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尋找詩句
送別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孟浩然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但去莫復向,白雲天盡時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接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鄉愁的
獨到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秋思》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偶書》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王孫游》
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夏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酒的
《問劉十九》白居易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勸客賞。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新豐主人 儲光羲 新豐主人新酒熟, 舊客還歸舊堂宿。 滿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軒竹。 雲散天高秋月明, 東家少女解秦箏。 醉來忘卻巴陵道, 夢中疑是洛陽城。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東, 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雲漢。 戲問花門酒家翁 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壺百瓮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 摘來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時在客舍作 高適 相逢旅館意多違, 暮雪初晴候燕飛。 主人酒盡君未醉。 薄暮途遙歸不歸?
春的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 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夏的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歷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餘之景,時已至初夏。
唐·韋應物《游開元精舍》
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雲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歷五月半後。淅:風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秋的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准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緻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台階。
唐•杜牧《秋夕》
冬的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梅花----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描寫冬天的詩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 雪
劉長卿 柳宗元
日 暮 蒼 山 遠,千 山 鳥 飛 絕,
天 寒 白 屋 貧。萬 徑 人 蹤 滅。
柴 門 聞 犬 吠,孤 舟 蓑 笠 翁,
風 雪 夜 歸 人。獨 釣 寒 江 雪。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樣子;一說猶「飄飄」。晛;太陽的熱氣。曰:語助詞,無實義。
《詩經·小雅·角弓》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凄凄:寒涼。翳翳:陰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見。皓:白。
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朔風:北風。勁:猛烈。哀:凄厲。
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牖:窗戶。風驚竹:風中帶雪,打在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
軒轅台: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行》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回風:迴旋的風。
唐·杜甫《對雪》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雲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無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一作張繼詩)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肅殺:嚴酷蕭瑟的樣子。
