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調整三次產業結構提高GDP
1、GDP的大小由一國擁有的資源包括土地、資本、勞動力和技術共同決定,其可用生產函數表示,Y=AF(L,K)。
2、國民經濟包括三大產業,即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其中第一產業即指農業,農業的特點是耕地資源有限,資本和勞動力吸收能力有限和技術提高很慢,所以說依靠農業來提高GDP的潛力不大,但是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們雖然不能通過提高農業大幅度GDP,但是必須要保證農業的穩定發展。
第二產業即工業和建築業。工業和建築業的特點是土地和資本需求量大;基於不同行業的特點不同行業的勞動力吸收能力不一樣,總的來說工業和建築業吸收勞動力的能力較大;應用技術較多,而且技術提升的空間不受限制。
第三產業即除了第一二產業之外的所有產業,又稱服務業。它的特點是土地需求和資金需求一般,勞動力吸收能力非常強大,技術水平要求不高。
3、根據三大產業的特點和我國經濟的特點我們可知由於土地和技術的限制以及勞動力過剩第一產業的比例不宜也不能過分提高,只須保證農業穩定的發展即可;第二產業由於能夠吸收大量勞動力和技術的原因現階段還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最亟需發展的產業,不僅不需要過多的資金和土地,而且吸收勞動力就業的能力非常強大,技術限制比較少,所以應該大力發展服務業,努力提高其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
PS:其實三次產業的調整方向跟國家一直提倡的經濟結構調整沒什麼差別,總之一句話:保持農業穩定增長,工業和建築業繼續發展,但是要調整經濟結構,向集約化方向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努力提高其在三大產業中的比重。
Ⅱ 什麼是三次產業結構
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人類經濟活動的發展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初級階段,人類的主要活動是農業和畜牧業;第二階段開始於英國工業革命,以機器大工業的迅速發展為標志,紡織、鋼鐵及機器等製造業迅速崛起和發展;第三階段開始於20世紀初,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流入非物質生產部門。
第一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一產業,處於第二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二產業,處於第三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的屬性是取自於自然界;第二產業是加工取自於自然的生產物;其餘的全部經濟活動統歸第三產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三次產業結構。
Ⅲ 如何從三次產業的演變過程,看待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1、產業結構
指各個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內部的構成和相互關系。
2、產業結構轉型
指由於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產業內部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產業發展遇到多重約束,必須通過提升產業素質,升級置換和重組產業要素,形成新的產業結構以滿足產業長遠發展的需要。
3、產業轉型升級
指產業結構高級化,即向更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技術進步,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並加以研究、改進和創新,建立屬於自己的技術體系。
4、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注意事項
(1)要時刻關注技術的先進性。
(2)要加大研發的投入。
(3)要做好人才建設工作。
(4)要時刻注意信息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空航天與空間科學技術等引領未來社會發展的重大技術的發展,並將新技術應用到新產品上。
(5)要高度重視現有產品整個產業鏈上各個關鍵技術的進展。
(6)要積極推進產學研相結合。
Ⅳ 三次產業指什麼
三次產業的劃分最初源於西方經濟理論.西方經濟學家根據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順序將國民經濟部門劃分為三次產業。
三次產業: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它是世界上通用的產業結構分類,但各國的劃分不盡一致。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工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由於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范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又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咨詢服務業和綜合技術服務業,農、林、牧、漁、水利服務業和水利業,公路、內河(湖)航道養護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特殊部門。
2003年版
2003年國家統計局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基礎之上制定了新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
三次產業劃分范圍如下: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
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
新的劃分規定中取消了1985年劃分辦法中對第三產業四個層次的劃分。
Ⅳ 三次產業結構比怎樣算
用一、二、三次產業在GDP中所佔的比例來表示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
一、二、三次產業,是根據社會生產活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而三次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中,產業結構問題的第一位的重要關系。
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人類經濟活動的發展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即初級階段,人類的主要活動是農業和畜牧業;
第二階段開始於英國工業革命,以機器大工業的迅速發展為標志,紡織、鋼鐵及機器等製造業迅速崛起和發展;
第三階段開始於20世紀初,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流入非物質生產部門。
(5)三次產業結構擴展閱讀:
中國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吸引國外的資本、先進的技術與管理,並利用自己的人力資本(充足的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在總量上較多的人才),加快地發展。鄧小平先生所提出的改革開放,從經濟學上講,其偉大之處,就在於此。
正是由於上述情況,加之中國人口眾多,存在潛在的廣闊市場,才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空間。中國這幾年連續保持世界「一枝獨秀」的高經濟增長率,其內在原因之一,就在於此。
Ⅵ 什麼是三次產業
