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股吧 > 高華教授

高華教授

發布時間:2021-04-19 02:01:34

① 求高華教授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學重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系列講座,視頻

有兩個,用網路視頻可以搜到,一個是發動wen ge的原因,另一個是講lin biao墜機的

② 藍立克的萬物靜觀 自得其樂

萬物靜觀 自得其樂—著名山水畫家藍立克教授印象 。采訪藍立克教授是元旦過後的一個星期天從他那坐落在青島大學的家中開始的。 這也是筆 者第一次零距離接觸這位青島大學美術學院原美術系主任。 雖然教授年近七十, 但他那炯炯 有神的目光里仍然透著一股英氣,洋溢著多年教學和繪畫給他所帶來的樂趣。如教授所言, 「一天不畫問題多,兩天不畫走下坡,三天不畫沒法活」 。繪畫是藍立克終生的愛好,從他 的畫作中印證了:「筆下的山水,留戀品味之中感覺在躍動在飄忽而又難以把握眼中的山 水……由此也足見藍立克教授對中國畫中山水的傳統的吞吐和溶化, 對傳統的反芻和創新。 」 (甘一鳴《生辣豪縱,蒼潤兼容》 ) 任憑風浪 穩站講台 「胸無得失心常泰,腹有詩書氣自畢」 。這是三十多年前藍立克教授從青島日報上見到過的 一句話,多年來記得很清楚。自己覺得這是一個提高、凈化心靈的過程。臨近中午,談興正 濃的藍立克教授把我們帶到了位於山東路古玩城的由青島吉金堂美術館策劃主辦的 「山高水 長——藍立克等四名畫家山水畫聯展」現場。邊看展覽邊聊天,藍立克教授說過去一直從事 教學工作,致力於培養人才。退休之後才開始參加一些展覽活動。60 年代在紡織工學院工作 時,和時任教研室主任的我市著名畫家張朋先生從事教學工作,並兼做具體的教研工作。 後來, 藍立克還和我市著名書畫家高小岩和馮憑等一起在老年大學教過課,直到現在,不管社會上人 們多麼浮躁,藍教授仍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教書育人上。他深有感觸地說,要感謝第一 個辦老年大學的人,老年大學的創立,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貢獻。因為很多從領導崗位退下 來的老幹部都把到老年大學學習書畫當作了一種抒發情懷、 寄託未來的好辦法。 而他們尤其 喜愛上藍教授的課。有一年大雪封路,為了不耽誤教學,藍教授竟然從山東路一直步行到位於 棧橋的科技館,看到藍教授冒雪來到後,座無虛席的老學員們都全體起立鼓掌。一位評論家說 過, 「當今中國畫由於商品經濟的沖擊,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令人嘆息。然而,在當今的 中國畫壇上,才藝高超,含英咀華,自成家法的藝術家仍觸目可見。青島大學美術學院藍立 克教授便是一位承接傳統,勇於創新的山水畫家。 」采訪中,藍教授的夫人說:「很多學生說藍 教授的畫水平很高,是名家之一,大家手筆。需要炒作一下。而藍立克始終堅持『我要用作品 來說話,寧做大家,不做名家』」因而,熟諳書畫市場的發展方向和操作要領的藍立克,一直 。 是「任憑風浪,穩站講台」 。 一徑入雲 遠眺群山 作為 2008 年最具收藏價值的百名中國畫家之一的藍立克教授,從他的畫作中可以看出他研 學石濤、黃賓虹的畫風,同時得益於著名山水畫家關友聲的教誨。關老沉雄的筆墨,淵博的 學識,豁達的氣度,以及對石濤提出的「畫山川,必須熟悉山川」和「搜盡奇峰打草稿」的 理解。使藍立克走出了一條承接傳統,銳意創新的藝術創作之路。他的作品不擬形似,重在 神韻意境,又主張以書法入畫,境界優美奇峻,墨色渾然一體,疏密明暗隱現皆良多趨味, 生動而不粗俗,精密而不纖弱,他通過大量的寫生,把山水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盡顯出 秀媚的普陀、峻拔的雁盪、雄奇的嶗山的精神風貌,他的作品以墨筆山水為主,其丘壑、章 法、筆墨、境界亦無一不精到,氣脈尤皆能一貫。從他的力作《雁盪石樑洞》《嶗山紀游》 、《普陀山色秋更佳》中可以看到,或畫面上布滿奇峰怪石,或高聳天際,或傲視湖海,瘦骨 嶙峋,奇姿詭態,極盡穿插變化之能事,山崖峽谷間點綴著苑亭、樓宇、亭廊、松柏,令人 自然聯想到這些就是著名的中國名山奇觀。 「深知稟賦、天性對於藝術的重要意義的立克, 在山水畫的現代過程中也找到了自己,此即石濤『我自為我,自有我在』之謂罷」 (中央美 院著名畫家評論家劉曦林) 。在苦苦求索中國山水畫的傳統筆墨色彩藝術中,藍立克教授歷 經了「打進去」和「跳出來」的過程。曾經影響過他的大家,並未束縛他個人的創造。他的 畫既保持了線條的韻律感和墨的豐富性, 又適度地運用了色調的美。 藍立克教授的不少山水 畫作,令人嘆服畫家構思之獨特,手法之高超。 回歸時代 傳統筆墨 從藍立克教授的畫作中可以看出, 他既有對傳統的深入研究, 又注重生活、 並在生活中尋求、 探索時代的筆墨語言。他重視自然規律,藝術規律,更重視用心去體驗大自然的美。正如中 央美院教授、 著名理論家聞立鵬先生在九十年代觀看了青島畫院第一次進京展藍立克教授的 作品時所評論的那樣:「一種新的繪畫語言出現了」 。在闡述他的齋號「心源齋」的來由時說 到: 「心源齋」的含義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而其深層次內涵就是在作畫時,要用線條 來說話,一幅畫要像個交響曲,筆墨要當隨時代。因此,從藍立克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有些 筆墨運用的非常強烈,而且在山水畫中比較早地運用了黃顏色。有評論家評價藍立克教授的 山水畫: 「形同草篆的中鋒用筆,變幻莫測的焦墨破水,一望便知是藍立克的畫作。盡管畫 中時而出現西洋式的現代建築或山村民居, 但那已經是屬於藍立克的經過筆墨高度提煉的標 志符號。 」於東波在「藍立克山水畫淺談」一文中談到:「藍立克不僅繼承了石濤,黃賓虹兩位 大家優秀的筆墨精髓,而且承襲了黃氏畫中「內美」的重要思想。 」應該說,藍立克教授的山 水畫中顯而不悶,密而不亂,於狂放中有含蓄,於艱澀中有靈動和滋潤,他在並不細節描寫 的同時,高度把握了整體效果。因此,他筆下的山水有他內心的感受,有屬於他自己的主觀 世界與客觀世界之間引出的一股洶涌而美麗的激流, 他藝術而有機地運作線條和焦墨, 整體 畫面重視山川氣勢,境韻之表現性。設色在重點部位形成響亮的主調,使畫面融入了現代審 美意趣,又達到了傳統與現代,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把充盈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表現 的淋漓盡致,使人驚心動魄,盪氣回腸。 放眼未來 樂在其中 「人過七十筆越老,千軍為掃萬馬倒」 。這是藍立克非常欣賞的一句話。在當代頻繁興起的 各種藝術潮流中,年逾古稀的藍立克教授,沒有那種隨波逐流的浮躁心態,卻表現出「萬物 靜觀,自得其樂」的風度和豪氣,樂此不疲地進行著山水畫創作,他性情韻氣高華,堅持學 術性,不追逐名利,不追求時髦;他從事學術研究,教書育人,從不考慮個人得失。在長期 的教學實踐中收獲頗多, 他說教學生的過程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 自己始終堅持毫無保留 地將自己的技法傳授給學生。潛心育人的同時,打造更加富有刻意創新,標新立異的藝術作 品。退休後,青島大學美術學院又返聘藍教授回校授課。為了培養更多的人才,藍立克欣然應 許。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 藍立克在齊魯大地培養了不少象美術學院院長王少波那樣有影響 力的書畫家。而自己一貫堅持搞學術性繪畫的路子,從不迎合市場和評委的需求和審美,盡 力畫出具有時代感和風神的作品來。他將以其獨特的、充滿內美的筆墨語言以及對「物理」 的深刻把握,使作品呈現出高格調的、強烈的個人風格,在當代山水畫壇獨樹一幟,令人矚 目。 采訪結束時,藍立克教授說,綜觀古今大師的藝術作品,我們作為一個後學者,應一手伸向 生活,一手伸向傳統,不斷地加強人格修養和藝術修養,勤奮耕作,才能把自己的光和熱充 分地釋放出來,這是我對青年畫家的寄語,也是自勉的信條。我們期待著藍立克教授的個人 展早日進京,期待著他創作出更多的雄渾蒼莽,大氣磅礴的富於新時代的中國山水畫。

