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玻璃隕石的功能
大多數玻璃隕石的形狀與熔融濺射物的形狀相似,常呈黑色或深綠色,半透明,有球狀、啞鈴狀、液滴狀、紐扣狀和不規則的塊體。易碎,破裂後多具貝殼狀斷口。大陸上發現的玻璃隕石的大小,從幾毫米至十幾厘米不等,反射光下發暗,但薄的邊緣透亮,並具有不同的顏色,從黃色到綠色,從橄欖褐色到暗褐色。玻璃隕石內常含有氣泡空腔,大小由幾微米至幾毫米,個別可達幾厘米。還含有焦石英、柯石英、斜鋯石和隕石中常見的鐵鎳金屬等包體。
鐵隕石主要由鐵紋石和鎳紋石兩種礦物組成,黑色,不透明,有孔洞,大多數鐵隕石都顯示沖擊效應的特徵。
② 玻璃隕石
玻璃隕石是一種天然玻璃物質。由於外觀似黑曜岩,故又稱似黑曜岩。但兩者的成分、結構都不同。中國古代稱之為雷公墨。唐代劉恂著《嶺表錄異》曾有記載。玻璃隕石內常含有氣泡空腔,大小由幾微米至幾毫米,個別可達幾厘米。還含有焦石英、柯石英、斜鋯石和隕石中常見的鐵鎳金屬等包體。一般認為,玻璃隕石是巨大的隕石或彗核撞擊地球,使地球表層岩石熔融高速濺出坑外急速冷卻而成。也有人認為,玻璃隕石是從宇宙空間降落到地球大氣層的玻璃雨。關於玻璃隕石的成因,還沒有一致的看法。
大多數玻璃隕石的形狀與熔融濺射物的形狀相似,常呈黑色或深綠色,半透明,一般認為是隕星事件造成的,大隕星沖撞使地表及隕星的碎裂物很快融熔、迅速冷卻結晶而成。有球狀、啞鈴狀、液滴狀、紐扣狀和不規則的塊體。易碎,破裂後多具貝殼狀斷口。大陸上發現的玻璃隕石的大小,從幾毫米至十幾厘米不等,反射光下發暗,但薄的邊緣透亮,並具有不同的顏色,從黃色到綠色,從橄欖褐色到暗褐色。比重一般為2.3~2.6,折光率為1.48~1.62。其組成,同一區域比較一致,不同區域差異很大。但SiO2含量都很高,實際上是100%的玻璃。微玻璃隕石只在海洋沉積物中有發現。其大小都在幾毫米以下,與附近大陸上的玻璃隕石具
玻璃隕石主要按年齡分類,而同一地區的玻璃隕石具有大體一致的年齡值。
世界上玻璃隕石主要集中分布於4個地區:
①亞澳區,包括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東南亞、菲律賓、塔斯馬尼亞等地及附近海域,年齡值約70萬年。
②捷克和斯洛伐克區,發現於波斯米亞和摩拉維亞,在摩拉維亞發現的稱莫爾達維玻璃隕石,年齡值約1450萬年。
③北美區,主要發現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喬治亞州等地,年齡值約3400萬年。
④象牙海岸區,包括象牙海岸、迦納及其附近海域,年齡值約110萬年。
有同樣的年齡、組成和形狀。
地球上的隕石除玻璃隕石外,分布幾乎是均勻的,在有人們居住的地區是容易被發現,而在荒無人煙的地區,有記錄的十分罕見,北極、南極地區,現在去考查的人們極易拾得隕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玻璃隕石在地球上的分布,與其它隕石完全不同,玻璃隕石在地球上有一定的隕落區,每個隕落區中的玻璃隕石,代表了一次天體隕落事件,隕落區中玻璃隕石是同一隕落事件的產物。
玻璃隕石隕落區有捷克隕落區、象牙海岸隕落區、澳大利亞隕落區、北美洲隕落區。
在埃及西部與利比亞接壤處的沙漠地區,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等地也有玻璃隕石隕落的記錄。
捷克隕落區,位於捷克南部的莫爾達維,玻璃隕石的地質絕對年齡為14―14.7百萬年。
象牙海岸隕落區,位於象牙海岸、迦納及附近海域,玻璃隕石的地質絕對年齡為1.3―1.5百萬年。
