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華中師大附中朝陽分校
華師一附中朝陽分校地處北京東四環外姚家園路泛海國際高檔住宅區內(西臨觀湖國際)。
咨詢電話:010-85854113.
該校網址:http://hsycy.bjchye.cn/cydc/hsfz/hsfzIndex!toIndex.action.
詳情請看:華中師大一附中朝陽學校答家長問作者:華一朝陽 更新時間:2011-05-11 07:54
華中師大一附中朝陽學校答家長問
近期咨詢我校情況的家長學生比校多,特匯編問題並解答如下:
1.問:今年下半年貴校招生情況怎樣?
答:我校今年擴招初高中約10個班。初中將招收科技特長生。高中依中考成績劃線面向朝陽全區招生。
2.問:貴校是怎樣性質的學校?
答:我校屬於普通公立校,隸屬朝陽區教委,嚴格按朝陽區教委精神辦學。同時,我校又是以市級示範校規格引進的優質資源校,享有一定的政策優惠。新建之初,我校明確了「特色立校,高點突破」的辦學思路,按市級示範校高標準定位。學校軟硬體建設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3.問:貴校辦學能堅持華師一附中的教育教學理念嗎?主要有哪些?
答:作為引進校,我校在朝陽區教委規范辦學的要求下,將更多地傳承華師一附中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第一,堅持「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基。第二,堅持「自主創新學習,多元優質發展」的辦學特色,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第三,輕負高效,不拼時間精力,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養,既讓學生學科能力大幅提升,又讓學生感到自如輕松。第四,奉行「愛心·賞識·快樂」的教育教學三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第五,實行年級負責制下的班組績效管理,充分發揮團隊作用,營造整體育人氛圍。
4.問:作為新建校,貴校辦學條件怎樣?貴校能住宿嗎?
答:學校地處東四環外姚家園路泛海國際高檔住宅區內(西臨觀湖國際)。周邊路寬市遠,毗鄰朝陽公園,環境幽雅,宏闊大氣,是學生讀書學習的適宜之地。學校臨近四環線200米,且公交線網發達,交通極其方便。學校佔地50餘畝,綠化覆蓋率高。有標準的體育場、籃球場、多功能報告廳、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和食堂等等,滿足教學需要的各類設施一應俱全。學校的環境建設和文化建設正按學校發展規劃逐步開展。
我校目前還不能為學生提供住宿。
5.問:貴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情況怎樣?
答:師資隊伍陣容整齊,結構合理,多元融合,配備均衡。去年從總校華師一附中派遣了5名骨幹教師,今年再增派7名骨幹教師(3名特級教師和4名高級教師),分別承擔初高中的主要學科教學且領銜把關。北京地區目前招聘的已有意向協議的中高級教師達15人之多,有來自北京市區級示範校的管理和教學骨幹,強強聯合。學校已組建專家指導團,聘請華師一附中所有特級教師、省市名師和金牌教練,長期輪流地指導我校教育教學與科研工作。
6.問:進入貴校學習需要哪些條件?
答:符合朝陽區教委各項政策要求,思想品德好,學習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均有機會進入我校學習。高中則以中考成績劃線錄取,按去年中考成績考慮,總分不低於480分的學生報考我校會更有把握一些。
7.問:貴校分快慢班嗎?對有個性特長的學生怎樣培養?
答:我校遵循教育規律,不分快慢班。這是華師一附中傳統。平行分班,均衡師資生源,有利於調動任課老師的積極性,維護多數學生的自尊,更好地促進學生進步。這符合政策法規要求,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針對學有特長的學生,我們將以校本選修的形式,開設特色(校本)課程,實行導師制,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育或輔導。對優秀學生學校將有計劃地組織赴漢學習交流和專門培訓。
8.問:貴校來京任教的教師是不是有些「水土不服」呢?
答:從目前情況來看,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武漢也是中國的大城市,各地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度很高,與北京有很多共同或相似的東西。面對的教育對象也都有著大城市中學生所共有的個性特點,並沒有太多的差異。教師的語言風格、認知水平和思維視野等都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地域特色並不那麼鮮明。更重要的是華師一附中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與北京地區廣大家長學生的需求比較契合,而且學校還不斷地加強對來京教師的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對北京本土教育的了解、熟悉。學校開辦已有大半年的時間,來京教師不僅適應了北京教育,而且在融合原校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專業化水平得到了更好更快的提升。
9.問:貴校首屆學生情況怎樣?可以到貴校參觀或咨詢有關情況嗎?
