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愛你時能夠付出生命,不愛了就冷眼相看,都有哪些星座
有人在一段感情中纏纏綿綿,而有人在愛時糾纏不清,每個人的態度和表現都不一樣。然而在十二星座中,有這樣幾個星座,他們愛你時,把所有深情都給你,離開時,又只留下一個冷漠無情的背影。下面就來盤點下哪些星座是這樣的人,讓大家提前避雷。
雙子座要說最會耍曖昧、女人緣極好的星座男那一定是雙子座了。雙子座男生他們的感情快得像風,在你慢慢愛上的時候他們已經抽身離開了。因為異性緣好,所以跟你交往的時候還是有和其他女生聯系,一旦他們不愛了就會對你玩失蹤,消息不回電話不接就這么一直冷著你冷到你受不了主動提分手,雙子座身邊永遠不缺備胎。
結語有的人是天生熱情,跟誰都能夠自然熟,彼此就像是認識了好多年一樣。而有的人則是天生冷漠,你為他們做了多少事,他們都是不為所動的。
② 冷眼看財經是個什麼鬼
你好
冷眼看財經是個什麼鬼
現在這些自媒體天天在那瞎寫 我都懶得看
③ 讓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財富
讓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財富 社會中的財富不斷被毀滅,同時也不斷在產生。閣下有沒有智慧捕捉到下一個投資大趨勢?一個人的投資成敗,取決於其本身的性格;一個人快樂與否,則取決於其對金錢的態度。請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而要讓金錢為自己服務。金錢如潮水,來時擋不住,去時也留不住。不要害怕失敗虧損,只有敢想敢做的投資者,才能通過」7C」理論,獲取真正的財富。有限時間賺無限財富一個人能否成功,取決於這個人能否善用時間。每天扣除8小時睡眠和4小時吃飯時間,我們只剩12個小時可用;如果你需要上班,又至少佔去8小時。換句話說,每天真正由自己支配的時間,可能不到4小時,真的非常少。人們做事卻往往將事物的優先次序調轉,先做不重要的事,到最後便沒有時間處理重要的事。戒除此惡習的方法是,每天起床之時,花5分鍾想想今天必須首先處理的事,然後真真正正去做。養成」今天的事今天做」的好習慣,可能為你帶來十分驚人的改變。例如你決定每天花一兩個小時閱讀,便應持之以恆,因為」三天不看書,便語言乏味;十天不看書,便失去方向」。離開學校後,我們若能每天保持看書一兩個小時,足可改變自己的一生。通過看書,我們不但可以漸漸提升個人投資水平,還可以提高個人素質。我們如何利用一生有限的時間去賺取無限財富?以下的」7C」理論或有參考價值。第一個C是Clarity(清晰),即目標要明確。記得中學畢業時,同學們圍坐在一起暢談人生目標,我老曹的回答十分清晰:以一切合法方法去賺錢!雖然被同學恥笑為」市儈」,但至今我仍然堅持賺錢這個目標。一個人財政獨立後,才算真正獨立。但錢從何處來?對大部分人而言,金錢多來自工作和投資的收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那些口口聲聲說自己看不起金錢的人,如果不是自己沒有錢,就是在說謊。那麼如何取之有道?如果你只有工作收入,便要量力而為,節制一下消費沖動,因為如果你手上沒有成千上萬元,怎麼能開始投資?第二個C是Competence(完美)。我老曹從1969年開始涉足股票市場,發現自己不足,便努力學習投資知識,不只要做到最好,還要追求完美。第三個C是Constraint(約束)。學海無涯,如何以有生之年在無涯的學海中暢游?有一次我接受香港著名財經主持人香樹輝的采訪,他問:」除了投資外,你還有什麼嗜好?」問得我老曹啞口無言。皆因我一輩子除了投資之外,其它東西都難引起我的興趣。一人有一個夢想第四個C是Creativity(創意),即想像力,也就是今天投資者所謂的」概念」。人必須解放自己的想像力,有所追求,才能有所成就。記得20世紀70年代,我老曹看見九龍倉(後被包玉剛爵士收購,上市編號為00004.HK)的貨倉佔用香港尖沙咀地皮,便想像若有一天那裡變成商場、酒店或寫字樓,該值多少錢?當時實在難以想像今天那裡會成為本地人、旅客必去的大型購物商場–海港城。走過位於香港紅的黃埔船塢,我又幻想該處成為住宅區後會價值多少?1976年起,船塢地皮開始重新發展,先後建成私人住宅黃埔新村和黃埔花園。1985年初,蓋在船塢原址上的黃埔花園,從一開始的預售價格不足每平方米7 000元人民幣,發展到今天每平方米的售價已升至40 000元人民幣以上。第五個C是Concentration(專注),即集中全力。巴菲特在1994年對大學生演講時曾說:如果你一輩子當中有十大理想,請選擇放棄其中五個,因為任憑你一生如何努力,也無法完成全部理想。我老曹想法更簡單,正如香港以前的一個歌手黎瑞恩所唱的」一人有一個夢想」就好了。不要只是許願(wish)與空想(hope),而要讓事情發生(make it happen)。俗話說:」君子立志長,小人常立志。」不少人常常立志,差不多每年春天都立志,但到每年秋天都忘了。這其實不是立志,只是許願與空想。年輕人通常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大多數人天天做夢,今天想當歌星,明天想當醫生,後天又想著發達,結果一事無成。美國巨富蓋茨(Bill Gates)一生只專注做好一件事。1976年一家叫微軟(Microsoft)的公司從MITS計算機公司分拆出來;1979年,當時年僅21歲的蓋茨專注研究和開發計算機軟體,廢寢忘食到無法在哈佛大學完成學業。他正好趕上IBM巨型計算機被個人計算機(PC)取代的時期,一開始便坐上微軟首席執行官(CEO)之位。1986年微軟成功上市。與蓋茨同時期出生、同時期進大學、同樣攻讀計算機系者不知凡幾,最後誰能像蓋茨一樣雄霸軟體天下?必須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配合,才可製造出這種天才;有些人空有天分,卻沒有適當的後天栽培及個人努力,結果也是枉然。而如果蓋茨出身於中國的富裕家庭,他的父母必定會阻止他離開哈佛而加入微軟(當年微軟只是一家微型公司)。中國人是吃米的民族,種米必須辛勤勞動才能有收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反之,西方人是吃小麥的民族,小麥收成極易受天氣影響,形成西方民族極富冒險精神。蓋茨好勝,做什麼都一定要贏(包括做善事),故能稱王。