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霧霾為什麼能對經濟產生危害
引言:從最近幾年的天氣狀況來看,霧霾天氣的增多不但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同時也影響了一些企業的正常生產。從霧霾產生的原因來看,工業污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要想從根本上消除霧霾天氣,就要從優化工業結構入手,減少或關停重度污染企業,合理布局工礦企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減少霧霾天氣。從最近幾次爆發的大規模霧霾天氣來看,霧霾天氣對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如果不能對霧霾天氣的成因有正確的判斷,將無法消除霧霾對經濟的制約。為此,我們應正確分析霧霾天氣對經濟產生的現實影響,達到治理霧霾、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工礦企業對環境的污染也在加劇,霧霾天氣的產生就是環境污染帶來的惡果。從霧霾的形成原因來看,霧霾主要是由工業排放、民用排放和汽車尾氣排放等幾個方面組成的,要想有效減少甚至消除霧霾天氣就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加強環境治理效果。從目前霧霾的出現來看,霧霾天氣對社會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對經濟產生了現實影響。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應正確分析霧霾天氣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從優化產業結構的角度出發,制定具體的霧霾治理方案,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霧霾天氣的概念及形成原因分析
霾也叫霧霾,指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並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於10000米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或灰霾,霾的厚度比較厚,可達1-3公里左右。霾與霧、雲不一樣,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較均勻,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較小,從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徑大約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飄浮的顆粒物。由於灰塵、硫酸、硝酸等粒子組成的霾,其散射波長較長的光比較多,因而霾看起來呈黃色或橙灰色。霧霾的形成原因可以總結為;
第一,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這些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此次空氣嚴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區,尤其是大城市,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建築施工、冬季取暖燒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質難以擴散,導致空氣質量顯著下降。從城市發展來看,城市規模的擴大不但使城市人口數量猛增,同時機動車數量、工礦企業數量和城市基礎設施數量也出現了大幅增加,對城市的空氣造成了嚴重影響。機動車數量的增加和工礦企業數量的增加,都增加了廢氣的排放,對城市空氣造成了嚴重污染,使城市空氣處於重度污染狀態。在這一情況下,一旦遇到大霧天氣或者其他惡劣天氣,就容易產生霧霾,給居民出行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從目前城市霧霾的產生來看,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和冬季取暖是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對此我們應有準確的認識。
第二,擴散條件不利。近期極端不利的污染擴散條件是形成本次污染過程的直接原因。一是這些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濕度比較低;二是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風力較小,大氣層比較穩定;三是天空晴朗少雲,有利於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濕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從霧霾的形成過程來看,缺少大風天氣是導致霧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沒有大風天氣將霧氣吹散,城市上空的污濁空氣來不及交換排走,在特定情況下就容易形成霧霾,其中的顆粒可以被認定為煙塵等污染物,會對人的呼吸系統造成嚴重損傷,同時也給城市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從最近幾年的霧霾來看,霧霾的形成主要以霧為載體,污染物藉助霧這個載體附著在霧上面,加重了霧中水滴的重量,一旦遇到擴散不利的情況,很容易形成重度霧霾。因此,在霧霾原因分析過程中,擴散條件不利是重要原因。
