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云的创业故事
读书时,他的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师院,还是个专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马云后来常说自己的创业经历至少可以证明:“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钱没挣到多少,倒是闯出了一点名气。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
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倒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这里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
噩梦般的讨债之旅结束了,马云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个疯狂的念头。成为“阿里巴巴”马云的想法是,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
马云相信“时不我待,舍我其谁”!找了个学自动化的“拍档”,加上妻子,一共三人,两万元启动资金,租了间房,就开始创业了。这就是马云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做“中国黄页”。在早期的海外留学生当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商业信息网站,正是“中国黄页”。所以国外媒体称马云为中国的mr.internet
2. 马云成功的故事(20字)
马云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学院,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马云很快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
因此,很多人来请马云做翻译,马云做不过来,于1992年成立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
马云还曾经销售过一年的医药,推销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
开始创业:
1991年,马云初次接触商业活动,创办海博翻译社。头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高达2000元。他于是利用转手小商品交易的方式,从广 州、义乌等地进货,养活翻译社。1994年海博持平,1995年开始赚钱。海博翻译社赚钱之后,马云就没再管它。他还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
马云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 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杭州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后不到三年时间,他们利用该网站赚到了500万元。
1997年,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再度创业:
马云1999年3月,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和他的团队回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新一轮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意识到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而这种模式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两次共获得国际风险资金2500万美元投入,马云以"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全球的大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迅速招揽国际人才,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培育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迎接"入世"挑战构建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
阿里巴巴网站持续为中国优秀的出口型生产企业提供在全球市场的"中国供应商"专业推广服务,帮助企业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国际订单,并两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
马云为完善整个电子商务体系,自2003年开始,先后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妈妈、天猫、一淘网、阿里云等国内电子商务知名品牌,马云也历任多家公司的重要角色,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软银集团董事、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工商咨询委员会(ABAC)会员、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TNC(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会董事、海博翻译社社长和全球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理事等职务。
阿里巴巴集团的成功,使马云多次获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学府讲学,当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哈佛大学等。
3. 马云的故事
1、围棋
马云在大学时学下围棋,曾以大排为赌注把外语系所有的男生杀了个遍,并因此喜欢上了战略布局,中盘角逐,收官。 并且在大学毕业那年被浙江嵊州少体校一名5、6岁的棋童杀得“丢盔弃甲”。
2、花名
马云热爱武侠文化,也把对金庸武侠小说中武侠英雄的痴迷,延伸到了公司文化层面:要求阿里巴巴每个员工都要有个“花名”,要出自武侠或玄幻小说中的正面角色。马云的办公室叫“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等。
3、教师工作
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系英语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之后马云成为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
4、首次创业
1995年3月,马云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辞职,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了2万元准备创业。
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
5、创立阿里
1999年3月,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后来被称为18罗汉的马云团队回到杭州,凑够5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新一轮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
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网站正式上线。Invest AB副总裁蔡崇信听说阿里巴巴后,飞赴杭州洽谈投资,在和马云谈了4天后,决定辞职加入阿里巴巴。
4. 马云的励志人生故事
原因一、马云有梦想,并且积极行动,勇于追求。
成功往往就是这样,你首先要有梦想,要看到希望,看到前途,并且勇于去追求,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当然你会害怕,可更多的时候你需要去想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为成功创造条件。
任何成功都非常非常的不容易,马云并不是一开始就创立了阿里巴巴,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了支付宝,并不是一开始就做到了董事会主席,他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学习和提升,不断的调整目标和路径,才一步步最终走到了今天。
结语:马云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把握了机会,最终走向成功,也可以认为是我们伟大的时代成就了马云,也可以说,马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来自于他对梦想的坚守和永不放弃。
5. 关于马云坚持的故事300字
马云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他填报的是北京大学。但是他的数学,只考了1分。 第一次高考落榜后,说实话,马云是很灰心丧气的,他认为自己根本不是考大学那块料,于是他开始四处打零工谋生计。
他每天踩着一辆装满货物的笨重的三轮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吃力地行驶。18岁的马云常常望着前方,茫然不知所措,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当这样一个踩三轮的“骆驼祥子”?他不甘心,他当然不甘心!
