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潟湖多嗎
中國潟湖不多。中國潟湖只有品清湖和西湖,下面是對中國潟湖的詳細介紹:
1、品清湖:
品清湖位於廣東省汕尾市中心城區,汕尾港東部。面積約22平方公里,因海灣封閉似湖,是一處有名的自然潟湖,冰後期海水侵入汕尾和沙海花崗岩體之間的低凹處形成的溺谷灣,後因紅海灣沿岸大沙堤的發育和向東延伸,而被半封閉為潟湖。
2、西湖: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聞名中外,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被譽為人間天堂。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中唯一一處湖泊類文化遺產,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湖泊類文化遺產之一。
(1)潟湖擴展閱讀:
潟湖形成的原因是因為潟湖海岸帶泥沙的橫向運動常可形成離岸壩-潟湖地貌組合。當波浪向岸運動,泥沙平行於海岸堆積,形成高出海水面的離岸壩,壩體將海水分割。
內側便形成半封閉或封閉式的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沖開堤壩,形成潮汐通道。漲潮流帶入潟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內側形成潮汐三角洲。
潟湖沉積是由入潟湖河流、海岸沉積物和潮汐三角洲物質充填,多由粉砂淤泥質夾砂礫石物質組成,往往有黑色有機質粘土與貝殼碎屑等沉積物。
② 潟湖是怎麼形成得呢
潟湖的形成:波浪破碎產生的沙壩上升而成;沿岸流形成的沙嘴破裂後產生了進潮口。障壁島使沿岸部分水域與海洋隔離,僅藉助於潮道相溝通,被隔離的部分即發展為潟湖。因此,漏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面升降運動。
潟湖是指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潟湖的作用是防洪,潟湖可宣洩區域排水,因而很少發生水災;保護海岸,由於外有沙洲的阻擋可防止台風暴潮侵蝕沖刷海岸;天然養殖場,潟湖是魚、蝦、貝和螃蟹的孕育場,也是鄰近漁民的天然養殖場。
(2)潟湖擴展閱讀:
潟湖的判別標志
1、在剖面中常處於陸相地層和海相地層之間,並與障壁島沉積共生。
2、沉積體成板狀平行岸線分布,單個層序厚度多小於10 m,面積為數至數十平方公里。
3、靠障壁一側為砂,富含介殼碎屑,內部為富含有機質或泥炭的粉砂和粘土,並可含蒸發鹽礦物,如石膏、硬石膏、岩鹽等。
4、中部為水平層理構造以及生物擾動構造,近障壁處有小型交錯層。
5、生物種類單調,以底棲軟體動物為常見,個體發生畸變,反映了並鹹水及超鹹水的環境。
③ 海跡湖跟瀉湖有什麼區別
原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積而與海洋分開,形成封閉或接近封閉狀態的湖泊。其中最常見的是潟湖(lagoon), 系靠近陸地的淺水海域被沙嘴、沙壩或珊瑚礁所封閉或接近封閉而成。有的潟湖保留有高潮時與海相連的狹長通道,有的則完全不通。典型的有,位於中亞的世界上最大的湖「裏海」.中國台灣省的高雄港即為典型的海成潟湖。還有一些形成年代較久的古潟湖,因長期與海隔離,陸上淡水注入,已逐漸淡化而成淡水湖,稱殘跡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
平時我們一般還是把兩者分開的,比如裏海我們一般叫海跡湖;西湖叫瀉湖
④ 什麼是瀉湖