第三,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疊加。PM2.5是比PM10更小的細顆粒物,它的一次生成,基本來源於工業排放和面源污染。建設項目增多,也是造成PM2.5濃度居高不下的原因。另外,PM2.5污染區域性以及相關聯區域污染傳輸,也是形成本次重污染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城市空氣污染中,PM2.5是主要的污染指標,空氣中的顆粒物數量較過去有了顯著增加,使得霧霾的危害性進一步增加。在城市空氣循環中,隨著大氣流通,城市間的空氣污染會逐漸流動,由本地污染變成區域污染。同時,受到大氣環流的影響,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會產生疊加,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雲團,一旦遇到大霧,就會與大霧附著在一起形成霧霾天氣,對城市空氣造成嚴重污染。所以,在城市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中,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疊加是形成霧霾天氣的重要原因,對此我們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霧霾天氣的具體影響和危害
從霧霾天氣的形成來看,霧霾天氣除了具有較強的毒性之外,對生產生活等多個領域都造成了嚴重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交通運輸影響
因大霧天氣對交通運輸的影響最為常見,高速公路、民航機場因強濃霧的出現而實施封路和停班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甚至還造成惡性交通事故。在霧霾天氣下,交通運輸受到的影響最大。首先,霧霾天氣出現之後,航空、鐵路、公路運輸都受到了嚴重影響,能見度低使得航班停運,鐵路延誤,高速公路封閉,給運輸業造成了嚴重打擊,許多對運輸時限有較高的要求的行業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交通運輸有自身的時效性要求,受到霧霾影響而滯留的民航、鐵路和公路旅客,會給機場、火車站和汽車站帶來較大的壓力,不但無法實現快速運送人流的目的,同時影響了機場、火車站和汽車站的正常秩序,使機場、火車站和汽車站面臨嚴重的工作壓力。在霧霾天氣下,交通事故的發生頻次和數量也較正常天氣有大幅增加,給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損失。所以,我們應對霧霾天氣對交通運輸的影響有正確全面的認識,在霧霾天氣下制定科學合理的交通運輸方案,降低霧霾天氣對交通運輸的影響,提高交通運輸效率,保障交通運輸安全。
2、電力設施影響
大霧也是導致電力供應而發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線路輸電過程中,吊瓶、瓷瓶等絕緣設備表面若附有大量霧滴則會大大降低絕緣的性能和安全系數。 從最近幾年的霧霾天氣來看,不但對城市供電設施產生了嚴重影響,對長距離輸電線路也造成了嚴重危害。通過對輸電線路了解後發現,霧霾天氣對輸電線路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霧霾中的水滴和顆粒物容易附著在輸電線路上,危害輸電安全性。由於霧霾主要是由水滴和顆粒物組成的,因此在霧霾中的輸電線路上的水滴和顆粒物必然增多,會給輸電線路的安全性造成嚴重影響,不利於電力傳輸。
(2)霧霾中的水滴和顆粒物會增加輸電線路質量,對輸電效果產生影響。由於霧霾中的水滴和顆粒物會附著在輸電線路上,因此會加重輸電線路的質量,使輸電線路的下垂度增加,加重輸電線路支架的負擔,存在安全隱患。
(3)霧霾中的水滴和顆粒物會減弱輸電線路的絕緣性,使其絕緣性變差
對於輸電線路來講,水滴和顆粒物的增多會使輸電線路處於潮濕狀態,難以保持理想的絕緣性,使輸電線路的絕緣性變差,影響整體輸電效果。
3、農業生產影響
霧天對於農業生產同樣有著危害,其主要表現:農作物光合作用減弱,光照
時間減少。在農業生產中,光合作用是保證植物生長的重要因素。霧霾天氣的出現遮蔽了陽光,使陽關難以直射植物,使農作物的日照時間縮短,難以保證充足的日照量,嚴重時會造成農作物減產。從目前霧霾天氣的出現來看,由於霧霾中的顆粒物含有毒素,不但對城市居民的呼吸系統產生危害,也給農作物帶來了現實影響,使農作物難以取得豐產豐收的效果。在我國容易爆發霧霾天氣的地方,農作物產量普遍要低於氣候正常地區的產量。所以,對於農業生產而言,霧霾天氣對農業生產產生了嚴重影響,不但使農作物減產,還影響了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所以,對於農業生產而言,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霧霾天氣造成的影響,應在霧霾天氣下,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降低霧霾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保證農業生產能夠在產量上和作物生長上滿足實際要求,做到不因為霧霾而減產,促進農業生產需要,全面消除霧霾影響。