澳大利亞隕落區,位於澳大利亞、印尼、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中國的雷州半島及海南島,這是地球上玻璃隕石分布最廣的地域,最寬的地方達10000餘公里,玻璃隕石隕落區約佔地球面積1/10,玻璃隕石的地質絕對年齡為0.7百萬年是最「年輕」的了。
北美隕落區,位於美國的得克薩斯州、喬治亞洲、華盛頓,玻璃隕石的地質絕對年齡為35百萬年,產於始新統地層中。
③ 玻璃隕石有哪些鑒別方法與特點
由於在大氣層中燃燒時,玻璃隕石受熱並不均勻,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在表面上會有氣印,氣印看起來就像是拇指按壓的手印;不同的玻璃隕石,它的氣印形狀也不相同。
玻璃隕石一般都與融殼,因為玻璃隕石中常含有鐵,通常,融殼是黑色的,但有時是褐色或綠色或甚至是更清晰的顏色,它通常會有小裂縫和紋理像皮革。但有很少的玻璃隕石沒有融殼。
比重:玻璃隕石因為含鐵鎳比重較大,玻璃隕石比重可達8,玻璃隕石也因常含20鐵鎳,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但是,存在極少量的石質玻璃隕石(如碳質球粒玻璃隕石等)因不含或金屬含量極低,其密度與一般地球岩石相似。
玻璃隕石注意事項
天然玻璃隕石以黃綠色色調為主,透明度較好,顏色較鮮艷、明快;仿天然玻璃隕石則以綠色偏藍色調為主,有時帶有褐色調,顏色整體發暗。
原料表面氣孔與仿氣孔:天然玻璃隕石表面氣孔邊緣多較鋒利,而仿天然玻璃隕石樣品表面的磨蝕坑(用於仿天然玻璃表面的氣孔)邊緣多較圓滑;另外,天然玻璃隕石的表面的氣孔具有方向性,且深淺不一,而仿製品的氣孔則整體較為均一,不具方向性。
④ 玻璃隕石是如何形成的
在我國雷州半島的湛江市、海康縣和徐聞縣境內,以及海南島東北海岸的文昌縣至瓊海縣一帶,每當雷雨以後,沖刷過的曠野里偶爾能拾到一種杏子大小的黑色玻璃質石塊。
世界上別的地方也發現過這種天然玻璃質石塊,一般長數毫米到十厘米,幾克到一、二十克重,最重的有百餘克。形狀多樣,有水滴狀、球狀、棒狀、薄管狀、平板狀,也有啞鈴狀、鈕扣狀、餅狀、瓦片狀等,但以厚的碎核桃殼狀、薄片狀和不規則狀最為多見。顏色有黃、綠、橄欖褐色直到幾乎不透明的暗褐色和黑色。在一些海底鑽孔岩芯里還發現過一種剛剛能看得見的微小玻璃質球體。石器時代的人類曾用它們來製造工具。18世紀時有人認為它們是史前人類製造的玻璃遺跡,後來又有人猜測它們是雷電的產物。1844年,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澳大利亞旅行時,得到一塊鈕扣狀的玻璃質石頭,他確信這是火山噴發形成的一種黑曜岩(酸性的玻璃質火山噴出岩),後世稱之為達爾文石或達爾文玻璃。這種奇怪的石頭表面往往帶有刻痕或流動條紋,與火山彈類似,也暗示了它們可能是火山噴發的產物。
有趣的是,玻璃石在地球上並非隨意散布,而是很有「選擇性」的,主要集中散布在南北緯50度之間的4個地區。而且出現在每個地區的玻璃石的化學組成和外形上都有相似之處,「年齡」也都是一致的。
顯而易見,火山成因說無法解釋玻璃石的分布特點。因為地球上火山的分布與4個散布區並不吻合,火山的噴發時間也不是集中在上述4個特定時期。19世紀時,已經有人推想它可能是一種隕石物質。可是人類歷史上所看到的自天而降的隕石只有3種:鐵隕石、石隕石和石鐵隕石,從來沒看見到過玻璃隕石的墜落。再說玻璃隕石的二氧化硅含量非常高,一般達70%~80%,最高達98%,與地球上的酸性火成岩、石英砂岩接近,與普通隕石的成分則完全不同。而且隕石的年齡多在30億~40億年以上,而玻璃隕石非常年輕,最老的也只有3450萬年。那麼玻璃隕石起源於何種天體呢?