③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華得的什麼病

肝病。

高華教授自2007年罹患肝病,一直以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態度與病魔作斗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表示,「我感到病魔正在吞噬他的身體,他已經非常虛弱,肚子腹水已經很大了,臉色蠟黃蠟黃的。但是,他的思路很清晰,說話沒有什麼障礙。他在病床上還在為學生改論文,他還說,他一直在看我的微博。」

(3)高華教授擴展閱讀:

高華 1954年生於南京,「文革」期間曾做過8年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擔任過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於1995—1996年赴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做訪問學者。2004年2-7月,在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擔任客座教授。2006年1-6月,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任客座教授。

④ 高華什麼病去世

高華教授自2007年罹患肝病,一直以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態度與病魔作斗爭.「我感到病魔正在吞噬他的身體,他已經非常虛弱,肚子腹水已經很大了,臉色蠟黃蠟黃的。但是,他的思路很清晰,說話沒有什麼障礙。他對時事,對學術都很關心,而且對這些事情都很清楚。他在病床上還在為學生改論文,他還說,他一直在看我的微博。」

⑤ 如何評價南京大學已故教授高華先生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學界的地位

我個人是比較質疑高華先生的職業道德的。至少不管他出於個人的偏見也罷,執念也好,在對於太祖的言行進行論述與考證的時候是非常之不遵循最基礎的學術規則,根本不能保證起碼的客觀中立。

