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程长庚的艺术特色
程长庚出科于徽班,自然他所学的同样具有徽班演员的特点,那就是文武昆乱不挡,十门角色都能拿起来。由于他有这样扎实的根底,所以能演剧目十分丰富,不仅老生本工的正副角色,他都会,而且武生戏、净角戏也都能演。即以他的靠把戏来说,五种颜色靠戏的角色,他都能演。
程长庚唱腔,脱胎于“徽调”,取法于楚调,兼收昆曲、山陕梆子诸腔之长,溶汇为“皮黄调”,却以徽音为主。当时称徽派。倦游逸叟在《梨园旧话》中说他“乱弹唱乙字调,穿云裂石,余音绕梁而高亢之中又别具沉雄之致”。他的嗓音内行话叫“脑后音”,他讲求字正腔圆,不事花哨,直腔直调,沉雄爽朗。他的唱和念法,是柔寓于刚;发声吐字,安徽的乡音土味较浓。
程长庚的做工身段,一招一式,都是遵循老徽班演法,绝不稍逾规矩。他的投袖(单投袖),扬袖、捋髯等小身段,也无不讲求“端凝肃穆”。他的表演善于体察人物的性格、身份,注重表现其气质、神采,做功身段沉稳凝重。
B. 程长庚在创造京剧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程长庚,名椿,号荣椿,乳名长庚。道光年间入京。幼年在徽班(三庆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程先生文武功底扎实,所以能演剧目十分丰富。程长庚唱腔,脱胎于“徽调”,取法于楚调,兼收昆曲、山陕梆子诸腔之长,溶汇为“皮黄调”,却以徽音为主。当时称徽派。他在晚年,为了培育第二代,曾筹办三庆大科班。京剧老生新三派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等许多后来的京剧名家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程长庚改革剧场陋习,比如站台、养娃娃(即相姑,现在叫男妓之类的)并且不让在演出时叫好,也不让吸烟,否则停止演出。净化了舞台风气。 湖北的“楚班”到北京,常常和“徽班”同台演出。开始称为“皮黄戏”,也就是后来的京剧。当时最有名的演员是老生程长庚,被京剧界奉为元勋。
程先生在世时发生了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告终的“鸦片战争”(1840年)。一生多演出忠义节烈爱国内容的戏的程先生,因英法联军入侵而气的口吐鲜血。从此谢绝舞台,终日闭户不出,郁郁于心。程先生忧国忧民的品德,即是今天看来,也同样是值得人们尊仰和效法的。
C. 京剧鼻祖程长庚详细资料。
程长庚,名椿,谱名程闻檄,一名闻翰,字玉山(一作玉珊),号荣椿,乳名长庚。道光年间入京,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享名后寓所名四箴堂。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清嘉庆十六年农历辛未十月初七日出生于潜山县王河镇程家井,为程氏51代裔孙。幼年在徽班(三庆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清光绪五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亥时殁,葬于彰仪门(今广安门)外石道路旁北侧。 程长庚(1811-1880),清潜山人,名椿,字玉姗,幼时曾入“和盛成”科班学艺,咸丰、同治年间参加四大徽班进京演出,被举为“三庆班” 班主,并长期担任当时戏曲艺人的行会组织“精忠庙”的会首。擅长演老生,艺术上融徽调、汉调、昆腔于一炉,对京剧老生唱腔和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嗓音宏亮,咬词准确,于高亢中又婉转抒情,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尤以《文昭关》、《群英会》、《战长沙》著名,有“活鲁肃”之称,历史上被誉为“京剧鼻祖”。
D. 大老板程长庚的剧情梗概
刚刚成年的程长庚,出于对戏曲的酷爱,不顾父亲的反对,在其表姐张秀妹的支持下毅然弃家而走,离开了安徽老家潜山县程家井去京城学艺。路上,夜宿荒村,巧遇从京城落魄而回的当年大红大紫的老生杨玉雄,杨已病魔缠身、奄奄一息。正直善良的长庚不忍见他客死他乡,将他护送回老家潜山县,杨玉雄感念救命之恩,收程为徒,身带重病仍传授技艺。
