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費曼學習法有幾個步驟
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的具體步驟,很簡單,就四步:
確定學習目標;
模擬教學學習法;
回顧;
簡化。
我們一步步分塊講。
確定學習目標
很簡單,預習、復習的過程中,翻到課本某一頁,一個重要的、從沒見過的新術語新概念跳出來了。拿出一張白紙,在頁頂記下它,這是你想要學習的概念。
第二步,重要的概念劃出來了:現在你要動手去學習它。怎麼學習最有效率呢?
教學
你要模擬自己是一位老師,面前坐著一個小白,正望眼欲穿地要聽你講解這個概念。
你翻閱書籍,參考資料,聯繫上下文(就好像老師備課那樣),在這張白紙上寫下這個概念的解釋要點,然後默念——也可以說出聲來——把這個概念的意義,用你自己的話,一字一句闡釋給你面前的那個小白聽。
卡殼了?不會講?自己也有不明白的部分?沒問題,這是很常見的,不要灰心。
回顧
把在第二步中,遇到的問題,解釋不順暢的部分,自己也一知半解的部分記錄下來,統統記錄下來,隨即,用第二步的模式,逐步把這些部分闡釋清楚,梳理清楚。
這是一個降解的步驟。舉個例子,你現在要學習的概念是「幹細胞」,把這三個字寫下來,你在下面給出了幹細胞的闡釋:原始且未特化的細胞,它是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的一類細胞。
但你不明白什麼是分化,那好,把「分化」、「特化」寫下來,繼續分別闡釋:
分化:分生組織細胞發育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個體,或者由其幼年至成熟的過程中,在生理上的、形態上的改變。
特化:由於功能、潛能、適應力等方面的限制,導致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個體的結構上的改變,使得個體能針對某種功能具有更大的效益。
這樣下去,你一定會得到最初學習目標的解釋。
OK,我們得到了目標概念的闡釋,但是這還不夠,要再想想:這個闡釋,可以再簡單一點嗎?對於小白來說,容易理解嗎?
簡化
一個技巧:類比。
對於完全不懂生物學概念的小白來說,「原始且未特化的細胞、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的一類細胞」可能太過於抽象,不如舉個類比生活的例子:
一塊面團,濕潤時它可以捏成各種形狀,捏面團的過程是分化、特化的過程,捏成的成品,就是各種組織細胞,而最初的面團,就是幹細胞。
這樣一來,即使是小白,也能聽懂了。
Ⅱ 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的理查德·費曼
費曼15歲時就自學了三角函數、高等代數、無窮級數、解析幾何以及微分和積分。在進入大學之前,他一直在用自己的符號嘗試和推導一些數學題目,比如半導數。他為對數、正弦、餘弦和正切函數創建了特殊的符號,使它們看起來不像是三個變數相乘在一起,而對於導數,他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在沉迷於美妙的物理世界的同時,他還熱衷於教育事業,喜歡向人們深入淺出的講解艱深的物理知識。在他的自傳里,他提到曾糾結於某篇艱深的研究論文。他的辦法是,仔細審閱這篇論文的輔助材料,直到他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費曼技巧,亦同此理。
費曼的快速學習法技巧:
1、闡明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選擇一個你想要理解的概念,,然後拿出一張白紙,,把這個概念寫在白紙的最上邊。寫的越具體,學習過程的其餘部分就越清晰,效率也越高。
2、拋開資料,陳述你的理解
可以從一個寬泛的概述開始,然後通過示例、場景或概念的其他細微之處轉到更具體的內容。用盡可能最簡潔的語言,寫下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就像你是在教那些完全不懂的人。你會更清楚地意識到關於這個概念你理解了多少, 以及是否還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
3、回顧反思
