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汉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的地位
武汉,简称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常住人口858万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为112万(2007年8月),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两岸,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属华中地区的最大都市,中国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邮政编码:430000 区号:027。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在清代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规模最大的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故武汉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武汉也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得名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盛况。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❷ 武汉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全国的地位
武汉,简称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常住人口858万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为112万(2007年8月),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两岸,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属华中地区的最大都市,中国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邮政编码:430000 区号:027。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在清代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规模最大的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故武汉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武汉也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得名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盛况。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❸ 中国十大繁华城市排名
中国大陆最繁华的十大城市
1:香港
香港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连续21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 香港素以优良治安、自由经济、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而闻名于世,素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2 :台北
以台北为中心与周边市镇所连结而成台北都会区,是台湾人口最多的都会区;其作为台北都会区的发展核心,台北是台湾的核心城市,全岛规模最大的公司、企业、银行、商店均总部设在这里。
3 :上海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2014年上海GDP总量居中国城市第一,亚洲第二。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4: 高雄
高雄市,是中国台湾的“直辖市”。位于台湾本岛西南部,由原高雄直辖市与台湾省高雄县于2010年12月25日合并而来。市中心位于东经120°19'32",北纬22°37'29"。其辖域东北至中央山脉以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岛、中洲岛,以及东沙群岛。顺时针方向与台南市、嘉义县、南投县、花莲县、台东县、屏东县等县市相邻。
5 :北京
北京(Beijing),简称京,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6: 广州
广州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之称。
7 : 深圳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
8 : 天津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
9: 苏州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0: 重庆
重庆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过境72小时内免签,进口整车、水果、肉类等口岸。
❹ 历史上的武汉究竟有多么繁华
明朝时期,由于汉水改道,形成了汉口镇,并且后来居上,成为武汉地区最重要的部分,到了明末清初,汉口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为“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为“四大名镇”,成为楚中之地最繁盛的城市。
❺ 武汉在中国是什么地位
武汉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少有的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交通枢纽。
航空:武汉的天河国际机场离市区有25分钟的车程,机场每小时都有一班车发往市区的长途汽车站(就在汉口火车站附近),反之亦然,票价15元。民航每天都有直达北京、上海、南京、郑州、广州、南昌、福州、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及世界各大城市的航班。
船运:武汉是我国长江沿岸最大的中转港之一,上游至重庆、下游至上海都有定班客轮往返。由于船运速度较慢,近年来乘船去武汉的旅客已明显较少,因而现在的客轮班次也减少了很多,如果要乘长江客船的话最好问清情况。
铁路:武汉距北京1209公里,离广州1104公里,每天在这里进出的快车有30列以上。市内的大部分列车都由汉口站和武昌站发出,在买好车票后一定要仔细看清楚票上注明的是从哪个车站上车的。附武汉简明列车时刻表,)。
公路: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铁路京广线、襄渝线、焦柳线、汉丹线和武大线交织通往全国各地。公路也四通八达。
市内交通:汉口、汉阳和武昌分别被江汉大桥、二桥、三桥、四桥以及长江大桥、二桥连接了起来,使得人们在三镇之间往来方便了很多;当地还开通了一些旅游专线车,将主要的景点都网罗了进去,如果你想省钱的话,可以找这种车坐,但是时间较长,因为站站都停。比较好的有旅游一号线,到达武汉的大部分景点。
武汉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三国时,武汉东湖附近曾是刘备、孙权、曹操进行军事、政治活动的场所,现在留下的有刘备郊天台、吴王庙、曹操庙、洪山宝塔等古建筑。
