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氣候變化原因是什麼
一 社會經濟因素
1.人口劇增因素
近年來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地威脅著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這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將是一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將直接影響著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2.大氣環境污染因素
目前,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已構成一全球性重大問題,同時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現在,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了自上個世紀末起地球表面的溫度就已經開始上升。
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變化是呈不斷地上升趨勢,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到下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採取及對措施,將直接導致淡水資源的破壞和污染等不良後果。另外,陸地活動場所產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學廢料和固體廢物等不斷地排入海洋;發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類活動而引發的沿海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等都是導致海水生態環境遭破壞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蝕、沙化等破壞因素
造成土壤侵蝕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適當的農業生產。眾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為止,人類活動如為獲取木材而過度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用於農業生產以及過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對植被進行著嚴重的破壞。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鍾有20公頃森林被破壞,10公頃土地沙化,4.7萬噸土壤被侵蝕。土壤侵蝕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從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產力及其保持生產力的能力;並可能造成大范圍洪澇災害和沙塵暴,給社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並惡化生態環境。
5.森林資源銳減因素
在世界范圍內,由於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積正在大幅度地銳減。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給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已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酸雨能毀壞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歐洲和北美洲,多數酸雨發生在發達國家,一些發展中國家,酸雨也在迅速發生、發展。
7.物種加速滅絕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類的一項寶貴資源,而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紀以來,人類的用水量正在急劇地增加,同時水污染規模也正在不斷地擴大,這就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由此可見,水污染的處理將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廢料污染因素
不斷增長的有毒化學品不僅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也將帶來危害。
二 自然因素
1.地球周期性公轉軌跡的變動
地球周期性公轉軌跡由橢圓形變為圓形軌跡,距離太陽更近。根據某科學家的研究地球的溫度曾經出現過高溫和低溫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
2.全球正在處於溫暖期。
2. 全球氣候變化原因
全球氣候變化原因
引起氣候系統變化的原因有多種,概括起來可分成自然的氣候波動與人類活動的影響兩大類,但根據多種研究結果證實了過去50年觀測到的大部分全球平均溫度的升高非常可能是由於人為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引起的。
3. 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
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非常多,可以說是看似無關緊要的的事件都會對氣候產生一定的影響,當影響因素累積到一定量之後,氣候就會有質的變化。總的來說,影響氣候的原因有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比較好理解,也比較好找,像工業廢氣等氣體的排放,森林面積的減少等等,自然因素有微觀的也有宏觀的,這個就不好講了
4. 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氣候變化主要表現為三方面:全球氣候變暖、酸雨、臭氧層破壞,其中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目前最迫切的問題,關乎到人類的未來。
