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維空間的多維空間
理解了宇宙的空間有更多維存在,再回過來看相對論與量子理論是如何產生矛盾的,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了:這兩個理論在日常的三維空間里是不可能統一的,它們的矛盾是必然的,只有在高維空間里才能得到統一。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舉一個三維世界和二維世界的例子。我們首先假設有一些生活在二維平面世界的生命,它們的世界裡只有長和寬,根本無法理解第三維——「高」這一維。因此,它們對三維世界的感知只限於三維物體在平面世界的投影,或者三維物體與平面世界的接觸面,試想一想,一個平面生命怎麼能夠通過投影來想像三維物體的豐富性和完整性呢?當三維物體與平面世界接觸時,三維物體在平面世界上的零碎片段,比如一張桌子的四根腳柱、人印在地面上的兩雙鞋印,更讓平面生命摸不著頭腦——這些拼不到一起的碎片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它們不能想像,四片互不相連的印跡怎麼會構成一張完整的桌子呢?那斷斷續續的鞋印上怎麼會有一雙完整的鞋呢?而且,鞋的上面竟然還有一個更加完整的人!用二維的眼光來打量這些碎片,你永遠不可能將它們拼成一個整體。
於是有一天,一個足智多謀的平面生命偶然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它宣布,平面世界之外還有一個「向上」的第三維,如果順著這些碎片「向上」看,其實碎片是一個完整的整體!這真是個驚人的見解,大多數平面生命都困惑不解。
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遭遇與這種情況非常相似,在我們的三維空間里,它們就像兩塊互不相乾的碎片,永遠也拼合不到一起。但把空間「向上」抬一抬,把宇宙變為十維空間,相對論和量子理論這兩塊看似互不相乾的碎片就會令人震驚地結合得天衣無縫,成為一個更完整的理論大廈的兩根互相依存的支柱!雖然我們在三維空間中無法想像和描述一個多維的空間,但我們卻能通過復雜的數學方程推導出它的存在。
如何裂開
在宇宙的極早期,它誕生的10^-43秒內,它的直徑僅有10^-33厘米,含有豐富的十維空間,所有的空間維都平等地卷縮在一起。在那樣的空間中,宇宙的能量極高、溫度極高,所有四種力都融為一體,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可以歸結為一個理論。
但是,這樣高維度、高能量、高溫度的空間是極不穩定的,就像脹氣太多的氣球,於是大爆炸發生了。維度被解散、能量發散、溫度降低。三維的空間和一維的時間無限延伸開來,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可感知的宇宙;而另外六維的空間則仍然卷縮在普朗克尺度(即10^-33厘米)以內。
當宇宙處在10^32K這樣極高的溫度(這溫度比我們得到的太陽的溫度高10^26倍)時,引力與其他大統一力分離開來,引力隨著宇宙的膨脹而不斷延伸成長程力,。隨著宇宙進一步脹大和冷卻,其它三種力也開始破裂,強相互作用力和弱—電力剝離開來。
當宇宙產生10^-9秒之後,它的溫度降低到了10^15K,這時弱—電力破缺為電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在這一溫度,所有四種力都已相互分離,宇宙成了由自由誇克、輕子和光子組成的一鍋「湯」。稍後,隨著宇宙進一步冷卻,誇克組合成質子和中子。它們最終形成原子核。在宇宙產生3分鍾後,穩定的原子核開始形成。
當大爆炸發生30萬年後,最早的原子問世。宇宙的溫度降至3000K,氫原子可以形成,其不至於由碰撞而破裂。此時,宇宙終於變得透明,光可以傳播數光年而不被吸收。
在大爆炸發生100至200億年後的今天,宇宙驚人的不對稱,破缺致使四種力彼此間有驚人的差異,火球的溫度現在被冷卻至3K,這已接近絕對零度。
這就是宇宙的演變史,隨著宇宙的漸漸冷卻,力將解除相互的糾纏,逐步分離出來。首先引力破裂出來,然後強相互作用力,接著弱力,最後只有電磁力保持不破缺。
空間中的裂縫