瀉湖一般指潟湖,在海的邊緣地區,由於海水受不完全隔絕或周期性隔絕,從而引起水介質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體性質的潟湖。
能起隔離作用的可以是障壁島、沙壩、沙灘、沙丘、鮞灘等。潟湖最大特點是鹽度不正常,在潮濕地區因河水大量注入而發生淡化,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因強烈蒸發而發生咸化;尤其在小潮差條件下,這種鹽度變化可相當大。因此,可分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兩個亞相。
潟湖功能
1、防洪
潟湖可宣洩區域排水,因而很少發生水災。
2、保護海岸
由於外有沙洲的阻擋可防止台風暴潮侵蝕沖刷海岸。
3、人工港
由於潟湖外側往往有沙洲作為防波堤,其內風平浪靜,因此有時可以改建為人工港(例如中國的高雄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潟湖
⑤ 澙湖 的成因
潟湖,是一種因為海灣被沙洲所封閉而演變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邊。這些湖本來都是海灣,後來在海灣的出海口處由於泥沙沉積,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繼而將海灣與海洋分隔,因而成為湖泊。
「潟」這個字少見於現代漢語,是鹵咸地之意,由於較常見於日語,不少人以為是和制漢字,其實不然。由於很多人不懂得「潟」這個字,所以經常都把它寫錯成為了「瀉湖」。
功能
1。具有防洪的功能:潟湖可宣洩區域排水,因而很少發生水災。
2。保護海岸的功能:有於外有沙洲的阻擋可防止台風暴潮侵蝕沖刷海岸。
3。是天然的養殖場:潟湖是魚、蝦、貝和螃蟹的孕育場,也是鄰近漁民的天然養殖場。
4。由於潟湖外側往往有沙洲作為防波堤,其內風平浪靜,因此有時可以改建為人工港
著名潟湖:七股潟湖、戈佐內海、科勒潟湖
⑥ 潟湖怎麼讀
潟湖(xì hú)(誤稱瀉湖由於潟字少見並被不少人認為是繁體字,其實不然)
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帶泥沙的橫向運動常可形成離岸壩-潟湖地貌組合。當波浪向岸運動,泥沙平行於海岸堆積,形成高出海水面的離岸壩,壩體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半封閉或封閉式的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沖開堤壩,形成潮汐通道。漲潮流帶入潟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內側形成潮汐三角洲。潟湖沉積是由入潟湖河流、海岸沉積物和潮汐三角洲物質充填,多由粉砂淤泥質夾砂礫石物質組成,往往有黑色有機質粘土與貝殼碎屑等沉積物。
海岸與濱岸壩之間,有水道與外海相通的淺水區。
濱岸壩是由波浪堆積而成的砂壩或礫石壩,或是珊瑚礁壩,相應地分為兩種類型:海岸潟湖和珊瑚潟(xì)湖。
潟湖形成後由於與水體連通性的差異,導致其水體鹽度出現差異,據此可分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
海岸類
海岸潟湖位於濱岸壩與海岸之間,水域狹長而不規則;海岸潟湖按鹽度可分為半鹹水、鹹水和極鹹水三種。半鹹水潟湖接受較多的徑流。
極鹹水潟湖形成在蒸發量超過海水流入量之處。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馬德雷湖(Laguna Madre)、黑海的西瓦什湖(Sivash Lagoon)鹽度分別達到65~132%。
在此條件下可以有鹽沉澱。
