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意思
君子使百姓或下屬得到好處,自己卻無所耗費;安排工作得體得力,百姓和下屬沒有抱怨;有上進心,卻不貪圖財利;安詳舒泰、平易近人,而不驕傲放肆;莊重威嚴,而不兇猛彪悍。
出處:《論語·堯曰第二十》
成語解釋
惠而不費
釋義: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示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誰知庄大老爺這筆款項情願報效,只代子弟們求幾個保舉,更是惠而不費的事。」
《論語》內容簡介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❷ 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不教化而殺,不告誡而罰,緩令致期,達者兼濟天下。
前5句是褒義詞,是指孔子主張的五種美德: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為人民辛勞而不抱怨,有慾望卻又不貪婪,居於高位而不驕傲,有威儀而不兇猛。
中間三句是貶義詞:不教化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 是孔子提出的四種惡德里的三種:指不教化人民,卻(在他們犯罪的時候)將人民殺戮,這是虐待百姓;不告誡人民(什麼事是對,什麼事是錯)而希望他們成功,卻(在他們失敗的時候)懲罰百姓,這是殘暴。開始的時候(讓大家)懈怠後來又限期完成,這是賊。
最後一句達者兼濟天下是孟子的觀點「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指君子應該在不得志的時候只有管好自己的修養,飛黃騰達之後就要兼而讓天下人都像自己一樣。
❸ 惠而不費的成語典故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示例
誰知庄大老爺這筆款項情願報效,只代子弟們求幾個保舉,更是~的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
❹ 惠而不費的詞語辨析
用法
作謂語;指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引證解釋
施惠於人而無所耗費。
《隋書·循吏傳序》:「若子產之理鄭國,子賤之居單父,賈琮之牧冀州,文翁之為蜀郡,皆可以恤其災患,導以忠厚,因而利之,惠而不費。」
魯迅《野草·死後》:「現在又影一般死掉了,連仇敵也不使知道,不肯贈給他們一點惠而不費的歡欣。」
❺ 誰知道"惠而不費"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詞目 惠而不費
發音 huì ér bù fèi
釋義 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示例 誰知庄大老爺這筆款項情願報效,只代子弟們求幾個保舉,更是~的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
用法 作謂語;指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❻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原文】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張曰:「何謂四惡?」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譯文】
子張問孔子說:「怎樣才可以治理政事呢?」
孔子說:「尊重五種美德,排除四種惡政,這樣就可以治理政事了.」
子張問:「五種美德是什麼?」
孔子說:「君子要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卻無所耗費;使百姓勞作而不使他們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兇猛.」
子張說:「怎樣叫要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卻無所耗費呢?」
孔子說:「讓百姓們去做對他們有利的事,這不就是對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選擇可以讓百姓勞作的時間和事情讓百姓去做.這又有誰會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還有什麼可貪的呢?君子對人,無論多少,勢力大小,都不怠慢他們,這不就是莊重而不傲慢嗎?君子衣冠整齊,目不邪視,使人見了就讓人生敬畏之心,這不也是威嚴而不兇猛嗎?」
子張問:「什麼叫四種惡政呢?」
孔子說:「不經教化便加以殺戮叫做虐;不加告誡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監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賊,同樣是給人財物,卻出手吝嗇,叫做小氣.」
【解讀】
這是子張向孔子請教為官從政的要領.這里,孔子講了「五美四惡」,這是他政治主張的基本點,其中包含有豐富的「民本」思想,比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擇可勞而勞之」,反對「不教而殺」、「不戒視成」的暴虐之政.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對德治、禮治社會有自己獨到的主張,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借鑒價值.
從另一方面看,孔子盡管滿懷仁德之心,但在當時不可能全心全意為民,因此,「尊五美,摒四惡」體現出對統治者利益和民眾利益折中調和兼顧的政策導向.既能照顧到統治者的利益,又能照顧老百姓的利益.
❼ 成語惠而不費是嘛意思
解釋
【解釋】: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出自】:《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指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❽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翻譯:
孔子說:「君子要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卻無所耗費;使百姓勞作而不使他們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兇猛。」
出自:春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論語》的《論語·堯曰》。
原文節選: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譯文:
子張問孔子說:「怎樣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說:「尊重五種美德,排除四種惡政,這樣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張問:「五種美德是什麼?」孔子說:「君子要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卻無所耗費;使百姓勞作而不使他們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兇猛。」
子張說:「怎樣叫要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卻無所耗費呢?」孔子說:「讓百姓們去做對他們有利的事,這不就是對百姓有利卻無所耗費!選擇可以讓百姓勞作的時間和事情讓百姓去做。這又有誰會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還有什麼可貪的呢?
君子對人,無論多少,勢力大小,都不怠慢他們,這不就是莊重而不傲慢嗎?君子衣冠整齊,目不斜視,使人見了就讓人生敬畏之心,這不也是威嚴而不兇猛嗎?」
評析:
這是子張向孔子請教為官從政的要領。孔子講了「五美四惡」,這是孔子政治主張的基本點,其中包含有豐富的「民本」思想,比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擇可勞而勞之」,反對「不教而殺」、「不戒視成」的暴虐之政。可以看出,孔子對德治、禮治社會有自己獨到的主張,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借鑒價值。
(8)惠而不費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子姓,以孔為氏,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孔子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做過委吏(管理糧倉)與乘田(管理牲畜)。孔子雖然生活貧苦,但好學上進善於取法他人,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由於孔子知識淵博,開始授徒講學,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者,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下移,對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❾ 惠而不費是什麼意思
詞目
惠而不費
發音
huì
ér
bù
fèi
釋義
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示例
誰知庄大老爺這筆款項情願報效,只代子弟們求幾個保舉,更是~的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
用法
作謂語;指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❿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是什麼意思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的意思是:
君子要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卻無所耗費;使百姓勞作而不使他們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