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股吧 > 中國十大名將

中國十大名將

發布時間:2021-04-18 22:22:06

Ⅰ 關於中國共產黨的十大名將

1955年9月27日,中央軍委授予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10人大將軍銜,後被人們稱之為「十大大將」。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此次軍銜等級設置是在中國傳統軍銜等級體系的基礎上,參照了前蘇聯、朝鮮等國的軍銜制而設定的,其中將官設置為四級,即:大將、上將、中將、少將。
除了粟裕等10人,中央原還擬定授予李先念、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等我黨優秀的軍事家大將軍銜,但因為他們當時都已經轉業,不再負責軍事工作,而且本人也提出辭去軍銜,故未授予軍銜。而徐海東大將和許光達大將個人認為自己軍銜太高,提出辭去大將軍銜,未被批准。

Ⅱ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是哪些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天才武將如繁星璀璨,耀眼奪目,他們利用自己的膽識和謀略,在戰爭中率部取得輝煌的戰績,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戰神,我們的民族才不會為外族欺辱,華夏文明才能不間斷發展延續數千年。以下試列出華夏民族十位千古名將:

一、孫武,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人,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受任為將。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楚國20萬大軍,柏舉之戰後攻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國最早的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以上十位名將,幾乎都是常勝將軍,他們要麼以弱勝強,要麼以少勝多,他們指揮的戰役幾乎都是經典。孫武和吳起是中國兵家之祖,白起和韓信協助明君在統一國家進程中奠定基礎,衛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貴、岳飛、徐達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在抗擊外族入侵或開疆闢土方面做出巨大貢獻。

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名將也應讓我們記住的,他們有姜尚、樂毅、李牧、王翦、廉頗、孫臏、蒙恬、項羽、李廣、班超、曹操、周瑜、諸葛亮、冉閔、謝玄、祖逖、陳慶之、劉裕、韋睿、郭子儀、柴榮、狄青、韓世忠、常遇春、王守仁、袁崇煥、左宗棠,但限於篇幅,本文無法一一列舉。

(按自己的想法讀書,我是六甲番人,請您關注我的百家號。)

Ⅲ 中國古代十大名將分別是誰

中國古代十大名將
1、
孫武
世界第一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中國乃至東亞軍事學之父,率三萬卒入郢(ying,楚國的都城,今湖北江陵縣北),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跡。
2、
吳起
亞聖,其治軍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戰國第一名將。軍政兩道奇才,戰國早期改革家之一。
3、
李靖
唐初第一名將,《李衛公兵法》與《唐太宗李靖問對》的作者。騎兵戰天才,其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間接導致了阿拉伯帝國的瓦解與羅馬帝國的滅亡。
4、
孫臏
《孫臏兵法》的作者。其兩次大破魏軍的戰績使齊國大振,與強秦並稱「東帝」「西帝」的根源之一。在戰略戰術方面均有奇才,不愧為孫武的後代——脾氣也與老祖宗一樣,功成身退。
5、
韓信
漢初第一名將。西漢的實際締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張良)(說實話,老韓實在很強勁,但考慮到其缺乏國際影響,兵法也沒傳下來,只能委屈排第五)
6、
李世民
唐朝的開朝皇帝。有史以來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譽為中華帝國第一明君。但考慮到其手下眾多名將的助力,之前的戰績也不是毫無可議。居韓信之下,宜也。
7、
岳飛
常勝的名將,以少勝多的行家裡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掙下了和談的資本,雖然他本人不這么看。可謂韓信後身(結局也差不多),其岳家軍組織嚴謹,開後世軍閥部隊的先河。
8、
曹操
魏國開國皇帝。《孟德新書》的作者,與光武帝有異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戰勝得實在僥幸,有天上掉餡餅之嫌。常勝將軍兼多敗將軍(決定中國命運的決戰,除去官渡、赤壁、漢中,皆敗陣),故列第八。
9、
陳慶之
南北朝第一名將。帶七千騎兵殺入洛陽,期間陷城四十七,北魏數十萬大軍皆潰。晚節不保,但考慮到純屬不可抗拒力(發洪水),且回到粱朝便以一萬兵全殲侯景七萬大軍,只剩他老哥一個,列為第九當之無愧(小陳和岳聖一樣攤上這么個主子,功業不濟,命也)。
花絮:當初,毛爺爺在讀《南史·陳慶之傳》熱血沸騰,擲書而起。
10、
項羽
東方的漢尼拔(一樣的苦大仇深、一樣的使過「破釜沉舟」、一樣的所向無敵、一樣的功敗垂成、一樣的一生只吃一場敗仗但軍事生涯就此完蛋——連吃敗仗的年份都一樣,嗚呼!)最佳戰例:以三萬疲憊之師千里奔襲,半日破劉邦六十萬之眾。垓下之戰,以十萬兵力敵韓信五十萬,非戰之罪也。但其戰略頭腦太成問題,雖非智障,但至少與常人相去不遠。故漢尼拔被稱為西方戰略之父,與孫子齊名,而小項卻被民間貶為莽夫典型,與呂布同類。

