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理解這句話含義寫論文.給300分
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其實,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話,而且不止一次地聽到過,那就是——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但是,真正將這句話記在心裡的人,其實並不多,大部分人都只當它是一句話而已,而並不真正在意它所提示我們的含義。如果你只當它是一句話,左耳進,右耳出,那麼,就會喪失它最初向我們提示風險的本意,並且,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完全把股市風險拋在了腦後,特別是那些剛剛接觸股票市場不久的新人,更是如此。當人們將這句話當作司空見慣的一個「詞或短句」時,那麼,在股市中賠錢也就成了家常便飯的事,只有當人們賠得忍無可忍的時候,才猛然心疼,原來——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不是說著玩的。可以這樣說,當人們開始正視股市風險的時候,也就是「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句話開始作用於「股票人」的時候,不過,人們要真正搞清楚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並能在股海生涯中游刃有餘,那還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後面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當然,古人說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們認識到了股市存在風險,一定程度上來說,也就成功了一半,那麼,剩下的另一半又是什麼呢?那就是,弄清楚股市到底有什麼風險?怎樣才算是謹慎?那麼,股市風險在哪裡呢?歸根結底地說,就一句話,股市的風險就是指你賬戶里的「錢」——怎麼樣——可能會減少?!就這么簡單。也就是說,留住我們口袋裡的「錢」,就是抵抗住了股市的風險,或者再簡單一點,風險,就是指錢——錢會少。反之,機會呢,也是指錢——錢會多。因此,如何使我們賬戶里的錢變多,而不是減少,就是我們抓住機會,減少風險的主要目的。當然,說起來容易,要做到這一點,還真是難上加難,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人血本無歸呢?在此,根據我個人對股市的理解,談談股市中存在的具體風險,而如何才能抓住股市中的機會,在此就不多述了。第一,系統性風險。所謂系統性風險就是指由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等環境因素對證券價格所造成的影響。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匯率風險等。這種風險不能通過分散投資加以消除,因此又被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比如,國際或亞洲金融風暴來臨的時候,2010年4月份政府對我國樓市的嚴打等等,就是系統性風險。當系統性風險來臨的時候,不管你手中持有什麼樣的股票,都要「立即」、「馬上」「全部」賣出,不要再去管他公司基本面有多好,技術圖形走勢有多好,都要一股不剩地賣掉,因為,接下來的是更大幅度、更大面積地下跌,甚至超跌,這時候,保本比什麼都重要,就像洪水和地震來了,誰還會去管家裡的彩電和存款呢,保命才是最重要的。第二,「流氓庄」風險。什麼意思?就是莊家「耍流氓」,一支股票,做到一半,突然不做了,莊家不管價格高低,是否賺錢,都強行出貨了。為什麼會出現「流氓庄」呢?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莊家看錯了,拉了一支不值得炒作的垃圾股;或者莊家發現了更好的門路,因而,需要將資金及時抽出;又或者這個莊家徹底失敗了,不管輸贏,清倉出局,等等,總之一句話,莊家不做了,這支股票沒有莊家或者換庄了,就叫做「流氓庄」。因此,千萬別誤會了,「流氓庄」並不是真的耍「流氓」。那麼,現在就很容易理解了,一支沒有莊家的股票,要麼一路下滑,要麼交易清淡,散戶是很難掀起多大風浪的。第三,高位或者頂部風險。頂部與高位風險,很容易理解,因為,股價不可能一直漲下去,也不可能一直跌下去,它總是漲到一定程度就跌,跌到一定程度就漲,因此,當漲到頂部或者高位時,下跌的風險就很大了。第四,「誘多」風險。什麼叫做誘多?所謂誘多,是指主力、莊家有意製造股價上漲的假像,誘使投資者買入,結果股價不漲反跌,讓跟進做多的投資者套牢的一種市場行為。從這個概念解釋中就知道了,這是主力刻意製造的假像,就是為了套住更多的散戶,所以,風險非常之大,因為,誘多之後,就是快速地下跌。第五,「股指期貨」風險。什麼是股指期貨呢?股指期貨(Stock Index Futures)的全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也可稱為股價指數期貨、期指,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准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作為期貨交易的一種類型,股指期貨交易與普通商品期貨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徵和流程。具體關於股指期貨的內含及相關的情況在此就不多述了,這里只談談股指期貨是如何給股票投資帶來風險的。當然,股指期貨是一把雙刃劍,它不但可以給股票投資者帶來風險,同樣也可以帶來更大的機會。