武汉自然风光独特,四季气候分明,拥有大都市罕有的100多个湖泊和众多山峦;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武汉长江大桥早已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想起当年伟人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中国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誉。登楼远眺,江城景色尽收眼底,令人流连忘返。
东湖是武汉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位于武汉市郊,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五倍,东湖盛产多种淡水鱼,其中以武昌鱼最为名贵。游人来到这里既可游览美景,还可品尝一下当地的美味。
新近开放的洪山广场,无疑是武汉眼下最美丽、最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您可以尽情地徜徉在绿地、浮雕、鸽群中。不过,这里的夜晚是最迷人,五彩的喷泉、温馨的灯光、飘荡的音乐、会让您陶醉的武汉之旅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武汉现已发展为中国中部地区工业、金融、商业、科学、文化教育中心。而今随着长江沿岸的开放开发,武汉将建设成为集现代化钢铁、汽车、商贸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国际性城市
❻ 武汉在全国的地位
1、地理区位
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中国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四季气候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1℃;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长达135天。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极端气温最高44.5℃,最低-18℃.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050~12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240天。
3、行政区划
武汉市辖江岸(07)、江汉(08)、硚口(09)、汉阳(10)、武昌(11)、青山(12)、洪山(06)、蔡甸(03)、江夏(05)、黄陂(01)、新洲(13)、东西湖(02)、汉南(04)13个区。前7个为中心城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4、自然资源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全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全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5、财政金融
概况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武”字头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1959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国第四位[2],这一位次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沿海开放战略,加之自身思想观念的落后,改革步伐缓慢,地处中部腹地的武汉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很多城市超过,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有所转变,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
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之一。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另外,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
金融商贸
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武汉的主要金融指标均处于前列。截至2009年8月,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有汉口银行、长江证券、合众人寿、交银国际信托、天风证券等5家,已有20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在武汉设有营业机构,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武汉的营业网点均超过100家,武汉的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同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唯一设在中部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负责管辖湖北、湖南、江西三省[5]。依托武汉市金融业现有基础以及未来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湖北省及武汉市计划将武汉打造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周边省份的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武汉城市圈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打造“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又称“1+8”,即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湖北9市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门承诺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2007年12月,中央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国家“两型”特区。
6、交通运输
九省通衢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
公路
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
国道\省道: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天河机场高速公路,天河机场第二机场高速(09年开建),武汉外环线高速公路,汉蔡高速,汉宜高速,和左高速(在建),汉洪高速,硚孝高速(09年开建),岱黄高速,汉麻高速,武英高速,青郑高速,武黄高速,武汉三环线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武汉内环线,武汉二环线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快速路。武汉正在积极建设武汉中心城区至武汉绕城公路(武汉外环线)卫星城镇及远城区“半小时交通圈”、武汉至8+1中的8个城市“1小时交通圈”、武汉至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
铁路
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沪汉蓉铁路、京港高铁交汇处。京广铁路穿城而过,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京港铁路客运专线)、石武铁路客运专线(京港铁路客运专线)、汉宜快速铁路(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以及武汉至鄂州-黄石,武汉至孝感,武汉至黄冈和武汉至咸宁的4条城际铁路在建。