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
引起氣候系統變化的原因有多種,概括起來可分成自然的氣候波動與人類活動的影響兩大類。前者包括太陽輻射的變化,火山爆發等;後者包括人類燃燒化石燃料以及毀林引起的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硫化物氣溶膠濃度的變化,陸面覆蓋和土地利用的變化等。
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
氣候系統所有的能量基本上來自太陽,所以太陽能量輸出的變化被認為是導致氣候變化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說太陽輻射的變化是引起氣候系統變化的外因。引起太陽輻射變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軌道的變化(米蘭科維奇理論)。地球繞太陽軌道有三種規律性的變化,一是橢圓形地球軌道的偏心率(長軸與短軸之
比)以10萬年的周期變化;二是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地球軌道的傾角在21.6°~24.5°間變化,其周期為41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陽的近日點時間的年變化,即近日點時間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轉變,其周期約為23000年。另一個影響氣候變化的自然因素是火山爆發。火山爆發之後,向高
空噴放出大量硫化物氣溶膠和塵埃,可以到達平流層高度,它們可以顯著的反射太陽輻射,從而使其下層的大氣冷卻。
2、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
人類活動加劇了氣候系統變化的進程。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主要包括人類燃燒化石燃料,硫化物氣溶膠濃度的變化,陸面覆蓋和土地利用的變化(如毀林引起的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等。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有6種,即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其中對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產生的增溫效應占所有溫室氣體總增溫效應的63%。且在大氣中的存留期很長,最長可達到200年,並充分混合,因而最受關注。溫室氣體的增加主要是通過溫室效應來影響全球氣候或使氣候變暖的。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完全決定於輻射平衡,溫室氣體則可以吸收地表輻射的一部分熱輻射,從而引起地球大氣的增溫,也就是說,這些溫室氣體的作用猶如覆蓋在地表上的一層棉被,棉被的外表比里表要冷,使地表輻射不至於無阻擋地射向太空;從而使地表比沒有這些溫室氣體時更為溫暖。
5. 氣候變化的原因
在地球歷史中,氣候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的時距可以非常不同,自漫長周期(106至109a)至相當於第四紀的一些大的氣候變化周期(104—105a),以至短周期(1—103a)。第四紀氣候變化的大周期表現為冰期和間冰期的交替。這些變化需要用冰川發生的原因加以解釋。
為解釋第四紀氣候變化,提出了許多假說。這些假說致力於說明自第三紀末以來氣溫下降導致南北極形成冰楯和中緯乃至高緯地區的山區形成冰川的過程和原因。這些原因是:地球形狀和海陸變化;新第三紀以來構造運動的加劇;大陸高原高度的增大和規模的擴大;太陽放射的變化和天體間的物質沖擊所引起的地球接受太陽輻射的變化;地球不同部分接受太陽輻射能的變化等。以下簡述四種有代表性的假說。
(一)Simpson假說
這種假說認為第四紀多次冰期和間冰期交替發生的原因是太陽放射能的變化,太陽放射能增大,溫度上升,介於赤道兩極之間的環流增大,引起雪和降水量的增大。降水量增大使雪線降低,並形成冰進。但放射能持續增大,溫度會進一步升高,雪線會上升,可使冰進結束。在放射能減小過程中,這種變化過程相反,在冰川地區,冰期之前,有一個乾冷冰期,並繼之以一個溫濕間冰期。在冰川以外地區,這種變化由一個間洪積期和一個洪積期為代表。
事實上,沒有證據說明存在著兩個類型的間冰期。但Sionpsou假說在說明第四紀氣候變化與太陽放射能變化之間的關系方面,是可取的。
(二)地球接受太陽放射能變化說
這種假說認為太陽放射能是一個常數,由於地球軌道要素的緩慢變化,也可以引起在不同緯帶內和在不同季節內,接受放射能的變化。在時間過程中,大氣層頂部接受到的太陽放射能,可以按不同緯帶和季節加以計算。計算結果產生了以milankovitch命名的放射曲線。
曾經有過將放射曲線與地質資料所揭示出來的一些氣候變化事件聯系起來的試圖。例如,地質資料揭示出的最近150000a內的一些大的冷和暖事件的證據,可以與由於歲差所引起的太陽放射變化曲線相吻合。最近230000a的海面變化可以與放射曲線對比。於是,找到了一種機制,即放射接受變化可以直接與冰進和冰退過程關聯起來。這一點可以作為全面解決第四紀氣候變化原因的一個出發點。
(三)Ewing和Donn假說
這種假說用洋流和北冰洋的變化來說明周圍陸塊冰楯反復發生。在暖期(間冰期),北極冰由於來自大西洋的暖流而被解體。這種過程可以引起降水量增大並由此使周圍陸地冰川增長。陸地冰川累積引起海面降低,海水變淺,陸橋浮出,阻礙著暖流向北方穿透。於是北冰洋被凍結,降水量減小,冰楯縮小。海面再度上升,引起北冰洋冰的融解,這種循環再度開始。按這種假說,第四紀是在北極達到了有利於這種循環過程的時候開始的。這種假說與地質資料有矛盾。
(四)R.F.Flint假說
這種假說把新第三紀以來的造山運動,引起地形起伏增大,第四紀冰的出現與太陽放射能變化聯系起來,說明氣候變化和冰川的起因,即太陽地形說。
太陽地形說比較有利於解釋第四紀反復的氣候變化和冰期、間冰期的交替。但地球各部分接受太陽能的變化,卻沒有說明。此外,如果大的氣候變化是由太陽地形說的方式引起的一些小的變化,仍然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這一問題仍需要深入研究。需要更多的氣候變化的性質、規模和順序的證據,才能找到第四紀氣候變化的一種或多種原因。
6. 分析氣候變化的原因