如果不能完全解釋清楚,就回去重新閱讀、研究、重新學習原始資料,直到對自己的解釋或多或少感到自信,順暢到可以在紙上解釋這個部分為止。
4、檢驗成果
最終的目的, 是用你自己的語言,而不是學習資料中的語言來解釋概念。 再次復述,如果沒有錯誤,就該檢驗成果,如果有練習題,做一下,或者沒有習題的知識,可以利用所學的東西做一些作品。
參考來源:物理學家費曼 費曼的快速學習法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Ⅲ 費曼學習法是
費曼學習法可以簡化為四個單詞:Concept (概念)、Teach (教給別人)、Review (回顧)、Simplify (簡化)。
第一類知識注重了解某個事物的名稱。
第二類知識注重了解某件事物。這可不是一回事兒。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能夠理解這二者間的差別,這也是他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事實上,他創造了一種學習方法,確保他會比別人對事物了解的更透徹。
(3)費曼擴展閱讀:
費曼學習法的靈感源於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運用費曼技巧,你只需花上20分鍾就能深入理解知識點,而且記憶深刻,難以遺忘。知識有兩種類型,我們絕大多數人關注的都是錯誤的那類。
理查德·費曼,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美籍猶太人。理論物理學家,量子電動力學創始人之一,。因其對量子電動物理學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
Ⅳ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曾講過這樣的一則笑話。
費曼講的小笑話:
一位女士由於駕車超速而被警察攔住,警察走過來對她說:「太太,您剛才的車速是60英里每小時!」(1英里=1.609千米)這位女士反駁說:「不可能的!我才開了7分鍾,還不到一小時,怎麼可能走了60英里了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繼續像剛才那樣開車,在下一個小時里,您將駛過60英里.」「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駛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開過60英里的路程.」
附:
關於費曼的五則小笑話:
1: 費曼在奧本海默的組裡面研製原子彈的時候,他們都在嚴格的隔離下工作,和外界的通信都要經過聯邦調查局。費曼覺得很無聊,就隨便寫了一封信給他夫人,讓他夫人把這封信撕了,分幾次每隔一段時間就寄來一封。於是每次聯邦調查局都費了很大勁拼信,拼完了卻發現什麼有用的內容都沒有。
2:
還是做原子彈的時候,費曼發現他們的警衛雖然設置的很多,看起來很嚴格,其實都是形式主義。一次他發現圍牆出現了一個窟窿。於是他從窟窿里爬出去,然後大搖大擺的從門進去。警衛開始沒覺得什麼。過了一會兒費曼又從窟窿里出去了,又進來。這樣幾遍之後警衛就覺得奇怪了,怎麼只見費曼進來不見他出去呢?於是很驚奇,覺得費曼真是個神奇的人。後來才發現那個窟窿。
3:
還是做原子彈的時候。那些科學家們每天都要把資料交給管理人員,然後放到保險櫃里。費曼發現保險櫃的密碼一直就是那一個從來沒改過,於是他把保險櫃的密碼記下來了。一天他趁管理員走了把保險櫃打開,放了一個紙條進去。第二天管理員打開保險櫃一看,大驚失色,趕快按了警鈴,把所有人都集合起來,費曼也來了。管理員把紙條給大家看,上面寫著:猜猜是誰乾的。
4:
原子彈結束後,費曼去了一個大學做教授。那時他還和年輕。一次舞會,他和一個女學生跳舞。舞間女孩問他幾年級,他說我是教授。女孩說:教授?你還做過原子彈吧?費曼說:是的,我是做過原子彈。女孩留下一句騙子,甩頭而去。
5:
某日狄拉克來到費曼的學校。費曼很高興。兩人都是相對論大師。他在路旁見到了狄拉克,馬上就和他談了起來。費曼很善談,說起自己的觀點來就沒完沒了。狄拉克一言不發,微笑著聽費曼講。費曼在路邊講了一個小時候,狄拉克說:對不起,我有一個問題。費曼一聽有問題,很高興,說:你有什麼問題?狄拉克說:請問,廁所在哪兒。
望採納。
Ⅳ 費米,費曼,費恩曼是同一個人嗎要有資料論證!
