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素質教育與考試心理中有哪些學習方法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楊銀付同志曾經指出:「真正的素質教育是有靈魂的,它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形成學生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幫助學生創造自信謙愛和朝氣蓬勃的人生。這是對素質教育思想的最關鍵要求。素質教育的具體內容會不斷變化,但素質教育的靈魂將永存。」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使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和發展,最終主要落實到學科課堂教學之中。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科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從多方面入手,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從目前學科教學的實際來看,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操作。
一、把教學目的的實現,落實到每一堂課,乃至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把教學目的的實現落實到每一堂課,乃至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這是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現行的課堂教學,不能說沒有目的要求,也不能說背離了目標,但在目的要求的先進性、全面性、系統性、科學性等方面,在目標的實現策略和具體操作等方面,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現行的課堂教學,對知識教學、思維開發、能力培養也有比較明確而又全面的目標體系,但重在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重在對思維品質的培養,重在對一般的學習能力和特殊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對科學的歷史與發展、科學與真善美、科學與社會、科學與生活、科學與個人等方面的認識的科學觀的教育,科學與政治、科學與經濟、科技興國和科學意識教育,追求科學、尊重科學、實事求是、正確對待名利,善於與人合作、有高度責任心等科學態度教育,客觀精神、實證精神等科學精神教育,謙虛謹慎、嚴謹求實、吃苦耐勞、不斷進取、求異創新的科學作風教育,也要有具體的要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動機的培養,學習需要的滿足,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態度的端正,也要滲透到教學的目標要求中,要貫穿於課堂教學的每一堂課,乃至每一個環節,這不單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發展的要求。
二、構建緊密與生活、生產實際和社會發展相聯系的學科內容體系
素質教育要通過學科教育來實現,首要的應取決於教學內容。構建緊密與生活、生產實際和社會發展相聯系的學科內容體系是最為迫切、最為關鍵的一件大事。
以往的教材,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過多的考慮了學科內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過分地追求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和嚴謹性,而忽視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忽視了科學與人、科學與社會、科學與生活廣泛而又緊密的聯系。
針對以往教材內容的缺陷,新的國家課程改革意見就明確指出,2000——2010年,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是:以鄧小平教育理論特別是「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論述為指導方針,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構建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機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新課程內容體系著力強調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和文明衛生的習慣,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
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根據基礎教育的任務、教育基本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考慮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所需的基本素質,結合各門類課程特點,滲透對學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方面的要求。
例如,面對時代的發展及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目前中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數學教學內容相對陳舊、落後;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等學習方式的熏陶,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書本知識和運算、推理技能的關注較多,而對學生的態度、情感關注較少。因此,建立旨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新數學課程內容體系,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新的國家數學課程改革意見中就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環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充分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諸如儲蓄、債券、保險、股票、住房、旅遊、乃至家庭開支等,數學在這些方面的應用必將成為公民的基本素質。
再有,自然科學學科與能源和交通、環境和保護,人口與優生優育,營養和健康,資源和生態平衡等諸多方面也都有著直接的關系,都是極其豐富的面向社會和生活的教學內容。
三、全方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促進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
全方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促進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這是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的新世紀教育對課堂教學提出的首要任務和核心課題。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沒有從根本上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能真正讓所有學生參與教學,不教學生如何學習,這是影響教學質量較深層次問題的有力揭示。