答:去年首屆招生只有初一四個班130多名學生,但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迄今為止,學生中有70多人在科技創新、數學競賽、作文大賽、文藝體育和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全國、市區級包括特等獎、一等獎在內的各類個人和集體獎勵。學生學科總體成績達到了全區第6名。
學校隨時歡迎各位學生家長來校參觀咨詢。
10.問:貴校有哪些學科優勢?
答:華師一附中的數理學科和科技創新等均在國際奧(比)賽中斬金奪銀,成績名列全國前茅。人文學科也有很強優勢。語文學科長期參與省高考閱卷的業務指導和把關,英語學科多次參與省高考試題命制。各類學科師資雄厚,優勢明顯。鑒此,我們將依託總校整體優質資源,在數理學科、科技創新方面打造優質品牌,並在師資引進方面著力這一優勢學科建設。目前從總校派遣的教師中有4位從事數學教學,有2位從事理化教學。語文、英語學科也均有特級或名師領銜把關。
11.問:總校華師一附中有哪些突出的辦學實績?
答:華中師大一附中是湖北省首批省重點中學,第一個省級示範高中,湖北省政府命名的唯一「窗口學校」,歷次入選「中國百強中學」並位居前列,多次網路排名全國第一;入選湖北「輝煌荊楚60名片」的唯一中學,國家「漢語國際推廣中學基地」「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綜合辦學水平全省第一。二十多年來,高考綜合成績長期全省第一,每年升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占兩校在鄂招生數的四分之一強(近三分之一)。1988年奪取全國第一塊國際奧賽金牌,迄今共斬獲國際金牌15枚,銀牌2枚,銅牌1枚,獎牌數全省第一;涵蓋數理化生信息天文等所有學科,全國唯一。7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並獲各項大獎,為全國最好成績。中國中學生籃球聯賽全國亞軍和多次中南地區第一名;培養出火箭專家龍樂豪院士,化學專家萬惠林院士,歷史專家馮天瑜學部委員,國務院副秘書長徐志堅,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中央後補委員中將葉愛群,總參謀長助理中將陳勇,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葉蔭宇,文化名人學者易中天,Plive視頻網路總裁陶闖,輝瑞公司亞洲研發總裁楊青,財新傳媒執行總裁兼總經理吳傳暉,「中國動漫第一人」姚非拉,少年作家協會主席蔣方舟、保送至北大、清華本科畢業直升哈佛大學讀博的范犇、李純等等。
今年華師一附中高三畢業生中,迄今已有22人保送北大清華,獲得北大清華自主招生資格達36人。其中許匡益獲得「北約」全國第1名,劉爽獲得「華約」全省第1名並獲60分加分。有8人進入國際奧賽國家集訓隊,其中向重遠、李藍清兩名學生以全國第一、二名的成績入選物理國際奧賽國家代表隊(全國5人)。
「追求卓越,永爭第一」是華師一人永恆不變的精神。
華中師大一附中朝陽學校
2011-4-19
『貳』 吳傳暉的《財經》雜志總經理
2006年成為《財經》雜志總經理,加盟《財經》雜志後,其在開拓《財經》的網路業務、會議活動等新業務領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被胡舒立稱為「我的最重要搭檔」,同時「胡吳配」也被傳媒界傳為佳話。
『叄』 華師大一附中好不好
很好的學校,重點中學。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創辦於1950年9月,初名中南實驗工農速成中學;1958年,更名為華中師范學院第一附屬中學;1985年,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共有高中、初中兩個校區;高中部佔地390畝,有教學班83個,學生近5000人,在職教職工382人;初中部佔地95畝,有教學班30個,學生1700多人,在職教職工110餘人。
教學理念: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德為本,全面發展,為學生培植健康成長的沃土。」的辦學理念,為學生成長創建良好的環境,十年樹木,百年育人,塑造品質優秀,個性健全,行為規范。
具備一定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世紀新人是學校孜孜以求的育人目標,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華師大一附中
『肆』 《財經》創始人為什麼要辭職呀誰知道內幕消息的嗎
《財經》雜志總經理吳傳暉是在9月25日正式辭職的。包括副總經理及8位部門總監在內的經營部門60多位員工,也於9月29日遞交辭呈。