超弦理論還給我們帶來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結果:我們的空間結構居然是離散的,而不是連續的!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空間和時間總是無限可分的,但事實卻大謬不然。空間和時間都有自己的最小值:空間的最小尺度為10^-33厘米,時間的最小值是10^-43秒。因為當空間小到10^-33厘米後,時間和空間就會融為一體,空間維度就會高達十維,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空間還能分割,那也是我們所不能了解的了。
事實上,量子理論就是關於「離散的量」理論,「量子」一詞的含意就是「一個量」或「一個離散的量」。早在1900年,量子理論剛誕生時,科學家們就發現,在微小的粒子世界,能量是一份一份發出的,而不是連續發出的。就像人民幣的最小單位是「分」,乒乓球只能一個一個地買,而不能半個半個地買,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關於事物不可無限分割的例子。
雖然當時科學家已經知道了粒子能量的不連續性,但他們卻不知道為何有這種不連續性,只是被迫接受而已。但我們都知道了,這與空間的不連續性密切相關。正是由於空間有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單位,才會影響到基本粒子的能量發射方式。
我們基於時間和空間是連續的舊理論必須被拋棄,在普朗克尺度下,弦是一段一段的,開弦就是一段線,閉弦就是一個圓圈,每一個弦片攜帶的都是一份一份的動量和能量。
空間具有一個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值,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很容易想到:我們宏觀的空間結構是由一份份最小的空間包組合起來,在這一份份的空間包中間,極有可能存在著我們無法探測的空間裂縫!所謂「蟲洞理論」中在空間中鑿開一個洞口的設想,從理論上來說真的是可行的,這就是尋找相鄰空間包之間的裂縫,然後用難以想像的高能量轟開這個裂縫,一個蟲洞就出現了!可以說,小小的十維空間包以及它們之間的裂縫存在於我們空間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能量,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鑿開一個蟲洞。
更多維的空間
如果問一個知道初速和質量的炮彈在空間中的運動軌跡,這沒法回答,因為除了3維空間,還有兩個因素,在運動中起主要作用:引力和阻力。這個空間是在地球上還是月球上,將有不同結論。使得結論比較准確的方法是用5維來描述空間。
同理,溫度、壓力、密度等等,很多因素都可成為影響科學結論的一維來影響空間。則綜合作用下的空間,就是多維空間。而不僅僅限於時間加空間的4維或十維,而且這些維度都是可證實的,而不是過去那種空洞的,沒有經過證實的多空間假說。
B. 10維空間
超弦理論簡介
物理學家一直認為自然界有對稱,例如虧子與輕子也是三族,又或正反粒子,CPT守衡等等.但物理界並不如我們所想般對稱,如CP不守衡,而最大之不對稱(asymmetry)是費米子及玻色子之自旋性,費米子要自旋兩個圈才可見回原本景象,而玻色子只需自旋一個圈.
物理學家建立了N=8的超對稱理論(Supersymmetry / SUSY)統一費米子與玻色子,那是認為這個宇宙除了四維之外,還有四維,這個八維宇宙叫超空間(superspace),然而這額外的四維不可被理解為時間抑或空間,八維宇宙是由費米子居住,物質可透過自旋由四維空間轉入費米子居住之八維,又可由八維轉回四維,即玻色子可換成費米子,費米子可轉換成玻色子,它們沒有分別,我們之所以看到它們自旋不同只不過是我們局限於四維而看不到八維的一個假象.
我打個譬喻,你在地球上只會感同到三維(上下前後左右),我們雖然知道時間之存在,然而我們眼睛看不到,眼睛只幫我們分析三維系統,然而有可能這個世界是八維,而因為眼睛只可分辨三維而你無法得知.
科學家稱這些一對之粒子為超對稱夥伴(supersymmetric partner),如重力微子(gravitino),光微子(photino),膠微子(gluino),而費米子之夥伴叫超粒子(sparticle),只不過是在費米子前面加一個s,如超電子(selectron).可是我們知道費米子無論怎樣轉也轉不出玻色子,亦沒有發現費米子或玻色子轉出來的超對稱夥伴,例如電子就不是由任何已知玻色子轉出來,假如每一玻色子或費米子都有其超對稱夥伴,世界上之粒子數將會是現在的兩倍.
有認為超對稱夥伴質量比原本粒子高很多倍,只存在於高能量狀態,我們處於安靜宇宙是不能夠被看見,只有在極稀有的情形下,超對稱夥伴會衰變成普通的費米子及玻色子,當然我們尚未探測到超對稱夥伴,否則就哄動啰!