它的機會與風險就來自於,股指期貨交易的標目的物是股票價格指數,比如我國股指期貨的標的對象就是,我國滬深兩市業績較好的300支藍籌股綜合股價指數(即滬深300),按理說,股指期貨是用來規避風險的標桿工具的,不應當給股市帶來風險,或者說,股指期貨只起到助漲助跌的作用,而不會真正影響股市,我承認,從長遠來講,股指期貨確實是不會改變股市本身運行方向的,但是,因為股指期貨近乎八倍的放大的杠桿效應,聚集了我國資本市場的「精英」,聚焦了更加廣泛的投資者的眼球,從而使股指期貨在事實上具備了股市風向標的作用,而股指期貨的「精英」們,更通過左右藍籌股的波動而左右股指,因而,當股指期貨的「精英」們在博弈過程中,一方的實力與另一方的實力懸殊較大時,股指就會違背其本身價值的取向而迎合股指期貨的走勢,這時,如果你單純地以股票投資的眼光和思維去分析、判斷股市,進行股票操作時,就會誤入陷阱,進而失去方向,這就是「股指期貨」帶給股市的風險。第六,「漲太多」與「漲太快」的風險。在股市中,股價從低位漲得太多了,漲得太快了,也存在很大風險。它不一定就漲到了高位,也不一定就形成了頂部,調整之後,還會繼續上漲,但是,由於短時間內漲得太多,漲速過快,從而引發股價需要進行技術性的調整。什麼叫技術性調整?所謂技術性調整就是指莊家在拉升過程中由於散戶或跟風盤太多,而主動的向下砸盤的一種技術形態,莊家在做盤時,他們也是看圖形的,如果圖形和各項指標到位,可以說拉升就不費力氣,反之,莊家就會用更多的錢去拉升,這樣莊家在遇到大盤不好時,由於拉升資金太多而自己被套。所以說一般股票拉升過程中都有技術性調整,又叫「空中加油」,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洗洗更健康」。因此,當股價連續上漲得過高、過快時,即便之後還會繼續上漲,一般也會有技術性調整的需求,所以,隨時得注意和控制這種風險,雖然這種風險並不如其他風險那麼猛烈,但是,規避了風險,還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可觀的收益。第七,板塊輪動和個股聯動風險。這個主要是指在股市形成了向下的大趨勢之後,經過了突然的暴跌、普跌後,接下來仍將繼續的輪跌,因為,股市的上漲與下跌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都是有先有後的。一般情況下,在下跌過程中,垃圾板塊及垃圾股會先跌,績優藍籌股會後跌,叫做補跌,小盤會先跌,大盤股會後跌等等。就是說,在股市下跌過程中,當你發現一些板塊下跌了,而自己持有的股票所在板塊還沒有下跌,那麼,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下跌的板塊呢?同理,當你發現同板塊其他個股有些已經下跌,那麼,你手中的個股下一步會怎麼樣呢?應當注意這樣的潛在風險,規避了這樣的風險,同樣可以使我們保持良好的心態。第八,商品市場風險。所謂商品市場,除了前面講的股指期貨市場以外,還有一些實物商品的期貨市場,同樣會帶來股價風險,比如黃金、白銀、玉米、大豆、棉花等等,以及一些電子交易平台(市場),比如農產品市場等等,都會給股價帶來風險。一旦這些市場走好,那麼,就會對相關的股票價格形成利好,反之,則形成利空。因此,我們必須得時常關注各種大宗商品市場的變化情況,以規避相關風險。那麼,除了這些基本的市場風險之外,還有諸如戰爭、天災等給股市帶來的難以預料的風險,值得我們不斷思索。以上淺顯地談了一些我對股市風險的認知,我知道還有很多關於股市風險內含的見解和類型,仍然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借鑒,在此,就先說到這里吧,以作為我對「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內含的理解。至於,怎樣才能做到謹慎,這是一項復雜而浩繁的工程,是需要囊括更多知識和經驗的策略,在此,很難系統地敘述清楚,那麼,謹以我個人的心得,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吧。我想,當我們意識到股市有風險之後,再結合股市中具體存在的那些風險情況,為使我們在分析、思考、判斷、操作過程中做到謹慎,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當系統性風險來臨時,堅決退出股市,作壁上觀;第二,當遇到「流氓庄」時,在准確判斷到莊家意圖之後,堅決出局,這時候的莊家已經是熱鍋上的螞蟻,慌不擇路了,他不會再去做一些幌子和假動作,因為,從莊家不顧一切的往下砸盤的動手,莊家出貨的目的十分露骨;第三,當股價到達高位或者頂部時,需要冷靜地思考,不能憑一時的沖動和主力的表象來決定操作,這時候,需要區分股價是見頂還是只是到了高位,如果判斷見頂,則堅決出局,如果只是高位,則需要判斷股價距離見頂還有多少空間,大概需要多少時間,是否需要進行調整,調整的時間會有多長,等等,然後,再作出相應的策略;第四,如果大盤已經走弱了,而個股卻猛烈拉升,除非有重大利好,否則為主力誘多,如果有幸能遇到這種情況,那麼,就是短期出貨的最佳點位;第五,關注股指期貨的動向,一旦發現期指全天為空方控盤,那麼,第二天下跌的概率就會大過上漲的概率,此時,應當選擇適當的盤中反彈出貨;第六,在股價經過連續大漲和急漲之後,一般情況下,連續大漲會以急漲的形式體現,則需要隨時注意股價向下回調的時間,一旦表現出有進行技術性回調的需要時,先出局觀望,等調整到位後,再逢低吸納;第七,當股市處於下跌通道的時候,總的原則是少參與,最好是不要參與,要參與,也只能是小倉位的參與,搶搶反彈,掙點飯錢,這時候,同樣需要隨時注意風險,一旦漲不動了,則立即出局,因為,漲不動了,就只有下跌,而且,跌幅會很大;第八,平時關注各大商品市場動向,發現利好,則提前布局,發現利空,則提前出局。基本情況就是這樣了,雖然,在遇到不同的風險時,分析、判斷和操作上會有細小的差別,不過,總體上來說,就是以出局觀望為主,只是,出局的堅決程度會有些不同,有些是堅決出局,有些是出局後還有再次買入的可能,這樣的話,就能做到將風險控制在較低的范圍之內,從而,做到謹小慎微。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我的原則是,確定有風險了,出局;確定有機會了,參與。寧願錯過機會,不願參與賭博!