1999年是微軟的高峰期,蓋茨手上的股份當時市值1 000億美元。雖然2000年科技股泡沫爆破,微軟開始走下坡,但相關股份現值仍高達600億美元。敢想 敢做第六個C是Courage(勇氣)。我老曹有位朋友,兒時的夢想是成為20世紀60年代在香港叱吒一時、位於香港中環的希爾頓酒店CEO。一天我發現該酒店登廣告招聘實習生,於是立即通知他去申請,誰知他說﹕」我怕。」他怕什麼呢?我想,他主要是怕輸!1967年時,這位朋友的學歷比我老曹好,但歲月匆匆,幾十年過去了,他還是沒有什麼改變,整天感慨自己懷才不遇、一生欠缺運氣。我老曹冷眼旁觀,也不便明言:他欠缺的其實是勇氣。自古成功者皆得益於勇於嘗試。我老曹兒時的夢想是追求財富,並為此花上數十年精力去完成。今天香港不少大企業家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只擁有一盤小生意,他們能夠有今天的地位,主要就是敢想並且敢做。最後一個C是Closure(結束),即訓練自己在限期之內完成任務。例如閣下的目標是用5年時間賺取第一桶金,然後再用5年時間將1桶金變成2桶金、4桶金、8桶金,以每5年一倍的速度上升。因為人類天生有惰性,如無時間限制便不能達標,所以要制定目標並限時完成。如果需要花上一生時間才賺到第一桶金,用處已經不大。一個人一輩子投資的成敗,主要取決於性格。如適當運用」7C」理論,訂立目標,便可以用一輩子有限的時間去賺取無限的財富。沒有人永遠選股正確,只要發現選股錯誤,果斷地止損便可。記住小敗小負沒問題,只要在大趨勢中勝出便可(Lose in the battle, win in the war)。
④ 吳丹紅的學術成果
《法律與權利》(參編),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1月版,承擔6萬字;
《證人制度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6月版,承擔30萬字;
《刑事司法大趨勢》(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承擔8萬字;
《證據法學研究》(合著,研究生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簡明證據法學》(合著,本科生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版。《英國刑事司法程序》(合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承擔12萬字;
《新世紀的證據法》,獨譯,載《訴訟法學研究》第11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年版;
《娃娃屋謀殺案》,獨譯,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11月版;
《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司法解釋建議稿及論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特免權制度研究》,(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比較檢察制度研究》(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
《中國刑事名案程序與證據問題研究》,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法律的側面》,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證據法學》,(十一五規劃教材,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2009年9月版。
《證據法學》,(參編,孫維萍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定的釋義和適用》,參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版。
《刑事證據新規定釋義》,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刑法與刑事程序》(第八版),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即將出版。 《新刑訴法對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贛南審判》1998年第4期,0.5萬字;
《再探控權論——行政法理論基礎的反思》(獲院論文大賽二等獎),《盾鳴》1998年第5期,0.5萬字;
《電子商務的法律問題初探》(獲「華為杯」電子商務徵文三等獎),載《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學報》第20卷1期,0.6萬字;
《為陪審制度辯護》(該文獲校論文大賽一等獎),《青年法學》2000年秋季號,0.7萬字;
《舉證時限的理論思考與立法構想》,載《南京師大學報》(CSSCI索引)2001年第3期,1.2萬字;
《美國規制誘惑偵查的法理評介》,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0.7萬字;
《被告人認罪案件程序簡化改革芻議》,《人民法院報》2001年7月21日第3版,0.4萬字;
《論誘惑偵查》,載《法商研究》(CSSCI索引)2001年第4期,1.3萬字;
《共犯口供證明力淺論》,載《人民檢察》(核心)2001年第8期,0.5萬字;
《透視證人拒證權的價值理念》,載《律師世界》2001年第9期,0.5萬字;
《論共犯口供的證明力》,載《中國刑事法雜志》(CSSCI索引)2001年第5期,0.6萬字;
《證人證言的形式問題反思--以庭審改革為切入點》,載《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刑事訴訟證人拒證原因探析》,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三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版,0.6萬字;