⑥ 蔣公的面子的名家點評

董健:看南大校慶話劇《蔣公的面子》有感
1、史中有戲,戲中有史
我很高興能夠在南京大學110年校慶期間看到《蔣公的面子》這出話劇,這是獻給校慶的精神美餐。中國的大學大都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建立的,到今天差不多已有了100多年的歷史。從1998年北大校慶起,全國各地都開始興師動眾,紀念校慶。但是不誇張地說,校慶發展到今天已經帶上了濃厚的官味和商味。官味指的就是官本位,通過接待有權勢的人來強化學校對權力的依附。本來,學校通過校慶籌資很正常,可在我們這里卻往往加進了商業的因素。今年,我們的校慶,學校提出一個口號叫做「序長不序爵」,這確實是很好的。但是光講「序長」恐怕還不夠。我認為校慶的目的應該是總結學校歷史上辦學的經驗教訓,找到其自身的文化傳統,並把它發揚光大。增加校慶的學術性和精神性探索,為我們當前的辦學之路提供借鑒,這才是校慶的核心價值。
從這個角度看,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所製作的這個戲劇我覺得正好實現了這一訴求。這個戲從精神的角度挖掘了我們校史上的一些細節,有很強的學術性和思想性,帶給我們啟發。該戲名為《蔣公的面子》,將1943年蔣介石在中央大學任校長這一歷史事實作為題材。關於這段歷史,過去我們無論從左還是從右的角度,都不太敢碰。但這個戲的作者卻勇敢地對此予以了處理,並且處理得非常好。
從對待歷史這一點看,這個戲寫得比較真實。首先,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辱罵蔣介石。文革時我們出於政治原因完全地否定了蔣,正如戲中所寫的,叫他「蔣該死」。但從歷史看,中央大學在蔣介石當校長的情況下仍是有發展,有成績的,因此不能簡單否定。其次,她比較真實地描繪了當時三位中央大學教授不同的政治傾向和思想狀態。時任道是一個帶有左翼傾向,對國民黨政治有很強批判性的知識分子。蔣介石曾下令打死過他的學生,他對蔣的專制統治非常憤怒,不能接受。夏小山則是另外一種典型,埋頭做獨立學問,好美食,對蔣介石既不反對也沒有興趣。在我們南大中文系的教授中可以找到不少這樣的原型。夏小山盡管承認蔣是整個國家的領袖,但從學術而言,他認為蔣沒有做校長的資格。在戲中,他仍想去赴宴,原因是他想吃宴會上的一道菜。這個人物的性格被刻畫得非常細致真實。卞從周則是一個比較官方化的教授,他擁護政府,希望能夠去赴宴。但他也並非那種昧著良心不顧事實的官方走狗,基本上仍可以認為是知識分子中偏右的類型。作者描寫了這三個教授對蔣介石當校長的不同態度,通過是否去赴宴,是否給蔣公這個面子將各自的形象刻畫出來。
更為可貴的是,戲劇作者對於一種真實存在的知識分子精神的把握。無論這三位教授有著怎樣的差別,是擁護蔣還是反對蔣,總體上看,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價值,那就是知識分子人格的獨立。他們並不把蔣介石請吃飯當做是皇帝的賜宴。即使是官方化的教授卞從周也沒有這種傾向。這點恰恰是我們校史中最重要的精神傳統,可惜多年來被我們所忽視了。在1949年後,知識分子經過了歷次運動,大學中的精神傳統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舉一個例子,在1950年代,南大生物系有一個教授,某個項目很有成就,正好毛澤東來南京接見知識分子,他就去了。回來之後,他激動地說:「我的手不能洗,你們趕快來握一握我的手,這是毛主席握過的手。」他的這種感受是真誠的。前不久,我讀到一些知識分子回憶自己五十年代時的思想狀態,那種如坐春風的幸福感。這些感受既是真實的,但又顯得多麼可笑和可悲。可是我們在1943年的中央大學的教授中看不出這種人身的依附,即便從和蔣介石關系不錯的卞從周身上也很難看出來。作者把握住了這一點,寫出了我們現實生活中所失去了的東西,寫出了大學知識分子的獨立思想和自由精神,這非常難得。同時,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她並不是通過抽象的說教,而是選擇一系列的細節,充滿了生活味道。尤其是對夏小山教授的塑造,寫他既想吃火腿燒豆腐這道菜,因而准備去赴宴,又不贊成蔣當校長,因此要求蔣改掉請帖中的身份,顯得非常生動。
在這三位教授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作為教授,他們擁有自己的人格,他們看重自己的崗位,在統治者面前,他們能夠保持自己的價值判斷,堅持自由與獨立的精神。用這樣一個戲來回憶南大校史,我覺得確實做到了史中有戲,戲中有史。
2、才華與自由精神
該劇的作者溫方伊,只有二十一歲,是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的本科生,現在正讀三年級,能夠寫出這個戲,確實是不容易。在演出當天,呂效平教授引用了我的話說了關於才華的問題。我的確講過這方面內容。我認為,就戲劇專業而言,研究和創作都離不開才華。但研究和創作需要才華的比重並不一樣。做研究,恐怕有八分的努力,兩分才華即可出成績,但劇本創作和舞台實踐所需要的才華比重則要大得多。