唐·呂溫《孟冬蒲津關河亭作》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風聲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岩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雲
唐·元稹《南秦雪》
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六齣: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齣」稱雪花。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駢《對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旋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凍而流動不暢,因以嗚咽來形容。吟:歌吟。
唐·劉駕《苦寒吟》:「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玉龍:形容飛雪。敗鱗殘甲:形容雪片亂舞如鱗甲之片紛紛墜落。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詩話》載張元作《雪》詩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玉:喻白雪。
元·黃庚《雪》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清·洪升《雪望》
Ⅱ 《世說新語·賢媛》譯文
白話譯文:
陳嬰是東陽縣人,從小就注意加強道德品行的修養,在鄉里中很有名望。秦代末年,天下大亂,東陽人想擁護陳嬰做首領,
陳母對陳嬰說:「不行!自從我做了你家的媳婦後,從年輕時起就遇到你家貧賤,一旦暴得富貴,不吉利。不如把軍隊交給別人。事成了,可以稍為得些好處;失敗了,災禍自有他人承擔。」
漢元帝的宮女已經很多,於是就派畫工去畫下她們的模樣,想要召喚她們時,就翻看畫像按圖召見。宮女中相貌一般的人,都賄賂畫工。王昭君容貌非常美麗,不願用不正當的手段去乞求,畫工就醜化了她的容貌。
後來匈奴來媾和,向漢元帝求賜美女,元帝便拿昭君當做皇族女嫁去。召見以後又很捨不得她,但是名字已經告訴了匈奴,不想中途更改,於是昭君就去了匈奴。
漢成帝很寵愛趙飛燕,飛燕誣陷班婕妤祈求鬼神加禍於她,於是拷問班婕妤。班的供詞說:「我聽說死生由命運來決定,富貴隨天意去安排。
做好事尚且不一定得福,起邪念又想得到什麼呢!如果鬼神有知覺,就不會接受那種邪惡諂佞的禱告;如果鬼神沒有知覺,向它禱告又有什麼好處!所以我是不做這種事的。」
魏武帝曹操死後,文帝曹丕把武帝的宮女全都留下來侍奉自己。到文帝病重的時候,他母親卞後去看他的病;卞太後一進內室,看見值班、侍奉的都是從前曹操所寵愛的人。
太後就問她們:「什麼時候過來的?」她們說:「正在招魂時過來的。」太後便不再往前去,嘆息道:「狗鼠也不吃你吃剩的東西,確是該死呀!」一直到文帝去世,太後竟也不去哭吊。
趙母嫁女兒,女兒臨出門時,她告誡女兒說:「千萬不要做好事!」女兒問道:「不做好事,可以做壞事嗎?」母親說:「好事尚且不能做,何況是壞事呢!」
原文:
陳嬰者,東陽人,少修德行,著稱鄉黨。秦末大亂,東陽人慾奉嬰為主,母曰:「不可!自我為汝家婦,少見貧賤,一旦富貴,不祥。不如以兵屬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禍有所歸。」
漢元帝宮人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貨賂。王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苟求,工遂毀為其狀。後匈奴來和,求美女於漢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見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於是遂行。
漢成帝幸趙飛燕,飛燕讒班婕妤祝詛,於是考問。辭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善尚不蒙福,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訴;若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後出看疾;太後入戶,見直侍並是昔日所愛幸者。太後問:「何時來邪?」雲:「正伏魄時過。」因不復前而嘆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應爾!」至山陵,亦竟不臨。
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為好(1)!」女曰:「不為好,可為惡邪?」母曰:「好尚不可為,其況惡乎!」
出處:出自南朝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的《世說新語·賢媛》。
(2)令薄聯手倒陳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世說新語》的編纂成書固然與劉宋家族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有關,然而劉義慶之所以對魏晉士人情有獨鍾化大氣力與其門客共襄盛舉還有他個人身世的內在原因。
