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東北亞指哪些地方
東北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東北亞指的是亞洲東北部,包括中國東北地區(東三省+內蒙東四盟市)、蒙古國、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朝鮮、韓國、日本。廣義的東北亞不僅包括亞洲東北部而且還包括環北太平洋地區。
② 東南亞和東北亞各包括哪些區域,哪些國家
東南亞(英文:Southeast Asia)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才出現的一個新的地區名稱。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
世界各國習慣把越、老、柬、泰、緬五國稱之為東南亞的「陸地國家」或「半島國家」;而將馬、新、印尼、文、菲五國稱之為東南亞的「海洋國家」或「海島國家」。1967年,東南亞地區出現了一個「國家集團」,這就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發展至今已有10個成員國。
東北亞,是指亞洲的東北部地區,按地理位置的分布,包括俄羅斯的東部地區,中國的東北、華北地區,日本,韓國,朝鮮以及蒙古,也就是整個環太平洋地區。
(2)東北亞擴展閱讀
東南亞各國首都分別是:
1、越南:河內。
河內為越南首都、歷史名城,中央直轄市,面積921平方千米,於紅河三角洲西北部,越南政治、文化中心,水、陸、空交通便利。城市地處亞熱帶,臨近海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降雨豐富,花木繁茂,百花盛開,素有「百花春城」之稱。
2、寮國:萬象。
萬象是寮國的首都,面積3920平方公里。萬象意為「檀木之城」,是一座歷史古城,自16世紀中葉塞塔提臘國王從琅勃拉邦遷都於此後,這里一直是寮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萬象位於湄公河中游北岸的河谷平原上,隔河與泰國相望。萬象是寮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3、柬埔寨:金邊。
柬埔寨首都金邊,面積376平方公里,金邊地處洞里薩河與湄公河交匯處,是柬埔寨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
4、泰國:曼谷。
曼谷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現代與傳統相交融的大都市,依然保留著標志輝煌傳統的名勝古跡。金碧輝煌的大王宮、鏤金鑲玉的玉佛寺、庄嚴肅穆的金佛寺和四面佛等名勝古跡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光。
③ 東北亞是什麼意思
東北亞,是指亞洲的東北部地區,按地理位置的分布,包括俄羅斯聯邦的東部地區(濱海邊疆區,薩哈林島等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東北、華北地區,日本國的北部與西北部,大韓民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及蒙古國。即是整個環亞太平洋地區。廣義的陸地面積有1600多萬平方公里,占亞洲總面積的40%以上,,有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蒙古五國全境和俄羅斯遠東沿海。
④ 東北亞地區
東北亞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優勢礦種主要包括銅、鉬、金、鉛、鋅、鎢、錫、鐵、磷、螢石、煤和油氣資源等,一些礦種是中國急缺礦種。礦床類型獨具特色,礦床規模巨大。
1.3.1.1 銅礦床
銅礦床是蒙古的優勢礦產,典型礦床有額爾登尼特、察干蘇布爾加和歐玉陶勒蓋超大型斑岩銅礦床。在中蒙毗鄰地區則有阿達陶勒蓋和阿音努爾兩個中型斑岩銅礦。
在俄羅斯遠東地區,也存在許多大型、超大型銅礦床,如位於赤塔州北部的烏多坎銅礦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銅礦床之一。礦床屬古元古代砂岩型銅礦,按邊界品位0.06%圈定礦體,計算銅儲量2000萬t,並含金。礦床有三分之二可露天開采。該礦床已勘探50多年,至今未開發利用,其潛在經濟價值巨大。
1.3.1.2 鉛鋅礦床