Ⅳ 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有哪些

龐德,稱號「白馬將軍」。

龐令明是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一開始投奔到馬騰的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征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後來龐德跟隨馬超到達平陽,抵禦袁尚手下大將郭援、高幹,郭援渡河半途中被鍾繇聯合馬騰軍馬超部夾擊,龐德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張白騎在弘農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斗。每次出征經常沖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後來幾經輾轉,龐德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為關內亭侯(長期飯票),食邑三百戶。

219年,龐德作為曹仁的副手抵禦關羽。為了報答曹操的知遇之恩,龐德抬著棺材表決心。兩軍對壘期間,龐德總是騎著白馬馳騁砍殺,交戰之際,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於是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將軍」(經常有人拿著這一點說龐德比關羽還強)。沒過多久就到了南方的雨季,此時漢水暴溢,龐德率諸將與關羽展開了殊死搏鬥,把箭翎都射光了,又短兵相接。龐德以寡敵眾卻越戰越勇,力戰多時後因所乘小舟被洪水打翻,終為關羽軍所擒。關羽想要勸降他,不過龐德好像跟關羽有什麼不共戴天的大仇,不但不降還厲聲痛罵關羽,繼而被關羽斬首。

Ⅳ 中國的十大名將是哪十位

我認為,現代的話1;彭德懷,2;劉伯承,3;粟裕,4;孫立人,5;白崇禧,6;薛 岳,7;王震,8;胡宗南,9;廖耀湘,10;杜聿明。
中國古代十大名將

1、 孫武

世界第一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中國乃至東亞軍事學之父,率三萬卒入郢(ying,楚國的都城,今湖北江陵縣北),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跡。

2、 吳起

亞聖,其治軍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戰國第一名將。軍政兩道奇才,戰國早期改革家之一。

3、 李靖

唐初第一名將,《李衛公兵法》與《唐太宗李靖問對》的作者。騎兵戰天才,其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間接導致了阿拉伯帝國的瓦解與羅馬帝國的滅亡。

4、 孫臏

《孫臏兵法》的作者。其兩次大破魏軍的戰績使齊國大振,與強秦並稱「東帝」「西帝」的根源之一。在戰略戰術方面均有奇才,不愧為孫武的後代——脾氣也與老祖宗一樣,功成身退。

5、 韓信

漢初第一名將。西漢的實際締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張良)(說實話,老韓實在很強勁,但考慮到其缺乏國際影響,兵法也沒傳下來,只能委屈排第五)

6、 李世民

唐朝的開朝皇帝。有史以來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譽為中華帝國第一明君。但考慮到其手下眾多名將的助力,之前的戰績也不是毫無可議。居韓信之下,宜也。

7、 岳飛

常勝的名將,以少勝多的行家裡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掙下了和談的資本,雖然他本人不這么看。可謂韓信後身(結局也差不多),其岳家軍組織嚴謹,開後世軍閥部隊的先河。

