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
必须选择“革命优于改良”或“改良优于革命”来进行评析,举例论证不少于3例,事例必须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或改良,如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观点;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观点;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观点;②未引用史实或引用史实不完整;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E. 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因此中国人民的革命是必要的。
当时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清政府腐败无能,为了维护他们的封建统治,一次又一次的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如果中国人民不革命,那么现在的中国人民只会是亡国奴,现在的中国只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原材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我们不是没有想过通过变法来救亡图存,甚至是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的确,我们十分钦佩戊戌六君子的慷慨赴义,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牺牲让我们认识到,想通过改良的方法来救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不能依靠清政府,而是要依靠人民大众。于是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要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来救中国。不可否认,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中华民国却错误地将帝国主义列强当作了朋友,孙中山先生甚至发表了《告各友邦书》,承认各个不平等条约的有效,期望换来帝国主义的支持。这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妥协性。尽管如此,中国的历史通过这次革命被改变了。我国的社会性质虽然没有改变,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政府,为中国的未来带来了希望。
但毕竟由于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导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事实证明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然而就在这时,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西主义,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无产阶级是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也因为如此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终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大声高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不再受压迫,不再是帝国主义的傀儡。
所以,中国人民的革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华民族的解放。毛主席曾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认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是必要的,因为帝国主义是在侵略中国,而不是他们所谓的“帮助”中国。既然人家欺负到头上来了,我们又怎能任他欺负而不反抗呢?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从古代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民是安分守己的,除非是真的无法活下去,才会愤起反抗。如果我们不革命,那么现在中华民族也会像其他古国一样,只存在于历史中了。
在现今社会,出现了“告别革命论”这一论调,这让我十分疑惑。告别革命伦认为“革命是一种破坏力量”,“革命延误了近代化进程”。如果不是“革命”而是“改良”,中国现在将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那么我想反问一句:如果革命是一种破坏力量,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状况是被“破坏”后的情形,那么这被“破坏”后的状况还不如被清政府统治的封建社会晚期好吗?我想恐怕不是吧。至于说“革命延误了近代化进程”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如果不革命,中国还会存在吗?如果不革命,帝国主义列强早就把我们“吃掉”了,近代化进程又从何谈起?不是“革命”而是“改良”,中国现在就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了吗?恐怕不然吧。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已然是以失败告终的,如此的教训难道不足以说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吗?如果说“革命”把中国“弄糟了”,那么我庆幸我们“革命”了,因为如果是“改良”的话,说不定会把中国“弄没了”。
在那个时代,“改良”是必然行不通的。因为我们没有良好的内部与外部条件,内部封建统治阶级必然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利,而外部帝国主义列强又虎视眈眈。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改良”,在内部会遭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顽强抵抗,在外部会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强力打击。我们都相信帝国主义不会放任中国的强大的。即使是在现代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美国会希望中国强大吗?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马上得到答案:不会!所以,如果我们没有“革命”而是“改良”,中国现在不会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而是存在于历史中“曾经的超级大国”了。
在李泽厚、刘再复看来“革命”是残忍,是黑暗,是肮脏。他们把一切破坏的罪名加到“革命”上,并明确表示“决心告别革命”“21世纪不能在革命了”。“告别革命论”表面上看是在否定一切革命,但这并不是他们的目的,而是他们的手段。他们的目的是力图通过“告别革命”的手段来“告别社会主义”。历史事实表明:当今所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都是革命的产物,而且是暴力革命的产物。没有革命就没有社会主义。如果“告别革命”,那就是既告别了“革命”本身,也告别了革命的成果——社会主义。我们现在依旧要保持革命的警惕性,要防止西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因为这是最终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保证。然而“告别革命论”者却鼓吹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这实际上是鼓动中国人民放松对西方势力“和平演变”的警惕,是迎合西方反华势力之举。
