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風險的定義及形成是怎樣的
您好,
1、「風險」一詞由來
風險自古有之,它隨人類的發展而發展,隨科學技術的進步而變化,特別是進入現代社會以後,國際/國內的大量事件使人們認識到「風險」是關繫到國家、企業、家庭,直至個人的生存發展及前途命運的大問題,管理風險應對風險,己成為組織管理、業務工作及個人生活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處理如何?關繫到組織前途及命運的大事,對一些重大風險如認識不清、措施不利、處理不好,可能使企然毀滅,切不可粗心大意。那麼什麼是風險?這個名詞是怎麼來的?
「風險」一詞由來己久,相傳在遠古時期,以打魚捕撈為生的漁民們,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禱,祈求神靈保佑自己能夠平安歸來,其中祈禱的主要內容就是讓神靈保佑自己在出海時能風平浪靜、滿載而歸。但是,一旦出現大風興起大浪,就有可能造成船毀人亡。捕澇活動使他們深刻認識到「風」會給他們帶來的無法預測、無法確定的災難性危險,有「風」就意味著有 「危險」。這就是「風險」一詞的由來。可見,「風險」是一個與不確定性密切相關對實現目標不「吉利」的事件。這一名詞傳承下來,漫漫延伸到許多領域。例如用於投資方面,有可能不能收回本金?就意味著有風險,稱為「投資風險」。酒後駕車,由於酒精作用使司機精神失常,很容易釀成車禍,這就意味著酒後開車有風險。人吃東西不注意衛生,意味著有生病的危險(風險)。管理經濟學中的風險,是根據概率和概率分布的概念來進行的,指一種特定的決策所帶來的結果與期望的結果之間變動性的大小。系統工程學中的風險,是指用於度量在技術性能、成本進度方面達到某種目的的不確定性。而在指揮決策學中,風險被理解為在不確定性的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無法保證決策方案實施後一定能達到所期望效果的危險。還有醫療風險、安全風險、質量風險、戰爭風險、被偷風險、地震風險,等等。長期以來人們通常將可能出現的,影響目標實現的 「威脅」等不利事件統稱為「風險」,是一種未來的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事件對目標產生的影響。即「可能發生的事件對預期目標的影響」,影響程度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反之風險就越小。
2、風險概念的演變
人類通過實踐活動對風險的認識與理解也在不斷的深入與發展,通常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考察和衡量:一是風險與人有目的的活動有關,人類從事某項活動,總是希望能夠趨利避害,獲得一個好的結果;二是風險同行動方案的選擇有關,對於一項活動,總是有多種行動方案可供選擇,不同的行動方案所面臨的潛在風險是不同的;三是風險與事物的未來變化有關,當客觀環境或者人們的思想意識發生變化時,面臨的風險也會發生變化,其活動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如果世界永恆不變,人們也不會有風險的概念。
近些年來學術界對風險的認識及定義的界定有多種說法,可歸納為兩種觀點三種學說:。第一種是風險客觀說。持該觀點的認為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損失的不確定性,因而風險是可以預測。在對風險事故進行了足夠觀察的基礎上,可以用客觀概率對這種不確定性進行較為科學的描述和定義,並且用量(價值)來衡量各種結果;第二種是風險主觀說。持該觀點的學者,雖然承認風險的不確定性,但認為風險主要來自於主觀。因為個體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認識與估計,同個人的知識、經驗、精神和心理狀態等主觀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不同的人對同樣的事物(風險)會做出不同的判斷。如賭博中的「押寶」風險,股票選購風險,經常出現各種不同的猜測,到頭來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因此,風險的所謂不確定性是來自於主觀;第三種是風險因素結合說,該部分學者著眼於風險產生的原因與結果,認為人類的行為是風險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風險是個人和風險因素的結合體,風險事件的發生及其後果與人為因素有著極為復雜的互動關系。風險是客觀存在,而且在時機、條件成熟時才會發生「風險事件」,對目標帶來影響。且這種影響程度也具有不確定性。
3、國際標准化組織對「風險」定義
2009年11月15日,國際標准化組織(is0)召開會議,有13o多個國家代表參加,對經過4年多討論,4易其稿的「風險」概念,進行投票表決,正式發布了iso 31000:2009標准《風險管理一一原則與指南》等三個標准,明確指出「風險」是「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是對風險主體目標的影響。該定義是人類對「風險」這一古老概念的最新認識和理解的總結與概括。
對這一最新、最權威的「風險」定義,可從以下五方面加深理解:
(1)、影響是指偏離預期目標的差異,影響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前者稱為「機會」,後者稱為「威脅」,從而顛覆了風險全是負面性影響的傳統觀念。
(2)、目標包括 多方面和多層面。前者如財務、健康、安全、環境等等;後者如戰略、組織、項目、產品和過程等等。
(3)、風險具有潛在特徵,在風險沒有充分暴露出來時,對它難以肯定與否定,包括事件、發生可能性及後果,或三者結合。
(4)、風險通常用事件後果和事件發生可能性結合來表示。即 風險= 事件影響後果×事件發在可能性
(5)、不確定性是指與事件的後果及發生可能性有關的信息及完整狀態缺乏了解。對事件是否發生及事件後果如何?不能肯定或否定。只能用概率來反映認識的程度。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風險與目標關系。長期以來人們很少將目標與風險聯系在一起。而「標准」的定義,將「目標」作為風險定義的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風險是影響目標實現的不確性因素。沒有目標就不存在風險。目標是風險主體的目標。從而將「目標、不確定性、影響與風險主體」有機地結合為一體。風險與目標是相伴終生、形影不離。一個目標會受多種潛在風險因素影響。同樣,一個風險事件又會影響多個目標。風險對目標的影響具有二重性、多樣性及延伸性,可能好也可能壞,有機會也有威脅。風險管理就是要管理未來的「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盡可能抓住機會、規避威脅,創造價值為實現目標提供保障。
(2)、風險對目標影響,自古以來我國人們總認為風險就是「危險」,含有遭遇到損害或失敗的可能性。是純壞(負面影響)的意思。而「標准」砌底改變了這一觀念,認為風險具有「二重性」,既可能對目標的實現造成不利的負面影響,稱為「威脅」,又可能對目標的實現產生有利的正面影響,稱為「機會」。這為風險管理指明了方向,從而改變了世人對「風險」的偏面認識,使人們在面對「風險」時,尋找風險變化的「環境條件」,並創造條件改變風險的性質,變不利於目標實現的風險,為有利於目標實現的風險。
(3)、風險與人關系。是客觀與主觀的關系,風險及其形成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認知和改變的,其中人的「主觀能動性」至關重要。如有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過去有些無法治療的隨著技術進步現在能治了,有些危害人類生存的「瘟神」,被送走了。但不是所有風險都能改變。人類的一生就是與風險搏鬥一生,是創造條件改變風險性質的一生。人對風險不是無能為力,而是大有作為,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變不利風險為有風險。
❷ 什麼是股票股票的基本特徵
你好,股票是上市公司發給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投資者的一種憑證,每一份股票代表的公司權力是相等的。股票可以在特定的市場內進行轉讓、買賣,但是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購買的資金。股票的特徵:
1、收益性,收益性是股票是最基本的特徵,它是指持有股票可以為持有人帶來收益的特性。
2、風險性,風險性是指股票可能產生經濟利益損失的特性。持有股票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3、流動性,是指股票可以自由地進行交易。
4、永久性,是指股票所載有權利的有效性是始終不變的,因為它是一種無期限的法律憑證。
5、參與性,是指股票持有人有權參與公司重大決策的特性。
6、波動性,是指股票交易價格經常性變化,或者說與股票票面價值經常不一致。
❸ 風險的特徵有哪些
風險的特徵是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識別性、可控性、損失性、不確定性和社會性。
風險按照性質可分為:
1、純粹風險:純粹風險是指只有損失機會而無獲利可能的風險。比如房屋所有者面臨的火災風險、汽車主人面臨的碰撞風險等,當火災碰撞事故發生時,他們便會遭受經濟利益上的損失。
2、投機風險:投機風險是相對於純粹風險而言的,是指既有損失機會又有獲利可能的風險。投機風險的後果一般有三種:
一是沒有損失;
二是有損失;
三是盈利。
比如在股票市場上買賣股票,就存在賺錢、賠錢、不賠不賺三種後果,因而屬於投機風險。
(3)股票風險的定義及特徵擴展閱讀:
風險按照產生的原因可分為:
1、自然風險:自然風險是指因自然力的不規則變化使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等遭受威脅的風險。如地震、風災、火災以及各種瘟疫等自然現象是經常的、大量發生的。在各類風險中,自然風險是保險人承保最多的風險。
自然風險的特徵如下:
(1)自然風險形成的不可控性;
(2)自然風險形成的周期性;
(3)自然風險事故引起後果的共沾性,即自然風險事故一旦發生,其涉及的對象往往很廣。
2、社會風險:社會風險是指由於個人或團體的行為(包括過失行為、不當行為以及故意行為)或不行為使社會生產以及人們生活遭受損失的風險。如盜竊、搶劫、玩忽職守及故意破壞等行為將可能對他人財產造成損失或人身造成傷害。
3、政治風險(國家風險):政治風險是指在對外投資和貿易過程中,因政治原因或訂立雙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使債權人可能遭受損失的風險。如因進口國發生戰爭、內亂而中止貨物進口;因進口國實施進口或外匯管制等等。