8、 曹操

魏國開國皇帝。《孟德新書》的作者,與光武帝有異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戰勝得實在僥幸,有天上掉餡餅之嫌。常勝將軍兼多敗將軍(決定中國命運的決戰,除去官渡、赤壁、漢中,皆敗陣),故列第八。

9、 陳慶之

南北朝第一名將。帶七千騎兵殺入洛陽,期間陷城四十七,北魏數十萬大軍皆潰。晚節不保,但考慮到純屬不可抗拒力(發洪水),且回到粱朝便以一萬兵全殲侯景七萬大軍,只剩他老哥一個,列為第九當之無愧(小陳和岳聖一樣攤上這么個主子,功業不濟,命也)。

花絮:當初,毛爺爺在讀《南史·陳慶之傳》熱血沸騰,擲書而起。

10、 項羽

東方的漢尼拔(一樣的苦大仇深、一樣的使過「破釜沉舟」、一樣的所向無敵、一樣的功敗垂成、一樣的一生只吃一場敗仗但軍事生涯就此完蛋——連吃敗仗的年份都一樣,嗚呼!)最佳戰例:以三萬疲憊之師千里奔襲,半日破劉邦六十萬之眾。垓下之戰,以十萬兵力敵韓信五十萬,非戰之罪也。但其戰略頭腦太成問題,雖非智障,但至少與常人相去不遠。故漢尼拔被稱為西方戰略之父,與孫子齊名,而小項卻被民間貶為莽夫典型,與呂布同類。

Ⅵ 中國十大名將

第一位:李靖所屬:大唐,大唐王朝第一名將 ,騎兵戰天才史載保持全勝的武將,更難得的還是許多戰陣的對手都是彪悍生猛的游牧民族。平生多次輕騎奇襲,上演出其不意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南平蕭銑,北滅突厥,西逐吐谷渾,無往不利,開創了大唐王朝近300年的不世基業,界定了中國歷史上最廣闊的漢人帝國疆域,為大唐解決了最大的外患,為中原的長治久安持續繁榮奠定基礎。
第二位:白起所屬:諸侯國秦中國歷史上破城最多的將軍(120餘座.才看完《墨攻》,看到那個青銅時代的攻城戰,拔城120餘座,有多少將士為他死在雲梯上,城垣下…...更是深解一將功成萬古!)。中國歷史上殺人最多的將軍(這個變態對別國的打擊政策就是讓那個國家失去生育能力,在那個年代動輒坑殺數萬青壯兵士對計劃生育有多大貢獻啊,他殺掉了那個時代10%的人口和50%的可戰鬥力量。最恐怖的一次是活埋趙兵40萬)。在白起的時代跟秦王朝接壤簡直是個噩夢!沒事兒的時候就把韓魏揪出來打頓個鼻青臉腫;楚國遷都,屈原哀郢;趙國精子稀缺,從此失去戰鬥力成為殘廢。白起更難能可貴的是不恃武而驕,能正確分析國際形勢。

第三位:衛青

所屬:大漢,騎兵戰超級天才

第四位:冉閔所屬:冉魏

第五位:成吉思汗所屬:蒙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遼闊的國家。他的軍隊是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孤軍深入攻略四方。

第六位:項羽所屬:西楚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神的人。猛將成才的代表(絕版)!戰神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運籌帷幄,一種是神勇無匹,袁崇煥屬於前者,西楚霸王屬於後者。

第七位:袁崇煥所屬:大明,中國歷史上最堅固的長城(可惜還是被敵人繞過了)。在隨著弓箭射程的不斷提升和火器被用於戰爭,個體在戰爭中能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
第八位:岳飛所屬:南宋,他的軍隊是第一隻被冠以「岳家軍」稱號的國家軍隊。

第九位:郭子儀所屬:大唐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84歲始卸甲,為將60餘年,常不戰而屈人之兵.唐江山得享數十年安寧.若非郭子儀力挽狂瀾,唐王朝可能僅僅是曇花一現。

最後第十名:粟裕

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中國現代傑出的革命家、軍事家、戰略家。淮海戰役、上海解放戰役等一系列重大戰役的指揮者。粟裕創造的五大戰爭奇跡

