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公司債上市公司發行債券有什麼好處
公司債是由企業發行的債券。企業為籌措長期資金而向一般大眾舉借款項,承諾於指定到期日向債權人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並於固定期間按期依據約定利率支付利息。
普通公司債券,即以固定利率、固定期限為特徵的公司債券。這是公司債券的主要形式,目的在於為公司擴大生產規模提供資金來源。
發行債券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生產。
Ⅱ 公司債與企業債有什麼區別
發行主體區別:公司債是由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債券;企業債是由中央政府部門所屬機構、國有獨資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發行的債券,它對發債主體的限制比公司債窄。
發債資金用途差別:公司債主要用途包括固定資產投資、技術更新改造、改善公司資金來源結構、調整公司資產結構、降低公司財務成本、支持公司並購和資產重組等;企業債主要限制在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革新改造方面,並與政府部門的審批項目直接相關。
信用來源差別:公司債的信用來源是發債公司的資產質量、經營狀況、盈利水平和持續盈利能力等;而企業債不僅通過「國有」(即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等)機制貫徹了政府信用,而且通過行政強制落實擔保機制,實際信用級別與其他政府債券大同小異。
發債額度差別:公司債最低限大致為1200萬元和2400萬元,企業債發債數額不低於10億元。
管製程序差別:公司債監管機構往往要求嚴格債券的信用評級和發債主體的信息披露,特別重視發債後的市場監管工作;企業發債由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審批,要求銀行予以擔保;一旦債券發行,審批部門則不再對發債主體的信息披露和市場行為進行監管。
市場功能差別:公司債是各類公司獲得中長期債務性資金的一個主要方式;企業債受到行政機制的嚴格控制,每年的發行額遠低於國債、央行票據和金融債券,也明顯低於股票的融資額 。
(2)公司債券受託管理對股票的影響擴展閱讀:
企業債是指境內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企業債一般是由中央政府部門所屬機構、國有獨資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發行,最終由國家發改委核准。
參考資料:網路-企業債
Ⅲ 公司股票和公司債券的區別體現在哪些方面
公司股票和公司債券的區別:
1、經濟關系不同
因為股票和債券的收益是不同的,所以其在市場中所處的經濟關系也是不一樣的,依據其基本的概念可以知道,債券所表示的是對公司的一種債權,而股票表示的是對公司的所有權,股票持有者是有直接或者間接的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許可權的,債券持有者卻沒有。
2、本金償還不同
在進入市場投資,都是攜帶有本金進行操作的,債券是到期償付本金的,所以連本帶利都能夠得到償還;而股票的本金一旦交給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遠由公司進行支配,但是公司破產之後,就需要查看公司剩餘資產清盤狀況,本金是無法進行回收的。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的時候向出資人出具的股份憑證,是股權的象徵代表,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股權表示的有價證券,可以進行買賣和轉讓。而債券則是一種債務證書,指的是籌資者給投資者的債務證據,承諾在一定時期內支付約定利息並到期償還本金,是一種債務的象徵的有價證券。那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與聯系呢?
股票的投資對象是金融市場中的主要投資者,其交易的周轉率比較高,市場價格的變動也比較大,可以暴漲暴跌,風險性比較大,但同時也具有很高的預期收入,所以能夠吸引很多的投資者進行股票投資,這就要求我們要作用實戰中的交易計劃和風險控制策略。
從股票和債券的基本定義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其相同聯系之處包含有三點內容:一是兩者都是有價證券;二是都是一種集資的手段;三是都是能夠獲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資產;福佳金融網是經國家認證的交易平台。
在一個典型的案例中,抵押品包括舉債公司自身的債券以及其下屬公司的債券或股票。於是,這些抵押品的可實現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整個企業經營成功與否。但是就近年來出現的投資公司的抵押——信託債券而言,持有人可以被認為擁有被抵押證券市值的第一權益,所以有可能根據債務契約中的保護性條款,使債券持有人在股東血本無歸的情況下仍能獲得清償。這種抵押——信託債券可以被認為與設備債券一樣,是我們的理論——即債券投資者的安全性決定於企業的成功經營而不是抵押的資產的一個例外。
透過現象考察本質,我們可以發現在投資信託公司的信用債券時也有同樣的特點。因為不管資產是通過抵押——信託協議物理地抵押給受託人,還是由公司持有但信用債券持有人對其有要求權,在實際操作中都沒有太大區別。在通常情況下,信用債券有足夠的合同條款保護,舉債公司不能隨意增加負債且需將自身資產的市值保持在債券面額的一定比例之上。
Ⅳ 發行債券是利好還是利空