2. 求一篇關於股票的論文
證劵投資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資產的不斷增加,投資理財已成為日益重要的問題,投資理財是針對風險進行個人資財的有效投資,以使財富保值、增值,能夠抵禦社會生活中的經濟風險,不管是儲蓄投資、股票投資,外匯、保險投資,由於投資品種日益增多,所需的專業知識也不盡相同,投資方法也很難完全掌握,以下是本人對證劵投資分析的淺見。
一、 風險的定義與衡量
在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決策者(X)可能得到的利益(R)不僅取決於他自己選擇行動(a),而且還取決於其他一些條件或他人採取的行動(b)。設決策者X可能選擇的行動集合為A:{a1,a2,...…a n},經濟社會(Y)可能發生的狀態或他人可能採取的行動為B: {b1,b2,...bi,…b n}。決策者的收益函數方表示為:R=f(a、b),a∈A,b∈B.這個函數表示,決策者X採取行動為a的利益和他的選擇有關,也和經濟社會發生的狀態(或他人採取的行動)有關。Y採取的行動b相對於X的利益可以是「中性」的(不有意使X的處境更好,也不有意使X的處境更糟);如果X和Y的利益是沖突的, Y就可能傾向於採取減少X利益的行動;如果X和Y的利益是一致的,則Y就有可能採取增決於Y 的行動。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對於X而言Y的行動具有不確定性,從而X是在不確定的條件進行決策的。
當存在不確定時,決策者的決策就具有風險。風險就是不加X利益的行動。從決策論的角度看,X採取怎樣的行動,作出怎樣的決策,還要取確定性,源於不完全信息或者非對稱信息。風險的必要條件是決策面臨著不確定的條件。當一項決策者在不確定條件下進行時,具有的風險的含義是:從事前的角度看,決定所購買的資產預期收益變動的可能性及其變動幅度;從事後的角度,指由於不確定性因素而造成的決策損失或相對損失 。在計量經濟學中,風險通常用統計學上的標准差來衡量。
二、證券投資風險及其分類
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投資於證券的主要目的在於獲得高收益,而證券投資(尤其是股票交易)的收益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收益穩定性明顯不如銀行存款高,這就產生了證券投資的風險。這種風險是與收益相伴而生的,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低風險。因此我們也可以把證券收益看成是對投資者承擔風險的一種補償。具體地說,證券投資風險是指證券的投資者不能獲得預期報酬,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投資者投資於證券都希望獲得預期收益,而真正得到的是實際收益,它有可能低於預期收益,這時風險就發生了,使投資者遭受到了損失。
不同的投資選擇會帶來不同的投資風險,風險產生的原因和程度也不盡相同,總體上按風險產生的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市場風險。這是金融投資中最普遍、最常見的風險。無論投資於有價證券,還是其他實體項目,幾乎所有投資者多必須承受這種風險。這種風險來自於市場買賣雙方供求不平衡引起的價格波動,給投資者帶來損失。
(2)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是由於市場利率的變化影響到證券的市場價格,從而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性。
(3)偶然事件風險。這種突發性風險是絕大多數投資者必須承擔的,且其劇烈程度和時效性因事而異。如自然災害、戰爭危險、政府的貨幣政策、匯率的變化、專利申請等意外情況的出現,都是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無法預料的。
(4)貶值風險。又稱通貨膨脹風險或購買力風險。通常用消費者價格指數測量通貨膨脹率.
(5)企業經營風險。企業經營風險是指由於經營的好壞而產生盈利能力的變化,造成投資者的收入或本金的損失。
(6)企業財務風險。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採用不同的融資方式而帶來的風險。
證券除了上述幾種風險外,還有其它一些風險,如:道德風險,法律風險、政治風險等等。
三、 證券投資風險的計量方法分析
為了在證券投資中便於比較風險的大小,我們將風險劃分為兩類,即總風險和市場風險。總風險是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之和;市場風險是針對資產組合而言,研究各項資產收益率與組合收益率之間的相關性。對單個證券來說,主要考慮其總風險,而對證券組合,主要考慮其市場風險。
1.總風險的計量
(1)由於收益率是投資的結果,對風險的分析也集中在這個隨機變數上。常用收益率的方差來衡量風險的大小。
(2)一般而論,只有在期望收益相差不大時,標准差不大時,標准差才能夠對各項的風險程度予以度量。如果各項目期望收益相關較大時,則需運用差異系數來評價各項目的風險。差異系數實際上就是單位期望收益所承擔的風險.
(3)若將風險看作股票價格可能的波動,價差率就是一個衡量股票風險的較好指標。
價差率=2(最高價-最低價)/(最高價+最低價)
價差率越大,意味著風險也越大,需要指出,為了克服短期因素的影響,應考察在一段時期內平均價差率,以了解全面的情況。
(4)以收益率作為尺度衡量證券投資風險也是一種度量風險的方法。可將證券投資的收益視為無風險收益與風險補償收益兩部分.一種證券收益率越高,說明其風險補償收益越大,同時其風險程度越高。具體的方法是將在許多方面都相同而只在某一方面有顯著不同的證券進行比較,這樣便可以衡量出某種證券風險程度的高低。
(5)下面介紹另一種度量方法---風險補償法。假定作為投資收益的隨機變數R僅有兩種可能的取值,即R1與R2,取值的概率分布為P1和P2=1-P1,該證券的期望收益為:
ER=P1R1+P2R2
其期望效用為:
EU(R)=P1*U(R1)+(1-P1)*U(R2)
2.組合資產的收益與風險
作為投資對象的各類證券的組合稱為組合資產。馬柯維茨的證券組合理論解決了組合資產的風險度量問題。概要而言,馬柯維茨理論說明在一定條件下,一個投資者的證券組合選擇可以簡化為兩個因素的權衡,即證券組合的期望收益及其方差。
如果把市場上所有可能選擇的證券構成一個按它們的市場比重為權重的組合資產,就稱之為市場組合資產.當投資者僅持有由風險資產組成的市場組合時,每一證券收益率與市場組合收益率的關系就表現為每一證券收益率中與市場組合收益率無關的部分會由於持有市場組合而完全消失,也即每一證券的風險是根據與市場組合的協方差的大小來決定的。體現了單個證券收益與整個「市場組合」收益二者的關系,β I 描述了單個證券對於市場組合收益變化的敏感性。稱為β I 證券I 的系統風險。由於β m =1,所以證券的系統風險可以劃分為兩類,對於β>1的證券,其風險大於平均系統風險;反之,其風險小於平均系統風險。所以β可以衡量證券的相對風險。
3.遞增風險的三種等價定義
為了對兩個證券或投資的風險進行比較,以下給出了遞增風險的三個等價定義:
定義1 設有相同期望值的兩項投資W1和W2,如果
E{U(W1)}≥E{U(W2)}
對每一個凹函數都成立,則稱W1比W2的風險小。
定義2 若設W1和W2為二項投資,存在一個隨機變數ξ, 使得W2= W1+ξ, ξ 為雜訊且 E{ξ| W1}=0,則W1比W2的風險小。