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劉裕對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剛登基便先後殺了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擁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為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嚴格控制並殺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員,這其中就包括名將檀道濟。[5]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義慶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以免遭禍。本傳言「太白星犯右執法,義慶懼有災禍,乞求外鎮。」這實際上是劉義慶借故離開京城,遠離是非之地。盡管文帝下詔勸解寬慰但架不住劉義慶「固求解僕射乃許之」。
劉義慶終於得以外鎮為荊州刺史。外鎮後的劉義慶仍然如同驚弓之鳥,心有餘悸。他處在宋文帝劉義隆對於宗室諸王懷疑猜忌的統治之下為了全身遠禍,於是招聚文學之士寄情文史編輯了《世說新語》這樣一部清談之書。
Ⅲ 「削跡於衛窮於齊圍於陳」文言文翻譯。
意思是:在衛國被人鏟削掉所有足跡,在齊國被逼得走投無路,在陳國蔡國之間遭受圍困。
出自:《莊子 雜篇 盜拓》
原文選段:
子自謂才士聖人邪?則再逐於魯,削跡於衛,窮於齊,圍於陳蔡,不容身於天下。子之道豈足貴邪?
釋義:
你不是自稱才智的學士、聖哲的人物嗎?卻兩次被逐出魯國,在衛國被人鏟削掉所有足跡,在齊國被逼得走投無路,在陳國蔡國之間遭受圍困,不能容身於天下。
而你所教育的子路卻又遭受如此的禍患,做師長的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立足,做學生的也就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為人,你的那套主張難道還有可貴之處嗎?
「盜跖」為一人名,指稱一個名叫跖的大盜,本篇以人物之名為篇名。《盜跖》內容的中心是抨擊儒家,指斥儒家觀點的虛偽性和欺騙性,主張返歸原始,順其自然。
作者思想成就:
莊周喜托寓言以廣其意,「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他也成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莊子在哲學上,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他說:「道之真以修身,其緒余以為國家,其土苴以為天下。」(《莊子·讓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華用以修身,它的余緒用以治理國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他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子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
Ⅳ 《世說新語 任誕二十三》譯文
譯文:
山季倫都督荊州時,經常出遊暢飲。人們給他編首歌說:「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舉手問葛強,何如並州兒?」高陽池在襄陽縣。葛強是他的愛將,是並州人。
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給她道別,有人責怪阮籍。阮籍說:「禮法難道是為我們這類人制訂的嗎?」
原文:
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艼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舉手問葛強,何如並州兒?」高陽池在襄陽。強是其愛將,並州人也。
阮籍嫂嘗還家,籍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輩設也?」
出處:出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任誕二十三》。
(4)令薄聯手倒陳擴展閱讀:
人物簡介:
阮籍(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竹林七賢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八十二首》、《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後來發生魏晉禪代的政治動亂,由於對現實的失望和深感生命無常,因此採取了蔑棄禮法名教的憤激態度,轉到以隱世為旨趣的道家思想軌道上來。在阮籍的自述詩《詠懷詩》中「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
可以看到這一點。另一方面也受了當時盛行的玄學的影響,阮籍自己也是魏晉玄學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寫過兩篇著名的論文《通老論》、《達庄論》。
不過他對儒學也並不一概排斥,如他在《樂論》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禮作樂對於「移風易俗」要性,認為"禮定其象,樂平其心,禮治其外,樂化其內,禮樂正而天下平」。
阮籍在社會政治觀上主張「自然」排斥名教,想建立道家所說的「無為」、「無君」的社會。在哲學觀上,阮籍贊同老莊的「達」的觀點,認為「達』『的根本途徑或基本方法即為「齊物」。
Ⅳ 張良的故事
張良是如何在幫助劉邦稱帝後順利脫身的?張良字子房,是漢初三傑之一。在爭奪天下時,曾為劉邦立下過汗馬功勞。在鴻門宴上,項羽等人口蜜腹劍暗藏殺機,張良力勸劉邦隱忍,讓他保存實力,以免得罪項羽等人,遭來殺身之禍。與此同時,張良還想辦法疏通關系,讓劉邦可以順利脫身。楚漢爭霸期間,張良多次為劉邦出謀劃策,幫他平定諸侯獲得整個天下。劉邦後來也曾評價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當然,除了上述兩點之外。張良沒有被劉邦誅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張良手中沒有兵權,根本無法威脅到劉邦,所以他才會被留下來。如果張良當初接受齊國三萬戶封賞,他在劉邦心目中就會成為一個潛在威脅,他完全可利用齊國稅收四處招兵買馬,然後靠著自己的謀略四處攻城略地。張良不願意佔據那麼多財富,可能也是在劉邦表明,他不愛錢,也不愛權,只想著靜居行氣,研究黃老之學,不會對皇權產生任何威脅。