然而在超對稱理論背後,弦理論(strange theory)正慢慢崛起,它也是為了統一費米子玻色子.弦理論認為這個世界無論玻色子抑或費米子都是由一樣東西-弦(string)所組成,弦就像一條繩子,不過事實上它們真的太小向前地,故它們形成粒狀的粒子
起初物理學家認為閉弦理論必須是十維,因為只有十維的閉弦理論方可被重正則化(Renormalization),重正則化是物理學家為解決量子電動力學中出現'無限'所用的一個巧妙手法,其中多個無限項問題都與自我作用(self-interation)有關,我舉一個電子與電磁場之無限項例子:
電磁力之影響范圍遵從平方反比定律,即1除距離之平方,電子與自己的距離是0,故影響自己之范圍是1除0,等於無限,由於E=mc2,故電子質量豈非無限大!那和觀察結果不乎.重正則化利用無限減無限得有限之方法計出電子質量(因為有限加無限也是無限).
荷蘭物理學家Hendrik Kramers認為電子之質量是由兩個質量-bare mass及infinite mass組成,利用麥斯威爾方程(Maxwell Equation)計出另一個電子質量,又是無限,用第二個質量減第一個質量,剩下的就是bare mass,即電子正常質量.
當然那不是樣樣東西都可以重正則化,你要好巧妙地把式定成:(無限)-(無限+少少)=(少少),否則答案會是零,或答案尚是無限,最成功的例子是利用重正則化解釋蘭伯移動(Lamb Shift),蘭伯移動解釋在一條軌道上之兩粒不同態之粒子(旋上旋下)能量有少許分別,所以旋上電子變成旋下電子會放出21.11cm微波輻射.
事實上現今物理學上一個理論是否可行完全要看它是否可以被重正則化.
C. 什麼叫十維空間
人們從直觀上觀察到空間三維(或三度)和一維時間,相對論稱為「四維時空」。對於超四維空間人們一直是處於支持和反對的態度。有人認為宏觀世界空間是三維的;微觀世界空間是三維空心球體,也可稱微觀世界空間是三維的,時間是四維的,時空總計十維。
希望能幫到你
望採納
D. 十維空間指的是什麼
答:十維空間的內涵
人們從直觀上觀察到空間三維(或三度)和一維時間,相對論稱為「四維時空」。
對於超四維空間人們一直是處於支持和反對的態度。
有人認為宏觀世界空間是三維的;微觀世界空間是三維空心球體,也可稱微觀世界空間是三維的,時間是四維的,時空總計十維 。
E. 什麼是10維空間
超弦理論簡介
物理學家一直認為自然界有對稱,例如虧子與輕子也是三族,又或正反粒子,CPT守衡等等.但物理界並不如我們所想般對稱,如CP不守衡,而最大之不對稱(asymmetry)是費米子及玻色子之自旋性,費米子要自旋兩個圈才可見回原本景象,而玻色子只需自旋一個圈.
物理學家建立了N=8的超對稱理論(Supersymmetry / SUSY)統一費米子與玻色子,那是認為這個宇宙除了四維之外,還有四維,這個八維宇宙叫超空間(superspace),然而這額外的四維不可被理解為時間抑或空間,八維宇宙是由費米子居住,物質可透過自旋由四維空間轉入費米子居住之八維,又可由八維轉回四維,即玻色子可換成費米子,費米子可轉換成玻色子,它們沒有分別,我們之所以看到它們自旋不同只不過是我們局限於四維而看不到八維的一個假象.
我打個譬喻,你在地球上只會感同到三維(上下前後左右),我們雖然知道時間之存在,然而我們眼睛看不到,眼睛只幫我們分析三維系統,然而有可能這個世界是八維,而因為眼睛只可分辨三維而你無法得知.
科學家稱這些一對之粒子為超對稱夥伴(supersymmetric partner),如重力微子(gravitino),光微子(photino),膠微子(gluino),而費米子之夥伴叫超粒子(sparticle),只不過是在費米子前面加一個s,如超電子(selectron).可是我們知道費米子無論怎樣轉也轉不出玻色子,亦沒有發現費米子或玻色子轉出來的超對稱夥伴,例如電子就不是由任何已知玻色子轉出來,假如每一玻色子或費米子都有其超對稱夥伴,世界上之粒子數將會是現在的兩倍.