4、經濟風險:經濟風險是指在生產和銷售等經營活動中由於受各種市場供求關系、經濟貿易條件等因素變化的影響或經營者決策失誤,對前景預期出現偏差等導致經營失敗的風險。比如企業生產規模的增減、價格的漲落和經營的盈虧等。
5、技術風險:技術風險是指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方式的改變而產生的威脅人們生產與生活的風險。如核輻射、空氣污染和噪音等。
❹ 股票市場的風險有哪些
股市中的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股們應該具備風險意識,時時刻刻保持惕。當然,也不要畏懼風險,畢竟它是可以防範和控制的。應對風險的第一步是認識風險、了解風險。總體來說,股票市場上存在著三類風險:
第一類是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無論是在成熟的股票市場,還是在新興的股票市場,股票價格都總在頻繁波動,這是股市的基本特徵,不可避免。美國股市曾經遭遇「黑色星期一」。我國股市遭遇過幾次持續幾年的熊市,許多高位買進的投資者深受長期被套的煎熬。
第二類是上市公司經營風險。股票價格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密切相關,而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狀況總有些不確定性。在我國,每年有許多上市公司因各種原因出現虧損,這些公司公布業績後,股票價格隨後就下跌。
第三類是策風險。國家有關部門出台或調整一些直接與股市相關的法規、策,對股市會產生影響,有時甚至是巨大波動。有時候,相關部門出台一些經濟調整策,雖然不是直接針對股票市場的,但也會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如利率的調整、匯率體制改革、產業策或區域發展策的變化等。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投資者進入股市之前最好對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看看,裡面有一些股票的知識資料是值得學習的,也可以通過上面相關知識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識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❺ 風險的特徵 是什麼 。。。
風險的特徵:
1、客觀性
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即風險是無法完全控制和排除的。風險的發生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這種規律性為我們提供了認識風險、評估風險和進行風險管理,從而將風險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的可能性。
2、損害性
一般的風險發生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損害。物質上損失往往是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但一旦造成人身損害,就比較難以用貨幣來衡量了。總之,風險的發生將會給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3、不確定性
①空間上的不確定性:風險發生的具體地點是不確定的。
⑵時間上的不確定性:即便確定某種風險肯定要發生,但發生的確切時間往往是無法確定的。
⑶損失程度上的不確定性:指每次風險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事先是無法預知的。
4、可測定性
就總體而言,利用數理統計的原理及方法,針對一定時期內特定風險發生的頻率和損失情況加以總結和綜合分析,依據概率論的原理可得出基本正確的預測結論。
風險是指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組合。是生產目的與勞動成果之間的不確定性,大致有兩層含義: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收益不確定性;而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若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於廣義風險,所有人行使所有權的活動,應被視為管理風險。金融風險屬於此類。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於狹義風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積極進取的投資者偏向於高風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穩健型的投資者則著重於安全性的考慮。
❻ 風險的特徵是什麼
風險的特徵是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識別性、可控性、損失性、不確定性和社會性。