那麼才華是什麼呢?這很難說清楚,才華並不僅僅是指聰明,盡管它包含了聰明。有智慧的人並不一定有才華。我覺得,才華很可能是這樣的東西:一個聰明的人,從對生活的感受中,發現了一種天然的合乎規律的價值觀。有一些聰明人,知道編劇的技術,會寫戲,但他卻找不到這種價值觀,或者說找到了一種錯誤的價值觀,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戲與別的藝術門類不一樣,戲說到底是一種自由精神在公眾面前的公開地、集體地亮相。這種自由精神,天生不會順從現存的文化道德規范。簡單地說,戲劇就是要在精神領域「搗點亂子」。規規矩矩的東西根本不配稱做戲。俄羅斯的文藝理論家巴赫金所講的「狂歡化」恐怕也可以這樣來理解,他強調的正是這種民間對官方的否定,一種造反的精神。人們很喜歡引用拿破崙的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兵不是好士兵」,但人們不記得拿破崙還有另外一句話叫做「沒有自由精神的士兵打不好仗」。實際上沒有自由精神的人,一樣編不好劇本。從這個二十一歲的學生的作品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這種自由精神。
戲中,她所寫的是兩段生活,無論是1943年的那段,還是文革中的那段,離她本人都比較遠,但她通過對一些資料的閱讀,根據一些老師的回憶,比較真實地把握了這兩段歷史。更為可貴的是,除了表現歷史的真實外,溫方伊還能夠用今天對生活的感受來觀照那兩段歷史,使之與今天的現實發生碰撞。這一碰撞所產生的火花使我們感到非常親切。我們看到的是歷史,想到的卻是今天的現實。演出中,我注意到現場觀眾的反應,他們用笑聲表達對戲中內容的接受和贊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劇中有台詞抨擊政府腐敗時,全場反響非常強烈。之所以引起這種反響,事實上體現的是觀眾對當下現實的一種感受。觀眾對今天腐敗的感受與戲中的歷史呼應了。所以我覺得,才華就是指一個作者能夠在把握歷史的同時,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通過自己的價值觀成功地表現出來。這一點可以說溫方伊做到了。
從技術層面看,能夠編寫劇本的學生在很多學校可能都能找到。但是,並不是每個大學都能找到這樣有才華的學生。有些人很聰明,能夠寫出一個乾乾凈凈有戲劇性的戲,但未必能夠擁有這樣強大的精神力量。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是南大為她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南大的歷史傳統、文化氛圍和當前的狀態,為她的創作提供了動力。如果這樣的題材讓北大的新左派教授來寫,恐怕會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我覺得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南大的傳統。在20世紀初,南大與北大相比是比較保守的,當時的學衡派與新青年有過多次的論戰,以至於人們或許以為南大缺乏自由的精神。事實上,有一點必須澄清,盡管在一些激進的口號上,學衡派的確與北大知識分子有分歧,但在對待現代化這一總體的要求上卻是一致的。學衡派精通古文,熟悉外國,主張開放,尤其在知識分子的獨立精神這一點上,和北大是一致的。我在校慶一百年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立人為大學之本》,談了南大的傳統。盡管我們沒有出現李大釗和陳獨秀這些共產黨的創辦人,但在自由精神這一點上,在中國的現代化與啟蒙這些方面,我們與北大從來都沒有區別。
從1949年以來,中國大學的這種獨立、自由精神一共經歷了五次破壞。第一次是1952年的院系調整,南大的損傷可以說是最厲害,法學、社會學等等被認為是危險的學科都被砍掉,工科被分出去,整個被肢解了;第二次是1957年的反右派斗爭,凡是堅持大學精神的人,一旦公開地表露這樣的觀點,都被打成了右派;第三次是文革,全國性的大災難,南大也不能倖免;第四次是在1989年後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前,這是我親自經歷的,感觸極深,這幾年推行比較左的一套,對南大的科研教學的基本精神帶來了破壞;第五次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直到今天仍然持續的經濟大潮的沖擊,很多高校開始搞產業化,從一個教育機構變成了圈錢的工具。很多學校經過這些破壞後,大學精神便盪然無存了。但南京大學卻依然保持著這個線索不斷,仍能夠不絕如縷地堅持著獨立和自由的精神,時隱時現、時強時弱地通過一些細節表現出來。

