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平时叫别人鬼子六啥意思
鬼子六是指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道光皇帝第六子,从小聪明过人。奕欣发展洋务运动的时候,在北京建立同文馆,意在学习西方洋学,吸取精华,以待日后赶超洋人。当时,国家风气对洋人十分厌恶,对于同文馆的创立也十分的不看好。所以背后叫他鬼子六。
现在拿这话骂人有点牵强,这年头还有行六的人么?
⑵ 恭亲王奕欣外号"鬼子六"是怎么来的
鬼子有两层含义:
一是他精明伶俐,所以称鬼。人们习惯把这样的人称鬼,比如说聪明的孩子“鬼精鬼精的”,比如郭嘉人称“鬼才”,等等。
二是他经常和洋人打交道,民间百姓不懂政治外交大事,就认为他是假洋鬼子。
至于六,那是因为他排行第六,他是道光帝的第6个儿子。
⑶ 《风筝》里的“鬼子六”真有其人吗
风筝火了之后,很多人都在扒鬼子六的原型,他在国民党军统潜伏多年,代号风筝,就是因为足够心狠手辣,才掩饰了自己的危险身份。编剧在艺术创作的时候肯定会借鉴很多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毕竟是虚构的,很难将准确的原型给对应出来。加上鬼子六在剧中的真实职务都没办法获知,只能知道他是军统所谓的八大金刚之一。而军统八大金刚到底有没有另当别论,国民党八大金刚又个个都是大佬,郑耀先又不是这个级别的。
就像剧中阎的锡山所说的那句话一样,这种工作就好像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一样。在敌人内部做情报工作,面临的必定是妻离子散,常年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压力。郑耀先的原型到底是谁,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也无法去深究。因为有无数为我们的解放胜利付出生命代价的情报人员,我们自始至终连名字可能都无从得知。
⑷ 鬼子六是谁
鬼子六是指恭亲王奕忻 恭亲王奕忻是道光皇帝之子,咸丰皇帝之六弟,生母孝静皇后。在同治、光绪两朝时,综理国家大政及外交事务,为清代后期重要历史人物。 恭亲王从小聪明过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于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竞争中败在了杜受田调教的咸丰皇帝的手下。老皇帝遗嘱,封他为恭亲王,使他得以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才华。咸丰皇帝在位期间,由于南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来响应,恭亲王就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他善于谋划,精于用兵,在咸丰五年,打败了李开芳、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彻底肃清了直隶省的“叛党”。 咸丰帝去世后,恭亲王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打垮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权。之后,由于他的老道与精明,慈禧太后决定吃掉这个政敌,但恭亲王在朝威信很高,加之亲信大臣与王室成员的支持,慈禧的计划终究没有得逞。同治七年,恭亲王打败了以张宗禹为首的西捻军队,再次保住了京师重地。 恭亲王不仅屡立战功,还参与了洋务运动。他利用掌管总理衙门之便,全力支持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员以强兵、富国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这次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算一次大胆的尝试,并为国家培养了像詹天佑这样的人才,也扶植起一批民族工业。 恭亲王病重期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曾三次亲临探视。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恭亲王去世,终年67岁。光绪皇帝亲临祭奠,并辍朝五日。
⑸ 鬼子六什么意思
鬼子六指的是爱新觉罗·奕欣。
爱新觉罗·奕䜣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
咸丰年间,奕䜣于咸丰三年到咸丰五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驾崩,奕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从咸丰十一年到光绪十年,奕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
期间虽在同治四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
(5)鬼子六扩展阅读:
奕䜣作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在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大国的和平;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军事实力,支持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军事工业,成为清朝洋务运动的中枢首脑。