「風險」一詞的由來,最為普遍的一種說法是,在遠古時期,以打魚捕撈為生的漁民們,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禱,祈求神靈保佑自己能夠平安歸來,其中主要的祈禱內容就是讓神靈保佑自己在出海時能夠風平浪靜、滿載而歸;
他們在長期的捕撈實踐中,深深的體會到「風」給他們帶來的無法預測無法確定的危險,他們認識到,在出海捕撈打魚的生活中,「風」即意味著「險」,因此有了「風險」一詞的由來。
而另一種據說經過多位學者論證的「風險」一詞的「源出說」稱,風險(RISK)一詞是舶來品,有人認為來自阿拉伯語、有人認為來源於西班牙語或拉丁語,但比較權威的說法是來源於義大利語的「RISQUE」一詞。
在早期的運用中,也是被理解為客觀的危險,體現為自然現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風暴等事件。大約到了19世紀,在英文的使用中,風險一詞常常用法文拼寫,主要是用於與保險有關的事情上。
現代意義上的風險一詞,已經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險」的狹義含義,而是「遇到破壞或損失的機會或危險」,可以說,經過兩百多年的演義,風險一詞越來越被概念化,並隨著人類活動的復雜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
並被賦予了從哲學、經濟學、社會學、統計學甚至文化藝術領域的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含義,且與人類的決策和行為後果聯系越來越緊密,風險一詞也成為人們生活中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彙。
(6)股票風險的定義及特徵擴展閱讀:
降低風險的途徑
1、多樣化選擇
多樣化指消費者在計劃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某項帶有風險的經濟活動時,可以採取多樣化的行動,以降低風險。
2、風險分散
投資者通過投資許多項目或者持有許多公司的股票而消除風險。這種以多種形式持有資產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持有單一資產而發生的風險,這樣,投資者的投資報酬就會更加確定。
3、風險轉移(保險)
在消費者面臨風險的情況下,風險迴避者會願意放棄一部分收入去購買保險。如果保險的價格正好等於期望損失,風險規避者將會購買足夠的保險。
以使他們從任何可能遭受的損失中得到全額補償,確定收入給他們帶來的效用要高於存在無損失時高收入、有損失時低收入這種不穩定情況帶來的效用。
此外,消費者可以進行自保,一是採取資產多元化組合,如購買共同互助基金;二是向某些基金存放資金,以抵消未來損失或收入降低。
❼ 股票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股票的特徵:收益性、風險性、流動性、永久性、參與性。
1、參與性
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選舉公司董事會,參與公司重大決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資意志和享有的經濟利益,通常是通過出席股東大會來行使股東權。 股東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利大小,取決於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
從實踐中看,只要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達到左右決策結果所需的實際多數時,就能掌握公司的決策控制權。
2、收益性
股東憑其持有的股票,有權從公司領取股息或紅利,獲取投資的收益。股息或紅利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股票的收益性,還表現在股票投資者可以獲得價差收入或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通過低價買入和高價賣出股票,投資者可以賺取價差利潤。
3、流通性
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數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價對交易量的敏感程度來衡量。可流通股數越多,成交量越大,價格對成交量越不敏感,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
股票的流通,使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賣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現金。通過股票的流通和股價的變動,可以看出人們對於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盈利潛力的判斷。
那些在流通市場上吸引大量投資者、股價不斷上漲的行業和公司。可以通過增發股票,不斷吸收大量資本進入生產經營活動,收到了優化資源配置的效果。
4、風險性
