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偉大皇帝排名
1、◆千秋基業----秦始皇嬴政
他順應時代潮流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群雄割據局面,他實現了華夏民族的大統一,他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開天闢地的貢獻;他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的帝制時代,他是中國第一個統一帝國的創建者,他是中國第一個封建帝王--秦始皇嬴政。
2、◆中華始治----漢文帝劉恆
漢文帝在位期間,是漢朝從國家初定走向繁榮昌盛的過渡時期。他繼續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的政策。他兩次把田租減為三十稅一,甚至12年免收全國田賦,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他還親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對當時農生產的迅速恢復與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逐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當時各諸侯王掌握著封國內的政治、經濟大權,對國家的統一和中央政權的鞏固形成了嚴重威脅。漢文帝先後粉碎了劉興居和劉長的謀反,又接受賈誼提出的分割大的諸侯的建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他還妥善處理好漢朝同南越和匈奴的關系,對南越王趙佗實行安撫政策,對匈奴繼續實行和親政策的同時,加強了邊防的力量。
3、◆大漢天子----漢武帝劉徹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塑造了一個民族奮起圖強的偉大時代,他開創了一段留傳千古的帝國傳奇,他演繹了一場天地泣血的酷烈大戰.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真正的聖武大帝。
4、◆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
他使一個民族絕處逢生,他使一個文明得以延續,他使一個不再是國家的國家奇跡般的再次統一,他為一個民族的盛世打下根基。
5、◆貞觀長歌----唐太宗李世民
他使一個國家有了傲視群雄的氣度,他使一個民族有了崇高的國際地位和輝煌的經濟文化成就,他令世界各國紛紛前來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可謂萬國來朝,德化遠播。他鑄造的強盛國力和開放包容的心態,使一個民族贏得了外族空前絕後的尊重。
6、◆絕代女皇----聖神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出身於官宦之家,天生麗質,聰穎過人。當時皇帝唐高宗多病,武則天用計謀廢當時皇後,自立為後,並開始參與朝政。唐高宗死後,武則天連廢中宗睿宗二帝,改國號周,自立為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帝王。
7、◆千古仁君----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趙禎的仁德和氣量可謂一代明君聖主。雖然沒有實現大一統,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時期的宋朝,遠比生在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時期更幸福。宋仁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品質給後世歷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為以後歷代明君推崇的榜樣。宋仁宗的治國模式至今仍是國內外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學習和研究的重點。仁政一直是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將國家的文治藝術推向了古代社會的巔峰,造就了古代中國一世繁華,被譽為千古第一仁君。
8、◆一代布衣----明太祖朱元璋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之後加強中央集權,穩定政治局勢,調整生產關系,恢復發展經濟,為明朝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所制定的一套典章制度,還為明朝的長治久安提供必要的保障,並多為清朝所繼承,對此後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朱元璋的歷史功績,遠遠超過中國歷次農民戰爭後新王朝開國皇帝。
9、◆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名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1360年出生。11歲封為燕王。43歲即皇帝位。1424年病死,時年65歲。在位22年。他是一個注意建功立業的皇帝。
10、◆明星帝王----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清聖祖仁皇帝康熙,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康熙自幼好學不倦,意志堅毅。他披上龍袍時還是個孩子,並且祖輩交給他的並不是一統江山。反清勢力和分裂割據的活動來自四面八方。這位少年皇帝,14歲親政,16歲就除掉了壓在頭上的輔政大臣,從此獨攬大權。20歲即迎戰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叛亂,經過多年奮戰,平定三藩,統一蒙古,收復台灣,北拒沙俄,維護了統一。
『貳』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明君是誰十大昏君又是誰
明君前十位:
答案:1、唐太宗 李世民:除了晚年的煉丹等奢侈荒唐,基本上是個全能完人,能打天下,治天下,科舉和三省六部的改進是影響最深遠的創舉,。
2、明太祖 朱元璋:創舉:所有皇帝中唯一的平民(其他基本是皇子、貴族出生),唯一從南而北統一(自古是北進南統一),且面對的是冷兵器時代最恐怖的蒙古兵(盡管已經大不如前),挽救主體民族——漢從少數民族政權手中(所謂回歸正統)。
