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科学家首次观察到量子世界的宇宙时间对称,是巧合吗
量子世界的时间具有一致性,这个跟之前量子的无论间隔多远都能具备同时调控的能力强项具备了时间的形式,因为据说杜江峰团队通过对量子技术性调控加入了和辅助比特小明,小明和小丽是一对儿完成了双人的舞蹈。他们间隔多远都能完成这个同时的舞蹈,就证明他们不光具有遥远的感应性,也具备一定时间同步的能力。
网上听过一句话,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就知道,现在人们大多数知道量子力学这样一个名词,但并不清楚量子力学到底是什么。说实话自己也不太清楚,因为自己并不是物理方向的学生,自己当时选择的是文科方向,只知道这个东西对人类未来社会通讯以及军事民用等领域都有着很深刻的影响,能够取得一项阶段性的突破的话,那在科技领域的话语权会提高很多。
㈡ 杜江峰的人物评价
杜江峰被评选为2010年“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奖”获得者。
2009年,杜江峰同志首次在真实固态体系中实现最优动力学去耦,极大地提高了量子相干保存时间,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该杂志同期“新闻与展望”栏目发表专文评述并指出:“杜江峰及其同事的研究…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之重要性在于极大提升了现实物理体系的性能,从而朝实现量子计算迈出重要的一步。”
颁奖词:
他带领着一个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迈出量子计算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我国基础科学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杜江峰。
㈢ 中科大研制新型量子传感器有什么功能
近日从中科大获悉:该校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提出并实现了用于搜寻类轴子的单电子自旋量子传感器,将搜寻的力程拓展到亚微米尺度,可更好地寻找标准模型外的新粒子。该成果发表在著名期刊《自然·通讯》上。
杜江峰团队将金刚石近表面氮—空位(NV)色心的电子自旋用作传感器,来搜寻小于20微米范围的电子与核子相互作用。团队制备了离金刚石表面10纳米以内的NV色心作为探测器,开发了相应的电子学设备和量子控制方法,一举解决了上述制约短力程探索的系列难题。实验表明,新传感器可以探索的力程范围是0.1微米到23微米。这一新方法为利用单自旋量子传感器来研究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提供了可能性,有望推动宇宙学、天体物理和高能物理等多个基础科学的发展。
功能多了呢。
㈣ 杜江峰的院士候选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5年12月7日,当选2015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㈤ 多人量子博弈是什么意思
量子博弈是量子信息学最近兴起的又一分支。杜江峰等在研究连续变量量子博弈中,利用了双模压缩态实现量子纠缠并产生优于经典的结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对于有任意多个参与者并且策略为连续的量子博弈做了研究。通过利用一多模光场,该光场是由各个光模之间两两互相纠缠形成的。利用这个方案上述结论可以推广至任意多个参与者。并且,随着纠缠度的增加他们的总收益也增加,当每一对双模光场达到最大纠缠时,他们的总收益亦将最大。
㈥ 杜江峰的介绍
杜江峰,男,1969年6月出生于江苏无锡,理学博士。1985年从江苏省天一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后即转入近代物理系学习,1990年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工作至今。2001年,杜江峰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海外校友基金会颁发的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2012年,中国科技大学杜江峰教授的《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㈦ 杜江峰的人物报道
是他,使中国成为成功实现四量子位以上量子计算的三个国家之一;是他,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量子博弈的实验;是他,在国际上第一次实验观测到混合量子态的几何量子相位。
他,快乐向前,执著向前:“我的路还很长,我的目标还很遥远……”
杜江峰,1969年6月生,1985年保送科大少年班,1990年留校工作。 我国量子计算领域优秀青年科学家,第五届“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第七届“江淮十大杰出青年”。
37岁的杜江峰,履历简洁得像条直线。
16岁被科大少年班录取,21岁近代物理系毕业留校,29岁进军当时最新的量子计算实验研究领域,成为我国最早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之一。
2002年以来,杜江峰仿佛一匹快乐的奔马,纵横驰骋辽阔的量子计算版图。他率先在国内完成多量子位量子计算的实验工作,并进一步实现四量子位量子演化实验,这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成功实现四量子位以上量子计算的国家。
2002年,《美丽心灵》荣膺奥斯卡金像奖,博弈论大师纳什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的时候,杜江峰研究小组的量子博弈实验论文登上国际权威杂志《物理评论快讯》。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的量子博弈实验研究。杜江峰不但从理论上破解了纳什博弈论经典案例——“囚徒困境”,而且通过核磁共振设备成功验证了理论预言。
面对无数赞赏的目光,杜江峰淡淡一笑:“是小组全体成员合作走出了‘困境’,而我不过是其中一个幸运的‘囚徒’而已。”
2003年,杜江峰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观测到任意量子态的几何相。《物理评论快讯》审稿人大加赞赏,这一实验“为今后实现高精度、低噪声、自容错的量子计算机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他快乐着,继续探索。
当然,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一项实验,两年坚持,冲击数次,依然徘徊在成功边缘。杜江峰忍不住喊了一嗓子:“不玩了,休整休整!”走进秀水青山,走向自然田园,他又快乐得像个天真少年。休整好了,灵感来了,新的挑战又打响了……