三、霧霾天氣對經濟產生的現實影響
從上述分析可知,霧霾天氣對交通運輸、電力設施和農業生產產生了重要影響,如果及時解決霧霾問題,將會產生更大危害。在這些危害之外,霧霾天氣還對經濟產生的了現實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霧霾天氣的產生倒逼工業產業結構調整
從霧霾天氣產生原因來看,工業污染是主要原因。在我國工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工業增速的加快卻成為了霧霾天氣的誘因,使工業發展成果大打折扣。從目前我國工業產業結構來看,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的數量依然很多,對環境的危害也較大,如果正確處理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成為了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課題。在這霧霾天氣的現實影響下,只有進行合理的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關停重度污染企業,加強工業企業的環境治理和改造,才能達到改善空氣質量,消除霧霾天氣的目的。所以,霧霾天氣的產生倒逼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使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同時對我國的工業結構布局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我們應對霧霾天氣對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有正確認識。
2、霧霾天氣的出現,使綠色環保經濟成為主要發展理念
霧霾天氣的出現,無論是給決策者還是給普通居民都好好上了一課。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思路發展傳統工業,最終的結局是短期的效益卻帶來了長期的隱患,以破壞環境為基礎的破壞性發展手段和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於我國的經濟發展。通過對國外經濟發展模式研究後發現,綠色環保經濟應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理念,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轉變發展思路,必須從過去的高投入高產出高消耗的思維中轉變過來,利用環保經濟理念,確立現代化的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思路,滿足國家發展要求,努力改善環境、保護環境,最終達到消除霧霾天氣的目的。為此,我們應從霧霾天氣的出現,引發經濟發展模式的思考,積極建立綠色環保經濟理念,保證綠色環境經濟發展取得實效。
3、霧霾天氣的產生,使經濟發展在目標和內容上都發生了變化
霧霾天氣的出現,使我們清醒的認識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已經徹底行不通了。從我國的經濟發展實際來看,霧霾天氣的出現,使經濟發展在目標和內容上都要發生變化。首先,在經濟發展目標上,我們要確立明確的綠色環保發展目標,將環境保護寫到經濟發展目標中,保證經濟發展目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其次,在經濟發展內容上,我們應建立健全的環境保護機制和體系,保證經濟發展中能夠合理考慮環境保護因素,正確運用環境保護手段,提升環境保護能力,使經濟發展符合環境保護需求,最終達到減少霧霾天氣及治理霧霾天氣的目的。
4、霧霾天氣的出現,成為了加快經濟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都是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為輔的發展模式為主的。這一發展模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隨著霧霾天氣的出現,曾經的優勢及發展效果已經被惡劣的天氣所取代,經濟轉型的呼聲越來越高。從經濟發展實際來看,綠色環保經濟已經成為了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理念,考慮到我國實際國情以及霧霾天氣的頻繁出現,只有經濟轉型,改變傳統的重工業為主的發展思路,積極發展輕工業,努力發展低碳環保的高科技企業,增加環境保護投入,做到加快經濟轉型,才能夠滿足經濟發展需要,從而減少霧霾天氣,加快經濟發展。
四、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霧霾天氣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交通運輸、電力設施和農業生產等方面。同時,霧霾天氣對經濟的影響更加深刻,不但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經濟發展理念產生了具體影響,還對經濟發展目標和內容以及經濟轉型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我們要對霧霾天氣產生的影響有全面正確的認識,應正確分析霧霾天氣對經濟產生的現實影響,做到根據霧霾天氣產生的影響制定具體的措施和發展思路,保證經濟快速發展,達到有效治理霧霾天氣的目的。