我们不能为这些论调所迷惑,而是要明确地认识到中国人民革命的必要性,要坚持革命,肯定中国革命的正确性,始终不疑地坚持社会主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F. 怎样科学认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直流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党的历史活动的主要轨迹和脉络。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也就抓住了党的历史的“纲”,纲举才能目张。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不仅关系到正确认识和评价党的历史,而且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中国共产党要完成的重要历史使命。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之所以成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由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渗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就必须完成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任务紧密相连,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条件。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以挽救中华民族危亡为出发点,中国社会各阶级、各党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但由于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把中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都不能改变中国人民的境遇和命运。而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两大历史任务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从而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辟了通向胜利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是近代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建国初期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2年年底,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国既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又要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 1956年,我国创造性地完成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是在生产力相对落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社会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的历史,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历史。 高度重视偏离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的问题 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就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党的历史,看待党所走过的路。近年来,一些人打着“反思历史”的幌子,诋毁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等等。对于这些偏离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告别革命论”。“告别革命论”认为革命只起到破坏作用,阻碍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从而把革命和现代化完全对立起来,主张以“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这种观点的实质,就是要否定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尤其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否认,革命往往以暴力的形式,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打破原有的社会秩序,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社会文化的破坏程度、冲击程度比较大。但革命的发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近代以来,中国多次尝试过改革途径,但事实证明这种道路根本走不通。只有进行革命,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才能为实现现代化提供前提。中国近代以来的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尽管都未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伟大的民族复兴扫除了制度障碍。因而,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历史的“告别革命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片面夸大党的历史错误的倾向。有些人不顾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片面夸大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错误,否定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完全否定新中国前29年的成就。他们的根本要害是通过否定党的历史来否定党的领导。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艰辛的探索历程中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遇到这样那样的曲折,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但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主要的,是主流。不能因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失误和挫折,就否定和丑化党的历史,刻意渲染和夸大党的历史上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正视所经历过的失误和挫折,并善于从中总结和汲取教训,不断增长本领。“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中国共产党正是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才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才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对人民、对民族负责任的党,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把权力斗争作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观点。有些人把党的历史描绘成党的领导人之间为争夺权力而残酷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有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领导干部都是经过长期认真选拔的,权力斗争不是也不应该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将经验教训转化为不断开拓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党的历史不仅同党的过去相联系,还同党的现在和将来相联系。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围绕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的经验教训,就要将其转化为不断开拓的智慧和力量,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必须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担当起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也取得辉煌成就。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以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国共产党以其先进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能够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此,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仅是历史的选择,而且是现实的需要。 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历史反复说明,什么时候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国家就会富强,人民就会富裕;什么时候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国家发展就会延缓,人民生活就会下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她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当代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也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推动科学发展,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必须大力扩大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争取民主作为奋斗目标。