有消息稱,胡舒立辭去《財經》主編之職後,有意接受中山大學的邀請,擔任該校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程煥文也確認了這個消息:胡舒立已簽約加盟中大,將出任傳播及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商天下新聞網有更詳盡的後續報道呢。
『伍』 財新網的創辦事項
財新傳媒系提供財經新聞及資訊服務的全媒體集團,依託專業的團隊和強大的原創新聞優勢,以期刊、網站、視頻、圖書、會議等多層次的業務平台,向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讀者群,提供准確、全面、深入的財經新聞和資訊信息服務。
財新網所隸屬的財新傳媒成立於2009年12月,由原《財經》團隊組成。原《財經》主編、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胡舒立女士任財新傳媒總編輯,原《財經》副總編輯楊大明任財新傳媒副總編,原《財經》執行主編王爍任財新傳媒主編。原《財經》總經理吳傳暉任財新傳媒總經理。
胡舒立曾被美國的《商業周刊》譽為「中國最危險的女人」。她在對媒體價值探索中表現出的堅守與拓進為讀者所稱道。 胡舒立,財新傳媒總發行人兼總編輯、財新《新世紀》總編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舒立女士是《財經》雜志創辦人,並擔任主編11年。她在新聞事業上的成就得到了國際新聞界的認可。
2011年 榮獲「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
2011年 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100強
2010年、2009年 兩度獲評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
2007年 獲得由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頒發的「2007年度劉易斯·李仰士新聞責任與正義獎」
2006年 被《金融時報》列入「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專欄作家」
2006年 被《華爾街日報》評為「亞洲最值得關注的十位女性」之一
2003年 獲得《世界新聞評論》頒發的「年度國際編輯」獎
2001年 當選美國《商業周刊》50位「亞洲之星」之一
『陸』 武漢華師一附中和華中師大第一附中是什麼關系
華師一附中是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的慣用簡稱,是全國著名的重點中學。
華中師大一附中前身為中南實驗工農速成中學,由潘梓年、趙君陶等著名革命教育家於1950年9月創建。1958年更名為華中師范學院第一附屬中學, 1985年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是湖北省首批的示範高中,學校在1962年被確定為湖北省首批重點中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唯一命名的「窗口學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湖北八校聯考成員。
(6)吳傳暉擴展閱讀:
華師一附中知名校友:
1、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學敏
2、波士頓教育集團全球副總裁、「武漢2049下一代千人計劃」創始人、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范犇。
3、中國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沈曉驊。
4、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燕南。
5、PPLive網路視頻公司首席執行官,陶闖。
6、財新傳媒執行總裁,吳傳暉。
7、博思特管理咨詢(美國)公司首席執行官,胡興華。
8、美國北佛羅里達大學經濟學終身教授,安蓮。
『柒』 吳傳暉的工作經驗
吳傳暉在傳媒行業積逾十年經驗,初期任職記者,其後晉身業務發展及管理領域。參與創辦財新傳媒之前,
吳女士於2004年加入財訊傳媒集團,曾任集團業務發展副總裁,負責監管集團在中國的媒體發展及投資;自
2006年起擔任《財經》雜志總經理,負責全面營運及管理《財經》的經營業務;並與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擔任財訊傳媒集團執行董事。在此之前,她就職於香港星島集團,擔任業務發展副總裁。