在《懷念高華》的文章中,我提到了五次南大獨立研究的立場與有關當局的矛盾:第一次是關於「真理標准」的討論,人盡皆知,這里不談了;第二次是1980年代應學梨(蔣廣學)對於農業合作化的批判,當時遭到「查處」,但現在看來,對的是南大;第三次是許志英發文論述1919年為新舊民主主義分界線不準確,也遭到嚴厲批判,並有不少學界同仁迫於壓力而來「圍剿」許志英,而現在許的觀點已成為學界公認的常識了;第四次是哲學系學生馬丁(宋龍祥)談市場經濟的文章,受到指責和批判,現在馬丁之說也已成了常識;第五次是1990至1992年,南京大學堅決抵制「清理文科」的行為。當時南京大學壓力很大,但南大文科受到了保護,事後看來,這抵制是完全正確的,沒有人再好意思談當年的「清理文科」之事了。這五次沖突正是南大精神傳統的體現。即便在目前大學精神普遍萎靡的情況下,南大還能有這樣的學生,寫這樣的戲並且製作演出,為大家所接受,這也正好說明南大自由精神仍存。
3、關於兩個時段的對比
這個戲通過暗轉的方法不斷表現兩個時段所發生的事。一個時段是討論是否給蔣公面子去赴宴,另一個時段是表現1967年文革中知識分子的狀態。從分量上看,文革的這段處理顯得不夠充分。
作者溫方伊來訪問我的時候,我曾建議,描寫這段歷史最好應與當前知識分子的精神失落做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知識分子精神已經退化到怎樣的程度,別說是一把手,就算是一個部級幹部接見都會感到無限的光榮。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批判自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過去我一直有花瓶情結,覺得給政府當花瓶很光榮,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很喜歡領導重視」。記得在文革後期,我開始被重新使用。江蘇省委的刊物《群眾》約我寫稿。我就按照當初「評《水》評《紅》」的精神寫了一篇文章。雜志編輯部告訴我說,這是省委書記許家邨親自審閱定稿的,並且說我的文章寫得很好。當時我感到受寵若驚。建國後,領導的欣賞、表揚、重視,對知識分子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精神動力,我當時就是這樣的狀態。
建國後知識分子從原先的獨立精神,蛻變到對「領導」的崇拜,這是一個漸漸演變的過程,並不是一下子完成的。知識分子的這種依附性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特產,在今天的西方社會很難看到。我曾讀到一個報道,法國總統薩科齊出席一個會議,想要主動與一個青年握手,結果被那個青年斷然拒絕。在我們中國,這種文人的依附性有著很長的文化傳統,過去皇帝要召見,不管是怎樣壞的皇帝,對於知識分子來說,都是極大的恩寵。但在1943年,情況已經所有不同,蔣介石請吃飯,教授們卻開始討論是否給他這個面子,這是帶有極大主動性的行為。這也可以看出,中國社會經過了20世紀初幾十年的現代化發展,知識分子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所以我就想,能否將1943年的這段戲與今天知識分子的面貌做一個對比。這樣的要求從編劇技巧上看恐怕有一些困難。1943年的教授到現在都已經去世了。現在的這個本子將時間選擇在文革,我覺得對比性還是不夠,處理得過於簡單和表面。如果能把這一點改的更好一些,將可能更有利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來發揚我們的大學精神。 簡評 專程從北京坐火車,第一次到南京,居然是為了一部戲——《蔣公的面子》,而這部戲,絕對值得你以任何方式趕去觀看。僅從編劇角度而言,講中國故事、如此有文化、有生活的劇本,近年僅見,卻出一個大學三年級的女孩之手,令人擊節贊嘆,嘆為觀止!這部戲,只在南京演,是中國戲劇的損失。
二、系統點評
評家:水晶
■劇名:《蔣公的面子》
■編劇:溫方伊
■導演:呂效平
■時間:11月23日-12月3日
■地點: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大禮堂
■指數:★★★★☆☆
■點評:很久沒有看到這么有文化、有生活、有趣味的中國故事了,全無搞笑,觀眾卻一直在笑,又笑中帶著憂傷。
作為一部南京大學建校110年的紀念作品,《蔣公的面子》離「主旋律」這三個字很遠,卻離戲劇的本質很近。該劇創作靈感,來自流傳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的一則軼事。1943年,蔣介石初任中央大學校長,為籠絡人心,准備邀請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共進年夜飯。三人中,有人痛恨蔣之獨裁,卻又因為戰亂之時藏書難保需要蔣的幫助;有人潛心學問不談國事,卻好美食,聽說席上會有難得的好菜便難抑激動;有人支持政府願意赴宴,卻放不下架子,要拉另外兩人下水。20多年後,三人再次見面,談論當年到底去沒去赴宴,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樣一部舞台上少見的文人戲,以三位知識分子的社會議題辯論、哲學對話和一層層掀開的內心面紗,交織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瑣事,洋洋灑灑,詼諧流暢,民國時代幾位不同類型的學者,躍然台上。而與之相對照的20年後,三人都被扣上了反動學術權威等帽子,在牛棚里聚談往事,那些羅生門似的回憶,都消失了光影,他們曾經飛揚的精神,也一同委頓。
很久沒有看到這么有文化、有生活、有趣味的中國故事,全無搞笑,觀眾卻一直在笑,又笑中帶著憂傷。而這樣一部戲,卻誕生於近年來連戲劇都很少上演的南京。由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系主任呂效平執導的該劇,已經連續上演近30場,場場滿座,創下近十年來南京戲劇舞台上的奇跡。
更令人稱嘆的是,這部作品的編劇,出自當時年僅21歲的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本科三年級學生溫方伊之手。她將劇中博古通今的知識分子話語、抗戰期間窮教師的拮據生活、「文革」時被打倒的文人們膽戰心驚等不同的時空與人物、畫面,書寫得精準而清晰。劇中人物的對談往往看似信馬由韁,卻又總是被恰到好處地拽回戲的核心。哲學與菜譜齊飛,古籍與麻將共舞,話題的交錯與情節的起伏,細細鋪墊的劇情,如剝洋蔥般,越到後面,越辛辣刺激,引人笑中帶淚,淚中帶思。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這兩句杜甫的詩,用作了台上的對聯。「自去自來」是文人的理想,「相親相近」是理想的文人。然而,文人亦是普通人,在面對戰亂流離、貧困的生活和完全失去自由的各種困境時,人心最深處的慾望與念想,終會浮出水面,無論它曾經隱藏得多麼深。
《蔣公的面子》用一種雲淡風輕式的表演,既展現了民國文人窮酸倨傲的一面,又讓人看到他們可愛單純的另一面。而在動盪的大時代面前,個人的那點小心思,又顯得如此令人憐惜。無論是吃一碗面,還是保住9箱絕世的古籍,都同樣難。
而且,這部戲並未僅僅止步於「民國」,雖然戲份不多,但劇中同置於舞台另一側的「文革」場景和劇情,分量同樣四兩撥千斤。三位白發的老者,對於往事爭執不休,但已經完全喪失了當年的銳氣與理想,困頓在無家可歸的絕境之中。這無家可歸,不僅僅是實體的「家」之喪失,更多折射出「精神」的無著無落。坐在台下的觀眾,則通過他們自身的觀看與內心反應,補充了「當下」與戲中兩個時代之間的連接。
《蔣公的面子》上演至今,已經不僅是南京大學的師生和當地觀眾前往觀劇,而是發展到北京、上海等其他城市的觀眾慕名前去。我本人就是專程坐著火車從北京去到南京看這出劇的。導演呂效平說:這樣一部學校里的「學生戲」,之所以火,是「因為它回歸了戲劇藝術,超越了說教,達到了喜劇的高度」。
在我看來,這部戲,絕非「喜劇」一詞所能簡單概括,與當前中國戲劇市場大面積泛濫的各種爆笑喜劇相比,《蔣公的面子》堪稱是一部真正有養分、有氧氣的喜劇,它所引發的每一次笑聲,都不是由撓癢癢式的簡單搞笑或低俗包袱所帶來的。它的笑,是思考後的笑,是會心的笑,也是一種觀眾心靈與舞台角色真正相互理解後的笑。
這種笑,比悲劇還要有力。