航空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武汉先后曾有过三个客运机场:南湖机场、王家墩机场、天河国际机场,在南湖机场迁往天河国际机场后,武汉也曾出现一座城市两个客运机场同时使用的情况。其后因武汉市城市开发的需要和航空业务的发展,原在王家墩机场运营的武汉航空公司(现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也迁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
水运
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是华中第一大港。有汉南纱帽港、杨泗港、武汉港、阳逻港等。武汉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
桥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桥梁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长江四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隧道、武汉长江二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长江七桥、在建)、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长江五桥)共五座公路长江大桥、两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和一座长江隧道,并正在规划建设阳泗港过江通道。汉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外环汉水桥、沪汉蓉铁路桥(在建)、长丰桥、知音桥(武汉江汉二桥)、铁路桥、月湖桥、武汉江汉一桥、晴川桥共六座公路桥和两座铁路桥,09年武汉将开始建设汉江三官大桥,这也是武汉汉江上第九座大桥以及鹦鹉洲长江大桥(长江八桥)。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08年年底建成通车。并且武汉还拥有众多立交桥,由于武汉市政府要求建设武汉30分钟畅通工程,从07年起,武汉的立交桥建设进入高峰。
武汉过江隧道
武汉长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调试运行通车。之后,逐步完善隧道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整理竣工验收有关资料,“长江第一隧”于2011年方可正式通车运行)。
❼ 武汉是中国第几大城市
武汉是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常住人口978万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华中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
武汉是中国六个特大城市之一,另外五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
重庆升为直辖市后单纯讲面积比另外三个直辖市加一起还大,但是目前的城市经济影响力还局限于西南一隅。
(7)武汉在全国的繁华程度扩展阅读:
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武汉应略如纽约、伦敦之大”。辛亥首义成功,孙中山先生称“武昌一呼,四方响应”。武汉会战时期,全国各地响起“保卫大武汉”的口号,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20世纪初期,武汉一度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大武汉”与“大上海”交相辉映,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两座曾被冠以“大”的都市。
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于1927年合并而成的武汉市,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被称为九省通衢;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文化中心,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如今武汉正以“复兴大武汉”为目标,重返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武汉市郊的盘龙城遗址,作为武汉建城开端,距今有3500年历史,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自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
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更与上海并驾齐驱,成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大武汉确有其大。登上黄鹤楼,极目楚天,武汉之大气大势尽收眼底:两江交汇,龟蛇相望,三镇鼎立,大江东去。武汉市域之浩荡,气势之磅礴,不可不谓之大。
然而,在这座庞大的城市里生活着的人们从不以“大武汉”自居,开放包容、善良豪爽的武汉人永远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❽ 想要一个全国大城市繁华程度的排名
1.上海
这座21世纪中国最受宠爱的城市,其释放的巨大经济活力令人吃惊。上海被喻为中国再次经济起飞的龙头,或者是箭尖,人们寄希望于它能引领起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航船。
上海有中国城市里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好的地方政府,有最便利的区位和运输优势,也聚集着中国素质最高的一批白领阶层。上海是经理人的绝佳诞生地,一个标准的上海产的经理人,应该是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或者哈佛,在跨国公司美国总部呆过,在麦肯锡等咨询公司做过,然后回国任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或者首代。
尽管上海的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吸纳能力与北京相比稍逊一筹,但其整体商业和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争夺优秀人才方面魅力独具。而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人才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成为跨国公司中国区和亚太区总部的新的选择地,上海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浦江东岸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知识最密集的高科技聚集地,而其崛起的速度同样令人惊骇。
总人口:1341.8万人
高校数量:57所
科研人才数:3.5万人
科研成果情况: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08项
高新企业数:1916家
技术交易: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73万项;合同金额142.78亿元。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22374件
全市GDP:6160亿元
GDP增速:11.8%
著名高校有: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3亿
2.北京