在湖底地形剖面上,位於濱岸壩後方的海岸潟湖通常是細粒沉積帶,湖底剖面隨時間而逐漸淤高,只在接近潮流入口處有較深的溝。
珊瑚潟湖的湖底,可因鈣質沉積而變平坦,或存在死、活珊瑚的礁墩。
⑦ (三)潟湖
潟湖(lagoon)是指位於障壁島後的,低海平面之下的半封閉淺水沉積盆地。潟湖是障壁海岸最發育的,也是分布面積最大的沉積環境地理單元。一般來說,潟湖的出現總是與障壁島密切相關。根據障壁島規模大小、潟湖與廣海的連通程度、氣候條件和含鹽度等因素,可以進一步將潟湖劃分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兩類。
淡化潟湖是在氣候潮濕、大氣降水和河流等淡水補給量大大超過海水蒸發量時發育的一種古地理單元;而咸化潟湖則是在乾旱氣候或與廣海連通不暢等條件下產生的一種古地理單元,咸化潟湖環境的大氣降水和河流等淡水補給量大大低於海水蒸發量,造成潟湖水面低於海平面,使海水不斷通過潮汐通道流入潟湖,潟湖水體不斷受到蒸發,使得潟湖水體鹽度逐漸提高並咸化。無論是海水的淡化還是咸化作用對水生生物的影響是顯著的,這也是鑒別淡化潟湖或咸化潟湖環境最重要的標志之一。總體而言,潟湖環境的動、植物種類單調,僅發育一些廣鹽度生物,如雙殼、腹足、藍綠藻等,一些代表正常鹽度的窄鹽度生物很難在潟湖環境保存下來。
潟湖環境沉積物主要發育陸源細碎屑岩,如粉砂岩、粉砂質泥岩、泥質岩等,在潟湖底部經常發育以黃鐵礦顆粒等為代表的還原性指相礦物,在咸化潟湖環境還可發育石膏等蒸發岩礦物。同時由於潟湖盆地沉積水動力能量和沉積速率較低,因此,在潟湖沉積物中經常發育極薄層-薄層層理構造、水平紋層理和小型沙紋層理等構造。在沉積序列上,潟湖沉積物經常與障壁島砂壩沉積物共生。
淡化潟湖環境具有以下的沉積相標志:①如為碎屑沉積,則以鈣質粉砂岩,黏土岩或粉砂質黏土岩為主。大湖盆地內有少許粗碎屑分布,小湖盆內則缺乏。其他可有方解石,鐵錳結核,硅質礦物;盆地被隔絕時可以產生黃鐵礦,鮞綠泥石;②如為碳酸鹽岩沉積,則以泥晶、微晶灰岩,含泥雲灰岩為主,夾骨屑灰岩、介屑灰岩條帶或透鏡體,鮞粒稀少。這里沒有正常海發育的生物灰岩,從能量上看為安靜環境-間歇動盪環境;③在地層剖面結構上常與砂壩、障壁島沉積交互出現;④動植物群種類單調,但個別種的數量仍然不少。那些在正常海中存在的生物,如在淡化潟湖中出現,時常具有變異的現象:形體變小,介殼變薄或產生特殊的紋飾;⑤由於潟湖水盆地中海水能量一般微弱,故斜層理不發育。此帶可發育平緩的沙紋層理或水平層理。稀見蟲孔,偶見乾裂。
蘇北古近系阜寧組三段中的淡化潟湖沉積是一套灰黑色泥岩、頁岩,夾薄層或條帶狀粉砂岩。泥岩中含介形蟲化石,但種屬單一,僅見中華金星介、湖花介等幾個屬。偶見生物擾動構造及蟲孔。泥岩多不具層理,質純,厚度一般大於2m,最厚者可達8m。另外也夾有部分紋層狀的砂泥岩。
咸化潟湖環境具有以下的沉積相標志:①如為碎屑沉積,則以細粒為主,並有鹽化和石膏化砂質黏土岩。有時有石膏,硬石膏,芒硝,岩鹽等夾層,幾乎沒有礫石等粗碎屑岩形成;②生物碎屑單調,但某些種屑特別繁榮,鹽度增高時大生物絕跡;③斜層理不發育,一般為水平層理或塑性變形層理。鹽類沉積中有周期性溶解作用所引起的沖刷面;④有石鹽假晶(泥晶中)及泥裂波紋等。
潟湖咸化以後,要引起生物群的變化,適應正常鹽度的生物,如珊瑚、棘皮動物、頭足類、大多數的腕足類、苔蘚蟲等全部死亡了。適應變動鹽度的生物,特別是斧足類,腹足類,介形蟲類則數量有所增加(或是種的增加或是個體的增加)。鹽度繼續增大,到達一定的界限時(不超過5%~55%),盆地內就完全沒有大的動物了。但許多低等生物仍還存在,根據當代沉積資料,在烏米爾湖,鹽度到22.4%時,尚見少數高等的甲殼類。在布拉克湖中,鹽度到28.5%時,還有很多鞭毛蟲類。