有一次,马云踩着三轮去给一家文化单位运书,在金华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他捡到了一本书——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人生》里高加林的故事深深感染了他。他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之路,不仅是漫长的,更是充满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将经历一番磨炼。
在经过一番深入思考之后,他决定再战高考。他开始了勤奋地学习。1983年,19岁的马云第二次参加了高考。这一次,他满怀信心。但是老天偏偏喜欢跟他开玩笑,他再次惨败,数学只考了19分。
成绩出来之后,父母都对他不再抱什么希望,认为这孩子注定不是考大学的料,劝他安安心心学点手艺,当个临时工,混口饭吃。
但是马云却仍不甘心,他不甘心一辈子只当个临时工,他要考大学,他明白只有考大学才能改变他的命运。由于父母不再支持他考大学,所以他只有边打工边复习。他那时常常跑到浙江大学图书馆去学习。在浙江大学,他认识了5个落榜生,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着他们的抱负和理想。
他们对着天空肆无忌惮地振臂高呼: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
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 1984年,20岁的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马云记得,高考前,一位姓余的数学老师对他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马云的表现让余老师大跌眼镜。考数学的时候,靠10个死记硬背的公式,他一个题一个题地去套,结果这一套,居然套出了79分(当时数学满分是120分,72分及格),这个分数在马云的数学考试史上,绝对是破天荒的伟大成就。马云非常幸运地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成为外语系的一名本科生。
马云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同年担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教师,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1998年出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
2013年5月10日,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继续担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6月30日,马云当选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理事会联合主席。
2017年12月15日,荣获“影响中国”2017年度教育人物。2018年9月10日,马云发出公开信宣布将于2019年9月10日卸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由CEO张勇接任。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马云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3月,马云以373亿美元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1位。2019年5月10日,马云等17位全球杰出人士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为新一届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
6. 马云的传奇一生
马云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互联网界,马云都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他不懂电脑,不懂管理学,不许公司做广告,他不仅不会高薪聘人,对进来的人还减工资。但是,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界,马云不仅没有倒下去,还创造了一个神话。
"马云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他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而且坚持去做了,所以,他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一位IT业的老总这样评价马云。
看看马云的成功历程,我们会发现这句话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马云在创业之初,他的教师生涯在当时的学校里已经算是"辉煌"的了,但这不是他的追求。虽然当时他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发展方向,但是他已经清楚,教学并不是他一辈子所追求的东西。后来通过在国家经贸委的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和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的经历,马云才真正明白了,互联网是他一生所钟情的东西,所以他又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经贸委。
两次的离开让马云懂得,自己有兴趣做的才是自己想做的,人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有激情。而他这个兴趣就是:要做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的解救者。同时,把阿里巴巴做成影响全世界经济或者是亚洲经济至少是中国经济的一家公司。
在2005年的亚布力会议上,马云这样说道:"有人说只有具备了许多条件才能成功。往往来说,一个人的成功是说不出来的,分析出来的人往往是在大学里写书的人,真正的实干家往往边说边做。北方企业家说: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而南方企业家说:我该怎么做?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问题,就是任何一个企业家面对的问题很多很多,但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做你最想做的事情。"
另外,马云还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在一些不了解马云的人的眼中,马云始终是一个大话如牛的家伙,用来形容他的词语中充斥着"傲慢""狂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等,为什么这些人会这样说马云呢?我们来听听马云的"狂妄之词":
"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
"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
"现在,商人们打开电脑,看到的界面是WINDOWS,将来,他们看到的会是阿里巴巴!他们需要的一切服务,阿里巴巴都将提供。阿里巴巴将是贸易的代名词!"
……
这些话似一颗颗重磅炸弹在人们和媒体中间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使他们怀疑马云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事实上,在工作和生活中,马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能够非常透彻地看清自己到底是哪块料。
马云常常说他性格非常外向,活泼好动,是个闲不住的人,比较喜欢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点与他平静的教师工作显然不相符。所以在教师工作做得如鱼得水的时候,他"不失时机"地去冒险。比如创办海博翻译社便是他涉足商海的"处女作"。
马云坦言:他具有很强的沟通和演说能力,从创办网站到筹措资金再到企业推广,这些能力都帮了他不少的忙。事实也的确如此,而且这还是他管理员工和叱咤商海的利器。马云每次告别时会坚持和每一个员工一一道别。对于每一个新来的员工,他都会主动与之谈心。他的这种管理方式帮他缔造了一个具有强凝聚力的团队。
一位国内研究企业发展的学者说:"马云可能是应邀在国外的大学堂作演讲最多的中国企业家。"如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讲台上,他口若悬河的演说和"张牙舞爪"的样子,使很多企业毅然选择了与阿里巴巴合作;如在哈佛的讲台上,他当着该校邀请的来自全球的250名优秀学生、750名政治界、经济界的权威人士的面,与诺基亚总裁激烈辩论,最终赢得了台下1000多名听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更为神奇的是,在听完演讲之后,就有35名哈佛的MBA毕业生立即投身到阿里巴巴。就这样,他既推广了阿里巴巴的市场名誉度,又为自己招聘到了优秀的人才。
马云常常强调自己的技术水平是0段,管理水平是9段。说这句话除了他是非计算机专业出身之外,还有他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认识。在创办阿里巴巴后,马云为了弥补自身技术能力的缺陷,同时也为了增强管理实力,打造了一支超豪华的管理和技术阵容。如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和前世贸组织总干事萨瑟兰这些威震四方的人物都在此阵容之列。马云对现有的团队很满意,他曾如此坦诚地说道:"阿里巴巴的职员一半是技术人员,一半是服务人员,基本上在本行业都有2~3年的经验。策划人员比我有创意,市场人员比我懂市场,技术人员比我懂技术。我的最强项是考虑公司的战略,怎么去硅谷竞争,去全球竞争。"
7. 关于马云的故事400字
读书时,他的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师院,还是个专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马云后来常说自己的创业经历至少可以证明:“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钱没挣到多少,倒是闯出了一点名气。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
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倒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这里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
噩梦般的讨债之旅结束了,马云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个疯狂的念头。成为“阿里巴巴”马云的想法是,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