北京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传统居住地,在这个城市里,有中国最密集的大学群和科研院所。仅仅一所北大、一所清华已经证明了这个城市不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传统。在外省人眼中,北京代表着一座城市所能拥有的宽广胸怀和容纳度,尽管北京的户籍制度改革落后于上海和广州,但这并不妨碍307.6万外省人在2003年仍然选择在这里生活、创业。
所有繁华的大城市都有不适合居住的一些特征,比如拥挤、嘈杂、污染和交通不便;而北京尤其在这些方面令人心怀不满。但是,重视政府关系和商业环境的跨国公司在过去的20年里,仍坚持把中国区总部设立于此,因此,北京在人才竞夺能力方面仍显现出令其它城市胆寒的特质。
总人口:1456.4万
高校情况:73所
科研人才数:27.4万人
技术交易:技术合同登记32173项,成交总金额265.4亿元,技术交易额226.6亿元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17003件
全市GDP:3611.9亿元
GDP增速:10.5%
著名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57.5亿元
3.广州
广州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毗邻香港的特殊地位,在吸引港资和三来一补中,广州及其周边地区迅速流动起大量资本。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活跃的私营经济又使得广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受惠的地区。但是,商业贸易的发达和低层次制造业的繁荣未能支撑广州进一步的发展,在对高级人才的竞夺能力方面,广州明显不如上海和北京,甚至不如深圳。
总人口:994.30万
高校数量:44所
科研人才数:1.79万人
高新企业数:270家
技术交易:广州地区共认定技术合同4324项,合同金额31.644亿元。
全市GDP:3466.63亿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40亿元
4.深圳
深圳曾被誉为中国最有希望的现代化城市,它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模式进行建设的。一张小小的边防证,让所有进出该城市的人都对其“特区”身份印象深刻。这座移民城市,曾经在很短时间内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灵活的政策,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使其成为新兴企业的创业首选地。
但是今天,深圳面临着找不到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定位困惑,城市整体商业环境的先发优势已被赶超,而金融之城的地位又受到了上海的威胁,深圳的人才竞争力已被大大削弱。
总人口:557.41万
高校数量:42家(含高校驻深分校)
科研人才数:全年共引进户籍人才3万余人,海外留学生1200多人
高新企业数:673家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2361件
全市GDP:2860.51亿元
GDP增速:17.3%
著名高校有:深圳大学等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18亿元
5.苏州
闲适、优美的园林城市苏州,因中国与新加坡共建的苏州工业园而成为中国新的高科技制造业聚集地,苏州工业园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最成功的开发区建设的范例。这里有着中国素质最高的产业工人,并成为苏南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明星。
总人口:590.97万人
高校数量:17所
科研成果情况:全市组织实施科技项目437项,147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高新企业数:555家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60亿元
全市GDP:2802亿元
GDP增速:18.0%
著名高校有:苏州大学等
6.杭州
杭州首先是中国最佳人居城市的范例。江南才俊的经济创造能力在这个城市得以集中表现,自南宋以来,浙江就是国家最稳定的财税之源,这里富饶而优美。浙江私营经济的发达,又使得杭州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地区经济活动的重镇,虽近邻上海,仍无掩其光彩。
总人口:642.78万
高校数量:35所
科研成果情况:省级科技进步奖25项
高新企业数:506家
技术交易: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2286项,成交额42.75亿元
专利:申请专利3400件
全市GDP:2090亿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浙江大学等
7.天津
天津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比北京低廉得多的劳动力,而且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较早形成了集聚优势。一个摩托罗拉成就了天津此前10多年的辉煌,而现在,是三星电子。但是天津的光芒多少还是被北京所遮蔽,毫无疑问,一个地区最多只能有一个“区域中心”,尴尬的天津,因与北京比邻而在人才竞夺能力方面,甚至输于深圳、苏州、东莞等二线城市。
总人口:1011.30万人
高校数量:37所
科研人才数:48.1万
科研成果情况:全年取得市级科技成果1203项、属于国际领先水平59项
高新企业数:4000家
技术交易:签订技术合同7278项,合同成交额42亿元
全市GDP:2386.94亿元
GDP增速:14.5%
著名高校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
8.成都
成都盛开在四川盆地上。从李冰造都江堰起,这里就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名城。川中多才俊,成都傲然于重庆、昆明、贵阳等城市之外。它成为跨国公司在考虑西部据点时的首选之城。但是,现代化的断裂感也在成都表现得更为明显,与长江流域的龙头上海相比,成都与之仿佛还相错一个年代。
总人口:1044.3万人
高校数量:60所
科研成果情况:年内新上科技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级146项,省级95项
高新企业数:165家
专利:申请专利4169件
全市GDP:1870.8亿元
GDP增速:13.0%
著名高校有:四川大学等
科技投资情况:117亿元
9.武汉
武汉的区位优势相比郑州、长沙这几个中部城市来说,更为明显。而且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起步较早,并且高校集中,经济活动也相对发达。但是,武汉整体商业环境与中国一线城市的差距,使得这座人才充裕的城市却未能在人才吸纳能力、竞夺能力和人才创造能力方面表现优异。
总人口:781.19万
高校数量:48所
科研成果情况:260项
高新企业数:1751家
技术交易:全年技术市场成交技术合同2963项,合同成交额30.31亿元
全市GDP:1680亿元
GDP增速:12.1%
著名高校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
科技投资情况:2.43亿元
10.东莞
东莞令人奇怪的地方是,这座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关系的城市,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制造能力,并未因中国出现多经济中心而衰落。与人们想象中的“血汗工厂”不同,东莞的城市综合薪酬竞争力位居前列,在所调研城市中排第5.难能可贵。
但是,要想成为中国的“潜力之都”,东莞还必须考虑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培育本地名牌企业之途。
