這些觀念。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後。
H. 「左祖右社」是什麼意思誰能給我正確的解釋啊!
宮殿的左邊(東)是祖廟,右邊(西)是社禝
I. 左祖右社的簡介
據研究,《考工記》中雖為戰國初期齊國的官書,但經秦滅六國的兵燹及焚書之劫,曾一度散佚。至西漢復出,漢武帝時被補進《周禮》。已有學者指出其已經漢人編纂,不排除漢代儒生以長安城的情況增改了《考工記》中匠人營國的部分。
左祖右社:指宮殿的左邊(東)是祖廟,右邊(西)是社禝,祖廟建在東邊,社稷壇建在西邊,左右對稱。但左祖右社的營國制度,其中的祖廟(祖)已退居次要地位,屬於晚近的漢代的都城建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