有認為超對稱夥伴質量比原本粒子高很多倍,只存在於高能量狀態,我們處於安靜宇宙是不能夠被看見,只有在極稀有的情形下,超對稱夥伴會衰變成普通的費米子及玻色子,當然我們尚未探測到超對稱夥伴,否則就哄動啰!
然而在超對稱理論背後,弦理論(strange theory)正慢慢崛起,它也是為了統一費米子玻色子.弦理論認為這個世界無論玻色子抑或費米子都是由一樣東西-弦(string)所組成,弦就像一條繩子,不過事實上它們真的太小向前地,故它們形成粒狀的粒子
起初物理學家認為閉弦理論必須是十維,因為只有十維的閉弦理論方可被重正則化(Renormalization),重正則化是物理學家為解決量子電動力學中出現'無限'所用的一個巧妙手法,其中多個無限項問題都與自我作用(self-interation)有關,我舉一個電子與電磁場之無限項例子:
電磁力之影響范圍遵從平方反比定律,即1除距離之平方,電子與自己的距離是0,故影響自己之范圍是1除0,等於無限,由於E=mc2,故電子質量豈非無限大!那和觀察結果不乎.重正則化利用無限減無限得有限之方法計出電子質量(因為有限加無限也是無限).
荷蘭物理學家Hendrik Kramers認為電子之質量是由兩個質量-bare mass及infinite mass組成,利用麥斯威爾方程(Maxwell Equation)計出另一個電子質量,又是無限,用第二個質量減第一個質量,剩下的就是bare mass,即電子正常質量.
當然那不是樣樣東西都可以重正則化,你要好巧妙地把式定成:(無限)-(無限+少少)=(少少),否則答案會是零,或答案尚是無限,最成功的例子是利用重正則化解釋蘭伯移動(Lamb Shift),蘭伯移動解釋在一條軌道上之兩粒不同態之粒子(旋上旋下)能量有少許分別,所以旋上電子變成旋下電子會放出21.11cm微波輻射.
事實上現今物理學上一個理論是否可行完全要看它是否可以被重正則化.
F. 平行宇宙,十維空間怎麼理解
維度和平行宇宙是有區別的;目前超弦理論認為宇宙是有十一維的,如下:
0維:0維:沒有長寬高,單純的一個點,如奇點(一個無限小的點)。
一維:一維空間只有長度
二維:二維空間平面世界,只有長度和寬度
三維:三維空間長寬高立體世界我們肉眼親身感覺到看到的世界 三維空間是點的位置由三個坐標決定的空間。客觀存在的現實空間就是三維空間,具有長、寬、高三種度量。數學、物理等學科中引進的多維空間概念,是在三維空間基礎上所作的科學抽象。
四維:四維空間一個時空的概念 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維空間」,大多數都是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中提及的「四維時空」概念。我們的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構成。時空的關系,是在空間的架構上比普通三維空間的長、寬、高三條軸外又加了一條時間軸,而這條時間的軸是一條虛數值的軸。根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對論所說:我們生活中所面對的三維空間加上時間構成所謂四維時空。
五維:從我們這個宇宙大爆炸開始到某個可能的結果,這段時間上的持續叫四維,而在這個四維時間線上任何一點都有無限種發展趨勢。這樣從四維上的某一點分出無限多的時間線,構成了五維空間。
六維:五維空間上兩條時間線如同二維空間(如報紙上的兩個對角點)不能直接到達,而把報紙對折就可以直接到達報紙上的對角點。在六維空間中正如把二維空間彎曲一樣,五維空間也可以彎曲,產生了六維空間,在六維空間中可以直接到達五維時間線上的任意一點。
七維:七維空間包括了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到宇宙結束,所有空間維,所有時間維上的所有可能性,以及在任意兩點直接到達的可行性。五維空間是某一點產生無限個發展趨勢,七維是所有點即無限點上產生無限個時間線。
八維:在七維空間上已經描繪了我們這個宇宙中從始到終,所有空間維,所有時間維,八維是什麼呢?對了,還有一個可供操作的點,那就是大爆炸這個點,八維空間中包括了從大爆炸處產生的無限多個宇宙,這些宇宙中有不同的物理定律,不同的引力常數,或許有沒有萬有引力、光速是否相同也說不定。