3、秦始皇 嬴政:確定了中華的基本的統一形式和主體疆域,創舉一個民族兩千年的制度、方向 。
4、隋文帝 楊堅:結束五胡亂華(回歸正統),第一次結束分裂,創立的隋朝是盛唐的基礎。
5、漢高祖 劉邦:出身寒微,創立封建社會頂峰的漢唐盛世之一,用人有道,能讓手下都比他強的同時也甘心聽其命令,以弱漢勝強楚。
6、漢武帝 劉徹:中國武功的顛峰,通西域,事實上消滅北方自古最大的威脅匈奴(但是漢朝人口半耗)。
7、元世祖 孛兒只斤·忽必烈:版圖最大的帝國,對西方的交流最繁盛(依靠蒙古基礎)。
8、宋太祖 趙匡胤:結束分裂、唯一重商的朝代,創造了中國古代經濟最富裕、文化最繁榮的社會(武功最差)。
9、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維系和奠定了一個大帝國,攘外安內,但創舉不明顯(基本上前面很多皇帝都能做到)。
10、武周則天皇帝 武曌 :男人社會的女人君主(僅憑此點可見其能力),且建設國家昌盛。
十大昏君:
答案:一、夏桀王(生卒不詳)
夏王朝的亡國之君,第16代君主。寵妹喜、重勞役、殘殺戮、被商取代。典故《肉池酒林》。
二、商紂王(生卒不詳)
中國歷史上暴君的代表人物,窮兵黷武,寵信妲己,不理朝政,暴虐人民,亡國之君。典故《妲己害政》。
三、秦始皇(前259——前210)
名政、姓嬴。公元前239年親政,時年20歲,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興土木,好封禪,求長生不老,租役繁重,刑法嚴峻,民不聊生。為其死後迅速爆發的秦末農民大起義埋下了伏筆。典故,讀書人刻骨銘心的《焚書坑儒》。
四、漢武帝(前156——前87)
劉徹,字通。16歲即帝位,雄才大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君主集權,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但後來大舉封禪,黷兵窮武,徭役日益繁重,為西漢王朝由盛轉衰拉下了序幕。
五、隋煬帝(569——618)
楊廣,隋文帝的二兒子,弒父殺兄,自立為帝。興土木,征徭役,對高麗發動三次戰爭,民生凋敝,兵變,民變此起彼伏,隋王朝最終滅亡。典故《剪綵為花》。
六、周幽王(?——前771)
西周的第12代君主姬宮涅,即位之初,恰逢三川地震,人民流離失所,卻無動於衷,娶褒姒寵之,為取得其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終至亡國。典故《戲舉烽火》。
七、夏太康(生卒不詳)
啟的兒子,夏朝的第三代君主是一個荒唐的君王,即位之後,荒淫無恥,游幸打獵,終年不止不問國事,導致「五子爭立」事件,最後國被後羿篡奪,自己流亡於外。典故《游畋失位》。
八、漢成帝(前51——前7)
即孝成帝劉驁,即位後荒於酒色,廢皇後而立舞女趙飛燕為後,縱容母系外戚擅權,國本動搖,最終導致王莽改漢建「新」。典故《市裡微行》、《寵昵飛燕》。
九、漢靈帝(156——189)
劉宏,帶頭賣官鬻爵,如行商貿易一般,國家吏治昏亂透頂,大興「黨錮之獄」,宦官權力達到頂峰,終於導致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典故《西邸鬻爵》。
十、齊王寶卷(483——501)
即南齊廢帝東昏侯蕭寶卷,登位後,凶狂荒唐,委任群小,誅殺賢良,奢侈無忌,大起樓宮,作惡多端,終至禁兵叛亂被廢。典故《金蓮布地》
『叄』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明君
歷代皇帝,按照能力來說,分為明君和庸君
明君中按照能力和品德,又分為,英主,雄主,聖君,暴君。
庸君中普遍能力中等,如果品德很差,那就是昏君。
先秦之前的歷代君主,大禹,商湯,周文周武周公,此六人最賢
帝制時代開啟之後,細數歷代影響力非常大的君主(要麼在位時間長,要麼功績高,要麼做了很多事情)
以四人位最尊,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
秦始皇構建帝制,為華夏民族開創了一個政治上的框架,為華夏民族意識的完善和國家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秦始皇給華夏族立起了骨,披上了皮。直到現在為止,外國對中國的主要稱呼還是來自於秦。
漢武帝完善了帝制和中央集權,讓漢這個名字徹底融入了華夏族,漢人,漢子,漢語,漢字,漢文化,成了華夏族不可分割的名字,漢武帝讓華夏族有了自我意識。
唐太宗完善了隋代開創的天朝朝貢體系,讓華夏族開始真正的與其他民族進行融合交流。完善科舉制,貞觀之治,首次征服漠北草原,文治武功都成為了不可復制的範本。唐太宗給了華夏族對外開拓的眼睛和傲視寰宇的底氣。
明太祖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一掃宋代以來的頹勢,讓華夏族變得無法毀滅。雖有歷史局限性,有殘忍弒殺之名,然而收復幽雲,開疆萬里,民生為本,重建華夏軀骨,功績無可比擬。明太祖給了華夏族不滅的意志,恢復河山的勇氣和信心。
個人覺得歷代帝王,第一檔次,應該是「四雄七賢」,四雄即以上四人,所謂七賢:
漢高祖,漢文帝,漢宣帝,漢光武帝,唐高宗,隋文帝,明成祖。
其他比較優秀的君主(不論華夏夷狄):
漢景帝,漢明帝,漢章帝,漢昭烈帝,晉明帝,宋武帝,北魏孝文帝,陳太祖,北周武帝,唐憲宗,唐宣宗,後周世宗,宋太祖,宋孝宗,金世宗,明宣宗,明孝宗,清世宗。
晚節不保,毀譽參半的君主:
梁武帝,唐玄宗。
『肆』 中國古代十大明君哪十個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598~649年) 作為傑出封建政治家,在貞觀(627年~649年)年間,由於比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訓,注意與民休息,留心治道。這個時期,政治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發展,社會安定,國勢強盛,民族關系融洽,被贊譽為封建社會少有的治世,史稱「貞觀之治」。開創了繁華的唐朝盛世。
秦始皇嬴政
(前259~前210) 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他統一了六國,統一了度量衡,修築了舉世聞名的長城,一生功績卓著。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暴君,實行暴政,秦僅二世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漢武帝劉徹