Ⅵ 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清] 陳澹然「寤言二遷都建藩議」全文
全文:
西蜀、寧遠不建親藩,巴塘打箭爐不駐提鎮,則藏危而蜀亦危。永昌不移撫部,黑江不設水師,則騰越臨江易動而滇危。兩粵不建親藩,西江水師不立,粵西撫部不駐潯州,則鎮南孤遠。粵東撫部不駐雷州,則瓊崖易覬。而粵東西危,蜀藏滇粵危,則西南大勢去矣。
夫自東三省繞內外蒙古達新疆衛藏滇粵。國家所恃為藩籬者如此,又況沿海萬里無藩籬之限。喜人怒獸之倫飆忽電邁於房櫳卧榻之內,搤吾喉舌而踞吾腹心,顧可幾幸萬一於旦夕間哉?方今國勢無復雍乾財富之盛,驟語建置微特黎民滋懼,即殊識之士亦徘徊瞻顧而不敢為。
惟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誠欲延國命於累卵之崩,舉危疆以圖自保,則因勢制地之術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綱維,而徐措其節目之細,則遷都之說尚焉。
白話譯文:
東三省內蒙古根本在兩京,而興京、多倫諾不建親藩。混同江老師不立,索倫金不是馬寇賊不安撫,他們的首領而加重他的權力,就逐漸長期一定是俄用,而東三省內蒙古危險。二是危險而京城沒有睡覺的時間了。藏滇根本在巴蜀,衛藏地區六千里沒有親藩駐扎。
什倫布不大臣駐宗喀薄宗二城訓練兵士,就印緬都容易造成危險而隱藏。西蜀、寧遠不建親藩,巴塘打箭爐不停提鎮,就藏危險而蜀也危險。永昌郡不移交撫部,黑江不設水師,那麼騰越臨江易動而滇危險。
廣西不建親藩,西江水老師不立,廣西巡撫部不在得州,那麼鎮南偏遠。廣東巡撫部不在雷州,那麼瓊崖容易做夢。而廣東東西危險,四川藏滇粵危險,就西南大形勢走了。那些從東三省圍繞內外蒙古理解新疆衛藏滇粵。國家所依靠的是籬笆這樣,又何況沿海萬里沒有籬笆的限制。
喜歡人怒獸的倫疾風閃電超越房櫳床的內,掐住我喉舌卻在我心中,只能希望萬一在早晚之間嗎?現在國家的形勢不再雍乾財富的豐富,突然對建立微特黎人越來越擔心,就不認識的人也徘徊觀望,不敢做只有自古不謀萬世的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的不足謀一域。
如果想要延續國家生命危如累卵的去世,整個危險邊境以圖謀保護自己,就因為權勢控制土地的方法固然不能不先振其綱領,而徐注意他的節目的細節,就遷都的主張還了。
出處:出自清代陳澹然的《寤言二*遷都建藩議》。
(6)令薄聯手倒陳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陳澹然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清朝國勢的日衰,他提出「遷都建藩」的建議,還寫了篇《遷都建藩議》,呼籲把朝廷搬到荊州,甚至羅列了遷都的十大好處。文中說:「方今國勢,無復雍乾財富之盛,驟語建置,微特黎民滋恐,即殊識之士亦非徘徊瞻顧而不敢為。
惟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誠欲延國命於累卵之巔,舉危疆以圖自保,則因勢制地之術,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綱維而徐措其節目之細,則遷都之說尚焉。」
意思是:
現在國家的形勢不再雍乾財富的豐富,突然對建立微特黎人越來越擔心,就不認識的人也徘徊觀望,不敢做只有自古不謀萬世的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的不足謀一域。
如果想要延續國家生命危如累卵的去世,整個危險邊境以圖謀保護自己,就因為權勢控制土地的方法固然不能不先振其綱領,而徐注意他的節目的細節,就遷都的主張還了。
Ⅶ 洪興大飛電影里為什麼說他是洪興的老大
因為大飛是洪興話事人之一。
大飛,古惑仔中洪興的一名話事人,1965年11月29日出世,真名徐飛鴻。外號「大飛「。古惑仔「仁義智勇「」四大主角之「義」字主角人物。
為人仗義,義薄雲天,對朋友極為真誠。可以說他是陳浩南的第一摯友。福田一戰,僅大飛和浩南倖存。15年後,兩人重逢,再度返回香港,繼續維護洪興。
(7)令薄聯手倒陳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曾經因為身邊兩位女人華娃及Karan死亡而出家為僧,還俗後和「洪興分部」的神仙可決戰中勝出,成為香港仔區話事人,於江湖排名爭霸戰中,成功打入八強。大飛曾代替官司纏身的陳浩南,暫代洪興社龍頭一職。和鍾亞四結婚,有一子徐世飛。
在沖突中因意外令哈里墜樓死亡。大飛最後與六大話事人拯救自毀的陳浩南,在「東英社」及「毒蛇幫」舉行聯盟大典之時,與灰狗聯手對抗「毒蛇幫」副幫主地中海,被地中海重創倒地昏迷,後被曾受大飛恩惠的「東英社」小頭目亞亮暗中救走,之後大飛曾在內地出現。
Ⅷ 文言文《鄭當時傳》翻譯
原文