《誘惑偵查初探》,載《公安大學學報》(核心)2001年第6期,人大書報復印中心《法學文摘卡》2002年第1期轉載,0.6萬字;
《「零口供」與沉默權》,《檢察新時代》2002年第2期;
《品格證據規則研究》,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1.9萬字;
《證人資格問題重述》,載《中國刑事法雜志》(CSSCI索引)2002年第5期,0.7萬字;
《兒童作證問題之研討》,載《政法論叢》(核心)2003年第1期,0.8萬字;
《論英美法上的意見證據》,載《律師世界》2003年第3期,0.7萬字;
《證人權利保障論綱》,載《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第1期,1.6萬字;
《證人保護制度探析》,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CSSCI索引)2003年第3期,0.8萬字;
《「陷阱取證」的法律思考》,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六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律師文摘》2004年第1期全文轉載,1.9萬字;
《我國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探析》,載《中國司法鑒定》2003年第2期,0.9萬字;
《一體化下的歐盟司法制度》,《人民法院報》2003年5月26日B2版;
《證人作證的實現方式》,《山東大學法律評論》第1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5萬字;
《刑訊逼供案的舉證責任》,載《法律適用》(核心)2003年第7期,0.9萬字;
《英美恢復性司法述評》,載《中國監獄法學刊》(核心)2003年第6期,0.7萬字;
《刑事普通程序簡易審中的證據問題》,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七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0.8萬字;
《證人制度的實證分析》,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七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1.1萬字;
《傳聞證據規則研究》,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1.9萬字;
《實現正義的另一種進程》載《訴訟法論叢》第九卷(權威),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恢復性司法論壇》2005年卷(群眾出版社2005年版)全文轉載,1.9萬字;
《證人補償制度研究》,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CSSCI索引)2004年第3期,1.1萬字;
《證人制度的經濟學分析》,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八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2.2萬字;
《歐美恢復性司法典型案例評價》,載《判解研究》(核心)2004年第2期,0.9萬字;
《證人制度改革縱橫談》,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九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0.8萬字;
《歐盟檢察發展趨勢與中國檢察制度改革》,載《人民檢察》(核心)2005年第2期,0.7萬字;
《特免權的中國命運》,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十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1.7萬字;
《法治視野下的卧底偵查》,載《法治論叢》2005年的4期,1.2萬字;
《角色、情境與社會容忍——法社會學視野下的刑訊逼供》,載《中外法學》(CSSCI索引)2006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6年第9期全文轉載,3.3萬字;
《面對中國的證據法學》,載《政法論壇》(CSSCI索引)2006年第2期,2.2萬字;
《刑事訴訟中的律師保密義務》,載《刑事法評論》(核心)第18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3.2萬字;
《司法場景中的證人作證》,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核心)2006年第11期全文轉載,1.2萬字;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實證研究——以法院處理刑訊逼供為例》,載《現代法學》(CSSCI索引)2006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1.4萬字;
《證據法學研究的迷思——在西方樣本與中國現實之間》,載《政法論壇》(CSSCI索引)2006年第6期,0.7萬字;
《證據法的批判與建構》,載《環球法律評論》(CSSCI索引)2006年第6期,1.8萬字;
《中國式陪審的省察》,載《法商研究》(CSSCI索引)200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轉載,1.5萬字;
《傳聞法則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載《台灣本土法學雜志》第94期(2007年5月);
《舉報人法律保護的實證研究》,載《法治論壇》2007年第3期;
《證據法學的啟蒙》,載《證據科學》2007年(第15卷)第1、2期;