(公元前156~前87年) 西漢王朝的第六代皇帝。他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漢武帝雄才大略,頗有建樹,他當政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燦爛的時代之一。人們往往把漢武帝的功業和秦始皇相比,史稱「秦皇漢武」。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公元1654年-1722年)在位近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精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衛了中國的版圖。同時崇尚節儉。開創了康乾盛世。除敖拜,平三藩,攻台灣,親征葛爾丹康熙帝的膽識、遠見、氣魄,甚至不計「萬乘之尊」與將士同甘苦,以及勇於實踐的精神,堪稱是歷代帝王的典範和楷模。
武則天
(624~705) 唐高宗李治皇後,後為周則天皇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舉行殿試,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制,員外置官,破格用人。勸農桑、薄賦斂、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進步的主張。順應了時代潮流,延續了唐朝盛世。
前秦世祖苻堅
公元338~385年) 抑制豪強,整飭軍政,強化王權,對於被征服的民族和地區的人採用懷柔政策。
370年苻堅攻滅前燕,次年滅仇池氐族楊氏,373年取東晉梁、益兩州,376年滅前涼和代,統一北方。382年派呂光進軍西域。前秦成為十六國中最強大的政權,其疆域東極滄海,西並龜茲,南包襄陽,北盡沙漠。他在位期間致力於修明政治,統一中國北方,政績顯著,是十六國時期許多封建帝王中最傑出君王。
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
(公元1162-1227年) 蒙古開國君主,著名軍事統帥。1206年,被蒙古貴族推舉為「成吉思汗」。之後進行大規模的侵略擴張。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軍事才能卓越,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為後代開創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版圖國家而奠定了基礎。
宋太祖趙匡胤
(公元927—976年) 宋朝開國君主,公元960年。在「陳橋兵變」 中被擁立為帝,後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中國的策略,先後攻滅了南平、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同時又加強了對北方契丹的防禦,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
明太祖朱元璋
(公元1328—1398年) 明太祖是歷史上少有的由平民得天下的皇帝,朱元璋削平群雄,統一南北的同時,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著手穩固新建王朝的統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響深遠,具有一定的進步作用,並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統治基礎 。但他將中集權君主專制發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對社會經濟產生的阻礙作用。
漢光武帝劉秀
(公元前6~公元57) 漢光武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有大度。他長於用兵,善於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他對待臣僚「開心見誠」,不念舊惡,但賞罰嚴明。他所開創的「光武中興」是中國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伍』 中國皇帝順序排名
上古時代
三皇
盤古氏
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女媧氏
神農氏
五帝
黃帝姬軒轅
少昊己摯
玄帝姬顓頊
帝嚳姬夋
帝摯姬摯
唐堯伊祁放勛
虞舜姚重華
夏朝
大禹姒文命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桀帝姒履癸
商朝
成湯子天乙
太丁
外丙
中壬
伊尹
太甲(太宗)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中宗)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高宗)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紂帝)
周朝
西周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發
周成王姬誦
周康王姬釗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滿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厲王姬胡
周宣王姬靜
周幽王姬宮湦
周攜王姬余臣
東周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周莊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齊
周惠王姬閬
周王子姬頹
周襄王姬鄭
周王子姬帶
周頃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簡王姬夷
周靈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貴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周王子姬朝
周元王姬仁
周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周安王姬驕
周烈王姬喜
周顯王姬扁
周慎靚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周惠王姬傑
秦朝
秦惠文王嬴駟
秦武王嬴盪
秦昭襄王嬴則
秦孝文王嬴柱
秦莊襄王嬴子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子嬰