⑦ 在高華的追悼會上,張鳴教授說「天會亮的」 是什麼意思

張鳴是著名帶路黨,高華是被他們吹捧起來的「歷史發明家」。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⑧ 如何評價南京大學已故教授高華先生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學界的地位

南京大學教授董健:高華之死,令我悲痛,這悲痛壓在內心深處,如鉛似冰,既沉且冷。其實,近幾年來,我年老"心硬",加之患目疾難以讀書,人已似死去一半,對"生"之留戀已大為淡漠,對"死"之悲感也已麻木,故對親朋之死,多淡然處之。但此次高華被萬惡的病魔奪去了生命,我卻難以抑制一種巨大的悲痛,因為我們太需要他了--單就正在蛻變成官場和商場的中國大學來說吧,多麼需要像高華那樣有獨立思想、自由精神的學者來為失魂的大學招魂啊!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追悼高華先生:"高華是我見過的最認真,最嚴 高華教授謹,見識非凡的史學家,是我的良師益友。英年早逝,痛哉惜哉!高華走了,一個有良知的中國學者,一個自甘貧賤的堅持學術操守的學者離開了我們。高華的成就,怎麼評價都不過分。但他的為人,更令人欽敬。跟他交往,感覺他有一肚子的東西要寫,一肚子的東西可寫。他是一個難得的好老師,在重病期間,在病床上,還在修改學生的論文,每個聽過他課的人,都會終身難忘。高華很窮,其實富有天下"。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這是歲末聽到的最悲哀消息。高華兄是對中共政治有最深邃洞察的當代學者,每一次聽他談中共歷史,都是知性上的享受。他得病之後的堅強、樂觀,讓所有的人都深受感染。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在思考和勉力寫作,沒有什麼人比他更對得起歷史學家和思想者的榮譽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楊天石:"記得他當時文章寫得洋洋灑灑,很有氣派,發言也顯得'高談闊論',讓我印象深刻。"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高華老師是中共黨史以及蘇聯黨史的'活字典',他的去世太可惜了。"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楊奎松:高華"是毛澤東研究的排頭兵"。"高華先生肯定是近代史學界研究黨史的佼佼者。在近現代史研究領域,還有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研究,兩方面,高華都領風氣之先。高華的研究有很強的個性,也有很強烈的現實關懷。高華的研究表現了一個學者的誠實、正直和獨立思考"。
香港衛視執行台長楊錦麟:"我與高華有數面之緣,我曾經專程到南京他家中采訪過高華,很有自己堅持的一位學者,為做學問折損了自己的生命。高華不齒與諂媚逢迎者為伍的風骨令人尊敬"。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奇生:"2003年在台灣"中研院"史語所,我們相處了大約一個月。高華先生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學者,高華在生活中是一個謙謙君子,不像他在學術著作和文章中那樣鋒芒畢露。那次見面之後,我們一直有電話和郵件往來。高華突然去世,我一時難以接受。按照茅海建的說法,搞歷史研究,四十歲才起步,五六十歲是黃金時期,七八十歲還能繼續做,因為歷史學和計算機不一樣,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年紀越大,對歷史的感悟越透徹,越深沉。如果高華先生活到八九十歲,成就真的是不可限量"。"高華的著作,已經經受了時間的考驗,成為了經典。每一年都會有各種好書的評選,有些年度好書,可能是和當年的一些歷史事件和現實關懷有關。但是,能夠沉澱下來的不是很多,高華先生的著作,就經受住了考驗"。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陳子善:"真的是令人十分難過!僅57歲,比我還年輕啊。我與高華先生僅一面之緣,高華來我校,我們一起吃過一次飯。高華已患病,話不多,但還是很有精神,對今後的研究抱有信心。我對高華的現代史研究、黨史研究是很佩服的。如天假以年,哪怕只給他十年時間,又該有多少精闢的論著問世"。

⑨ 今年我要參加高考,請985學神或者老師教授幫助我!