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太陽輻射的變化、地球軌道的變化、火山活動、大氣與海洋環流的變化等。科學研究認為,太陽輻射的變化、地球軌道的變化、火山活動、大氣與海洋環流的變化等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自然因素。
7. 現在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
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的看為上升趨勢。進入八十年代後,全球氣溫明顯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的後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出現全球變暖趨勢的具體原因是,人們焚燒化石礦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了地球的大氣層。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根據氣候模型預測,到2100年為止,全球氣溫估計將上升大約1.4-5.8攝氏度(2.5-10.4華氏度)。根據這一預測,全球氣溫將出現過去10,000年中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從而給全球環境帶來潛在的重大影響。
為了阻止全球變暖趨勢,1992年聯合國專門制訂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該公約於同年在巴西城市裡約熱內盧簽署生效。依據該公約,發達國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將他們釋放到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時的水平。另外,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計排放量佔到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60%的國家還同意將相關技術和信息轉讓給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轉讓給發展中國家的這些技術和信息有助於後者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個國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約。
全球變暖的歷史與預測
全球變暖是真實的,而且正在進行!
主流科學界一致對全球變暖是越來越清楚了,每天在改變我們的氣候都是真實的,他們也正在進行中。在20世紀末年初以來,表面平均溫度的地球增加了約1.1f ( 0.6攝氏度) 。在過去的40年中,氣溫上升約0.5f ( 0.2-0.3攝氏度) 。在過去400-600年,全球變暖,在20世紀是更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間,
7分之10的年,在20世紀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由於其中一個最強勁的下午1998是最熱的一年,因為可靠的溫度測量開始的。
此外,變化,在自然環境支持的事實,即地球正在變暖; 山區giaciers也在逐漸消退; 在過去四十年裡,北極冰厚度已經下跌了大約40 %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快三倍超過了過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裡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植物和動物改變其范圍和行為回應氣候。
根據儀器記錄,相對於1860年至1900年期間,全球陸地與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75度。自1979年,陸地溫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溫度快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攝氏0.25度,而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13度)。根據衛星溫度探測,對流層的溫度每十年上升攝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兩千年,雖然曾經出現中世紀溫暖時期與小冰河時期,但是大眾相信全球溫度是相對穩定的。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估計,自1800年代有測量儀器廣泛地應用開始,2005年是最溫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記錄高了攝氏百分之幾度。 世界氣象組織和英國氣候研究單位也有類似的估計,曾經預計2005年是僅次於1998年第二溫暖的年份。
在人類近代歷史才有一些溫度記錄。這些記錄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精確度和可靠性都不盡相同。在1860年才有類似全球溫度儀器記錄,相信當年的記錄很少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從最近的千禧年內的多方記錄所展示的長遠展望,在過去1000年的溫度記錄中可以看到有關的討論及其中的差異。最近50年的氣候轉變的過程是十分清晰,全賴詳細的溫度記錄。到了1979年,人類更開始利用衛星溫度測量來量度對流層的溫度。
在2000年後,各地的高溫記錄經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羅諾鎮錄得攝氏41.5度,破139年來的記錄。同年,8月10日,英國倫敦的溫度達到攝氏38.1,破了1990年的記錄。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測得最低溫度為攝氏25.5度,破了1873年以來的記錄。8月7日夜間,德國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氣溫記錄。在2003年夏天,台北、上海、杭州、武漢、福州都破了當地高溫記錄,而中國浙江省更快速地屢破高溫記錄,67個氣象站中40個都刷新記錄。2004年7月,廣州的罕見高溫打破了五十三年來的記錄。2005年7月,美國有兩百個城市都創下歷史性高溫記錄。2006年8月16日,重慶最高氣溫高達43度。台灣宜蘭在2006年7月8日溫度高達38.8度,破了1997年的記錄。2006年11月11日是香港整個十一月最熱的一日,最高氣溫高達29.2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溫26.1度還要高。