漢朝
西漢
漢高祖劉邦
漢惠帝劉盈
漢前少帝劉恭
漢後少帝劉弘
漢高後呂雉
漢文帝劉恆
漢景帝劉啟
漢武帝劉徹
漢昭帝劉弗陵
昌邑王劉賀
漢宣帝劉詢(劉病已)
漢元帝劉奭(shì)
漢成帝劉驁
漢哀帝劉欣
漢平帝劉衎
孺子嬰劉嬰
新朝
新朝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玄漢
漢延宗更始帝劉玄
漢昌宗建世帝劉盆子
成家
公孫述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
漢明帝劉庄
漢章帝劉炟
漢和帝劉肇
漢殤帝劉隆
漢安帝劉祜
漢少帝劉懿
漢順帝劉保
漢沖帝劉炳
漢質帝劉纘
漢桓帝劉志
漢靈帝劉宏
漢少帝劉辯
漢獻帝劉協
三國
魏
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齊王曹芳(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曹髦
魏元帝曹奐
蜀【蜀漢】
漢昭烈帝劉備
漢孝懷帝劉禪
吳
武烈帝孫堅
長沙桓王孫策(孫堅子,孫權之兄)
吳大帝孫權
吳會稽王孫亮
吳景帝孫休
吳烏程侯孫皓
晉
西晉
宣帝司馬懿
景帝司馬師
文帝司馬昭
武帝司馬炎
惠帝司馬衷
趙王司馬倫
懷帝司馬熾
愍帝司馬鄴
東晉
元帝司馬睿
明帝司馬紹
成帝司馬衍
康帝司馬岳
穆帝司馬聃
哀帝司馬丕
海西公司馬奕
簡文帝司馬昱
孝武帝司馬曜
安帝司馬德宗
恭帝司馬德文
十九國
成漢
(成)景帝李特
(成)秦文王李流
(成)武帝李雄
(成)哀帝李班
(成)幽公李期
(漢)昭文帝李壽
(漢)末主李勢
漢趙
(漢)光文帝劉淵
(漢)梁王劉和
(漢)昭武帝劉聰
(漢)隱帝劉粲
(趙)秦王劉曜
後趙
明帝石勒
文帝石弘
武帝石虎
正帝石世
成帝石遵
仁武帝石鑒
興武帝石祗
冉魏
武悼天王冉閔
惠帝冉智
前涼
武穆王張軌
昭王張實
成王張茂
文王張駿
桓王張重華
哀王張耀靈
威王張祚
沖王張玄靚
悼王張天錫
涼王張大豫
後涼
景昭帝呂婆樓
懿武帝呂光
隱王呂紹
靈帝呂纂
後主呂隆
西涼
武昭王李暠
後主李歆
末主李恂
南涼
武王禿發烏孤
康王禿發利鹿孤
景王禿發傉檀
北涼
文王段業
武宣王沮渠蒙遜
哀王沮渠牧犍
高昌王沮渠無諱
河西王沮渠安周
前燕
武宣帝慕容廆
文明帝慕容皝
景昭帝慕容俊
幽帝慕容暐
後燕
成武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寶
開封公慕容詳
趙王慕容麟
昭武帝慕容盛
昭文帝慕容熙
西燕
歸帝慕容泓
威帝慕容沖
昌平王段隨
中帝慕容覬
文帝慕容瑤
代帝慕容忠
末帝慕容永
北燕
惠懿帝高雲
文成帝馮跋
昭成帝馮弘
南燕
獻武帝慕容德
末主慕容超
胡夏
桓帝劉衛辰
武烈帝赫連勃勃
德武帝赫連昌
平武帝赫連定
前秦
惠武帝苻洪
高祖苻健
厲王苻生
世祖苻堅
哀平帝苻丕
太宗苻登
後主苻崇
後秦
武昭帝姚萇
文桓帝姚興
末主姚泓
西秦
宣烈王乞伏國仁
武元王乞伏乾歸
文昭王乞伏熾盤
厲武王乞伏慕末
代國
太祖拓跋猗盧
太宗拓跋普根
世祖拓跋始生
平文帝拓跋鬱律
惠帝拓跋賀傉
煬帝拓跋紇那
烈帝拓跋翳槐
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西蜀
蜀王譙縱
南北朝
南朝
宋
武帝劉裕
少帝劉義符
文帝劉義隆
元帝劉劭
孝武帝劉駿
前廢帝劉子業
明帝劉彧
後廢帝劉昱
順帝劉准
齊
高帝蕭道成
武帝蕭賾
鬱林王蕭昭業
海陵王蕭昭文
明帝蕭鸞
東昏侯蕭寶卷
和帝蕭寶融
梁
武帝蕭衍
臨賀王蕭正德
簡文帝蕭綱
豫章王蕭棟
武陵王蕭紀
元帝蕭繹
閔帝蕭淵明
敬帝蕭方智
後梁
宣帝蕭詧
明帝蕭巋
靖帝蕭琮
陳
武帝陳霸先
文帝陳蒨
廢帝陳伯宗
宣帝陳頊
煬帝陳叔寶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燾
南安王拓跋余
文成帝拓跋浚
獻文帝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詡
幼主元釗
孝庄帝元子攸
長廣王元曄
節閔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孝武帝元脩
東魏
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
文帝元寶炬
廢帝元欽
恭帝拓跋廓
北齊
神武帝高歡
文襄帝高澄
文宣帝高洋
廢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後主高緯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恆
范陽王高紹義
北周
文帝宇文泰
孝閔帝宇文覺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贇
靜帝宇文衍
隋朝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隋恭帝楊侑
隋秦王楊浩
隋越王楊侗
唐朝皇帝
唐高祖李淵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顯
唐睿宗李旦
南周(武周)
南周則天大聖皇帝武曌【武則天】
唐朝復辟
唐中宗李顯
唐殤帝李重茂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肅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適
唐順宗李誦
唐憲宗李純
唐穆宗李恆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曄
唐哀帝李柷[chù]
渤海國
渤海高王大祚榮
渤海武王大武藝
渤海文王大欽茂
渤海前廢王大元義
渤海成王大華興
渤海康王大嵩璘
渤海定王大元瑜
渤海僖王大言義
渤海簡王大明忠
渤海宣王大仁秀
渤海寧王大彝震
渤海雍王大虔晃
渤海厲王大玄錫
渤海赧王大瑋瑎
渤海後廢王大諲撰
五代十國
五代
後梁
太祖朱溫
郢王朱友珪
末帝朱瑱(朱友貞)
後唐
太祖李克用
庄宗李存勖
明宗李亶
閔帝李從厚
末帝李從珂
後晉
高祖石敬瑭
出帝石重貴
後漢(包括北漢)
高祖劉暠
隱皇帝劉承佑
湘陰公劉贇
世祖劉旻
睿宗劉鈞
少主劉繼恩
英武帝劉繼元
後周
太祖郭威
世宗柴榮(郭威義子,實為郭威妻子柴皇後的侄子,過繼之後改名「郭榮」,所以有些史書中也寫作「郭榮」)
恭帝柴宗訓(有些史書中也寫作「郭宗訓」)
十一國
吳越
太祖錢鏐
世宗錢元瓘
成宗錢弘佐
忠遜王錢弘倧
忠懿王錢弘俶
閩國
太祖王審知
嗣王王延翰
惠宗王延鈞
康宗王昶
景宗王曦
殷帝王延政
荊南(南平)
武信王高季興
文獻王高從誨
貞懿王高寶融
荊南侍中高保勖
荊南侍中高繼沖
南楚
武穆王馬殷
衡陽王馬希聲
文昭王馬希范
前廢王馬希廣
恭孝王馬希萼
後廢王馬希崇
南吳
太祖楊行密
烈宗楊渥
高祖楊渭
讓帝楊溥
岐國
忠敬王李茂貞