68. 《力量博弈下的刑訊逼供》,載《華中法律評論》第三卷(2008年12月版);
《民事訴訟中的測謊》,載《中外法學》2008年第6期;
《交叉詢問制度的中國問題》,載《證據學論壇》第14卷,2008年12月版;
《傳統訴訟文化新解》,載《西部法律評論》2009年第1期;
《證據法上的理論迷局》,載《證據科學》2009年第2期。
《中國證據立法的理想與現實》,載《訴訟法學研究》第15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9月版;
《犯罪主觀方面的證明》,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0年第7期全文轉載;
《理念嬗變下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載《理論視野》2010年第8期; 《喧囂中的前進:年終評點司法界》,《湖北法制報》2002年1月22日第15版;
《兒童作證,不是一紙規定那麼簡單》,《檢察日報》2002年12月6日第3版;《切莫盲從誤用測謊技術》,《檢察日報》2003年1月15日第3版;
《「誘惑偵查」須嚴格控制》,《檢察日報》2003年1月24日第3版;
《偷拍、偷錄的困惑》,《人民法院報》2003年1月24日B2版;
《面對司法的媒體監督》,《人民法院報》2003年1月27日B2版;
《亟待規定證人的三種權利》,《檢察日報》2003年2月28日第3版;
《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不應叫停》,《檢察日報》2003年3月28日第3版;
《弘揚法學家精神的可人》,《人民法院報》2003年4月14日B2版;
《卧底偵查需要法律規則》,《檢察日報》2003年6月6日第3版;
《與學術親密接觸》,《法學家茶座》第三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國的誘惑偵查》,《檢察縱橫》2003年第6期;
《追究涉嫌偽證證人的程序》,《法治》2003年第7期;
《如何保障認罪口供的自願性和真實性》,《檢察日報》2003年10月30日第3版,0.4萬字;
《檢察機關在立案監督中具有調查權》,《檢察日報》2003年12月8日第3版,0.4萬字;
《如何建立證人經濟補償制度》,《檢察日報》2004年1月8日第3版;
《歐盟檢察制度有了新發展》,《檢察日報》2004年5月26日第3版;
《證據學研究的「三維世界」》,《證據學論壇》第八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
《卡拉能否永遠OK?》,載《方圓法治》2005年第5期;
《路的制度與制度的路》,《方圓法治》2005年第 2期;
《道德與法律縫隙下的公私概念》,《方圓法治》2005年第 4期;
《維權是最好的美容之道》,《方圓法治》2005年第15期;
《「大義滅親」文化與法律思維》,《方圓法治》2005年第 7期;
《事實·錯案·證據》,《方圓法治》2005年第 8期;
《科技利刃下的隱私權》,《方圓法治》2005年第 10期;
《提倡酷刑的童話》,《法學家茶座》第九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於細微處見法治》,載《中國婦女報》2005年12月20日;
《道德的善行與責任的缺位》,《方圓法治》2005年第 11期;
《證人為什麼不出庭?》,《法制日報》2006年1月5日第10版;
《受賄案件不宜誘惑偵查》,《方圓法治》2006年第 3期;
《為什麼不能實行毒品「合法化」》,《檢察日報》2006年1月9日第3版;
《叢林正義與司法正義》,《法制日報》2006年1月26日第11版;
《順從暴力與順應權力》,《方圓法治》2005年第 13期;
《證據立法呼聲緣何歸於沉寂?》,《檢察日報》2006年2月13日第12版;
《破案率的神話》,載《中國婦女報》2006年2月28日第6版;
《司法的悖論與尷尬》,《方圓法治》2005年第 14期;
《在法治的十字路口》,《方圓法治》2006年第5期;
《第二個辛普森——程序法治視野下的羅伯特殺妻案》,《方圓法治》2006年第6期;
《到底為什麼而爭論》,《檢察日報》2006年4月10日第3版;
《誘惑偵查:既然實際採用,就該立法規制》,《檢察日報》2006年3月20日,0.5萬字;
《讓律師走出保密義務的困局》,《檢察日報》2006年5月8日第3版;
《警察的素質》,《方圓法治》2005年第 16期;
《閑話「以保創收」》,《法制早報》2006年6月5日;
《變遷中的法學研究方法》,《檢察日報》2006年6月19日第3版;
《誰來監督監督者?》,《方圓法治》2005年第 17期;
《小廣告治理中的法治憂思》,《法制早報》2006年7月9日;
《事實的「羅生門」》,《檢察日報》2006年7月24日第3版;
《法律移植中的「捆綁性」》,《法制早報》2006年7月24日;
《毒品「合法化」的烏托邦》,《方圓法治》2005年第 19期;
《親歷庭審台灣「第一女婿」》,《方圓法治》2006年第15期;
《大學的開放與限制》,《法制早報》2006年8月20日;
《錯案何以揮之不去?》,《法制早報》2006年8月28日;
《律師的天堂與地獄》,《方圓法治》2005年第 21期;
《在台北親歷嗆扁現場》,《法律文摘》2006年第7期;
《法學院是怎樣煉成的》,《方圓法治》2006年第17期;
《個案請示制度的「熄燈號」》,《檢察日報》2006年9月18日第3版;
《致命的「常情斷案」》,《法制早報》2006年9月18日;
《百分之百的背後》,《方圓法治》2005年第 24期;
《美麗與哀愁:感受台灣地區法律的脈動》,《法制早報》2006年9月25日;
《中國證據法學第一人》,載《法學家茶座》第12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證據相對主義》,《檢察日報》2006年10月23日第3版;
《法學經濟分析的一扇窗》,《法制早報》2006年10月30日;
《法庭之上誰最大?》,《檢察日報》2006年11月20日第3版;
《法律的一廂情願》,《檢察日報》2006年12月11日第3版;
《動物的法律權利》,《檢察日報》2007年2月5日第3版;
