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银杏内酯注射液有什么作用
银杏内酯注射液,按说明书所说,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按中医的说法,人体很多病痛,多是由于经络不通畅造成,故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说法。
银杏内酯又属于脂溶性,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故对脑中风有明确的效果。
现代动物实验和功能研究方面,发现银杏内酯能促进脑神经细胞再生、抗炎、保护血管神经单元等作用。作用较多,目前适应症在脑卒中方面,未来可能会进一步进行相应临床试验,扩充相应适应症。
在现代循证医学研究下,银杏内酯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与恢复,相对目前脑卒中标准疗法,能更进一步提升疗效。
『贰』 银杏内酯注射液的主要理化性质什么
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的分子骨架由20个碳原子组成,具有6个五元环,其中有2个五元碳环,3个五元内酯环,1个四氢呋喃环,两个五元碳环以螺环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其余的环以稠合的方式连接,形成一个刚性茏状的特殊立体化学结构。
经对萜类内酯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它们都具有3个五元内酯环和一个天然产物中罕见的特丁基等结构特征,其中R2位上接顺式OH基,其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最强;五元环上接顺式叔丁基,其神经保护作用最强。
『叁』 银杏内酯注射液中的白果内酯有什么作用
银杏内酯中的白果内酯可以保护神经血管单元。有研究发现,白果内酯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重构、保护胶质细胞、保持血管内皮细胞、促血管再生等作用。
『肆』 银杏内酯注射液的主要功效
银杏内酯为天然银杏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公认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能通过抗PAF介导的血小板聚集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抗凝机制不同。银杏内酯注射液是由银杏叶提取物经过进一步分离纯化而成,动物实验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能改善脑缺血动物的缺血状态,对缺血引起的脑水肿、电解质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及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伍』 银杏内酯A的简介
CAS号:15291-75-5
分子式:C20H24O9
分子量:408.3992
密度:1.56g/cm3
熔点:330-332℃
沸点:710.1°C at 760 mmHg
闪点:256.5°C
蒸汽压:2.69E-23mmHg at 25°C
折光率:[a]57820=-39°
来源: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 的干燥叶
性状:白色针晶。
溶解性:溶解于乙酸乙酯、甲醇、乙醇、二甲亚砜等溶剂。
药理作用:银杏内酯A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对胆碱能损伤记忆功能具有恢复作用,能防止ChAT活力降低,缓解和改善心肌缺血作用,可阻抑DAD的发生,并有抗焦虑作用。
包装说明:毫克级,克级
保质期:2年
贮藏条件:阴凉干燥,避光环境保存。
『陆』 银杏内酯的结构
银杏内酯A(ginkgolide A;GA)、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银杏内酯C(ginkgolide C;GC)、银杏内脂M(ginkgolide M;GM)、银杏内脂J(ginkgolide J;GJ)为二萜类化合物,其差别在于含有的羟基数目和羟基连接的位置不同,具体如下图所示。
银杏内酯分子具有独特的十二碳骨架结构 ,嵌有一个叔丁基和六个五元环 ,包括一个螺壬烷 ,一个四氢呋喃环和三个内酯环。银杏酯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有强大的特异性抑制作用,其中银杏内酯的抗PAF活性最高。PAF是血小板和多种炎症组织分泌产生的一种内源性磷脂,是迄今发现的最有效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它与许多疾病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而银杏内酯目前被认为是最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天然PAF受体拮抗剂,其拮抗作用活性与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当内酯结构中R3为羟基或羟基数目增多时,对PAF的拮抗活性减弱;而当R2为羟基且R3为H时,则活性显著增强,其中以银杏内酯B对PAF产生的操拮抗作用最强,迄今对银杏内酯B的药理作用研究也最为集中。
『柒』 银杏内酯A的介绍
化学品,英文名称:Ginkgolide ACAS号:15291-75-5分子式:C20H24O9分子量:408.3992密度:1.56g/cm
『捌』 银杏内酯有没有口服的
银杏内酯(英文名:ginkgolide)化合物属于萜类化合物,由倍半萜内酯和二萜内酯组成,是银杏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白果内酯(bilobalide;BB)属倍半萜内酯,是从银杏叶中发现的唯一的一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玖』 银杏内酯注射液中的银杏内酯ABC在临床上有什么作用
银杏内酯中的银杏内酯ABC作为PAF途径的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效应强,且在现有临床中未见出血风险和抵抗,更具治疗优势。
『拾』 银杏内酯注射液是什么类型的药物
是中药注射剂。
银杏内酯注射液,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症见头晕目眩,口舌歪斜,言语蹇涩,肢体麻木,头痛,半身不遂,适用于急性期脑梗死和恢复期脑梗死见上述表现者。
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备受关注,还是少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