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左宗右社”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左宗右社:
自古建设皇城都有“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说
前朝指朝廷中枢机构的办公地点,譬如故宫前面为六部
后市为市场
左祖就是太庙,用来祭祀宗祖的(现在的民族文化宫)
右社是社稷坛,祭祀天地和收成的(现在的中山公园)
它在村右建祭祀土地神的社屋,在村左建家庙宗祠的传统,宗祠多建在“坐下龙脉、有形势、有堂局、有上砂、有结构、有明堂、有水口”的地方。
现在故宫左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便是明清的太庙、右侧的中山公园是明清的社稷坛,也就是左宗右社的格局。左宗即是宗法的标志,右社是国土的象征,共同表示着这个王朝的天下和对全部土地臣民的占有。
B. 左祖右社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左祖右社,就是在天子居住、理政的地方(皇城)的东边修造太庙祭祀先祖,在皇城西边修造社稷坛祭祀土地。这个典故出自于《周礼.考工记》,也是中国历代国都的营造法则。其实这句话前边还有一句,就是“前朝后市”
C. 什么是三朝五门,什么是左祖右社,以故宫为
以清朝为例
三朝,对应三殿:(由外至内)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
五门:(由外至内)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紫禁城和三朝五门相对应的是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和太和门,这是明代的。到清代时
因为使用的不同,明代常朝是在太和门,到清代从康熙开始把常朝挪置乾清门,这样从清代来
说这个五门的位置就是从天安门开始,然后端门、午门、太和门和乾清门。通常认为,天安门
以外是外朝,午门以内是治朝。
左祖右社:指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但左祖右社的营国制度,其中的祖庙(祖)已退居次要地位,属于晚近的汉代的都城建造制度。
D. 左祖右社,是从哪个方位算的是从皇宫门口往皇宫的方向还是从皇宫里面往皇宫门口的方向
从皇宫里面往外看。
封建社会帝王面南背北设座,古代把北面视为神位,尊位,上北下南。
“左祖右社”,出自《周礼·考工记》,记述了一套营建国都的规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从故宫的方位来看,皇帝的宝座面南背北,所以,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建在皇宫的东侧,即左侧;祭祀土地神和五众神的社稷坛,建在皇宫的西侧,即右侧。
E. 《周礼 考工记》“方九里,旁三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周朝建造城市的基本制度,标准(理想化)的城市面积为9平方里,每侧有三门,城市里共有9条南北向干道,9条东西向干道,每条干道路幅宽9轨(一轨为两轮马车轮间距),左面(东侧)为祖先的宗庙,西侧为祭天地的社稷坛,南面皇宫,北面是集市。
原文: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三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三个。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白话译文:
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
夏后氏的世室,堂前后深七步,宽是深的四倍[为二十八步]。堂上[四角和中央分布]有五个室,[每室四步见方,每边都有]三个四步见方;[每边都有四道墙,每道墙厚三尺,每边都有]四个厚三尺。[堂的四周]有九层台阶。
[每室的]四方[各开一门],每门两旁有两窗相夹。[用蛤灰]把墙涂饰成白色。门堂是正堂的三分之二,[堂后的]室是正堂的三分之一。殷人的重屋,堂深七寻,堂高三尺,[堂上]有四注屋,[四注屋上]有重屋。
周人的明堂,用长九尺的筵来量度,[它的南堂]东西宽九筵,南北深七筵,堂高一筵,共有五室,每室二筵见方。室中用几来度量,堂上用筵来度量,宫中用寻来度量,野地用步来度量,道路用车轨来度量。
庙门的宽度可容七个大扃,闱门的宽度可容三个小扃,路门的宽度容不下五辆乘车并行,应门的宽度为三轨。路寝内有九室,九嫔居住在那里。路门外有九室,九卿在那里处理政事。把国事划分为九个方面,由九卿负责治理。
王宫门屋屋脊的建制高五雉,宫墙四角[浮思]建制.高七雉,城墙四角[浮思]建制高九雉。[城内]南北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野地大道宽五轨。用王宫门阿建制[的高度],作为[公和王子弟]大都之城四角[浮思]高度的标准。
用王宫宫墙四角[浮思]建制的高度,作为诸侯都城四角[浮思]高度的标准。用王都环城大道的宽度,作为诸侯都城中南北大道宽度的标准;用王畿野地大道的宽度,作为[公和王子弟]大都城中南北大道宽度的标准。
此文出自西周·周公旦所著的《周礼 考工记》
写作背景:
《史记·周本纪》载:“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周公废黜殷祀,袭击淮夷以后,回到西周首都丰京,写下了《周官》。《周官》即《周礼》,是西汉景帝、武帝之际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得的先秦古籍,是记录周代礼制的集大成者。
周礼目的是以周人的标准来规范各族和各代礼乐内容,各种典礼所用的音乐主要是“雅乐”——宗周丰镐京畿之乐,并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统治阶级中去;其意义在于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加强周人血亲联系和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其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作者简介: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之弟。周文王姬昌还在世时,周公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到姬发即位,旦经常佐助辅弼姬发,处理很多政务。周文王时,周人已经开始了与商王朝的周旋与斗争。
当初,姬昌取得了商纣王帝辛的信任,殷王赐命姬昌弓矢、斧钺,可以有征伐之权。姬昌受命七年驾崩,姬发即位,仍然以太公望(姜尚)为国师,以周公旦为辅相。太公、周公是武王最为得力的助手。
周公是武王的同胞弟弟,这一点与太公不同,因此,无论军国大事,还是其他的疑难小事,武王总是与周公商讨。
F.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原句出自于战国《周礼·考工记》
原文: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室三之一。
白话译文:
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
(6)左祖右社扩展阅读:
赏析和影响:
《周礼·考工记》书中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而且还记载了各种手工艺的分工情况。其中有很多是与工艺美术有关的,是研究古代工艺史的重要材料。
《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G. 左祖右社的含义
左祖右社:指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
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有土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喜气洋洋,手中无粮慌慌张张”、“有粮则安,无粮则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
H. “左祖右社”是什么意思谁能给我正确的解释啊!
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
I. 左祖右社的简介
据研究,《考工记》中虽为战国初期齐国的官书,但经秦灭六国的兵燹及焚书之劫,曾一度散佚。至西汉复出,汉武帝时被补进《周礼》。已有学者指出其已经汉人编纂,不排除汉代儒生以长安城的情况增改了《考工记》中匠人营国的部分。
左祖右社:指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但左祖右社的营国制度,其中的祖庙(祖)已退居次要地位,属于晚近的汉代的都城建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