Ⅶ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1、項羽: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鐵血柔情的漢子卻很少。萬軍包圍,四面楚歌也打不倒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戰場上的縱橫吟嘯,面對伊人卻柔情刻骨,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當之無愧的受後人敬仰。查看更多

2、霍去病: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並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查看更多

3、衛青:衛青不愧是西漢傑出將領,司馬光評他「有將帥材」「故每出輒有功」,是很恰當的。他的戰略戰術的成就,可以歸納為:善於在沙漠草原組織騎兵集團的進攻戰役;善於發揮騎兵的特長,實行遠程奔襲,捕捉戰機和包圍殲敵。在此之前,漢族名將中沒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帶指揮過規模如此巨大而又獲得成功的戰役。衛青的戰略戰術運用,是極其有創造性的。查看更多

4、班超:班彪、班固、班超是班氏三父子,他們建功立業,青史載殊勛,炎黃子孫銘記於心。班彪,字叔皮,東漢史學家。東漢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專力從事史學,以《史記》所記史實,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乃收集史料,作《後傳》六十餘篇,為其子班固修《漢書》,奠定了基礎;班彪寫賦、論、書、記、奏,也頗有成就,功名傳千秋。查看更多

5、孫臏: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孫臏兵法》,反映了孫臏的軍事思想。認為戰爭有一定的規律;在戰略戰術上貴"勢",即依據一定條件占據主動和優勢;突破前人速戰速決的理論,提出了持久作戰的思想;適應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強調攻城;認為只有覆軍殺將方為全勝,開創殲滅戰的理論;對野戰中車壘的運用、陣法的研究和將領的必備條件等均有闡述。查看更多

6、韋睿:梁天監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軍數十萬圍鍾離,韋睿與右衛將軍曹景宗奉命往救,率軍進屯邵陽州。隨即在敵營前,通宵達旦築成營壘,又激戰一整天,數次挫敗魏軍進攻。時值淮水暴漲,他遣將以小船載草,灌上膏油,焚燒敵橋,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鬥。在梁軍總攻下,魏軍大敗,溺死、被殺者各10多萬,被擒5萬。韋睿因功進爵為侯,任右衛將軍。

7、周瑜:周瑜,生於公元一七五年,死於公元二一0年,東吳大將。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訪廬江東南)人。出身官宦之家,儀表英俊,聰穎過人,多謀略,人稱周郎。孫策死後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吳蜀聯合,火燒赤壁,大破曹軍,名傳華夏。後進取南郡時,被曹仁的伏兵射傷。為人器量狹小,陰狠刻毒,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後被諸葛亮三次激怒,箭瘡發作而死。

8、徐達:徐達(1332~1385)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農民起義軍,因智勇超群,位在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克集慶(今南京)。繼又率部攻佔鎮江(今屬江蘇)等地,為開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貢獻,授淮興翼統軍元帥。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身先諸將,沖鋒陷陣,擊敗陳友諒軍前鋒。

9、郭子儀:郭子儀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六尺有餘,也就是現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亂爆發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任副元帥率唐軍及回紇等援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

10、李牧:胡三省注《通鑒》時曾將李牧的被害與趙國的滅亡聯系在一起:「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贊》中說趙王遷「其母倡也」,「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批判趙王遷而遷怒其母,未必妥當,但他的義憤填膺,與讀者的心是相通的。這種義憤。起著強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對愛國志士的慰藉。

Ⅷ 中國近代十大名將

中國近代十大名將:

關天培(1781~1841.2.26),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

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後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餘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後,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為信炮台;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遠炮台,增建永安、鞏固炮台,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鑄6000斤以上大炮40門,安置各炮台。同時抓緊訓練,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鎮遠、威遠炮台間增建靖遠炮台,首次安設西洋銅炮,並在橫檔東側水道架設排鏈兩道。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到粵禁煙,協助緝拿煙販,收繳鴉片,並指揮水師多次與英艦船交火。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欽差大臣琦善至廣東,一意主和,懈於防務。1841年1月7日,英方發動虎門之戰,企圖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動艦船10餘艘,攻佔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軍又以戰艦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陸部隊,猛攻橫檔島一線6炮台。關天培於靖遠炮台督軍頑強抵抗,並親燃大炮對敵轟擊,負傷力戰殉國。其辦理廣東海防的奏摺公牘,輯為《籌海村集》。