鄭當時傳鄭當時者,字庄,陳人也。其先鄭君嘗為項籍將,籍死,已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 鄭庄以任俠自喜,脫張羽於厄,聲聞梁楚之間。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遷為魯中尉、濟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為右內史。以武安侯、魏其時議,貶秩為詹事,遷為大農令。 庄為太史,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執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庄廉,又不治其產業,仰奉賜以給諸公。然其饋遺人,不過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於己。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聞人之善言,進之上,唯恐後。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稱鄭庄。 鄭庄使視決河,自請治行五日。上曰:「吾聞『鄭庄行,千里不齎糧',請治行者何也?」然鄭庄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及晚節,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庄任人賓客為大農僦人,多逋負。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其事,庄以此陷罪,贖為庶人。頃之,守長史。上以為老,以庄為汝南太守。數歲,以官卒。卒後家無余貲財。
譯文
鄭當時,字庄,陳郡人。他的祖先鄭君曾經為項籍的屬將;項籍兵敗而死,不久天下便歸屬了漢。漢高祖劉邦命令那些原項籍的部下直呼項籍的名字。唯獨鄭君不肯接受詔令。劉邦下詔把直呼項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為大夫,而放逐了鄭君。 鄭庄以仗義行俠為自豪。因為在張羽困難時予以救助,從而聞名於梁、楚地區。漢景帝時擔任太子舍人的職務。每五天休假的時候。常在長安的城郊備置馬匹,問侯那麼老朋友,拜訪或答謝賓客,夜以繼日,通宵達旦,還常恐怕應酬不周。鄭庄喜好黃帝、老子的學說,那些為他敬慕年長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象怕來不及見他們的樣子。雖然年紀輕輕,官品低微,然而他來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輩的,在全國很有名氣的人。漢武帝即位之後,鄭庄逐漸晉升為魯國中尉、濟南太守、江都國相,直到九卿中右內史之職。因為評議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竇要的爭端是非,(未能始終堅持己見),被貶職為詹事,再升遷為大農令。 鄭庄任太史時,告誡屬下說:「客人到來,無論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報),不要讓他滯留在門口等侯。」他對客人行賓主的禮節,以自己高貴的身份謙虛的對待別人。鄭庄很廉潔,不喜歡購置產業,只靠皇上的賞賜供給門客。然而贈給他人物品,不過一竹籃食物而已。每次朝見皇上。有機會便要稱道中國的忠厚長者。他推薦士人及其官屬的丞、史,總是那麼親切有味地陳說,常常推重他們的才德,認為比自己都強。他從來不直呼屬吏的名諱,與下屬官員談話,好象生怕傷害到他們。聽到他人好的言論,便立即向皇上推薦。唯恐落後耽誤。崤山以東的士人們因此一致稱贊鄭庄。 鄭庄被派去巡視黃河決口的情況,自己請求給五天假,准備行裝。武帝說:「我聽說『鄭庄出門,即使有千里之遙,也不必帶糧食',請求准備行裝是為什麼呢?」然而鄭庄在朝廷上,常常趨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明確決斷是否。在晚年時,漢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邊的少數部族,國家支出的費用很多,國家財政愈來愈匱乏。鄭庄所保舉的人和他的賓客等擔任大農令手下承攬運輸的人,欠了公家許多債務。司馬安任淮陽太守。揭發了此事,鄭庄因此被治罪,贖罪後免官為平民百姓。不久,暫時擔任丞查長史。武帝認為他年紀太大,任命為汝南太守。幾年之後死於任上,死後家中沒有餘下財物。
Ⅸ 一代梟雄裡面後幾集魏正先拿胡宗南手令去殺何輔堂的時候,典獄長說的不可能繞過陳城來這殺人是什麼意思
據當時情行推算應該是1946年至1948年。當時胡宗南是西北戰區的總司令。而陳誠是國防部總參謀長。他們都是陸軍一級上將。但是從業務上陳誠屬於中央,胡宗南屬於下面的戰區。這個監獄雖然在地方,但可能屬於中間直管。所以典獄長不讓魏正先殺人
Ⅹ 古文翻譯
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2〕。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佔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4〕。爬羅剔抉,刮垢磨光〔5〕。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7〕。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8〕。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9〕。先生之業,可謂勤矣。抵排異端,攘斥佛老〔10〕。補苴罅漏,張皇幽眇〔11〕。尋墜緒之茫茫〔12〕,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沈浸?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13〕。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庄》、《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14〕。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具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15〕。跋前躓後,動輒得咎〔16〕。暫為御史,遂竄南夷〔17〕。三年博士,冗不見治〔18〕。命與仇謀,取敗幾時〔19〕。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20〕?」