定義3 設W1和W2的分布函數F和G被限制在區間[a ,b]內,且
T(Y)=∫ay[G(x)-F(x)]d x
如果T(y)≥0,且T(b)=0,則稱W1比W2的風險小。
遞增風險的界定對研究最優投資的性質是很有用的。
4.一種新的風險度量方法
設證券收益率為R,它的期望收益率為μ,R=μ +ξ。
其中,E{ξ}=0, μ=E{R}。定義隨機變數,
ξ+=ξ(當ξ≥0),ξ+=0 (當ξ<0);
ξ-=0 (當ξ≥0),ξ-=ξ(當ξ<0)。
- E{ξ-}為證券的風險測度,稱之為平均損失。
對於兩個證券R1 、R2,相應地應有
R1= E{ R1}+ξ1
R2= E{ R2}+ξ2
如果- E{ξ1-}>- E{ξ2-},則我們說證券1的風險比證券2大。
進行證劵投資就是為了妥善的管理我們的財產,把證劵投資風險降到最低是我們每一位投資者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僅供參考。。。
3. 求一份4500的論文 題目是中國股票市場的風險
你這個問題相關著作很多,標題太大了,你可以從中選一方面,例如人為操作等一小塊去搜索試試,很多例文。
4. 誰能下載關於「個人股票投資風險的成因及防範研究」的論文資料(知網,萬方數據的)
我已發送了,有些沒有找到
5. 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分析的論文怎麼寫啊
我國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及其成因分析 一、系統風險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主要風險 我國證券市場目前存在兩大風險: 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是指因個別證券公司的特殊狀況造成的風險。如公司的業績不佳、財務狀況不良信息的披露、工人的罷工、公司領導人的更換、市場競爭中的失敗、派息不合理等。 由於各個上市公司的情況千差萬別,非系統風險具有相互抵消的可能, 所以這類風險,可以通過證券組合來加以避免。 系統風險是指由於某些因素給市場上所有的證券都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如宏觀經濟狀況的變化、國家稅法的變化、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變化、世界能源狀況的改變都會使股票收益發生變動。由於這些風險來自企業外部,是單一證券無法抗拒和迴避的,它對所有企業的證券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投資者不能通過多樣化投資分散掉,因此,這些風險又叫不可迴避風險或不可分散風險。 根據有關人士對我國上海證券市場風險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所佔的比例較大,平均值為 80% ,而在西方的成熟股市中,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所佔的比例都較小,平均值一般都低,有的僅為 30% 。由此可見,我國的股市與西方成熟股市的差別。 相反,系統風險在證券市場風險中所佔比例較大, 非系統性風險所佔比例較小, 這必然會導致通過投資多元化來分散和降低風險的空間極其有限,股市投資風險較大。回顧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短暫歷史,分析造成股市幾次大起大落的原因,也可以證明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主要來自系統風險。 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就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最大的系統性風險主要來自政策風險。政策風險是指政府有關證券市場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是有重要的舉措、法規出台,引起證券市場的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 二、我國證券市場系統風險成因分析 有關部門過多地採用政策手段干預,加劇了證券市場系統風險。由於我國的證券市場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政府催生的,而相對於西方證券市場百年興衰發展史來說,且僅有二十多年的歷史,還是一個新生的、不成熟的嬰兒。人們對證券市場發展的規律認識不足、各種法規體系還不健全、不完善,管理手段不充分,再加上管理體制本身的局限性、市場競爭的無序性、信息的壟斷性以及運行方式的不規范性等因素的存在,單靠證券市場自身力量無法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要求運行,這就決定了政府必然較多地、更容易地使用政策手段來干預市場,「政策市」即色彩很強。 由於監管層次單一,還沒有形成政府、證券業本身及社會等多個層次的監督體系,並且監管缺乏足夠的透明度,一般投資者事先很難預測股市政策變動的情況,從而造成很大的風險。(2006 年等年份股票市如一場疾風暴雨大起大落,就是因為政府政策、政府幹預、市場消息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引起股價上躥下跳,股價並沒有體現出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與財務指標等非系統因素的影響,其結果是中小股民受到最大的損失。從股市過去走勢與經濟發展不協調也可以證明這一點。這也是有關人士為什麼說我國的股票市場是典型的、封閉的政策市場的原因)。 證券市場的功能定位加大了系統風險 一般而言, 證券市場有資源配置、企業融資、對資本資產的風險收益進行合理定價等基本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資源配置功能。在我國由於證券市場不發達,對證券市場功能定位主要局限在幫助國有企業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國有企業籌資解困等。 正是過於強調了證券市場的籌資功能,忽略了證券市場的其它功能,導致部分上市公司不思進取,考慮更多的是怎樣索取,通過發新股、配股、增發新股和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方式,變著法向投資者圈錢,把股市圈來的錢當作免費大餐,投資者長期持有,不僅賺不到錢,還要接受上市公司的不斷盤剝圈錢。上市公司的短期行為雖然解決了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但卻為日後再籌資以及股市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隱患,也加大了系統性風險。這就客觀上加大了系統風險。 退出機制不到位導致過度投機 近年來,在證券市場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投資績優股賺不了錢,而投機垃圾股能賺到錢。原因在於大搞資產重組,實實在在出現了一些「烏鴉變鳳凰」的案例。正是在這種誘惑下,兩市大炒重組股,不管真真假假,只要有重組的可能就大炒特炒。然而,真正能重組成功的案例數量卻非常少,比例相當低。