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將如何構建上海大都市圈
據報道,經國務院批復原則同意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正式公布,該規劃明確提出,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希望上海可以發展稱更知名的國際都市!
❷ 長三角城市群有哪些都市圈
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區域面積21.17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面積的2.2%。
長三角城市群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的引領者,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
長三角城市群經濟腹地廣闊,擁有現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機場群,高速公路網比較健全,公鐵交通干線密度全國領先,立體綜合交通網路基本形成。
(2)上海都市圈擴展閱讀:
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定位
1、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圍繞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以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加快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成為資源配置效率高、輻射帶動能力強、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制度體系完善的資源配置中心。
2、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頂級水平,建立健全符合科技進步規律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最大程度激發創新主體、創業人才的動力、活力和能力,成為全球創新網路的重要樞紐,以及國際性重大科學發展、原創技術發明和高新科技產業培育的重要策源地。
3、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加快推進產業跨界融合,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產業、高增值環節和總部經濟,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打造若干規模和水平居國際前列的先進製造產業集群,形成服務經濟主導、智能製造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❸ 國內主要的都市圈有哪些
No.1 上海大都市圈:長三角城市群的「強核」,輻射周邊都市圈。1)上海大都市圈2018年GDP達9.1萬億元高於珠三角9市,基本以「研發在滬,生產在外」的思路進行產業優化布局。2)從「一核五圈四帶」到上海大都市圈,是充分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打造長三角城市群「強核」,輻射周邊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把蘇錫常、寧波都市圈的大半區域以及杭州都市圈的嘉興、湖州均收入囊中。3)上海大都市圈積極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構建「干線+城際+市域+城軌」多層次軌道交通,為一體化大都市圈打下基礎。
No.2 北京都市圈:從單中心到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三縣有望劃歸北京?1)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從攤大餅式單中心輻射向緊密集約型多組團格局轉變。北京都市圈可大致劃分為梯度輻射的三個圈層:一是中心城六區,二是城市副中心及城市發展新區多個新城,三是生態涵養區及北京以東、以南的環京地區。2)北京市域內集聚以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高精尖產業,但職住平衡問題在全國最為突出。3)環京地區承接產業不足、通勤效率低下需補短板。廊坊北三縣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四統一」統籌發展,劃歸北京傳言不絕於耳。
No.3 深莞惠都市圈:年輕移民的創業天堂,經濟大市、土地小市的深圳可能兼並東莞?1)深莞惠都市圈人口和經濟高速增長,「前店後廠」產業梯次轉移,是年輕移民的創業天堂。2)深莞惠經濟圈(3+2)機制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飛地經濟」和軌道交通一體化提升深圳輻射帶動能力。3)深圳是經濟人口大市、土地面積小市,全市面積僅1997平方公里,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的1/8、1/3、1/4,通過行政區劃調整解決發展空間不足的可能性長期存在,但受制於廣東省發展大局。
No.4 廣佛肇都市圈:大灣區現代製造業中心,廣佛同城。1)廣佛兩市經濟總量比肩深莞,分別聚焦「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葯)+NEM(新能源、新材料)」創新產業和先進製造業,肇慶承接廣佛產業轉移。2)從廣佛同城到廣佛肇經濟圈,肇慶與廣佛一體化還需時日。肇慶2018年GDP2202億元,是廣州的1/10;人均GDP僅為廣州的35%、佛山的42%。3)廣佛同城已基本實現,生活成本與產業轉移催生大量跨城通勤需求。2018年7月廣佛肇清四市跨城職住人數高達74.41萬,其中廣佛跨城佔四市跨城總規模的60.6%。