但時至今日,一些學校和教師依然囿於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束縛,嘴上喊著教育改革,加強素質教育,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仍然不能拋開以往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一味地以知識教育灌輸學生,給學生加負,加壓,加班,加點,學生的書包沉重,心理負擔和壓力更沉重。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常常有些孩子行為逆反、心理壓抑,其結果導致教者失望、學者沮喪;也有一些孩子上進心很強,學習非常用功,整天「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除了書本還是書本,即使假日,也是閉門苦讀,學得很辛苦,可是其成績卻總是一般,有的甚至被同學嘲笑為「書獃子」,久而久之,變得沉默寡言,離群索居,成了真的「書獃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科學地理解和掌握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也就無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在腦疲勞狀態下,大腦血管收縮,血液粘稠不暢,供氧不足,腦細胞活力下降。人會感到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頓,思維等心智活動難以正常發揮,嚴重影響到智力潛能的開發。這樣的情況下迫使學生學習,只能事倍功半,又談何良性循環。
更為嚴重的是,腦疲勞會誘發多種心理疾病,尤其是青少年,長期腦疲勞,導致失去自信,情緒低落,精神憂郁等心智障礙,嚴重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導致學生行為怪異、荒誕,甚至出現嚴重後果。這方面的事例早已屢見不鮮。
國內外的許多研究都贊成,幾乎所有的教學都沒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雖然我國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說,偏深偏難偏多,但我國的教改實驗和教學實踐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的學生不僅能夠達到中小學課程的基本要求,而且還會學得很好,有些內容還可提前學,提前教。而目前在我國仍存在一定數量的所謂「差生困難生」,並不在於他們沒有這種潛能,而是由多種因素所造成的,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參與教學的機會少,不能「平等地」像其他學生一樣同教師交往。據問卷調查發現,教師在課堂提問、答復、要求和評價這四種交往行為中,選擇交往對象時,均在成績的好壞、地位的高低、角色的不同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教師比較願意與學生中的幹部、地位高者、優等生交往。這種實際情況,只會使「差生」越來越差,造成惡性循環。另外,雖然「差生」在記憶、注意、問題解決、知識背景、認知能力等方面與中等生、優等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只要得到教師的有意關注和科學的教育,這種差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除。此外,學生的學習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情感過程、意志過程,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就是端正學習態度,形成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能力。
四、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作用
素質教育的成敗,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當前我國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距甚遠。教師素質低下,對教育教學所造成的消極影響十分突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充分挖掘教師的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作用,仍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觀念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產生一種強大的內驅力,激勵每一位教師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實現自己的教學追求。新的教育觀念應該包括素質教育的整體觀和整體改革的方法觀。整體觀即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的質量觀,它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指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而非單一的某一種素質教育;方法觀即方法論,整體改革方法觀就是要求教師要以正確的整體思維觀與正確的整體行為觀,處理改革的「一與多」的關系、局部與局部的關系、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從教育教學的整體出發,認真研究教育課題本體結構在全部教育結構中的結構地位及其結構功能作用,對教育課題進行設計與整體實施,實現最後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推動全面素質教育的實現。
其次,要提高教師師德素養。師德與觀念同樣具有對教師教育行為導向的機製作用。正是這一點,決定著師德對實施整體改革、實施對全體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關鍵性作用。因此,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有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感,有開拓意識和創造精神等優良品質。教師的工作態度與能力是決定教育工作成與敗的關鍵因素。教師的一舉一動不僅影響著教師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響著學生行為與品格。教師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高度的敬業、愛崗精神,嚴於律已、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用自身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質、言行舉止去影響學生,做學生的楷模。
另外,還要強化教師在職進修制度,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待遇,優化學校管理,以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作用。