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结束了长期以来受压迫和欺凌的历史,第一次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上的,我国又缺乏民主法治传统,加上社会主义民主建立的时间还不长,人民民主的具体制度和实现形式还不够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还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要走很长的路。我们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保障人民能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必须大力推进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绝对平均主义,而是全体人民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共享发展成果。党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曾经搞过绝对平均主义,结果导致共同贫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贫富差距问题也十分突出,已经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成为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些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充分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G. 告别革命论错误观点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没有意义,
改革就是一场革命,
你的意思是要否定改革,
我看你没有那个胆子.
H. 革命指什么
给你推荐几篇文章读读。
刘永佶:什么是革命
1、革命从形式上看,确实是政权和政治制度的变化。但这仅仅是革命的一部分。从社会总体的角度来看革命,应分三个角度:政治、经济、文化;再由此上升到更抽象的层面,革命就是人本质的发展和人性升华过程了。
正是人本质的发展和人性的升华,才使革命成为必要。正是人本质的发展和人性的升华才是社会革命的根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革命,都是质的变化。这个质的变化是跟咱们前面讲的社会形态、社会阶段的划分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划分社会阶段的根据就是社会革命的根据。社会革命无非是对社会阶段的过渡更为现实、更为具体的规定。因此,在我们规定革命的时候,一是要探求它的规律,再有就是要把它看成是一种人本质的变化。这个质的变化并不是人的消灭,而是人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几个主要的阶段性的演变。革命就是内在于所有人之中的人本质发展和人性升华的集中表现。当这样说的时候并没有排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都包含在里边了。
这里把革命看成一种质变,是在人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在制度、在法律、在权利关系上的一种根本性的改变。
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把革命的概念同政权的更新联系起来,认为革命是以政治权力的根本变革为中心的社会大变动。唯物史观认为革命是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以上这些对“革命”的规定,突出的都是从政治角度界定革命。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是人社会存在的不同层次和因素、环节。革命,也必须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质的变革,才能被称为社会革命,或说是完全意义上的革命、全面的革命、彻底的革命。革命实践中的许多失误,都应该与那种片面地把革命局限在政治领域的传统观点有关。
3、革命相对于某一个阶段来说,有一个完成的时间。从总体上应该没有完成的时候,只要有人、有人性的升华,就总会有下一次革命。
4、“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毛主席晚年的得意之作,但也像“无产阶级专政”一样,不被世人理解,甚至被歪曲。毛主席所理解的革命要深远的多。对他来说,中国革命就是要彻底推翻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集权官僚制度。这种制度不是仅在政治领域存在的,旧政权只是集权官僚制度的一种存在形式,集权官僚制在文化领域、经济领域都是有深厚的积淀,而且不得不保留的行政集权体制,为这些旧制度、旧文化在一定时期的沉渣泛起,提供了必要的机制和条件。“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以中国的特殊历史与现实矛盾为出发点的。新中国政权建立以后,革命并没有结束,还应该再继续,革命还有许多新的任务,包括文化的、包括经济的,也包括政治的。当然,这个理论也有许多不明确、不完善处,如对群众运动的强调,对法制的忽视等等。
5、以共产主义或劳动社会主义为旗帜的革命,或者说是变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为民主劳动制度的革命,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摆脱“史前时期”的关键一步。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社会都看成是人类的“史前时期”,这表明在他的观念中,有一个对人本质、对人性的内在的认识,他是以这种认识来界定人类社会的。在他的观念中,只要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压迫,人类就还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社会”。
那么,当把人类史前期与革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很明显,人类史前期的结束就是一次特殊的革命,是一个大的阶段性的变革。这一变革的内容正是与我们所说的结束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实现民主劳动制度的革命。
结束了史前时期,进入了真正人的社会,并不等于人性中的动物性野蛮成分就已经被彻底根除了,只是不占矛盾的主要方面了,它还会存在于人性和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之中。
人性中的动物性野蛮成分现在明显地占主要方面,它的体现就是阶级统治、战争、压迫、剥削、犯罪等等。
应该说,现在整个人类还是处在资本统治的大的历史阶段。对今天的人类来说革命的共同目标,或说总的目标就是消灭资本统治,实现民主劳动制度。在不同国家,因为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更关键的是劳动者的素质技能不同,革命的进程不可能是齐头并进的,在不同的国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革命形式。
6、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资本统治的全球化问题。资本统治的全球化,也就是资本势力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张其统治的过程,现在它仍处于强势。但我们还要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资本统治全球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社会主义的普及过程。这就正像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给自己准备了掘墓人。7、“告别革命”论者的观点就是,只要你老百姓完完全全顺从统治者的意志,中国就可以发展。“告别革命”论在今天的中国还有它的市场,恰恰说明了中国革命的沉重性,而革命的必要性和艰难也在这里体现着
什么是革命(转自毛泽东吧)
在毛吧,右派和左派都在谈论革命。除了对文革对错的争论外,就数对文革残酷性争论最多。连一些左派也认为文革中所用的说手段过于激烈,但我要说,那是你没有理解革命是什么。
革命是什么?
革命是毁灭,她镇压一切反抗革命的敌人;
革命是重生,她让所有受压迫的人获得自由;
革命也是掠夺,她在向统治者讨还所欠的本利;
革命更是获取,她能给革命者想要的一切!
革命是什么?
革命是毁灭,她镇压一切反抗革命的敌人;
革命是重生,她让所有受压迫的人获得自由;
革命也是掠夺,她在向统治者讨还所欠的本利;
革命更是获取,她能给革命者想要的一切!
这是一位网络小说作者在他的作品《以革命的名义》中的开篇语,我觉得,他的话很好,所以在这里加以引用。我们所有支持毛主席的人,都应尽快丢下幻想,开展工作,以革命行动对抗反革命行动。
革命是什么?