No.5 南京都市圈:經濟東強西弱,皖東城市受益。1)南京都市圈經濟東強西弱,南京引領產業鏈從高到低三級梯隊。南京2018年GDP1.3萬億元;揚州、鎮江、淮安、蕪湖均在3000-6000億元之間,打造先進製造業中心;馬鞍山、滁州、宣城均在2000億元以下,主要承接東部產業轉移。2)南京都市圈為我國第一個規劃的跨省都市圈,安徽東部城市受益於與南京同城化發展。南京與都市圈中安徽4市的距離均比安徽省會合肥更近。3)南京都市圈軌道交通體系前瞻性布局,與公路、機場、港口群共同打造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區。
No.6 成都都市圈:少不入川的天府之國,成都人口經濟集聚度高,周邊地區城鎮化率較低、空間大。1)成都尚處於做大做強吸聚周邊資源階段,人口經濟集聚度高。成都2018年常住人口占都市圈5市的61%,2018年GDP佔75%,A+H股上市公司數、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佔94%、93%。2)成都周邊4市城鎮化率較低、城鎮化空間大,未來有望與成都同城化發展。德陽、眉山、資陽、雅安2017年城鎮化率均在41%-51%之間,遠低於全國平均58.5%,都市圈人口城鎮化潛力較大。3)成都與周邊城市高鐵半小時至1小時通達,未來有望形成城際鐵路環線,但當前交通連通性仍有待提升。
No.7 杭州都市圈:民營經濟天堂,互聯網經濟高地,西進擴大腹地。1)杭州都市圈杭嘉湖紹四市民營經濟發達,互聯網經濟領先,新成員衢州、黃山有望承接相關產業。2)杭州都市圈東面發展空間不足,西進擴大經濟腹地。面對上海大都市圈的擠壓和南京都市圈的競爭,杭州都市圈選擇西進,衢州、黃山正式「入圈」,宣城、上饒和景德鎮亦是候選城市,其中宣城已被南京都市圈囊括。3)杭嘉湖紹四市已實現「半小時高鐵圈」和「1小時交通圈」,高鐵將助力衢州、黃山融入都市圈。
No.8 重慶都市圈:內陸開放高地,新區人口增速接近主城區,產業同質化、創新不足。1)重慶都市圈以重慶市35%的面積集聚65%的人口,創造72%的GDP,主城區與城市發展新區人口產業集聚能力均較強。城市發展新區2011-2017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長率為1.9%,與主城區的2.1%接近。2)重慶都市圈是內陸開放高地,產業同質化、創新能力不足是短板。重慶與成都、重慶高端發展平台體系內部都存在同質化競爭。3)重慶都市圈軌道交通互聯互通水平亟待提升。市域鐵路目前遠不能滿足主城區與外圍通勤需求。
No.9 武漢都市圈:「圈子」縮小更務實,產業鏈向外延伸。1)從半徑150公里的「1+8」武漢城市圈到半徑80公里的武漢大都市區,范圍更小的都市圈規劃更具可操作性。2)武漢產業鏈沿武鄂黃黃、武咸、武仙、漢孝等發展廊道向周邊城市延伸,完善都市圈功能布局和產業體系。3)高鐵、鄂州機場建設加強水陸空交通樞紐,城際鐵路網將串聯武漢都市圈。
No.10 長株潭都市圈:中部崛起,城區相鄰,「半小時交通圈」融合發展。1)長株潭三市產業互補性強,產業協同勢頭良好,是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之一。三市聯合擁有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國家級政策平台。2)長株潭三市城區最遠不過40多公里,一體化存在地理便利,合並呼聲從未斷絕。近年長株潭合並申請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議流傳較廣,但實現可能性極小。3)高鐵、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幹道大串聯,共同構成長株潭都市圈「半小時交通圈」。
供參考,謝謝!
❹ 上海都市區 包括崑山嗎
你看看下面的解說就知道了
❺ 上海都市圈有哪些城市
長江沿江地帶有四個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其中以上海為中心,形成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2′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之間,面積6340平方公里,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
主要作用如下所示:
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17年,全市平均氣溫17.7℃,日照1809.2小時,無霜期259天,降水量1388.8毫米。全年81%以上的雨量集中在4月至10月。
公元4至5世紀時的晉朝,以捕魚為生的居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滬)」。
以上內容參考: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❻ 常州進上海都市圈和進南京都市圈有什麼不同
關於常州近上海都市拳套和近南京都市圈的話,這個確實是不同的呀,肯定是進那個上海那邊要南進廠那個南京六號啊,方便很多呀
❼ 「長三角」城市群成熟發展,10年內,它會成為環杭城市群嗎
在長三角地區沒有環杭城市群,只有長三角城市群,這是國家對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中的定義。在長三角地區未來會以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為三大城市圈的發展格局。
在整個長三角地區就是一個以上海為核心的城市群發展格局,杭州也是圈在其中,更不可能是什麼包括上海、南京在內的環杭州城市群。杭州只能以都市圈的方式參與到長三角城市群的格局中,而且還是三大都市圈中最小的城市圈。排在了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之後!