㈡ 霧霾產生的社會經濟原因有三
霧霾形成有三個要素:一是生成顆粒性揚塵的物理基源。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地區,其土壤質地最易生成顆粒性揚塵微粒。二是運動差造成揚塵。例如,道路中間花圃和街道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潑水後若有泥漿流到路上,一小時乾涸後,被車輪一旋就會造成大量揚塵,即使這些顆粒性物質落回地面,也會因汽車不斷駛過,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三是揚塵基源和運動差過程集聚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顆粒最終與水分子結核集聚成霾。目前來看,在我國黃土平高原地區350多座城市中,霧霾構造三要素存量相當豐裕。普衛欣美國進口的京 東有效防霾!
㈢ 如何用經濟學原理解釋霧霾的成因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於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並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
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准,與此同時,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
2014年1月4日,國家減災辦、民政部首次將危害健康的霧霾天氣納入2013年自然災情進行通報。
霧霾的源頭多種多樣,比如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建築揚塵、垃圾焚燒,甚至火山噴發等等,霧霾天氣通常是多種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區的霧霾天氣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異。
霧霾天氣自古有之,刀耕火種和火山噴發等人類活動或自然現象都可能導致霧霾天氣。不過在人類進入化石燃料時代後,霧霾天氣才真正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身體健康。急劇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態環境破壞,都為霧霾天氣的形成埋下伏筆。
霧霾的形成既有「源頭」,也有「幫凶」,這就是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一旦污染物在長期處於靜態的氣象條件下積聚,就容易形成霧霾天氣。霧霾形成有三個要素:
一是生成顆粒性揚塵的物理基源。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地區,其土壤質地最易生成顆粒性揚塵微粒。
二是運動差造成揚塵。例如,道路中間花圃和街道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潑水後若有泥漿流到路上,一小時乾涸後,被車輪一旋就會造成大量揚塵,即使這些顆粒性物質落回地面,也會因汽車不斷駛過,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
三是揚塵基源和運動差過程集聚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顆粒最終與水分子結核集聚成霾。目前來看,在我國黃土平高原地區350多座城市中,霧霾構造三要素存量相當豐裕。
㈣ 霧霾效應反應經濟學的一個什麼理論
霧霾效應反應經濟學的一個外部性經濟理論。
「外部經濟」理論由馬歇爾突出。
外部性也叫外部效應,指某主體的活動對其他的主體的、非價格為基礎的交換中發生的影響,也就是一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他人,卻沒有承擔相應的義務或獲得回報。薩繆爾森定義外部性是指那些生產或消費對其他團體強征了不可補償的成本或給予了無需補償的收益的情形。蘭德爾則定義外部性是用來表示當一個行動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決策者的考慮范圍內的時候所產生的一些低效率現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給予,或某些成本被強加給沒有參加這一決策的人。
外部效應依據作用效果進行分類,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即這種影響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也就是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對他人或公共的環境利益有溢出效應。負外部性,即影響造成的消極作用,也就是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對他人或公共的環境利益有減損的效應。