股票在交易市場上作為交易對象,同商品一樣,有自己的市場行情和市場價格。由於股票價格要受到諸如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銀行利率、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波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資者遭受損失。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越大,投資風險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
5、永久性
股票所載有的權利的有效性是始終不變的,因為它是一種無限期的法律憑證。股票的有效期與股份公司的存續期間相聯系,兩者是並存的關系。
❽ 股票風險 是什麼
實戰兵法:止損的二十四要決
止損之「十二要」
1、當數量指標發出明確的賣出信號時,要用止損策略。如:當股價跌破某條重要均線時要止損;當隨機指標的J值向下穿破100時止損;當成交量放出天量時止損;MACD形成死叉時要止損等等。
2、當技術形態出現破位走勢時,要用止損策略。如:股價跌破重要支撐區時、向下跌穿底部形態的頸線位時,收斂或擴散三角形選擇下跌走勢時,頭肩頂、圓弧頂、多重頂等頂部形態即將構築完成時,都需要應用止損策略。
3、對於投機性買入操作要用止損策略。投機性買入是指不考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況,僅從投機價值角度出發的選股,投資者一旦發現原有的買入理由不存在時要立即止損。
4、對於追漲型買入操作要用止損策略。追漲型買入是出於獲取快速利潤目的,對已有一定漲幅的個股的追高買入行為,一旦發現判斷失誤,要果斷地止損。如果沒有這種堅決止損的決心,就不能隨便參與追漲。
5、短線操作或超短線(即盤中T+0)操作要用止損策略。做短線最大的失敗之處,不是一時盈虧的多少,而是因為一點零星失誤就把淺套做成深套或重套;把短線做成中線,甚至做成長線。因此,不會止損的人是不適合短線操作的,也永遠不會成為短線高手。
6、對於激進型投資者要用止損策略。有些操作風格和操作技巧比較激進的投資者,在出現投資失誤時,可以憑借足夠的看盤時間和敏銳的盤中感覺,通過盤中」T+0」或短期做空的止損方式來降低套牢成本。
7、投資者在大盤指數處於牛市頂峰位置進入股市的要用止損策略。這時市場中的各項技術指標均處於同步頂背離狀態中,移動成本分布顯示市場中獲利盤比例偏多、股民們常常得意洋洋並且誇誇其談,此時市場已經瀕臨危險的邊緣,遇到操作不利要及時止損。
8、當市場整體趨勢向下運行時,投資者需要研判大盤指數和個股的後市下跌空間的大小,依此做為是否止損的參考,對於後市下跌空間大的個股要堅決止損。特別是針對一些前期較為熱門、漲幅巨大的股票。
9、對於主力出貨的個股,要堅決徹底的止損。莊家清倉出貨後到下一輪行情的重新介入,期間往往要經歷相當長的整理過程。而且,隨著我國股市的不斷括容,有些曾經極為輝煌的熱門股,可能會陷入長久無人問津的漫漫熊途中。
10、倉位過重的投資者或滿倉被套的投資者,要適當止損部分股票。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迴避風險,而是更加有利於心態的穩定。
11、當虧損達到一定程度時,要用止損策略。這需要根據交易前設置的止損位做為衡量標准,一旦跌到止損位時,投資者可以通過果斷的止損,來防止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12、根據趨勢是否扭轉,決定是否要用止損策略,通過對政策面、公司基本面、市場資金面等各方面多角度的研判分析大勢。如果發現市場整體趨勢已經轉弱,長線穩健的投資者應該不論是否虧損都堅決賣出。
止損之「十二不要」
1、投資者由於優柔寡斷,導致深度套牢,目前虧損過於巨大的,不要止損,因為,這時止損為時已晚,不僅不能挽回多少損失,反而會嚴重打擊投資心態。
2、對於莊家洗盤的股票,不要止損,莊家在臨拉升前,為了減少未來時期的拉抬阻力和抬高市場平均成本,常常會採用洗盤的方法,試圖將意志不堅定的投資者趕下轎子,投資者此時要保持信心,不能隨意止損。
3、上升趨勢中的正常技術性回調整理時,不要止損。只要市場整體趨勢沒有走弱,就可以堅持以中線持股為主,短線高拋低吸的操作策略。
4、臨近重要底部區域時,不要止損。股指在底部區域時,通常情況下已經不具有下跌動能,但有時大盤仍會有最後的無量空跌,投資者要堅定持股信心。
5、個股股價的下跌空間有限時,不要止損。當股價經過長期的調整,深幅的下跌後,股價被壓縮到極低位置,再度下行的空間有限時,投資者不僅不能殺跌,還要考慮如何積極吸納
6、指數嚴重超賣時,不要止損。指數與個股不同,指數的嚴重超賣信號,往往比個股真實可靠。但觀察大盤是否超賣不能使用普通的常用指標,要重點參考指數專用指標,主要是STIX、超買超賣OBOS、漲跌比率ADR、騰落指數ADL四種指標。
7、熊市末期縮量下調時,不要止損。量能的萎縮,顯示了下跌動能的枯竭,此時斬倉出局無疑是不明智的。
8、有恐慌盤出現時,不要止損。恐慌性拋盤的出現往往是股價見階段性底部的重要特徵,投資者切忌盲目加入恐慌殺跌行列中。
9、股價接近長期的歷史性重要支撐位時,不要止損。這時應以觀望為宜,但也不要急於抄底搶反彈,需要等待趨勢的最終確認後,再採取進一步動作。
10、當股價嚴重背離價值時,不要止損。熊市中,常會出現非理性的暴跌,在這種泥沙俱下的浪潮中,有部分具有投資或投機價值的個股,會跌到平常可望不可及的低價,這時投資者要有長線持有的耐心,切忌不分青紅皂白的止損。