陳化成(1776—1842年),字蓮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歷任水師把總、參將、副將、總兵等職。1830年任福建水師提督。1840年6月,英軍侵犯福建,陳化成和閩浙總督鄧廷楨一起進行抵抗,擊退英軍。不久,調任江南提督。他在兩江總督裕謙支持下,積極備戰。他對部下諸將說:「武臣死於疆場,幸也。汝曹勉之!」1842年6月,英艦駛近吳淞口,兩江總督牛鑒欲向英軍求和,陳化成堅決反對。16日拂曉,英艦逼近,攻打吳淞口,陳化成堅守西炮台,指揮守軍發炮還擊,激戰兩個多小時,擊毀擊傷敵艦數艘,擊斃擊傷侵略軍多人,使英軍不敢正面登陸。這時,守在寶山的兩江總督牛鑒,聽說陳化成擊毀了英艦,以為取勝的機會來了,竟然大擺其總督儀仗,大搖大擺地出來督戰。敵人發現後,發炮轟擊。牛鑒一聽到炮聲,嚇得面無人色,趕快從轎子里鑽出來,丟帽棄靴,混在士兵中亂竄逃命,致使全軍潰敗。東炮台守將餘步雲丟棄炮台逃走。敵人乘機集中兵力圍攻西炮台,從正面登陸。陳化成腹背受敵,參將周世榮勸陳化成退卻。陳化成怒斥周世榮說:「曩謂爾誠,薦拔至是,今爾負我,以致負國」,後周世榮貪生逃跑。時英軍蜂擁登岸,彈如雨下,陳化成負傷多處,仍英勇抵抗,最後和八十多名兵士一起,壯烈犧牲。

石達開 (1831~1863)廣西貴縣人。早年加入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會,與洪秀全、馮雲山等共同謀劃准備起義。1851年金田起義後,石達開被封為左軍主將,不久又被封為翼王。在太平軍從廣西向南京進軍的途中,擔任開路先鋒,一路打了不少仗,屢建戰功。1853年春天,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改稱天京,石達開留在天京處理軍政要務。1854年,太平天國派出的西征軍在湖南湘潭被曾國藩組織的湘軍打敗,西征軍節節後撤,不久武漢失守,九江告急。在危機關頭,石達開奉命率軍馳援湖口,並指揮九江等地守軍頑強抗擊湘軍,設計大敗湘軍水師,一舉扭轉不利戰局。1856年春,石達開奉命率軍回援天京,協同燕王秦日綱等部,攻破清軍的江南大營,打破了清軍對天京的圍困。同年秋天,太平天國爆發內訌,楊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北王韋昌輝殺楊秀清,洪秀全又率軍民誅殺韋昌輝,太平天國實力受到極大損害,在這種情況下洪秀全將石達開詔回天京輔政,但洪秀全經天京之變後,對任何人都起了疑心。1857年夏天,石達開因到受洪秀全的猜疑,一怒之下率領10餘萬太平軍,離開安徽、江西,經浙江、福建,進入湖南,打算在四川立足,但與湘軍作戰失利,被迫撤入廣西。之後,他又重振隊伍,在四川南部、貴州北部轉戰,但屢戰受挫。1863夏天,石達開被阻於大渡河畔的安順場,並遭到清軍包圍,陷於絕境。石達開希望能以自己的犧牲保全部屬,就投入清營,但不久他的部屬就在大渡河畔慘遭屠殺,不久,石達開也在成都遇害。