三次產業的劃分最初源於西方經濟理論.西方經濟學家根據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順序將國民經濟部門劃分為三次產業 三次產業: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它是世界上通用的產業結構分類,但各國的劃分不盡一致。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工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由於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范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又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咨詢服務業和綜合技術服務業,農、林、牧、漁、水利服務業和水利業,公路、內河(湖)航道養護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
Ⅶ 長三角地區三次產業結構
近年來,長三角16城市整體趨向「又好又快」發展,經濟發展方式有了新的轉變。具體表現為:現代服務業增長態勢明顯,三次產業結構更趨合理。75%的城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出現增長。與上一年相比,上海、蘇州、南通、常州、南京和杭州等城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呈現明顯增長趨勢,產業結構基本呈現「三、二、一」的穩定發展格局。
2006年,長三角區域16個城市繼續保持平穩持續發展的態勢,區域城市整體綜合競爭力有所提高。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6%;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5175元,比上年增長11.2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237元,比上年凈增1982元,平均增幅達13.0%;社會消費品零售達到12351.8億元,比上年增長15.02%;地方財政收入3758.55億元,比上年增長18.42%;金融結構貸款余額50449.3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15.57億美元,佔全國的45.43%,比上年增長4.13%。
2006年,長三角城市群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一年減少15.2%,呈現下降趨勢,而經濟發展總量規模不斷擴大,這充分表明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向內涵型增長轉變。長三角區域呈現出二級城市群的上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和杭甬城市群聯動趨勢明顯、經濟穩定發展、後發優勢潛力增強。有三大特徵:
1、上海城市群龍頭作用明顯。上海城市群是長三角二級城市群。包括上海市域城市群和上海周邊強輻射區域的城市,包括蘇州、無錫、南通、嘉興、湖州等地區。2006年,上海城市群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23萬億元,占長三角16年城市的56%,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306元。上海城市群繼續發揮長三角區域的龍頭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形成了整體能級穩定,層級分明的發展體系。上海城市群與南京、杭甬城市群三個層級共同形成了長三角地區互通互融、聯動發展的大格局。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高端產業的發展趨勢明顯。上海城市群二、三產業生產總值位居前列。推進現代服務業,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呈加快發展態勢。上海、蘇州、無錫、南通等城市現代服務業增速超過先進製造業,湖州旅遊業發展迅速。
2、南京城市群為吸引外資的熱點區域。南京城市群主要包括南京、常州、揚州、鎮江、泰州等區域。南京城市群的主要特點是:一是吸引外資的能力持續增強。2006年,揚州、常州與南通一起,成為長三角區域實際利用外資上升最快的城市。從投資領域看,主要集中在傳統製造業為核心的產業。二是更加註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6年,南京城市群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南京、常州衛生機構數同比分別增長29.34%、90.94%,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537.72元,比上年增長16.9%。
3、杭甬城市群保持均衡發展態勢。杭甬城市群主要包括杭州、寧波、紹興、台州和舟山等城市,形成「2+3」發展格局。杭甬城市群的主要特點包括:一是經濟保持均衡發展態勢。上述城市人均GDP分別排名第4、5、9、13、11位,體現出杭甬城市群市場經濟發育較完善,民營經濟發展基礎好,具有「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塊狀特色。民營經濟逐步與品牌經濟相結合,成為浙江省經濟的一大特點和優勢。二是富民政策實施良好。2006年,杭甬城市群人均收入居長三角前列。各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1.75萬元以上,高於長三角區域1.72萬元的平均水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平均為8423元,高於長三角區域7850元的平均水平。三是民營經濟向集群化、集約型、創新型方向發展。2006年,民營企業主動向科技型、質量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方向發展。寧波市的餘姚、慈溪兩地,2006年政府科技投入近2億元,企業科研經費投入超過15億元,形成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電子信息等在國內領先的創新型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將超500億元。
Ⅷ 怎樣的三次產業結構比重 是最理想的
首先,我先告訴你沒有最理想的結構比重!!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適合本國實際情況;能否充分利用國內外一切有利因素;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和自然資源;能否保證國民經濟各部門協調發展;能否有力地推動科技進步和勞動生產率提高;是否既有利於促進近期的經濟增長又有利於長遠的經濟發展。
比如說,我以美國為例哦,第三產業佔GDP高達75%!而中國只佔到了35%。
沒有最理想,但卻可以優化產業結構的!比如說,中國現在是工業時代!也就是說,產業結構呈現出的是『二三一』的產業結構。如何優化,當然是通過發展,向「三二一」這種產業結構優化!
至於第三產業是如何使國家富起來的,其實這個問法,是有點問題的,比如說,美國富強的時候,正是它處於工業時代啊,那時候第二產業是主導啊。只是當富強以後開始逐漸優化產業體制,才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達,反過來,第三產業也進一步的帶動了美國的經濟!
我給你說下第三產業的特點,你就明白了!
第三產業具有資源消耗相對較低,環境污染較少,就業彈性較高等特點,是促進產業結構高度化的重要因素,可以從結構層面上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而且,服務業相對第一、二產業來說增長波動比較平穩,可以有效減輕整體的經濟波動幅度。
希望對你有助!
Ⅸ 如何理解區域三次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為什麼
產業結構,亦稱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社會生產的產業結構或部門結構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研究產業結構,主要是研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大部類之間的關系;從部門來看,主要是研究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各產業部門的內部關系.
產業結構高度化,也稱產業結構高級化.指一國經濟發展重點或產業結構重心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逐次轉移的過程,標志著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和發展階段、方向.產業結構高度化往往具體反映在各產業部門之間產值、就業人員、國民收入比例變動的過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