11、當個股跌到某一位置企穩後,受到市場主流資金的關注,並且有增量資金不斷積極介入,在量能上表現出有效放大的個股,不要止損。
12、根據風險收益比,進行測算,在不考慮自己的盈虧狀況的前提下,如果,按現價買入該股,未來的風險遠遠大於收益,要堅決止損。如果,未來的收益遠遠大於風險,則不要止損。
❾ 股票投資風險的涵義及特徵
股票投資風險的控制
股票投資風險具有明顯的兩重性,即它的存在是客觀的、絕對的,又是主觀的、相對的;它既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又是可以控制的。投資者對股票風險的控制就是針對風險的這兩重性,運用一系列投資策略和技術手段把承受風險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1)風險控制的基本原則
風險控制的目標包括確定風險控制的具體對象(基本因素風險、行業風險、企業風險、市場風險等)和風險控制的程度兩層涵義。投資者如何確定自己的目標取決於自己的主觀投資動機,也決定於股票的客觀屬性。在對風險控制的目標作出選擇之後,接下來要做的是確定風險控制的原則。根據人們多年積累的經驗,控制風險可以遵循四大原則,即迴避風險、減少風險、留置風險和共擔(分散)風險。
① 迴避風險原則。所謂迴避風險是指事先預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分析和判斷風險產生的條件和因素,在經濟活動中設法避開它或改變行為的方向。在股票投資中的具體做法是:放棄對風險性較大的股票的投資,轉而投資其他金融資產或不動產,或改變直接參與股票投資的做法,求助於共同基金,間接進入市場等等。相對來說,迴避風險原則是一種比較消極和保守的控制風險的原則。
② 減少風險原則。減少風險原則是指人們在從事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不因風險的存在而放棄既定的目標,而是採取各種措施和手段設法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減輕可能承受的經濟損失。在股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在已經了解到投資於股票有風險的前提下,一方面,不放棄股票投資動機;另一方面,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努力抑制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削弱風險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獲得較豐厚的風險投資收益。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這是一種進取性的、積極的風險控制原則。
③ 留置風險原則。這是指在風險已經發生或已經知道風險無法避免和轉移的情況下,正視現實,從長遠利益和總體利益出發,將風險承受下來,並設法把風險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確定承受風險的度,在股價下跌,自己已經虧損的情況下,果斷"割肉斬倉"、"停損",自我調整。
④ 共擔(分散)風險原則。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藉助於各種形式的投資群體合夥參與股票投資,以共同分擔投資風險。這是一種比較保守的風險控制原則。它使投資者承受風險的壓力減弱了,但獲得高收益的機會也少了,遵循這種原則的投資者一般只能得到平均收益。
(2)風險控制計劃
投資者確定了風險控制的目標與風險控制原則後,就應當依據既定的原則制定一套具體的風險控制計劃以便減少行為的盲目性,確保控制風險的目標得以實現。風險控制計劃與投資計劃通常是合並在一起的。有了如何更多地賺取收益的計劃,就有了如何更少地承受風險的方案。投資計劃是落實風險控制原則和實現風險控制目標的必要條件,同時,它又受後兩者制約。現有的投資計劃具體形式雖然很多,但大體上可以歸為三類:一類是趨勢投資計劃;一類為公式投資計劃;一類為保本或停損投資計劃。
① 趨勢投資計劃。這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計劃,適用於長期投資者。這種投資計劃主要以道氏理論為基礎,認為投資者在一種市場趨勢形成時,應保持自己的投資地位,待主要趨勢逆轉的訊號出現時,再改變投資地位,市場主要趨勢不斷變動,投資者可以順勢而動,以取得長期投資收益。
趨勢投資計劃的另一個典型代表是哈奇計劃,又稱"百分之十投資計劃",它是由美國著名投資家哈奇先生發明的。
其基本內容是:投資者對某段時期(通常以月為單位)股票價格平均值與上段時期的最高值或最低值進行比較,平均值高於最高值10%時賣出,低於最低值10%時買進,其中月平均值採用周平均值之和的算術平均數計算。
② 公式投資計劃。這是一種按照定式投資的計劃。它遵循減少風險、分散風險和轉移風險等風險控制原則,利用不同種類股票的短期市場價格波動控制風險,獲取收益。具體有等級投資計劃、平均成本投資計劃、固定金額投資計劃、固定比率投資計劃、可變比率投資計劃等。這些計劃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基本相同,主要特點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各種方式都把資金分為兩部分,即進取性投資和保護性投資。前者投資於價格波動比較大的股票,其收益率一般比較高,風險也比較大;後者投資於股價比較穩定的股票或投資基金,收益平穩,風險也比較低。