據新華社電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古代農業活動曾使世界避免進入新冰川期。這說明,人類活動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持續了數千年。研究人員說,砍倒大樹並開墾第一片田地的史前農民使大氣中甲烷和CO 2等溫室氣體含量發生了很大變化,全球氣溫因此逐漸回升。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授拉迪曼說:「要不是早期農業帶來的溫室氣體,目前地球氣溫很可能還是冰川時期的氣溫。」拉迪曼承認,研究結果非常容易引起爭議。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17日說,科學家通過兩項最新研究預測,即使現在全世界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穩定在2000年的水平,本世紀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18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連續發表兩篇論文,從不同角度預測了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他們的成果將由聯合國下屬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評估,收錄到2007年公布的下一份全球氣候變化報告中。
在第一篇論文中,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魏格雷提出了一個較簡單的數學模型來理解全球氣候變化。他認為,由於海洋存在「熱慣性」,對溫室氣體等外界影響的反應有所滯後,本世紀全球變暖的趨勢只不過是以前排放溫室氣體的後果。
據魏格雷預測,到2400年,已存在於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成分,將至少使全球平均氣溫升高1攝氏度;不斷新排放的溫室氣體,又將導致全球平均氣溫額外升高2至6攝氏度。這兩個因素還會分別引起海平面每世紀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
他在論文中說,要遏制氣候變暖的趨勢,現在就必須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在極其低的水平,即使這樣海平面上升的趨勢恐怕也難以避免,每世紀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樂觀的預測。
由傑拉爾德·梅爾等人發表的第二篇論文則預測,由於「熱慣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紀中人類不向大氣排放任何溫室氣體,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也將至少升高0.5攝氏度,海平面將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學家早先的預測值高了一倍多。梅爾對此解釋說,這是因為以前的預測沒有考慮到冰川融化等的影響。
梅爾的研究小組用兩套數學模型,藉助超級計算機模擬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分別為低、中、高時的氣候和海平面變化情況。
全球變暖的條件
地球氣候變暖和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溫室效應有關。但日本和丹麥科研人員近日指出,溫室氣體增加並非導致氣候變暖的惟一原因,太陽活動變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環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紀教授製作了一張圖表。從圖上看,過去200年間地球平均氣溫和太陽磁場強度的變化曲線基本吻合。伊藤公紀由此推斷,太陽活動對氣候變暖也有影響,僅用溫室氣體增加解釋氣候變暖可能不夠全面。
太陽活動對地球氣溫的影響已被專家們關注了很長時間。一般來說,太陽黑子多的時候,太陽活動劇烈。比如史料曾記載,公元17世紀時太陽黑子很少出現,當時的地球氣候也相對寒冷。但地面獲得的探測信息也顯示,太陽活動強弱變化引起的太陽輻射能量變化幅度僅為0.1%,如此微小的變化似乎不足以對氣候造成太大影響。
然而,最近國際空間科學界出現了一種假說,認為太陽活動的變化會改變地球上空的雲量,「放大」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從而左右氣候變化。提出這種假說的丹麥科學家推測,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線可較穩定地使部分大氣離子化,使雲容易生成,從而吸收太陽的大量輻射,降低地球溫度。但是,太陽活動高峰時釋放出的高速帶電粒子流,能幹擾宇宙射線射向地球,使雲不易形成,進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目前,丹麥科研人員正在研究與雲形成有關的各種因素,以論證上述假說。
也有日本專家提出,雖然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幅度只有0.1%,但他們發現這種能量變化能使地球大氣對於太陽紫外線的吸收量變化幅度達到百分之幾,這種吸收量的增加會使大氣臭氧層溫度升高。日本氣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負責人小寺邦彥表示,臭氧層溫度的變化會波及對流層,從而對寒流和季風造成影響,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機制能對地球氣候變暖產生多大影響。為了繼續研究這個課題,小寺邦彥等人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已於去年開始工作。