霧霾效應是負外部性效應。
㈤ 「霧霾經濟」的下一個風口在哪兒
如果是防塵或者防霧霾的話,還是KN100等級口罩防護效果好。面罩建議選擇高級硅膠材質的。濾棉建議選擇雙片設計,濾棉雙面的或者打褶,面積大的,呼吸相對順暢。
目前由於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作業環境相對粉塵濃度高,錯誤選擇口罩,過度重視價格,忽視防護效果,質量、舒適性和口罩的使用壽命,都容易導致選擇低等級和假冒為例產品,造成職業傷害發生。建議結合GB2626-2006標准,科學選擇防塵口罩,有效預防呼吸傷害。
㈥ 治理霧霾在經濟方面的辦法或措施
1. 關閉門窗;出現霧霾天氣時,空氣中的污染物難以消散,應緊閉門窗,避免誘發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2.
注意飲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老年人要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飲食清淡。
3.
減少外出;身體欠佳的群眾盡量少出門,必要外出時盡量帶上口罩防護,外出歸來後,應在門外拍打衣服上的灰塵,進屋後,清洗面部。
4.
出行要小心;在中等和霧霾天氣下,能見度較低,視線差,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4.
對霧霾天氣的治理措施
科學的宏觀調控,加強頂層設計,政府長期有效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治理「霧霾」的根本要求。
從總體上看:新的體制格局,新的生態環境,意識形態斗爭新特點,對我們工程技術人員提出了新挑戰。
從社會組織系統看:社會結構深刻調整,經濟發展日益多樣,一方面激發了社會活力;另一方面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存在著看問題的視角差異,存在著生活話語體系差異,存在者群體隔膜。
從市場經濟角度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改善了人民生活;另一方面,由於體制機制不完善,道德規范不健全,個人利益追求,競爭壓力,收入分配差距等引發部分社會成員心態浮躁,甚至心理失衡,過度的利益追求,拜金主義對社會誠信,社會公德帶來挑戰,私益破壞生態環境。之所以;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具體措施;
1.繼續加大房產行業的調控,把巨大的房產行業穩定地轉移到生態建設上來,改造山河,回歸自然,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生活宜居適度,生態山清水秀,身體健康長壽。達到「旅遊進生態,回歸住農舍,飲食無公害,四季新鮮菜,機械入農田,牲口繁殖快,污水進沼氣,環保有依靠,空氣不幹燥,經濟民生笑」。
2.必須增強創新意識,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調整結構,加大植被治理與保護,多栽長青樹,以「竹」子為本,繼續投資蠶桑養殖,二合一的開發利用,創新效能,代替一種「布」(纖維),重走新的絲綢之路。天然纖維是大自然「物競天擇」的產物,因此帶有面面俱到的性質;如果從一種纖維的各個方面去綜合評定,目前;還沒有一種「化纖」能比得上天然纖維。因此,國家能夠改變的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現象,但永遠改變不了的是大自然規律。
5
結語
生態環境保護的治理已是各國政府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一項艱巨任務,對不同類型的污染、處置措施應在詳實、認證的調查基礎上加以論證,真正本著「以人為本、惠及人民、因地制宜、技術合理、尊重自然」的原則,盡量避免或減少霧霾天氣對人民生活生命造成重大的危害。
㈦ 霧霾天氣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影響
增加了中國的社會成本,同時也促發了一些產業(如口罩、凈化器等)
㈧ 霧霾對中國的GDP將造成怎樣的影響
比如導致光伏發電量減少、(光伏發電廠一般不會建設在光照不強烈的地方。)
交通運輸受阻、(交通運輸受阻是多方面原因,若歸為霧霾,也是極為嚴重的霧霾。)
甚至對養殖業不利,(若養殖戶增加空氣凈化裝置,會利好環保產業。)
也有危害健康導致的疾病成本,(疾病的成本即是醫院的收入。)
我覺得 霧霾反而造成各個經濟環節消費更多,增加了GDP。
那些鋼鐵,水泥廠其實是淘汰落後產能,只不過接著霧霾這個茬子。
石油燃料燃燒和煤炭燃燒是主要的問題,我手頭沒有數據,猜測除了機動車外,北方的火電廠和燃油燃煤集中或私人供暖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
㈨ 討論什麼是霧霾經濟學