桀燕(傑燕)
桀王劉仁恭
燕王劉守光
南唐
烈祖李升
元宗李璟
後主李煜
南漢
烈宗劉隱
高祖劉岩
殤帝劉玢
中宗劉晟
後主劉鋹
前蜀
高祖王建
後主王衍(王宗衍)
後蜀
高祖孟知祥
後主孟昶
遼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遼太宗耶律德光
遼世宗耶律阮
遼穆宗耶律璟
遼景宗耶律賢
遼聖宗耶律隆緒
遼興宗耶律宗真
遼道宗耶律洪基
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遼
遼德宗耶律大石
感天後蕭塔不煙
遼仁宗耶律夷列
承天後耶律普速完
遼末帝耶律直魯古
遼恭帝耶律屈出律
宋朝
北宋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宗趙炅(趙光義、趙匡義)
宋真宗趙恆
宋仁宗趙禎
宋英宗趙曙
宋神宗趙頊
宋哲宗趙煦
宋徽宗趙佶
宋欽宗趙桓
南宋
宋高宗趙構
元懿太子趙旉
宋孝宗趙眘(趙伯琮,趙瑗)
宋光宗趙淳
宋寧宗趙擴
宋理宗趙昀
宋度宗趙禥
宋恭帝趙?(趙顯)
宋端宗趙昰
宋帝昺趙昺
西夏
太祖李繼遷
太宗李德明
景宗李元昊
毅宗李諒祚
惠宗李秉常
崇宗李乾順
仁宗李仁孝
桓宗李純佑
襄宗李安全
神宗李遵頊
獻宗李德旺
末帝李睍
金
金太祖完顏旻(完顏阿骨打)
金太宗完顏晟
金熙宗完顏亶
海陵王完顏亮
金世宗完顏雍
金章宗完顏璟
衛紹王完顏永濟
金宣宗完顏珣
金哀宗宛顏守緒
金末帝完顏承麟
元朝皇帝(孛兒只斤氏)
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
元睿宗(監國)孛兒只斤拖雷
元太宗孛兒只斤窩闊台
馬乃真後(稱制)
元定宗孛兒只斤貴由
海迷失後(稱制)
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
元世祖(薛禪汗)孛兒只斤忽必烈
元成宗(完澤篤汗)孛兒只斤鐵穆耳
元武宗(曲律汗)孛兒只斤海山
元仁宗(普顏篤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元英宗(格堅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天順帝孛兒只斤阿速吉八
元文宗(札牙篤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元明宗孛兒只斤和世剌
元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元惠宗(烏哈圖汗)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元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元益宗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
明朝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廟號初為明太宗)
明仁宗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鎮
明代宗朱祁鈺
明憲宗朱見深
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燳
明世宗朱厚熜
明穆宗朱載垕
明神宗朱翊鈞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檢
順
李自成,年號永昌
大西
張獻忠,年號大順
南明
安宗朱由崧,年號弘光
紹宗朱聿鍵,年號隆武
昭宗朱由榔,年號永曆
清朝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乾隆)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
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宣統)
太平天國
天王洪秀全
幼天王洪天貴福(原名:洪天貴)
中華民國
臨時大總統孫中山
大總統袁世凱
中華帝國
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年號洪憲
『陸』 中國帝王排名
秦始皇(贏政)——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2.漢惠帝(劉盈)——來去匆匆,過眼雲煙
3.漢景帝(劉啟)——政績並不代表著其成功
4.漢武帝(劉徹)——開天闢地的帝王
5.漢宣帝(劉詢)——中興之主
6.漢哀帝(劉欣)——「同志」皇帝
7.漢新帝(王莽)——奪權容易,守權難
8.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9.漢明帝(劉庄)——東漢時期小有作為的皇帝
10.漢章帝(劉炬)——「章草」皇帝
11.漢桓帝(劉志)——碌碌無為的皇帝
12.漢獻帝(劉協)——東漢最後一個皇帝
13.三國魏武帝(曹操)——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
14.三國魏文帝(曹丕)——政壇、文壇雙峰並峙的皇帝
15.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智慧與魅力並存的皇帝
16.三國吳大帝(孫權)——智勇兼備的英雄
17.西晉武帝(司馬炎)——西晉開國皇帝
18.西晉惠帝(司馬衷)——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
19.東晉元帝(司馬睿)——東晉的第一代皇帝
20.東晉孝武帝(司馬曜)——中國歷史上死得最窩囊的皇帝
21.十六國漢光文帝(劉淵)——東晉十六國時期漢國開國皇帝
22.十六國昭武帝(劉聰)——匈奴漢國第二代國君
23.十六國前趙皇帝(劉曜)——神射手
24.十六國後趙高祖(石勒)——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少數民族皇帝
25.十六國後趙國太祖(石虎)——殘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國前秦宣昭帝(苻堅)——古代三位最傑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劉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劉義隆)——有著雄圖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齊高帝(蕭道成)——「魚鱗子」