回家以后,长庚向父亲谎称去县里求学,在秀妹掩护下进县城偷偷向杨学艺,从而打下了深厚的功底。这使他明白了,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在师承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进取。谁知事发败露,程父大怒,痛斥杨玉雄,杨于悲痛中死去,长庚亦被父囚禁,并逼其成亲,长庚学艺的志向已定,终于在秀妹的帮助下逃出家门,掩埋了师父的遗体,与秀妹双双闯到京城,投奔在京城“三庆班”打鼓的舅舅张洪喜门下。然而,命运并未向他敞开幸运的大门,他的才能尚未被人认识,他被班主拒之门外。但他并未灰心,依然勤学苦练,在小树林练功时偶遇在宫里当差的闵七爷,其人深谙音律,慧眼识人,向“三庆”陈班主力荐长庚,终使长庚进了“三庆班”。但进班以后,他只是跑跑龙套,长庚不甘寂寞。
一次,在只有一句念白的情况下,得以施展绝技一鸣惊人,却遭到了头牌老生李双福和青衣屈艳玲的忌妒,在长庚第一次担任主角时,设计将长庚骗至妓院而误了戏,引起轩然大波。秀妹伤心已极,张洪喜痛打了长庚,当得知真情以后,秀妹赶到闵府为其鸣冤,闵七爷竟破例为长庚一人办了一次堂会,遍请梨园名流听长庚的《文昭关》,使其名声大震。李、屈二人一计不成又生二计,在长庚上台演出前,二人做了手脚,使长庚摔倒在台上,长庚并不知底细,悔恨交加弃班而走,返回家乡继续苦练,以谋东山再起。其父却临其成婚,其时,长庚与秀妹已深深相爱,可在父亲和女方的万般逼迫下不得已和史云竹成了亲。长庚心中只有秀妹,未与史云竹同房,每日出游拜师学艺。
闵七爷南方公干,特意绕道潜山,荐长庚去找当时红极一时的红生戏泰斗米喜子拜师学艺,长庚再次离家出走拜在米之名下。经高人指点,长庚技艺大进,渐趋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两年后随米喜子进京搭班,米喜子为了提掖后进,特意让出一场叫长庚代演,台下戏迷大乱,褒贬不一,竟至动手打起群架。经米喜子出面才得平息。
大老板程长庚的名字一时红遍京城,惊动了微服出游的咸丰帝。他听了长庚的戏,胜赞程长庚、张二奎、俞三胜为“梨园三杰”。陈班主再次约长庚入了三庆班。长庚始自立门户,陈班主遂将三庆交与长庚隐退而去。闵七爷出面为长庚、秀妹提亲,方知长庚在家乡早已成婚,秀妹悲痛欲绝悄然而去,张洪喜也辞班回了家乡,悄悄将云竹接到了京城,云竹到京才发现秀妹早已投河自尽,洪喜一直瞒着长庚,亦不顾再见长庚,竟不辞而别。长庚痛不欲生,在家中供起了秀妹的灵牌。
长庚亲自主持三庆班,治班严谨,且深知只靠几十出戏是不行的,于是找到卢胜奎编演《三国演义》连台本戏,久演不衰。升平署特任命长庚为四大班的总管兼精忠庙首,统领菊部。班规不准串班儿,长庚以身做则,拒不为都堂姜大人唱堂会,惨遭毒打。幸被闵七爷救出,并荐到宫中为咸丰皇帝唱戏,封了五品顶戴。至此,长庚在事业上达到了顶峰,却遭到李、屈二人忌妒,竟唆使无赖陷害长庚,二人事败终于被开除出戏班,赶出梨园界。
闵七爷上街遇一女子酷似秀妹,跟踪而去竟到了妓院,秀妹百般推脱不肯相见,经几番周折逼得秀妹不得不出来见面。原来秀妹投河却被一徽商相救,给他做了小,而她在妓院不过教戏而已。闵七爷伤感不已,劝其回去,秀妹虽时时思念长庚却不愿再见。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为了保护精忠庙,长庚打了洋人被清兵追捕,中途被一辆马车救走,赶车的竟是女扮男装的秀妹,长庚未认出已年近六十的秀妹,分手后却念念不忘救命之恩,可是再已无处可寻。此时都堂姜大人为请洋人听戏,再次叫长庚唱堂会,长庚怀着满腔愤怒唱了《击鼓骂曹》,却把念白全部改成大骂洋人和卖国官吏。姜大怒,送长庚去兵马司问罪,闵七爷得到秀妹口讯,万般无奈,便冒险假传圣旨救了长庚,却引火烧身被判流刑,长庚赶到恭王府求情,恭王不允,他竟长跪一夜不起,恭王为之动容,答应照应闵七爷。长庚在长城为闵七爷送行,二人痛心疾首而别。
长庚几经周折,心灰意冷。时值国丧,不准动响器,两千梨园弟子无以为生,逼得长庚卖了家产房产,身染重病的秀妹也在暗中帮助长庚。老年多病的张洪喜为了最后看一眼长庚,悄悄进京死在了三庆园内,长庚以儿子身份着重孝为其举丧。秀妹感激涕零却只能在暗中路祭。长庚为了养活戏班同仁,在山穷水尽之时只好到茶馆清唱挣几个小钱,不料竟遇见了早已经商的李双福,发了财的李双福竟用五两银子买了长庚一段唱。
国丧过后闵七爷被赦再见长庚,却已听不惯长庚的唱了,觉得锐意改革的程长庚改的太离谱,已不是程长庚了。长庚万分失落之时,有人报信要见他,见面才知竟是奄奄一息的秀妹,二人倾诉离别之情,秀妹终死在了长庚怀里。长庚回到家乡在师父坟前仰天长叹:“向前走一步为什么这么难!”