先生曰:「吁,子來前〔21〕!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23〕。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為妍,卓犖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24〕。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25〕。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於楚,廢死蘭陵〔26〕。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27〕?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28〕。猶且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29〕。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30〕。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31〕。
——選自東雅堂校刊本《昌黎先生集》
國子先生早上走進太學,召集學生們站立在學舍下面,教導他們說:「學業的精進由於勤奮,而荒廢由於游盪玩樂;德行的成就由於思考,而敗壞由於因循隨便。當前聖君與賢臣相遇合,法制健全。拔除凶惡姦邪,晉升英俊善良。具有微小優點的都已錄取,稱有一技之長的無不任用。搜羅人材,加以甄別、教育、培養,對他們颳去污垢,磨煉得閃閃發光。大概只有僥幸而得選上的,誰說多才多藝而不被高舉呢?諸位學生只怕學業不能精進,不要怕主管部門官吏看不清;只怕德行不能成就,不要怕主管部門官吏不公正。」
話沒有說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騙我們吧?我們這些學生侍奉您先生,到現在已經好幾年了。先生嘴裡不斷地誦讀六經的文章,兩手不停地翻著諸子百家的書籍。對記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點,對言論之編一定探索它深奧的旨意。不知滿足地多方面學習,力求有所收獲,大的小的都不舍棄。點上燈燭夜以繼日,經常這樣刻苦用功,一年到頭不休息。先生的從事學業可以說勤奮了。抵制、批駁異端邪說,排斥佛教與道家,彌補儒學的缺漏,發揚光大精深微妙的義理。尋找渺茫失落的古代聖人之道的傳統,獨自廣泛搜求、遙遠承接。防堵縱橫奔流的各條川河,引導它們東注大海;挽回那狂濤怒瀾,盡管它們已經傾倒泛濫。先生您對於儒家,可以說是有功勞了。心神沉浸在意味濃郁醇厚的書籍里,仔細地品嘗咀嚼其中精英華采,寫作起文章來,書卷堆滿了家屋。向上規模取法虞、夏時代的典章,深遠博大得無邊無際;周代的誥書和殷代的《盤庚》,多麼艱澀拗口難讀;《春秋》的語言精練准確,《左傳》的文辭鋪張誇飾;《易經》變化奇妙而有法則,《詩經》思想端正而辭采華美;往下一直到《莊子》、《離騷》,太史公的記錄;楊雄、司馬相如的創作,同樣巧妙而曲調各異。先生的文章可以說是內容宏大而外表氣勢奔放,波瀾壯闊。先生少年時代就開始懂得學習,敢作敢為,長大之後通達道理,處理各種事情,左的右的,無不合宜。先生的做人,可以說是有成就的了。可是在公的方面不能被人們信任,在私的方面得不到朋友的幫助。前進退後,都發生困難,動一動便惹禍獲罪。剛當上御史就被貶到南方邊遠地區。做了三年博士,職務閑散表現不出治理的成績。您的命運與敵仇打交道,不時遭受失敗。冬天氣候還算暖和的日子裡,您的兒女們已為缺衣少穿而哭著喊冷;年成豐收而您的夫人卻仍為食糧不足而啼說飢餓。您自己的頭頂禿了,牙齒缺了,這樣一直到死,有什麼好處呢?不知道想想這些,倒反而來教訓別人幹麼呢?」
國子先生說:「唉,你到前面來啊!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樑,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門臼、門橛、門閂、門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適其宜而建成房屋,這是工匠的技巧啊。貴重的地榆、硃砂,天麻、龍芝,牛尿、馬屁菌,壞鼓的皮,全都收集,儲藏齊備,等到需用的時候就沒有遺缺的,這是醫師的高明啊。提拔人材,公正賢明,選用人材,態度公正。靈巧的人和朴質的人都得引進,有的人謙和而成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為傑出,比較各人的短處,衡量各人長處,按照他們的才能品格分配適當的職務,這是宰相的方法啊!從前孟軻愛好辯論,孔子之道得以闡明,他游歷的車跡周遍天下,最後在奔走中老去。荀況恪守正道,發揚光大宏偉的理論,因為逃避讒言到了楚國,還是丟官而死在蘭陵。這兩位大儒,說出話來成為經典,一舉一動成為法則,遠遠超越常人,優異到進入聖人的境界,可是他們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樣呢?現在你們的先生學習雖然勤勞卻不能順手道統,言論雖然不少卻不切合要旨,文章雖然寫得出奇卻無益於實用,行為雖然有修養卻並沒有突出於一般人的表現,尚且每月浪費國家的俸錢,每年消耗倉庫里的糧食;兒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織布;出門乘著車馬,後面跟著僕人,安安穩穩地坐著吃飯。局局促促地按常規行事,眼光狹窄地在舊書里盜竊陳言,東抄西襲。然而聖明的君主不加處罰,也沒有被宰相大臣所斥逐,豈不是幸運么?有所舉動就遭到毀謗,名譽也跟著受到影響。被放置在閑散的位置上,實在是恰如其份的。至於商量財物的有無,計較品級的高低,忘記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麼相稱,指摘官長上司的缺點,這就等於所說的責問工匠的為什麼不用小木樁做柱子,批評醫師的用菖蒲延年益壽,卻想引進他的豬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