市著名特級教師名單(篩選)龔正行(生物特級教師)幾十年來他一直在工作中堅持學習不斷研究。在生物學、學習科學,中學超常教育以及學校的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高中生的學習方法與能力培養》課題曾獲北京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他所負責的《超產兒童的鑒別和教育》集體課題,三次獲省部級獎,並為國家培養了200餘名少年大學生。在人民教育雜志上發表了「運用數理化知識教好高中生物學」等多篇文章,他的專著《中學生學習方法指導》被定為北京市高中選修課教材,而《求真務實錄》一書真實地總結了他的學思想。擔任全國超常人才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青年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生物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首都師大兼職碩士生指導教師等職。鄭忠斌(化學特級教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十多年來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工作,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努力作到「少而精」和高效率,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擔任北京市化學奧校兼職教練員,所輔導的學生,在北京市、全國和國際競賽中多次獲獎。被國家教委聘為「高中化學新大綱」編寫組成員,還參與了高中教科書同步輔導的編寫工作。是北京市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西城區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教育學會化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首師大兼職碩士生指導教師。王永惠(生物特級教師)王永惠老師是市、區兩級生物學科兼職教研員,西城區生物學科帶頭人。參加過全國統編高中生物教材、較慘的編寫、修改、審定工作。北京市初中生物教材、較慘的編寫、修改、審定工作。先後在《生物學通報》《學科教育》等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和專業文章;出版科普讀物、教學參考書等;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市區電教館拍攝教學錄像4部(主講),做出了貢獻。兼任首飾大碩士生指導教師。1994年獲「北京市科技園丁獎」,「西城區科技園丁獎」。1996年獲「西城區優秀科技輔導員」稱號。1991年獲「北京市生物教學研究會教研活動先進個人」稱號。1994年獲第三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優秀教練」稱號。五次獲「西城區生物澳校優秀教練員」稱號。1987年被評為「西城區科協積極分子」。撰寫的論文分別獲北京市一等獎、三等獎。劉運秀(語文特級教師)劉雲秀,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現任北京八中語文教研組長、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從教於超常教育實驗班的十年中,追求短時高效,並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努力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用四年時間成功的完成了八年的教學任務,所教班級在歷屆高考中名列北京市前茅。多次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電視台授課或舉作文系列講座,有六張教學光碟在全國發行;教學論文曾獲全國二等獎、北京市特等獎。主編了《超常少年成長的搖籃》一書,參與了《中學學科教學教法精粹》等三本論著的編寫,在《中學語文教學》、《現代特殊教育》等報刊發表過多篇論文;曾參加過香港、美國、西班牙的國際教育會議並宣講論文。參加過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教材及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新教材的編寫;獨立編寫了《中學超常教育語文教學大綱》。曾被全國中語會教學藝術研究中心評為「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曾被評為西城區首批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首批中青年骨幹教師,參加首批國家級中青年骨幹教師培訓。李存(音樂特級教師)李存同志在教學一線工作四十年,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極為敬業。工作努力、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用音樂特有的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在美中陶冶情操。多年來,潛心進行教育教學研究,不斷更新觀念,意識超前。1980年他就為高中開設音樂課,這在當時是全國首例。為了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在音樂教學中,他要求學生逐漸做到會欣賞、會唱歌、會演奏、會創新、會評論。為此,他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編寫了大量相應教材,開展了大量課內外活動。他輔導的合唱團多次在全國、全市獲獎。他堅持讓所用學生參與活動,發展他們的潛質,獲得藝術上的成就感。形成了較完整的、特有的教學藝術思想。他參與編寫多本教材,參加了全國音樂教學大綱的修改工作。2000年參加了教育部《國家音樂教育課程標准》的起草工作,為音樂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被聘為全國音樂教師培訓專家,赴全國各地講學。北京市特級教師名單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任教學科白潔女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地理唐桂春女通州區教師進修學校地理丁博敏女西城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地理韓磊女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地理石桂梅女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地理李俊和男北京市第四中學英語王淑香女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英語趙書梅女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英語申小瑾女北京市第十二中學英語鄭寧華女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英語趙科男順義區教育研究考試中心英語馬志雄男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英語季燕女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英語蘇明義男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物理劉敏女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學物理許鐵成男延慶縣第一中學物理王琦女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物理王鋼男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物理周崗男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物理張國男北京匯文中學物理梁學軍男順義區第八中學物理段寶明男平谷區教育科研中心物理張世義男通州區潞河中學物理徐偉念男北京景山學校化學白無暇女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化學吳瓊女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化學趙向軍男順義區第一中學化學商曉芹女懷柔區第一中學化學王淑香女大興區興華中學化學田玉鳳女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化學陳紅女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歷史成學江男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歷史范桂英女北京市第十五中學歷史姜淑琴女懷柔區第三中學歷史蘇萬青女北京師范大學良鄉附中歷史王樹清女順義區第一中學歷史邢軍男北京市第九中學歷史江建敏女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生物荊林海男北京市第一○一中學生物劉啟憲男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生物馬延年男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生物宋立女崇文區教育研究中心生物田樹林女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生物王偉光男北京市第十四中學生物谷丹女北京市第四中學數學何乃忠男昌平區第一中學數學蔣金生男北京匯文中學數學金寶錚男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數學李有毅女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數學連春興男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數學梁麗平女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數學劉美倫男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數學陸劍鳴女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數學孟宜安男延慶縣第一中學數學邱繼勇男北京市日壇中學數學隋麗麗女北京市第十五中學數學王保東男密雲縣第二中學數學王文傑男北京市第二中學數學王燕春男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數學吳江媛女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數學張毅女北京市第五中學數學張鶴男北京市十一學校數學高萍女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數學柏繼明女昌平區城關小學數學姜利民女大興區第二小學數學李耀民男西城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數學劉可欽女海淀區中關村第四小學數學趙美榮女通州區教師進修學校數學周愛東男順義區教育研究考試中心數學諸葛梅女門頭溝區大峪第二小學數學田麗利女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數學白素雲女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語文邊境女西城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語文董華林男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語文董曉平男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語文付華女北京市第十二中學語文李玉華女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劉德水男順義區牛欄山第一中學語文穆秀穎男北京市廣渠門中學語文王大堃男北京市第十三中學語文吳繼烈女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語文楊建宇男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語文張傑女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袁志勇男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語文吳偉民男大興區教師進修學校語文李樹方男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語文李明新男北京小學語文馬麗英女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語文喬亞孟女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二部語文唐富春女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語文薛曉光女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語文楊德倫男密雲縣教研中心語文楊紅兵女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語文張增甫男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語文鄭小平女密雲縣第二小學語文朱凌霞女懷柔區教科研中心語文梁志順男北京市平谷中學綜合實踐徐瑋男東城區青少年科技館校外教育張軍男北京市第八中學信息技術張文清男豐台區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學趙子余男延慶縣第一職業學校烹飪周放男朝陽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科學周又紅女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科技、環保教育馮惠燕女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幼教汪亞勤女北京教育學院西城分院品德與社會姚春平女豐台區第五小學品德與社會周德林男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特殊教育朱小娟女北京市第五幼兒園幼教杜毓貞女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政治高玉麗女北京小學德育張泉男朝陽區芳草地小學德育崔占國女北京市平谷中學政治梁俠女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政治劉進男延慶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德育靳忠良男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政治馬丁一女東城區西中街小學思想品德沙曉燕女房山區良鄉中心小學思想品德王蘋女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政治蔚國娟女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二部政治吳國通男北京小學德育閆長珍女北京市第五中學政治於榮學男懷柔區紅螺寺中學德育趙錚男北京市第三中學德育張民蘭女通州區潞河中學政治韓玲女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體育胡凌燕女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體育林德森男北京匯文中學體育索玉華女北京石油學院附屬中學體育文岩女北京市幼兒師范學校體育薛貴男通州區潞河中學體育張建中男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體育高華女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音樂任弘女北京市育英學校音樂譚天靜女北京市中關村中學音樂張亞紅女北京市第八一中學音樂李桂英女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音樂何墨榮女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美術胡明亮男東城區和平里第四小學美術劉存惠男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美術劉月娥女西城區展覽路第一小學美術楊廣馨男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美術楊瑞珵男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美術王平女宣武區少年宮美術張文琦女北京市第八中學美術

⑩ 唐寅的生平和介紹

1、唐寅的生平

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唐寅出生於蘇州府吳縣吳趨里,父親唐廣德,母親丘氏。成化十八年(1482年),唐寅結識祝允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唐寅結識文徵明,並得到其父太僕文林的欣賞。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以第一名補蘇州府府學附生。唐寅結識好友張靈。