陳玉成(1837~1862)中國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後期軍事統帥。廣西藤縣人。少孤,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清咸豐三年(1853),隨軍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檢點,轉戰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鎮江被困,隨燕王秦日綱往援,與守將約定內外夾攻,遂大敗清軍,解鎮江圍,並與各友軍共破江北、江南大營。石達開出走後,受封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軍主將,和李秀成等同主軍政。八年夏,與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營,繼而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九年,晉封英王。十年,會同各軍再破江南大營,東征蘇(州)、常(州)。時湘軍四路東下,安慶被圍,陳玉成注重上游,力主先救安慶。秋,太平軍計分兩路,合取湖北,迫敵回救。他率大軍趨北路,於次年二月進抵湖北黃州,因受英國侵略者的阻撓和南路李秀成誤期,未能合取武昌,遂回師徑援安慶,多次苦戰失利。八月,安慶陷落,陳玉成退守廬州,受嚴責革職。同治元年(1862)春,派部將陳得才等率師去陝西等地招兵,廬州守軍兵單並圍急。四月,率部突圍,走壽州,為叛徒苗沛霖誘捕,解送清營。五月,在河南延津就義。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軍軍閥,洋務派首領,字季高,湖南湘陰人,舉人出身。初入湖南巡撫駱秉章幕,1860年(咸豐十年)由曾國藩推薦,率湘軍五千人赴江西、皖南與太平軍作戰。1862年初任浙江巡撫,組建「常捷軍」,先後攻陷嚴州、金華、紹興等地,1863年授閩浙總督。1864年(同治三年)又陷杭州,旋進軍漳州和嘉應州鎮壓太平軍余部。1866年依靠法人開辦福州船政局,成為洋務派首領之一。同年調陝甘總督,進攻捻軍,後又率軍鎮壓西北回民軍,職間辦蘭州製造局、蘭州機器織呢局等企業。1875年(光緒元年)督辦新疆軍務,率兵討伐阿古柏,收復烏魯木齊、和闐等地,阻遏了俄英對新疆的侵略。1881年任軍機大臣,調兩江總督。1884年督辦福建軍務,中法戰爭時力主抗法。1885年因病退職而死。有《左文襄公全集》。其督辦西北期間,題聯甚多,楹聯著述有《聯語》。

張宗禹(?——1868)後期捻軍著名首領。安徽亳州雉河集附近張大庄人,別號「小閻王」。太平天國封為梁王。初為黃旗青年將領,所部紀律嚴整,作戰勇猛。1860年,與任化邦各率一軍離開淮北,到達河南西部,與西北太平軍陳得才、賴文光部結成犄角。1864年太平天國敗滅後,與賴文光、任化邦等部合並,推賴文光為首領,改變作戰方法,以騎兵為主力,流動作戰。1865年,山東菏澤高樓寨戰役中,一舉殲滅僧格林沁馬隊,取得大勝。1866年,捻軍在河南許州分軍為二,他率領西捻軍,以六萬之眾,於1867年在西安灞橋十里坡,殲滅陝西巡撫劉蓉部湘軍,殺其將蕭德揚、楊得勝等。後率西捻軍到陝北,攻佔綏德、安塞、延川等縣城。年底,接東捻軍被圍急訊,立即從陝西宜川踏黃河冰橋入山西,企圖深入「京幾」之地,吸引清軍全部力量,以解東捻軍之圍。1868年初,軍鋒直達京郊蘆溝橋。各路清軍北上「勤王」,他率軍南下,於4月間從山東東昌李海務渡口,搶渡運河,進入直隸、山東邊區,繼被李鴻章和左宗棠部清軍圍困於北有減河,西有運河,東臨大海,南有黃河的地區里,突圍不得出。8月16日在山東茌平南鎮,所部被清軍消滅,他投水不知所終。