1998年到2002年,吳女士分別任職於洛希爾投資銀行和中銀國際的投資銀行部,協助中國企業海外上市,融資和並購活動。
吳女士於1993年涉足媒體行業,曾任《星島日報》記者,負責采寫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報道。
吳女士持有美國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中國武漢大學文學學士學位。
『捌』 吳傳暉的介紹
吳傳暉女士現任財新傳媒執行總裁,曾任《財經》雜志/《財經網》總經理,兼財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負責營運及管理《財經》之整體經營業務。
『玖』 有關"我與企業共贏"的演講稿
4月27日上午9時,第三屆中國媒體經營管理論壇在京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出席並致詞。本屆論壇將就「媒企和諧」、「新技術引導的未來出版業」、「全國11城市都市類報紙發行量公布」幾大議題展開研討。
據論壇主辦方國新出版物發行數據調查中心提供的數據,全國各省級新聞出版局報刊處、國內最頂尖媒體、大中型廣告公司、大廣告主和國外媒體界知名人士共約30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以下是《財經》雜志的總經理吳傳暉發言的全文: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興得到這個主辦單位的邀請,到這里跟大家溝通探討「媒體與企業共贏」這么一個話題。剛才華蓋創意這位先生給了我們一個很棒的視覺盛宴。其實歸根到底,這些圖片都是用在媒體上,無論它是紙媒,還是網站,還是商家的廣告。
我剛剛來的時候,我也在想,一路上因為交通很堵,馬上要放假了,甚至堵得開不了。其實我們常常發現在路上這么堵的階段,擁擠不僅僅是汽車,可能一百米的路上都有很多的廣告蹦到大家眼前,包括燈箱的個、樓宇的廣告,所謂這些形態都可以在很短路程里看到,剛才啊,手機里收到招行的促銷廣告。實際上每個人、每一天都被大量媒體所包圍,我們可能是看著報紙,吃著早飯,聽著電台廣播去上班。在等電梯時還有其它的東西看一下。到辦公室,MSN上還有其它的廣告,進了電郵,還有一些垃圾郵件。中午時,你下樓吃飯時,可能人家塞給你一些宣傳片,回到家裡你會翻翻雜志,基本上我們中國已經進入媒體泛濫的時代,十幾年前,我們想,可能能看的就幾個頻道,全國真正比較成功的商業興市場化的媒體是屈指可數的。今天我們很容易超過60個電視頻道,可以選擇的網站可能是幾千個,任何一棟樓都有像分眾這樣的傳播媒體。連計程車的椅背上都有了小的電視屏幕了,過去三月份中國有差不多超過20本雜志創刊或者重新改版。
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很困惑,比較迷惑,受眾是覺得這個信息在爆炸,不知道選擇什麼樣的消息渠道,應該瀏覽什麼樣的信息,企業也挑花眼了,每個媒體都在兜售自己的受眾和傳播力。媒體的日子其實越來越難過,為什麼我這么說呢?因為你的受眾越來越挑剔了,企業要拚命給你壓價,在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媒體,都面臨著一大堆的模仿者、跟隨者或者是挑戰者,每一個所謂的我們叫出版人或者叫媒體經營的負責人,都在想怎麼樣使自己媒體與眾不同、脫穎而出。但是我個人還是認為,整體而言,媒體其實並沒有因為數量的增加而貶值,因為大量缺乏有品質的媒體,這些缺乏品質的媒體是沒有價值的。媒體的泛濫也只是相對的,因為好的媒體資源永遠是稀缺的,什麼叫好的媒體?是可以創造價值的媒體。
我今天想說,擁有這創造價值的媒體才可以與企業共贏。這是我今天在這里想表達的一個思路。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什麼是媒體的價值或者說媒體能為誰帶來什麼樣的價值。當然我們都很清楚,媒體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它所謂「中間人」的位置,因為我們把信息帶給受眾,把受眾的注意力帶給我們的廣告主,這是一個真理,可是在今天的市場環境里,其實情況可能要復雜一些。剛才講了,現在的社會並不是稀缺的,而是非常充足的,甚至是多餘的,有時甚至讓你感覺帶來負擔。如果真的媒體貶值,最主要的原因信息本身在貶值,剛才華蓋創意那位先生也說到,人們正在改變獲取信息的方式和介質,你是看還是閱讀,有很多的選擇。但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我反而覺得,媒體沒有失去其存在的價值在於因為好的媒體反而有更多的機會。也就是說,包括在我們編輯團隊或者我們在經營部分,我們一直比較強調所謂好的團體,是有品質的媒體及,反而會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成功,什麼叫好的媒體?我們認為是好的媒體能夠幫助受眾把信息變成知識。