五、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在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教師能動性的基礎上,以實現教與學的統一,還在於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體系。教學目標的層次性,教學內容的多元性,教學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模式必須多樣化。微觀層次上,可以有知識掌握與傳授模式,技能形成與訓練模式,能力獲得與培養模式,行為規范的認同與示範模式,態度改變與教化模式等等;從內容來考慮,可以有概念教學模式,例題教學模式,思想方法教學模式等等。宏觀層次上,比如說可以有:學習——教授模式,發現——指導模式,問題——解決模式等等。對這些教學模式的理解,不能僅僅認為它是教師的操作步驟,只含有教師行為,而應該這樣來認識它:既包括學生的行為,又包括教師的行為;既體現學的規律,又要體現教的規律;更重要的是體現教與學的對立統一規律,充分反映教依賴於學、學受制於教的學與教的有機統一。另外,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認識教學模式,對實施素質教育來說,有其特殊意義。其一,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促使學生個體社會化,使學生的思想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使學生的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使學生的行為符合社會規范;其二,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它組成一個特殊的社會系統,有其社會學層面,可作社會學分析;其三,教師和學生都是社會成員,雖然進入課堂之後,其角色要發生變化,但作為社會系統的課堂,教師和學生仍將要保持許多原有社會角色特性。所以課堂教學要實現學生個體社會化,就要從社會學層面來看待教學,提倡、重視並建立教學的社會學模式。
㈡ 在學校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素質教育新——試論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楊銀付同志曾經指出:「真正的素質教育是有靈魂的,它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形成學生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幫助學生創造自信謙愛和朝氣蓬勃的人生。這是對素質教育思想的最關鍵要求。素質教育的具體內容會不斷變化,但素質教育的靈魂將永存。」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使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和發展,最終主要落實到學科課堂教學之中。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科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從多方面入手,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從目前學科教學的實際來看,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操作。
一、把教學目的的實現,落實到每一堂課,乃至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把教學目的的實現落實到每一堂課,乃至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這是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現行的課堂教學,不能說沒有目的要求,也不能說背離了目標,但在目的要求的先進性、全面性、系統性、科學性等方面,在目標的實現策略和具體操作等方面,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現行的課堂教學,對知識教學、思維開發、能力培養也有比較明確而又全面的目標體系,但重在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重在對思維品質的培養,重在對一般的學習能力和特殊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對科學的歷史與發展、科學與真善美、科學與社會、科學與生活、科學與個人等方面的認識的科學觀的教育,科學與政治、科學與經濟、科技興國和科學意識教育,追求科學、尊重科學、實事求是、正確對待名利,善於與人合作、有高度責任心等科學態度教育,客觀精神、實證精神等科學精神教育,謙虛謹慎、嚴謹求實、吃苦耐勞、不斷進取、求異創新的科學作風教育,也要有具體的要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動機的培養,學習需要的滿足,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態度的端正,也要滲透到教學的目標要求中,要貫穿於課堂教學的每一堂課,乃至每一個環節,這不單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發展的要求。
二、構建緊密與生活、生產實際和社會發展相聯系的學科內容體系
素質教育要通過學科教育來實現,首要的應取決於教學內容。構建緊密與生活、生產實際和社會發展相聯系的學科內容體系是最為迫切、最為關鍵的一件大事。
以往的教材,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過多的考慮了學科內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過分地追求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和嚴謹性,而忽視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忽視了科學與人、科學與社會、科學與生活廣泛而又緊密的聯系。
針對以往教材內容的缺陷,新的國家課程改革意見就明確指出,2000——2010年,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是:以鄧小平教育理論特別是「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論述為指導方針,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構建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機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新課程內容體系著力強調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和文明衛生的習慣,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
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根據基礎教育的任務、教育基本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考慮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所需的基本素質,結合各門類課程特點,滲透對學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方面的要求。
例如,面對時代的發展及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目前中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數學教學內容相對陳舊、落後;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等學習方式的熏陶,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書本知識和運算、推理技能的關注較多,而對學生的態度、情感關注較少。因此,建立旨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新數學課程內容體系,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新的國家數學課程改革意見中就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環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充分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諸如儲蓄、債券、保險、股票、住房、旅遊、乃至家庭開支等,數學在這些方面的應用必將成為公民的基本素質。
再有,自然科學學科與能源和交通、環境和保護,人口與優生優育,營養和健康,資源和生態平衡等諸多方面也都有著直接的關系,都是極其豐富的面向社會和生活的教學內容。