蒙古鉛鋅銀礦產資源豐富,典型礦床有查夫、烏蘭和木哈爾等鉛鋅銀礦床。三個礦床均為大型礦床,其中,查夫礦床Pb+Zn儲量66萬t,Ag儲量1185t;烏蘭礦床Pb+Zn儲量120萬t,Ag儲量2000t;木哈爾礦床Pb+Zn儲量40萬t,Ag儲量1116t。三個礦床的成因相同,均為與次火山熱液有關的礦床。
1.3.1.3 金礦
金礦在蒙古分布廣、儲量大。在中蒙鄰區,主要分布有三種類型的金礦床:一種為淺成低溫熱液脈狀金銀礦床,如Baruunkhujirtyn gold、Tsagaanchuulut khudagⅡ、Ugtam、Tsairyn和Bor On-dor金礦床;第二種為與花崗岩類有關的金礦床,如Bayan uul1、Kharguit、Urliin Ovoo、Ovork-hooloi和Nomint金礦床;第三種為與鹼性雜岩有關的金礦床,如Zuun Dagai金礦床。
俄羅斯金礦區主要分布在東西伯利亞、後貝加爾和遠東地區,即蒙古-鄂霍次克礦化帶內,其產量佔全俄的70%以上。該區為環太平洋成礦帶亞洲東北部的一部分,金為其特徵性礦化元素之一。主要礦床有巴列依、達拉宋、克留切夫等,均為世界著名的金礦床,儲量大於200t。
巴列依金礦床位於赤塔州南部,1932~1930年在古生代花崗岩中發現了含金礦脈,1941~1947年進行了勘探工作,1929年建立礦山,到目前已累計采出黃金1500t,保有儲量100t以上。巴姆金礦床位於阿穆爾州騰達地區北部。該礦床發現於1979年,1989~1999年進行普查評價工作,礦體厚度0.7~22.4m,一般延深600m。礦石最高金品位98.8g/t(一般為5.9g/t);銀229.1g/t(一般為16.9g/t)。
1.3.1.4 煤礦
俄羅斯煤礦資源極為豐富,主要分布於黑龍江流域的布列亞陸塊內,在黑龍江-烏蘇明復合坳陷、濱海成礦分區中南部也有少量分布。中俄鄰區上侏羅統-白堊系、三疊系-新近系煤系地層發育,前者主要分布於上黑龍江、布列亞、蘇昌等盆地內,煤種以褐煤及石煤(變質煤)為主,後者則主要分布於綏芬、黑龍江-結雅、中黑龍江盆地內,煤種以褐煤為主。
1.3.1.5 油氣
俄羅斯煤礦資源極為豐富,石油遠景和預測儲量為568億t,居世界第一位。油田分布在巴林茨夫、卡爾斯克、東西伯里亞、楚果特和鄂霍茨克海,其中西西伯利亞儲量為105億t,佔全俄20%,佔全俄石油開采量的69.8%(2002年俄羅斯政府工作報告),包括漢特-曼西斯克自治區和雅馬拉-尼涅茨克自治區;但是很多大型的油田已開采75%甚至更多;伏爾加-烏拉爾地區小型油田佔大多數,其中韃靼斯坦共和國的洛馬什京、諾瓦霍夫和阿爾蘭等油田,佔全俄石油開采量的26.9%。
由此可見,東北亞地區不僅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發程度相對較低,油氣資源開發程度相對較高,但仍然具有巨大潛力。如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絕大多數固體金屬礦床尚未開發;蒙古近年來雖然加大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力度,但還遠遠不夠。考慮到俄羅斯和蒙古賦存中國急缺的銅、富鉛鋅、鐵和煤等優勢礦產,且尚待開發的現狀,應加大與上述國家在資源勘查和開發領域的合作力度。
⑤ 東北亞平台
亞商所吧
⑥ 東北亞的具體介紹
目前來看,日本通過一系列條約將自己的安全與美國利益捆綁到了一起,美日同盟在冷戰結束後其基本戰略價值並未消除,而是通過新的美日安全保障條約與安全合作防衛指針得以強化和充實,其功能是保障美國在東北亞的政治、經濟與安全利益及日本的政治安全,同時藉以遏制來自東北亞的潛在競爭對手的戰略性挑戰。中、俄關系是除美日關系外較為穩定的一對,蘇聯解體後,困擾中國北部安全的大患消除,中、俄之間的經濟互補強於任何時候。不過,中、俄之間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結盟,兩國也不可能聯合起來形成所謂的「反霸同盟」,而失去與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的友好關系;但是隨著中國的崛起,東北亞較穩定局勢可能被打破,中國的「反介入」戰略也引起了美國等國的重視,為了遏制中國,同時也避免在未來被邊緣化,美國開始了重返亞太戰略。當然美、日同盟也並非鐵板一塊,經濟上的競爭,以及日本要求成為「正常國家」、要求美國撤軍的呼聲,也使兩國關系出現了裂縫。但是考慮到兩國的戰略利益,兩國都在努力的調整經濟和安全方面的競爭與合作關系,美日關系處於一種調整的平衡狀態。
美國在東北亞地區扮演隔岸平衡手的角色,一方面把日本拉入其同盟體系,為美國戰略利益服務,另一方面也要把日本力量保持在可控范圍之內,利用日本遏制中、俄,同時又利用中、俄維持在日本的軍事存在。