总人口:158.96万人
高校情况:5所
科研人才数:12.49万人
高新企业数: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0家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0亿元
技术交易:全年签订各类技术贸易合同58项,技术合同金额700万元,技术交易额680万元
专利:2858件
全市GDP:947.53亿元
GDP增速:19.5%
科技投资情况: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3.73亿元
❾ 武汉在中国是什么样的地位
1、地理区位
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中国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四季气候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1℃;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长达135天。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极端气温最高44.5℃,最低-18℃.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050~12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240天。
3、行政区划
武汉市辖江岸(07)、江汉(08)、硚口(09)、汉阳(10)、武昌(11)、青山(12)、洪山(06)、蔡甸(03)、江夏(05)、黄陂(01)、新洲(13)、东西湖(02)、汉南(04)13个区。前7个为中心城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4、自然资源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全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全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5、财政金融
概况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武”字头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1959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国第四位[2],这一位次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沿海开放战略,加之自身思想观念的落后,改革步伐缓慢,地处中部腹地的武汉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很多城市超过,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有所转变,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
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之一。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另外,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
金融商贸
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武汉的主要金融指标均处于前列。截至2009年8月,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有汉口银行、长江证券、合众人寿、交银国际信托、天风证券等5家,已有20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在武汉设有营业机构,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武汉的营业网点均超过100家,武汉的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同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唯一设在中部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负责管辖湖北、湖南、江西三省[5]。依托武汉市金融业现有基础以及未来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湖北省及武汉市计划将武汉打造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周边省份的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武汉城市圈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打造“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又称“1+8”,即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湖北9市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门承诺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2007年12月,中央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国家“两型”特区。
6、交通运输
九省通衢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
公路
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
国道\省道: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天河机场高速公路,天河机场第二机场高速(09年开建),武汉外环线高速公路,汉蔡高速,汉宜高速,和左高速(在建),汉洪高速,硚孝高速(09年开建),岱黄高速,汉麻高速,武英高速,青郑高速,武黄高速,武汉三环线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武汉内环线,武汉二环线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快速路。武汉正在积极建设武汉中心城区至武汉绕城公路(武汉外环线)卫星城镇及远城区“半小时交通圈”、武汉至8+1中的8个城市“1小时交通圈”、武汉至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
铁路
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沪汉蓉铁路、京港高铁交汇处。京广铁路穿城而过,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京港铁路客运专线)、石武铁路客运专线(京港铁路客运专线)、汉宜快速铁路(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以及武汉至鄂州-黄石,武汉至孝感,武汉至黄冈和武汉至咸宁的4条城际铁路在建。
航空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武汉先后曾有过三个客运机场:南湖机场、王家墩机场、天河国际机场,在南湖机场迁往天河国际机场后,武汉也曾出现一座城市两个客运机场同时使用的情况。其后因武汉市城市开发的需要和航空业务的发展,原在王家墩机场运营的武汉航空公司(现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也迁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
水运
