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展阅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
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几十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而且是其忠诚的奉行者。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
201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深刻地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性贡献和重大现实意义。
习主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包容开放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在国家利益中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是独立行使国家权利的前提。
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政府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写入了双方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从而使五项原则首次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条约上成为发展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
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1978年8月,中日两国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和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也都提出,要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D. 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一、内容
在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来在措辞上作了修改,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二、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也表明中国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
2、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3、几十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展阅读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基础就是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他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着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周恩来的发言当场获得绝大多数国家代表的赞同,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大会重新回到求同存异的轨道上来。
随后,中国代表团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各国代表团举行广泛的谅解性会晤,推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吸收中国代表团的建议,形成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体现和引申。
亚非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朋友,人们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新中国的形象,增强了对新中国的了解和信任。会后,新的外交局面迅速打开,有近30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共同接受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E.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在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互相尊重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来1954年6月在措辞上作了修改,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具有国际强行法性质,对国际事务具有普遍约束指导作用 。
(2)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完善了国际法原则体系 。
(3)为国与国交往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行为准则。
(4)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准则。
(5)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武装军事干涉内政行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