當鹽度增高到6%~7%時,開始產生出鹽類礦物。首先以石膏形式沉澱;鹽度達到15%~16%時,沉澱芒硝;當鹽度達到24%~25%時,NaCl就開始沉澱出來。但在當代的咸化海盆中均未形成任何形式的鉀鹽,這可能與當代水盆的鹽度不足有關。在鹽類發育的同時,正常海盆所固有的礦物(特別是結核磷灰石、鐵錳結核、海綠石)便停止形成,只有CaCO3和MgCO3繼續大量形成。
⑧ 什麼是「瀉湖」。太湖是「瀉湖」
在海的邊緣地區,由於海水受不完全隔絕或周期性隔絕,從而引起水介質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體性質的潟湖。能起隔離作用的可以是障壁島、沙壩、沙灘、沙丘、鮞灘等。潟湖最大的特點是水體鹽度異也可以是水下隆起的高地,如生物礁、生物灘、常,鹽度>3.5%時為咸化潟湖,<3.5%時為淡化潟湖,後者可進一步發展成沼澤化潟湖,它們在沉積物成分、生物特徵等方面均有顯著的不同。
潟湖: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帶泥沙的橫向運動常可形成離岸壩-潟湖地貌組合。當波浪向岸運動,泥沙平行於海岸堆積,形成高出海水面的離岸壩,壩體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半封閉或封閉式的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沖開堤壩,形成潮汐通道。漲潮流帶入潟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內側形成潮汐三角洲。
(8)潟湖擴展閱讀:
潟湖的形成
第四紀冰期後(6000-7000年前)海面上升,在世界上許多地區形成了平行海岸的障壁島。障壁島是岸線外並與之平行的長形堆積體,可能有二種成因:
(1)波浪破碎產生的沙壩上升而成;
(2)沿岸流形成的沙嘴破裂後產生了進潮口。障壁島使沿岸部分水域與海洋隔離,僅藉助於潮道(障壁通道)相溝通,被隔離的部分即發展為潟湖。因此,漏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面升降運動。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吉普斯蘭漏湖的發育歷史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約70000年前(晚更新世的閭冰期)海面高於現代海面,吉普斯蘭東部的溺谷灣的陡崖海岸前方發育了一條沙壩(稱為早期沙壩),使灣部分封閉,形成了小潟湖。末次冰期海面下降前,生成了一個向東北伸展的沙嘴(稱為內沙壩),將整個灣隔離,形成一個大潟湖系。末次冰期時,海面下降潟湖水流失,河流穿越早期沙壩和內沙壩。全新世海侵時,潟湖又恢復海面達到現代高度時又形成了外沙壩。
⑨ 什麼是潟湖求簡單歸類一下
潟湖是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種類有海岸類、珊瑚類、淡化類、咸化類。
1、海岸類
海岸潟湖位於濱岸壩與海岸之間,水域狹長而不規則;海岸潟湖按鹽度可分為半鹹水、鹹水和極鹹水三種。半鹹水潟湖接受較多的徑流。
(9)潟湖擴展閱讀
潟湖功能:
1、防洪:潟湖可宣洩區域排水,因而很少發生水災。
2、保護海岸:由於外有沙洲的阻擋可防止台風暴潮侵蝕沖刷海岸。
3、天然養殖場:潟湖是魚、蝦、貝和螃蟹的孕育場,也是鄰近漁民的天然養殖場。
4、人工港:由於潟湖外側往往有沙洲作為防波堤,其內風平浪靜,因此有時可以改建為人工港(例如中國的高雄港)。
⑩ 瀉湖是什麼
位於濱岸壩與海岸之間,水域狹長而不規則;海岸潟湖按鹽度可分為半鹹水、鹹水和極鹹水三種。半鹹水潟湖接受較多的徑流。極鹹水潟湖形成在蒸發量超過海水流入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