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是华中第一大港。有汉南纱帽港、杨泗港、武汉港、阳逻港等。武汉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
桥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桥梁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长江四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隧道、武汉长江二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长江七桥、在建)、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长江五桥)共五座公路长江大桥、两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和一座长江隧道,并正在规划建设阳泗港过江通道。汉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外环汉水桥、沪汉蓉铁路桥(在建)、长丰桥、知音桥(武汉江汉二桥)、铁路桥、月湖桥、武汉江汉一桥、晴川桥共六座公路桥和两座铁路桥,09年武汉将开始建设汉江三官大桥,这也是武汉汉江上第九座大桥以及鹦鹉洲长江大桥(长江八桥)。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08年年底建成通车。并且武汉还拥有众多立交桥,由于武汉市政府要求建设武汉30分钟畅通工程,从07年起,武汉的立交桥建设进入高峰。
武汉过江隧道
武汉长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调试运行通车。之后,逐步完善隧道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整理竣工验收有关资料,“长江第一隧”于2011年方可正式通车运行)。
7、方言
武汉地处中部地区,各种方言交汇形成了特别的武汉话。武汉话是大部分武汉城区居民的母语,也通行于整个武汉市乃至武汉城市圈。武汉话在方言学的分类系谱上,属于官话方言(又叫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与成都方言、重庆方言、贵州方言等同属一个系谱,也是西南官话地理分布上的最东端,东南端被临界的湘方言、赣方言、官话江淮方言等所包围。
近年,普通话极为强烈地影响武汉话,致使武汉方言较有特色的语音、语法、词汇现象大幅被普通话所取代,形成新的武汉话,这在高校密集的地区尤为普遍。新的武汉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改变调值的普通话。武汉艺术家夏雨田用“办事脑子灵,说话喉咙喳”来形容武汉话。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广,普通话开始影响武汉话的语音。同时,武汉还有“弯管子普通话”,即把武汉话套上普通话的声调,这种语言通常是调侃而用。武汉有电视台开辟了方言节目,比如“新闻故事会”和“都市茶座”“阿星笑长开讲”等。
8、美食小吃
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把吃早饭称为“过早”。早饭对于武汉人来说一向都很重要,所以过早一向都是内容丰富,品种繁多。热干面是武汉一大特色。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湖北江河湖泊众多,水产极为丰富,所以武汉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鱼便是因为1958年毛泽东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也是武汉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热干面、面窝、米耙粑、鱼汁糊粉、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水饺、馄饨、糯米鸡、豆皮、散子、油墩、精武路鸭脖子、汤包、烤红薯、糯米包油条、酥饺、糍粑、剁馍、苕面窝、细粉、宽粉、汤面、清酒、蛋酒、豆浆、鸡冠饺、炒面、炒粉、炒花饭、小张烤鱼、清蒸武昌鱼、鱼香肉丝、瓦罐鸡汤武汉名小吃还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谈炎记--水饺,顺香居--烧梅,福庆和--牛肉米粉,五芳斋--汤圆,小桃园--煨汤,老谦记--牛肉豆丝,面窝,田启恒--糊汤粉,新农特色牛骨头,民生全科小汤圆,福庆和米粉,雅园湖南米粉,楚宝桂花赤豆汤,宝庆牛肉面,一品香大包,老会宾五叶梅,橘颂饼,东坡饼,油香,发米粑,什锦豆腐脑,凉粉凉面,炒良乡栗子,冲糯米粉,炒白果(即银杏果)武汉风味小吃还有炸油饼、油条、蒸饺、煎包、酱肉包子、欢喜坨、年糕、糯米、糯米包、米酒等。
9、了解武汉●武汉是一座具有35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全国建城最早的特大城市。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城市,拥有800万人口和8,494平方公里的土地。
●武汉雄踞长江中游,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地理格局。
●武汉地处中国腹地,是全国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电信的重要枢纽。
●武汉是中国著名的江城和水城,水城总面积达2187平方公里。
●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里。
●武汉是白云黄鹤留佳话的故乡。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
●武汉是中国近代博览会发源地。
●武汉是推翻封建王朝而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武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武汉是被联合国列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城市。
●武汉是“中国光谷”高科技光电技术产品生产的发源地。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工业、金融、商业、科研和文化教育中心。
❿ 武汉最繁华地带在哪里
武汉很奇怪的,城市是一个个中心组合起来的,每个地区都有个自己的繁华地带,但是都不是很大,所以关于武汉的市中心一直很有争议的,目前来说比较公认的都有两个,一个是武汉广场,一个是洪山广场。繁华地带嘛,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
武汉广场,周边包括,武汉广场,武汉国际广场,世贸广场,庄胜崇光广场,协和医院,中山公园,新世界百货,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华美达天禄酒店,是最多人认可的武汉市中心所在。
新华路建设大道,武汉高楼最多的低端,330米的武汉最高楼民生银行大厦就在这里,周边的新世界国贸大厦,建银大厦都是200米高以上的大楼,还有武汉广电大楼,瑞通大厦,武汉市图书馆,香格里拉大饭店等,是武汉商务中心
江汉路商圈,武汉老城区的中心,是武汉民国和清朝末年时的市中心,一直到八十年代都是武汉市的市中心的,也是目前武汉市的商业中心,是原来的租界区和华人区的分界处,十九世纪末就开始繁盛非常,现在那里遍布民国老楼,和上海外滩类似,大洋百货,王府井百货,新世界百货,中心百货,佳丽广场,民众乐园购物中心非常集中。江汉路步行街是武汉乃至全国最大的步行街之一。江汉路附近的景物也非常多,武汉的标志性建筑江汉关大楼就在江汉路的末端,汉口江滩也在江汉路附近,武汉租界区就挨着江汉路。
司门口商圈,这个是以前武昌的商业中心,闲杂是平民商业街,黄鹤楼,户部巷小吃街都在哪,武汉长江大桥也是从那里横跨而过的。
街道口商圈,就是从亚贸广场到广埠屯一带,主要分布大量沿街的专卖店,还有群光广场,新世界报货,流式视窗百货等,广埠屯是武汉最大的电脑城,周边全部是买电脑的,平时十分热闹
光谷广场,武汉市最新的中心城区,规划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