九維:九維空間則是八維空間的彎曲,在八維空間中,不能直接在各個宇宙中到達不同的兩點,而九維空間中則可以在八維空間中的兩點間直接到達。
十維:根據超弦理論,最小粒子不是實體的物質,而是由不同振動頻率的超弦形成的物質,不同的頻率產生了不同外在表現。在十維空間中,已經沒有物質了,只存在不同振動頻率的弦。在十維空間中一切皆有可能。
十一維:十一維空間,是由十維空間加上記憶和感知構成,愛因斯坦認為記憶是可延伸且具有彈性的,而感知是存在於時間、空間、記憶之外的。超弦理論的十維空間之後,推出了十一維空間的超膜理論。總之,十一維空間是由時間、空間、記憶與感知構成的。
平行宇宙又稱多重宇宙,指從某個宇宙中分離出來,與原宇宙平行存在著的既相似又不同的其他宇宙。
在這些宇宙中,也有和我們的宇宙以相同的條件誕生的宇宙,還有可能存在著和人類居住的星球相同的、或是具有相同歷史的行星,也可能存在著跟人類完全相同的人。同時,在這些不同的宇宙里,事物的發展會有不同的結果:在我們的宇宙中已經滅絕的物種在另一個宇宙中可能正在不斷進化,生生不息。
相互平行的兩個宇宙,既不重合,也不相交,可謂「井水不犯河水」。雖然有時通過一些偶然的事件,兩個宇宙能相互感知對方的存在;但一般而言,仍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有學者描述平行宇宙時用了這樣的比喻,它們可能處於同一空間體系,但時間體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條鐵路線上疾馳的先後兩列火車;它們有可能處於同一時間體系,但空間體系不同,就好像同時行駛在立交橋上下兩層通道中的小汽車。
以上整理網路來的,個人見解需要整理
G. 什麼是十維空間
微觀世界空間是三維空心球體,也可稱微觀世界空間是三維的,時間是四維的,空間總計十維。
H. 十維空間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以四度空間為基礎而發展。第一度空間是「點」第二度空間是「線」第三度空間是「面」第四度空間是「體」第五度空間是動態的空間叫「速度」第六度空間因動產生磨擦而生「溫度」第七度空間因溫度產生熱至爆炸而生「電」第八度空間因電而產生「聲光」第九度空間因聲光而產生「波動磁場」第十度空間是屬於「心靈」的空間,也是最高層次的空間。
大統一的宇宙
今天,我們深深知道,浩瀚宇宙中所有紛繁復雜的現象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源頭,人類發現的大大小小的規律最終都可以被一個根本的規律所囊括。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以地球生命的發展為例:我們人類不同的人種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起源,而人、猩猩、猿猴又可以追溯到同一個祖先,以此類推,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擁有相同的祖先,所有的動植物也都擁有相同的祖先,最後,所有的生命都起源於同一個細胞——生命只有一個源頭。
宇宙中所有星系的起源也同樣能夠追溯到同一個源頭,太陽系中的星體都起源於同一個星雲,所有的星雲都起源於相同的分子,所有的分子都由那幾百種基本粒子演變而來。這樣,順著時間之流一直向上溯源,我們終於來到了大爆炸開始的時刻,在這里,空間、時間和物質都是融為一體的,一切都歸結為一點。
宇宙從同一點出發,經過了100多億年的漫長歲月,進化出一個復雜多變的世界,但不管這個世界是如何千變萬化,在所有現象的背後,都有一個最根本的規律在運行,這就是宇宙起點時的源頭規律。這個規律就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規律——所謂「萬物至理」即是如此。
這個「萬物至理」的理論就是超弦理論,它建構了宇宙開始時刻的十維空間圖象,隨著十維空間的崩裂,超弦理論也分裂成兩個理論——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此後,隨著物質豐富性的增加,它們又分裂成更多的理論。今天,我們不斷向上回溯,終於描繪出了宇宙大統一的圖景——一個極具神秘色彩的十維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