30.南北朝齊廢帝(蕭寶卷)——歷史上最為昏庸、荒*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蕭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鮮卑驕子
33.南北朝北齊文宣帝(高洋)——歷史上最癲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楊堅)——歷史上有名的「懼內」皇帝
35.隋煬帝(楊廣)——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淵)——大唐帝國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範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顯)——被3個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兩次即位繼承大統的皇帝
41.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樂皇帝
43.唐肅宗(李亨)——兩耳不聞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歷史上第一個以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適)——飽嘗戰火的洗禮和考驗
46.唐順宗(李誦)——進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憲宗(李純)——中興之主
48.唐穆宗(李恆)——縱情享樂終其一生
49.五代十國後梁太祖(朱晃)——五代時期的第一個皇帝50.五代十國後唐庄宗(李存勖)——喜歡唱戲的皇帝
51.五代十國後晉高祖(石敬瑭)——五代時後晉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國後晉出帝(石重貴)——善始未能善終
53.五代十國後漢高祖(劉禺)——後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54.五代十國後周太祖(郭威)——五代時期後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國後周世宗(柴榮)——五代十國時期最有作為的帝王
56.五代十國吳武帝(楊行密)——五代十國時期吳國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國南唐烈祖(李界)——後廢吳主自立,建立南唐
58.五代十國南唐後主(李煜)——亡國之後成詞宗
59.五代十國吳越武肅王(錢鎦)——「海龍王」
60.五代十國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國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趙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趙恆)——信小人、遠賢臣
63.宋仁宗(趙禎)——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64.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契丹民族的英雄
65.遼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強盛的人
66.遼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遼景宗(耶律賢)——遼朝皇帝中比較有作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吳)——中國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鐵木真)——一代天驕
71.元太宗(窩闊台)——蒙古帝國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國的締造者
73.元成宗(鐵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墳)——帝王之旅四年告終
76.明成祖(朱棣)——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熾)——一個平庸老實人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鎮)——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鈺)——「代替他人當皇帝」
81.明憲宗(朱見深)——糊塗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頑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統
84.明穆宗(朱載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鈞)——一代英主卻背負千古罵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賦予傳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檢)——歷史劇中的悲劇人物
89.清太祖(努爾哈赤)——開疆擴土、驍勇善戰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極)——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順治)——清人關後的第一位皇帝
92.清聖祖(康熙)——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撲朔迷離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歷史上有名的風流天子
95.清仁宗(嘉慶)——勵精圖治卻未能扭轉歷史
96.清宣宗(道光)——滿清唯一的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97.清文宗(咸豐)——有重整江山之心,卻無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緒)——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選而繼承大統的皇帝
100.末代皇帝(宣統)——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
『柒』 中國皇帝排名要全!