三、全方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促進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
全方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促進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這是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的新世紀教育對課堂教學提出的首要任務和核心課題。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沒有從根本上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能真正讓所有學生參與教學,不教學生如何學習,這是影響教學質量較深層次問題的有力揭示。
但時至今日,一些學校和教師依然囿於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束縛,嘴上喊著教育改革,加強素質教育,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仍然不能拋開以往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一味地以知識教育灌輸學生,給學生加負,加壓,加班,加點,學生的書包沉重,心理負擔和壓力更沉重。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常常有些孩子行為逆反、心理壓抑,其結果導致教者失望、學者沮喪;也有一些孩子上進心很強,學習非常用功,整天「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除了書本還是書本,即使假日,也是閉門苦讀,學得很辛苦,可是其成績卻總是一般,有的甚至被同學嘲笑為「書獃子」,久而久之,變得沉默寡言,離群索居,成了真的「書獃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科學地理解和掌握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也就無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在腦疲勞狀態下,大腦血管收縮,血液粘稠不暢,供氧不足,腦細胞活力下降。人會感到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頓,思維等心智活動難以正常發揮,嚴重影響到智力潛能的開發。這樣的情況下迫使學生學習,只能事倍功半,又談何良性循環。
更為嚴重的是,腦疲勞會誘發多種心理疾病,尤其是青少年,長期腦疲勞,導致失去自信,情緒低落,精神憂郁等心智障礙,嚴重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導致學生行為怪異、荒誕,甚至出現嚴重後果。這方面的事例早已屢見不鮮。
國內外的許多研究都贊成,幾乎所有的教學都沒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雖然我國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說,偏深偏難偏多,但我國的教改實驗和教學實踐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的學生不僅能夠達到中小學課程的基本要求,而且還會學得很好,有些內容還可提前學,提前教。而目前在我國仍存在一定數量的所謂「差生困難生」,並不在於他們沒有這種潛能,而是由多種因素所造成的,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參與教學的機會少,不能「平等地」像其他學生一樣同教師交往。據問卷調查發現,教師在課堂提問、答復、要求和評價這四種交往行為中,選擇交往對象時,均在成績的好壞、地位的高低、角色的不同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教師比較願意與學生中的幹部、地位高者、優等生交往。這種實際情況,只會使「差生」越來越差,造成惡性循環。另外,雖然「差生」在記憶、注意、問題解決、知識背景、認知能力等方面與中等生、優等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只要得到教師的有意關注和科學的教育,這種差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除。此外,學生的學習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情感過程、意志過程,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就是端正學習態度,形成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能力。
四、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作用
素質教育的成敗,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當前我國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距甚遠。教師素質低下,對教育教學所造成的消極影響十分突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充分挖掘教師的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作用,仍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觀念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產生一種強大的內驅力,激勵每一位教師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實現自己的教學追求。新的教育觀念應該包括素質教育的整體觀和整體改革的方法觀。整體觀即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的質量觀,它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指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而非單一的某一種素質教育;方法觀即方法論,整體改革方法觀就是要求教師要以正確的整體思維觀與正確的整體行為觀,處理改革的「一與多」的關系、局部與局部的關系、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從教育教學的整體出發,認真研究教育課題本體結構在全部教育結構中的結構地位及其結構功能作用,對教育課題進行設計與整體實施,實現最後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推動全面素質教育的實現。
其次,要提高教師師德素養。師德與觀念同樣具有對教師教育行為導向的機製作用。正是這一點,決定著師德對實施整體改革、實施對全體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關鍵性作用。因此,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有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感,有開拓意識和創造精神等優良品質。教師的工作態度與能力是決定教育工作成與敗的關鍵因素。教師的一舉一動不僅影響著教師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響著學生行為與品格。教師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高度的敬業、愛崗精神,嚴於律已、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用自身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質、言行舉止去影響學生,做學生的楷模。
另外,還要強化教師在職進修制度,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待遇,優化學校管理,以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作用。