革命是路,通往人道的路,它不止一条,而是千万条。从坦
直的高速路到尚未踩成的土径,从暴烈的政权更迭到徐缓的制度
改造,从喧嚣的财富再分配到静默的风俗变迁,革命像佛现无数
身,像月印无数河。它绝不仅仅是政治,虽然以往的矛盾往往集
中于政治;它也绝不仅仅是暴力,虽然现实的的冲突往往升级为
暴力。
在这个时代,革命成了思想禁忌,不仅见风使舵的学者文人
鬼哭狼嚎地为它送葬,就连阅历上的宝宝都学会了对它长吁短叹
。这既是由于概念上的混乱——‘革命’一词就像公共楼道,早
被家家户户的东西塞满;也是由于任意的诬陷——革命成了慈善
家,大凡杀人放火走极端的事情,都归他买单;更是由于革命的
曲折艰难——古往今来有哪件事像它一样寄托了这么多的人类希
望,担当了这么深的人类苦难?但革命不会因诅咒漫骂、忏悔反
省,也不会因脂粉的流行、彩灯的脱销而偃旗息鼓。革命与畜道
相反相成,同生共死。只要剥削压迫还在世,革命就是它脚下的
影子、枕上的噩梦、一辈子也别想摆脱的索命无偿。与其扬汤止
沸,不如釜底抽薪。与其跟着伯克之流哀叹革命中法国的恐怖,
不如与罗伯斯庇尔们一起看到革命前巴黎的腐朽。与其历数流民
的种种不是,定他们为中国历史的祸源,不如考察一下这些人为
什么流离失所铤而走险。
从反抗压迫到消灭压迫,从杀富济贫到仁爱大同,从这个世
界到这个世界,从人类自身到人类自身,革命是质的飞跃,量的
渐变。它隐隐也不见其始,茫茫也不知其终。所以,革命是不朽的。
I. 中国革命的进步 100字
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必要性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使它必须进行革命。首先帝
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太紧太深它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也不希望中
国通过改良而改变现状;其次中国的封建实力根深蒂固、力量强
大不经过巨大的革命风暴无法将它摧毁再次改良本身的弱
点及改良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产。因此
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
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不革命中国
将无法取得进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种改良的失败即说
明了这一点。
进步性进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推
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
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
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五四运动打响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
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
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
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
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路线。在经过曲折艰苦的斗争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
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
本的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
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
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
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
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
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
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
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因此中国人民的革命是必要的。
当时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清政府腐败无能为了维护他们
的封建统治一次又一次的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破
坏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如果中国人民不革命那么现在的中国人
民只会是亡国奴现在的中国只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原材料产地
和产品销售市场。
我们不是没有想过通过变法来救亡图存甚至是为此付出了血的
代价。的确我们十分钦佩戊戌六君子的慷慨赴义然而我们不
得不承认这样的牺牲让我们认识到想通过改良的方法来救中
国是行不通的。我们不能依靠清政府而是要依靠人民大众。于
是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要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来救中国。
不可否认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中华民国却错误
地将帝国主义列强当作了朋友孙中山先生甚至发表了《告各友
邦书》承认各个不平等条约的有效期望换来帝国主义的支持。
这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妥协性。尽管如此中国的历
史通过这次革命被改变了。我国的社会性质虽然没有改变依旧
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政府为
中国的未来带来了希望。
但毕竟由于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导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
取。事实证明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然而就在这
时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西主义中国无产
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无产阶级是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也
因为如此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经历了抗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终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大声高
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不再受压迫不再是帝国主义的傀
儡。
所以中国人民的革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华民族的解放。
毛主席曾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我认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是必要的因为帝国主义是在侵略中国
而不是他们所谓的“帮助”中国。既然人家欺负到头上来了我
们又怎能任他欺负而不反抗呢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
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从古代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民是
安分守己的除非是真的无法活下去才会愤起反抗。如果我们
不革命那么现在中华民族也会像其他古国一样只存在于历史
中了。
在现今社会出现了“告别革命论”这一论调这让我十分疑惑。
告别革命伦认为“革命是一种破坏力量”“革命延误了近代化进
程”。如果不是“革命”而是“改良”中国现在将是世界上的“超
级大国”。那么我想反问一句如果革命是一种破坏力量也就是
说中国现在的状况是被“破坏”后的情形那么这被“破坏”后
的状况还不如被清政府统治的封建社会晚期好吗我想恐怕不是
吧。至于说“革命延误了近代化进程”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如果
不革命中国还会存在吗如果不革命帝国主义列强早就把我
们“吃掉”了近代化进程又从何谈起不是“革命”而是“改
良”中国现在就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了吗恐怕不然吧。近
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已然是以失败告终的如此的教训难道不
足以说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吗如果说“革命”
把中国“弄糟了”那么我庆幸我们“革命”了因为如果是“改
良”的话说不定会把中国“弄没了”。
在那个时代“改良”是必然行不通的。因为我们没有良好的内部
与外部条件内部封建统治阶级必然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利
而外部帝国主义列强又虎视眈眈。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改良”
在内部会遭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顽强抵抗在外部会遭到帝国主义
列强的强力打击。我们都相信帝国主义不会放任中国的强大的。
即使是在现代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美国会希望中国强
大吗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马上得到答案不会所以如果我们
没有“革命”而是“改良”中国现在不会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而是存在于历史中“曾经的超级大国”了。
在李泽厚、刘再复看来“革命”是残忍是黑暗是肮脏。他们
把一切破坏的罪名加到“革命”上并明确表示“决心告别革命”
“21世纪不能在革命了”。“告别革命论”表面上看是在否定一切
革命但这并不是他们的目的而是他们的手段。他们的目的是
力图通过“告别革命”的手段来“告别社会主义”。历史事实表明
当今所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都是革命的产物而且是暴力革命
的产物。没有革命就没有社会主义。如果“告别革命”那就是既
告别了“革命”本身也告别了革命的成果——社会主义。我们
现在依旧要保持革命的警惕性要防止西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因为这是最终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保证。然而“告别革命论”者却
鼓吹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这实际上是鼓动中国人民放松对西方
势力“和平演变”的警惕是迎合西方反华势力之举。
我们不能为这些论调所迷惑而是要明确地认识到中国人民革命
的必要性要坚持革命肯定中国革命的正确性始终不疑地坚