這個不好說,得看發行公司得目的,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1、如果企業想更好的發展,那肯定是利好。上市公司發債,募集資金,都會在發債說明書上面說明資金用途,單純從發債角度看來,都是用於擴大經營的,是利好;
2、如果企業是發展遇到大困難,想搞小動作,那肯定是利空。如果企業債券的項目不明確,那麼就盡量不要投資。
(4)公司債券受託管理對股票的影響擴展閱讀:
以國債、金融債等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稱為債券型基金,因為其投資的產品收益比較穩定,又被稱為「固定收益基金」。根據投資股票的比例不同,債券型基金又可分為純債券型基金與偏債劵型基金。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是固定利息證券(定息證券)的一種。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債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國,比較典型的政府債券是國庫券。
參考資料:發行債券-網路
Ⅳ 債券受託管理事務報告怎麼解讀是利好還是利空
私募債受託管理人出具的《受託管理人事務報告》分為年度和臨時兩種
報告,前者是私募債券受託管理人應當在每年6月30日前,根據對發行人的 持續跟蹤情況向私募債券持有人出具的年度報告;後者是在私募債券存續期 內,如出現對私募債券持有人權益有重大影響的事件時,受託管理人應當自
其知悉該等情形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向私募債券持有人出具臨時報告。
《受託管理人事務報告》應當及時通過交易所網站專區、受託管理人或發
行人網站、郵寄或者電子郵寄等方式向私募債券持有人披露,並通過「固定 收益品種業務專區一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業務一信息披露材料提交」等欄目 向交易所報備。
Ⅵ 公司債券承銷與公司股票承銷的不同之處
以國內的情況來說(需要指出,國內一般所指的公司債是指在交易所市場上市的債券,而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債券被稱為企業債):
1、承銷商面對的投資群體不同:固定收益產品的投資人和權益類產品投資人,其投資風格有很大差異。
2、承銷商採用的定價機制不同:公司債可採用參考定價法和招標法,也有採用市場詢價法發行;公司股票目前一般採用市場詢價法。
3、承銷商承擔的盡職調查內容和監督發行人信息披露的責任不同:債券承銷主要關注發行人的信用情況、擔保情況和償債能力;股票承銷關注的公司信息要全面、復雜得多,涵蓋了與公司價值判斷有關的方方面面。
4、承銷商在發行後的角色不同:A股股票的承銷商往往在發行後擔任公司的保薦機構,有長期的持續督導義務;公司債的承銷商後續責任則較少,可能擔任債券受託管理人。
5、承銷費率水平有較大差異:一般來說,股票承銷費率較高。
此外,還有很多細節上的不同,比如產品設計上的不同:公司債券產品的設計要更復雜一些;以及承銷前面對的審核程序不同,等等。
希望能幫到你。
Ⅶ 可轉債是否需要債券受託管理人
看披露文件,有的明確提了有受託管理人,也有沒說的,沒做過這玩意。。。
Ⅷ 債券受託管理人變更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債券持有人對債券發行人行使法定權力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由債券持有人個人或集體行使;二是通過債券受託人行使,由債券受託人代表全體債券持有人採取行動。倘若債券發行使用信託契約,債券持有人對發行人的法定權力就轉讓給了受託人,由受託人處理發行人與持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雖然對受託人的選擇通常是由債券發行人或發行管理人作出的,但指定受託人是為了讓其代表債券持有人並保護債券持有人利益的。由於債券受託人是債券持有人的代表,受託人在代表債券持有人方面具有以下權力:[1]
(1)當債券發行人拖欠償還債券時,只有受託人被授權向發行人提出加速償還債券的要求,而個別債券持有人不允許對發行人的拖欠提出付款要求或要求加速償還,除非在有相當比例的債券持有人要求受託人向發行人提出要求時,債券持有人也有權在發行人違約拖欠時要求加速償還。
(2)受託人對要求加速償還與否有廣泛的選擇權,有時甚至關於是否有拖欠償還債券事實的認定也要取決於受託人的選擇權,即取決於受託人是否認為有損予全體債券持有人的利益。只有當受託人認為違約拖欠已成事實並有損於債券持有人利益時,債券持有人才可以要求受託人對加速償還債券提出要求。
(3)當發生違約拖欠時,受託人有權要求所有的支付代理人(如財務代理人)向受託人支付有關債券的全部款項,並要求它們代表受託人持有所有的資金、債券和息票。
(4)受託人單獨有權對發行人實施強制執行程序,而個別債券持有人則沒有此項權力。
(5)受託人有權放棄對發行人違約拖欠的法律追究,如果受託人認為發行人的違約拖欠不會損害債券持有人的利益。這樣一項棄權被認為是受託人獨有的,並且對債券持有人是有約束力的。而債券持有人也有權以在債券持有人大會上通過一項非常決議的方式,要求受託人不放棄對發行人的法律追究。然而,這項權力僅僅是理論上的假設,因為召集持有人大會的時間是非常緊迫的。
(6)受託人還被授權作為替代債務人代替發行人承擔償還義務。這項權力的行使無需債券持有人的同意,也不受債券持有人大會非常決議的限制。這是一項更新債務人義務的權力。
(7)受託人還被授權修改信託契約條款,可以不徵求債券持有人的同意,但必須與發行人有協議。
(8)受託人還在解釋信託契約方面享有獨占的確定任何問題的權利,但是要受到法院司法管轄權的制約,即在任何情況下,法院都可以要求受託人對信託契約條款作出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