《寶島司法掠影》,《法學家茶座》第14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禁鞭令的開禁與安寧權》,《方圓法治》2007年3月上期;
《排隊文明與中國法治》,《方圓法治》2007年3月下期;
《道路通向哪裡》,《法制日報》2007年4月1日;
《怎能用「電腦排期」根治司法弊病》,《法制日報》2007年4月15日;
《側面看法律》,《檢察日報》2007年4月16日第3版;
《以小說講授法庭科學》,《方圓法治》2007年4月下期;
《嚴格規則與自由裁量》,《方圓法治》2007年5月上期;
《不是神明在審判——電影〈十二怒漢〉中的證明問題》,《方圓法治》2007年5月上期;
《嚴格規則與自由裁量》,《方圓法治》2007年5月下期;
《從發現真實到價值多元》,《檢察日報》2007年6月18日(4748期);
《錯位的權利保障》,《人民法院報》2007年6月26日第5版;
《打擊官員的「真」文憑》,《清風》2007年第3期;
《殺光所有的律師?》《晟典律師評論》2007年第1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8月版;
《雞肋:中國式陪審》,《中國改革》2007年第7期。
《保護舉報人是檢察機關的義務》,《法制日報》2007年8月5日第1版;
《法律人的理想與現實》,《檢察日報》2007年8月13日(4804期);
《「紙餡包子」背後的真問題》,《方圓法治》2007年8月下期(205期);
《塵封的檢察制度史》,《法學家茶座》第16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紙包子」事件:引人深思的五個問題》,《人民法院報》2007年8月21日。
《法庭上的心理學家》,《法制日報》2007年8月26日第15版。
《司法改革的軟體與硬體》,《檢察日報》2007年9月4日(4826期)。
《預防腐敗犯罪需警惕當代韋小寶》,《法制日報》2007年9月9日。
《關於恢復性司法的一個反思》,《人民法院報》2007年9月26日第5版。
《千萬別來念法律?》,《方圓法治》2007年9月下期(205期)。
《法學何以成為科學》,《檢察日報》2007年10月8日。
《我的師父石仲朱》,《檢察日報》2007年10月18日「法學院」第13版;
《在台大法學院聽課》,《檢察日報》2007年10月18日「法學院」第21版;
《網路民意下的司法公正》,《法制日報》2007年10月21日;
《中國古代司法的另一面》,《方圓法治》2007年10月下期(209期);
《韋式貪官與反腐利器》,《檢察日報》2007年11月9日(4885期)第6版。
《聶樹斌案的制度反思》,《法制日報》2007年11月11日第2版;
《證人是靠不住的》,載《人民檢察》2007年11月上期(第21期);
《證據理論的一個側身》,載《方圓法治》2007年11月上期(210期);
《科學證據的迷霧》,《法制日報》2007年11月11日第3版;
《真的「假文憑」與假的「真文憑」》,《檢察日報》2007年12月7日(4913期);
《追問手術簽字制度》,《法制日報》2007年12月9日第2版;
《華南虎」真假辯:一場精彩的民間審判》,《檢察日報》2007年12月10日第3版;
《司法制度的選擇有慣性作用?》,《檢察日報》2007年12月17日第3版;
《個人所得稅的公眾期待》,《法制日報》2007年12月23日;《新華日報》2007年12月24日A3版轉載。
《科學證據一定是科學的嗎》,《檢察日報》2007年12月28日第6版;
《讓個稅回歸「劫富濟貧」的本來面目》,《檢察日報》2008年1月1日第3版;
《電信運營商能推個一干二凈?》,《檢察日報》2008年1月11日第3版;
《刑事證據規定能帶來什麼》,《法制日報》2008年1月27日第2版;
《我永遠不能說真話的遺憾》,《檢察日報》2008年2月1日;
《這是一個謊言盛行的年代嗎》,《檢察日報》2008年2月1日;
《一定要重復漫長的觀念更新進程嗎》,《檢察日報》2008年3月17日;
《歷史的另一張面孔》,《檢察日報》2008年3月21日;
《「許霆案」中的量刑裁量權困局》,《檢察日報》2008年4月4日;
《刑訊逼供與角色扮演》,《人民檢察》2008年第9期(5月)。
《法學研究的本土化問題》,載《檢察日報》2008年6月26日。
《訴訟的游戲規則》,載《檢察日報》2008年7月31日;
《奧運會報道要尊重運動員隱私權》,載《法制日報》2008年8月17日。
《「引誘性執法」是否具有正當性》,載《解放日報》2008年10月6日第11版。
《微軟的「正版秀」》,載《法人》2008年第11期。
《勿讓誠信體系破產》,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期;
《股市期待法治陽光》,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2期;
《「鞭炮門」事件:公務員的年後第一課》,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3期;
《網路反腐的民間力量》,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4期;
《神證時代的正義》,載《檢察日報》2009年2月19日。
《為什麼又是礦難?》,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5期;
《「上帝」為何期盼3·15》,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6期;
《又見公捕公判》,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7期;
《刑法的愚人節》,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8期。
《刑事司法的「潛規則」》,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9期。
《懲罰性賠償有多難》,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0期。
《如果沒有口供》,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1期。
《冷眼旁觀破案率》,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2期。