但暴炒的結果卻給投資者造成一種錯誤的理念,投資績優股賺不了錢,投機垃圾股能賺大錢。 正是因為退出機制不到位, 才使常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具有所謂的「殼資源」 價值,於是市場中很多早應摘牌的企業,不但沒有被市場淘汰,反而總能屢屢起死回生,成了「莊家的寵兒」。在新規定的退市和恢復上市辦法中,可以說寬松得不能再寬鬆了。 管理層不但給了虧損公司一年的寬限期, 而且同時又規定只要公司重組後盈利,就可以摘掉虧損的帽子,獲得重新籌資能力。正是新規定的出台,使奄奄一息的虧損一族大漲,其原因是投資者認為既然獲得寬限期,那麼必然能重組成功,所以寄希望在「資產重組」上大賭一把,因此忽視了市場風險的存在。這其中的投機成分足可見一斑。這在客觀上損害了理性投資者的利益,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不再相信所謂的正確的投資理念,客觀上也誤導了人們對政府政策的理解。 購買垃圾股能賺錢的財富效應,使投資者認識趨同,紛紛轉向垃圾股,使股市的系統風險越積越大。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盡快實施退出機制,對大幅虧損股票要堅決摘牌,不搞「起死回生」,真正作到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才能為股票市場朝著健康、理性的方向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查處不力,加劇了系統風險。 有關部門監管不嚴,盡管我們制定了不少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條例,這對維護二十多年來股票市場的發展秩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現行的法律和法規在實際貫徹執行方面還存在不足,執法力度還很不夠。主要表現在:現行的法律對於約束上市公司恪守投資承諾軟弱無力,使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行為基本上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如大慶聯誼利用財務公告誤導投資者,至今沒有受處罰;深華源公開違反會計准則做假帳,至今沒有被立案審查;億安科技、水仙股東起訴上交所和證監會,操縱股價造成投資者損失,管理層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等等。在此我們不討論責任的歸屬問題,而是分析產生這種結果的根源,這就是監管不嚴,查處不力。這樣,無論是上市公司, 還是投資者都無法在一個市場游戲規則健全,能夠完全實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環境中參與交易,其結果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損害了資本市場的發展,加劇了系統風險。 因此, 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上重視資本市場的法制建設問題。企業資金入市助長了股市過度上漲,1993 年證券市場資金准入的制度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允許國有企業、國有控股公司、上市公司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市, 允許保險公司資金入市,允許券商的增資擴股資金、股票抵押貸款資金和從銀行拆借市場獲得資金入市,對於溝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推動股市發展有積極的作用。但應看到,允許企業資金入市,可 以使資金面變得寬松,但如此寬松的一個負面效果在於投資者忽視股市的基本面風險,上市公司增加股票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股市泡沫風險,不僅損害了大眾投資者的利益,而且也將自己的業績風險暴露在股市泡沫風險面前。 在實業投資前景不好、實際稅負較重、企業邊際利潤很小,而證券市場投資一級市場的投資收益率高達200%, 又幾乎沒有風險,二級市場投資風險目前也並不大的情況下,使證券投資對資金的吸引力遠遠大於實業投資。允許企業資金入市,為資金名正言順流入股市打開了方便之門。於是,很多貸款特別是一些大企業的貸款,只在企業內走上一圈,很快就進入市盈率可觀的股市。貸款資金用於「炒股」 雖金額並不太大, 但發生額卻不小。據測算,股票抵押貼現,券商透支,銀行融資,放大了系統風險數倍。一些上市公司收1益的來自戰略投資人,一些上市的實業公司甚至轉向資本運營公司,從價值創造者變成了價值評估者, 就是這種情況的最好證明。 由於受目前各種市場和市場因素的潛在影響,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在客觀上會導致新股發行市盈率過高,使上市公司獲得超額認購資金,這又使發行價走高成為必然趨勢。再就是更多的上市公司為了獲得較多的募集資金,在招股說明書中空列項目,在得到資金後,又變更募集資金投向,更多的上市公司則直接將 錢交給券商炒股票,助長了股市泡沫。三是部分上市公司由於難以處理超過計劃的那部分資金,出現募集資金被閑置浪費的現象,違背了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的初衷,也不利於充分發揮證券市場對社會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功能。四是目前股權結構非流通股居多,流通股發行價越高,與非流通股的成本價相差越大,將來 國有股按市場價減持的阻力就越大。五是當市場機制不靈時,市場化就成了無政府化的代名詞。其結果是: 發行價高、上市首日開盤價高、上市首日換手率高的三高現象,使上市公司圈錢之風愈演愈烈, 二級市場失血狀況越來越嚴重。造成信息不對稱,加大了系統風險。 市場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信息披露制度已成為證券市場制度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證券法規都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相應的規定,我們國家也不例外。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並逐步走向規范化、法制化和國際化,極大地促進了證券市場的發展。但相對於迅速發展起來的證券市場而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相對滯後,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這主要表現在:信息披露的非主動性;信息披露的隨意性;信息披露的滯後性和不連慣性;信息披露的虛假性、信息披露的不規范性。由此造成投資者和投資者之間以及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之間因掌握信息量的多少、內容的真假、時間上的先後不同對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做出不同的反映和判斷。