五、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在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教師能動性的基礎上,以實現教與學的統一,還在於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體系。教學目標的層次性,教學內容的多元性,教學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模式必須多樣化。微觀層次上,可以有知識掌握與傳授模式,技能形成與訓練模式,能力獲得與培養模式,行為規范的認同與示範模式,態度改變與教化模式等等;從內容來考慮,可以有概念教學模式,例題教學模式,思想方法教學模式等等。宏觀層次上,比如說可以有:學習——教授模式,發現——指導模式,問題——解決模式等等。對這些教學模式的理解,不能僅僅認為它是教師的操作步驟,只含有教師行為,而應該這樣來認識它:既包括學生的行為,又包括教師的行為;既體現學的規律,又要體現教的規律;更重要的是體現教與學的對立統一規律,充分反映教依賴於學、學受制於教的學與教的有機統一。另外,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認識教學模式,對實施素質教育來說,有其特殊意義。其一,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促使學生個體社會化,使學生的思想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使學生的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使學生的行為符合社會規范;其二,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它組成一個特殊的社會系統,有其社會學層面,可作社會學分析;其三,教師和學生都是社會成員,雖然進入課堂之後,其角色要發生變化,但作為社會系統的課堂,教師和學生仍將要保持許多原有社會角色特性。所以課堂教學要實現學生個體社會化,就要從社會學層面來看待教學,提倡、重視並建立教學的社會學模式。
參考文獻:
《素質教育新論》河北教育出版社楊善德王實倫章惠中編著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教育科學出版社由雅克●德洛爾任主席的國際21 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
《新大綱新理念》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新教學大綱學習資料 徐州市教育學 會 徐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㈢ 淺談政治課教學如何理論聯系實際
五指山市五指山中學 楊銳光 理論聯系實際,是《課程標准》強調的一個重要教學原則。在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在教學中使學生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識,並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去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理論聯系實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對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課教學,充分發揮政治課的育人功能,對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治課教學如何理論聯系實際?筆者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一、要積極探索"聯系"的多種形式。在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根據不同年級的教材內容以及同一年級教材的不同知識點,採用切實可行的形式,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高一《經濟生活》(人教版)教學聯系市場經濟實際,需要通過一定的形式或途徑去實現。根據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及可操作性,可以通過以下四種形式和途徑來實現。第一,請進來,介紹市場經濟的生動材料。如教學第九課"征稅和納稅"時,請市地稅局幹部給學生介紹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介紹主要稅種和主要違稅現象,教育學生從小樹立"納稅人"意識。又如教學第六課"投資的選擇"時,請市人民銀行幹部給學生講銀行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利率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並介紹儲蓄、股票、債券和保險知識,培養學生的投資意識。這些生動材料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科的興趣。第二,走出去,了解市場經濟的鮮活信息。如教學第二課"多變的價格"時,老師列出調查題目,讓學生帶著問題到集貿市場自主活動,了解一種商品的價格在市場上是怎麼形成的,了解同一種商品在不同季節、不同時期的價格是怎樣變化的。又如教學"投資的選擇"一課時,組織學生利用星期天到銀行營業點了解儲蓄、債券的利率和辦理保險的知識。學生在市場經濟的天地里親自調查訪問,就能感受市場經濟的脈搏跳動,從而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第三,引進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大熱點,使學生立足教材知識、面向市場實際,登高望遠。諸如正在建設中的國家重點工程、國企改革、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內需、西部大開發、加入世貿、"三農"問題等都是引進課堂的極好材料。就以推動內需為例,1999年國家增發600億元國債,開征儲蓄存款利息稅,給8400萬人加薪,調整收入分配,高校擴大招生48萬,提高紡織、服裝和煤炭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使學生認識到,這都是國家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客觀調控手段,推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大舉措,進而加深了學生對國家宏觀調控的理解。第四,組織學生模擬操作、演講討論,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市場主體意識。如教學"投資的選擇"一課時,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儲蓄、股票、債券、保險等知識,提出一項家庭投資計劃。學生通過模擬操作、計算論證,感受到家庭投資不能僅僅是圖獲利多少,還要考慮到家庭的資金實力、家庭投資結構、國家政策導向、承擔風險的心理等諸多因素。從而使他們對書本知識理解得更深,同時感到自己也成了市場投資的主體。二、要正確處理"聯系"的實際內容。在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還應該正確處理好"聯系"的實際內容。這里所講的實際內容,包括社會實際、學校實際、教材實際、學生實際等等。筆者認為其中最主要的是學生實際。我們在政治課教學中必須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下面就如何聯系學生的實際談三點建議。1.要聯系學生已有知識實際。各門學科,都是互相聯系的,在教學中必須了解學生已有知識,聯系學生的知識實際。如哲學和各門具體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講授哲學理論時,應當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各門學科知識,去理解深奧的理論,這易於使學生融會貫通,激發他們的興趣,促動他們的思維,減少學習的困難,並能幫助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點。