有人推測它可能是月球近期火山噴發的噴出物,飛濺到地球上而形成的。但月球地質學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作用早在31億年前已基本結束,尤其是近5億年來,更不可能噴發出如此多的玻璃隕石落到地球上來。1980年,美國科學家奧基夫發表了更為怪誕的理論:3400萬年前,由於月球上一次火山爆發,飛濺出許多碎石,在地球外面形成一個環,類似當今的土星環。這條環阻擋了陽光,使地球突然變冷,造成新世時的大量生物絕滅事件。以後由於太陽光壓或地球大氣的阻力,這條環逐漸消失,其中部分碎石跌下地球,就是玻璃隕石。然而玻璃隕石還有其他年齡組的,無法都用3400萬年前的一個地球環來解釋。
當今比較盛行的是沖擊變質說,認為巨大的隕石或彗星核高速隕落時,撞擊地面,會使地表岩石快速熔化變質並飛濺起來形成玻璃隕石。這一假說的支持者在莫爾達維區和象牙海岸區附近都找到了隕石坑,它們的同位素年齡與產自附近的玻璃隕石相仿;在東南亞和北美的玻璃隕石中還發現了二氧化硅和鋯石的沖擊變質產物——鋯石英、斜鋯石和金屬鎳鐵珠球。反對者則提出質疑:在最大的澳大利亞散布區並沒有找到相應的隕石坑;而且沖擊變質物質要散落到范圍廣大的亞澳區,必須得有6千米/秒以上的初速度,這是不可能達到的;最後,玻璃隕石的內部結構是絕對均勻的玻璃質,而隕石碰撞地球形成的沖擊玻璃在顯微鏡下卻可以看到原來礦物的晶體輪廓及晶體殘余,說明兩者性質完全不同。
玻璃隕石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⑤ 玻璃隕石有幾種
玻璃隕石主要出現在北美、象牙海岸等地區。玻璃隕石在我國不多見,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海南、廣西、甘肅一帶。隕石主要分為鐵隕石和石隕石。玻璃隕石是石隕石一種,系石英質的隕石,在進入大氣層後熔融,墜地後又快速冷凝,顏色有黑、墨綠、棕褐,表層具拉長狀氣泡及大小不等的圓形氣泡,有的似如月球表面的環形山狀圖案。中國古代曾稱它為「雷公墨」。早在1000多年前,中國唐朝劉恂所著《嶺表錄異》一書中就有玻璃隕石的記載:「雷州驟雨後,人於野中得石如黳石,謂之雷公墨。和之錚然,光瑩可愛。」據1844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描述,在澳大利亞獲得一塊鈕扣狀玻璃質石塊,認為是黑曜岩(達爾文玻璃),以後在世界范圍內發現這種類似玻璃質石塊,並通稱為「玻璃隕石」。玻璃隕石由於質地堅韌,可雕刻成手飾、胸飾,在珠寶市場上價格十分昂貴。
玻璃隕石是與某種石隕石伴生的一種。它是一種天然玻璃物質。由於外觀似黑曜岩,故又稱似黑曜岩。但兩者的成分、結構都不同。玻璃隕石的形狀與熔融濺射物的形狀相似,有球狀、細長狀、啞鈴狀、液滴狀、鈕扣狀和不規則的塊狀等。玻璃隕石的顏色有黑、墨綠,表層具拉長狀氣泡及大小不等的氣泡,有的似如月球表面的環形山狀圖案。它有明顯的形成特證:內部高純度無雜質,通體布滿緻密的小氣泡,外部有融殼,融殼上有流紋,外部和融殼下有時會產生大的氣印。重約:14565克,目前市場中那麼大快的隕石屬實罕見。