持社会主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J.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是什么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党的历史活动的主要轨迹和脉络。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也就抓住了党的历史的“纲”,纲举才能目张。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不仅关系到正确认识和评价党的历史,而且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中国共产党要完成的重要历史使命。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之所以成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由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渗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就必须完成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任务紧密相连,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条件。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以挽救中华民族危亡为出发点,中国社会各阶级、各党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但由于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把中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都不能改变中国人民的境遇和命运。而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两大历史任务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从而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辟了通向胜利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是近代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建国初期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2年年底,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国既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又要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
1956年,我国创造性地完成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是在生产力相对落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社会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的历史,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历史。
高度重视偏离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的问题
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就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党的历史,看待党所走过的路。近年来,一些人打着“反思历史”的幌子,诋毁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等等。对于这些偏离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告别革命论”。“告别革命论”认为革命只起到破坏作用,阻碍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从而把革命和现代化完全对立起来,主张以“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这种观点的实质,就是要否定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尤其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否认,革命往往以暴力的形式,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打破原有的社会秩序,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社会文化的破坏程度、冲击程度比较大。但革命的发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近代以来,中国多次尝试过改革途径,但事实证明这种道路根本走不通。只有进行革命,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才能为实现现代化提供前提。中国近代以来的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尽管都未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伟大的民族复兴扫除了制度障碍。因而,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历史的“告别革命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片面夸大党的历史错误的倾向。有些人不顾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片面夸大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错误,否定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完全否定新中国前29年的成就。他们的根本要害是通过否定党的历史来否定党的领导。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艰辛的探索历程中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遇到这样那样的曲折,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但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主要的,是主流。不能因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失误和挫折,就否定和丑化党的历史,刻意渲染和夸大党的历史上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正视所经历过的失误和挫折,并善于从中总结和汲取教训,不断增长本领。“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中国共产党正是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才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才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对人民、对民族负责任的党,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把权力斗争作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观点。有些人把党的历史描绘成党的领导人之间为争夺权力而残酷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有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领导干部都是经过长期认真选拔的,权力斗争不是也不应该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将经验教训转化为不断开拓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党的历史不仅同党的过去相联系,还同党的现在和将来相联系。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围绕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的经验教训,就要将其转化为不断开拓的智慧和力量,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必须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担当起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也取得辉煌成就。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以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国共产党以其先进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能够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此,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仅是历史的选择,而且是现实的需要。
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历史反复说明,什么时候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国家就会富强,人民就会富裕;什么时候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国家发展就会延缓,人民生活就会下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她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当代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也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推动科学发展,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必须大力扩大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争取民主作为奋斗目标。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结束了长期以来受压迫和欺凌的历史,第一次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上的,我国又缺乏民主法治传统,加上社会主义民主建立的时间还不长,人民民主的具体制度和实现形式还不够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还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要走很长的路。我们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保障人民能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必须大力推进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绝对平均主义,而是全体人民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共享发展成果。党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曾经搞过绝对平均主义,结果导致共同贫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贫富差距问题也十分突出,已经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成为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些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充分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