二百年后,徽班再次进京纪念演出,京剧已走上了无比辉煌的境界,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是一部电视剧。
E. 程长庚的程长庚的戏德
刘东升
我国戏曲演员,由于社会职业、历史地位与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及作用,遂使他们形成了一种爱国、尊师、助同行的传统美德,同行们管这种美德叫“戏德”。正是由于这种美德的长期沿袭,从而维系了戏曲事业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戏曲艺人的互助与团结,也加强和完善了戏曲艺术家在观众中的美好形象。“梨园泰斗”程长庚,就是具有这种崇高美德的典范。
清道光年间,“执歌坛牛耳”的程长庚,不仅台上技艺精到,而且台下品德卓越。辰穆公在其所著《伶史》中记称,程的品德“虽古时贤宰相,比之亦不及矣!”而其艺术成就,《燕尘菊影录》更说,程是“融昆弋声腔于皮黄中,匠心独运,遂成大观。”台上表演又是“一经出场,不啻现身说教,使观者如面古人,肃然起敬。”尤为可贵的是,“长庚视同行如手足,艺友每遇家资拮据,他便勇解私囊从不吝惜。”而他自己却是“布衣粗食,素资甚微”。作为当时“三庆班”的班主,“四大徽班”的总管,又是“精忠庙”的庙首,还独一无二受过咸丰(文宗)皇帝恩赐的“五品顶戴”,而生活上却极简朴,“终年身着一件旧布蓝衫,犹如乡下教书先生”。清代每遇皇帝去世便要“遏密八音”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此时戏曲艺人几都生活无着,于是,长庚便带领他们到城外小茶馆去唱“清音桌”,得到一点微薄收入他全都归众所有,自己分文不取,却心安理得。
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丧权辱国,与洋人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南京条约”,为此全国人民义愤填膺。这时“长庚痛欲绝”,他从此“谢却歌台,终日闭户不出,郁郁于心”。不唱戏无生活来源,经常寅吃卯粮,食无隔宿,友人劝他“出山权宜,以解燃眉”,他“泫然涕泪曰:‘国蒙奇耻,民遭大辱,吾宁清贫亦不浊富。何忍作乐歌场’!”说完“潸然泪下”。这种忧国忧民,乐善好施的品德,即是今天看来,也同样是值得人们尊仰和效法的。
F. 大老板程长庚的相关内容
戏里戏外该剧是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而摄制的。已故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厉慧良在《大老板程长庚》中份演程长庚的师父米喜子,剧中程长庚要胜过教师米喜子,而程长庚的扮演者姬麒麟无论功力、名望都难胜厉慧良,但根据剧情的需要,厉慧良不仅为姬麒麟设计了一套漂亮的动作,还把自己的戏演得很土,表现得很“无能”。他说:“在这里我是米喜子,我服从剧情需要,服从艺术需要。”
剧中还多次出现《文昭关》和《击鼓骂曹》,都很受大家的欢迎。
另附一段剧中对白:
(程长庚和资深戏迷闵七爷一番对话)
闵:你越唱越不像程长庚了
程:我就是程长庚
闵:那也不能胡唱,得按规矩来
程:规矩是我定的啊!
闵:我不管,我要听程长庚!
程:我就是程长庚,我就这么唱!