《戴著鐐銬的舞者》,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3期。
《刑罰的「實報實銷」》,載《人民檢察》2009年第13期。
《不自願的自願》,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4期。
《法官和律師的角色》,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5期。
《測不出的真相》,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6期。
《二審為何不開庭》,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7期。
《刑事司法中的「躲貓貓」》,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8期。
《司法夾縫中的證人》,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9期。
《職務犯罪的「零容忍」》,載《人民檢察》2009年第19期;
《偵查的司法控制》,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20期。
《「釣魚式執法」暴露出的問題》,載《人民法院報》2009年12月8日第五版;
《公開審判的陰影》,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21期;
《像法律人一樣思考?》,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1期;
《從行人社會到汽車社會》,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3期;
《法制的傳統和移植》,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5期;
《該以怎樣的態度和措施遏制刑訊逼供》,載《人民檢察》2010年第5期;
《制度的糾錯系統》,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7期;
《訴訟的時間之殤》,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9期;
《羅彩霞案為何久拖不審?》,載《人民日報》2010年5月6日第9版;
《正義木桶的短板》,載《方圓法治》2010年6月20日第273期;
《在法律與人情之間》,載《方圓法治》2010年7月2日第274期;
《司法能見度》,載《方圓法治》2010年7月20日第275期;
《如何給「張競」公平的通道》,載《人民日報》2010年7月26日;
《讓訴訟成為真正的訴訟》,載《方圓法治》2010年8月20日第277期;
《騙子狂歡是一種社會病》,載《羊城晚報》2010年8月29日;
《見識刑事訴訟的潛規則》,載《改革內參》2010年第32期(8月27日);
《交叉詢問制度碰到中國障礙》,載《改革內參》2010年第32期(8月27日);
《捐款為何不是義務》,載《方圓法治》2010年9月20日第279期;
《法治離我們有多遠》,載《方圓法治》2010年10月20日第281期;
《避風港與紅旗》,載《方圓法治》2010年11月20日第283期; 2003年5月—2004年3月,參與何家弘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證人制度研究」,合著《證人制度研究》,已經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2004年2月—5月,參與歐盟-中國司法合作項目「歐盟刑事司法制度研究」,合著的《刑事司法大趨勢》已經由中國檢察出版社出版;
2005年6-12月,參與美國福特基金項目「反酷刑與中國刑事司法改革」,相關成果已經發表在核心期刊;
2006年,台灣中央研究院資助項目「證人制度比較研究」,已經提交報告;
2006年,參與何家弘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項目「證據法學研究」項目,相關成果已經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5-2007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證人保護制度研究」,已經完成。
2007年5月-10月,參與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起草,已完成。
2007年7月-2008年1月,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司法權基本理論問題研究」,已完成。
2007年10月起,參與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證據法學》,已完成。
2007年11月起,參與最高人民檢察院重點課題「檢察制度比較研究」,已完成。
2008年4月起,獨自承擔中國政法大學校級課題「證據法學的啟蒙」,進行中。
2008年8月起,獨自承擔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8年度科研項目培育資金項目「民事訴訟中測謊結論運用之實證研究」,已完成;
2008年9月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證據立法問題研究》(08JC820046),進行中。
2010年6月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刑事證人保護制度研究》,進行中。
⑤ 求寫一篇讀書筆記(我是南京財經的大學生)書的話 可以是「文化苦旅」、茶館、紅與黑、蘇菲的世界、微軟之