馮子材(1818—1903),字南干,號萃亭,廣東欽州人,清朝名將。 馮子材行伍出身。1851年(咸豐元年),參加劉八領導的天地會起義軍,旋投降清軍,賞補千總。 隨向榮、張國梁尾追太平軍至南京,1853年協助向榮建立江南大營,圍困天京,擢副將、總兵。1860年5月,太平軍再破江南大營時,張國梁敗死丹陽,馮子材集其殘部退守鎮江。1862 年(同治元年)升廣西提督,配合湘軍、淮軍與太平軍對抗。 1875年(光緒元年)調任貴州提督。1881年回任廣西,次年「稱疾」回家。1883年12月,法國挑起「中法戰爭」,清廷和戰不定,導致清軍在越南北部的失敗和福建水師的覆滅。時滇桂邊境緊張,馮子材應兩廣總督張樹聲之邀督辦廣東高、雷、欽、廉四府團練,參加抗法戰爭。1885年初,督辦廣東軍務大臣彭玉麟、新任兩廣總督張之洞推薦他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出任前敵統帥。馮子材目睹戰局危殆,積極備戰,親率士兵於鎮南關(今友誼關)內十里的戰略要地及關前修築長牆,在東,西兩嶺設置炮台,嚴加防守。派王孝祺、王德榜、蘇元春所部駐周圍各要地,成縱深梯隊陣勢,采「先發制敵」之策略,出兵襲擾法軍。3月23、24日,他身先士卒,指揮將士擊潰猛攻長牆的法軍主力,殲敵兩千餘。接著乘勝克服諒山,傷法軍司令尼格里,取得「諒山大捷」,法國茹費理內閣因此倒台。正當馮子材籌劃攻取河內、規復全越之時,清廷卻採用李鴻章「乘勝即收」之方針,下詔停戰。馮子材被迫撤軍回國,會辦廣西邊防。1886年,授雲南提督,以疾未到任。1894年,賞加尚書銜。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奉調駐守鎮江,戰後仍回廣西。1899年,任雲南提督。兩年後又調為貴州提督。1903年,為會辦廣西軍務大臣,不久病逝。

劉永福 (1837—1917),晚清名將。本名義,字淵亭。生於廣東欽州。家貧,曾為傭工。1857年(咸豐七年)後,先後參加鄭三、吳亞忠領導的反清義軍,以七星黑旗為軍旗,故稱「黑旗軍」。1865年(同治四年),進入越南。1870年,率軍進駐保勝。1873年,法軍侵犯河內等地時,應越南政府之邀,率黑旗軍與越軍聯合作戰,在河內西部大敗法軍,斃其頭目安鄴,收復河內,軍威大振。次年,被越南政府授予三宣副提督。1883年5月19日(光緒九年四月十三日),率軍又在河內城西紙橋大敗法軍,斃其司令李維業,晉升三宣提督。1884年8月,清廷對法宣戰,授劉永福記名提督,令與吏部主事唐景崧共同抗法。劉永福派兵圍困西路法軍在越南的戰略要地宣光城,並於1885年3月取得臨洮大捷,收復大片失地。正當乘勝進攻宣光之際,清廷卻下令停戰,遂忍痛罷兵回國, 所部被裁至一千人。次年, 任廣東南澳鎮總兵。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調台灣幫辦軍務,率黑旗軍渡台。戰後,清廷割讓台灣。1895年6月,日軍進攻台北,署理巡撫唐景松逃回大陸,台灣人民紛紛組織義軍奮起反抗,劉永福留台領導抗戰,親駐台南,統籌全局。與台灣抗日義軍合作,在新竹、苗栗、彰化、嘉義等地,給日寇以沉重打擊。相持近五個月,拒絕侵台日軍司令樺山資紀的勸降。後因清廷斷絕援台,乃於台南即將陷落時返回大陸,所部在台灣大部分血戰犧牲。1902年署廣東碣石鎮總兵,後回籍養病。1911年11月(宣統三年九月),廣東宣布獨立後,應胡漢民之請為廣東民團總長,旋辭職回籍。1915年,對日本提出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極為憤慨,請纓殺敵,未果。1917年,病逝於家。

