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胡健的介绍
1959年生,男,汉族,甘肃省天水市人,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1987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历任西安石油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主任、《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副院长、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2006年4月任西安财经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
㈡ 中国有多少个叫胡健的男人
全国共有11398个胡健
据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库查询,数据来源真实。
更多详情请自行点击图片查看。
特别提示:地图数据暂不包括港澳台等地区。
㈢ 胡健的简介
1984.09-1988.07 江西师范大学政教专业学习;
1988.07-1990.06 奉新县委党校教师;
1990.06-1993.03 奉新县委办公室干部;
1993.03-1994.12 奉新县委调研科科长;
1994.12-1997.04 奉新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1997.04-1998.04 奉新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1998.04-2001.11 奉新县会埠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2001.11-2002.10 奉新县会埠镇党委书记;
2002.11-2006.06 奉新县政府副县长(2002.11-2003.1兼会埠镇党委书记);
2006.06-2011.06 靖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2011.06-- 宜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工作分工
分管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老干、机关工委及党史工作。
㈣ 胡健的个人信息
199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今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留校从事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1999年获该校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师从中国认知语言学界著名教授熊学亮先生,在复旦大学外文系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9月至今在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为中国外语界著名教授文秋芳先生。担任英语专业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课及英语硕士研究生语言学方法论、普通语言学、论文写作以及话语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方法和内容注意创新,特别是和科研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1998年获得安徽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2002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
㈤ 胡健两字书法怎么写
胡马草原天地广
健步如飞绿海洋
我唱牧歌阴山下
爱如蓝天云飘扬
你在山尖久仰望
㈥ 胡健的签名
5000一个字
㈦ 胡健今天在哪看病
在医院看病
㈧ 胡健的学习经历
毕业国家、学校 所学专业 学制 学位 毕(肄)业及时间 中国,江苏农学院 农 学 4 学士 毕业于1987年7月 中国,扬州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 硕士 毕业于1998年7月 中国,扬州大学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3 博士 毕业于2007年12月
㈨ 中建七局胡健是什么职务
郑州发展公司总经理。
㈩ 胡健为什么要在邯钢安家落户
胡健1997年在包头钢铁学院毕业,成绩优异。在他面前有三种选择,留校任教,当实验老师然后考研究生;进入规模大、条件优越、效益好的包钢无缝钢管厂当技术员;到邯钢当炼钢工人。
胡健的选择超出了许多刚毕业大学生和他同龄人的想象,他走进了邯钢,穿上蓝色工作服,当了一线炼钢工人。当时邯钢是全国企业学习的榜样,他说他肯定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十年后,这个“技术比武大赛状元”、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用一系列成绩和荣誉印证了自己当年选择的正确,面对荣誉,他沉静而自信地说:“我这人就是喜欢踏踏实实干成点事儿!”
刚刚进邯钢的时候,胡健对企业的高速发展非常地震撼。在邯钢四轧钢的轧钢工岗位上实习,他累活脏活抢着干,不懂就问,工人师傅们觉得这个新来的小伙子跟其他大学生不太一样,“时时处处都像个学徒工,不像个大学生。”一年实习下来,师傅们向胡健投来了满意的目光。四轧钢的老工人都愿意跟这个胖胖的勤奋好学的年轻大学生唠嗑儿,他们说:“大学生这样才好。”
机遇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在他去邯钢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被机遇给盯上了:1998年,邯钢要从德国西马克公司引进一条连铸连轧生产线,这是国家立项的冶金行业最大、紧凑式带钢轧制生产线,设计投资33.7亿元人民币,是当时冶金行业的“巨无霸”。企业领导商量后决定让胡健去筹建这个项目。
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他给撞上了。
胡健进入了技术在国际上都是最先进的,给生产线最核心部分的连铸连轧生产线的精轧组。由于国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设备的资料全是英文和德文,胡健开始夜以继日、如饥似渴地阅读外语资料,很快完成了10万字精轧机的各项技术资料翻译工作,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翻译费用。
根据合同约定,胡健在1998年6月作为CSP岗位工要去德国和墨西哥进行3周的理论培训和6周的实践培训。在国外轧机的操作台上,七八个电视屏幕急促地闪烁着各种各样的数字,显示器上这些数字,来得快去得急,说时迟那时快,每一天胡健都感觉自己的眼睛、脑袋、双手都不够用。当时胡健还没有电脑,只能用最快的速度速记,用笔迅速抄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这一轮数字闪过去了,没抄下来的,他又等下一轮再出现时,再抄……几周时间,他记下了厚厚的三大本笔记,他白天记晚上精心回忆研究,力争个个数据都熟记心中。在国外的这一个月的学习中为以后的邯钢热轧生产线调试和生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回国后,为了邯钢第一卷热卷板的诞生,在工程进入调试阶段时,胡健一边对职工进行技能操作培训,一边参加精轧机组的优化调试,在现场悉心向职工讲解轧机的结构、动作原理、技术要求、功能与用途、技术设定、物料跟踪和控制原理。他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用最精确的手法来演练。
1999年12月10日,是胡健终生难忘的日子,晚21时40分他和全班工友屏住呼吸、全神贯注,胡健双手敲击键盘:一条红亮的板带随着轧机的轰鸣冲向最终一道工序,“一次热负荷试车成功了!”第一卷钢诞生了,厂房内一片欢呼,胡健却一下子坐在椅子上,泪水不住地流了下来。
热负荷试车虽然成功了,可接下来的优化调试、试生产工作任务同样艰巨。在边调试边生产过程中,跟随德国西马克公司技术人员随机调试的有包括胡健在内的4个班,他们一连干了近五个月,老外说:“别再这样4班轮换了,太费时间。”这样,胡健所在的一个班跟班调试,一个月就达到预想目的,比原来4班轮换跟班的速度提前了两个月。
为了使轧机快速达产达效,胡健带领全班总结出“丙班先进操作法”和“改进换辊模式法”,并在全厂迅速推广,成为轧钢车间职工人人必备的操作手册和学习宝典。
2000年秋,CSP生产线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外国专家巴特尔先生盛赞邯钢这条生产线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建设时间最短、达产时间最快、热负荷一次试车成功、连铸漏钢率最低。如今这条“巨无霸”显现出了它的巨大威力,年轧制量占邯钢本部的一半以上。
如今,胡健的“热轧技术”已经“熟能生巧”,很多别人轧不出来的,他就能,甚至有些比老外用的时间还短。他说:“我凭的是在操作盘上的手感。”
2007年6月,胡健以有80个徒弟的“热轧工艺”“掌门人”身份,被企业调到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2250毫米热轧厂,筹建安装新的2250毫米热轧生产线。这是邯钢历史上的又一个“第一”。“这是我们邯钢向钢铁第一梯队迈进的又一步,我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争取这‘又一个第一卷’还由我来轧。”
“我天天都要加班,不是光我自己,全工序8个组都要加班。”胡健说。眼下的胡健是个大忙人,他白天要与其他7个组协调好各项工作,晚上下班后,还要把输入资料的光盘拿回家学习,看图纸、研究新到的配件资料。
胡健以邯钢为家,从不愿离开轧机,他与轧机朝夕相处,他的技术和敬业精神令同行敬佩,几家企业愿出高薪聘他,胡健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在邯钢找了媳妇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