我們往往會忽略一件事,信息並不等於知識,信息往往是紛亂、零碎的、扁平的、歷史的,很容易過去,知識才是系統的、內化的、可以使用的。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受眾尤其需要人幫他梳理、過濾和整合信息,使之成為可以消化,可以獲得營養的知識。所以作為媒體的核心價值,就是在於為受眾撥雲見霧、透視本質,成為信息管理中心和信息來源,這種價值是品質,過去《財經》雜志創辦了九年,今年是第九年了,一直是遵循堅持高品質這樣一個新聞理念,剛才我們一直強調品質這一塊。如何創造品質?很簡單,我們需要持續有耐心的投資內容,不斷收到預期的產品,如果國外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比如說《大西洋》月刊、《紐約課》這樣的雜志,一個封面報道花幾個月時間來創辦,比如說寫「9·11」的長篇報道,作者在世貿大廈的遺址上呆了半年,最後用幾個月的時間寫作,全作花了9個月的時間,我們也是打造一個很復雜的報道。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2001年,我們當時有一篇比較封面的報道,講的是銀廣廈,它的市值是第二大,我們的企業實際上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甚至拿到了海關的蓋了章的證明,發現這個銀廣廈這個企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的出口數字都是偽造的。事實上在現在,我們很多媒體是很短錢的情況下,很難花這么長的時間讓記者做這么深入、長時間的投入來做一篇報道。當然這篇報道當時引起很大的效應,也為中國股票市場打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市場開始重視對方,而不是一味想發展。
這些東西,可能說起來比較簡單,比如說,花力氣培育一個高品質的、高素質的編輯團隊。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像我們剛才講的,現在的投資者實際上越來越沒有耐性了,越來越多的人實際上相信快錢,比較容易忽悠的,我覺得作為媒體人,我們要堅持一個信念,這可能是一個老話,就是咱們還是認為內容沒亡,高品質內容一定可以抓住受眾,這樣我們就成功一半。但這樣還不足以實現與企業的共贏,我們現在共同的面臨一個問題,社會日趨多元化,消費者更加分散,你可以得到受眾的注意力時間非常短。這也不能滿足單一的媒介形式接觸消費者,也不滿意單一的形態接觸消費者。比如說,不能滿足單純用廣告,硬廣的接觸消費者,很多的會比較追求軟性的宣傳。我上午不在,但是我也看了上午有一些同行的發言,也提到軟性的宣傳對企業是非常非常重要。這個觀點,我也許並不太贊同,但這的確是目前一個常態。
所以現在媒體尤其是平面媒體,比較普遍面臨的問題就是廣告主壓縮它在硬廣上的預算,它要求更加多的折扣出現,它不是要佔我們的便宜,這個我們可以理解,更主要的原因是在於企業在市場推廣上的預算是非常有限的,要應付這么多消費者多元化的消費者的需求和多元化的媒體。可是另外一方面,其實也沒有得到有效的一個解決的方案,他們也非常辛苦,對不同的媒體比來比去,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其實像這樣狀況,我認為不是一個雙贏的局面,而是雙敗的局面。所以我覺得媒體的另外一個價值是應該為企業創造,我們能不能為企業創造提供一個全方位影響受眾的整合營銷平台。怎麼實現這點?我的關健詞是品牌。剛才談到品質傳統上,我們認為你有了好的品質內容,得到了受眾的認可,你的品牌就有了,你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但實際上,最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很好的運用這個品牌,才能夠實現媒體的利益的最大化,同時為客戶帶來最大化的利益。這個價值是什麼?尤其對平面媒體來講,這裡面還涉及到一個角色轉換的問題,過去我們是出版人,品牌再好,你只是一個內容的製造者。我覺得將來受眾和要求我們其實要做到一個所謂的「內容管理者」。將來我們對高品質內容的利用應該是全方位的,影響受眾的方式應該是多樣化和立體化的,我們不但可以以內容為載體將企業的信息發送到讀者的面前,還可以准備獲取這些信息的效果和反饋。而且同時以內容為平台,實實在在的把要影響的人群帶到他們面前,這樣可以深入消費者生活的各個層面,多接觸點的影響消費者,這樣我想我們為企業有機會創造一個很有效率的整體解決方案。
在《財經》來講,我們過去幾年,其實在品牌建設和品牌延伸方面做了一些嘗試,也有一些心得,我們現在應該來講,我們不僅有《財經》雜志,我們還有我們若干本的特刊,一個月我們會跟隨《財經》的叫《金融實用》的關於資本市場的刊物,每個季度我們有一本比較注重圖片,注重人文時代變遷的《視覺》這本雜志,這都是根據我們《財經》的讀者,他們所關心的這個半軸,我們來為他們創造多一點的附加值,創造更多的內容,當然條件是我們需要有一些高水準的要求,對這些品質。