聶士成(?~1900) 清末淮軍將領。字功亭。安徽合肥人。出身行伍,初投袁甲三軍營,同治初改隸淮軍,隨劉銘傳在江蘇、浙江、福建、安徽、山東、直隸(今河北)、陝西等省鎮壓太平軍、捻軍,自把總累升至提督。1884年(光緒十年),中法戰爭期間,法兵侵佔基隆,督辦台灣軍務劉銘傳求援,聶士成奉命率軍赴台,參與抗法。1891年,調統蘆台淮、練諸軍。次年,授山西太原鎮總兵,仍留蘆台治軍。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隨提督葉志超援737 朝,駐軍牙山。葉志超遇敵不戰而逃,聶士成在成歡驛遭日軍襲擊,寡不敵眾,退回國內,繼續於遼東大高嶺一帶遏阻日軍進犯,在分水嶺擊斃日軍將領富剛三造,以功授直隸提督。時清政府創立武衛軍,改其所統三十營為武衛前軍,駐扎蘆台。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山東、直隸迅速發展。聶士成力主鎮壓。5月30日,奉命保護蘆保、京津鐵路,屠殺團民。6月13日,率所部守衛天津,抵抗八國聯軍侵略。他身先士卒,與侵略軍浴血奮戰,身中數彈,仍裹傷指揮殺敵。7月9日,中炮陣亡。著有《東征日記》等。

鄧世昌字正卿,廣東番禹(今廣州珠江區)人。 18歲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為駕駛班第一屆 畢業生。同治十年(1871年),被派往「建威」號船實習,巡航南洋各 島,練習航海。十三年任運輸船「琛航」號管帶,光緒元年(1875年) 後,歷任「海東雲」等炮艦管帶。五年,李鴻章將他調至北洋水師, 次年隨提督丁汝昌赴英國接收軍艦,任「揚威」號巡洋艦管帶,駕駛 該艦經地中海、印度洋回國。八年,朝鮮發生動亂,率艦隨丁汝昌至 朝鮮,停泊仁川港,作為中國陸軍的後援。隨後即往來於天津、朝鮮 之間。冬天北方海域結冰,則到台灣、廈門之間巡邏。十三年,以營 務處副將銜參將兼「致遠」號管帶名義,再次到英國接艦。冬天率 「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艦抵達廈門進行冬訓, 次年春安全抵達天津塘沽港。北洋海軍成立,授鄧世昌中軍中營副將, 仍兼「致遠」號管帶。二十年,日本侵略朝鮮,六月,在豐島海面突 然襲擊中國海軍,擊沉運兵船「高升」號,甲午戰爭爆發。八月十八 日,中國北洋艦隊 10艘軍艦在鴨綠江口大東溝(今遼寧東溝)海面同 裝備先進的 12艘日本軍艦決戰。在炮戰中,中國旗艦「定遠」號中 炮,帥旗被擊落。鄧世昌命令升起「致遠」號大旗,向日艦猛烈開炮, 以掩護「定遠」號。不久,「致遠」號被四艘日艦包圍,多處中彈, 船身傾斜。鄧世昌大呼:「今日無非一死,但雖死而海軍的聲威永在! 今天是我們報國的時候了!」隨即命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 去,准備與其同歸於盡。不幸中途觸水雷,軍艦沉沒。鄧世昌落水後 拒絕使用救生圈,其愛犬游到他身邊叼佐他的發辮,不使他下沉。他 毅然摁住犬首,與其同沉海底。後人在山東半島最東面的成山頭修建 了鄧公祠,以紀念這位為國捐軀的北洋海軍將領。

閱讀全文

與中國十大名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姜慧恩演的片 瀏覽:924
最新帶撓腳心的電影 瀏覽:117
劉智苑健身是什麼電影 瀏覽:294
韓國恐怖電影失蹤免費觀看 瀏覽:899
韓劇電影免費看倫理 瀏覽:373
韓國最好看的三極推薦 瀏覽:503
兩個男人一起做鴨子的電影 瀏覽:745
國產恐怖片反派帶著面具拿著菜刀 瀏覽:522
可可托海 電影 瀏覽:472
池恩瑞的作品 瀏覽:18
巨貓電影 瀏覽:178
吃人奶 片段 瀏覽:168
啄木鳥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298
江湖左手誰演的 瀏覽:670
部隊題材電影軍人可以去影院免費看嗎 瀏覽:564
章子怡 床戲 瀏覽:718
結婚過的男女電影 瀏覽:163
床戲影視 瀏覽:182
想看片卻找不到網站 瀏覽:724
國語電影免費在線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