由於對新信息的產生及其客觀性、真實性和有效性很難預期,買賣雙方對證券產品的價值變化的判斷就很不確定,雙方信息的不對稱狀況十分容易引起價格操縱,導致證券產品價格的嚴重扭曲,由此造成證券市場上供求雙方大量的非理性投機。 這一方面直接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證券市場的風險。 加大了系統風險。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最基本的要求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要求上市公司是一個有國家法律保護的、制度嚴謹的分權——制衡體系,通過一系列委託代理關系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機制,維系公司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平衡。從目前情況來看,部分企業改制只不過是新瓶裝舊酒換個形式罷了。主要表現在: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國有資產所有者嚴重缺位,和由此產生的代理問題, 作為公司代理人的經理人員缺乏長期的激勵機制;股權結構畸形,難以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由於在我國的國有企業中,股東大會、董事會及經理人員三者之間的責、權、利制度安排難以規范和統一,其結果是,董事會形同虛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董事長和總經理一肩挑,行為不受監督和約束,甚至凌駕於董事會之上,獨斷專行等等。 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上市公司與原有母體之間形分實合,在人員、資產、財務方面難分彼此,界限模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盡管是兩個獨立的經濟實體,但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由於其間千絲萬縷的聯系,資產、財務不分彼此, 完全是一筆糊塗帳,這就給了某些別有用心的大股東以可趁之機。如幸福實業 20億多萬元資產被集團私自拿去抵押,三年來公司居然不知情。更奇怪的是絕大多數擔保不要說沒經過董事會討論,甚至連董事會也不知道。然而,即使上市公司與集團明明白白地實行了「三分開」,部分上市公司也難逃「搖錢樹 」的下 場。因為在多數公司仍然是「一股獨大」。 在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情況下,容易出現內部人控制,難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將中小股東玩弄於鼓掌之間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析中國證券市場的種種系統性風險,我們不難發現,股票市場最大風險,不是莊家做市炒股票,而是市場交易規則不健全,政策不完善,是管理層重大政策出台時不能確保投資者同一時間獲知,導致上市公司與莊家相互勾結進行內幕交易,而監管部門不及時查處違規、涉嫌犯罪的行為所帶來的風險。投資者在一個 交易規則不健全的市場參與沒有完全實現公開、公平、公正的游戲, 其系統性風險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 我國證券市場的系 統風險是在特定時期和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我 們不能因此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 事實上, 我國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是可以控制和化解的。
6. 當前股票市場分析的論文要怎麼寫,集體幾大要點
受周四美股暴跌,油價持續低迷和國內加息預期等影響,7日股市延續昨日大跌態勢。滬指跌破2700點關口,收於2688.38點;深指下跌276.14點,收於10146.4點。滬指本周下跌6.35%,創下年內最大周跌幅,兩市成交量較上周顯著縮小。自本輪調整以來,短短十多個交易日里,滬指跌下近500點,且仍未有企穩跡象,A股緣何跌跌不休呢?目前希臘等歐洲國家經濟再度趨於惡化,隨著外圍市場的波動,A股市場出現了一浪緊似一浪的調整行情。二是樓市政策調整。雖然外圍股市也在跌,不過領跌的還是A股,A股下跌有更個性的原因--- 樓市調控。樓市一直是被定義為「經濟支柱」產業的,此次樓市調整新政環環相扣,大有調整不到位不罷休的態勢。使得房地產產業鏈的相關個股出現了急跌,而受其拖累,金融股也出現急跌。采訪中,大摩卓越成長基金何濱女士告訴記者:房地產調控和政策收緊預期等因素繼續起作用之外,投資者情緒也似乎也開始出現變化。不僅前期估值水平高高在上的中小板開始大幅度補跌,就連具有防禦功能的消費類行業和政策扶持的新興產業也開始出現補跌走勢,市場情緒開始變得惶惑不安,市場整體重心在政策緊縮與一種恐慌環境中逐漸開始下移。三是緊縮政策出手,盡管存款准備金率年內已經三度上調,但本周3年期央票的發行量令市場大為驚訝,資金面的擔憂有所加劇。3年期央票發行量從首期150億元已放大至本周的1100億元,體現出央行資金回籠力度加大。何濱認為,在整體貨幣供應寬松的前提下預計未來收緊政策還有可能陸續出台。對於後市,采訪中,天相投顧分析師認為,近期A股和H股股價已非常接近,多數權重股的股價呈現倒掛現象,因此大盤的向下空間可能較為有限。不過,由於經過大跌之後震盪築底仍需時間,狀態的修復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逆轉,由於擔憂情緒難以改善,市場企穩的可能性仍相對較低。一旦股市企穩,低位布局是明智之舉。對於具體板塊,中郵核心主題擬任基金經理劉霄漢告訴記者,盡管從4月份以來市場表現來看,金融、地產等周期性行業正在調整,但其他板塊和行業仍存不少機會,把握好投資主題,選擇具有高安全邊際、高成長性的主題股票,仍可獲良好投資收益。新型戰略產業主題、消費者與升級概念主題及區域經濟發展主題或可很好應對市場震盪。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金鷹基金分析人士則更加具體地闡述:前4月大盤藍籌股集中的鋼鐵、房地產、採掘業和金融保險等板塊位列跌幅榜前四名,跌幅分別達到24.47%、21.55%、19.55%和14.56%。而與此同時,中小板個股和創業板股票漲勢強勁,與大盤藍籌股持續下跌形成鮮明對照,中小板指數甚至逼近歷史新高。傳播文化、醫葯和電子三大板塊在前4月表現最強,其中傳播文化板塊整體漲幅高達17.63%,這些板塊有可能會在本輪下跌中率先起穩。
股票趨勢線研判要點:
1、上升趨勢線由各波動低點連成,下降趨勢線由各波動高點連成。
2、上升趨勢線是股價回擋的支撐點,當上升趨勢線被跌破時,形成出貨信號。下降趨勢線是股價反彈的阻力位,一旦下降趨勢線穿破,形成進貨信號。(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3、無論向上突破還是向下突破,均以超過3%方為有效突破,否則為假突破。
4、向上突破須佐以成交量放大,而向下突破無需量的配合,但確認有效後成交量方會增大。
5、如果突破以缺口形式出現的話,則突破將是強勁有力的。
6、在上升或下降趨勢的末期,股價會出現加速上升或加速下跌的現象,所以,市況反轉時的頂點成底部,一般均遠離趨勢線。
7. 畢業論文想做一個關於股票市場方面的研究,誰能提示下可以研究哪些謝謝!