在《狗貓鼠》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通過三種動物之間詳盡的論述來表明了當時中國的景況,也正因為那時,發現了魯迅的隱鼠並不是因長媽媽故意殺死的,也為後《阿長與山海經》作了鋪墊。《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文章《狗•貓•鼠》核心內容表現了魯迅對貓的厭惡和仇視,媚態的貓實際上是以物喻人,不僅指現代評論派的資產階級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動黑暗勢力的共同特徵。 《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阿長與<山海經>》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生動描寫了塾師壽鏡吾的形象,他是魯迅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瑣記》介紹魯迅先生沖破封建束縛,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的一段故事。記敘作者家道衰落後,飽受世人的冷眼而終於走上了與封建主義決絕的道路。《瑣記》記敘魯迅為了尋找「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後改名為雷電學校)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范愛農》則講了魯迅一為貧困潦倒的朋友,而魯迅又通過其死來痛斥了當時的社會在魯迅早年好友中,范愛農是很重要的一位。在《朝花夕拾》的最後一篇專門記敘了與他的交往和他的不幸遭遇,標題叫《范愛農》。此人勤奮正直、孤標傲世。作者通過對他的回憶,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父親的病》講述了魯迅的父親因為庸醫而誤人的故事,魯迅再次通過這一事件來對社會進行了批鬥《父親的病》敘述了父親生病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對庸醫誤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憤慨,是魯迅開啟維新思想的開端,使他以後東渡日本想要學醫救國。《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藤野先生》則是魯迅在回憶於日本留學時的作品,其中講述了自己與藤野嚴九郎的種種師生往事。藤野先生是作者懷抱學醫救國的思想東渡日本遇到的一位老師,這位老師正直熱情,激勵魯迅投入新的戰斗。《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在《無常》中,用非常生動的筆觸,活靈活現地描繪了一個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常的形象,魯迅對他顯露出難以掩飾的贊美和喜愛之情。《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諷。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鄉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 《五猖會》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四篇,主要記敘「我」對兒時急切盼望觀看迎賽神節的急切心情及父親逼「我」背誦詩經時「我」的痛苦感受。《五猖會》記敘了迎神賽會的習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摧殘。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朝花夕拾》的作品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
——目錄——
1、狗·貓·鼠 2、阿長和山海經
3、二十四孝圖 4、五猖會
5、無常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7、父親的病 8、瑣記
9、藤野先生 10、范愛農
1-7篇作品記述魯迅兒童時期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展現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風貌,是了解少年魯迅的可貴篇章。
8-10篇作品,記述魯迅離開家鄉到南京、日本求學和回國後的一段經歷,留下了青年魯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腳印。
——內容簡介——
1、《狗·貓·鼠》——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偶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噑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2、《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了兒時與保姆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舉,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3、《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插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嚴厲地批判了封建復古主義的倒行逆施。