弘治元年(1488年),唐寅與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弘治七年(1494年),唐寅的父親去世,而母親、妻子、兒子、妹妹亦在這一兩年內相繼離世,家境逐漸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准備科考。弘治八年(1495年),唐寅為許天錫之妻高氏作墓誌銘。

弘治十年(1497年),唐寅參加錄科考試期間與好友張靈宿妓喝酒,放浪形骸。提學御史方誌十分厭惡這種行徑,唐寅在錄科考試中名落孫山。後來蘇州知府曹鳳愛惜人才,蘇州的名士文徵明的父親文林、沈周、吳寬等為唐寅求情,方誌才同意「補遺」讓其參加鄉試。

唐寅中應天府鄉試第一,在他的《領解元後謝主司》一詩之中寫道:壯心未肯逐樵漁,秦運咸思備掃除。劍責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唐寅作《送文溫州序》和《金粉福地賦》。

但唐寅中舉後並沒有收斂,變本加厲的流連歡場。他的朋友紛紛規勸,祝允明對唐寅說:「是千里馬不是看錶面,還要看他的品質,一時的得意千萬別太張狂。文徵明寫信給唐寅:唐寅呀,我父親說你有才情,但為人輕浮,恐怕一事無成。

但唐寅並沒有把朋友的規勸放在心上,他回信正是那篇《與文徵明書》,信中的意思是:我生來就是如此,你看我不順眼,那就別和我交朋友。態度十分囂張,言辭尖刻,對文徵明的勸告不但不領情,還要與文徵明斷決關系。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與江陰徐經入京參加會試,因牽連徐經科場案下獄,後被罷黜為吏。弘治十三年(1500年),唐寅被黜為浙藩小吏,個人深以為恥堅決不去就職。唐寅歸家後夫妻失和,休妻。弘治十四年(1501年),唐寅失意之餘遠游閩、浙、贛、湘等地。

弘治十五年(1502年),唐寅游歷歸家後得病,醫療很久才見好。弘治十六年(1503年),唐寅與弟弟唐申分家。弘治十七年(1504年),唐寅靠賣文畫為生,縱情於酒色當中來自娛。弘治十八年(1505年),唐寅謀求建桃花庵別業,正德二年(1507年),唐寅築桃花庵別業及夢墨亭。

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唐寅的侄兒唐長民夭折,年僅十二歲。八月,送別戴昭,作有垂虹詩與圖畫。註:戴昭,早年跟隨唐寅學習《詩》,後改隨薛世奇治《易》,正德年間任浙江紹興府儒學訓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四十歲,作《自壽詩》和圖畫。

唐寅作詩贈蘇州府儒學教授朱泰。唐寅作《野望憫言圖》,並為陳賾的畫題款。正德五年(1510年),唐寅為張獻翼的祖父繪《寶鶴圖》。正德七年(1512年),唐寅繪《女兒嬌水墨牡丹圖》。正德八年(1513年),唐寅寫信給文徵明,兩人捐棄前嫌。唐寅為時任吳縣知縣何炌繪圖畫。

正德九年(1514年),唐寅寫有《許旌陽鐵柱記》和《荷蓮橋記》。同年秋,唐寅應寧王朱宸濠之聘。正德十年(1515年),三月,唐寅裝瘋被寧王放還。同年唐寅繪《梅枝圖》。正德十一年(1516年),寫有《長洲高明府過訪詩》,送徐朝咨歸鄉作《金華序》,為吳德潤夫婦寫墓誌銘。

正德十二年(1517年),唐寅為吳縣知縣李經作詩。十一月望日,唐寅夜宿廣福寺(又名光福寺),並留有詩篇。正德十三年(1518年),唐寅夜晚作夢,夢醒作《記夢詩》。唐寅與孫思和繪《丹陽景圖》。唐寅為岳母吳孺人作墓誌銘。

正德十四年(1519年),唐寅的老師王鏊七十歲,作《七十壽序》與《壽王少傅》七言律詩。唐寫與沈徵德和顧華玉在禪寺飲酒作詩,有《五十言懷詩》。唐寅為華雲繪《山靜日長圖》。正德十五年(1520年),唐寅有《落花圖詠》。正德十六年(1521年),唐寅繪《松濤雲影圖》,仿郭河陽的山水手卷。

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自書《詩翰冊》。十二月二日,唐寅病逝。

2、唐寅的介紹: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涼涼州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書畫題名中也常用「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所以唐寅也自稱「魯國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車駕主事,死於土木堡之役。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10)高華教授擴展閱讀:

唐寅畫作介紹:

《山路松聲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江南農事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雙松飛瀑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金閶別意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函關雪霽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洞庭黃茅渚圖》,上海博物館藏;

《夢仙草堂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西州話舊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桐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班姬團扇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蜀宮妓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嫦娥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端端乞詩圖》,南京博物院藏;

《仿唐人仕女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陶榖贈詞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枯槎鸜鵒圖》。

閱讀全文

與高華教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姜慧恩演的片 瀏覽:924
最新帶撓腳心的電影 瀏覽:117
劉智苑健身是什麼電影 瀏覽:294
韓國恐怖電影失蹤免費觀看 瀏覽:899
韓劇電影免費看倫理 瀏覽:373
韓國最好看的三極推薦 瀏覽:503
兩個男人一起做鴨子的電影 瀏覽:745
國產恐怖片反派帶著面具拿著菜刀 瀏覽:522
可可托海 電影 瀏覽:472
池恩瑞的作品 瀏覽:18
巨貓電影 瀏覽:178
吃人奶 片段 瀏覽:168
啄木鳥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298
江湖左手誰演的 瀏覽:670
部隊題材電影軍人可以去影院免費看嗎 瀏覽:564
章子怡 床戲 瀏覽:718
結婚過的男女電影 瀏覽:163
床戲影視 瀏覽:182
想看片卻找不到網站 瀏覽:724
國語電影免費在線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