比較有價值 的建議還是研究下程序化交易吧。
8. 什麼叫股票市場風險
證券市場瞬息萬變,直接影響供求關系,包括政治局勢動盪、貨幣供應緊縮、政府幹預金融市場,投資大眾心理波動以及大投機者興風作浪等,都可以使證券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就拿上海股市來說,1991年6月前疲跌不振,持股人眼看自己手中的股票價值不但沒有增加,股票反而跌進票面以下,對股市毫無興趣,泄氣之至;擁有資金者面對行情持續處於跌勢,也不願貿然進場,造成進出均少,盡管上市股票不過區區幾千萬元,仍是供過於求。7月以後,在外地投資者的影響下,加之浦東開發等重大項目的興奮作用,上海股市大振,大眾心理起了根本變化,幾千萬元股票變得大大供不應求。對這樣畸冷畸熱的股市,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在意料之外,因為其中有許多無法預測的偶然因素。換言之,投資者若在6月投資股市,盡管價格很低,卻會碰到許多難以意料的風險,正因為風險大,獲利機會也高。6月投資的人,到10月,股價就翻了兩番。
9. 股市風險的探析
股市風險探析
觀察中國股市風險,需要從結構上來把握,對風險的實際分布狀態進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輪大跌之前,特別是當上證綜指上摸4000點之後,各種恐高的聲音再次響起。其中擔憂風險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預的人有兩大理由:一是股指漲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沖動,甚至有媒體把民工入市也當作股市過熱的證據來調侃。這難道是判斷風險的依據?股市風險固然可以從指數上看出一二,但那隻是表象,在這表象後面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各利益相關方的信息風險,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缺損與信息操縱風險。
中國股市本輪近20%的暴跌,經過十來天的反彈整理,似乎就這么過去了。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我們現在還只是看到數百家公司股票連續跌停、市值損失上萬億元,如果我們還簡單地認為,這是股票交易印花稅惹的禍,或者真假「洋鬼子」忽悠出來的毛病,甚至還在暗自慶幸這是對新股民的一次很好的風險教育,而不作系統、深入、貼近實際的思考,那就有點不知教訓,甚至白付學費了。從各類市場參與者在這場風波前後的表現,以及管理層與媒體的作為看,潛藏在中國股市中的內在與外在缺陷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那麼這個市場的中長期風險就要比眼前的短期風險更大,更危險,也更有害了。
首先看內在風險。從結構上看,除了系統性風險外,在資本市場上最直接的風險是來自投資品自身的信息風險,也就是由投資品的信息殘缺、延宕、非對稱傳布,或信息虛假、欺詐、操弄等造成的風險。以股票為例,股票作為投資品,其風險主要有公司治理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而所有這些風險都表現為公司信息及信息披露風險。尤其是那些與經營情況和盈利預期直接相關的信息,以違規或違法的方式在市場上做選擇性傳播,更是導致市場異動與投資者行為異常的直接原因。比如,近期杭蕭鋼構(19.59,-0.45,-2.25%)股價異動就典型地反映了這種信息非對稱傳播的危害。
除此之外,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股權分置問題雖然在短期內在股權制度上有了重大變革,並由此引發了市場由熊轉牛的突變,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行為偏好,尤其是只注重自己那部分利益的習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徹底改變。大股東無視全體股東的長遠利益與公司前途,在充分享有股權分置改革以前的那些特殊股權利益之後,又得到了本次股改帶來的利益變現機會,這種一次性制度紅利很可能扭曲大股東的行為,造成普遍的公司治理短期化惡果,比如大股東會盡可能地把短期業績做好,或者製造利好題材,以配合大小非高價減持等等,若是這樣一種結局,那麼這樣的股權分置改革將是可悲的,而中國股市的中長期風險也就可想而知了。
從市場層面看,相對於其他風險,市場操作風險也許是最容易被投資者所感受的。因為隨著股指的漲跌,股價的波動,操作風險也跟著起伏。如果我們撇開其他因素,單就市場操作來講,通常有三大風險會直接呈現在所有投資人面前:一是估值風險,二是資金流量與流向信息風險,三是投資者博弈風險。從實際操作尤其是短線操作看,由於市場是憑實力說話的,因此擁有資金話語權的主力機構永遠是市場的主導者,而中小散戶多半都是群羊效應中的尾隨者,根本無法與主力抗衡,因而市場操作風險主要取決於主力機構。
比如,前兩年上證綜指只有1000多點,主力對當時的市場不認可,股市照樣走熊。而現在的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沒有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股市卻已判若兩人。可見對市場的估值,主要取決於主力的贏利預期。在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對股市打壓越低,吸籌越多,日後贏利才越高。而市場的這種估值風險,不僅表現在大盤上,更直接地表現為主力對個股與板塊的操控上。這是其一。其二,對市場操作影響更大的是有關資金流量與流向的信息也受控於主力。因為主力資金不僅會影響股價,而且能隱蔽地把握與操弄資金流量與流向。這便構成了資金信息的不對稱風險。另外,再從博弈關系看,市場上盡管散戶很多,但能夠動用各種交易手段來影響股價的,主要還是主力。所以只有主力機構才是市場的麻煩製造者,才是市場風險的策源地。而主力的所作所為,將直接關系著市場的中短期交易風險。