⑥ 玻璃隕石有哪些特徵
玻璃隕石呈塊狀、不規則狀、啞鈴狀、液滴狀和紐扣狀,比重為2.32-2.5g/mm3,折射率為1.48-1.52,且折射率值與SiO2含量呈負相關關系;
顏色以棕黑色和深綠色為主,大多數玻璃隕石發育流動構造,有異離體,焦石英和氣孔,凹坑及各種刻蝕痕跡。
除Muong Nong型層狀玻璃隕石外,大多數玻璃隕石所含包體礦物極少,Muong Nong型玻璃隕石所含的微粒礦物包體中,有些被證明是撞擊母體的殘留物。
分布范圍:
玻璃隕石具有廣泛而限定的地理分布,分布在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和喬治亞州的玻璃隕石稱為北美群;分布在中歐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的莫爾達維河流域的玻璃隕石稱為莫爾達維石群;
分布在象牙海岸的玻璃隕石稱為象牙海岸群,最大的一個玻璃隕石群是澳大利亞-東南亞玻璃隕石群,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亞半島及我國的南部地區,分布面積約佔地球陸地表面積的10%。
我國玻璃隕石最早發現於海南和雷州半島,其特點以及年齡與澳大利亞—東南亞玻璃隕石相似,可能是同期產生的。
⑦ 玻璃隕石是什麼
玻璃隕石是石隕石的一種,它是一種天然的含稀少礦物包體的富硅玻璃,由於外觀似黑曜岩,故又稱似黑曜岩。但兩者的成分、結構都不同。中國古代稱之為雷公墨。相傳,當烏雲翻滾,雷公在製造閃電雷鳴奔走之時,不慎將書寫雷霆號令的墨塊跌落在瓊雷地區,於是我國雷州半島南端和海南島一帶每每在雷雨交加之後,山溝里便出現一些色墨狀異的小石頭,碎之則如玻璃,故名。唐代劉恂著《嶺表錄異》曾有記載:「雷州驟雨後,人於野中得石如翳石,謂之雷公墨,扣之錚然,光瑩可愛」。
雷公墨一般重幾克到一二十克,最重的有百餘克。有水滴狀、球狀、薄管狀、平板狀,也有啞鈴狀、液滴狀、紐扣狀、餅狀、瓦片狀等,但以厚的碎核桃殼狀、不規則狀和薄片狀最為多見。有意思的是,不論其大小如何或是什麼形狀,他們的斷面絕大多數很像機翼的斷面,呈流線型。因此最有理由推測其在落地之前經過了熔融狀態下的高速飛行。雷公墨的表面有凹坑和線紋。凹坑多為兩端圓滑的長溝型,長10餘毫米,寬和深為幾毫米或不及1mm;紋線為凸紋,粗僅0.03~0.15mm,有時平行玻璃體的長軸方向,有時呈漩渦狀,有時沿紐扣形玻璃體的中心頂端向四周散射。用氫氟酸腐蝕幾小時,可看到這些坑是由密布的更小的坑組成。據此推斷,雷公墨是在高溫下迅速熔融、而後急劇冷卻的條件下形成的。
雷公墨常呈黑色或深綠色、半透明、易碎,破裂後多具貝殼狀斷口。陸地上發現的玻璃隕石,反射光下黯淡,僅薄的邊緣透亮,其顏色或從黃色至綠色,或從橄欖褐色至暗褐色。密度一般為2.3~2.6g/cm3,折射率為1.48~1.62。其組分雖隨隕落區域的不同而差異很大,但Si O2含量都很高,接近100%。微玻璃隕石只在海洋沉積物中有發現,其大小都在幾毫米以下,與附近大陸上的玻璃隕石具有相似的年齡、組成與形狀。