另外一個特刊,我們每年有一個《財經》的年刊,是對第二年全球和中國的展望,當然主要集中在財經、政治、社會、文化這幾個比較大的領域、比較宏觀的。我們邀請到全球很有影響力的人寫專欄稿子,來圍繞這個主題。這是所謂平面的這一塊。我們去年年底已經是第四次做了相當影響力的財經年會,這和我們的年刊是並行的,也是「預測與戰略」為題,對第二年宏觀經濟有一天到兩天的會,聚集了各個財經界,相關有影響力的演講者、政府的監管者和企業的代表、金融行業的決策人,這是會議這塊。
其實我們今年也陸續有一些小規模的、更加專注的話題做財經論壇和財經圓桌會議這一塊,其實今年以來我們做了另外一個動作是,我們在三月初一,《財經》雜志網站也做了改版,也是希望在這樣一個媒介上,我們也同樣能夠有一個高品質的內容提供給讀者,而且是區別於我們雜志的,因為網站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和功能,我們希望能發揮這樣的平台,獲得更加廣泛的影響力。
當我們做這一切時,其實我們就發現,如果你做到了可能被預期的價值的時候,其實企業願意出大價錢的,如果咱們從經營角度來講。這樣的話,我們的品牌才值得我們前期的投入,才真正實現企業的增值,做到這步,我們才有了高品質的內容,我們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我們是不是完全達到了共贏的局面,我覺得還差一點,因為在我看來,共贏概念不是一次兩次、一年兩年,而是一個持續、相互的一個成就,而是一個長期的合作。剛才也講到,現在投資人缺乏耐性,有多人對媒體投資的投資者,都以為這是一個「金礦」,可以很快收回投資獲得回報,認為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其實投資媒體是一個比較長期的行為,而在美國一本雜志,要賺錢的話,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因為在中國的平面媒體尤其是雜志發展中,是過去五六年事情。我說的發展是市場化的發展,所以有一些成功的實例是很快速的成功,這給大家一種錯覺,就是很容易可以成了。
就媒體本身內容的建設和經營來講,很多存在怎麼去賺一筆錢的心態,如果你想實現這個品牌的持續價值,我覺得我們還需要一個另外一個觀念,就是品格。剛才講到,現在中國的資本的力量已經進入到傳媒的世界,我們不能迴避這樣的現實。媒體的產業本身也是逐利的,我們很難抵制的影響,我想熟悉《財經》朋友,我們是獨立、獨家、獨到,我們叫「三獨」理念,所以我們是比較堅持報道的獨立性,而且報道的真實性,我們認為這是媒體的命脈,也是我們獲得公信力和影響力的關鍵。但是媒體的內容獨立性要得到保證,其實不在於我喊幾個口號就可以做到,而且我也不想在這里空談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因為媒體也是商品也是企業,對市場中的任何產品或者企業而言,生存也是第一要義的。但是我想講,媒體堅持自己的品格,正是保障自己的品質和品牌,也是為我們自己和企業和消費者三方共同創造價值。我想具體的例子可能很多。因為《財經》屬於比較尖銳的一些報道,可能有一些批評性的故事。這么多年,因為我們有一些負面報道,而受到的比如說商家的壓力,甚至丟失掉一些廣告訂單這是時有發生的事情。說實在的,如果沒有一個很長期發展或者比較堅定的信念是很容易屈服的,但是我覺得從長遠來講,你不堅持一會兒,可能你就沒有辦法堅持更久了。
講了這么多,可能很多人質疑了,《財經》當然可以做到了,講起來,現在《財經》也是一個比較有影響力,比較強勢的媒體。的確回顧《財經》的發展歷史,我們用了九年的時間,1998年創刊到現在,整整9年的時間,堅定不移的培育我們自己的品質、我們的品牌,還建立我們自己的品格,這是一種奢侈。因為今天的媒體市場不再有任何人,有這么長的時間來成長。但是,金錢是一種投資,時間也是一種投資,我覺得今天中國媒體市場已經進入到大投資、大回報中,小投資、沒回報,贏家通吃的局面,沒有捷徑,因為有決心和遠見投入的人,會把市場的門檻抬得很高的。
最後我想說媒體和企業不但可以共贏,我們如何能夠創造價值,不光是為我們自己、我們的讀者和企業,是在於你要有自己的品質、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品格。在這種基礎上,我們不但能夠共贏,而且必須共贏,因為我們和企業的關系是共生的關系,媒體必須對品質做投入,對品格做投入,專注做投入。而企業影響消費者不是一種成本,企業包容媒體的報道也不是一種成本,而是一種投資。在長期看來,是具有高回報的投資,我認為,我們更大的事業是在未來,我們共同來創造這樣的價值。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