霧霾的危害具體有多大?這在科學界其實並沒有確切的定論。柴靜在片中引用了前衛生部長陳竺的研究,認為每年因空氣污染而早死的中國人約有50萬(其實陳的原文是35-50萬)。但是這只是很粗略的估計,由於缺乏更詳細的研究數據,我們很難知道這樣的結論可靠度究竟有多少。在整個科學界,對於PM2.5危害的研究也才剛剛有所進展。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其實並沒有發現大氣細顆粒漂浮物對於肺癌有什麼關系,2013年,當鍾南山宣稱空氣污染導致肺癌增加的時候,還遭到了方舟子的批駁。直到2013年底,根據幾個最新的調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才首次把大氣污染物列為一級致癌物。不過,這些調查大多都是在西方國家做出的,而中國的PM2.5濃度往往是這些國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按照Turner等人的研究,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PM2.5濃度,會導致肺癌死亡率上升15%-27%,按照這個演算法,光是大氣污染一項,就能導致中國的肺癌死亡率比歐美高出300%以上。但在實際情況中,中國的肺癌死亡率雖然略高,卻遠未達到如此誇張的程度。所以這些研究中發現的線性關系,能不能簡單地拷貝到中國,還是比較有疑問。當然,很多人可能要說,知道PM2.5有害不就好了嗎?至於它每年究竟導致10萬人還是50萬人死亡,有多大意義嗎?但這恰恰是在公共決策層面至關重要的一點。如果不把霧霾當做私人恩怨,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為霧霾付出的具體成本大約是多少。因為社會的決策,它不是講溫馨講情懷講故事,任何一個社會選擇的背後,往往都是冰冷的經濟學核算。很少有東西是無本萬利的,任何選擇都有得有失,我們要討論的,是它「值不值得」。柴靜自己曾在博客里寫過一篇關於DDT的故事:當年農葯DDT被發明出來,用來消滅蚊蟲,減少瘧疾。但是1962年,蕾切爾·卡遜發表了著名的《寂靜的春天》,指出DDT致癌,並污染環境。《寂靜的春天》後來幾乎成了環保主義者的聖經,並最終導致了DDT的全面停用。聽上去棒極了,但可惜,DDT停用之後,又沒有同樣有效的葯物來對付蚊蟲,這使得非洲瘧疾的發病率飆升,僅南非的一次瘧疾大爆發,就導致了至少10萬人的死亡。因為DDT的禁用,到了2000年,世界上至少有3億瘧疾患者,每年導致超過100萬人死亡,相當於每天都有「7架坐滿兒童的波音747失事」。為此,科學家們開始呼籲重新使用DDT,南非在2003年採納建議,並迅速把瘧疾死亡人數降到50%以下。後來,連世衛組織都開始號召非洲國家重新使用DDT。但此時,已經有大約2000多萬人死於瘧疾之下。後來著名作家邁克爾·克萊頓曾說,《寂靜的春天》一書所殺的人,大概比希特勒還多。在這里,我並不是要對環保黨進行什麼非議。把柴靜自己曾講過的這個故事拿出來,無非是想說明,當進行一項公共決策時,我們不能僅僅只是訴諸感情。DDT污染環境好不好?當然不好。但是如果污染環境能夠拯救2000萬條生命呢?我們這里要問的是「值不值」,而不是「好不好」。所以,光是大罵一樣東西「很壞」是不夠的。我們至少應該追問三個問題:它「具體有多壞?」,「有沒有更壞的?」,以及」沒有它會不會更壞?」霧霾問題也是一樣。但凡是個正常人的,恐怕沒有誰會喜歡霧霾,誰都知道霧霾對健康不好。但只有定量地做出分析,我們才能搞明白,在公共資源投入上,如何分清輕重緩急。比方說,如果要具體地應對空氣對人們的健康影響,我會建議地關注吸煙問題。從科學角度來說,吸煙對於健康的影響要遠比PM2.5來得明確,在所有的肺癌中,大約60-80%是由於吸煙所引起,而室外大氣污染恐怕不到10%。實際上,吸煙也是產生PM2.5的過程,一支煙就能產生濃度相當於633微克/立方米的PM2.5。而中國每年因吸煙而致死的人數,在120萬以上。有人說,吸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不能和空氣污染相比。但真的是這樣嗎?中國有88%的人在家裡被動吸煙,60%的人在公共場所被動吸煙,30%的人在工作場所被動吸煙。特別是在不吸煙的婦女當中,因為二手煙而患上肺癌的概率,恐怕還要高於大氣污染。中國每年有約10萬人死於二手煙,光是這一點,就不比燃煤造成大氣污染的危害小多少。公共場合禁煙在中國難以徹底貫徹實施可以說,在今天的中國,當你開始擔憂孩子的呼吸時,煙草是遠比霧霾更嚴重,也更緊迫的問題。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的PM2.5數值在過去的十年中,其實都是逐漸下降的(之所以最近才鬧得凶,只不過大家以前不知道而已),但吸煙人數卻正好相反,它還在上升,尤其以青少年和女性為甚。然而在媒體宣傳上,霧霾卻遠比控煙要更受重視。從2012年開始,霧霾就是媒體最喜愛的話題之一,查查網路指數就知道,它受關注的程度遠高於控煙。誠然,煙草也是政府壟斷,且利益牽涉極廣的行業,在現實中也很難一下子改變,但在媒體關注度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別,這不免會產生一些誤導作用。這里並不是說不能關注霧霾,只是說當我們把健康問題和霧霾掛鉤起來的時候,最好有一些定量的概念,才能更客觀地進行相關的討論。其次,真正關心公共問題的人應當能夠理解,很多事情並不是非白即黑,有百利而無一害。就像DDT的問題上一樣,我們要討論的並不是DDT是否有危害,而應該是DDT帶來的好處是否能夠抵消,甚至超過它的危害。這就是所謂的tradeoff,或者叫做利害權衡。我們歷來的討論中太缺乏這種精神,一件事情要不就是百分百的偉大光榮正確,要不就是百分百的十惡不赦。我原本期待《穹頂之下》能夠更深入、更客觀地來比較在霧霾問題上的各種利弊,但是它似乎在這方面並沒有做得太多。在漫天霧霾的同時,北京也是全國人均壽命最高的地區之一在片中,我們反復看到對於環境問題單方面的大幅渲染。柴靜把她的女兒關在屋子裡,面對著外麵灰濛蒙的天空:這個城市會傷害我嗎?答案是:會。但問題是,它更會在其它方面補償你。就PM2.5的濃度而言,雲南是全國環境第二好的地方,而北京則是倒數第二。