第二,在兩種資金之間確定一個恰當的比率,並隨著股價的變化,按照定式對兩者的比率進行調整,使兩者的搭配能滿足預期的收益水平和風險控制目標。
第三,投資者根據市場價格水平的變化,機械地進行股票買賣活動。
③ 保本或停損投資計劃。保本或停損投資計劃是投資者在股市前途莫測、股價動盪不定時,為了避免或減輕投資本金損失,遵循留置風險的原則所採取的一類投資計劃。主要有兩種具體形式:一是保本投資計劃;另一是攤平投資計劃。
(3)風險控制的基本措施
在確定了風險控制的原則和計劃之後,採取什麼樣的具體控制措施,就成了投資者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① 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幾乎所有的投資者在投資股市之前,總是認為自己會取得成功,然而,事實卻往往並不遂人願,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投資者自我認識和評價上出現了偏差。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關鍵是要客觀地分析自己以下幾方面的准確情況:一是投資動機;二是資金實力;三是股票投資知識和閱歷;四是心理素質。這四個因素綜合在一起,決定了投資者是否該參與投資活動以及對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投資者必須按照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力來決定自己的投資行為和投資組合,才能避免虧本給自己造成的嚴重打擊,不再出現前幾年上海某股民購買延中股票後因帳面虧損3000元而自殺身亡的悲劇。
② 充分及時掌握各種股票信息。信息對股市的重要性就如同氧氣對於人一般,充分及時掌握各種股票信息是投資成功的法寶。掌握信息的關鍵在於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涉及到股市的信息范圍很廣,有反映系統性風險的宏觀信息(如總體社會政治、經濟、金融狀況信息)和反映系統性風險的微觀信息(如上市公司經營狀況信息、股市交易與價格信息、證券管理信息等)。投資者可以針對自己的投資目的或風險控制目標,有選擇地收集各種信息,收集的途徑主要有:新聞媒體、企業正式發布的各種資料、交易所信息網路、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專業書籍等;收集到各種信息以後,投資者還應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判斷信息的准確性以及可能對股市產生的影響;最後,利用已掌握的信息,作出自己的投資決策。在這過程中,信息的准確與否十分重要,否則不僅不能規避風險,反而會加大風險,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上海股市中出現過的"廣華事件"就是由於我國一家權威證券報紙刊登不準確消息,誤導投資者造成的。
③ 培養市場感覺。所謂"市場感覺"是指投資者對股票市場上影響價格和投資收益的不確定因素的敏感程度以及正確判斷這些因素變動方向的"靈感"。市場感覺好的人,善於抓住戰機,從市場上每一細小的變化中揣摩價格趨勢變動的信號,或盈利,或停損;市場感覺不好的人,機會擺在眼前,也可能熟視無睹,任其溜掉,甚至於因此而蒙受經濟損失。要培養良好的市場感覺。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逐步積累經驗並加以靈活運用,同時要有耐心,經常進行投資模擬試驗,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
(4)風險控制的技巧
① 技術分析法。所謂技術分析,是指投資者根據股票的市場價格和交易量變動的趨勢及兩者之間的聯系,對市場未來行情作出預測,擇機買賣股票以期免受價格下跌造成的損失並謀取投資收益,這種技能的主要依據是統計數據和圖表。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是道氏理論,主要工具有價格走勢圖表、移動平均線、乖離率、相對強弱指標(RSI)、騰落線(ADL)、成交量分析(OBV)、價量經驗法則等。
② 投資組合法。這是最能體現分散風險原則的投資技巧。投資組合又稱資產組合或資產搭配,是指投資者將資金同時投入收益、風險、期限都不相同的若干種資產上,藉助資產多樣化效應,分散單個資產風險進而減少所承受的投資總風險。有效的投資組合應當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即所選擇的各類資產,其風險可以部分地互相沖抵;在投資總額一定的前提下,其預期收益與其他組合相同,但可能承受的風險比其他投資組合小;投資總額一定,其風險程度與其他投資組合相同,但預期的收益較其他投資組合高。為了使自己所進行的投資組合滿足這三個條件,投資者應當使投資多元化。
投資多元化包括股票品種多元化、投資區域多元化和購買時間多元化。
③ 期貨、期權交易。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是一種新的金融交易品種,運用股票指數期貨進行保值交易的話,可以為投資者大大地減少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