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有多大面积
山西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00万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2. 中国各省的面积排名
在中国,从隋朝开始将“省”用于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机关,例如尚书省、中书省等等。
元朝,开始将“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意义上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之单位(即中央政府在地方行政上所设的全权机关,而不同于有一定高度自治权力的地方政府)。明朝起,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俗称“行省”,其中的“行”字偶尔省略;至清朝,正式名仍为布政使司,往往直称为“省”。三省制度废除后,省开始专门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之单位,目前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之第一级地方。而省单个字真正作为一级行政区使用是在民国时期才出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1949年,全国分为30省、1自治区、12直辖市、5行署区、1地方、1地区。直至1967年区划多次调整,到1967年调整为22省、5自治区、3直辖市共计30省级行政区,直至1988年新增海南省,1997年新增重庆直辖市,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相继新设2个特别行政区,至此共计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和2特别行政区共计34省级行政区。
3. 山西省各个地市的土地面积是多少
山西省现辖11个地级市: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晋中市、运城市、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山西省各个地市的土地面积分别是:
1、太原市,面积:6988,景点: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等。
4. 山西省的面积有多大
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邻。全省面积1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268万(2003年)。2004年末总人口3335.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21.65万人。简称晋,省会太原市。 山西省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因春秋时省内大部分地方属晋国而简称晋。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位于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l°30′-113°09′、北纬37°27′-38°25′。总面积6959平方千米。 2003年,总人口339.8万人,常住人口327.4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杏花岭区新建路。邮编:030082。行政区划代码:140100。区号:0351。拼音:Taiyuan Shi。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太原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5℃,一月零下6.4℃,七月23.5℃。年降雨量500毫米。
5. 山西省土地的总面积有多少
简称:晋
省会:太原
位置: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西侧的山地黄土高原,省境四周大部为山河环绕,东和东南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接壤,西和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全省平面轮廓似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介于北纬34°34.8′--40°43.4′之间,长约550公里,最大距离为615公里;东西介于东径110°14.6′--114°33.4′之间。
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人口:3335.07万。
行政区划分:现辖5地区、17市、89县
6. 山西省面积有多大
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
7. 山西省的面积是多少
全省总面积为15.669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3%,居全国19位。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西侧的山地黄土高原,省境四周大部为山河环绕,东和东南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接壤,西和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全省平面轮廓似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介于北纬34°34.8′--40°43.4′之间,长约550公里,最大距离为615公里;东西介于东径110°14.6′--114°33.4′之间,宽约300公里,最大距离为380公里.
8. 山西省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截止2020年10月:156700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4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6个、县级市11个、县80个,常住人口3729.2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026.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4.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53.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748.8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724元。
(8)山西省面积扩展阅读: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其东部华北大平原相对比,呈现为强烈的隆起形势。
最高处为东北部的五台山叶头峰,海拔达3058米,是华北最高峰;最低处为南部边缘运城垣曲县东南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域地势高低起伏异常显著。
9. 山西省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内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故简称晋。
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纵长约682千米: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东西间距较短,宽约385千米: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
(9)山西省面积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今夏县东下冯遗址是重要的夏墟。
商朝时,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则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
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主要诸侯国是晋国。
春秋时期,晋国发展强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又不断增设到40余郡。
西汉基本沿袭秦代郡县制,地方实行州郡县制,全国划分为13州。
东汉地方建制基本沿袭西汉。西汉末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羌、鲜卑逐步内迁进入山西,并发展强盛起来。到东汉中期,山西北部、中部、西部成为多民族聚居地区。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山西为北魏领地。
隋朝建立后,起初在地方取消了郡一级建制,在要冲诸州设总管府,以州刺史兼总管,统领邻近数州。山西境内并、代、隰、朔4州设总管府。
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宋代,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十四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