美國在處理同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方面採取的是一種接觸政策,接觸的本意是指用非武力的手段來消融崛起大國行為中的擴張性因素,在使中、俄兩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的同時,也是美國的影響力介入到兩國的內部事務中,維持現存的東北亞政治、安全格局。 對東北亞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的擾動因素首先是美國對東北亞地區的控制戰略。美國為了控制東北亞地區構築了美日、美韓軍事同盟體系,以此為基點遏制中、俄、日。美國控制東北亞區域的戰略確保了美國在這一地區的霸權地位。
1.保持朝鮮半島分裂現狀與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戰略圖謀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朝鮮半島的分裂都是美一手造成的。半島從分裂那天起,在有關朝鮮半島幾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有美國的參與。美國雖然在一切公開場合都聲稱支持朝鮮半島和平統一,但事實上美國可能並非樂見其統一而是竭力控制南北和解進程的速度。這是因為如果統一的朝鮮半島走獨立自主、和平中立的外交路線,美國則將失去繼續在東北亞駐軍的理由,這將意味著美國失去其介入東北亞事務的支柱。事實上,美國介入朝鮮半島事務,其戰略目標並不在於朝鮮半島,而在於利用朝鮮半島一定程度不安定的政治結構介入東北亞地區事務,遏制中國的崛起和俄羅斯這個昔日的競爭對手,從而保持超級大國地位,進而領導全世界。
2.朝核問題等使半島保持適度緊張,符合美國的利益
朝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尤其是核問題,是冷戰後關系朝鮮半島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雖在國際社會尤其是中國的外交努力下,美朝及有關國家舉行了三方會談和四輪六方會談,為和平解決朝核問題打下了基礎。但迄今為止朝核問題仍未得到最終解決。事實上,美國一方面在一切公開場合宣稱將和平解決朝核危機,另一方面卻不願做出任何實質性讓步,致使朝核問題長期化。兩次朝核危機表明,美國並不急於徹底解決朝核問題。它利用朝核問題造成朝鮮半島適度緊張,既可以加強美韓、美日同盟關系,又可以在解決朝核問題過程中,鼓勵半島周邊大國參與解決朝核問題,從而建立起美國主導的東北亞安全機制。
3.利用台灣問題牽制中國,並推動美日同盟關系發展
台灣問題屬中國內政問題,美國本無權干涉,但是美國從其東北亞區域戰略考慮,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美國從沒有放棄對中國統一問題的干預。事實上,從1950年起,美國就承擔了台灣的防衛義務,並將台灣視為「一艘不沉的航母」。阻撓中國統一,不僅可以使美國從政治、經濟、安全方面牽制中國,有效地遏制中國的國際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阻撓中國統一,可以使美國加強與其盟友日本的關系。此外,美國干預台灣問題,還可以作為使中國與之合作或支持其外交政策的籌碼。 1.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在統一問題上的分歧依然沒有徹底消除
雙方的第一個分歧表現在:盡管雙方都宣布接受和平統一的主張,而且雙方公布的和平統一方案也沒有什麼原則性的分歧,但雙方都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方案實現統一。朝鮮方面曾提出過聯邦制統一方案,韓國方面也提出了與之相對應的邦聯制統一方案,雙方都不反對對方的方案,並就統一問題進行了積極的對話,但雙方間政治、經濟、文化差距的存在使南北統一之路不會那麼平坦。
雙方的第二個分歧表現為:誰更能在國際社會中代表朝鮮民族。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向來在名稱上就存在著分歧,韓國稱半島為「韓半島」,稱自己的國家為「韓國」,半島上的民族為「大韓民族」;朝鮮稱半島為「朝鮮半島」,稱自己的國家為「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半島上的民族為「朝鮮族」。這種不統一的稱呼將直接影響到統一後的半島怎樣命名的問題,如果雙方都不作出讓步,將是統一進程中的一大障礙。
2.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雙方軍事上的對抗仍十分激烈