1.秦始皇(贏政)——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2.漢惠帝(劉盈)——來去匆匆,過眼雲煙
3.漢景帝(劉啟)——政績並不代表著其成功
4.漢武帝(劉徹)——開天闢地的帝王
5.漢宣帝(劉詢)——中興之主
6.漢哀帝(劉欣)——「同志」皇帝
7.漢新帝(王莽)——奪權容易,守權難
8.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9.漢明帝(劉庄)——東漢時期小有作為的皇帝
10.漢章帝(劉炬)——「章草」皇帝
11.漢桓帝(劉志)——碌碌無為的皇帝
12.漢獻帝(劉協)——東漢最後一個皇帝
13.三國魏武帝(曹操)——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
14.三國魏文帝(曹丕)——政壇、文壇雙峰並峙的皇帝
15.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智慧與魅力並存的皇帝
16.三國吳大帝(孫權)——智勇兼備的英雄
17.西晉武帝(司馬炎)——西晉開國皇帝
18.西晉惠帝(司馬衷)——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
19.東晉元帝(司馬睿)——東晉的第一代皇帝
20.東晉孝武帝(司馬曜)——中國歷史上死得最窩囊的皇帝
21.十六國漢光文帝(劉淵)——東晉十六國時期漢國開國皇帝
22.十六國昭武帝(劉聰)——匈奴漢國第二代國君
23.十六國前趙皇帝(劉曜)——神射手
24.十六國後趙高祖(石勒)——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少數民族皇帝
25.十六國後趙國太祖(石虎)——殘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國前秦宣昭帝(苻堅)——古代三位最傑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劉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劉義隆)——有著雄圖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齊高帝(蕭道成)——「魚鱗子」
30.南北朝齊廢帝(蕭寶卷)——歷史上最為昏庸、荒淫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蕭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鮮卑驕子
33.南北朝北齊文宣帝(高洋)——歷史上最癲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楊堅)——歷史上有名的「懼內」皇帝
35.隋煬帝(楊廣)——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淵)——大唐帝國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範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顯)——被3個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兩次即位繼承大統的皇帝
41.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樂皇帝
43.唐肅宗(李亨)——兩耳不聞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歷史上第一個以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適)——飽嘗戰火的洗禮和考驗
46.唐順宗(李誦)——進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憲宗(李純)——中興之主
48.唐穆宗(李恆)——縱情享樂終其一生
49.五代十國後梁太祖(朱晃)——五代時期的第一個皇帝
50.五代十國後唐庄宗(李存勖)——喜歡唱戲的皇帝
51.五代十國後晉高祖(石敬瑭)——五代時後晉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國後晉出帝(石重貴)——善始未能善終
53.五代十國後漢高祖(劉禺)——後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54.五代十國後周太祖(郭威)——五代時期後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國後周世宗(柴榮)——五代十國時期最有作為的帝王
56.五代十國吳武帝(楊行密)——五代十國時期吳國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國南唐烈祖(李界)——後廢吳主自立,建立南唐
58.五代十國南唐後主(李煜)——亡國之後成詞宗
59.五代十國吳越武肅王(錢鎦)——「海龍王」
60.五代十國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國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趙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趙恆)——信小人、遠賢臣
63.宋仁宗(趙禎)——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64.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契丹民族的英雄
65.遼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強盛的人
66.遼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遼景宗(耶律賢)——遼朝皇帝中比較有作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吳)——中國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鐵木真)——一代天驕
71.元太宗(窩闊台)——蒙古帝國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國的締造者
73.元成宗(鐵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墳)——帝王之旅四年告終
76.明成祖(朱棣)——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熾)——一個平庸老實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鎮)——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鈺)——「代替他人當皇帝」