全球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後有以下幾點:
1.人口劇增因素
近年來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地危肋著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這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將是一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將直接影響著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2.大氣環境污染因素
目前,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已構成一全球性重大問題,同時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現在,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了自上個世紀末起地球表面的溫度就已經開始上升。
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變化是呈不斷地上升趨勢,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到下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採取及對措施,將直接導致淡水資源的破壞和污染等不良後果。另外,陸地活動場所產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學廢料和固體廢物等不斷地排入海洋;發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類活動而引發的沿海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等都是導致海水生態環境遭破壞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蝕、沙化等破壞因素
5.森林資源銳減因素
在世界范圍內,由於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積正在大幅度地銳減。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給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已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酸雨能毀壞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歐洲和北美洲,多數酸雨發生在發達國家,一些發展中國家,酸雨也在迅速發生、發展。
7.物種加速絕滅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類的一項寶貴資源,而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紀以來,人類的用水量正在急劇地增加,同時水污染規模也正在不斷地擴大,這就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由此可見,水污染的處理將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廢料污染因素
不斷增長的有毒化學品不僅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也將帶來危害。
8. 引起氣候變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太陽輻射的變化、地球軌道的變化、火山活動、大氣與海洋環流的變化等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自然因素。
氣候系統所有的能量基本上來自太陽,所以太陽能量輸出的變化被認為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一種輻射強迫,也就是說太陽輻射的變化是引起氣候系統變化的外因。
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狀態隨時間的變化,即氣候平均狀態和離差(距平)兩者中的一個或兩個一起出現了統計意義上的顯著變化。
離差值越大,表明氣候變化的幅度越大,氣候狀態越不穩定。泛指各種時間尺度氣候狀態的變化。范圍從最長的幾十億年到最短的年際變化。
(8)氣候變化的原因擴展閱讀:
氣候變化對地球的影響:
從全球變暖來看,其第一,導致了冰川消融,不管是南北兩極還是各地內陸冰山,都在持續消融。第二是極端氣候,如今的地球氣候要比過去更加古怪。
第三是糧食短缺,實際上對比於過去,現在的糧食之所以沒有出現飢荒等問題,全是因為在農作物方面下了功夫,如果換做是過去的農作物水平,如今可能滿世界都在鬧飢荒。
第四是海平面上升,科學家曾經就做過預測,於本世紀末,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會淹沒全球90%的海島,而即使大部分處於大陸的國家也將遭遇海岸線縮短的問題。
第五將是物種滅絕,那些存在於海島上的動植物將徹底告別這個世界,而那些因為生活在陸地的動物也將因為這四大因素而最終難以適應而滅絕。
9. 氣候變化的成因
目前關於引起氣候變化的原因有幾種說法,主要有兩種說法:
1、大氣候條件。我們都知道,目前,我們的地球正在逐漸變暖,而又科學家認為,這種變暖是地球自身調節的「規律」。在幾萬年乃至上億年這個很長的時間尺度下,氣候呈現一定的規律,尤其是氣溫呈現一定幅度的波動是正常的。而我們的地球目前正處於「增溫期」。
2、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這個說法是被人們普遍認可的,而且也有一定的政治和文化意義。科學家從冰川中提取的遠古氣體分析得出,我們目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濃度比遠古時期提高了近60倍。而二氧化碳正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成員。所以,由於我們人類的活動,產生大量溫室氣體,而引起氣候變化,可以說是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