朝鮮半島一直是東北亞乃至全球的一個熱點地區。冷戰時期,由於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的緊張對峙,不僅加劇了南北分裂的痛苦,而且也造成了半島局勢的動盪和東北亞地區局勢的緊張。冷戰結束後,籠罩在朝鮮半島上空的冷戰陰雲仍然遲遲不散,朝鮮半島也由此被稱為冷戰的「活化石」,成為冷戰結束後最後一道難以消融的冰川。
由於雙方各自抱著冷戰思維來處理雙方存在的分歧和爭端,從而使得朝鮮半島的統一進程不可能像人們想像的那樣一帆風順,「三八線」的消失更不會像「柏林牆」那樣在一夜之間倒塌,半個多世紀的分裂所造成的分歧和互不信任不可能在朝夕之間完全消除。2000年2月,就在朝韓兩國首腦舉行峰會並簽署《南北共同宣言》半年之後,韓國國防部發表年度《國防白皮書》依然將朝鮮列為其「主敵」,指責朝鮮對韓國的「軍事威脅」。朝鮮方面強烈要求韓國撤銷「主敵」論,而韓國方面沒有做出相應的回應。有關「主敵」論的爭論的實質是冷戰思維的必然結果,對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的對話、合作與交流產生了極大的阻礙作用。
3.國際社會對朝鮮半島政策的走向將使半島局勢日益復雜化
由於朝鮮半島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各大國都十分看重本國在半島地區的利益。盡管由於冷戰的結束而使這些利益沖突顯得不那麼明顯,但卻變得錯綜復雜,相互交錯。朝鮮半島上除了南北對峙這一因素外,美、日、俄在這一地區的角逐也將使朝鮮半島的局勢日益復雜化。 盡管東北亞地區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現代的政治對立,區域的組織化程度還沒有很好地解決,但是超越意識形態和政治局限而且日益活躍的經濟關系,則顯示了這里正在緩慢地向區域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加強區域合作,促進共同繁榮已經成為東北亞各國的共識。
東北亞區域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已經為構建和諧的東北亞區域積累了必要的基礎和條件。以政治與安全領域為例,東北亞地區圍繞共同關心的區域安全與合作問題所進行的雙邊與多邊的政治對話及協商機制正在逐步形成。鑒於各種層次的安全對話機制的逐步形成,尤其是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為東北亞政治與安全環境建設提供的新契機和可能性,我們有理由相信舊有的以意識形態劃分國家陣營的冷戰思維正在逐步向以中國所倡導的新安全觀、新國際政治經濟秩序觀的方向邁進。開放而平等的政治對話與合作機制的逐步形成為東北亞地區和諧穩定的環境建設指明了方向。而中國在和平發展和促進區域安全穩定方面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則為構建穩定和諧的東北亞政治與安全新秩序提供了堅定的信心和必要的條件。 東北亞和諧區域的構建和區域合作的發展、地區政治互信與依賴關系的建立不僅取決於各國政府的相互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各國人民的相互認識和理解如何深化,能否做到「增信釋疑」。認真對待歷史問題、消除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是促進各國政治對話與合作、發展雙邊關系的政治基礎,只有在國民層面上的相互認識和理解達到新的高度,才有可能推動各國政府建立和發展友好的合作關系,在構建東北亞和諧區域方面加強協調與合作,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及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 z
⑦ 中國從人種上講是東北亞還是東南亞
北方漢族大規模南下已經持續同化南方百越,因此,在南方地區造成了非常多的「南人北相」的人,已經很多兼有兩種亞種特徵同時具有的人種,因此,學術界現在比較傾向於將南方中國人定義為「北亞型和馬來型的混合過度人種」。
北方中國人的長相特徵是寬臉,長頭型,鼻樑筆挺,眼皮有蒙古摺。
而南方中國人(純粹百越),則是短頭,顴骨高突,嘴唇厚,嘴部突出,眼睛小。
至於身高和膚色,這個受環境和飲食習慣影響非常大,所以學術界並不把這兩個因素作為首要考慮。
而且,很不幸,馬來型人種的長相不太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所以經常被歧視。
由於歷史上北方漢族持續南下,於是現在造成了南方人口中長相十分復雜的情形。在江淮流域,基本上已經被漢族移民所佔據,所以,號稱江南出美女,實際上,如果上溯到百越遍地的上古時代(漢之前),江南地區可出不了幾個美女,起碼出不了幾個能被現代人認可的美女。