4、《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文章記述了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5、《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諷。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7、《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瑣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為了尋找「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10、《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⑥ 現作為一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在校大學生,行政管理專業,有考研的打算,將來想進入國家監察部門。
恭喜你,首先我是行管專業,我也是河南的二本。今年考研985已錄取。行管專業太火,全國第二,我們班報的三百七八十分的都有,但是目測沒有能上的。與其調劑到不好專業,不好學校,還不如提前選個不錯學校,一般專業或者你感興趣的專業。但是因為你本科學校還行,加上努力勤奮,對自己定位清楚,報個好點的 ,也沒有什麼問題。希望幫到你。
⑦ 信用卡負債20多萬,一直在逾期,應該怎麼辦
您好,正規的貸款都是要和個人徵信情況掛鉤的,借款申請時要查看徵信情況,如出現逾期還款,會對個人徵信產生不良影響,建議您貸款量力而行,按時還款保持徵信。
現在貸款平台那麼多,如果貸款建議選擇大平台,能夠保障資金和信息安全,貸款使用更放心。推薦您使用有錢花,度小滿金融旗下的信貸服務品牌(原名:網路有錢花,2018年6月更名為「有錢花」),具有申請簡便、放款快、借還靈活、息費透明、安全性強等特點。利率最低0.02%起,點擊測額最高可得20萬。
和您分享有錢花的申請條件:有錢花的申請條件主要分為年齡要求和資料要求兩個部分。一、年齡要求:在18-55周歲之間。特別提示:有錢花謝絕向在校大學生提供消費分期貸款,如您是在校大學生,請您放棄申請。二、資料要求:申請過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證、本人借記卡。注意:申請只支持借記卡,申請卡也為您的借款銀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為二代身份證信息,不能使用臨時身份證、過期身份證、一代身份證進行申請。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請根據需要合理借貸,具體產品相關信息以有錢花官方APP實際頁面為准。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⑧ 湖南一農村大媽抱自家蔬菜走秀,大媽的自信來源於什麼
在湖南辰溪,農村婦女自導蔬菜時裝秀創意推銷自己種的農產品,她們選擇就地取材,頭上戴著草帽,身上穿著草裙,手上拿著剛採摘的絲瓜,辣椒,茄子,黃瓜等農產品,自信有趣的排隊走秀展現豐碩的成果,在配上魔性的走秀音樂,也讓很多網友大呼過癮。整個走秀的過程也非常接地氣,而這種創新的推銷方式,也深受廣大網友的喜愛。
其實大媽的這種走秀營銷方式值得很多地方學習,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短視頻也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一個好的產品再加上一個好的營銷方式,能迅速推廣到普通市民之中,特別是地方性的一些特產,如果能很好的推廣到市民之中,就不怕愁,銷量也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這些農家大姐抓住了人們愛抖音的特點,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他們。
⑨ 公司的力量解說詞
《公司的力量》第一集精彩語錄
第一集 公司!公司!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公司改寫了人與人相處的秩序、國與國競爭的規則。今天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從有形到無形的種種成就,紛紛寫下公司之名。
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公司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國家,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引領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用法律保護個人權利、明確所有權歸屬,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場形成的前提。
采訪羅伯特·蒙代爾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我認為,從歷史上看,企業家至少和政治領袖同樣重要。那些偉大的企業家們,曾經讓歐洲變得強大、讓美國變得強大,如今也正在讓中國變得強大,他們是和政治領袖一樣重要的人物。
公司到底是什麼?對於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幸福,公司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一切問題從來都沒有唯一和不變的答案。
我們出生之前,公司早已落地生根,我們離開之後,它還將長存於世。它是我們的過去,也是未來。
我們無法錯過這個比我們的生命更加古老和年輕的命題。在歷史和現實的交錯中,我們想要再次回望來時路。
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⑩ 晚上做夢,夢到有一個人給我打電話,說了這句話。冷眼滿鋪繁華,回頭
是好的兆頭,很快會得到經濟來源。你所有行動幾乎都可以說是圍著一個目標而來,給別人留下固執任性的印象呢!不過,信心在慢慢地恢復,你也會去嘗試一些新的做法,雖然邁出的步子不大。表明夢者將會戰勝自己的對手,贏得成功。對財經信息相當感興趣的幾天。相關的事情都會在近日吸引到你的眼球,創業小故事也是能給你帶來蠻多啟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