81.明憲宗(朱見深)——糊塗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頑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統
84.明穆宗(朱載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鈞)——一代英主卻背負千古罵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賦予傳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檢)——歷史劇中的悲劇人物
89.清太祖(努爾哈赤)——開疆擴土、驍勇善戰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極)——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順治)——清人關後的第一位皇帝
92.清聖祖(康熙)——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撲朔迷離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歷史上有名的風流天子
95.清仁宗(嘉慶)——勵精圖治卻未能扭轉歷史
96.清宣宗(道光)——滿清唯一的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97.清文宗(咸豐)——有重整江山之心,卻無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緒)——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選而繼承大統的皇帝
100.末代皇帝(宣統)——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
『捌』 中國古代皇帝排名前十怎麼排
秦始皇:千古一帝,皇帝創始人,統一六國結束紛爭 唐太宗:千古明君,巍巍大唐,威懾四方,貞觀之治,乃中華最強盛的時代 康熙帝:內平亂(出鰲拜、平三藩、鎮起義)外御敵(擊敗沙俄),發展經濟,開創盛世 漢武帝:煩我強悍者雖遠必誅,強盛百年的匈奴終被打得衰落,漠北千里無匈奴 隋文帝:統一天下,結束近400年動亂,發展經濟,開皇之治奠定大唐強盛基礎 宋太祖:結束五代十國動亂,根除藩鎮割據基礎,治理出國富民富的趙宋天下 元世祖:統一天下,空前廣闊疆域的大元王朝 唐玄宗:結束皇室內斗,開元盛世封建王朝空前繁榮 明太祖:消滅各路農民武裝,擊敗大元建立封建又一強盛王朝大明 前秦皇帝(苻堅):任用漢臣,勵精圖治,統一北方,亂世之中短暫統一
採納哦
『玖』 有沒有中國皇帝排行榜
第十名,乾隆皇帝。實際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早期是明君,自號十全老人,開闊並穩固中國的疆域,使得中國大多數老百姓至少生活了幾十年的較為穩定的生活。既有文治又有武功,應算一帝。
缺點:興文字獄,老年奢淫,為大清衰落之源。
第九名,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推翻元朝暴政,解救中華文明於危難,穩固明朝統治,制定一系列律法和制度,對明朝產生深遠影響。乃北伐成功第一人。並分化成吉思汗子孫的帝國,使得蒙古衰落,分裂。
缺點,殺功臣。過分集中皇權,導致明朝政治的混亂。
第八名,唐明皇李隆基。唐朝第二個盛事的創造者,再次締造了的輝煌。
缺點是同樣老年昏庸,導致安史之亂,帝國自此衰敗。
第七名,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中國唯一的女皇帝,位於開元盛世和貞觀盛事之間,為開元盛世打下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功能。
缺點,很多。好殺。
第六名,漢文帝,開文景之志,與民休息。使得生產力大幅恢復。
武功不足。
第五名,漢景帝,同上。
第四名,漢武帝,開闊國土,獨尊儒術。對中國歷朝歷代的版圖和思想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殘忍,剛愎。
第三名,康熙皇帝,在位最長的君主。14歲登基擒熬拜,平定準格爾丹,收復台灣,議和沙俄,開創康熙盛事,續寫中華文明。
文字獄
第二名,秦始皇,為中華民主的產生創造了可能性,首次建立大一統的帝國,實行的郡縣制直到今日尚在使用,漢字得到了規范,華夏文化開始產生。制度上影響太大了。
暴力治國
第一,唐太宗,實際締造大唐文明,開創貞觀盛事,驅逐突厥,尊號天可汗。文治武功已到極致。此人估計有胡人血統,反而更加證明了華夏文明的生命力之旺盛,華夏文明之魅力之無窮。
元朝不算中國,所以我沒選。隋朝太短,楊堅應該算一個。宋朝其實很強,但是是制度性的優勢,皇帝都很一般,而且沒有突出的,落選。
『拾』 中國古代謀士排名
第十位是範文程,本為大明生員再後來淪為奴役,皇太極稱帝後他政治覺悟頓顯,終得到其重用和信任,成了舉足輕重的臣子。
第九位是漢室丞相蕭何。他助高祖起義之勢,接了不少關鍵任務,在楚漢之爭時,他做好了軍餉補給和後勤支援,為大漢的建立貢獻重大。
第八位便是軍師劉伯溫。本效忠元皇室的他難忍其貪污腐敗,轉向為明人獻計出策成了勞苦功高的謀士。他同樣也因為計算精巧善把握時機在眾人間聞名。清正廉潔的劉伯溫最痛恨貪官污吏,從不結黨營私,是一株不染淤泥的蓮花。
第七位是北宋忠臣趙普,他曾以忠孝仁愛讓趙匡胤為其觸動,通過把握時機果決靈活,演了一處黃袍加身;他還曾助太祖平定割據,以杯酒收回兵權之法也出自他腦中,他一生經歷了三起三伏,做官長達50年。
第六位是司馬懿,曹魏室最有地位的謀士。當年他參與多場平亂結果都很不錯,逐漸成了關鍵人物,後來北伐時他被推薦出征,成為諸葛亮的心頭大患,一直未能讓他如願以償。
第五位是商人范蠡,我們可能熟悉的,是他的愛情故事,殊不知,他還是個頗為出彩的謀士,可謂天下大小之事,沒有他不精通的,政、商界都混得風生水起,是千古難逢的奇人,也同樣明白功成身退,才能成為名揚天下的商人,讓後人都難以望其項背。
第四位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用這個詞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了,除了兵事大戰上他計策頗多才學鼎盛,在治國方面也是無人能及,他幫著劉備收取了民心和群眾基礎,儒法兼並恩威並施,在蜀國政局的發展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第三位是被後人稱作謀聖的張良,他本是韓國的壯士,後與劉備結為好友,頗善於大型局計的謀劃,像以鴻門宴為代表的這類大戲都是出自他手,可見謀略之才不可多得,他之所以到達聖的境界,還因為他懂得把握時機,進退有度,正是如此才得以善終吧。
第二位是「常勝將軍」晉人王猛,他的博學淵識不亞於諸葛亮。他所處時代的五胡十六國乃是異常戰亂的動盪年代,擇苻堅為主後助他在秦州起事,因此才統一北方有了前秦王朝,並在優良治理下國勢安定,遺憾的是他早逝不久前秦也覆滅了,可見其作用尤為重要。
第一位是被稱作武聖的姜子牙,他前半生壯志難酬,後半生有明君賞識因此大顯身手滅掉了商朝,打下了周室幾百年大業,他古今皆通、民意悉知、文武兼備,完全配得上從古至今軍師第一人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