玻璃隕石的成因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是巨大的隕石或彗星撞擊地球時,使地球表層岩石熔融而高速濺出坑外急速冷卻而成;也有觀點認為,玻璃隕石是從宇宙空間降落到地球大氣層的玻璃雨;還有學者認為玻璃隕石是玻璃質宇宙碎片進入大氣層時,猛烈燃燒並在墜至地面後由於溫度驟降而迅速冷凝形成的。
⑧ 玻璃隕石,
的確有玻璃隕石
現在科學研究證明。,玻璃隕石是某種石隕石降落過程中融化的液質冷卻後的產物。玻璃隕石的母石為淡綠色和黑色兩種,因此,玻璃隕石的降落都是與母石共同進行的。玻璃隕石為半透明的玻璃質體,有微弱磁性,顏色為墨綠色、綠色,淡綠色,棕色,褐色,深褐色,還有少見的硃砂色。比重為2.6至3.0左右。玻璃隕石是在高空、高溫、高壓和高速下形成的,所以它有明顯的形成特證:內部高純度無雜質,通體布滿緻密的小氣泡,外部有融殼,融殼上有流紋,外部和融殼下有時會產生大的氣印。因為玻璃隕石在降落過程中為液質體,在高速下它們會被分解為較小的質量體,因此客觀上不存在極大質量的玻璃隕石
簡介
玻璃隕石是與某種石隕石伴生的一種。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844在澳大利亞獲得一塊鈕扣狀玻璃質石塊,以後在世界范圍內這種類似玻璃質石塊通稱為"玻璃隕石"。它是一種天然玻璃物質。由於外觀似黑曜岩,故又稱似黑曜岩。但兩者的成分、結構都不同。大多數玻璃隕石的形狀與熔融濺射物的形狀相似,有球狀、細長狀、啞鈴狀、液滴狀、鈕扣狀和不規則的塊狀等。它成群地撒落在大陸上或海底沉積物中。玻璃隕石的顏色有黑、墨綠、棕褐,表層具拉長狀氣泡及大小不等的氣泡,有的似如月球表面的環形山狀圖案,密度約為2.38-3.0。
組成
玻璃隕石的組成,同一區域十分均一,但不同區域差別很大。化學組成變化范圍:SiO2為48~85%;Al2O3為8~18%;FeO為1.4~11%;MgO為0.4~28%;CaO為0.3~10%;Na2O為0.3~3.9%;K2O為1.3~3.8%;TiO2為0.3~1.1%。玻璃隕石的折光率為1.48~1.62。大陸玻璃隕石的密度為2.3~3.0克/厘米3,某些微玻璃隕石可以達到更高的數值。
玻璃隕石內常有氣泡空腔,大小由幾微米至幾毫米,個別可達幾厘米;有的還含有焦石英、柯石英、斜鋯石和隕石中常見的鐵鎳金屬。
特徵
大多數玻璃隕石的形狀與熔融濺射物的形狀相似,常呈黑色或深綠色,半透明,以前普遍認為是隕星事件造成的,大隕星沖撞使地表及隕星的碎裂物很快融熔、迅速冷卻結晶而成。但人類在玻璃隕石發現地及附近都沒有發現隕石坑,更沒有發現很大的另類隕石,因此,經現在科學研究證明,玻璃隕石是某種石隕石熔融後的產物。有球狀、啞鈴狀、液滴狀、紐扣狀,最多的是不規則的塊體。易碎,破裂後多具貝殼狀斷口。大陸上發現的玻璃隕石的大小,從幾毫米至十幾厘米不等 。
⑨ 玻璃隕石
一塊廢棄的茶色玻璃渣子,隕石的確定是要做專業的礦物成分比對的,不是什麼石頭玻璃都能稱為隕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