如講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的原理時,可以運用學生已知的物理知識:力與萬有引力、重力、摩擦力、強力、浮力;已知的化學知識:酸與硫酸、鹽酸、硝酸;已知的數學知識:四方形與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等等。利用學生這些已知的知識,讓他們分析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既看到特殊,又認識普遍,培養學生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又如用"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學生已知的成語,說明量變與質變的相互關系的原理。運用學生已知的哥白尼"日心說",說明真理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原理,等等。學生運用已知知識去理解原理,容易貫通,又使他們看到各種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樹立普遍聯系的觀點,並能運用這個觀點去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2.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里所說的生活實際,是指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在日常生活中所爭議的問題。如講授政治理論和原理時,應當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從學生最熟悉的東西中選擇最能說明問題的感性材料,由此開始分析,由淺入深,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所學觀點。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政治理論和科學原理,都是源於客觀存在,源於生活,但又不是存在的直接攝像和生活的簡單描述。要講清抽象的理論和原理,就必須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從生活實際中,通過掌握理論和原理的感性材料,從具體到抽象加強對理論、原理的理解,並能在生活實際中運用理論和原理。比如從學生親眼看到的某官員由於腐敗而變成囚犯以及某歹徒由於搶劫殺人而被判極刑的事實,引導學生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斗爭的存在和表現"。又如從學生熟悉的市場上某種商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於求,價格下降的生活常識,引導學生認識"價值規律的作用及其表現形式"等等。這些都正是在學生的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和聽到的,引導學生從這些感性材料中,去說明抽象的政治理論和原理,使學生既能由淺入深地理解某一政治理論和原理,又能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著與政治理論、原理有關的事實,並能自覺地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提高自己的素質。3.要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提出一些問題,如講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先進性等問題時,就有人提出腐敗的問題,懷疑黨的先進性;講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就有人提出,世界既然沒有鬼,為什麼我們腦子里有鬼的觀念;講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就有人提出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搞私有化沒有什麼區別,等等。學生提出的種種問題,正反映了學生的種種錯誤思想和觀點。學生敢於提問題,是勤於思考的表現,是反映了新時期青年學生的特點。要解決這些思想問題,必須首先注意講清理論,並在講授理論中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滲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寓於理論知識的講授中,力求"有機結合,自然聯系",防止以事論事。如有些學生看到了黨內某些腐敗現象,就否認了黨的先進性,就是因為這些學生沒有掌握辯證法的基本觀點,也不了解我國的歷史和實際國情,不能運用辯證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看問題的結果。所以要幫助他們解決這一思想問題,必須首先引導他們掌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系的原理,懂得事物的性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看問題必須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認清事物的性質。再引導他們回顧中國的近現代史,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認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理。使他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的,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當前黨內出現某些腐敗現象,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所出現的一種不可避免的現象,黨自身正在大力整治腐敗和克服腐敗。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中國共產黨是光榮、正確、偉大的黨,只看到黨內某些腐敗而否定黨的先進性的觀點是錯誤的。只有把以上這些理論問題講清楚,並能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分析這些學生產生錯誤觀點的原因,才能使這些學生既能解決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又能加深對基本理論的學習,從而加強對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教育。總之,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教師只有根據教材相關理論知識,通過恰當的形式,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㈣ 如何運用多媒體調動高中政治學習積極性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
政治課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與藝術,它的教學過程是師生通過雙邊活動,達到學生逐步掌握知識、形成觀點、增加信息量、並為今後付諸行動的復雜過程。傳統的初中政治課教育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簡單說教的現象,而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以聲、形、色創建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能激發學生感情上的參與,誘發他們的好奇心,提高他們學習政治課的熱情。