然而,北京和雲南的人均壽命卻恰好倒了個個:北京全國第二長壽,平均壽命80.18歲,雲南則倒數第二,平均壽命只有69.54。這就是經濟發展,醫療資源的增長帶來的好處,它遠遠地抵消了環境帶來的危害。如果我能夠選擇,我情願讓孩子出生在霧霾蒙蒙的北京,而不是山清水秀的雲南。這樣,如果運氣不是太壞的話,他能陪伴自己的家人多度過十個溫馨的年頭。而很顯然,大批的人跟我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他們頂著霧霾,忍受著高房價,源源不斷地從各地向北京涌來,使得北京的總人口在十年內增加了一半。他們是不知道霧霾不好嗎?當然知道,只不過他們做出了自己的tradeoff,他們認為相比於其他好處來說,忍受霧霾的代價是「值得付出」的。我一直希望能看到公眾進行比較認真的討論,即從定量角度來看,霧霾到底值得用多少GDP去「換取」?而不是永遠單方面的發泄,要不就不惜一切要發展GDP,要不就不惜一切要環保。在經濟學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值得「不惜一切」,或者以無窮大的代價去換取的,我們的決策也應當是兩種訴求的平衡。有人說,用健康來換取經濟的發展,又有什麼意義呢?但問題是,不發展經濟,這也是要用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來換的啊。正如上面說的,經濟水平是決定人均壽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對於「健康」的影響要遠遠超出了霧霾的污染值。經濟不發達的省份,哪怕再「環保」,你的平均壽命也要比污染大省低。在中國,東部省份平均每個人能比西部多活十幾歲。事實上,如果做回歸分析的話,各省的PM2.5濃度和人均壽命甚至是正相關的,也就是PM2.5越高的地方,人均壽命反而可能越長。這並不是說PM2.5對健康有好處,而是說在污染高的地方,往往經濟也比較發達,它對你健康的「補償」要大於污染帶來的損害。關於中國各省經濟和平均壽命的關系,有過一些粗略的分析。有人建立過線性模型,大約認為人均GDP每增長1000元,能換來當地0.3歲的壽命增長。而霧霾造成的健康損失呢?之前有科學家發表論文,認為北方因為供暖燒煤導致平均損失5.5年的壽命,但並未獲得廣泛認可。最近又有人做了推算,認為PM2.5導致了我國74個城市中的居民平均「減壽」1.48歲。把這兩個數聯系起來,我們會得出很有意思的結論,就是如果我們能以不超過人均5000元GDP的代價消滅「霧霾」的話,那就是劃算的(2014年我國人均GDP約4萬5)。而如果我們為了消滅霧霾,導致GDP的損失超過了人均5000元,那從「健康」角度來看,反而得不償失。因為大量的資源花在了環保上,或許會導致醫療衛生設施的不足,反而導致人均壽命降低。當然,這只是非常粗略的計算,其中的數字和邏輯顯然是不嚴密的。這里只是想說,霧霾治理問題應當是一個經濟學上的收益-損失分析問題,而不是工業黨和環保小清新們的整天對罵。這里的損失和收益不僅僅只是錢,談錢也許太俗,我們來談命。霧霾會導致人早死,這是命。但是,如果為了消除霧霾造成大面積失業,就不會鬧出人命了嗎?最近《柳葉刀》的精神病學期刊上發表文章,認為失業率是影響自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63個國家的調查中,每年大約有4萬5千人因為失業而自殺。我們願意以多少命來換多少命?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決策的問題。再比如,霧霾是中國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副產物之一,《穹頂之下》里對如今城鎮化的規模進行了質疑,但是,中國真的已經過分城鎮化了嗎?顯然是沒有嘛。2014年,中國的城鎮化率才54.77%,還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城鎮化中涉及的也不僅僅是錢,也有大量的人命。20年前,中國農村女性的自殺率之高,一度引得全球矚目,而隨著快速的城鎮化,中國婦女的自殺率快速下降,從每十萬近30人下降到如今的每十萬不到10人,光這一項,每年就挽救了約6500條生命。當我們抱怨城市化帶來污染的時候,也把這些人加到天平上吧。還有嗎?有的。如今中國每年出生1600萬人口,而男女比例竟然達到了驚人的1.17:1,導致未來的「光棍」問題成為熱點話題。但在這背後,每年多少女嬰還未降生就離開了人世呢?假設正常的男女比例是1.06:1,很容易得出,每年因為「重男輕女」等觀念而導致的「被殺女嬰」大約有80萬之多(「被殺」也包括提前流產等)。這些人的命應該怎麼?慢慢等待觀念的改變和風俗的改變嗎?也許正如柴靜說的那樣,我們不應該再等待,不應該再推諉。城鎮化是最有效地解決男女歧視問題的方案,通過進一步的快速城鎮化,我們可以挽救這每年80萬無辜的女孩。如果這會進一步加深環境的污染,這值不值得?可能又有人要說了,《穹頂之下》正是在告訴我們,追求GDP不一定代表污染,追求經濟進步不一定會產生霧霾啊。但正是在這一點上,柴靜並沒有能夠說服我。因為這個口號太誘人了,太理想了,太完美了,太多的人都曾經許諾過這樣的烏托邦,所以我不得不以極為警惕的心態來接受,以極為小心的態度來看待她的論證。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當極端的理想主義者影響國家決策時,最終會導致什麼樣的結局。中國要從煤炭時代進入油氣時代?但在全片中,我所能歸納出的,無非是這樣幾條提議:首先是明確執法主體,加強環保部職權,有法必依,對此我舉雙手雙腳贊同。但這究竟會對經濟發展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並不構成論證關系。