不言败,不言悔,一个执著的科学“囚徒”快乐向前。3年来,杜江峰发表SCI论文40多篇,仅在《物理评论快讯》上就发表4篇实验论文,这也是国内量子计算实验领域仅有的4篇。人物寄语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社会进步的动力,奋力崛起要依靠创新突破。
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技工作者任重道远,大有作为。 新华网合肥2009年11月2日电(记者熊润频)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这所学校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杜江峰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和香港中文大学刘仁保教授合作,通过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固态体系实验,实现了最优动力学解耦,极大地提高了电子自旋相干时间。这个成果发表在10月29日出版的《自然》上,被评价为是实现量子计算的重要一步。
将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并实现量子计算是人类的一大梦想。量子计算的本质就是利用量子的相干性。而在现实中,由于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对量子系统发生耦合干扰,使量子的相干性随时间衰减,发生消相干,使得计算任务无法完成。因此,为了使量子计算成为现实,一个首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克服消相干。
杜江峰教授介绍,以分解500位的自然整数为例,目前最快的计算机需要用几十亿年才能完成。而用量子计算机,同样的重复频度,一分钟就可以解决。但量子计算如同人类思考问题,也需要一定时间,其时间长短取决于量子的相干性。相干性保持时间越长,量子计算机就可以处理复杂程度更高、难度更大的信息。因此,提高量子相干性,对提高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十分关键。
为了保持量子相干性,物理学家提出了很多种方法。其中,最优动力学解耦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杜江峰教授说,最优动力学解耦方法就是通过一串精心设计的微波脉冲直接作用于自旋电子,让自旋电子反复翻转,“感受”到的外力上下翻转,消去电子自旋与环境中核自旋之间的耦合,保护电子自旋的量子相干性。
经过多年努力,杜江峰研究小组在科技部、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于今年4月成功建立了目前国内唯一可以同时操控电子和核自旋的实验平台。在此基础上,他们第一次在真实固态体系中开展独立实验,实现了最优动力学解耦方案。研究人员用最多7个微波脉冲把一种叫丙二酸的材料里的电子自旋的相干时间从不足二千万分之一秒提高到了近三万分之一秒,这个时间已经能够满足一些量子计算任务的需要。他们的研究显示,即使在常温下,这样的方案也是可以工作的,这为用固态材料研制出能在室温下使用的量子计算机奠定了基础。
研究人员认为,一旦实际固态体系的各种退相干机制被人们所完全了解,高精度的相干控制将更加容易,距离量子计算机的真正实现也不再遥远。
㈧ 量子计算的算法与现在计算算法有什么不同 中科大杜江峰
知道的比较多的是杜江峰老师实验室,你可以直接给杜老师发询问相关问题,那里有很多本科生。杜江峰同志我国最早从事量子计算实验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致力于使用磁共振方法进行量子计算的实验研究工作。
㈨ 杜江峰的研究领域
杜江峰教授的研究领域是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学,一直致力于使用磁共振技术进行量子计算的实验研究,以及相关基本物理问题的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量子计算实验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曾在哈佛大学、布鲁塞尔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等单位工作和访问。先后承担和参加了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多项有意义的成果。已发表SCI研究论文一百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1篇,Science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1篇和Phys. Rev. Lett. 16篇,SCI他引一千余次。研究成果曾被英国《Nature》杂志、美国物理学会新闻、英国物理学会新闻、《新科学家》杂志、《Physics World》等学术媒体关注和报道,并获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1)、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2001)等奖项,以及入选了2009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两院院士评选的200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另外在作科研工作的同时,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了与量子计算和量子博弈相关的Seminar课程以及研究生专题讲座,在2000年全国量子信息及量子物理基础研究生暑期学校讲授“核磁共振量子计算:理论和实验”专题课程。主持撰写了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量子力学新进展》第三辑中的“量子博弈论”一章(6万字),应邀在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的Fluctuation and NoiseLetters关于量子博弈的专集中介绍我们在量子博弈论领域的研究进展。
杜江峰率先在国内完成了多量子位量子计算的实验工作,并进一步实现了四量子位量子演化实验,这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成功实现四量子位以上量子计算的三个国家之一。他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量子博弈论的实验研究,于200l年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量子博弈的实验,并在国际上第一次实验观测到了混合量子态的几何量子相位。他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杜江峰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是2004年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