運用電教媒體教學,研究教法,增強教學效果。充分運用電教媒體,進行直觀形象的教育,是現階段我國各科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些教學內容抽象、理論性強,乾燥乏味,又遠離學生生活。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增強教學功效,應該多採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例如,在講「鄧小平理論」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偉大成就等內容的錄像,也收到了良好效果。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增強了愛國主義的熱情,使學生對鄧小平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二、運用多媒體是順利完成任務的有效手段
電教媒體在教育中的最大優勢,就是能集聲、文、畫於一體,以直觀鮮明的圖像,生動精煉的語言,極富感染力的音樂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動,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師的熏陶,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學內容與電教媒體是一種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恰當的教學形式有利於理解教學內容,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為了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學手段的選用是不能不考慮的。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發展,電教媒體中的計算機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更廣泛地運用。多媒體能使課堂教學更直觀、更生動、更形象,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電教媒體教學應用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各種信息交互傳遞,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感染力。例如,在講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時,為了更好的理論聯系實際,我特意剪輯了《心理訪談》的兩個片段:一個是反映母女關系非常緊張的,一個是反映母子關系緊張的。我把它運用在教學中,通過文字、圖像、聲音,就把學生的心靈抓住了。讓他們去分析應該如何解決緊張的母女、母子關系。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積極開展討論發言,從而懂得了什麼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隨著信息的網路化,學生獲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徑也很多、很廣。因此,在高中政治新課改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運用電教媒體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教學,豐富政治課的教學資源。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社會所有領域的面貌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它對我們的政治教學工作形成很大沖擊,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對於網路這個重要陣地,我們要主動去佔領。老師要做到網上網下「兩棲」全能。揚長避短,使網路這一利器為我所用。利用網路信息的豐富性,彌補教學信息量的不足;利用網路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增強教學活動的實效性。例如,在講授高一年級「分配製度」時,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利用網路技術,查找現階段我國主要有哪些分配方式,在上課時,學生在講台上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其他同學根據展示的信息,判斷是哪種性質的分配方式。學生利用網路技術,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在學生親自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分配製度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理解現階段我國的改革完善分配製度的意義、作用,從而促使學生擁護我國分配製度改革。
高中政治新課改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要求學生從具體事件中深入地思考問題,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逐漸培養起深刻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學中運用多種電教媒體,將會把所研究的問題引伸,開導學生探其實質,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例如,在講市場經濟時,分別運用多種電教媒體,通過直觀的形象對比,引導學生思考,真正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二者本質的不同。同時,還可以利用電教媒體把相關知識設計成表格,網路圖等形式的投影片,便於學生整理知識,使之條理化、系統化。例如在講我國的投資方式時,我就運用電教媒體把「股票與債券,三種債券,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異同點顯示出來,學生一目瞭然。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政治新課程教學的課堂氣氛活躍
在政治課堂中運用電教媒體引入各種活動,使那些比較單調的認知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變厭學為樂學。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參與性等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矛盾特殊性」的時候,我給學生播放了網路Flash歌曲《豬都笑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沉悶的課堂氣氛變活躍了,講課的質量也提高了。
教學中,教師除了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終保持高度熱情,以此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思維和智力活動處於興奮狀態。同時,還要運用各種電教媒體,補充一些同學感興趣的例子,深入淺出的講清道理,使學生感覺學習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課堂活起來,師生之間的感情就容易溝通,情感共鳴就能產生,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就能增強,自己就更能發揮在教育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教學的進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高中政治課是一門實踐性和時代性很強的學科,多媒體與高中政治新課改的有效整合,必將促進政治課堂教師教學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巨大變革,從而導致其課堂教學結構的變化,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濃厚興趣,使高中政治新課改得到真正的貫徹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