不是一個人,生卒年月不一樣、出生地不一樣、姓名全名不一樣,但確實都參與了曼哈頓計劃。一個(費米)已經是大咖,另一個(費曼)還只是小咖。
參與曼哈頓計劃時,費米是主要的科學顧問,而費曼主要參與理論問題和計算。
費曼和費恩曼是音譯的不同,其實是一個人。
Ⅵ 費曼怎麼受傷的
關於費曼受傷有幾個說法,一是官博發的說是撞到桌角,還有一個說法是說在樓梯上玩耍撞到。
官博和導演的說法言下之意都是費曼玩耍的時候自己傷到。
《爸爸去哪兒第五季》是芒果TV引進韓國MBC電視台《爸爸!我們去哪兒?》推出的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節目通過五位明星爸爸在72小時的戶外體驗中,單獨照顧子女的飲食起居,共同完成節目組設置的一系列任務。
節目由村長李銳擔任主持,陳小春父子、杜江父子、劉畊宏父女、吳尊及其子女、實習奶爸鄧倫及素人萌娃紀美伊擔任親子嘉賓陣容。
節目於2017年9月14日起每周四中午12:00在芒果TV播出,於2017年11月30日收官。 2017年12月,獲得中國綜藝峰會匠心盛典年度匠心製作團隊(節目)。
2018年2月,獲得2017年度最受少兒(4-15歲)歡迎獎最受歡迎綜藝節目獎。
Ⅶ 《別鬧了,費曼先生》講的是什麼
《別鬧了,費曼先生》講的是近代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的生平事跡,內容包括小頑童的成長、誤闖普林斯頓、從軍記、堂堂大教授、笑鬧中的真智慧。
費曼一生幽默機智、幾近頑童的行止,與其在理論物理方面的成就齊名。本書與《你管別人怎麼想》同享盛名,全書沒有難懂的科學知識。
在一件件新鮮事背後,隱然透露著人性最接近自然的本質。費曼先生得過諾貝爾獎,是近代最偉大的理論科學家之一。他是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任教約四十年。
(7)費曼擴展閱讀:
賞析:
書里妙趣橫生的故事只是費曼一生的冰山一角。書中未提,但是能感覺到,在羅沙拉摩斯研究原子彈的工作是嚴肅緊張高強度的,環境是單調封閉的。
費曼還是能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自己插上一朵鮮花。盡管信件檢查制度惱人,嚴重干擾他和病重妻子的來信。他和信件檢查人員玩躲貓貓,耍各種小機靈小手段躲避檢查。
每次惹火或成功戲弄到檢查員,費曼都頗為自得,從中取樂。 這傢伙無論在什麼時候怎樣的地方總能發現好玩有趣的東西。
原子彈試爆成功,重返「文明世界」,大概卸去了繁重的原子彈研究工作,拉緊的皮筋突然放鬆下來,一時間無所適從。病魔帶走了妻子,孤身一人,常常不能集中精力做研究。
為自己一事無成毫無建樹憂焦躁不安。甚至還有油盡燈枯之感。費曼還在羅沙拉摩斯工作的時候,阿琳在阿布奎養病,需要開車數小時才能到達。
最終費曼還是沒能來得及趕到,見妻子最後一面。阿琳的離開費曼心裡早有準備,強大的理性也很好地抑制住情感地宣洩,費曼在當時並沒有感覺到特別難過,又很快地投入到工作中。
後來他又寫道:「我必須慢慢釐清發生在阿琳身上的是怎麼一回事——以致於一直到好幾個月之後才哭出來。那時我在橡樹嶺,剛巧路過一家百貨公司。
看到櫥窗內的洋裝,心想阿琳一定會喜歡其中的一件,就再也按耐不住了。」在《費曼的彩虹-物理大師的最後24堂課》里,費曼說:「人都會死,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但是跟艾琳在一起的時候,我真的很快樂,這就夠了。在艾琳去世後,我的餘生不必那麼好,因為我已經嘗過那種滋味了。」
作者介紹:
理查德·費曼(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出生於紐約市,俄羅斯和波蘭猶太人移民到美國的後裔。美國物理學家。1939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
1942年6月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與艾琳結婚、同年加入美國原子彈研究項目小組,參與秘密研製原子彈項目「曼哈頓計劃」。
1945年「曼哈頓計劃」結束,在康奈爾大學任教。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
還發現了呼麥這一演唱技法。 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