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製造業起來的,這樣給你說吧,如果這兩個地方不發展製造業,追求房地產所謂假大空,對中國經濟影響真的是致命的,我們可以考慮我們幾十年經濟發展。
一,1978年改革開放後到2000年,我們經濟發展停留在基本重工業和農業,那時候最發達並不是長三角也不是珠三角,而是東北工業區和農業大省河南,這點無論是從當時汽車保有量還是GDP,就業情況都可以看的出,那時候東北真的算中國最發達地區,河南人全國做牛馬和糧食生意,這點50後60後應該最清楚不過了。
長三角珠三角我認為不要再去追求什麼城市假大空,製造業才興國,我們可以拿溫州聚集2009年溫州房價全國第一,但是2012後基本沒有溫州事了,這幾年房價基本停止漲不說,溫州企業都少了很多,如果發展房地產,估計以後只有上海和深圳兩座城市堅挺了,因為他們有金融作為最後退路,香港就是依賴金融維持,如果香港失去金融地位,香港這個地方可能還抵不上中國一些二線城市,這個一點不誇張的。製造業創造源源不斷財富,源源不斷就業,還給科技發展提供最基本的土壤,房地產就是一次性生意,出讓了土地就沒有了,最後通過房貸套在百姓身上,百姓哪裡還能創新創業,還能消費,還能帶領中國富強呢?繼續這樣房地產金融化依賴土地出讓金,我們會付出慘重代價,房價瘋狂漲幾年,居民杠桿加大,不敢消費已經是事實,再不改變,內需繼續下滑,更多產品,服務業被迫失去市場從而裁員,破產關門,就業下滑,那經濟就不要發展了。
❽ 上海都市圈有哪些城市
你該知道的上海城簡史
2、上海市
1291年設置的上海縣城,到了上世紀的二十年代,這里早已成了中國最大的都市和世界著名的國際城市。在中國延續了二千多年的行政「省、縣制」體系,面對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個農耕社會中的縣城類型上海城,一個全新的「市」制區域——城市,由此開始誕生。
1927年的7月4日,南京國民政府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上海特別市暫行條例》,確定建立上海特別市。
1927年的7月7日,一個全新的中央直轄市宣告成立。這一天,上海特別市政府成立,直隸國民政府。中國首個中央直轄市出現,以後便迎來了不少的「市」級城市出現,它們的行政級別大都在省與縣的中間,唯中央直轄市與省平級。
1928年上海直轄市的地圖
上圖為1928年的上海市政區地圖。1927年開始的將原上海縣進行縣、市分治。原計劃將原上海縣南部的閔行、北橋、馬橋等八個鄉,另組一個小型的上海縣,歸江蘇省管轄。剩下大部分的地方,組建成「上海特別市」,歸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由於新袖珍上海縣的縣治,選定在北橋,新縣衙大樓沒造好前,其仍在上海市的蓬萊路171號原上海縣衙內辦公。
上圖中最南面的新上海縣的八鄉,仍留在了上海市政區內。上海直轄市的周圍,尚能清楚地看到有江蘇省的寶山、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等縣。
左下角的松江縣,在1914年由華亭縣所剩的約八分之一的地方,由原華亭縣改名為松江縣。中國行政區域內的「松江縣」,1914年才首次現身,真正松江縣的歷史,總共才104年(1914~2018年)。原因很簡單,公元751年的唐朝,在南方設置了華亭縣,但此時北方的甘肅早就有了一個叫「華亭」的縣。就這樣糊里糊塗的過去了一千多年,中國南、北各有一個華亭縣的荒唐事。進入近代社會後,才在1914年將南方的華亭縣改為松江縣,終於結束了一千多年來的混亂局面。
1938年12月1日,原江蘇省管轄的南匯、川沙、奉賢、寶山、嘉定、崇明等六個縣,劃歸偽上海特別市管轄,並統統改縣為區。上海建市後,首次出現上海地區現象,形成一市管轄遠郊六縣(區)的地區行政格局。
八年後的1945年,抗戰勝利後的9月份,南匯、川沙、奉賢、寶山、嘉定、崇明等六個縣(區),又被重新劃歸江蘇省管轄。上海市從上海地區又同到單一的上海城即上海市的行政區域格局。
1956年上海市的行政地圖
上圖為1956年時的上海市地圖。上海全市有十八個區組成。中心城區為十五個,它們分別是:黃浦區、邑廟區、蓬萊區、盧灣區、徐匯區、長寧區、新成區、江寧區、普陀區、閘北區、虹口區、提籃橋區、榆林區、楊浦區、東昌區。另有三個郊區,分別是北郊區、西郊區和東郊區。
此時的上海城,完全是典型的世界城市化結構,由市區與郊區所組成。它沒有農業縣及廣大的農業人口,幾乎是城市居民為主的社會階層所組成的城市框架。
1958年的1月17日,由於上海市缺少農田,無法滿足全城市民的蔬菜、副食品的供應。經國務院批准,再次將寶山、嘉定及上海縣劃來上海。上海市再次成為了上海地區,形成一城(上海城)再管轄遠郊三縣的行政區域格局。但其中上海縣的重歸故里,與其他縣的劃歸,其歷史地理的內涵是完全不一樣的。因被看為一城市轄二縣城的衛星城市群的行政地區更符合歷史事實。
但好景不長,沒幾個月後,上海遠郊各鄉建起了人民公社,為其自給自足的需要,上海市區居民的副食品供應再次發生嚴重困難。1958年11月21日,國務院一下子將原屬江蘇省的崇明、青浦、松江、金山、奉賢、南匯、川沙等七個農業縣劃來上海。可見上海副食品供應面臨的困難和嚴重性。
從1958年11月21日開始,上海地區的行政區域進入一城(原中央直轄市)管轄遠郊九縣城(農業縣)的衛星城市群的行政體制區域。
上海城就是上海市的行政格局,又一次消失,而上海地區才是上海市的行政格局再一次出現。
下篇講1958年後的上海地區,即上海衛星城市群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