除了這兩種內在風險之外,還有一種比較隱晦的風險,那就是中介與資訊服務風險。這是由券商等中介服務機構的服務殘缺與隱晦的不公正而造成的投資風險。這種風險通常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對服務對象實施差別化服務。比如,對主力資金提供各種買賣便利,而對中小散戶則缺乏包括理財指導與風險提示等在內的起碼的市場服務;還有一種是對資訊產品實施差別化供給。比如,一些中介機構將其調研報告分不同時間和詳略文本,向不同對象發布,造成信息不對稱,進而為不同對象的買賣時點造成事實上的不公平。這種非對稱性信息服務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散戶的影響與傷害往往更大、更直接,並由此構成了對股市的短期擾動。
股市的內在風險還有很多,表現形式也五花八門,但不管其表現形式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作為市場參與者,由於各自的利益訴求不同,在博弈過程中,各利益相關方所處的位置也不盡一致,因此對市場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而由此觸發的市場風險也有很大差別。從主導性看,首先是上市公司,其次是各類機構,最後才是散戶。而散戶由於其投資偏好千差萬別,不可能形成一股影響市場的合力,因此拿散戶說事,其實是一種誤導。而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博弈結果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以強凌弱,用竭澤而漁的方式進行財富掠奪,最後造成市場生態整體惡化,釀成巨大風險;還有一種是共生共榮,形成有合理投資預期的市場生態。就目前而言,特別要警惕的是前一種結果,那是一種危險的游戲,需要從制度上加以制止。
除了內在風險,在觀察股市風險構成時,還有兩個外在因素,也會對股市造成局部系統性傷害,一個是輿論誤導風險,還有一個是監管不當風險。
輿論誤導風險主要是由媒體或其他機構的信息傳播方式不當而引發的市場風險。這種風險有些可能是由於不懂市場經濟規律或不能公正地對待不同市場主體而造成的;有些卻有可能是出於商業利益而故意操弄的。比如,將財經報道娛樂化,為吸引「眼球」,故意將極小概率事件極力放大、甚至不惜歪曲事實真相,以博取聳人聽聞的效果;又如,有些傳媒熱衷於煽情,追「名人」、「洋人」,放「狠話」、「怪話」,操弄話語權,以謀求賣點;再如,有些證券機構及其代言人出於商業考慮,在不同時點對股市作誘導性評價,等等。
凡此種種,輿論誤導風險,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佔有輿論優勢的利益相關方,為了一己的利益而影響輿論導向,在財經信息傳播的系統、完整、對稱、均衡性上有違「三公」原則,由此誤導公眾,並釀成人為的市場風險。其結果一是造成市場短期波動加大、效率降低,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減弱;二對投資者來說,則意味著投資成本上升、投資判斷力降低,操作失誤增加。在以信息為主導的虛擬市場中,這是一種容易釀成局部性系統風險的人為隱患。
至於監管風險,也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監管不到位風險,比如對影響市場的主導性力量,如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對各類機構合法合規經營的監管是否到位,將直接影響市場的基礎和整體質量,對券商等中介機構在對散戶服務特別是風險提示方面的督導是否到位,也直接影響市場心態直至社會輿論;還有一個是監管不當風險,包括政策措施內容不當和出台時機不當的風險,也將影響市場的正常運行。
觀察中國股市風險,需要從結構上來把握,對風險的實際分布狀態進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輪大跌之前,特別是當上證綜指上摸4000點之後,各種恐高的聲音再次響起。其中擔憂風險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預的人有兩大理由:一是股指漲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沖動,甚至有媒體把民工入市也當作股市過熱的證據來調侃。這難道是我們判斷風險的依據?
更為奇怪的是,發出這種聲音的居然有不少是吃過洋麵包的專業人士與財經媒體,比如有媒體稱,中國股民正在搶乘泰坦尼克號這艘冰海沉船,等等。這種用極具煽情色彩的語言不做量化分析的報道出自專業媒體,實在匪夷所思。
如果說股指背離基本面,漲得太快太過,有價值回歸的要求、有市場調整的風險,這好理解;如果有些新股民缺乏必要的投資理財知識與風險防範意識,需要時時加以提醒和告知,這也好理解。但是如果我們僅憑指數高低或股民開戶多少來判斷股市風險,那也太簡單、太教條、太離譜了。
股市風險固然可以從指數上看出一二,但那隻是表象,在這表象後面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各利益相關方的信息風險,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缺損與信息操縱風險。而對於股市風險信息的誤導,本身又是一大可笑又可悲的人為風險。
從宏觀基本面和上市公司與證券市場的各項近期指標看,短期內都有喜人的業績,也就是說短期內並沒有哪些重大因素能夠改變股指持續向上的牛市格局,令人擔心的則是上述中長期缺陷如果得不到治理,有可能釀成市場未來風險。這是中國股市目前的基本狀況。因此,唯股指是論,僅憑指數高低來評論股市風險大小,是非常粗糙的做法。
但願本輪大跌付出的代價能夠讓我們看到這一點。在對股市風險的評價中,能夠拿出有充分說服力的事實與量化指標來,而不是一葉障目,或者為了別有用心的商業目的,在那裡忽悠人。
10. 股票投資風險論文
投資市場是一個風險市場,這是共所周知的,您可以網路一下NEW星星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