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電影「鬥牛」
戰爭從來都沒有公平,也沒有勝利者,影片中日本學生兵問「人類為什麼要自相殘殺」,一場戰爭的發起,雙方的百姓都是受害者,一將功成萬骨枯,屍山血海堆起來的明天,歷史當銘記。
㈡ 鬥牛 影評
樓主真的懂電影么?你沒覺得自己說出這話來是多麼無知和幼稚么?是不是抗日時期電影非得加上擁軍愛國才叫好看?電影展現的更多的是人性,只不過是反映的真實了一點,如果覺得這部電影無趣或是誇張,我只能說:你活得真膚淺。
http://bbs.ent.sina.com.cn/thread-273-0/table-133291-7631.html
㈢ 電影《鬥牛》觀後感1000字左右
《鬥牛》觀後感:末世禪 《鬥牛》 管虎導演,黃渤、閆妮主演電影。 《鬥牛》講述了一個農民牛二在被屠村後和一頭荷蘭母牛相依為命的故事。 《鬥牛》中鬥牛的成分不多,與人斗的還有一些,出路是跳出三界外,獨守小山洞。 以下簡單寫下個人的觀後感: 末世與穿越: 本片的故事發生事件背景算是明顯的,大約在鬼子剛來到抗日戰爭勝利。 片中一開始的滿眼屍體也為本片訂下了基調,基本上是笑不起來的。 在荒野孤村中,在崇山峻嶺間,不斷的挑戰與被迫害, 要麼遇不見人,遇見的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孤單與寂寞堪比終結者2018。 今年以來,穿越不斷, 迷失第五季一穿數年,再生號穿出六七個空間,變形金剛2一穿就博古通今了。 本片的屠村前後的穿越也很明顯,雖然以前日子也不好,但和後來一比那就好多了。 鬥牛與斗人: 一頭八路軍的牛,變成了一個艱巨的任務, 接受任務的牛二不知道算幸運還是不幸,不過搭了個媳婦應該還不錯吧。 牛很大很倔,可是卻又在一場場戰爭中僥幸或人為的活著, 並在結局時可以牛二並稱二牛,立墓紀念。 鬥牛的戲份其實不多,保護的成分更多。 更多的還是與人斗,其樂無窮啊。 人性與沖突: 滿眼壞人,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戰爭描寫, 都是些小場景的零散描寫,但又以小見大,寫出亂世中人性的蒼涼。 日軍的殘忍的屠村、流民的受恩反害牛的思想、國軍霸佔山頭、土匪強牛配種。 真奇怪,除了開頭幾個炸飛了的游擊隊,八路都哪裡去了呢?哎,打住,再說下去就危險了。 禪與農民: 牛二是一個生於憂患的出於亂世有著小農經濟的農民, 劇中也沒有被人為的拔高,有時善良,也有時候懦弱、只顧自己。 在那種環境下,他和牛找不到出路,最後只好歸隱山林。 不過,牛二依然沒有成為那些小說中筆下的隱士或者獨孤求敗式的絕世高手, 而變成了一個骯臟白發的叫花子。 一切都會過去,導演說,彷彿農民的禪意。 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不行動起來,災難真的會自己過去嗎?
㈣ 電影《鬥牛》的影評
很感人的電影
㈤ 《鬥牛》管虎影評500字
《鬥牛》的觀影經歷是讓我欣喜的——終於在09年看到了一部牛B的內地電影,當然我們總是能在一部電影作品裡找到前輩的影子:你可以說《鬥牛》是一部喜劇版的《活著》,一部人獸版的《鬼子來了》,甚至一部中國山村版的蓋·里奇。
能讓我聯想起這么多優秀的電影,已經說明了《鬥牛》的質量。在目前還活躍的幾位第六代導演中,賈樟柯只能拍拍小眾藝術片,張元在吸毒前就有才盡的嫌疑,婁燁在情慾內心的掙扎里越陷越深,寧浩認准了商業類型片的路子高歌猛進,王小帥則在票房與獎項的二難選擇里進退失據——相較而言,我一直覺得管虎是一位既不缺乏人文關懷作品又不缺乏可看性的導演(當然所謂的價值意義都是被闡釋出來的),事實上,能夠在電視熒屏上憑借《黑洞》《冬至》《生存之民工》這些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走入普通觀眾的視野,管虎的導演功力不證自明。