然後,隨著地域越來越向南,漢族到達頸達南方的時間往後推,於是造成了中國人口分布的一個明顯特徵,越往南,南方人的長相就越接近比較純粹的馬來型人種。
兩湖,江西等地很多居民都兼有兩種人的特徵,比如有人國字臉,但是眼睛小,或者單眼皮又塌鼻樑,又或者高顴骨+筆挺鼻樑等等。
⑧ 東北亞是什麼概念
從自然地理的界定情況來看,中國以往沒有「東北亞」的稱謂,但從對「東亞」(通常包括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和蒙古)及「中亞」(包括中國的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蒙古以及蘇聯境內的中亞細亞地區)的界定中可以看出,東北亞經濟圈應該包括日本、朝鮮、韓國、俄國的遠東地區、中國和蒙古的東部地區
對「東北亞」的地理定位至今尚無統一標准,嚴格來說,俄羅斯只有其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中國只有其東北三省,能算作東北亞。
⑨ 東北亞的介紹
東北亞是一個地理概念,即亞洲東北部地區,為亞洲-東亞所屬的次區域。根據美國外交關系協會的定義,東北亞包括日本、韓國、朝鮮;在某些情況下,廣義還包含蒙古國、中國的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以及俄羅斯的遠東聯邦管區,即整個環亞太平洋地區。陸地面積有1600多萬平方公里,占亞洲總面積的40%以上,
⑩ 東北亞地區是哪裡呀
東北亞地區包括中國遼寧省,吉林省,內蒙古的東部俄羅斯東部,朝鮮,日本,蒙古。
亞太經濟圈
亞太地區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地區。以日本的崛起為開端,最近二十多年來,亞太地區成為世界經濟迅速、持續增長的地區。二戰以後,日本經濟經過短暫的恢復後重新崛起,在不到25年的時間里,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到1970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按人口平均計算,已與美國不相上下。除日本外,亞洲的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進入經濟繁榮時期。在小農經濟或以轉口貿易為主的經濟基礎上,它們大約花了10-15年的時間,初步實現了資本主義工業現代化,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亞洲的東盟國家也是經濟迅速發展的地區。l97O-1980年,東盟五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達7.4%,不僅高於世界平均增長速度的3.8%,也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增長速度的5.3%。中國在實行改革開放以後,經濟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亞洲太平洋地區雖然在兩次石油危機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滯脹"的沖擊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始終維持了比其他任何地區都高的增長率。進入90年代以來,亞太地區經濟貿易持續蓬勃發展,特別是東亞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保持了強勁增長的勢頭,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東亞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實際經濟增長率1990年為6.4%,1991年為6.7%,1992年為7.4%,1993年為7.5%。這一增長率不僅遠超過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也大大高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率。美國前總統里根曾把21世紀稱作"太平洋世紀"。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一定程度上為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蒙上了陰影,但並未阻止亞太地區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