在其任职中枢期间,清朝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以及西部各省的回民叛乱。他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⑹ 为什么把奕欣叫做鬼子六
首先,是因为恭亲王聪明伶俐,多谋善断,“鬼精灵”。这一点,几乎每一个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不得不承认。
美国记者杨约翰这样评价恭亲王:“恭亲王与我之前所见过的东方王子及政治家不同,他十分生动。这是一个机敏的男人,直觉敏锐,意志坚定。”曾国藩第一次见过恭亲王后,在日记中写道:“恭邸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
后来,曾国藩在家书中再次评价恭亲王:“恭亲王之贤,吾亦屡见之而熟闻之。然其举止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
在这些评价里面,“聪明”是屡屡提及的关键词。
实事求是地说,恭亲王的能力和水平,都在他的哥哥奕詝之上。但是,道光皇帝最终把皇位传给了奕詝。或许,真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味在里面吧。
其次,是因为恭亲王多年主持洋务,那时候,人们称呼洋人为“鬼子”,自然会把恭亲王抨击为“鬼子”“鬼子六”“六洋鬼子”。
(6)鬼子六扩展阅读
奕欣于公元1833年1月11日(道光十三年)丑时出生。
公元1837年(道光十七年),入上书房读书,幼年师从卓秉恬、贾桢,聪明好学,与四皇兄奕詝同往来,关系密切。功课为满蒙汉三种语言文字,儒家经典,诗文,武功骑射。
道光帝立储时,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欣之间犹豫不决。但于道光二十六年下定决心由皇四子继位,写下遗诏,并于道光二十九年下令在妃园寝内为恭王之母静贵妃修墓,亲令静贵妃死后必须葬于妃园寝,不得更改,变相暗示恭王争储失败。
公元1850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卯刻,道光帝召十重臣公启锦匣,内有御笔两谕,一为“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一为“封皇六子奕欣为亲王”。
公元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奕欣奉道光帝命,迎娶热河都统桂良之女为嫡福晋。这往往被认为是道光属意恭王之举,而实际上,这个指婚发生在道光下定决心写下遗诏之后,最多只能视为对恭王的补偿,况且恭王福晋并非桂良爱女,而仅为侧室所生的庶女之一。
⑺ 恭亲王奕欣为什么被称为“鬼子六”呢
1833年1月11日,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出生了,这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欣。
恭亲王奕欣真正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还是1861年“辛酉政变”之后。在“辛酉政变”中,恭亲王联合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扳倒了以权臣肃顺为代表的“顾命八大臣”,共同掌握了朝政大权。此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辅佐同治皇帝;恭亲王则身兼领班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等要职,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大学士倭仁、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等奏报朝廷,反对恭亲王的建议。最终,他们的反对无效,京师同文馆按照原计划增设了天文、算学馆,又聘请了苏格兰人包尔腾为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此后,傅兰雅、欧礼斐、马士和丁韪良等外国人先后成为京师同文馆总教习。
此役,洋务派全胜,保守派落败。保守派在背后,悄悄骂恭亲王为“鬼子”“六洋鬼子”。
最后,恭亲王在道光皇帝的儿子里面,排行第六,自然被称为“鬼子六”,而不是“鬼子五”或者“鬼子七”了。
⑻ 清朝鬼子六的子女
长女:荣寿固伦公主(1854年-1924年)
长子:载澄(1858—1885),郡王衔多罗果敏贝勒,享年二十八岁。嗣子溥伟,载滢长子。
次子:载滢(1861—1909),1868年出继钟郡王奕詥为嗣,袭贝勒,坐事夺爵归宗,享年四十九岁。
三子:载浚,早殇。
四子载潢,早殇。
⑼ “鬼子六”的意思是什么出自哪里
“鬼子六”,清·道光帝第六子奕�6�0,清末洋务派的领袖。被清流派所鄙视,被称为鬼子六。六是其排名老六。鬼子六这个词来自于:当时洋务派兴办同文馆要加添天文、算学科目的时候,还要招收有功名的人,士大夫们觉得这是在侮辱他们的斯文,拿出文人刻薄的本领,写对联之类来讽刺恭王等洋务派。好像出自这副“军机无远略,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诡计本多端,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