在以抗戰為時代背景的電影中,《鬥牛》巧妙的構制了一種相對於權力敘事的話語張力:對普通農民的生活來說,日寇、流民、土匪、八路、國軍,乃至日後的解放軍,都成了過眼雲煙,在最樸素的生存理念的支配下,農民卑微而又堅韌的活著,城頭變幻的大王旗永遠無法遮蔽農民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最後,他們還用最質朴的契約理念無情嘲笑了所謂的宏大價值——在市民社會呼之總不出的時候,《鬥牛》用小農意識曲徑通幽的玩了一把市民理念的宣洩。最後當牛二(黃渤飾)拉著他的牛坐在土坡上感嘆年華的流逝時,我立馬想起了余華在《活著》里描寫的那個老農和他的那頭牛(可惜電影《活著》沒有體現出來)。
作為農耕文明的象徵,牛與農民的緊密關系不言而喻,雖然《鬥牛》里把中國牛替換成了一頭荷蘭奶牛,但從根本上看,還是這頭牛在給農民提供糧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不含三聚氫胺的正宗荷蘭牛奶成了農民難得的營養保證。豐滿的奶牛乳房很容易讓男性農民有性的聯想,於是,偷摸奶牛的奶子成了牛二的罪狀,他甚至因此被戴著高帽遊街。不過在管虎的處理下,遊街也被戲謔化了,全然不見《芙蓉鎮》式的廟堂威嚴。當然,這里也存在者另一種微妙的解構關系:荷蘭奶牛是以「八路牛」的身份被神聖化的,即使全村人慘遭日寇屠戮,這頭「八路牛」卻安之若素,甚至成了牛二的精神寄託和唯一伴侶。而牛二在抓鬮被分配到飼養「八路牛」後,老大的不情願,九兒(閆妮飾)在一旁高喊「要他革命」的情節顯然應合了對宣傳機器的教條敘述厭煩透頂的當代觀眾心理。九兒這個角色很有意思,她處處頂撞權威,用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貧瘠的山村裡播撒著生命的意義,然而又是一個偽反抗者——雖然她嚷過「婦女解放」之類的話,但山村封建秩序顯然又庇護了她——她與牛二的婚配完全是宗族勢力的利益安排,但九兒與牛二的愛情便是這樣怪異而又自然的滋長起來。
奶牛成了九兒的替代品(這與《活著》中的描寫很類似),牛二時而稱奶牛為「九兒」,時而稱它為「娘」。我一直把奶牛理解成對中國農村婦女的隱喻,當戰爭讓女人走開時,她們在用另一種決絕的方式參與這場戰爭。奶牛不語,女人沒有話語權;奶牛沉鈍,女人處於弱勢地位;奶牛被土匪拉來黃牛強行交配,女人在命運的洪流中喪失了性的主動權,淪為純粹的生育工具……然而,沒有奶牛/女人的撫育,男人都成不了人。所以,在這場男人戲中,閆妮的出演四兩撥千斤;而在一幫糙爺們你死我活的殺戮游戲里,奶牛的出場總是顯得溫情默默。
難得的是,管虎在沉重的悲情敘事中成功的點綴了黑色幽默的色彩,這種笑中帶淚的技法在劉鎮偉頹敗後幾成華語電影的絕學。當然,這也離不開黃渤的出色演技。《鬥牛》通片看下來,黃渤的個人表演風格已臻完善——表演理論我不懂,反正我喜歡黃渤的表演——幾乎是黃渤一個人撐起了整部《鬥牛》,已然有點老湯在《荒島餘生》里的意思了。而與牛的若干場對手戲,黃渤的表演也十分出彩,比起威爾·史密斯在《我是傳奇》里跟那條德國牧羊犬的忸怩,黃渤足夠做他的表演老師。
管虎在剪輯上採用了雙線索敘事,用不停的閃回插敘交待前情(那段介紹奶牛來歷的紀錄片插敘很熱內,我個人很喜歡)。當然,懸念做的也很足,開頭一段像極了丹尼·博伊爾的《28天》。不過這種剪輯方式也不是盡善盡美,有的地方跳得厲害,有點考驗觀眾的理解力——好在《瘋狂的石頭》提前對中國觀眾做了普及工作。
電影存在於細節中,這一點在《鬥牛》里體現得淋漓盡致:那個一直沒爆炸的日軍炸彈後來成了重要的道具,而不識字的牛二始終分不清「人」跟「八」(表現這個場景時,《上車,走吧!》里的黃渤大哥高虎已經成了給他配戲的小龍套),最後便把「牛二之墓」擺成了「二牛之墓」——耐人尋味的是,八路第一次出現讓牛二的命運陷入了與奶牛的瘋狂糾葛中,而「八路」(解放軍)的第二次出現則只是給農民書寫了一座墓碑。
《鬥牛》對日寇形象的塑造也很牛B,那位只會養牛不會殺人的日本窩囊兵的角色讓中國觀眾看到了有人性的日寇,但是接受起來卻不會疙里疙瘩的。看來,跟那位拍南京MV的第六代比起來,管虎之於他的優勢不是質量上的,而是檔次上的。
但願牛B的《鬥牛》能冒出威尼斯的地平線,在《走著瞧》這樣講述人、驢糾結的優秀影片被無情的湮沒後,好在我們還看到了人與牛的《鬥牛》。
㈥ 如何評價戰爭電影《鬥牛》
我下載看了,但聽不懂,看的一頭霧水,理解能力差了,全是方言,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