(两人不欢而散)
[这番话细细听来,很悲哀,不知是程长庚的悲哀,还是整个京剧的悲哀]
G. 大老板程长庚的介绍
大老板程长庚是一部电视剧,主要演了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奉谕进京。三十年后,代表中国戏曲,并被后来国人引为骄傲,誉为国粹的京剧开始形成。
H. 程长庚的性格特点
他一生多演出忠义节烈爱国内容的戏,多扮伍子胥、岳飞、鲁肃、祢衡等气节人物,因英法联军入侵而口吐鲜血。由于认为诸葛亮空城计有失他的风格,所以从不演《空城计》,认为反二黄太过于悲凉,所以也不唱反二黄。程长庚改革剧场陋习,比如站台、养娃娃(即相姑之类的)并且不让在演出时叫好,也不让吸烟,否则停止演出。净化了舞台风气。
I. 程长庚的简介是怎样的以及作品有哪些
(1811~1880)中国京剧演员,戏曲活动家。名椿,字玉珊。安徽潜山人。出身科班。道光至光绪初年,长期为“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老生台柱和班主,曾兼任“精忠庙”会首。能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在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过程中贡献很大,与余三胜、张二庚并称为“老生三杰”,“三鼎甲”。艺品人品均令人钦佩。艺术上重视人物塑造,尤长于表现典雅庄严的风度,演唱字音清晰,行腔自如,高亢沉雄,韵味无穷。管理戏班以身作则,曾为维护本班全体利益,坚决拒绝单独唱堂会,虽被枷锁而不屈,在当时戏曲界威望甚高,被尊称为“大老板”。后代不少著名京剧老生多受其培养。如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杨月楼等。晚年创办三庆科班。代表剧目有《文昭关》、《取成都》、《群英会》、《战长沙》等,后来演出大多余程。
J. 关于德艺双馨程长庚典故是如何由来的
一代名伶程长庚,虽然是以善唱老生而闻名,实则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无不擅长。
有一天,他和京师著名的青衣喜禄因意见不合,发生了口角。戏目已经排定了,喜禄却故意托病不到场。后台管事的请程长庚更改戏码,程长庚说:“姑且再派人催催他。”可是过了很长时间,喜禄仍然不来,管事的又请程长庚改戏,程长庚却说:“再等一会儿吧。”管事的说:“时间已经很紧、就要开戏了,我担心坍台出丑。”程长庚大笑:“你用不着这么忧虑,喜禄不来,自会有人代他出场,又何必改戏呢?”等戏一开场,程长庚自扮青衣,掀帘而出。场内观众一见是程长庚扮的青衣,无不惊诧。但是仔细听来,程长庚不仅唱得声调婉转、板眼稳合,即使身段台步也同样是婀娜多姿,俨然是个绝妙的青衣?人人鼓掌称绝。戏散场之后,大家争着问程长庚:“你是什么时候学的青衣?竟然达到如此神妙的地步,几乎把著名的青衣喜禄都给压倒了。”程长庚说:“既然当了戏班的班主,生、旦、净、末、丑各种行当就都得学会。不然,就难免要受人挟制了。我如果没有这点本领,又怎么敢主持这个三庆班呢?”大家听了连连称是。
起初,程长庚和小生徐小香的关系最好,给徐小香的包银也最多。后来徐小香的积蓄多了,就几次提出来要辞职辍业,程长庚每次都苦心挽留他。有一天,为了一点小事,徐小香竟然不辞而别,回苏州去了。程长庚几天之后才知道。他很不高兴,立即托一个亲戚给苏州巡抚写了一封信,请求官府把徐小香押解回京。徐小香被押回北京后对程长庚说:“我佩服你的手段,可是你虽然有能力把我捉回北京,舌却在我口中,我不唱你又能奈我何?”程长庚听了笑着说:“你的演技虽然很好,又何必为难我呢?你既拿了包银,就不该私自逃跑。我捉你回家,不过是为了整顿戏班的规矩罢了,难道非要你演戏不可吗?你不唱戏,叫你听戏总可以吧!”此后,程长庚每天除了唱老生戏之外,还要多演一出小生戏,凡是徐小香能唱的,程长庚都能唱。徐小香感到很惭愧,因而更加佩服程长庚。于是他托人调解,请求仍在三庆班演唱。
从以上两件事可知,程长庚名满京城,实在是他有真实的本领,决不是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