從片中我所能得到的結論,無非是眾多小鋼鐵廠如今利潤極薄,再一加強環保就要紛紛倒閉了,所以乾脆停止補貼,把這些落後產業淘汰,然後就能自動升級為既不污染環境,又能保持經濟不倒退的高級產業了。至於新的產業是否能容納相同的就業人口,能在多久之內完成,是不是符合經濟需求,這只能靠自己想像。從歐美的轉型歷史來看,我對此是抱有懷疑態度的,當然這又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在此不詳細。其次,是能源轉型,這條就把我徹底驚住了。作為一個煤多油少的國家,柴靜居然建議中國放棄煤炭,而轉向需要嚴重依賴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但這需要多少成本呢?可行性又如何?對此卻隻字未提。當然我承認,這樣龐大的問題不可能在一部短短的紀錄片里說清楚,但《穹頂之下》隨後拋出的兩個說法卻有點匪夷所思。首先是認為只要打破「三桶油」的壟斷,石油產業就能自己進行創新,提高品質,減少成本。我在這里不去揣摩這是不是適應當下形勢的又一盤「大棋」,我也不反對打破石油行業的壟斷,但我強烈懷疑打破壟斷之後,行業就能自動創新的說法。柴靜似乎忘記了,她所反對的煤炭行業,正好是打破壟斷,充分競爭的呀,為什麼質量越來越差,反而不見創新呢?其次,是說打破壟斷之後,我們很快就能探明的油氣儲量,天然氣產量很快就可以翻番。這番聽上去頗有些大躍進氣派的言論究竟有何根據,我無從得知。但《穹》片隨後用了英國作為論據,說英國自從1952年倫敦污染事件之後,很快從煤炭轉型到了石油,並從此實現了環境的改造。事實本身我不否認,但《穹》片沒有提到的是,英國雖然在1956年通過了空氣清潔法,但直到70年代發現了北海油田之後,石油占能源的總比例才飛速上升。而要把我國的未來能源寄託在發現一個新的,未知的大油田或者大氣田之上,我總覺得有些不太可靠。所以不好意思,想要說服大家接受這一點,柴靜恐怕還得再舉出的證據才行。實際上,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用煤還是用石油,這並不對空氣污染問題造成本質上的影響。我國的煤電廠,其環評標准本身是極為嚴苛的,只要能夠徹底執行,並不對環境產生大的壓力。事實上,今天在英國,煤炭占能源結構的比例反而又在逐漸上升。所以實際地說,要想治理霧霾,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放棄煤炭。比較有效的法反而是關停的小火電廠,留下少數易於監督管理的大電廠,實行嚴格的環保標准和監督。原則上,這仍然是一個成本的問題。至於《穹》片中未提到的清潔能源,如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等,自然也都可以在考慮之列。但這些仍然並沒有解決我之前的疑問,也就是《穹》片中並沒有提出可靠的證據,來證明中國可以很快地邁入又發展經濟,又不產生污染的階段。因此,作為一種呼籲,我認同柴靜的努力,她讓人開始關注環保問題,這當然是極好的。但對於她的觀點,我仍然抱有懷疑的態度。作為一個公共政策的討論,我希望能看到的,更詳細的關於霧霾治理的成本和收益討論,我希望大家能地來權衡其中的利和弊,而不要訴諸沖動,理所當然地把「霧霾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治理」作為默認前提。天貓的美國進口普衛欣對您出行會有幫助的
㈩ 霧霾造成的經濟損失到底有多大
《中國環境科學》 2013年33期,有學者根據2013年1月期間全國20個受到霧霾事件影響的省市的公開報道數據,綜合採用直接損失評估法、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對霧霾事件造成的交通和健康直接經濟損失進行評估。評估結果顯示,2013年1月霧霾事件造成的全國交通和健康的直接經濟損失保守估計約230億元。
據亞洲開發銀行與清華大學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報告稱,中國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基於疾病成本估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2%,基於支付意願估算則高達3.8%。
經合組織(OECD)研究發現,僅2010年空氣污染的給中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4萬億美元。
從全球來看,據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給各國財政部長的留言信,能源消費最大的負外部性就是空氣污染,每年造成超過750萬人死亡。
上述算賬,可能有各自的算賬方法。實際上,霧霾造成的經濟損失到底有多大,其實是一筆非常難算的經濟賬。除了霧霾事件造成的交通和健康直接經濟損失,其一,還有比如一個健康的勞動力因霧霾致病,除了治病的開支,身邊人的護理費用,也同時失去了期本來可以對社會生產的價值貢獻。其二,治霾花費巨大;其三,治霾需要淘汰落後產能,肯定造成一定失業;淘汰高污染企業,而往往很多高污染企業對GDP的貢獻還比較大;四是霧霾對旅遊、農業、房地產、汽車等眾多產業都將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有人估計霧霾釀成的損失將到達1萬億元,實際損失可能比這個數字更大,目前還沒法估計;五是霧霾改變人們的生活狀態,從城市到田園迴避霧霾影響,也需要交通生活等一筆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